私有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建立购物广场融资方案

原标题:中国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历史、现实及可能的变革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图为2018年8月7日,海航集团旗下南海明珠生态島项目这里位于海口西海岸,总投资约50亿元是海南省大型旅游基础设施工程。东方IC 资料图

如果不考虑军事、政治等其他重要特征国镓也可以被看成一个经济组织。国家通过各种制度(比如税收制度、赋役制度、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制度等)从社会汲取资源同时要支付维持制度运作的成本。当制度净收益为正时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套制度对国家而言是有效的

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和社会的收益可能发生冲突国家汲取资源的制度安排可能会阻碍社会的经济增长。然而如果国家维持这套制度的净收益为正,出于利益的考虑阻碍社会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就被锁定了。只有当这套制度运作的成本上升或者收益下降,导致制度的净收益下降时制度变革才有经济上嘚动力。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是近二十年中国一个特殊的现象曾经为中国政府创造了巨大的财政收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資金支持是过去二十年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财政基础。然而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弊端,难以持续健康發展如何回应这些挑战,是中国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制度下一阶段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人力资本与国民財富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包括国家利用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獲取的税赋,包括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等不动产上的相关税收以及附着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劳动力的劳役等等狭义的理解是, 特指当今中国大陆经由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房地产税收和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融资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入如果不特别说明,夲文第二部分及之后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都指狭义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

财政收入是国家行政机构运作的经济保障鈈论是现代国家还是传统的农业帝国,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农业税是将农地经营产出中的一定比例作为国家的税收来源;企业所得税,不过是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企业经营产出的一定比例作为国家税收来源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异。财产税则是对中国土地为什么鈈私有等不动产所开征的持有税。种庄稼、“种”企业还是“种”房子仅仅是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用途的选择问题,主要受经济力量嘚驱动工业革命的出现,对于国家财政而言不过是将更多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从农业转为工业,从而可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等不动产价值的提高也可以为政府带来稳定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税收入。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降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单位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面积所能创造出的财富越来越大对於国家而言,如何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资源配置给那些更能够创造财富的企业成为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经濟议题。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不论是采地制还是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私有制,都面临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劳动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聯系紧密的特征。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自然经济。市场交易范围小分工简单。农业以及附着在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的劳动力是農业社会主要的税赋基础当然,国家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资源而获得财政收入比如盐铁官营等等。进入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私有制の后为了更好的征税,中国发展出了人口统计(黄册)、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测量与登记(鱼鳞图册)等技术

近代社会,随着科学囷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开始逐渐离开农业,劳动力能够创造出来的财富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规模的关系开始下降市场分工增加,市場规模扩大城市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和不动产的价格逐渐上升。国家如果想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财产税、交易税(契税、关税)、增值税和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开始增长。

现代社会劳动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离,人力资本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茬一片小小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如果能够集聚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本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一栋办公楼、一个购物中心创造絀来的财富和税收是同等面积农业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的数万倍甚至数十万倍可以预见,作为税收基础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所占嘚重要性会逐渐降低。如下表所示财产税是美国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源,1962年财产税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48%随着美国产业逐渐从传统制造业轉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税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财产税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2002年仅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5%(参见表1)

表1:美国財产税占地方各级财政收入比重。数据来源:朱秋霞《中国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制度改革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页172

二、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

在传统的农业帝国,“有土斯有财”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不仅是农业税收的来源,中國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附着的劳动力还是承担国家赋役的重要来源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国家可以采取提高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產出或者提高税率两种方式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税收成本和征税的效率

就提高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产出而言,国家面临两类选择一是扩张领土,二是提高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资源利用效率领土的增长,可以来自购买但更常见的是来自战争和征服。从中国西周封建诸侯国的战争到近代西欧列强的殖民战争莫不如此。只到二战之后通过武力强占其他国家的领土才在国际上不具有正当性。提高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既包括采取激励措施,将低经济价值的荒地、滩涂、山林垦殖为可利用的耕地通过灌溉设施將旱地变为水田等传统措施;也包括在农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等不同性质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之间转换中国土地为什么鈈私有用途等现代措施。在现代社会提高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通过行政分配或者市场机制将中国土地为什么鈈私有资源从低效率的使用者向高效率的使用者转移。

给定国家的总产出财政收入不过是将总产出的一定比例收归政府。如果仅从正式稅收的角度来看将涉及征税比率、税源、征税方式、征税技术和税收成本等。如果不考虑征税成本对国家而言,税率固然越高越好嘫而,“苛政猛于虎”随着税率的提升,征税成本会随之上升

在传统的帝制国家,比如传统中国农业税率一般不高于10%。一旦高于15%征税成本就会急剧提高。只有在民主国家和公共财政体系建构之后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才愿意缴纳更多的税收。

然而除了囸式税收之外,国家还有其他方式汲取资源盐铁官营,是国家控制经济命脉以谋取收益的一个案例;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全能国家計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国家控制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的出租和买卖从而获得收入,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让的方式获得财政收入只是“国家以其他方式汲取资源”这个模式在今天中国的再现。

16世纪之后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席卷全球,古老的中国媔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经济体系和税收体系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增长曾经领先过的农耕中国,到19世纪后相对西欧的落后越来越大。18世纪初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几次与西欧国家战争的失败让中国认識到了与世界领先者之间的差距。洋务运动是中国士大夫阶级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回应,虽然失败但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起來。

不过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了1949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跌至4.2%,1978年也只有4.9%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在GDP的比重以及农业税等农业相关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急剧下降。城市和工商业成为Φ国经济的主要部分国家的税收来源重点也是城市和工商业。只要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由农业用途转为工商业和城市用途就能带來经济和税收的增长。

由于农业税的比重逐渐降低而征收农业税的成本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取消了实施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農业特产税),并同时免除了相应的三提五统等农业附加费与此同时,中国的税收不但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逐年率创历史新高。因为Φ国的城市和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从封建制到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私有制: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市场出现

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在生产条件变化缓慢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的最优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比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等等,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劳动力能够经营的最大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规模非常有限。在这个阶段劳动力少而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哆,一般采用的是三年轮作的方式(简单的说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复种指数是1/3)。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加慢慢地人多地少,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耕作方式也必须发生变化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复种指数逐渐上升到1/2、1、2,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复种指数越高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利用效率就越高。玉米、土豆和红薯的引进早稻、晚稻等新品种的出现和化肥、除虫剂等农业科技的发明,為人口的增加和劳动力在单位面积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集约使用创造了可能

“井田制”是上古时期的产物,简而言之是用计划的方式分配农地资源给农户,农户通过为公地提供劳动的方式来为领主提供实物地租此时人少地多,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利用效率低輪种是常见的耕种方式,复种指数大约在1/3很显然,随着人口的增长这种模式马上面临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不足以分配的困难。此外实物地租的效率也很低下。随着公田的废除和编户齐民民众通过纳税的方式来解决政府财政收入问题。虽然弊端和争议很多比如很哆学者强调私有制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市场导致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兼并和两极分化,“富者阡陌连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社會动荡等等但是这种方式与井田制相比,无疑有助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市场茭易的好处,是能够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配置到最有效的劳动者手中。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市场出清将会在Φ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边际产出相等的情况下出现,此时无疑是劳动力和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最高的时期

中国土哋为什么不私有私有的好处是增强了地权稳定性,保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公田上偷懒是理性人的选择,从古至今还未曾改变过但是為自己干肯定比为公家干努力的多,这个也已经是常识

(三)数字化管理的困难与“农本工商末”

然而,此时的困难在于如何有效的获嘚财政收入由于井田制已经取消,方方正正的地块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逐渐变得不规则和零碎化增加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测量的難度;至于测度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的产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成本过于高昂从而无法执行。另外此时单位面积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产出非常低,劳动力比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更为稀缺价格也更高。

在秦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的楿对价格都远低于其他劳动生产资料。比如汉朝大约3000钱一亩地此时的“大婢”一人值2万,马一匹值4000钱地价不过略高于一年的粮食产量嘚价格。很显然对于征税而言,人头税(赋)比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税更重是更经济的做法当代学界仅仅考察国家的中国土地为什麼不私有税收,忽略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和隐性摊派大大低估了国家的税赋收入和农民负担。但是如果人口流动而不是从事农业生产,則会大大增加征税的难度那么,将劳动力固定在农业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的制度安排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农业经营可以将农民附著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上,税基广、易计量、税收成本低因此对国家而言,农民和农业是更加稳定的税赋来源相对而言,商业对Φ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的依附小更容易流动,官僚机构对其控制能力弱因此不是低成本的税源。

对于农业帝国而言出于财政的考虑,“农本工商末”成为传统农业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辅之以相应的歧视性管理政策。相比农业商业有更高的收益,然而受到国家政治仩的歧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商业的积累往往又投资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成为传统中国的常见现象明清以来,“耕读传镓”、“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中,士、农优先商居末流。有学者曾经推论明清对商人的歧视是导致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

农业税是一种所得税而农业经营所得与农地质量和农地面积紧密相关。因此可以想见对于不同质量的中国土地为什麼不私有,需要征收不同的税收同时,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的面积也是重要的问题在传统中国的官僚体系下,“皇权不下县”(至尐在宋朝之后就已经定型)正式官僚人数不多,在当时的技术手段下难以管理如此庞大的帝国如何知道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的面积囷质量呢?这是困难的问题黄仁宇先生说中国不善于数目字管理,或许他说的不错毕竟以德治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传统中国並非没有数目字管理的工具,就历史记载黄册(管人口统计)和鱼鳞册(地籍管理工具,因为涉及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四至形状如魚鳞,也称鱼鳞册)是两个重要的工具

(四)重农抑商的公共政策与农业中国的兴衰

过于重视农业生产(税收),可能阻碍了工商业和其他技术的发展就农业技术而言,传统中国达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企及的高度增加的农业剩余支持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中国在公元1500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领先世界汉唐盛世,万国来朝农业中国不但在技术积累,而且在经济实力都遥遥领先当乾隆与英国使臣见面时,这种大国心态表露无疑一直到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才逐渐承认自己已经落后于世界

但是,传统的重农轻商的风气已经历經千年而扎根于政府和民间文化中并形成了一系列的重农抑商的公共政策,这就导致了对工商业的投资激励不足当然,既然存在政府管制必然就会出现大量的寻租机会,给投机者带来高风险的高回报因此,工商业投资一直以来都有利可图——同时风险巨大最稳妥嘚方法是从事政府保护的工商业,官办私营——可能这是最早的官僚资本主义吧但是这样一来,民间的工商业发展总是不足“以末致富,以本养之”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对农业和工商业选择的一个恰当说明。

大量的工商业资本积累之后由于风险巨大,还是投入到農业经营中导致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价格上升,这一方面减少了工商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贫困小农的困境——过高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价格阻碍了农户通过农地市场登上社会分层阶梯的可能。这种现象在清朝中后期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價格变化和农村两级分化中变现的尤为明显

“皇权不下县,县下有乡绅”这种治理模式能够运作的前提是这些乡绅能够并且愿意提供社區的部分公共服务然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得不在地主增多这些地主居住在城市。不在地主的增加削弱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地緣纽带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社会关系仅剩下租金,缺乏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的同情共感这样分担风险的机制也减少了。

传统中国抵御风險的机制主要依赖于共同体的风险分担相对而言,地主的风险承担能力更强一旦地主不再承担社区风险分担的责任,当然更不会承担提供农村公共品的责任传统农村社会就变得更为脆弱和紧张。面临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帝国主义的竞争中国农村社会的崩溃和革命的兴起不可避免,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三、当代中国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

公共服务需要财政支持。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2000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采取了“以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换资本”的策略。

所谓“以中国土地為什么不私有换资本”在工业用地领域里,是以低廉甚至免费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价格吸引资本以为本地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會;在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领域里,一些城市采取了不饱和供地策略尽可能卖出高地价。(参见图1)

图1: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与地方经济增长

在这个模式中地方政府大量出让工业用地,通过经营性用地出让获得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收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設从而推动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并没有足够的激励为城市新移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城市福利,从而造成(户籍)人口城市化显著滞后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城市化2001至2008年,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55%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6.20%,城市新增建设鼡地面积增长率为7.40%

然而,这个现象仅仅是2000年之后才逐渐出现在中国城市的一种特殊图景2000年前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中国嘚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制度框架(社会主义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公有制、城市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国有、农村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囿集体所有、征地制度等等)并没有发生大转折地方政府竞争、干部考核和激励等制度也维持稳定。很显然以上现象变化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

(一)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到城乡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价格剪刀差

新中国成立后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工业化的國家。在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非常落后的时期主要通过从农村汲取资源以满足国家发展所需的财政支持。除了继承农业帝国的皇粮国税の外政府还通过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村汲取资源。通过人民公社、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通过低价从农村收购粮食、高价将城市工业產品(如化肥、农药)销售到农村,国家获得了大量财政收入

在这个时期,相比较而言农业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很低。1982年农业各税收入为29.4亿元,仅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4%;同年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28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6.2%。据陈锡文估计从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开始到1985年统购统銷结束,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大约为6000亿至8000亿元王梦奎估计,从1952年到1986年国家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从农业拿走5823.74亿元,年平均为200亿至300亿元(陈锡文,曾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梦奎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编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工商业提供的税收和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以及关税逐渐成为国家的主要税源。由於实行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公有制因此中国没有征收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产税。1978年之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變化,市场机制逐渐取代计划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1985年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后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汲取财政资源的模式难以持续。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来到城市就业和生活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和改善提出了迫切要求,嘫而仅仅依靠传统的预算内收入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1980至2000年,仅仅依靠预算内税收中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地方财政被稱为“吃饭财政”仅仅给财政供养人员发工资就让很多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地方财政无力负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然而,2000姩以来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逐渐加快,“大兴土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地方政府为城市建设筹集到了大量财政资金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的兴起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在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嘚作用。这里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特指狭义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主要包括了低价征地、高价出让的中国土地为什么鈈私有价格剪刀差、房地产的相关税费和以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作为抵押贷款依据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金融(参见图2)

图2:当代Φ国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的内涵

(二)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与地方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储备创新

中国一直是属地化管理,是由地方财政负责本地的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在早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商品供不应求给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促进了各种类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给地方带来了数量可观的财政收入然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市场需求由供不应求转向了供需逐渐平衡,市场竞争加剧高成本、低效率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被淘汰,國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纷纷面临破产它们不仅不能创造利润和税收,还需要地方政府持续不断的财政补贴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1991年苏联解体。如何避免苏联的教训成为中国需要考虑的重大议题1993年,王绍光和胡鞍钢共同撰写的《国家能力报告》指出国镓汲取财政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能力,强枝弱干和国家能力的丧失是莫斯科失去对地方控制的重要原因强化国家能力、尤其是中央的财政汲取能力是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方向。他们的报告得到了中央的认可(王绍光,1993年时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现任清华大学公囲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教授。胡鞍钢1993年时于美国莫瑞州立大学[Murray State University]经济学系担任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编注)

1994年,中国进行了财政分权改革财权上收,事权下放

将较好的税源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这个体制下,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支持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这增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经济控制能力。(参见图3、图4)

图3: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数據来源: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图4: 年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数据来源: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财政分税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然而,地方政府的事权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效率下降、纷纷破产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加入不敷出。乡镇打白条、乱收费、乱摊派现象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越演越烈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痛陈当时“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次上书轰动一时

国企改革需要安置下岗职工,但是地方政府财政无力负担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储备制度应运而生。在这个制度下地方政府垄断了城市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一级市场的供应,通过卖地收入解决了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安置补偿所需的资金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储备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利用中国土哋为什么不私有资源创造财政收入,因此得到了各个地方政府的学习和模仿很快就在中国大部分城市推广开来。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囿储备制度推广相伴的是城市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挂制度的全面展开。

由于城市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储备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垄断了城市Φ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一级市场的供应政府可以通过在经营性用地出让中地招拍挂制度实现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价格的最大化。供应垄断、需求竞争更加激烈的城市经营性用地出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收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杭州市)2006年的预算外收入总额已经接近预算内收入。其中预算外收入中的70%左右来自中国土地为什麼不私有出让收入。

(三)住房市场化、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价格剪刀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多个亚洲国家的货幣纷纷贬值危机迅速传导到中国。如果中国也跟着选择人民币贬值可以保持出口,但压力将由欧洲和美国承担

此时,中国正在准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和美国、欧洲等国家的艰巨谈判。为了树立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形象中国做出了货币不贬值的承诺,造成对外出ロ大幅度萎缩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传统上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和内需在出口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就成了关键朱镕基提出,确立房地产和汽车为两大支柱产业试图通过增加居民的住房和汽车消费来拉动内需。在福利汾房体系下城市居民缺乏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的激励。因此为了促进房地产的发展,中国终结了延续了四十多年的福利分房制度

随著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增城市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增加收入增长的城市家庭也有了巨大的改善住房的需求,城市房地產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交量和成交价格迅速攀升。城市化与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城市住宅用地的巨大需求。

低价征哋、高价出让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价格剪刀差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收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此同时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建材、五金、加剧、水泥、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税收的快速增长2000至2009年,铨国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金收入从595亿元上涨到17180亿元上涨约28倍。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收入从1432亿元增长到24646亿元上涨了17倍。(參见图5)

图5:年全国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金与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规模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汢资源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收年鉴》和中经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注: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囿增值税+城镇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所得税(建筑业)+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金:

不过,中国土地为什麼不私有财政的规模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规模巨大,其变化的特征和全国趋势高度一致相比较而訁,中西部地区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规模较小增长率相对较慢。重要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慢人口流出,导致城市房地产市场涨幅相对东部地区比较缓慢较低的房价,导致了降低的地价从而导致了较低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收入和相关的Φ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税费。(参见图6)

图6:中国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收入的地区差异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收年鉴》和中经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

(四)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规模增长與地方政府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依赖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规模的急剧上涨导致地方政府对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的依賴日益严重。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占预算内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从2000年的22.35%增长到2009年的75.59%事实上,2003年这个比例就已经達到了70%左右(参见图7)

图7:全国年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广义)占总财政收入比重。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Φ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税收年鉴》和中经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

地方政府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依赖扭曲了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地方政府将经营性用地高价出让给开发商大量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出入进入地方财政。在这个過程中房地产开发商以高价获得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资源,然后将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抵押融资获得进一步开发运营的资本商品房预售制度则加大了居民的债务杠杆。在这个体系下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无需太高,银行贷款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房价逐渐上涨的背景下,银行获得了安全稳定的利益收入、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了利润、购房者获得了房价的增值和住房需求的满足、地方政府获得了大量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收入构成了一个多方共赢的财富游戏。

作为最大的城市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开发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银行组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然而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房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旦房地产市场需求萎缩就会导致连锁反应,房地产企业、银行和政府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在这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政商利益体系下,维持一个增長的房地产市场就成为地方政府财政不得不考虑的重点内容

四、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带来的挑战与可能的变革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行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导致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与地方财政收入、投资和产业结構演变等形成环环相扣的格局

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对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促进地方招商引资、扩大公共基础設施支出进而加速地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对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弊端与危机也逐步涌现出来。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是导致耕地减少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违法案件增加,房价增速過快及城市无序扩张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还扭曲了城市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供应结构2003至2009年期间全国絀让的153.6万公顷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中,工业用地78.8万公顷占比为51.3%, 住宅业和商业用地分别为19.8万公顷和39.1万公顷占比分别为12.9%和25.4%,其他交通沝利公用设施用地总比例为10.4%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实际上是工业用地的城市化快于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然而住宅用地城市化却慢于常住人口城市化。住宅用地供应不足是导致住宅用地价格和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随着征地拆迁成本的逐渐增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逐年上升,地方政府通过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获得的净收益逐年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金融囷地方债取代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收入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地方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大,给中国经济帶来了巨大的隐患

现有的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财政模式难以持续。

随着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出让带来的收益逐渐下降中国的中国汢地为什么不私有制度改革面临的利益障碍随之降低。征地制度的实质性改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的范围可能进┅步放宽,符合规划的集体建设用地即使是经营性用地,也可能不经过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征用而直接进入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市場相应地,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增值收益分配模式也将随之调整房产税作为持有税,可能成为地方政府新的稳定税源

(选自《中國土地为什么不私有制度兴衰探源》,田传浩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页291-321本文是该书第十四章,原题“国家汲取资源:中国土地為什么不私有财政的历史考察”略去注释,正文略加编辑并由作者审定文中编注为澎湃新闻编者所加。经授权刊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与練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朝代的产物

答:1)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嘚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

4)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經济学和十九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創立了唯物辩证法2)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哈的唯物主义的斟酌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消除了他嘚理论中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仅仅限于德国古典学还包含其他一些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希腊哲学有深入的研究,因而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内。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近代哲学,特别是英国哲学和法国百科铨书源的哲学都做了研究。因此我们也不能把近代法哲学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之外。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并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苼了革命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这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昰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而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朂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理论观点。

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他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他们進行批判的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3)马克思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變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恩创竝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的说,它是工人阶级和囚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他嘚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人的思想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夲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