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90后的创业项目继承者为什么消失了

> 李秀娟:“富二代”为何不甘心做“继承者们”
李秀娟:“富二代”为何不甘心做“继承者们”
10:02:29 来源:CEIBS
言情剧里,那些不愿接管家族企业,而是追寻自己梦想、另辟蹊径的男主们总是自带光环,他们虽然没有继承家业,却在别处取得了成功。
剧情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对于家族企业的&一代掌门&来说,辛苦打下的基业无处托付是企业发展的巨大隐忧。
怕什么来什么&&据《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 调研显示:家族企业二代中有接班意愿的仅有35%。
为什么&富二代&不愿接班?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家族企业二代不愿接班的很大原因是由创业者本身造成的。这些&一代掌门&大多自己就是传奇人物,或者有着不凡的经历,这使得他们不愿意淡出权力中心,而且往往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不知该如何去做。
当然,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差距,这也通常会使二代对接班这件事情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
进一步探究的话,主要有三大原因:
1、这些&富二代&成长的二三十年正好处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时期。
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的父辈完全不同,必然导致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两代人社会经历的差于异越大,二代对一代的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叛也就越大。
2、中国的&创一代&大多出身草莽,他们的成功获益于市场空白的历史契机,他们的经验、阅历和领导力更多地来源于商场实战。
二代们往往是接受了精英教育的高学历人群。更为重要的是,&经验派&一代总是忍不住地要教育二代,而&学院派&的二代则往往对老经验嗤之以鼻。
3、为了企业发展而牺牲家庭陪伴的企业家大有人在,父辈与子女们之间的交流较少,双方共同生活成长的环境也被隔离开。
当然,二代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人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在我接触的学生和采访对象中,几乎有一大半的人都不太愿意回到父辈的企业里,原因无外乎这两点:一是对父辈的产业没兴趣;二是觉得家里摊子太大、并且可能太乱,他们觉得很难去接手并面对老员工。
他们更钟情于什么?
我们研究的案例显示,许多二代对金融投资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继承父辈产业的兴趣。许多创二代,创业时也是往金融投资方向倾斜。
在我采访的60多个案例里,至少有四分之三或多或少都涉足到金融投资领域。有在金融机构全职上班的,有和朋友合伙开金融公司的,也有帮助家族企业管理金融投资项目的。
虽然二代们常常是钟情于金融投资业,在投资方面以及如何处理他们父辈所开创的实业企业方面却有不同的选择。他们的选择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未来。
任性过了头的二代
让我们来看一桩富二代有钱就任性的后果。
海鑫钢铁由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一手打造,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而李海仓当年也因为经营有方,被称为&山西钢铁大王&。李海仓于2003年意外过世后,李兆会在爷爷的属意下接手家族企业。
然而,李兆会的心思完全不在经营实体经济上,反倒是肆意畅游资本市场,让海鑫钢铁成为了他涉足金融投资的&取款机&。接班后第一年,李兆会通过投资民生银行套现超过10亿元,然而,他后来在资本市场的其他运作,却并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
李兆会不断地从海鑫钢铁抽血输向资本市场,但在这之后很多资金都消失于无形,并没有回到企业来支撑海鑫钢铁继续发展。
2014年3月下旬海鑫全面停产,身负数十亿债务,2014年底开始进入正式的破产程序。
继往又开来的二代
同样是临危受命,宁波华茂集团的徐立勋却是借助自己在金融投资上的成功,奠定了自己接班的基础。
徐立勋1999年从美国莱斯大学毕业后回国,当时并没有决定回到家族企业。但日,华茂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危机,26岁的徐立勋成为父亲的指定授权人和代理人。
徐立勋一上任就遭遇了行业下滑,当时华茂的一个主要教育产品学具,正赶上教育部的减负政策而被终止,公司业绩一年比一年差。到2005年底,华茂面临成立30多年来历史上的首度赤字。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为了掌握企业的话语权,一直对金融市场有着天然敏感和喜爱的徐立勋, 2004年开始准备涉足资本市场。借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改制的机会,徐立勋投资1.61亿增持,持股数为1.62亿股和25亿信贷额度,2005年又受让1700万股。2007年7月,宁波银行上市,为华茂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在企业内部站稳脚跟后,徐立勋并没有放弃父亲一路打拼出来的主业。他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司新型人才培养,并梳理企业制度,清理公司的资产,处理华茂的股权不清等问题。如今,华茂在徐立勋的带领下不仅形成了以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为主的投资产业链,更加是一家以教育实业为基础的多元化集团。
为什么金融投资
受到如此青睐?
其一,不愿再像父辈那样赚辛苦钱。二代从小目睹父辈为了企业一分一厘地打拼,不愿意接手实业也是情理之中。许多一代自身经历过这些痛苦的创业历程后也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踏上旧路,宁愿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其二,已经有&第一桶金&。 对于很多&富二代&来说,家族主业是责任更是义务,而对于金融投资领域的涉入则是兴趣成分更多。
其三,专业上学以致用,享受投资人的生活方式。新生代的接班人们大多受到海外留学(课程)氛围的熏陶,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无论是自主选择或是听从父辈建议都进修了金融、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
其四,时代发展使然,顺势而为。中国近十五年来金融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二代进入投资领域提供了快车道,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企业批量上市,民营资本大幅进入银行、证券、保险业、风险投资等领域。
家族企业传承
必须依靠兴趣吗?
前面我们提到,二代们投身金融投资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家族企业的主业不感兴趣。回过头说,兴趣对二代接班真的是那么重要吗?兴趣是否可以培养?随着年龄的成熟,二代对于年轻时候追求的兴趣也可能会有改变。
李云峰造船
新加坡马可波罗海业集团年轻总裁李云峰的成长和接班经历对许多二代应该很有启发。很多年轻人对他可能都很熟悉,因为他后来娶了一位明星太太徐若瑄。
李云峰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但他在8岁的时候随家人一起到了新加坡,后来很小就去了澳大利亚读书。他的父亲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代。
李云峰说,父亲培养他的时候是非常传统的,因为他来自非常传统的家庭,这似乎是一种家道的传承。他的父亲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地严格。他记得非常清楚,在8岁的时候,比如说大家在度周末的时候,父母会带孩子去不同地方去玩,而他的父亲会带他去建筑工地。他从小就接触建筑工地生活,记忆里只有沙子和建筑工件。16岁的时候,李云峰回新加坡度假,父亲仍然坚持让他去矿场,希望他学习整个采矿的流程,这对年幼的李云峰来说真是糟糕的经历。
李云峰21岁时,在澳大利亚顺利完成学业。他本已经开始勾画自己的未来,然而父亲一个电话打来,他被迫回到新加坡,回到了家族企业当中。
在那之后,这位年轻的二代开始在家族企业中工作,而且是从基层开始。经过与公司元老们的一番磨合,他做出了一番成绩,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其他人的信任。
李云峰接受APEA颁发2010年度新加坡青年企业家奖项
后来李云峰又去了海运公司。这在当时的马可波罗集团当中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他刚刚过去的时候,这个公司只有6艘船。他本提议公司去买更多的船,没想到他的父亲某一天突然告诉他,已经买好了地,让李云峰建造船厂。李云峰被父亲鸭子赶上架后,马可波罗建了造船厂,开始造船。但是船厂建成后,却因为没有业务而没有任何收入,这给了李云峰当头一棒。
当时很多银行都不看好这块业务,不愿意提供资金给李云峰。功夫不负苦心人,直到后来李云峰去了印度尼西亚银行,印度尼西亚银行因为和李家一直有着长久的合作关系,所以提出可以提供融资,但是利率是18%,而且需要他的父亲提供个人担保。他当时是非常幸运,因为建造船厂还是碰到了好的时机和市场,发展情况越来越好。
回顾自己多年来在家族企业里打拼的过程,李云峰意识到,其实他的爸爸对他如何发展是做过很好的计划的,也很早就未雨绸缪,从小就给他做了很多的训练和教育。马可波罗海业从他接手时的6艘船到如今的106艘,并成功上市。我们看到的既是李云峰的成功,也是家业传承培养的成功。
二代需要时间的磨炼和熏陶
像李云峰这样的接班历程,从不愿意接班到逐步愿意接班,都是一波三折。
我走访了接近100家已经进入家族企业的二代,在调研中我发现,二代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年龄是影响其接班意愿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学历水平的上升,接受大学教育的二代的接班意愿有所提升;而当二代接受硕士水平的教育后,其接班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代会改变自己对家族企业的看法。所以一代企业家对接班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磨炼和培养对事业的热情。
如果说良好的教育背景为二代们打下了基础的话,那么在企业中真刀真枪的实干则提供了检验真才实学的环境。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外闯荡的经历并不能提升二代的接班意愿,而只有在内部成长才有助于其增强留在企业接班的意愿。
潜在接班人在家族企业内部的成长经验非常重要,他们在家族企业中接受的工作越有挑战性、试错的机会越多、获得的反馈越积极,就越可以巩固其发扬家业的信心。接班人对于家族企业的信心越高,投入则越多,同时能力的增强也会使其投入的效果更佳,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其在接班后对组织会有更大的承诺。
文章关键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场"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场"。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新闻排行榜
关注生意场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浙B2-  技术支持:(002095)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狼性的女CEO:90后创业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狼性的女CEO:90后创业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选集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这就是70后和90后创业的不一样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这就是70后和90后创业的不一样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选集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为什么福布斯排行榜上的继承者越来越多?_话题_青网
为什么福布斯排行榜上的继承者越来越多?
核心提示:
工业化的窗口正在悄然关上,传统行业的大亨们已经不会再允许新创业者的出现,凭借他们手中的资源,要捏死一个小后辈简直比踩死一只蚂蚁还轻松。比如万达所在的房地产行业,比如美的所在的家电行业,已经不可能还存在创业的机会了。
前一阵子,美国彼得森研究所出了一份报告,说在韩国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中,超过74%是通过继承财产获得的。这个比例相当惊人,我有点好奇,于是就研究了一下韩国的富豪榜。
数据太多了,我们精简一下,以下是韩国2015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前十名:
1,李健熙,三星集团第二代继承人。
2,李在镕,三星集团第三代继承人。
3,徐庆培,爱茉莉化妆品第二代继承人。
4,郑梦九,现代汽车第二代继承人。
5,郑义宣,现代汽车第三代继承人。
6,崔泰源,SK集团第二代继承人。
7,金凡秀,韩国版微信KakaoTalk的创始人。
8,申昌济,教保生命保险第二代继承人。
9,李富真,三星集团第三代继承人。
10,李在贤,三星集团第三代继承人。
前十名富豪中,竟然9个都是继承者。果然偶像剧不是乱拍的,继承者太太太多了。或许你会说,韩国以财阀垄断闻名,那么其他国家会有不同吗?
我们看看旁边的日本,同样是2015年的日本福布斯排名前十:
1,柳井正(60岁),优衣库服装创始人。
2,孙正义(52岁),软银集团创始人。
3,佐治信忠(64岁),三得利食品第二代继承人。
4,三木谷浩史(44岁),乐天商城创始人。
5,滝崎武光(64岁),基恩士仪器公司创始人。
6,高原庆一郎(78岁),尤妮佳公司创始人。
7,韩昌佑(78岁),赌博运营商韩马公司创始人。
8,毒岛邦雄(84岁),赌博设备商三共公司创始人。
9,伊藤雅俊(85岁),7-11便利店创始人。
10,森章(73岁),森信托集团第二代继承人。
前十名富豪中,貌似只有两名是继承人,啊,日本有活力的多嘛。
真的是这样吗?你看仔细一点,超过60岁的富豪有8位,他们旗下的公司实际上都已经交给家族的年轻一代去打理了。在这些传统行业,竞争格局已经稳定,基本上不可能有新的挑战者,一旦创始人去世,继承者们就将形成和韩国一样的统治局面。
台湾富豪榜又会是怎样一副景象呢?
1,蔡衍明(59岁),旺旺食品第二代继承人。
2,郭台铭(66岁),富士康集团创始人。
3,林堉璘(80岁),宏泰建设创始人。
4,罗结(90岁),正新轮胎创始人。
5,林荣三(77岁),联邦建设创始人。
6,林百里(67岁),广达电脑创始人。
7,尹衍梁(66岁),润泰集团(大润发超市)第二代继承人。
8,蔡明忠(60岁),富邦金融第二代继承人。
9,蔡明兴(59岁),富邦金融第二代继承人。
10,蔡宏图(64岁),国泰金融第二代继承人。
这份榜单和日本几乎一模一样,清一色是超过60岁的企业创始人,或者是家族继承者。其阶层固化的程度,甚至比日韩更甚,在韩国,还有一个KakaoTalk的互联网新贵,在日本,还有互联网的冒险家孙正义和三木谷浩史,但在台湾,随着科技产业向大陆的转移,创业的机会窗口正在迅速被关上。
香港,这个盛产华人富豪的沃土,同样如此。
1,李嘉诚(88岁),长江地产创始人。
2,李兆基(88岁),恒基地产创始人。
3,郭炳江(65岁),新鸿基地产第二代继承人。
4,郑裕彤(91岁),周大福珠宝第二代继承人。
5,吕志和(87岁),澳门赌王,吕氏家族的继承人。
6,刘銮雄(65岁),资本玩家。
7,潘苏通(54岁),松日-高银集团创始人。
8,吴光正(71岁),九龙仓集团第二代继承人。
9,郭炳湘(66岁),新鸿基地产第二代继承人。
10,米高&嘉道理(75岁),犹太人,中华电力第二代继承人。
房地产风云际会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八九十岁的老人们把持着富豪榜,等他们逝去,清一色的就只剩下继承者们了。唯一一个低于60岁的潘苏通,是来自广东的新移民,其事业也几乎全部在大陆。而香港,已经不可能再有年轻人的机会了。
老欧洲就更夸张了:
1,阿曼西奥&奥特加(80岁),zara服饰创始人。
2,莉莉安&贝当古(94岁),欧莱雅第N代继承人。
3,伯纳德&阿诺特(67岁),LVMH集团掌门,家族第N代继承人。
4,格奥尔格&舍弗勒(51岁),舍弗勒集团第N代继承人。
5,斯蒂芬&佩尔松(68岁),H&M服饰第N代继承人。
6,玛丽亚&弗兰卡&菲索罗(98岁),费列罗巧克力的继承人。
7,莱昂纳多&戴尔&维吉奥(80岁),Luxottica集团(雷朋眼镜)创始人。
8,迪特尔&施瓦茨(76岁),LIDL超市集团的继承人。
9,西奥&阿尔布雷希特(94岁),Aldi超市集团的创始人。
10,迈克尔&奥托(107岁),奥托邮购集团的创始人。
十大富豪平均年龄81岁,清一色的继承者和最低年龄80岁的创始人,并且继承者们大多都无法考证是家族的第几代了,而创始者们都在二战以前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即使是号称最有活力的社会,灯塔之国,也并没有好多少:
1,比尔&盖茨(60岁),微软创始人。
2,沃伦&巴菲特(85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始人
3,拉里&埃里森(71岁),甲骨文软件创始人
4,查尔斯&科赫(80岁),科氏工业第二代继承人。
5,大卫&科赫(75岁),科氏工业第二代继承人。
6,克里斯蒂&沃尔顿(61岁),沃尔玛的继承人。
7,吉姆&沃尔顿(68岁),沃尔玛的继承人。
8,艾丽斯&沃尔顿(66岁),沃尔玛的继承人。
9,罗伯森&沃尔顿(72岁),沃尔玛的继承人。
10,迈克尔&布隆伯格(74岁),彭博财经创始人。
前十榜单里,最年轻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60岁了,并且占据头名已经有20多年时间,早在十几年前就甩手不干了。
当然,如果我们将榜单门槛放低一点,会找到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科技新贵的创始人。由于风投的活跃和硅谷的存在,在福布斯的400富豪榜中,白手起家和继承者们的比例大概各占半壁江山。
这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中的最好范例了。
回顾榜单,我们会发现,无论日韩,还是港台,他们的第一代富豪基本上都是在二战前后开始创业的,那个年代正是东亚奇迹的发生年代。
随着当地的经济崛起,农民们洗脚上田,办工厂,搞批发,迅速聚拢起了庞大的家族财富。人们的起点差不多是一样的,而结果却大不同,社会剧烈分化,命运天翻地覆。
这是许多人往前数,往后数,家族几代里唯一一次的机会风口了。
当工业化完成,创业的机会之窗就关闭了。
各行各业从无序走向稳定,大者恒大,大公司们垄断了主要的财富,屌丝们在资源上根本无法竞争,唯有打工一条路。即使成为CEO,也不过是继承者们施舍的一点汤水罢了,就像长工和地主的关系,永远没有办法平起平坐。
这是所有红海社会的基本特征。所谓红海社会,来自红海行业的比喻,意即稳定的,停滞的社会,蛋糕不再变大,阶层壁垒分明,你要上位,必须耐心等待,要么领导升级了,要么他出局了,才可能留下一个位子给你。
这种社会的终极样本,就是欧洲,继承者们垄断了所有的机会。年轻人,最好的归宿,要么是出国,要么是开一家小确幸的便利店。
这个时候,科技行业成了人们唯一的创业机会。在拥有科技竞争力的地方,比如美国,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社会活力,失去了科技竞争力的地方,只能垂垂老去,成为一个衰落中的没有希望的社会。
现在,我们再看看中国2015年的福布斯榜前十:
1,王健林(62岁),万达地产创始人。
2,马云(52岁),阿里巴巴创始人。
3,马化腾(45岁),腾讯创始人。
4,雷军(47岁),小米创始人。
5,王文银(48岁),正威集团创始人。
6,李彦宏(48岁),百度创始人。
7,何享健(74岁),美的电器创始人。
8,许家印(58岁),恒大地产创始人。
9,刘强东(42岁),京东商城创始人。
10,丁磊(45岁),网易创始人。
很显然,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程度还不算严重,甚至可以称之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社会之一。
但是这一切的原因,我们都心知肚明。工业化的窗口正在悄然关上,传统行业的大亨们已经不会再允许新创业者的出现,凭借他们手中的资源,要捏死一个小后辈简直比踩死一只蚂蚁还轻松。比如万达所在的房地产行业,比如美的所在的家电行业,已经不可能还存在创业的机会了。
这正是人们哀叹&寒门难再出贵子&的原因所在,虽然这个结局其实是后工业化社会的常态。
所幸的是,中国的科技行业发展还不错,十大富豪中竟然有6个来自这个领域。这个比例之高,可以说是全球唯一。
这正是中国改变命运的机会所在。
这个星球的历史上,从来只有一个科技创新中心。
这个中心曾经在欧洲,如今在美国,一度曾经有可能被日本抢走。在日本奇迹的年代,松下、索尼、佳能等电子科技企业的成批崛起,让美国人曾经一度以为,科技中心要转移到日本去了。但是最终,日本人的运气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中国要保持社会阶层的活力,唯一的机会只能是挑战美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有可能吗?
这个答案,只能从日本的身上去寻找。
日本为什么挑战失败?
答案有无数,取决于人们的观察角度。汇率政策、房地产崩溃、人口老龄化、人口规模是主要的四个结论。
以我的观察,前面两个原因,最多影响传统工业的竞争力,对科技创新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日本的衰落,新兴产业的缺乏竞争力,归根究底是人口问题。
1,人口老龄化。
科技产业是年轻人的行业,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保守思想的盛行,不鼓励创业。其实人口老龄化是所有后工业化社会的通病,解决的办法唯有大力引进外来技术移民,比如美国。但很可惜的是,作为单一民族的日本,几乎不可能这样做。于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创新的水源渐渐就枯竭了。
2,人口规模。
当两个地方的科技水平达到相同阶段的时候,创新就是个概率问题。于是人口规模越大的地方,创新的种子就越多,市场空间就越大,竞争也越激烈,这样存活下来的优胜者将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在对外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在日本和美国的竞争中,早期的时候,日本的电子产业拥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所以很容易就击败了美国的对手。但是当日本成为发达国家后,创业成本与美国持平,这种后发优势就不存在了,而人口又比美国少一半,科技产业的规模、成长速度都无法与美国竞争,就此落败。
上面两种原因,哪个更重要呢?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将步上日本、韩国、欧洲的后尘,成为一个阶层固化严重的社会,如果是第二种,那么中国将有很大的机会击败美国,成为新一代的全球科技中心,长期保持一定的社会活力。
我不知道答案。
但是看看现在的科技行业,BAT已经渐渐形成了类似财阀的垄断格局,新一代的科技创业者似乎已经很难有出头的机会,而另一方面,投资者们仍然大把大把的往科技行业撒钱,创业者们正处于历史上最美好的时代。
或许,我们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责任编辑:pathos不在
&&&Power&Media& 鲁ICP备李秀娟:“富二代”为何不甘心做“继承者们”
言情剧里,那些不愿接管家族企业,而是追寻自己梦想、另辟蹊径的男主们总是自带光环,他们虽然没有继承家业,却在别处取得了成功。剧情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对于家族企业的“一代掌门”来说,辛苦打下的基业无处托付是企业发展的巨大隐忧。怕什么来什么……据《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 调研显示:家族企业二代中有接班意愿的仅有35%。为什么很多家族二代们都不愿意接班?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什么?家族企业怎样才能顺利传承?今天这篇推送,小欧请中欧教授李秀娟为大家一一道来。为什么“富二代”不愿接班?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家族企业二代不愿接班的很大原因是由创业者本身造成的。这些“一代掌门”大多自己就是传奇人物,或者有着不凡的经历,这使得他们不愿意淡出权力中心,而且往往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不知该如何去做。当然,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差距,这也通常会使二代对接班这件事情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进一步探究的话,主要有三大原因:1、这些“富二代”成长的二三十年正好处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时期。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的父辈完全不同,必然导致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两代人社会经历的差于异越大,二代对一代的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叛也就越大。2、中国的“创一代”大多出身草莽,他们的成功获益于市场空白的历史契机,他们的经验、阅历和领导力更多地来源于商场实战。二代们往往是接受了精英教育的高学历人群。更为重要的是,“经验派”一代总是忍不住地要教育二代,而“学院派”的二代则往往对老经验嗤之以鼻。3、为了企业发展而牺牲家庭陪伴的企业家大有人在,父辈与子女们之间的交流较少,双方共同生活成长的环境也被隔离开。当然,二代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人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在我接触的学生和采访对象中,几乎有一大半的人都不太愿意回到父辈的企业里,原因无外乎这两点:一是对父辈的产业没兴趣;二是觉得家里摊子太大、并且可能太乱,他们觉得很难去接手并面对老员工。他们更钟情于什么?我们研究的案例显示,许多二代对金融投资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继承父辈产业的兴趣。许多创二代,创业时也是往金融投资方向倾斜。在我采访的60多个案例里,至少有四分之三或多或少都涉足到金融投资领域。有在金融机构全职上班的,有和朋友合伙开金融公司的,也有帮助家族企业管理金融投资项目的。虽然二代们常常是钟情于金融投资业,在投资方面以及如何处理他们父辈所开创的实业企业方面却有不同的选择。他们的选择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未来。任性过了头的二代让我们来看一桩富二代有钱就任性的后果。海鑫钢铁由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一手打造,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而李海仓当年也因为经营有方,被称为“山西钢铁大王”。李海仓于2003年意外过世后,李兆会在爷爷的属意下接手家族企业。然而,李兆会的心思完全不在经营实体经济上,反倒是肆意畅游资本市场,让海鑫钢铁成为了他涉足金融投资的“取款机”。接班后第一年,李兆会通过投资民生银行套现超过10亿元,然而,他后来在资本市场的其他运作,却并没有取得像样的成绩。李兆会不断地从海鑫钢铁抽血输向资本市场,但在这之后很多资金都消失于无形,并没有回到企业来支撑海鑫钢铁继续发展。2014年3月下旬海鑫全面停产,身负数十亿债务,2014年底开始进入正式的破产程序。继往又开来的二代同样是临危受命,宁波华茂集团的徐立勋却是借助自己在金融投资上的成功,奠定了自己接班的基础。徐立勋1999年从美国莱斯大学毕业后回国,当时并没有决定回到家族企业。但日,华茂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危机,26岁的徐立勋成为父亲的指定授权人和代理人。徐立勋一上任就遭遇了行业下滑,当时华茂的一个主要教育产品学具,正赶上教育部的减负政策而被终止,公司业绩一年比一年差。到2005年底,华茂面临成立30多年来历史上的首度赤字。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为了掌握企业的话语权,一直对金融市场有着天然敏感和喜爱的徐立勋, 2004年开始准备涉足资本市场。借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改制的机会,徐立勋投资1.61亿增持,持股数为1.62亿股和25亿信贷额度,2005年又受让1700万股。2007年7月,宁波银行上市,为华茂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企业内部站稳脚跟后,徐立勋并没有放弃父亲一路打拼出来的主业。他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司新型人才培养,并梳理企业制度,清理公司的资产,处理华茂的股权不清等问题。如今,华茂在徐立勋的带领下不仅形成了以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为主的投资产业链,更加是一家以教育实业为基础的多元化集团。为什么金融投资受到如此青睐?其一,不愿再像父辈那样赚辛苦钱。二代从小目睹父辈为了企业一分一厘地打拼,不愿意接手实业也是情理之中。许多一代自身经历过这些痛苦的创业历程后也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踏上旧路,宁愿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其二,已经有“第一桶金”。 对于很多“富二代”来说,家族主业是责任更是义务,而对于金融投资领域的涉入则是兴趣成分更多。其三,专业上学以致用,享受投资人的生活方式。新生代的接班人们大多受到海外()氛围的熏陶,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无论是自主选择或是听从父辈建议都进修了金融、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其四,时代发展使然,顺势而为。中国近十五年来金融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二代进入投资领域提供了快车道,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企业批量上市,民营资本大幅进入银行、证券、保险业、风险投资等领域。家族企业传承必须依靠兴趣吗?前面我们提到,二代们投身金融投资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家族企业的主业不感兴趣。回过头说,兴趣对二代接班真的是那么重要吗?兴趣是否可以培养?随着年龄的成熟,二代对于年轻时候追求的兴趣也可能会有改变。李云峰造船新加坡马可波罗海业集团年轻总裁李云峰的成长和接班经历对许多二代应该很有启发。很多年轻人对他可能都很熟悉,因为他后来娶了一位明星太太徐若&#29764;。李云峰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但他在8岁的时候随家人一起到了新加坡,后来很小就去了澳大利亚读书。他的父亲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代。李云峰说,父亲培养他的时候是非常传统的,因为他来自非常传统的家庭,这似乎是一种家道的传承。他的父亲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地严格。他记得非常清楚,在8岁的时候,比如说大家在度周末的时候,父母会带孩子去不同地方去玩,而他的父亲会带他去建筑工地。他从小就接触建筑工地生活,记忆里只有沙子和建筑工件。16岁的时候,李云峰回新加坡度假,父亲仍然坚持让他去矿场,希望他学习整个采矿的流程,这对年幼的李云峰来说真是糟糕的经历。李云峰21岁时,在澳大利亚顺利完成学业。他本已经开始勾画自己的未来,然而父亲一个电话打来,他被迫回到新加坡,回到了家族企业当中。在那之后,这位年轻的二代开始在家族企业中工作,而且是从基层开始。经过与公司元老们的一番磨合,他做出了一番成绩,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其他人的信任。李云峰接受APEA颁发2010年度新加坡青年企业家奖项后来李云峰又去了海运公司。这在当时的马可波罗集团当中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他刚刚过去的时候,这个公司只有6艘船。他本提议公司去买更多的船,没想到他的父亲某一天突然告诉他,已经买好了地,让李云峰建造船厂。李云峰被父亲鸭子赶上架后,马可波罗建了造船厂,开始造船。但是船厂建成后,却因为没有业务而没有任何收入,这给了李云峰当头一棒。当时很多银行都不看好这块业务,不愿意提供资金给李云峰。功夫不负苦心人,直到后来李云峰去了印度尼西亚银行,印度尼西亚银行因为和李家一直有着长久的合作关系,所以提出可以提供融资,但是利率是18%,而且需要他的父亲提供个人担保。他当时是非常幸运,因为建造船厂还是碰到了好的时机和市场,发展情况越来越好。回顾自己多年来在家族企业里打拼的过程,李云峰意识到,其实他的爸爸对他如何发展是做过很好的计划的,也很早就未雨绸缪,从小就给他做了很多的训练和教育。马可波罗海业从他接手时的6艘船到如今的106艘,并成功上市。我们看到的既是李云峰的成功,也是家业传承培养的成功。二代需要时间的磨炼和熏陶像李云峰这样的接班历程,从不愿意接班到逐步愿意接班,都是一波三折。我走访了接近100家已经进入家族企业的二代,在调研中我发现,二代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年龄是影响其接班意愿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学历水平的上升,接受大学教育的二代的接班意愿有所提升;而当二代接受硕士水平的教育后,其接班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提升。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代会改变自己对家族企业的看法。所以一代企业家对接班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磨炼和培养对事业的热情。如果说良好的教育背景为二代们打下了基础的话,那么在企业中真刀真枪的实干则提供了检验真才实学的环境。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外闯荡的经历并不能提升二代的接班意愿,而只有在内部成长才有助于其增强留在企业接班的意愿。潜在接班人在家族企业内部的成长经验非常重要,他们在家族企业中接受的工作越有挑战性、试错的机会越多、获得的反馈越积极,就越可以巩固其发扬家业的信心。接班人对于家族企业的信心越高,投入则越多,同时能力的增强也会使其投入的效果更佳,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其在接班后对组织会有更大的承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udycai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内院校查询
海外院校查询
下面哪项不属于国学?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