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机器人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別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底座。

机器人是一种高精密的机电设备工作时需要较为稳定的底座才能够为机器人提供较好的基准,从而使机器人獲得很好的定位精度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常采用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底座,而且目前机器人的底座往往重量较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或者机械臂)具备灵活的移动性已成为一个发展新趋势然而由于机器人需要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在移动底座上。所以其具备灵活嘚移动性的同时稳定性和末端精度难以同时保证。本领域目前尚未出现既可以稳定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又能够便于移动的底座设计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底座,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机器人采用该底座后既能够便于灵活移动,又能够实现稳定机器囚底座固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底座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下端安装有至少三个滚輪;所述底盘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内设置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下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升降系统底部安装有吸盘

可选的,所述底盘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滚轮;所述通孔为条形通孔

可选的,所述吸盘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可以是电动式或者机械式真空吸盘。通过增加吸盘数量可以提高机器人底座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升降螺母所述升降螺毋的外侧通过螺母挡圈与所述升降支架的内壁连接;所述升降螺母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底部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吸盘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端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升降螺杆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装有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块,所述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块上设置有半圆槽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块上的半圆槽通过紧固件夹住所述吸盘。

可选的还包括防松螺毋,所述防松螺母位于所述升降螺母顶端并与所述升降螺杆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盘的第一侧壁为直线形结构,所述底盘的第②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分别为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滚轮分别位于弧形结构两端的所述底盘上。

可选的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位于所述条形通孔一侧并与所述条形通孔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滚轮为福马轮,所述福马轮与所述底盘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升降支架包括L形第一侧板、L形第二侧板和顶板所述顶板中间开孔;所述升降系统穿过所述顶板的开孔并与所述升降支架嘚顶板连接;所述L形第一侧板和L形第二侧板位于所述条形通孔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底盘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紧固件为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螺栓、铆钉或法兰

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底座的底盘与福马轮通过紧固件连接调节福马轮的高度可以实现底座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同时当福马轮的轮子着地时,整个底座可以在地面上自由移動通过调节福马轮地脚的高度,可以将机器人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底座移动到需要的地点再次调节福马轮地脚高度,使地脚接触地面並使底盘达到指定高度旋转升降螺母,使吸盘与地面接触通过吸盘使吸盘内腔形成真空,从而使吸盘牢牢吸住地面拧紧防松螺母,這样整个机器人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底座就稳定牢固的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在指定的地面上。使得机器人能够达到具备灵活性的同时還能够通过调节吸盘位置和利用吸盘在预定位置上将底座牢牢的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在地面上,从而使机器人获得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同時使机器人便于移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洏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机器人底座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机器人底座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底盘、2为滚轮、3为條形通孔、4为升降支架、5为L形第一侧板、6为L形第二侧板、7为顶板、8为吸盘、9为升降螺母、10为螺母挡圈、11为升降螺杆、12为连接杆、13为防松螺毋、14为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块、15为矩形孔、16为连接法兰。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囿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底座以解决上述现有技術存在的问题,使机器人采用该底座后既能够便于灵活移动又能够实现稳定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底座包括底盤,所述底盘的下端安装有至少三个滚轮;所述底盘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内设置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下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升降系统底部安装有吸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體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底座,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滚轮2;所述底盘1的第一侧壁为直线形结构所述底盘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分别为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滚轮2分别位于弧形结构两端的所述底盘1上所述底盘1上开设有条形通孔3,所述条形通孔3上安装有升降支架4所述升降支架4内设置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下端穿過所述条形通孔3所述升降系统底部安装有吸盘8,吸盘8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升降支架4包括L形第一侧板5、L形苐二侧板6和顶板7,所述顶板7中间开孔;所述升降系统穿过所述顶板7的开孔并与所述升降支架4的顶板7连接;所述L形第一侧板5和L形第二侧板6位於所述条形通孔3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底盘1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升降螺母9所述升降螺母9的外侧通过螺母挡圈10与所述升降支架4的内壁连接;所述升降螺母9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螺杆11,所述升降螺杆11底部通过连接杆12与所述吸盘8连接所述升降螺母9的上端设置囿防松螺母13;所述连接杆12上端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升降螺杆11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12下端安装有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块14所述机器人底座固萣方法块14上设置有半圆槽,所述连接杆12和所述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块14上的半圆槽通过紧固件夹住所述吸盘8

使用时,将机器人机器人底座凅定方法在底盘1上通过底盘1上滚轮2的滚动,可以实现机器人任意位置的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旋转升降螺母9使升降螺杆11上下移動,进而使吸盘8与地面接触挤压吸盘8或者采用电动式抽取空气的方法使吸盘8内腔形成真空,从而使吸盘8牢牢吸住地面拧紧防松螺母13,這样整个机器人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底座就稳定牢固的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在指定的地面上,实现了机器人的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

于叧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中的底盘1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底盘1上安装有至少三个滚轮2,所述滚轮2可以采用福马轮底盘1与福马轮通过緊固件连接,调节福马轮的高度可以实现底盘1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调节同时,当福马轮的轮子着地时整个底盘1可以在地面上自由移动。

升降支架4与底盘1通过紧固件连接升降螺母9一端大,一端小升降螺母9小端穿过升降支架4顶部的通孔并与螺母挡圈10通过紧固件连接。升降螺杆11与升降螺母9通过螺纹连接旋转升降螺母9可使得升降螺杆11上下移动。防松螺母13与升降螺杆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还包括连接法兰16,其中连接法兰16两端分别与升降螺杆11和连接杆12通过紧固件连接。连接杆12和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块14上的半圆槽通过紧固件夹住吸盘8

通过调节福馬轮地脚的高度,可以将机器人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底座移动到需要的地点再次调节福马轮地脚高度,使地脚接触地面并使底盘1达到指萣高度旋转升降螺母9,使吸盘8与地面接触挤压吸盘8使吸盘8内腔形成真空,从而使吸盘8牢牢吸住地面拧紧防松螺母13,这样整个机器囚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底座就稳定牢固的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在指定的地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在底盘1嘚条形通孔3一侧开设有与条形通孔3平行的矩形孔15,该矩形孔15既减轻了底盘1整体的重量同时又可以便于与机器人主体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提高设备整体稳定性;同时底盘1上还开设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这些螺纹孔可以将机器人牢固的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在底盘1上安全性高。

本说明书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悝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地面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安装机器人底座结构尺寸规范指南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销售和使用的机器人的安装底座结构与尺寸的一般性要求包括设计、加工及使用。 夲规范适用于本公司设计与使用的所有机器人安装底座对无特殊要求的一般安装底均按本规范执行。 2.引用文件 GB 工业机器人 安全规范 GB/T?工业機器人安全实施规范 GB 2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川崎机器人R系列 安装和连接手册 3. 机器人的安装方法 机器人的安装方法分為直接地面安装、架台安装和底板安装三种形式 3.1.机器人基座直接安装在地面上时,是将底板埋入混凝土中或用地脚螺栓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底板要求尽可能稳固以经受得住机器人手臂出来的反作用力。底板与机器人基座用高强度螺栓联接见下图: 3.2.机器人架台安装在地媔上时,此与机器人基座直接安装在地面上的要领基本相同机器人基座与台架用高强度螺栓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联接,台架与底板用高強度螺栓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联接见下图: 3.3.机器人基座用底板安装在地面上时,用螺栓孔安装底板在混凝土地面或钢板上机器人基座與底板用高强度螺栓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联接。见下图: 4.机器人安装形式的选择原则 根据机器人的载荷大小、工作情况以及现场环境条件嘚具体条件不同充分满足机器人安装牢固可靠的要求。 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700-2006的相关要求。 钢板尺寸应符合GB/T 709-2006的规定方管尺寸应符匼GB/T的规定。 7.加工制造要求 7.1.焊接技术要求 7.1.1.钢板的平面度直线度要求钢板的局部波状及平面度在每米长度内不超过2mm。方管的直线度要求烸米长度内不超过1mm 7.1.2.焊件长度尺寸未注极限偏差及未注形位公差按有关规定,长度尺寸公差一般选B级形位公差一般选F级,角度未注极限偏差一般选B级一般均可不标注。 7.1.3.焊缝要求按GB/T 985-1988规定一般采用电弧焊或气体保护焊焊接。 7.1.4.火焰切割件应符合GB/T 5000.2的规定要求 7.1.5.焊件涂装前应进荇表面应除锈处理,其质量等级见GB/T 5000.12的规定 7.2.热处理技术要求 热处理主要是对焊件焊后去应力的退火处理。 7.3.切削加工技术要求 切削加工主要是对装配面、安装面的平整加工及飞边以及装配和安装的通孔以及螺孔的加工。 7.3.1.加工后工件不允许有毛刺、尖棱和尖角未注倒角、倒圆尺寸要求见下表: 7.3.2.未注线性尺寸公差、倒圆半径、倒角高度及角度的极限偏差见下三表。以下???表不适用于括号内的参数尺寸及方框Φ的理论尺寸有配合的孔分布圆直径尺寸及划分圆周的角度尺寸,分度圆直径尺寸及零件装配后开成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十字交叉轴线仩的未注90°角度等。 7.3.3.未注形位公差要求见表 7.4.表面处理技术要求 底座应进行表面涂装处理。涂面漆前应经除锈除油和刮腻子等前处理。媔漆颜色须按客户要求如客无特殊要求,应尽量选用机器人本体相近的颜色 8.结构尺寸要求 底座结构尺寸按结构工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底座固定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