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 天然气 区别,与中石化没什么关系,别来忽悠了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大象怎么放冰箱里,就是讽刺这种现象的。假设可以,但是做为一个严肃的节目在报到一件严肃的事情,起码的靠谱还是需要的。  
  @koko99ABC
01:57:27  百度了一下,汽车使用的压缩天然气压力是10-25兆帕,如果要使央视的说法成立必须6,所以深海储存可燃冰的压力要有1660兆帕。当然,要压缩相同体积的气体,温度越低需要的压力越小,深海不需要1660兆帕就能将可以行驶50000公里的天然气压缩到100L。1000m深海980兆帕,2000m深1900兆帕,这样计算下来,深海压力是可以将能行驶50000公里的天然气压缩到100L以内的。  -----------------------------    上面是大学本科化工热力学中的RK方程,也就是真实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a/V2是分子引力修正项,a = 0.42748*(R^2)*(Tc^2.5)/Pc  b是体积校正项。b = 0.08662* R*Tc/Pc  Tc是临界温度,Pc是临界压力。  RK公式是最简单最常用的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还是有一定误差的,在工程中用得比较多。对于精度要求很高的计算,还有很多校准方程对RK方程进行校准,或者其他更复杂的公式。  这在算是很简单、很常用的公式,一般还只是用于工程,而不是科学研究和理论计算。但也远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民科和文科生,对科学还是要有一点敬畏之心,而且最好还是离科学远一点。
  100升天然气可以跑300米差不多了。
  @huamei-25 22:29:44  我没有引用过100L可燃冰释放多少立方甲烷的数据的数据,我引用的数据15立方可以跑300公里是我们实际行驶过程中得到的,我第一部车就是烧天然气的,数据会有偏差但不会太大,其他数据是查阅标准手册,都是指标准状态下。  -----------------------------  所以100升天然气也就是跑300米的水平
  别难为文科生当记者了!对他们讲容重比重比热什么的,无异于对羊吹喇叭。也怪了,中国的大文豪多半不是文科生,如鲁迅、郭沫若、矛盾....!
  傻逼,那个100L跑300公里是指的液态天然气体积,你1立方米可燃冰能变成164立方米液态天然气?
  如果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那就是5万公里  如果如果100升天然气能跑3000公里那就是50万公里  如果100升天然气能跑3公里那就是500公里  这个前提是这个天然气是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还是钢瓶中的高压的  标准大气压下的100升跑不了3百公里  如果是钢瓶中的100升天然气  可燃冰1立方分解不出164立方钢瓶中的高压天然气
13:26:00  楼主可怜之处,在于拿百度百科做依据。  —————————————————  楼主智商也是和央视那群文科傻逼一样的  
  100升天然气,请问楼主。你这个1 00升是在什么样的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  用体积来表示气态物质的量多少,没有意义  
  @南飞雁楼
17:05:00  人家说的是太空,没有摩擦力。  —————————————————  洗涤错误,汽车又不是喷气飞机,没摩擦力怎么动  
  其实,对于这种50000km@100L的大笑话,只要问俩个字就全露馅了:  这能让一辆汽车跑五万公里的可燃冰有“多重”?  哈哈哈哈哈哈
  关老百姓毛事,该多少钱还是多少。汽油也不会因为新能源出来而降价。这就是大国
  @崇毛挺共爱国反美
11:06:19  央视报道只是打个比喻说明一下固态冰状的可燃冰的能量与等体积的天然气的能量的差别,看到那么些“二师兄”的回帖,我也是醉了!!!  -----------------------------  @youcheng74
12:24:03  央视打什么比喻重要吗?网友喷的是央视的结论明白吗?  如果央视说100升固态可燃冰能跑400公里会有人喷吗?  连“二师兄”都不会得出央视那样的结论。  -----------------------------  @崇毛挺共爱国反美
15:19:15  哈哈!100升天然气如果能跑300公里,按你的结论就是100升固态可燃冰只能跑400公里?  真是脑残没药医!!!  -----------------------------  网友科普的知识看清楚了没有?脑残楼主!  初中毕业了没有?脑残楼主!  液态固态分清楚了没有?脑残楼主!  还在嘴硬“如果”  “如果”的100升天然气是液态还是气态搞清楚了没有?脑残。
  @_L_F_
22:13:57  50楼说的才是真相,某些人太缺乏常识。  常用燃料里面,汽柴油的能量密度是很高的,柴油甚至可以做到4到5升百公里。天然气的含碳量低,实际热值比汽油还低,当然这里的天然气指的是液态天然气,钢瓶罐装的那种,可燃冰的压缩后密度比它是要低一些的。  气态的天然气并不耐烧,以家用天然气灶为例,耗气量大概1升/秒,计算100升固态可燃冰可以持续燃烧100*164=16400秒,相当于4.55个小时,这点能量充其量可以让小汽车跑......  -----------------------------央视要有脸,母猪不上树了,都去飞了
  【假设前提】:  如果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  百度百科: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  楼主这个文科傻逼还以为是人家断章取义,不要假设只要结论。实际上,央视说的这个前提“如果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是符合实际的,因为100升天然气(压缩)确实能跑300公里。  第二个百度百科的换算,也是对的。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常温常压)。然而,央视跟楼主这种文科生是不懂括号里的内容的,直接把100升天然气(压缩)=100升天然气(常温常压)去换算,才得到100升跑50000公里的结论。然后,楼主这傻逼还出来表演智商。。。
  楼主可怜之处,在于拿百度百科做依据
  可燃冰再好和老百姓有关系吗,会低价给我们用吗,还不是像中石油中石化一样成为他们某些人暴利发财的工具。
  我估计,这么大的数据在播出前都能把央视自己的人吓一跳,可为什么还能通过审查播出呢?要知道央视对新闻审查是很严的。唯一的可能性,这些数据不是央视自己臆测的,自己也没有能力给出。而是中国的勘探队给出的。
  @崇毛挺共爱国反美
你没搞懂央视说的前途:如果开采出的可燃冰还是“原型”,然后装入你车里面,按现在在用压缩天然气的计算方式计算:可以跑五万千米左右!(现在俺开的出租车,一次装压缩天然气70方,可跑300千米左右),如果装可燃冰(不是可燃冰开采成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装入俺们车里的可燃冰什么时候才能“原状态”注入!?  
  比如说:重力加速度9.8,实验数据!谁又真正的达到过?(好多的人认为俺们高中已经做个这个实验,真是9.8),,,但是这不妨碍俺们计算自由落体的标准公式一样,可以计算,无法达到!  
  可怜的文科生:以为陈景润真的就是算的1+1,??,,,谁不“懂”呀!  
  @一见就不愁
12:36:03  如果你每天吃5克粮食就可以活下来,那么2公斤粮食足够你一年吃的了。   是不是这样呢?!  -----------------------------  哈哈。棒棒哒  
  @阳澄湖蟹
12:30:00  不过说实话央视这个比喻也不恰当,还是有想吹牛之嫌。  —————————————————  可能,央视想说100立方米的跑300公里吧?我也不知道,我猜的  
  中国开采使用可燃冰就是不错的成绩!
  给我一根棒子,我能撬起地球
  @happy88
21:09:26  确实央视记者不是理工科的。100升天然气可以跑300公里,是经过加压压缩的天然气,而1升可燃冰释放的160升是常压的天然气。  LNG又叫液化天然气,天然气经净化处理(脱除CO2、硫化物、重烃、水等杂质)后,在常压下深冷至-162℃,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相同质量的天然气体积的1/620,重量约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  CNG又叫压缩天然气,是指主要由甲烷构成的天然气加压到25Mpa左右的......  -----------------------------  哥们,你不要在这白费力气了打字了。还给他分析LNG?你以为楼主这种傻逼会算乘法么?
  可燃冰中国能源大发现  
  央视的报道忽悠没文化的就算了,有点文化的总知道,能源利用率的问题,按央视的推理,雨滴落下来砸死人,实际地面摩擦,速度快时空气阻力,算没算?既然是以生活为模型构建的数据,就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他的那个计算,应该加上理想环境下几个字
  问题的重点是,这100升天然气是什么状态,如果是液态肯定不止跑300公里;如果是气态,又是什么压力?若是一个标准大气压常压下100升天然气,跑个毛300公里,估计30公里都跑不了!  按标准大气压压1公斤  而百度上的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164立方米天然气是在常温常压下的,
  问题的重点是,这100升天然气是什么状态,如果是液态肯定不止跑300公里;如果是气态,又是什么压力?若是一个标准大气压常压下100升天然气,跑个毛300公里,估计有的车连3公里都跑不了!  按标准大气压下1公斤天然气的热值等于1.5升93号汽油,而标准大气压下1公斤天然气等于1.43立方米即1430升,即常压下1430升天然气才等于1.5升汽油,也就是说标准大气压下100升天然气等于0.1升汽油,0.1升汽油还真的跑3公里差不多。  而百度上的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164立方米天然气是在指常温常压下的,即100升可燃冰等于16400升常压天然气,换算成汽油即等于16.4升93号汽油,就算比较省油的油电混合卡罗拉4.5升/100公里,也就三四百公里,离五万公里相差天文数字。  用升来计量气体发出的热量,而忽略气体在什么压力情况下,本身就是一个物理常识错误!
  根本就是某些商业间谍套情报呢,央妈敢这么吹,就绝对是有黑科技搞成,可燃冰开采条件苛刻,中国很可能掌握了更先进的提炼技术,要是我是靠石油发家的老外,我更急,上面封口严重,不会泄露相关技术,这些人就指望制造舆论逼迫国家公布相关技术,哪怕是一点点,就能推导出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很多先进的科技不是什么精密设备高科技人才,往往就是一组很简单的公式而已  
  起这个id,是故意来黑的吧  
  1升可燃冰转化为约160升的天然气,1升40倍压缩的天然气约跑3公里,1升可燃冰约跑12公里,不会超过15公里,1升汽油也大约跑12公里(1.6生的车)。所以可燃冰与汽油没啥区别。楼主胡诌,爱用反问句,不值一驳。
  “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引用:“给汽车加入的天然气为压缩天然气(气态),英文简称为CNG。”  “汽车使用1立方天然气约等于1.1L汽油或柴油”,  按上面网友“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装70L的气瓶可以加大概15立方的天然气,可以行驶大概230公里左右”  这个可以判断,央视应该是没说清楚,毕竟央视说了相同体积。  大部分网友纠结的是只加100升天然气,但是把他补充成加满100升的气瓶,完全没问题啊。  如,加满100升气瓶的天然气约为 15M3/70L*100L=21.42立方天然气。  21.42立方天然气相同体积的可燃冰为
21.42M3*164=3512.88立方米。  每立方天然气约等于1.1L汽油,那么 假设一辆1.6排量汽车,百公里油耗7.5个油算, 3512.88立方* 1.1 /7.5 * 100 =约51522公里。  请问,有问题吗?  哈哈
  所以说还是长者人生经验丰富啊,在很多年前就对记者这种行为的动机做出了解释说明,你们啊,总想搞个大新闻。
  高中过早文理分科制造出一堆自以为是的SB  
  按楼主的意思,央视还可以这样假如,如果一升天然气能跑5万公里的话,一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如果一升天然气可以卖500美元,那一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买下尼米兹号航母。
  一帮不学无术的家伙
  实际上还是不懂,可燃冰作为汽车燃料燃烧是是固态呢还是气态?
  这个报道我第一时间也看了,边看边想:一百升天然气跑300公里是可能的,一般家用轿车60升的油箱,93号汽油,可以跑差不多400公里,天然气的热值低一些,储气罐可能就是100升的,跑300公里应该可以,但前提是液化气。然后说到可燃冰,跑50000公路,我当时很吃惊,热值太高了,绝对是什么天顶星的能源,真为我的祖国骄傲!  错了就错了,没有必要为此辩护,谁没有个错的时候吗?是不是?我能原谅报道的人,也许他也是太激动了,没有仔细想一想,或再求证一下。估计当时被采访的人也粗心了。  算了,不用纠结了,中国攻克了可燃冰开采是个好事,我高兴,谢谢祖国的科技工作者和钻探人员!  
  嗯,,当年报纸说亩产万斤也是有人相信的!!
  央视的报道我看了,第一时间就知道所举5万公里例子有错,但我关注的是可燃冰第一次稳定开采,对于记者对物理的无知,仅一笑而过,没必要上纲上线。任何人都有不熟悉的行业。  
  不就是记者物理没学好么 你们至于揪着尾巴不放么 这根本不是重点好么 重点是可以开采可燃冰了 你们是语文没学好么  
  智者面对错误勇敢的承担,懦夫面对错误总是狡辩,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可燃冰:不再只是美丽传说
可燃冰:不再只是美丽传说
作者:陈丹江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更新时间:
位于加拿大马利克(Mallik)地区的可燃冰开采试验井。 (美国地质调查局供图)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夏天进入&烧烤模式&,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冬季出现雾霾,人们不禁要问:地球到底怎么了?
  &地球&发烧&也好,雾霾加重也罢,都是碳排放过量惹的祸。说到底,这些都是人类过度消费传统化石能源的结果。&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冯连勇对此忧心忡忡。
  随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日益加剧,我们该使用什么样的清洁能源,还民众以洁净空气和山清水秀?在众多的新能源中,可燃冰因储量巨大、绿色环保被逐渐推向前台。
  未来的新能源之王
  可燃冰是对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近20年来人类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据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陈光进向记者介绍,可燃冰大都蕴藏在全球各地的海床上。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超过16.7万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全球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传统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2倍以上,够人类使用1000年。
  我国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也相当可观。据估算,我国初步探明的可燃冰资源蕴藏量已超过438亿吨油当量。其中,南海海域有约185亿吨,藏于青藏高原和黑龙江冻土带的可燃冰则有253亿吨之多。
  据专家介绍,可燃冰比人们平时使用的天然气更为纯净、清洁、无污染。在标准状况下,1单位体积的可燃冰分解后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其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多出数十倍,被称为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
  2011年初,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显示,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天然气。可燃冰资源的勘探价值之高,由此可见。据了解,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发现的大储量可燃冰资源,是中国10年来海洋可燃冰资源专项调查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也获得了多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中国因此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在海底钻探获得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
  针对南海可燃冰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表示:&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部署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经过近10年的海域可燃冰勘探调查,圈定了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远景区,初步评价了可燃冰资源潜力,为实施水合物钻探验证提供了目标靶区,通过钻探获得可燃冰样品,证实了南海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日本一家企业员工正在展示燃烧时的可燃冰。(CFP 供图)
  全球开采步伐加快
  由于可燃冰储量巨大、洁净环保,堪称未来人类理想的第一大新能源,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一资源。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德国、印度、韩国等国纷纷投入巨资对可燃冰资源进行勘探研究。特别是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将可燃冰列入了国家级研究开发计划。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有了在2015年投入开发的具体规划,使其在勘探开发技术、资源潜力、开发前景等方面进展迅速。
  陈光进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世界各国对可燃冰均处于研究阶段。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许多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可燃冰。美国参议院于1998年通过决议,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要求能源部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组织实施,其内容包括资源详查、生产技术、全球气候变化、安全及海底稳定性等,要求2010年达到计划目标,2015年投入商业性开发。
  杨胜雄则指出,可燃冰要实现商业化开采,需要克服三个方面的障碍。一是行业风险。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可能会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污染环境,开采不当会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开发企业。可燃冰的开采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截至目前还没有披露具体的项目时间表。鉴于前期开发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预计国内石油三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海油可能会承担部分前期工作。三是技术瓶颈。自然界中的可燃冰主要富集在陆地冻土带和海洋,由于目前的开发和控制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可燃冰开采成本较高。但是,各国已正在抓紧研究各种可燃冰开发技术,一旦技术成熟、环境可控,规模化开发能够使得成本降低,进而就可以实现商业化开发。
  不过,可燃冰的勘探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如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钻探工程、地质实验技术和海洋环境等。大力开展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可推动我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等基础研究的技术进步,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燃冰的清洁环保性能和巨大商业价值,正在吸引各国加快研究步伐。比如,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高调宣布,该国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成为首个从海底成功采集甲烷气体的国家。作为一个能源和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日本在寻找替代能源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对于可燃冰的前景,日本政界和民间都异常高调。日本政府认为,成功分离可燃冰标志着商业化开采迈出了关键一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在新闻发布会上以美国页岩气革命为例表示,希望能在克服技术难题后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从而让可燃冰成为日本的&国产能源&。6月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宣布,在日本海正式启动可燃冰蕴藏量的调查。
  印度能源管理局官员前不久透露,该国已在东海岸的孟加拉湾发现了可燃冰,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在该地区开挖钻井,进行试验性生产,以确定相关资源的储藏规模。由印度最大能源开采企业印度油气集团(ONGC)等公司组成的特别小组,今年将在印度东海岸开采可燃冰,并尝试从中提取天然气。据印度能源管理局初步估计,印度可燃冰中储藏的天然气可达1894万亿立方米,其储量可能足以支持该国100年的需求。
中国首艘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 (新华社)
  我国研究正在提速
  记者日前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为加快实现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步伐,我国已启动了对其勘探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最近,&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技术研究&课题已通过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该专项也已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执行年度为年。
  杨胜雄介绍说,目前,我国科学家正在进行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力求从技术角度解决现有问题,尽可能减少今后可燃冰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杨胜雄强调,从2002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目标是初步了解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远景,力争发现并取得可燃冰实物样品。近10年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在南海北部开展了20多个航次的可燃冰调查,充分获取了南海北部存在与可燃冰相关的海底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确定了钻探目标靶区,科学确定了钻探井位。
  与此同时,在&863&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开展了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资源评价及环境效应、成藏富集规律等应用和基础研究,提升了我国可燃冰研究水平;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专业模拟实验室,提升了我国海域水合物勘探研究装备水平,具备了较深厚的技术积累。
  在谈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的勘探是否存在差距的问题时,杨胜雄表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也是在南海海域首次获取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虽然我国的可燃冰勘探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已在某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
  在谈到中国何时能够实现海洋可燃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并能从某种程度上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时,杨胜雄说,总体而言,我国海域可燃冰勘探处于远景评价和调查验证阶段,对可燃冰调查研究的程度仍然很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普查和详查,而且我国对水合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成矿预测等基础地质理论的研究不深。根据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可燃冰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之前,我国有望实现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最快到2030年能实现商业生产。&
  几年前,记者曾写过一篇《可燃冰,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专题报道。那时,在很多人眼里,可燃冰还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人们对可燃冰的认识不断加深,技术也获得突飞猛进,可燃冰利用更是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虽然可燃冰的商业开采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它已不再只是美丽的传说。
位于智利的一个可燃冰研究项目施工现场。(美国地质调查局供图)
(编辑: qianj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燃冰 天然气 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