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房子装修的先后顺序先修他家房子装修的先后顺序后修现在我的房子装修的先后顺序要倒踏了我想把它拆了重修,他家的围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NjE1NjA=.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曾令云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救援(连载四)
作者简介:曾令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昭通文学研究院院长。裁缝的儿子,故父母给他的遗传基因只有贫困和卑贱。当过山区小学教师,中学校长,毕业于云师大,深造于中央党校。曾任昭通市委巡视员、宣传部部长等职。文学创作,纯属聊以自慰的业余爱好。自己觉得好玩,故笔耕不掇,最后竟成了一种极快乐的活法,故常有作品发表。已出版《龙卢演义》《云兴街》《生死涅槃》等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和电视剧剧本二十多部,逾一千六百万字。其中八部长篇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在入藏证书中写道:先生的《姜亮夫》等八部著作,已有我馆珍藏,并将传之永久,感谢先生为中国文学千秋事业所作的贡献。
灾难过去了,灾后重建更让包谷垴乡的村村寨寨旧貌换新颜,但每个人都没有忘记,被云南省委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周清顺。
周清顺的家在红石岩村冷家坡,下面就是奔腾、咆哮的牛栏江。陡峭的冷家坡,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干热缺水且土地十分贫瘠,老百姓的生活便十分贫困,住的全是土坯房。周清顺家住的地方,是冷家坡较为险峻,更加贫苦的地方,距村子不远的地方,便是壁自千仞的悬崖峭壁,全村20多家,近百人,只有一条崎岖的小道通往外界,似有山上才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地震发生时,真是山崩地裂、悬岩倾覆、落石如雷,房屋倒塌,使得整个村子无一幸免,导致2人死亡,一人失踪,9人受伤,救援人员无法进去,一度时期成为孤岛。危难之时,43岁的村民小组长周清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没有忘记朝夕相处的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立即组织村民自救。他首先把老人孩子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回头带领没有受伤的乡亲逐家逐户刨埋在废墟之中的乡亲,他把伤员和遇难者的遗体安顿好之后,又义无反顾地带着身强力壮的乡亲到邻村去救人,妻子见状,便对他说:他爹,儿子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踪影,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你还不赶快去找。再说,自己的房子也垮子,所有的东西还埋在里面,得忙着刨出来,否则以后吃什么,穿什么……周清顺不等妻子说完,便抢白道:儿子已经十岁了,他不会遁土,更不会飞到天上去,他如果没有死,会自己跑回家来。现在余震不断,刨什么东西嘛,我现在得带人去王家坪子和肖家坡,救人要紧!
不等妻子再说什么,周清顺带着二三十个乡亲已跑出老远。妻子担心他因脑溢血做过手术,现在刚好点,但血压就一直降不下来,平时,妻子连50斤重的东西都不让他背。更不准他蹲在田间地角和乡亲们说话,甚至熬夜,他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完了……他一路小跑,翻山越岭,不顾大汗淋漓,头晕目眩,四肢酸软,巴不得一两步就跑到灾区。到了王家坪子,他带领村民,首先就在杜顺金家刨出两个孩子,却因伤势太重,只救活了一个,另一个却过早地枯萎了……紧接着,他又刨出一位年迈的老大娘,但也遇难了。
离开王家坪子,他又去了肖家坡,刚进村子,他见有户人家,竟不顾余震,拼命跑回摇摇欲坠的家抢搬粮食和其他的东西,周清顺便不顾一切地把她们硬拉出来,说道:肖大姐,不能为了这些东西,把命丢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肖大姐却说:兄弟,这点家当,是全家的心血,全被埋了,以后拿什么过日子嘛……周清顺十分肯定地说道:有党和人民在,我们就不会饿着冻着,现在各级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是人民大众的生命。赶快撤离,再迟走几分钟,就十分危险。肖大姐便拉上孩子,说道:兄弟,我听你的,现在就去临时安置点。肖明芝大姐拉着孩子还没有走出10米,她家破损的房子,在余震的推波助澜下,轰然倒塌了。周清顺的善良和真诚,救了她娘俩的命,肖明芝的眼睛湿润了,连连说道:兄弟,你真是一个好人。周清顺却淡淡地说道: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把乡亲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否则我就不是人。
周清顺必须每天服用的药,被埋在了倒塌的房屋里,他服不服药,也就不把它当成一回事了,并且三天三夜未合眼,还先后背了7个伤员送到设在山顶上的救治站。没有伤员可送,他又带着乡亲搬运救灾物资,搭建帐蓬,这些东西,他必须来回走十多里,从公路上背到临时的安置点,他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第四天,乡亲们见他走路蹿蹿倒倒,硬把他拽进帐蓬,但没有睡上一个时晨,他又悄悄地爬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献身精神……就是那天夜里,他还在帮助乡亲搭建帐蓬,但此时,他已神志不清,伸出手去拉帐蓬的绳子,连连几下,都落空了……只见他连连蹿了几下,竟然晕倒在地上,乡亲们便七脚八手把他放到一块木板上,抬着就跑,拼命送到包谷垴卫生院。医生见到他时,已经昏迷不醒,知道他患有高血压病,便忙着为他量血压,结果低压130,高压竟达230毫米汞柱。此时,还有省医疗队的专家在这里,于是便对他进行会诊,初步结论是:几天几夜,因劳累过度,又没有吃药控制病情,可能是脑溢血复发,需及时送往县城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救治。
8月8日的凌晨4点半,包谷垴卫生院用救护车将深度昏迷的周清顺送往巧家县医院。急诊科主任孙贵涛马上就对他施救,见他似乎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处于弥留之际,立即给他插上气管导管,用呼吸机帮助他维持呼吸。很快,省昆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省赴巧家医疗队专家组组长赵建华赶来了,立刻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他不得不对旁边的几位医生遗憾地说道:现在他的呼吸只能靠机器,体内循环也只能依靠药物维持,他本来就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又做过手术,地震发生后,竟几天几夜没有服药……周清顺站在旁边的妻子尹兴兰忙哽咽地说道:医生,地震发生时,冷家坡村的房子全部倒塌了,我家的房子也倒平了,家里的东西都被埋了,包括他吃的高血压药。我知道他会被累倒的,我连续刨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装药的瓶子。地震那天,他把70多岁的老母亲交给我,还说,你快去找儿子,我得发动乡亲去刨埋在房子底下的人。说完,转身就无脚撂手地跑了,直到昏倒在帐蓬里,我和女儿明丽才见到他……
赵建华专家频频点头,痛惜且几分无奈地说道:其实他已经脑死亡了,多好的人啊!他是因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
8月9日的凌晨3点,尹兴兰母女陪侍在已经脑死亡的周清顺病榻前,她俩已欲哭无泪,只有一阵强似一阵的抽泣、呜咽。母女俩再想和他说几句知心话,再如何呼叫他,周清顺已经听不到了,他的灵魂已离开躯壳,又飘回了红箐村的冷家坡、王家坪子了……他似乎看到了在帐蓬里已酣然入梦的乡亲们,他满足地笑了。深感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村民小组长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虽只有43岁,此生足矣!凌晨4:10分,周清顺丢下70多岁的老母,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和一对儿女,离开生他养他的冷家坡,离开他曾经承诺过以后还要带领他们重建家园的乡亲父老,永远、永远地从此岸去了彼岸……
周清顺当了冷家坡的村民小组长后,就把全组20多户人家,近百名乡亲放在心上,他觉得冷家坡就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的事,都是他的事,他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用生命去呵护每一个人。冷家坡干旱缺水,不仅耕种是靠天吃饭,而且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春秋干旱时,村民得跑三五里路,才能挑来不干不净的两桶水,吃水犹如喝肉汤。他一当上村民小组长,就带上几个人,满山遍野地去寻找水源,找到水源后,他又四处讨口化缘,动员村民集资。凑到能买水管的钱后,于是动员全组的乡亲投工投劳,自力更生,终于把清澈、甘冽的泉水引到村里来,让20多户人家,都用上了旱涝都不愁的自来水。
8月9日下午,周清顺的骨灰盒由他的一对儿女捧回冷家坡,安放在他亲手搭建的帐蓬里,冷家坡和邻村的乡亲都赶来吊唁和送行,恸哭声感天动地,让人柔肠寸断……一位老大娘,席地坐在他的骨灰前,撕心裂肺地号啕道:清顺啊,走的那天早上,你说肚子饿,饭还没有蒸熟,你就只舀了一碗米汤,喝了几口,没有吃别的东西,就去背乡上送来的物资,结果一去不回,清顺啊,你是为乡亲累死的呀……
村民杨昌陆,走进帐蓬,恭恭敬敬三鞠躬后,才泣不成声地呜咽道:清顺啊,为了治病,为了女儿读书,你欠下这么多的债,你也不贪污公家和乡亲的半分钱。地震了,为了救埋在房子底下的乡亲,以后又转移安置乡亲,几天几夜不休息,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欠着你的情,还来不及报答,你就这样默默地走了,让我们心如刀绞啊……
包谷垴乡的党委书记方永远和乡长王德元都来了,他们低着头,心情特别沉痛地在骨灰盒前伫立良久,良久之后,王德元才哽咽地说道:
“地震发生后,周清顺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家的老母亲、亲戚朋友都放在一边,把本社的代表和党员组织起来,去营救别人,他是我们最基层党组织的一个楷模,是所有党员的楷模。我们只有继承他的意志,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周清顺的在天之灵便没有了什么遗憾,清顺,你走好啊……”
中共云南省委在追授周清顺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里,更是这样写道:
“作为村民小组长,周清顺同志经常深入群众,带头执行并积极宣讲计划生育政策,如今,冷家坡村民小组无一例计划外生育。他公道正派,村民之间发生纠纷,他总是认真对待公正公平地解决。在民主评议党员中,他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周清顺同志不顾10岁的儿子下落不明,顾不上自家房屋倒塌和财产损失,强撑病体,第一时间带领群众冒着余震,落石的危险,成功地从断垣残壁中救出数名被埋人员,配合前来救灾的队伍搜救被埋人员,运送重症伤员,搬运救灾物资,搭建帐蓬,协调安置受灾群众,一干就是五天五夜,终因过度劳累诱发脑溢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周清顺等英雄、模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光彩,化成了灾后重建中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包谷垴不愧是受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更是一个英雄模范辈出的地方。
灾后重建,包谷垴乡涉及到民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学校、医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83个。全乡5644户民房需拆除重建,占总数的64.18%,还有2068户民房需要修复加固,重建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那时,得到过渡临时安置的灾民,挤在低矮、狭小的帐蓬里,看着自己倒塌、破损的房屋,愁绪紧锁眉头,甚至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他们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重建家园,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县委、县政府面对如此的现状,只有一种选择,不等不靠,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争取主动,尽快启动灾后重建,让村民尽快从灾难的阴影里走出来。包谷垴镇便于2014年9月20日拉开了灾后重建的序幕,并很快形成高潮。而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难题,则是中央、省、市对灾后重建的具体政策还没有下达,灾民恰恰最关心的事情就是重建的补助资金数额是多少,谁也不清楚,更没有任何领导敢明确表态。所以,灾民不愿拆除自己破损的房屋,就是那些完全倒塌的农户,也不愿把基础清理出来。镇上的领导苦口婆心,到各家各户做动员,灾民的口径都十分统一,就是国家的具体补助政策还没有来,他们就不敢动手重建。包谷垴属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只有少数江边河谷地区的海拔低于1800米,所以冬天寒冷。若让村民还挤在帐蓬里过冬,老人和孩子便无法承受,造成雪上加霜,灾民的处境就更加艰难和窘迫,灾后重建,早迟都得建,宜早不宜迟,才是最佳的选择。镇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统一的思想就是:国家一定会给予重建补助的,虽不能和汶川、玉树相比,但昭通彝良的灾后重建,却是可以借鉴的,希望各包保干部得耐心、细致地做好灾民的工作。尽快先拿点钱出来,启动灾后的重建工作。在这关键的时刻,还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带头先拆了自己的房子,清理出地基后,又走进每家每户的帐蓬,仍轻言细语地做思想工作,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党和政府任何时候都把老百姓放在心中;任何时候都把老百姓的困难记在心上;任何时候,都是在老百姓需要关怀的时候,把温暖送到各家各户,发生了这么大灾难,若不是党和国家,我们就无法挺过来!现在我们得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先利用这段气候好,又适宜修房盖屋的时间,把房子重新建起来,争取春节前就搬进新居。灾民既看到了党员的行动,又听了他们润心润肠的话,都同意拆除破损的房子。但新的矛盾又出来了,大家都开始重建房子了,哪里去弄建材,哪里去弄水嘛,因为包谷垴镇所辖范围内,均为资源性缺水。镇、村的领导都十分肯定地说道:这些事情党委、政府都为大家灾民考虑好了,就连各种建材的价格都作了统一规定,不准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砂石和水,党委和政府正组织村社寻找水源,确定开采砂石料的地方,不管花多大的力气,都得把水源找到,并且引到村子里来。灾民一听,便拍手称快,都说包谷垴镇的党委和党员不会说谎话,更不会欺骗村民。地震发生后,每个党员都是顾大家、舍小家;都是先救别人,才考虑自己的安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灾后重建,在2014年9月底就形成高潮。
包谷垴镇人多地少,特别在新坪、青山、威宁寨和周家坪这几个花椒主产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有的人家只有三分地,可谓寸土寸金。所以,镇上的统一规定,灾后重建,只能在原址上,不准占用耕地。就以威宁寨为例,它现在几乎没有村民种植粮食,就连蔬菜,都是到集市上购买。但是,这里的村民,就能靠这里十分有限的土地,把花椒打造成精品,不少的人家仅靠花椒,就收入十几万元,甚至超过二十万元。那天,我去了威宁寨,整个村寨,就只见到一块没有超过80平方米的菜地,上面育着的却是花椒树苗。在这里,我感到纳闷,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威宁寨,它跟贵州的威宁究竟有些什么瓜葛?便问当地的长者和村镇的领导,他们说不出其中的奥谜,只有一个长者说道:只知我们威宁寨的人,都是南京人的后辈,但他们既不是屯边,也不是充军来到这里的,而是从龙头山银矿迁徙过来的。当年,他们的祖辈来龙头山开采、冶炼银矿,后来因种种原因,银矿垮了,万般无奈,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回故乡南京。当年,从东川把精铜运到昭通永善上船,从金沙江水道进入长江,再到京杭大运河,运往京城铸造钱币,走的就是经过包谷垴、老店这条官道的。威宁寨村民的先辈走到包谷垴这个地方时,看见这个地方森林茂密,气候湿润暖和,便想在这里定居下来。于是找到这里的头人,花了相当的银子,买下了这片森林。南京人文化素质高,也许就将地名冠之为“葳林”,意为树木繁茂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传口授,加之只从事农耕,“葳林”渐渐便写成了威宁,仅是推断,不足为据。但威宁寨的海拔均在1800米以下,是最适宜花椒生长的地方。所以它的品质好、价值高,栽植花椒的土地就显得十分珍贵,若灾后重建占了土地,今后何以为继,便成了大问题。这个大难题的解决,仍是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紧接着,镇党委从外面引进了一个砂石材料厂,同时又组织党员、群众抢通了运砂石的道路,整个包谷垴才出现了车水马龙、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
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有不少新的矛盾,随着重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而突现出来。包谷垴的新平、青山和威宁寨、周家坪,绝大多数人家,因花椒多少有积蓄,拿出钱来修房子,不太困难,但也有较为贫困的灾民,既拿不出钱来,又缺少劳动力。党支部就把党员组织起来,先丢下自己的重建,先帮较为贫困的灾民重建。他们不仅出劳力,而且还先垫支一些买建材的钱出来,这还不算,党支部还经过研究,把贫困灾民排了队,集中优势兵力,帮助建完一家,又转移到下一家。不仅重建秩序井然,而且把党心、人心连在了一起,风清气顺,很快就把房子建起来了。到2014年底,就有210户,2000多人搬进了新居;2015年8月,凡统规自建的民房全部峻工,灾民都搬进了新居,到2015年12月16日,集中安置、统规统建的民宅也全部交付使用。
在包谷垴的灾后重建中,市县36个单位的包保干部,也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他们和灾民同吃同住、同忧、同喜。道路不通,他们便通过自己的各种关系,租来,甚至借来一些机械,日夜兼程抢修;公路通了,为了寻找水源,几乎跑遍了全镇的沟沟坎坎,深涧陡坡,由包保干部亲自押车,到20里外的地方运水,并按照实际需要,把水分给重建户;分水的原则,还是先照顾特困的受灾户,让这些多少有点自卑的农户,感到特别的温暖。地震,几乎把每家每户的水窖损坏了,大多不能蓄水,包保干部又带领群众,把一家一户的水窖修好。并买来或借来柴油机,往牛栏江里抽水,用消防车和油罐车把水从牛栏江边运到各家各户的水窖里蓄存好,以备用。我和农户交谈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那段时间,为了让我们2015年的春节在新房子里过,他们真正地做到了,有什么困难,就帮我们解决什么困难。只要找到他们,从不推辞,一呼百应,比叫自己的娃娃方便,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的干部,真是我们灾民的贴心人啊!
王朝富是包谷垴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地震发生时,他就在大街上召开了总支会议,对每个支委作了分工。同时对每个党员明确了责任。
威宁寨隧道地处牛栏江边的悬崖下,地震时有三个村民从悬崖上摔下去了,他听到村民董宝学的呼救声,便带着人冒着生命危险,下到悬崖,找到被摔下去的三个村民,满身是血,遍体鳞伤,但还有点悠悠气,于是拼着老命,把3人抬到公路旁,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小时。这时,恰巧来了一辆救护车,从而使这3个村民得以身还……地震后的6天6夜,王朝富和几个村支委没有在帐蓬里睡过一觉,实在困乏了,就倒在地上,或靠在树干上打个盹,每天这样的休息,也没有超过3小时。8月9日晚,他终于昏倒在地,紧急送到县医院,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苏醒过来,但当他睁开眼睛时,觉得不对头,便问妻子道:“这是什么地方?”妻子说:“是县医院。”他便说:“你们把我送到医院来了,乡亲们怎么办?我占了医院的病床,伤员怎么办?”说着,毅然决然扯下输液管,起身就回到包谷垴地震灾区……
在灾后重建中,王朝富召开总支会议,定的一条规矩:就是先修高寒山区的灾民和特别困难的农户,党员干部和党员带头,就是我们不修,也得先修高寒山区的灾民和贫困农户。这是纪律,不准违反。同时,得讲原则,讲公平合理,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更不能让奸狡、蛮横的人占便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充分表现了一个基层党总支书记的觉悟和党性。在包谷垴镇的花椒主产区,因为那里有温暖的气候,最适宜生长的土地和1800米左右的海拔,故人多地少,谁占有土地资源,谁就有可观的收入,以及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盖一栋高大、宽畅、漂亮且完全掩映在碧玉一般,绿荫之中的别墅。所以,有点积畜,在村里有点社会地位的人,就生方设法扩大自己重建房宅的地盘,于是便通过各种关系和王朝富攀亲交友,扩大自己的宅基地。但王朝富始终油盐不进,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不忘自己向群众做过的承诺,一律按原则办事,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威宁寨、青山、新坪、周家坪就会在转瞬之间变得支离破碎、满目疮痍。更为严重的是失掉民心,伤害了以善为德的老百姓,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所以,任何领导,不管职务高低,他们只要记住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他(她)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气味、一个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人。王朝富和他的总支委,及那些普普通通的党员,就是这样的人,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人。村民赵德勇是个特困户,其父亲、大哥、大嫂、大姐、大姐夫和妻子相继去世,一个人带着7个孩子和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相依为命。在灾后重建中,王朝富曾多次去他家,发现困难,不管赵德勇说不说,他都会为他排忧解难,所以他多次用自己的车,免费为赵德勇运输砖和水泥等等建筑材料;赵德勇没有钱买砂石料,他就生方设法筹借购买砂石料的钱;镇上、村里一有工程,他就必须介绍赵德勇去做,从而增加了收入,化解了困难。这样的事例太多了,这里不再赘述。
浦恩跃是包谷垴镇周家坪村的党总支书记,下辖4个党支部,全村有891户,3300多人。在“8o03”地震中,死了5人,受伤近百人。
周家坪村就在青山村和新坪村背后的山岩之上,除了不多的坪子外,全是山高坡陡的高寒山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891户有3300多人,除了和青山、新坪接址的地方,出产花椒以外,其他地方就只能种植包谷、洋芋,经济林果只有核桃,村民生活窘迫。所以,家贫的浦恩跃从小便跟随家人到包谷垴街上租点房子做点小本生意,用以维持生计。而聪明,颇有悟性的浦恩跃,就是在家人和其他小生意人,推生卖熟,批发零售中,学到了不少的本事,成为了周家坪让人刮目相看的致富能人。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和资金的积累,又经过反复的考察,比对和思考,他开了一个煮酒的作坊。到2014年时,他煮酒的作坊便扩大到每天能出4000斤白酒,包谷超千斤,且有十个发酵池的酒厂。他于是冠名曰:包谷垴浦氏竹秧沟洞藏包谷酒,甚至还挖掘历史,对他酿制的“包谷垴特产酒”还有如此的商标描述:
包谷垴酒源于清朝中期,初为燕麦沟村的小酒坊,是一个外籍人自酿自喝的酒,原料取于当地的小黄包谷,用甘冽的山泉水酿制。但尽管颇有品味,因其规模太小,没有形成商品。时逢鲁甸龙头山开采银矿,正处于鼎盛时期,加之产于东川的铜需运往永善进入长江水道,包谷垴必成了挑夫、马帮和生意人落脚歇息的驿栈。从而促进了商贸和酿酒业的发展,这个喜酿喜喝的外籍人,便成了包谷垴第一个把酿酒作为产业、商品的开拓者。所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声誉远播,包谷垴的包谷酒便成了一个品牌。从而成就了不少的酿酒专业户,浦恩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年产包谷酒30吨,且远销周围邻县,信誉颇高,都觉得具有古朴、柔和清冽、爽口的特性。
浦恩跃因为酿酒,便有可观的副产品酒糟,从而带动了他的规模养殖产业。那天,我和他交谈时,无意之中得知他每年饲养的200头猪,均供给包谷垴乡的中小学食堂,作为5000多学生营养餐的食材。对此,我十分激动,特别感兴趣,便从喂养、价格诸多方面对他进行了采访,得知他不仅向“学校定立了合同,还交纳了保证金。”并请了当地的两个村民作为专业饲养员,喂猪的饲料除了酒糟,还加了包谷面和蔬菜,所以便能保证肉质的品味,且每斤为15.2元。几年下来,均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他也成为周家坪的首富,于是便在包谷垴买了一块宅基地,盖办公室和自己经营包谷酒门面,以及住宅。那天,他正在修房盖屋的工地上忙碌的时候,地震发生了,他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租用的房子,在转瞬之间垮塌了。便觉得问题严重,周家坪的乡邻,大多数居住的房子均是土坯房,肯定也垮塌了不少,于是转身便向周家坪跑去,组织党员、群众开始了抗震救灾……浦恩跃此时想到的自己是党员,又是总支书记,一定得把村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所以,他完全把自己酿酒的作坊,养殖场和租用且被地震摧毁掉的房子忘记了,回到周家坪,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他干得最为精彩的一件事就是灾后重建……
周家坪子大多地方是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唯一的平地就是山岩上那块栽满花椒树和居住着百多家村民的小集镇周围,这里算得上是他们的黄金宝地了。该如何进行灾后重建,他召开了总支委员会和党员大会,决议就是只能在原宅基地上重建,不能占一星半点的耕地,更不准砍掉花椒树重建民宅,就连集镇的街道,也不能占用耕地,只能在原有的宅基地上想办法。为达此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由村委会整合所有的宅基地,再根据各家各户重建的面积,统一分配到各家各户自建。这样的结果,建街道的土地也有了,做到了既不占用耕地,砍伐成熟的花椒,又为国家节省了重建基础设施的征地费用,一举两得,利民利国。但具体操作起来,阻力很大,困难很多,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顾全大局,以身作则,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总支和村委会的这个决议一经公布,绝大多数的村民都积极支持拥护,觉得这个决定以人为本,既突出了灾后重建这个压倒一切的大事,又体现了民生关怀,让灾民的后续发展有了保障。当然也会让一些村民做出点牺牲,所以,在绝大多数村民拥护、支持的同时,也有少部分村民不同意,觉得集镇的街道,本来就该由国家出钱征地修的,何必占用村民原来的宅基地。这么大的事情,砍掉几棵花椒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征地时,国家不仅要给征地费,还得赔偿花椒树。特别那些原来占有的宅基地就有些宽,现在统规自建,又用不了这么多的宅基地,白白地拿给国家划不过。浦恩跃一开始,就发动支委、党员挨家挨户地去做思想工作,希望村民不要图一时多了一些钱,而把以后发展的路堵塞了,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通过党员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干部和党员又带了头,绝大多数村民都认为总支和村委这样做,是为了绝大多数村民,他们不是为了自己,思想也就通了,配合包保干部把自己破损的房子拆除了。但有一两家,就是不拆,理由很简单,我家多余的宅基地不能白白地拿出来,该国家出钱征地,为什么要用我们的宅基地来抵嘛,就是要砍花椒树,砍了哪家的,就砍哪家的,跟我们没有关系。浦恩跃就说,先把房子拆了,占你多少宅基地修街了,你要多少钱,由我出!但你必须先把破房子拆了,不能影响全村的灾后重建。这些人想了又想,觉得浦恩跃是村里出名的大老板,他在街上自己修了房子,他苦口婆心,奔走各家各户,为的还是大家老百姓,这样的领头羊,去哪点找嘛?最后还是拆了自己的房子,把宅基地交出来,让总支和村委会统一规划、安排。结果现在集镇新修的一条街,完全由老百姓从自己多余的宅基地中捐赠出来,国家没有花一分一厘的征地费。除了灾民的感恩和思想觉悟外,周家坪的支委和每一个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才是最为重要的,老百姓正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把人民放在心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从内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并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这便是当今之中国,当今中国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精神面貌。
小营新区,是包谷垴镇集中安置点一个典范,凡省市领导来巧家,小营新区是必看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在国务院批准全市规划建设的三个重点集镇中,小营新区是建设得最好的。革命老前辈万里曾说过:市长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经营好城市。现在包谷垴镇有了建得较为规范、功能也较齐全的小营新区集镇,借用万里副总理的话,亦可以说,包谷垴镇的镇长其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经营好小营集镇。现在通过灾后重建,包谷垴所有的党政机关都需搬到那里去了,其实党政机关的办公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都修在那里,并且完全竣工了,只待搬迁。
今年5月17日,我去了包谷垴镇,站在威宁寨上面的公路上,极目远眺,碧绿葱茏中,掩映着一栋栋桔红色的别墅式小楼和好几栋巍然耸立的高楼大厦,足有两三百栋,是那样醒目而和谐。党委书记何锡华便对我说:冬天,包谷垴气候寒冷,建筑选用了暖色调,就是在冰天雪地里,给人的感觉也是温馨,能让人一年四季的心情都是舒适而惬意的。我便频频点头,觉得他们用心良苦,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素质。何锡华便告诉我说道:那就是新建的小营新区。在小营新区监委会主任汤光佳的引领下,我们去了小营新区。
汤光佳这个40多岁的汉子,在包谷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共产党员,村监委主任。地震那天,自己的房子垮了,他只轻描淡写地叫妻子好好招呼好家人,便转身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之中。晚上,当外面的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赶到包谷垴镇时,汤光佳他们已把灾民疏散到了安全的地方。以后,他又和其他的党员,赶到受灾最严重的红石岩村,用他的话来讲,几千里外的解放军都赶来了,我们和红石岩相距不远的乡邻更应该赶过去。在红石岩村的十天十夜时间,他每天只能随便在路边、树下,勉强靠着睡上三四个小时,就帮着灾民搬运救灾物资,运送伤员。直到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他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自己的废墟上。妻子对他说:我们的房子也垮了,你也乱够了,下步该怎么办呢?他回答说:你不要慌,旧的不垮掉,新的不来,你信不信,政府很快就会核实灾情,启动灾后重建,最多今明两年,在党和国家的帮助、扶持下,我们一定把新房子建得更好,垮掉的是土坯房,新建的是钢筋水泥房,一下子就可以从糠萝跳进米萝了……
果不其然,当年9月底,巧家就拉开了灾后重建的序幕,紧接着,经国务院批准,要新建小营小区,使它成为包谷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让他感到激动而荣幸的事情,镇党委、政府把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汤光佳。从那天开始。他夜以继日,只用了348天,便完成包括征地、重建的光荣任务,让人们瞠目结舌,都说他是用命拼出来的。
根据规划,小营新区占地220亩,即是说,需新征土地220亩,在中国,这是天下第一难事。因为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且是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基础,没有了土地,他们就不成其为农民了,今后何以为继啊?要解决这个难题,包谷垴党委,只能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舍此,这件事关灾民今后生存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就只能纸上谈兵。很快,具体的征地政策也就出来了,地价为每亩3.6万元,在规划设计区域内,凡征用农民一亩土地的,卖给宅基地60平方米,价格和征地价格相同;征用1—2亩的,卖给宅基地90平方米;征用3亩的,卖给宅基地120平方米;征地3亩以上的,卖给宅基地150平方米,超过5亩的,再加60平方米。即是说,农户若被征用了5亩以上的耕地,他拥有的宅基地就是210平方米,当然,享有此机遇的,只有在小营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的农户。
在这样的政策下,农户的心还是较为矛盾的,最大的担心就是没有了土地,以后用什么来维持生活。汤光佳就带着党员,一家一家去做思想工作,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这个地方天旱地冻,土地贪瘠,只能种点包谷、洋芋、豆子等粗粮、杂粮,苦死苦活,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以后新的集镇修好了。包谷垴的所有党政机关、学校、卫生院、商铺都搬上来,很快就会很热闹,就是做点小生意,也可以勉强过日子。多余的房子租出去,每年便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是不成问题的,并且是住在美丽乡村中的别墅式房屋里,以后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以后,镇上还要引导大家发展乡村旅游,用此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来游玩、消费,好日子就很快到来了。村民便想:汤光佳他们说得有道理,包谷垴凡发家致富的村民,都是依靠原来的老集镇赶集时,做小生意起家,慢慢发展起来的。有些机灵的人,除了自己种花椒外,还到其他的地方收购花椒来集市出卖,有了这个崭新、漂亮的集市,日子肯定过得下去。大多数灾民,都认为镇党委是处处为灾民着想的,很快就按统一的政策,把自己在规划区中的土地让政府征用了。但也有少数的,特别在新区中心位置的农户,打起小算盘,就是推三推四,不愿政府征用自己的土地。聪明的汤光佳知道他们心里想些什么,但又不点破,只能低三下四地做疏导工作。有个叫史金国的农户,他有的地就在镇的中心地带,他坚信,自己不同意,这个新区就建不下去。汤光佳不改初心,便天天去缠着他,真是苦口婆心,而史金国却索性离家出走,躲着不见他,就连手机都关掉了。而有着钉子精神的汤光佳,却锲而不舍,通过他的亲朋好友,知道了他的落脚处。于是他便对镇领导说:你们在工地上等着,不管跑到哪里,都要找着他,并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他一旦有所松口,我就即时给你们打电话,你们接到电话,就丈量、划线、动工,不给他留下任何后悔的机会。那天晚上,汤光佳终于和史金国联系上了,通过唇枪舌战,又情真意切的谈心,史金国终于有所松口,还不等他提出苛刻的附加条件,汤光佳便用手机给何锡华打了电话说:史金国已经同意,可以动手了。此时已过午夜,在现场的人,又怕他反悔,于是拿上手电,又拉的拉线,撒的撒石灰,丈量的丈量土地后,便开始挖掘排水沟,留出主通道的位置。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小营新区的征地总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记号,此时,已是2014的年底,这220亩土地的征用、整整用了近100天。
征地打开序幕时,汤光佳杀了一头净重超过500斤的肥猪,镇上在这里征地和做其他事情的人,超过50个人,于是便在他家搭伙吃饭。一天三餐,多的时候,有七八十人,少的时候,也有三四十人,征地结束,汤光佳的这头肥猪全被吃光了,每顿饭还有蔬菜和粮食,他这里成了机关的伙食团。直到这时,书记和镇长才发现这一百天的伙食全由汤光佳开支的,岂能白吃,应该算算账。但汤光佳摇摇头说:为了征地,大家聚在一起当然得吃饭,我的家就在小营的集镇上,很方便,就算我作贡献了。镇上领导不同意,仅是那头500多斤的肥猪,价值就超过7000元……说来说去,汤光佳收了一万元的伙食费,但他却为做了这件有意义的事,而感到特别的欣慰。
随着新区的开工建设,各种人员便在转瞬之间涌入小营,受到征地时开伙的启发,汤光佳便花了4万元左右,在自家的菜地上,搭建了一个活动板房,又买来炊具和桌子、椅子,开了新区第一家饭店。十天开张后,从早到晚,顾客盈门,从不间断,到2015年3月,他的纯利润就接近15万元,盖房子的钱也就有了。以后,他又在自己的房子上加了一层,随便装修后,开起了旅社,2015年底,除去投入,汤光佳的饭店、旅社为他赚来了整整25万元,其关键,就是他紧紧抓住了灾后重建,各路来的工人须吃饭这个机遇。
我和汤光佳坦诚交谈,又在他的引领下,去了几家农户,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坦诚,有经营头脑,且装不住话,总想一吐为快。所以,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知道在2015年,仅凭开饭店和旅社就赚了25万元。于是便对他嫉妒生恶言,说这个小营新区就是为汤光佳修的,无利不起早,不怪他上窜下跳这么积极……如此等等,众说纷纭。这些闲言碎语,不管善意和恶语,汤光佳均一笑了之,没有放在心上,相反觉得这些人,自己起早贪黑地劳苦,看不见,赚了钱了就说东道西。于是,我便对他说:所有的人都像你这样,能用新区这个环境和机遇苦点钱,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但是大多数人都缺乏胆气和见识,承受不了任何风险,加之财力有限,无法拿出太多的资金做垫本。况且又不能你做什么生意赚了钱,也叫他们跟在你背后开饭店、旅社嘛,若是这样,你能抓住机遇赚钱。现在这个机遇随着新区的建成,需吃饭、住店的人走光了,就再也没有这个机遇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创造条件,形成新的机遇,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他频频点着头,说道:我们现在最为苦恼的事情,就是守着这个十分漂亮的小营新区,一筹莫展。所以,几乎全部的村民都希望镇上的所有机关,赶快搬上来,一旦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己多余的房子就可以租出去,自己也可以开饭店、旅社,或者做点其他的生意。我拭目以待,但愿他们的美梦成真……
那天,我去了一个叫史金兰的村民家里,她40多岁,前几年,丈夫死于车祸,她带着一对儿女相依为命。大女儿汤友梅去年考入湖南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儿子汤友祥现在县城巧一中读高二。她告诉我,每月她都得生方设法给女儿和儿子各寄600元的伙食费,每逢新学期,女儿的学费加上书籍费、住宿费,就必须寄2.5万元去,儿子的各项费用加起来,也得四五千元。现在新学期很快就要来了,这笔钱往哪里来,她常常愁得夜不能眠。这两年,加上修房子,两个娃娃的书学费、伙食费,已经欠下19万元的借贷债务。
史金兰新修的房子,当街有两个门面,是两层半的建筑,后面建有的两间卧室,和其他诸如储藏室、厨房、猪圈形成了一个四合院。当街的两个门面租给别人做生意,一年的租金7000元,仅能勉强维持儿子的生活费。我对她说,这么大的两个门面,怎么才7000元,太低了。她却说:现在没有什么生意,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怕别人不租了,退了房子,不知到哪点去找娃娃的生活费啊?我问她家里有没有花椒树?她说:我们这里的海拔超过了2000米,栽花椒树不行,不仅结籽少,而且品位不高,只能种包谷、洋芋。我就对汤光佳说:这个新区不仅有小学,还有中学,你能不能把这些特别困难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种植蔬菜的合作社,专供中小学,形成定单农业,这样可使一两百家农户有了固定的收入,除去成本,每家可收入3000—4000元。但需党委、政府出面主导、协调、联姻,同时还得物色一两个能人当社长,否则,只能限于空谈。当然,这件事比起征地、重建,便小巫见大巫,只要愿意做,是能为一些贫困农户解决不少燃眉之急的。汤光佳很愿意做这件事,我预祝他成功,更希望史金兰加入到合作社中来,让两个娃娃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小营新区,不仅有规模,而且是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功能特别齐全,在全市我见到过的新建小区中,是首屈一指的,同时,小营新区还接纳了红石岩失去生存环境的33户集中安置的灾民,让它多了一份特殊的温暖。加之包谷垴的党政机关很快就将搬到新区,从而成为巧家东大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宽畅的大街,碧绿欲滴,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橘红色而错落有致的一幢幢、一排排中西合壁的建筑掩映其中,是那样的协调、明快而醒目。在小区的最高点,修有敬老院,大门进去,左边巍巍然矗立着的是,建筑面积有5236平方米的主楼,它拥有180个床位。在主楼的对面,是建筑面积达到637平方的餐厅和厨房,外面建有齐胸那般高的栅栏,以后将栽上蔓藤植物,鸟语花香,环境宜人。大门迎着的是植被葳蕤的山峦,整个环境确实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它的总投资接近1800万元,中央投资188万元,上海慈善总会捐赠了1378万元,余下的200多万元,均由社会捐赠。
敬老院的大街对面,是包谷垴卫生院,它的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设有床位30张,目前有医生16名。我去时,正是接待病人就诊的时间,住院部没有病人,门诊却络绎不绝,输液大厅里,椅子上坐十多个输液的病人,大多是幼小的孩子和上点年纪的老人。卫生院的院长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他已在这个卫生院工作了近十年。他告诉我说,乡镇一级的卫生院,绝大多数都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以门诊为主。他们虽设立了外科手术室,却没有病人,来就诊的大多患者都是外伤型的病人,没有大点手术的患者。所以,乡镇一级的卫生院,留不住医生,特别那些病情复杂,需施行大一点手术的病人,都到县级医院,甚至去市级医院。所以,他们学到的医疗技术,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几年下来,就荒疏了,没有实践的机会,永远都是乡镇一级水平的医生。我说:医改的方向,是分级治疗,这样也许会改变中心城市治病难,而农村卫生院却难以为继的状况。他笑了,说道: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结果,而医疗又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职业,见多识广,实践出真知。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城市治病难的问题,又让我们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乡镇医院的业务必然增多,就留得住经过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医生。
包谷垴现在以西医为主,还没有开展中医业务,其原因是他们院里的中医生还没有经过严格考试后的行医征,故没处方权。所以,给我的印象,偌大的医院,似乎有点空空如野,我去了诸如接诊室、药房、化验室等科室,都很清静,任何一个地方无须排队。在乡镇一级的医院,也许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何破解它,期盼的就是如何分级,且又能贯穿始终,乡镇一级的医院必然如鱼得水,从而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距离卫生院不远的地方,便是党委和政府的办公大楼,现在只有派出所搬过去了,其他的机关,也许下半年方可启动,等待他们的将是任重道远的考验和砥砺。好在包谷垴镇的党委书记何锡华是个有头脑,发展思路十分清晰,而又脚踏实地干事情的基层领导。当他代表包谷垴镇,乃至巧家和昭通全市,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双手接过中央领导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牌时,他强烈感觉到的既是一份荣誉,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包含着中央对包谷垴乡党委的厚望,就是奋发有为,让每家每户的灾民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未完待续)
主编:吕翼副主编:胡永坚
编辑:王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修房子首先要买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