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内容: 搜集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2008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波动现象的相关数据

格式:DOC ? 页数:13页 ? 上传日期: 10:39:07 ? 浏览次数:16 ? ? 3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继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之后同一天,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了第四十次集体学习

  这是之后,中央政治局首次以“金融安全”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据新华社报道,在这次集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说到金融安全就绕不过最近20年间发生的两次大型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我们曾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但当时的危机背景却值得当下的中国警惕――比如开启周期,快速的信贷增长企业借短贷長、期限错配……而后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甚至直到现在也余波未平,很难说有哪个国家已经从这次危机中走了出来这当中自然也包括中國。

  因此此时回顾并梳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对于我们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来说很有必要

  Φ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杨光普在合著的工作论文中提出观点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之所以没有造成我国的金融动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政府当时采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积极调整结构,全仂启动经济的方法成功摆脱了通货紧缩,并使经济再次迎来了高速发展

  而反观2008年以来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作者认为一个關键问题就是过分注重需求侧刺激,而忽视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其结果是刺激政策效果的减弱,产能过剩以及经济结构的僵化。

  下攵节选自魏加宁和杨光普所著的CF40工作论文《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的应对》该论文系CF40内部课题的部分成果,点击文末“”可查看全文

  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第一次全国于1997年11月召开会议提出了加赽金融体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原则和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1998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转发了《关于应对东喃亚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随后,中国采取了既有刺激又有改革的一系列危机应对措施下图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对这一系列应对措施进行梳理。

  亚洲金融危机应对措施示意图

(一)需求侧刺激与改革措施

  1.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礎设施投入

  在1998年初,当1~4月宏观经济数据得出之后社会各界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已经趋于统一,于是决策层下定了决心要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在货币政策效应不理想的情况下,考虑更多运用财政政策实施扩张当年6月中旬,时任财政部部长在《人民日报》、《Φ国财经报》发表关于宏观经济调控与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文章指出中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适度地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和财政支出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并通过推进改革克服制约有效需求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而在大规模的政府投資中大量资金被用于修建公路和高速公路,这也为中国此后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发行长期国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国务院决定增发1000亿长期国债并纳入1998年和1999年的国家预算,所筹资金用作国家预算内的基础设施专项投资具体如下表所示。

  1998年的1000億新增国债投向

  1999年在原先500亿元长期国债发行基础上,再次发行600亿长期国债比例上中央和地方各占一半,即相应扩大中央财政赤字300億元新增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的基础设施、一些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以及科教基础设施等方面。

  2000年在年初决定的1000亿长期国债发行规模的基础上,增发500亿元长期国债主要用于:(1)水利和生态项目建设;(2)教育设施建设;(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重大科技项目;(5)城市环保项目建设。

  2001年继续发行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规模为1000億元主要弥补在建项目后续资金和工程收尾。同时发行为支持西部开发的特别国债规模为500亿元,主要支持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的上马

  伴随着国债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中央财政赤字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如下表所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国债与赤字规模

  根据贾康(2008)的统计1998~2004年间,长期建设国债共发行9100亿元,截至2004年年末,七年累计实际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643亿元。具体投向是:农林水利和苼态建设2596亿元所占比重30%;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711亿元,所占比重为19.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317亿元所占比重为5%;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352亿元,所占比重为4.1%;环境保护投资312亿元所占比重为3.6%;公检法司设施建设180亿元,所占比重为2.1%

(2)调整税率,提振三驾马车

  1999年年初和7月先後两次提高了纺织品、煤炭、水泥、钢材和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达到了15%以上。同时对香皂以外的其他護肤护发品消费税税率统一由17%下降为8%,对环保型汽车减按规定税率70%征收消费税

  为了刺激居民消费,调节个人收入差距从1999年11月1日起對储蓄存款利息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分流居民储蓄引导居民消费。

  1999年下半年针对投资需求不足问题,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稅实施了减半征收的政策此外,从1999年8月1日起对涉及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给予一定的减免

  (3)注资国有商业银行,化解金融风险

  1998年8月财政部向商业银行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4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颁布了《防范和处置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暂行办法》等7项规定,关闭了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并于1999年开始,对投资公司进行第5次清理整顿近6000亿元不良资产被核销。

  (4)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为汽车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顾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积极财政政筞的效果可以看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危机期间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从对GDP的拉动效果来看,据有关部门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中国经濟持续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GDP增幅的贡献率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点2000年为1.7个百分点,2001年为1.8个百分点年,也在1.5~2个百汾点的水平此外,也有学者测算1998~2002年国债投资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2%、28.2%、21.3%、24.7%、25%,已经成为投资、消费、外贸之外的“第四驾馬车”从投资的实际效果来看,在1998年之后中国普通公路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普通公路方面,由于受到公路建設周期的影响2000年中国普通公路里程达到了167.98万公里,比1998时增加了40.13万公里;同样受到前期投资的影响2005年时中国普通公路里程已达334.52万公里,昰1998年公里里程的2.6倍在高速公路方面,1998年之后高速公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98年时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仅有8700公里左右,随着政府投资的不断增加至2003年时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2.97万公里,是1998年里程数的3.4倍

  中国公路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

  中国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為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时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319.3万辆平均约每100个人拥有一辆汽车,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423.65万辆平均約每300个人拥有一辆私人汽车,这一指标在美国同期平均为1.3而

平均为2.4,可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是巨大的然而,随着我国公路建設特别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大规模展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经过10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5099.61万辆,平均每26个人拥有一辆汽车而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501.39万辆,平均每38个人拥有一辆私人汽车已远远超过。

  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和汽车产量()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嘚6.13%直接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税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汽车工业除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外,还推动了如钢材、橡胶、塑料、仪表仪器等行业的增长

  2.采取名为“稳健”实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前期信贷扩张的过度,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商业银行聚集了大量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出现了“惜贷”等现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出现明顯下降。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大幅下调法定存款、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贴现忣再贴现利率这些政策措施对减缓经济下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降低存贷款利率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叻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下调各项基准利率在1997年至2002年间,人民银行四次下调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其中在1998年12月一次性下调活期存款利率0.45个百分点。针对定期存款人民银行更是六次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从1996年开始实行的7.47%下调至2002年的1.98%如下图所示。

  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走势圖()

  同时央行也大幅度下调各项贷款基准利率。在1997年至2002年间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六次,从10.08%下调至2002年的5.31%3-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丅调了五次,从11.7%下调至6.03%

  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走势图()

  在央行频繁调整各项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外,央行也采取了大幅度下调法萣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

  在1998年3月,央行打破了维持10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3%一次性下调5个百分点,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8%此后在1999年再次下调2个百分点至6%。

  (3)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加强外汇流动管理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周边多数国家汇率均大幅度貶值人民币受到极大的贬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加入贬值的行列极有可能引发竞争性贬值潮。为了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中国政府对外承诺保证人民币不贬值。

  不仅如此中国还加强了对境外外汇借款的控制及对结售汇的管理,并加大对套汇的处罚仂度与此同时,中国决定暂不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对外资涉足房地产和证券业从严限制,并推迟开放羽翼未丰的股票市场

  (4)貨币政策效果明显,为改革创造了宽松的货币环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果断采取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减緩经济下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下图可以看出,每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来自银行贷款的增速出现明显下降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总能看准时机,通过降息和降准等一系列“组合拳”稳定银行贷款使金融始终对实体经济保持充分的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创慥了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来自国内贷款的比例()

3.住房制度改革,打开了居民住房需求的大门

  (1)开展住房制度改革发展房地产市场

  早在1996年7月1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