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遇到的问题瓶颈,怎么破

上下架应用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你可能不太适合做运营!
原作者:来自:
超运营思维 10:34
运营进入门槛很低,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不断的自我审视、总结和查漏补缺,应该是一个运营人员潜意识的一种行为和习惯。
如果你已经做了运营,回忆自己做运营所做过的事,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收获,你所具备的优势,也许不能轻易察觉到不足,甚至是一些弊端和陋习。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运营真正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平台的光环?缜密的思维逻辑?超强的执行力?不可替代的技能?统筹规划,资源整合?
回顾自己做运营的状态——
是否是想的多,做的少?抱怨的多,从自身思考的少?
是否一直对客观限制和阻碍,运营资源的匮乏和不足,任务的繁杂,工作的超负荷,离谱的高目标,体验欠佳的产品,领导的没水平的吐槽远远要比对自己自身的审视要多的多?
也许你对自己的运营工作的吐槽远远不止上述所提到的,这些都是你在运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而你只是抱怨,而不是去思考,去快速解决,仅此一点你可能真的不太适合做运营!当然在此我不敢妄自定论你也做不了其他工作!
做运营最基本的思路和逻辑是要能够快速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快速解决问题!
然而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上面的基本思路和逻辑,将这种最简单的思维逻辑培养成为潜意识的行为和习惯。之所以能够给出上面论断,依据很简单,因为你会发现很多做运营的小伙伴抱怨之后还是抱怨,而真正能做好运营的人可能会把抱怨作为情绪的发泄,但之后便能快速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有效地付诸行动。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个运营如果连自身的工作问题都不能解决,何谈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实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运营的敏感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对问题的天然警觉
背景、目的、目标、策略、计划和排期,这是运营人员做任何事情应该有的最基本的思考流程。阶段性的目标不达预期,计划的策略和手段未见效果,规定的实际节点未能完成事项执行,这一切的背后必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原因。正如做社区运营,你发布了一个话题活动,然而数据反馈远不如预期,你能否快速发现这其中的关键确定性问题?记住是确定性问题,而不是可能……,应该……等主观性的臆断。
2、缺乏潜意识的系统化的思考维度
正如上面提到的,你在社区策划了一个话题活动,话题参与度表现出的数据不尽如人意,你潜意识中应该有系统化且明确的思考维度,而不是漫天揣测,毫无逻辑。你的思考和分析不应该是:是不是话题大家不感兴趣?是不是标题不吸引人?是不是推广力度不够?等直接性的散点的推断,这种方式很难做到思考问题的完全穷尽,很容易出现考虑不够周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去从根源上思考并考虑影响话题帖数据效果的维度,如下图:
我们在做话题策划推广时候的思考思路和维度,跟我们在话题策划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维度基本一致,根据影响因素的维度拆解,逐步排查和确定具体问题,当然这整个过程是需要结合数据反馈来进行的,做运营只有数据才是最诚实、最可靠的!
3、发现问题后的反应
在做运营推进的时候,发现问题后你总是存在畏难心理:抱怨这个解决难度太大,预算不足,资源不够,即使做了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经常有运营人员在做活动、做推广时,活动或者专题内容上线之后便坐等各种渠道曝光带来的自然流量,而不做人为干预和管控。
比如一个社区内容专题页上线后,各方面数据表现并不好,但是时隔几天,无论是推广渠道选择、Banner文案、专题页聚合的帖子标题,内容都未做任何改动和优化。阶段性目标未达成,计划中的事情节点得不到有效执行,完全没有不达目标就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是通宵也要在规定时间完成计划事项的决心,若如此,运营人员的意义何在?
做运营本身需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
一个人是否是合格的运营或说是否适合做运营,单凭以下几点便可判断,如果存在以下问题,那么必然要进行反思了。
& & 1、做事不问目的,盲目执行且不考虑结果产出的人
这一点在很多运营人员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做运营总是在被动地做事,运营工作中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思考背后的逻辑,缺乏结果导向意识。最明显的就是做用户运营的时候,用户沟通很重要,但很多人都是盲目地沟通,大部分停留在跟用户毫无目的的闲聊上,聊完之后并没实际的产出或者结论,完全不考虑具体的投入产出比。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用户沟通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是做情感维系?用户需求挖掘?还是用户状态或者信息的了解?目的不同跟用户沟通的方式和内容都会不同,并且既然是跟用户沟通必然要有确定性的结论或者产出。
比如用户沟通的目的是情感维系,那么你在跟用户沟通之后,用户跟你的粘性或者对你的好感是否有所加强,对产品的使用是否更加活跃?如果用户沟通的目的是需求的挖掘或者验证,那么沟通完了之后是否有确定性的需求结论?如果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用户状态,那么沟通结果是否了解到用户的近况、心理和情绪或者用户某方面的信息?
& & 2、缺乏目标管控意识,对计划排期不敏感的人
不能科学合理的为自己的运营设定目标,没有为了达成目标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计划事项通宵达旦的决心。
很多运营在做阶段性目标设定时都是想当然,拍脑袋,缺乏有效的依据,对于设定好的目标不做目标分解,对应的工作计划或者策略制定几乎与目标脱离,从不考虑目标设定之后所提出的下一步运营计划是否能够有效的促进目标的达成,每一项措施能为目标达成带来多大贡献。
而且奇怪的是大家每周都给自己制定不同的运营目标,但每周的工作内容始终都是惊人的相似。就拿社区运营为例,基于社区发帖量的目标,每周工作千篇一律的都是出话题、做活动、做内容管理。
& & 3、思考问题缺乏系统性,单点思维
很多运营人员考虑问题很浅显,缺乏系统性,总是一开始就直接想具体措施,而且是想到什么是什么,有时候还会为偶尔冒出来的想法或者手段激动不已。
一个最简单且生活化的例子就可以很好的说明:如果让你以“苹果”这一个词进行联想,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立即开始给出各种答案:苹果手机、苹果电脑、牛顿、吃的苹果……。然而这种方式很难穷尽且很容易出现思路上的瓶颈,这种单点式的思考,你最多能够联想到20-30个事物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随着联想词的增多,想到词语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如果采用金字塔思维自上而下进行一步步的拆解,每一层及都做到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的话,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正如店铺运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提高销量的具体措施,而不是首先去考虑影响销量的影响因素!
系统化的思维需要主动性的去培养,如果做了2-3年的运营,依然做不到系统化思考,依然还是单点性思维,那么问题就有点大了,因为思维方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 & 4、不能统筹和优化自己的工作,不会做时间管理
运营事多且杂,而且经常多线程处理工作,很多运营人员看似每周都很忙碌,但经常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且效率低下?一个是工作缺乏主次重点,其次是缺乏有效的时间计划和安排。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是从自身考虑,首先想到的是领导安排的工作太多,不合理,而不是去考虑自己是否可以去做工作优化,比如分清主次重点,轻重缓急,常规性工作流程化,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等。
一切皆运营,对待自己的工作就像对待一个运营项目,觉得事情很多,很杂,做不完,这是问题。每个运营人员要做的不是去抱怨,而是去分析,找出关键原因,进而有效地去解决,去做优化。在做运营时经常抱怨而不思考解决方案的人,一定不适合做运营!
& & 5、在舒适区待惯了的人不适合做运营
如果你指望朝九晚六,目标能够轻轻松松达成,单纯依靠平台资源坐等用户量增加,用户活跃度提升,那么你一定不适合做运营。
做运营加班加点是常事,压力大节奏快是常态。如果你不经历几次绝望和濒临崩溃的感觉是很难得到快速成长的。
做运营3年是一个节点,能否突破直接决定了你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时候思维上的瓶颈,思路上的难题,都是在你经历了高压,近乎绝望和濒临崩溃式的实践之后豁然通达的。
& & 6、安于现状不思改变,缺乏总结意识
几年如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没做任何改变,潜意识中缺乏对阶段性工作和成果的总结以及优化。做了几十次话题,几十次活动,依然重复着原来的思路继续出话题,做活动,没有经验和方法论总结。之前犯过的错误,之后仍会继续重复犯错,思路局限和形成惯性思维,这对做运营的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做运营最不能应付的就是阶段性的运营总结和复盘,而且运营总结并不一定非得长篇大论,形成文字。哪怕你是做一次资料的搜集和汇总这样简单事情都可以做思考和总结。做运营总结应该是无时无刻,伴随运营工作的始终!
写文章也是对自己一个非常好的总结。
& & 7、缺乏学习意识,毫无学习习惯
自我的认识,学习提升也可以当做是一个运营项目,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能够快速制定有效的提升目标和计划,并快速去实施,这是做运营的人必须具有的习惯。
如果你做了2-3年的运营,没看过任何关于运营方面的文章和书籍,没去深入了解过竞品,或者说本身对任何形式任何方面的学习都是无意识或者存在惰性,那么你一定不是合格的运营人员。
做运营仅仅凭借自己现下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种一叶障目式的实践很容易固化自己的思维。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一个思路,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发现自己确实存在以上全部或者其中某个问题,你该怎么做?
做运营最基本的思路和逻辑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个最基本的思路和逻辑。但是如果你看完了这篇文章之后表示很认同,并且能够痛定思痛,心中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进行有意识的改变,但是一觉睡过,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改变欲望和决心又变得若有若无,惰性再次战胜意志的话,那么只能说你一定做不好运营,甚至也做不好其他工作。
既然是做运营,需当一切皆运营,把你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当做运营来看待,每一件事都用运营的思路来做,生活处处是运营学习和实践!作者:超哥Jason&
来源:超运营思维
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来源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
鸟哥笔记 联系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层困扰新媒体运营的14个疑问,哪一点戳中了你?
困扰新媒体运营的14个疑问,哪一点戳中了你?
编辑日期: 字体:
从实习开始做新媒体,直至现在常被人问:“新媒体运营就是每天发发微博微信吗?”我这人耐心不足,总是懒得解释,每每以一句“很复杂,不好说”结束话题。
入行不久的小白也总抱怨:“新媒体运营,每天就是发发微博微信,有什么前途?”
1~2年经验的同行很迷茫:“新媒体运营什么都要做,却什么都做不精。”
3~5年经验的前辈很无助:“每天做重复的事情,除了升职我看不到其他的出路。”
你们啊,真是图样图森破。
新媒体没有前途吗?还是因为你太懒,只愿意做没有前途的事情?或者工作太被动,只等上司给你安排任务?
新媒体什么都做不精?好的新媒体人才当然有其专攻,不论内容、推广还是其他,总有一项是你最擅长的。你本来就不需要什么都做精,因为你不是一字型的天才或傻逼。你要做一个十字型人才。
新媒体看不到出路?我想说,任何事物都有周期,每个时间段都好比一段抛物线,都有曲线向下的时候。但你只要能及时往上窜一窜,你的人生还是会一直向上。出路就在你及时向上窜的那一刹那。
针对大部分新媒体同行都有的14点疑问,我来一一说下自己的看法。
问:怎样从干货文章中汲取知识?没有实操性的干货文章都是扯淡?
答:当你看够两百篇干货文章的时候,就无需再从中汲取知识了。因为干货文章对于此时的你来说,都是千篇一律的,因为方法论的东西就那么多,再也讲不出别的啦。但我不是说你不需要再看这类文章了,而是想告诉你,这类文章对你来说已经不再是用来学习知识的了,而是通过它们来拓展思路。
有人说,没有实操性的干货文章太操蛋。我很不解,既然是写在纸上的东西,当然是理论性的啊,有谁能光靠读文章就读出了实操性的?实操性要靠自己实践的好不好。就像一般公司的策划和执行往往是两个人,写文章的人就好比策划,看文章的人是执行。你自己不去执行,还说人家没实操性。你怎么不上天呐。
问:如何优雅的借势?
答:想要学会借势,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刚入门的人往往对热点不敏感,总是忘记追踪热点,忘记要借势;当有了一定经验之后,你会看到什么热点都想借势,不管合不合适;等经验再多一些,你又会变得特别抵触借势,看到一条新闻,总是拿捏不定要不要借势,心里总犯嘀咕;直到最后,当你看到一个热点之后,就能立刻判断出这个热点适不适合借势。
如果你段位不够,我也帮不了你,因为我自己也还没到最高段位。这本就是孰能生巧的事情,靠的是feel。就像你每天早起读英语,即使不懂语法,也能培养出语感是一样的道理。
问:我们老板什么都不懂,却总是乱指挥,非让我写10W+的文章。我要不要辞职?
答:先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和老板有没有好好沟通过。老板啊,就是懂得比你多,但是在专业上不如你钻研的深。他不懂的时候,你就告诉他,有那么难吗?
告诉他“公号体量不同,不能相提并论”了么,给他看同类公号的数据了么。你为什么不说,不做?你就是怂呗。把想法告诉老板,有那么可怕吗?
当然不排除有的领导傻逼,尤其在大公司,漏洞多,钻空子的也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是真理,我深有体会。但是好的领导可遇不可求,遇上了就好好珍惜,没遇上也别天天让自己生一肚子气。先把其他做好,待自己有了成熟的价值观时再跳槽。有的人刚毕业就去了腾讯阿里这样的大公司,结果没两三年就出来了,为什么?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不如意的,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实际的跟预想的差距太大,升职困难,信心一点点被消耗。所以我一直都是建议身边的人,想去大公司的话要等有了成熟的价值观再去。
PS.这个问题不是针对我的老板,而是别人家的老板。我的领导牛逼着呢,我的领导是大牛逼。
问:工作中遇到盲点怎么办?
答: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啊!不管是1年经验的小白,还是10年经验的老人,都会遇到盲点。其实人啊,懂得越多,就越感到迷茫。看开点,发现了问题就及时解决,只要别太钻牛角尖就好。
问:如何提高工作中的主动性?
答:咱们反过来想,工作中欠缺主动性的是哪种人呢?一是缺乏主见的人,二是十分较真的人。这两类人都容易被别人的思路牵着鼻子走,进而做了很多无用功。
举个例子,你现在站在一棵树底下,打算爬上树顶。可是你的思路一直被人牵着走,最后把每个树杈都爬了一遍。如果不浪费这些时间,你早就爬到树顶了。虽说多运动能锻炼体能,但是锻炼体能和达到树顶,到底哪个才是你的初衷?不应该是爬到树顶吗?
时间要浪费在值得的人和事上面。就比如吧,总有人劝我交个男朋友,其实姐想交就有,但是姐不乐意,为什么要跟不喜欢的人玩儿感情呢?有那些时间我干点儿什么不好啊!
问:我应该向什么样的人学习新媒体知识?
答:有想法,善思考,常总结的人。有时候会有人跑来质问我,你才几年经验,写什么干货,讲什么课!是啊,我是没有几年经验,但我是个爱思考的好孩纸,我会常常自责,只为了把一件事做好,给自己更多的任务,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会为了把一件事做好而主动加班。我见过5年经验的老人,每天就是发发微博微信,商务拉来资源了就发个小活动。这种人啊,你再给他五年时间,也还是这副德行。所以啊,经验能说明毛呢?
问:这个行业的工资,要多少才算到位?
答:主要还得看公司吧。1~2年经验的话,我见过3K/月的,见过6K/月的,也有超过10的。所以算个平均值,应该在6-8K左右。别问我三年以上的工资要多少,我自己还没干够三年呢。
问:数据对新媒体运营来说有多重要?
答:数据很重要,但没你想的那么重要。确实应该好好研究数据,但不要只盯着数据看。科学家们不是常被吐槽吗,“你们拿着国家的钱搞研究、挖数据,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老百姓早就知道的常识”。
刚开始的时候,我凡事都要看后台数据。后来发现,很多数据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比如这篇文章因为某个KOL的自然转发而突然爆量,你就以为自己写得有多牛逼了。除非你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粉丝的大号,体量庞大,数据的适应性高,否则就别太操心数据,小的波动不能代表什么。你需要做的不是死盯数据,而是要对数据足够敏感。而敏感来自于生活,不懂的话就学学双鱼座。
问: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答:多读、多写、多思考,培养深度思考和发散思维。(并没有速成的办法,如果你真的没思路,可以套模板,网上一大堆,搜搜就有了。)思想和创意,你总得占一样吧。往往是年长的有思想,小年轻们有创意。其实做文案的,没有特别好和特别坏这么一说。拥有成熟思想的人确实写得比较到位,但是文字功力不够的人也可以用创意弥补啊。文案这事儿吧,太TM主观,见仁见智,无分对错,所以不要被别人的否定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文案被否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你的文案被一致通过,要么说明你写的太俗,要么就是写的太牛逼。这两者,说的应该都不是你吧。
问:为什么有的事情怎么想也想不通?
答:不只是你,所有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有一件事是你怎么想也想不通的。因为人啊,不同时期总有不同的诱惑。如果不能完全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就想想自己不要什么,做排除法。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但我肯定不喜欢胖子。拒绝胖子,就成了我的其中一项择偶标准。
问: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中总会跟各个部门打交道,如何快速有效的对接呢?
答:事情开始前尽量想周全,做好最好的以及最坏的打算。一定要给自己留好后路,备好两套方案。如果不幸地碰到了猪队友,学会反思总结,在吃亏一次后就该想好对策,别被猪队友一坑再坑。被坑一次是他的错,但次次被坑就是你的问题了。
问:关于公众号定位,我是该做个小而美的公号,还是受众广泛的公号呢?
答:说两点,一、小而美的公号必然主打高端(or细分)群体,受众广泛的公号逼格自然要降几级。
都想做高端群体,又想人人都关注你,那是不可能滴。高端(or细分)群体就那么一小撮,可能还不到中国人口的千分之一呢。二、其实怎么定位,完全看的底线,就算你内心希望为了吸粉写鸡汤文,可最后真的这么做了吗?
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你选择不做,她选择做,因为你们的底线不一样。
咪蒙,文学硕士,文化高吧,可她的底线太低。
最后我想说,在这方面我是个底线很高的人,比找男人的标准还要高。虽然男人还没找到,但是底线不能变。
问:你怎么看待直接在网上做销售的新媒体?新媒体是销售、还是运营?
答:这个问题我也发现了,经过几年的演化,新媒体出现了新的一派——销售型新媒体,就是直接在线上卖货。当然了,我们得在一定程度上为销售额负责,但是这种单点直线式(眼里只有销售额这个唯一最终目标,这是销售)vs迂回曲线式(过程中历经各个节点,销售额为最后一个节点,这是营销)。你会选哪一个?
用尽各种手段在线上做销售的,你看微商就知道了;用尽各种手段在线上做营销的,你看之前的小米。
营销=企划+销售,新媒体=营销+运营。“销售型新媒体”错就错在它太片面,并且以偏概全了!对新媒体来说,营销或销售是目的,运营是过程。
一般企业把运营分为用户、内容、活动、产品等运营,但我觉得下图的分类方式才是最精确的。 因为运营的所指越来越宽泛,向前触及到市场,向后触及到产品。不过大多数企业的“新媒体运营”更多的在做“社会化营销”的工作,还是不能完全的归到运营范畴。
问:怎样才能做好新媒体?
答:一是多交流,二是善思考,三是常总结,四是高情商。就拿我回答的这14个问题来说,都是通过以上四点得出的。
说了那么多,只是希望你在看到文字后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虽然在工作中结果很重要,但是思考的过程同样重要。希望你能多多思考,希望有一天你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大牛逼。
这里着重感谢下我们的霸道总裁老陈,让我如愿加入懒投资。这里不像公司,倒像是几个好友在咖啡馆聚会,放松舒适,灵感也在欢声笑语的交流中不断迸发。我的选择果然没有错,也希望你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而不是任由自己被环境改变。
作者:边铁轴
本文固定链接:
转载请注明: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运营路上你我他,携手共谈运营事!
专栏作者:爱运营
在爱运营交流各自运营知识,让我们的运营能力在沟通中得到提升。官方微信账号:iyunyingorg。欢迎关注微信。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运营文章感兴趣!申永祥 发布于 日 | 阅读(59)
自从建了500人的新媒体社群,就常有人向我咨询新媒体方面的问题,然而有两个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1、新媒体有发展吗?2、新媒体工资高吗?这看似傻瓜的问题并不是外行人向我提出的,而恰恰是从同行的口中说出的。其实仅仅这两个问题就包含了所有——发展决定了前途,工资决定了钱途。钱途和前途不就是大多数人的一生所求吗?因此,对于这两个重要的问题,我有一些想说的话:记得去年一篇文章《新媒体运营编辑的出路在哪里?》爆火,我都没有点开看过这篇文章,光看标题就()觉得可笑。运营和编辑明明是两个天差地别的概念,却总被人搅在一起。搬砖和写文是小编要做的事,然而这只是新媒体运营的冰山一角。现在新媒体的专攻型岗位越来越多,尤以内容运营和社群运营为主,编辑包含于内容运营之中,内容运营又属于新媒体运营。现在你知道一个新媒体运营把自己当成“小编”是做么狭隘的一件事了吧!1.看不到未来的人,只是因为你的视野范围太窄。编辑确实是新媒体运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判断新媒体运营实力是否过硬的重要指标。一个好的编辑能够洞察人性,找到共鸣,甚至写出10W+的文章。然而新媒体运营才是能够和企业共发展同进退的人,他们能够和用户打好关系,为了企业的利润和转化率绞尽脑汁,这些是编辑们甚少考虑的。2.编辑和运营,要分清概念。放眼望去,运营岗正在从中锋的位置辐射至企业的前后端,向前触碰到市场,向后深入至产品、技术等岗位。从岗位的名称变化就可知:新媒体营销变成了新媒体运营,文案变成了内容运营,活动推广变成了活动运营… 大多岗位都开始要求员工具备运营素质。运营考验的是人的整体素质,很符合中国这个运营大国的气质——把细节,握全局。前两年人们总喜欢搞一些新鲜花样,h5等营销推广工具遍及一时。但新鲜了一阵过后,终究还是回到了它的本质——运营。新媒体一直很浮躁,如今终于到了踏实做事的时候,终于可以一门心思搞好内容、服务好用户了。其实在一两年前就有很多人高喊“内容为王,用户为王”,但他们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只想通过一系列的手段(h5、语音、视频、弹幕…)来抒发自己的表现欲罢了。3.动机不纯是他们无法做好新媒体的原因。只想挣钱的人是挣不了大钱的,只想玩花样的人是没办法踏下心做好一件事的。真正的突破需要长久的积累和一时的运气,而不是只把运气当成目标。绝大多数写出10W+文章的作者在看到数据后都很诧异,因为使得一篇文章成功的因素太多且不可控,他们也想不到自己怎么就这么凑巧做到了老板口中天天念叨的10W+文章,他们知道的只是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万事万物都有方法可循,但成功终究是偶然。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老板,“虽然成功很偶然,但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做好自己。不要眼红别人的高工资,也不要妄想只要转岗就能走向人生巅峰。很多同行觉得新媒体运营没有技术性,门槛太低任谁都能胜任,但你没有发现你一直都在羡慕的产品汪和程序猿们也有各自的无奈。产品被批不懂代码还老瞎BB,技术总是发愁要学的东西太多。作为软件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园本该从事程序工作的我却没能从事本专业,看着同学们前脚接后脚的踏入程序大门。然而现在总在听他们抱怨,“人人都说程序猿挣钱多,谁知我们也有遇到瓶颈的时候,真正能做好技术的人才能拿高工资,我们这群上不去又下不来的人也许该转行了。”你看,任何一个岗位都没有你想象中的好。很多外行人还很羡慕新媒体运营,还有技术和产品转做运营的,但门里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无奈和辛酸。任何事情都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否则你也不会拿着一个月仅有的几千块工资,抱怨工作没前(钱)途了。前(钱)途是要自己争取的,而不是从别人那里打听。4.别人的成功和失败都无法决定你的未来。我挺讨厌有人一上来就问我这样的问题:“你薪资多少?”我知道他们是想做个比较,或许这样的比较让他们更加有安慰感,也或许让他们眼红耳热。总之,不是更好,就是更坏。而善于和他人比较的人,总是在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如果别人不如自己,他们会变得自大、停滞不前;如果别人胜过自己,他们会变得消沉、一蹶不振。所以为什么非要和别人比较呢?你早就应该把目光转向自己,不断审视自己、改善自己。第四点忠告和第三点的关联性很大,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人,往往动机不纯。我希望你更加关注自己,而不是关注别人,否则你有可能迷失了自己,还沾沾自喜。摒除杂念吧,唯有如此才能显露真诚。真诚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公众号的运营者和粉丝就是真心换真心,如果你总是转发别人的东西,我会觉得你不够重视我;如果你总是错字连篇,我会觉得你为人不靠谱;如果你总是和粉丝对骂,我会觉得你这人狼心狗肺。不排除有特例,但大部分情况下确实如此。5.即使再耀眼的东西,看久了也会使人审美疲劳,唯有真诚不会。浮夸的东西只能博取一时好感,等粉丝回过神来,他们还是会投入你的怀抱。真诚的人才是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人,他们即使满身技能也从不过分炫技。有一点你肯定知道,越有钱的人越装穷,越是有头有脸的黑社会老大穿着反倒越朴素,那就不要流于表面,细微之处才见真章,时间自会说明一切。综上所述,你已经知道了我的五点建议,最后做个总结,供你复制粘贴:1、把眼光放宽,你能看到更多;2、你是运营,不仅仅是编辑;3、摒除复杂的动机,保持纯粹的内心;4、每个人的成功方式均不相同,自己的未来自己掌握;5、用真诚打动用户。一旦形成总结性的文字,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心灵鸡汤。所以,你真正要在意的是文章的内容,而非总结性的语句。如果你只关注了五点忠告,而没有仔细品读内容,那么请你现在将文章重读一遍吧。姑婆推广服务点击:/news/4585.html大家都爱搜: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姑婆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新浪微博(姑婆)。
作者:姑婆,来自:姑婆那些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申永祥博客,(QQ/微信:)原文地址:原文地址:
声明:博客内容除标记原创字样以外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媒体运营,你还在迷茫?来,听听我的五个忠告…相关文章阅读更多:&&
新媒体运营,你还在迷茫?来,听听我的五个忠告…精彩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运营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