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02950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是供股,我怎么办

文章来自“云锋金融”

自从港股通开通以来,原本只流传在港股投资者中的“供股”、“合股”、“老千股”等名词开始广为人知

然而网上广泛转载的《老千股防骗掱册》之类的文章,只是泛泛的提出要警惕那些经常进行供股和合股的公司却没意识到连这样的大蓝筹也进行过供股,普通投资者又如哬能区分出其中好坏

其实在一部分人的心中(包括监管机构),供股才是上市公司最公平的集资方法因为所有股东都可以参加。因此上市规则对供股的限制是比较少的,例如对供股价的折让比率没有任何特定要求而如果上市公司想向特定对象配售证券(港股都会有┅般性授权)来融资,则折价不能高于20%从中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在设定规则时其实更偏向于面向所有股东的供股融资。

但在实际情况Φ大股东在掌握上市公司的信息上相比小股东有绝对优势。大股东还几乎能完全操控上市公司进行供股的部署因此和小股东根本不是吔不可能在同一起跑在线。此外供股可用作一种非常复杂的财技,混合其他不同的工具(如发红股/认股权证、股份合并分拆等等)同时進行从而设计多种不同的场景。

由此可见公开其实并不能保证公平。

诸如此类的情况监管层也并非没有意识到。去年12月香港证监會和联交所就联合发布公告,关注在供股中放弃认购的少数股东的权益遭大幅摊薄的情况并留意到某些企业行动(如供股及/或股份合并汾拆)没有让所有股东得到公平及平等对待,并且欠缺任何明显的商业理据就此,联交所同时发出了两份有关拒绝供股及分拆方案的上市决策

云锋金融在走访国内资产管理机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初涉港股的投资经理对供股的概念和应用仍存在着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推絀此篇深度分析,旨在科普概念、介绍案例、解析这项融资工具的方方面面

只有认清供股,掌握个中门道才是投资者自我保护的最优蕗径。

供股是港股市场特有的一个说法但不是港股独有的概念。市场上通称的供股包括两种集资方式第一种是「供股」(rights issue),第二种昰「公开招股」(open offer)简单来说,两种同样是向所有股东集资「供股」是按股权比例配发并设有供股权(nil-paid rights),而「公开招股」则不一定按股权比例配发也不设供股权。

港股市场和欧美发达证券市场制度更为接近港股所指的“供股”也和美股市场上的rights issue是一个概念,特征包括面向现有股东、按股权比例配发、设有供股权并且可转让因此都属于再融资的范畴(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而如果要和大陆市场相比港股的“供股”和A股的“配股”其实更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的配股权是不能够转让的,要么选择配股要么选择放弃。而香港的供股权可以转让通常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如果决定不供股投资者可以选择在交易期内卖掉供股权。供股权是可以在交易所设臨时买卖的独立编号、报价及买卖的本文稍后会再作讨论。

插句题外话港股中也有“配股”一说,但更类似于A股的定向增发都是面姠特定投资者增发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对比内地的“定向增发”香港上市公司配股的自由度较高,程序简单上市公司可以随时把握較好的市场时机,以获得最好的筹资效果

配股又分为“配旧”和“配新”两种,也可以混合使用

“配旧”是大股东把自己手中的旧股拿来配股,对公司及其他股东来说股东权益不会改变。“配新”就是由公司发行新股也是最常见的配股方式。不过有一点坏处由于發行了新股,而新股又不会给现有公众股东认购所以配股后会出现摊薄效应。

举一个配股案例2017年3月21日,(2020.HK)公告了配售现有股份及授權认购新股的方案并于3月31日宣告配售完成。此次配股混合使用了“配旧”和“配新”各完成配售1.75亿股,配售价(新股认购价)21.67港元融资37.92亿港元。

由于配售及认购的原因卖方(安踏国际、安达控股、安达投资)以及与卖方一致行动的人士的合共持股百分比,由配股完荿前的66.35%减至配股完成后的约 62.01%。

二、港股和A股再融资结构截然不同

2016年港股上市公司通过供股募集资金487.5亿港元,占上市后募资金额的16.7%尽管这一金额较2015年锐减,但供股作为一种再融资方式在再融资结构占比始终维持在10%以上。

而A股市场的再融资则由定向增发一家独大2016年,萣向增发占比86.1%配股仅占1.5%。不过随着年初定增新规的发布监管层加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A股再融资结构将得到调整优化传统的配股、可转债发行等有望回暖。像最近热门股(300072.SZ)就推出了公开配股方案。

供股的两个基本元素分别是供股比例和供股价公司增发集资可鉯看做是一个数字游戏,不同的供股比例和供股价可以得出相同的集资总额假设公司已发股本是1亿股而目标集资额是100亿元,有多种供股仳例和供股价的组合均可达致此目标金额例如1股供1股,每股供股价100元;1股供2股每股供股价50元等等。

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在12个月内,供股总数比例不超过2供1(即是每持有2股供1股)是不需要开股东大会通过就可以进行的。市场上通称的「大比例」供股并没有公认定义但若比例是1股供10股或以上,即每持有1股可供10股(或以上)让现有股本扩充10倍(或以上),那肯定算是大比例了

供股价一般会按现价莋为定价参考,为吸引股东参加供股大部份供股价会比宣布供股前的市场现价有折让。若供股价比现价更贵相信应该没有股东会付钱供股,因为直接在市场上买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的成本都比供股更便宜

不过在2015年2月,还真有一家国外上市公司Trinidad Cement Limited,计划以2供1比例进行供股而供股价比市场现价有24.5%的溢价。市场普遍评论该供股价对小股东而言并不具吸引力对所有股东(除大股东外)都没有好处。

我们先看两个大家熟悉的大公司的供股案例2009年3月2日,汇丰控股(0005.HK)宣布12供5的供股计划供股价每股28港元,集资超过千亿港元较市价折让超过伍成。另外2014年3月13日,集团(0017.HK)宣布3供1供股计划供股价每股6.2港元,集资131亿港元较市价折让约36%。

那么像这样的大公司在供股前后的走势洳何呢

汇丰控股宣布供股前每股57港元,一个星期后最低股价跌至33港元与供股价比较折让已经降低到了15%。当时很多投资者及财经专家对彙丰控股的看法相当分歧有些人认为汇丰控股股价还会继续下跌。

现在回头看股价33港元已经是最低价,到供股完成当日(4月9日)股价巳反弹至51港元2009年底前股价更最高回升至98港元,比每股28港元的供股价上涨超过250%

这么看来,供股也不一定全是坏事汇丰案中,不但小股東得到了比市价还低的股份在一年中便获取了丰厚利润,公司也借此融得大笔资金挺过了金融危机后的困难阶段。

大比例供股的供股價通常都会大幅折让以吸引小股东参与。我们看看以下两个供股个案

2011年8月11日,(现已改名为0412.HK)宣布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供股比唎1供22供股价每股0.062港元,每供5股送1份红利认股权证集资3亿8千多万港元。宣布供股前汉基控股每股0.46港元,供股价大幅折让超过八成供股完成当日(10月21日)股价是每股0.335港元,比经调整股价0.079港元((0.46+ 0.062 x 22)/(22+1))有三倍以上的升幅

2011年6月2日,(现已改名为0993.HK)宣布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供股比例1供20供股价每股0.03港元,每供5股送1份红利认股权证集资不少于7亿7千多万港元。宣布供股前天行国际每股0.233港元,供股價大幅折让超过八成6月7日曾最高升至每股0.325港元。但供股完成当日(8月18日)股价已经跌到了0.022港元,比供股价0.03港元又下跌了30%

一个是供股湔跌供股后涨,另一个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可以看出供股这事绝不能一视同仁。

大比例大折让供股与认购率的关系

我们统计了2015年及2016年的所有供股个案其中供股比例1供10以上,并且供股价折让50%以上的供股个案总共有6个这6宗个案中,有4宗认购不足认购范围由31%至66%,余下两宗則录得超额认购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大比例大折让供股与认购不足比率并没有显著的关联也并不会直接带来超额认购。

與供股有关的财技手法包括股份合并/分拆、送红股/认股权证、质数/小数点供股比例等混合其他财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增加复杂程度,令尛股东难以清楚计算供股成本比方说,上市公司进行供股集资1供2每供2股再送1股红股,这实质上是1供3利用送红股的方式包装,混淆视聽吸引小股东付钱供股。

2013年12月19日(0149.HK)宣布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先将40股合并为1股并削减股本然后合并后的1股股份供15股,供股价0.465港え最后再每供15股送1股红股。如此复杂的供股计划一般投资人根本算不清楚。

大公司也不“老实”汇丰控股2009年供股集资的比例是12供5,利用了质数供股比例制造了大批不足一手的碎股2014年及2015年,(2331.HK)及(2888.HK)分别进行供股集资比例是12供5及7供2,也是质数供股比例

2010年、2011年及2013姩,(1398.HK)、(0832.HK)及(3968.HK)分别进行供股集资比例是10供0.45,100供21.4及10供1.74全部都是小数点供股比例,同样制造了大批不足一手的碎股

碎股会造成茭易上的不便,甚至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因为碎股不能在普通市场上脱手,而碎股市场又偏小若要卖出的话,通常较市场价低1-2%尽管造荿的损失不大,但仍会让投资者为之闹心

四、从大股东角度分析供股原因

大股东究竟为什么要进行供股,一般来说分为三个目的

供股嘚主要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需要新资金,希望从现有股东集资作营运、发展业务等用途以上提到的汇丰控股及新世界集团供股,集资用途分别是用来强化其资本状况和私有化切合上市公司真正的营运需要。

「干」是财经术语是指通过一些市场操作来实现股票一手等于哆少股货源的归边,即收集股权从而使股价能容易被操控。而供干是指利用供股集资达到「干」的目的。

简单来说每次供股都会有尛股东放弃供股,假如大股东同时兼任供股包销或申请额外供股份额便可以乘机收集到更大比例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摊薄中小股东嘚权益

我们期望上市公司都努力建立正面的投资者关系,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买入公司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并长期持有但往往有些上市公司偏要用财技让小股东知难而退。由于小股东的资本有限总有一些小股东追不上供股而放弃参加这种反摊薄的游戏。上市公司更可以偅复进行多次供股合股把小股东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迅速变为不足一手的碎股。

本文初提到的香港证监会及香港联合交易所去年底嘚联合公布,就是主要针对供干的操作

可以来看一个经典案例。

高山企业(前称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编号:616),由2003年至2016年一共进行叻14次供股,其中10次是大比例供股(最大比例是2015年两次的1供20)9次合股(最大比例是2008年一次的100合1),及1次送红股

如果有小股东从2003年初起持囿高山企业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而期间每次供股均不给钱参与供股经历了多次供股合股后,累计到现时已被大幅摊薄至640亿分之1!

大股东吔可以利用供股集资达到卖壳/减持的目的

例如借壳红发集团的案例。2009年4月27日红发集团(现已改名为汉能薄膜发电,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编号:566)宣布进行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供股比例1供4,供股价每股0.1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大幅折让八成以上。同时红发集团大股东已将其全部四成红发集团股份用作抵押,以获得包销商金证券的贷款

由于大股东没有参与供股,供股完成后其股权由约40%跌至8%,公眾股东则由约60%稍微下降至约57% 金利丰证券则包销未获认购的供股股份,占红发集团约35%股权

进行供股前,红发集团主要从事玩具业务2008年底,红发集团有现金约5200万港元没有负债。红发集团在2009年4月22日公布的2008年全年业绩公告中披露将缩减其玩具业务中国厂房规模以维持竞争優势。之后2009年5月,红发集团宣布进行一项主要出售标的是位于深圳的玩具制造业务及厂房。

2009年10月初供股完成后三个月左右,红发集團宣布进行一项非常重大收购及一项主要出售收购标的是中国硅基光伏组件供货商Apollo,收购代价以增发代价股份及可换股债券支付红发集团同时建议更改公司名称为铂阳太阳能。主要出售事项是将红发集团玩具业务49%的权益卖给红发集团的前董事

当时红发集团已没有大股東,在完成非常重大收购及相关交易后卖方将持有红发集团29.90%股权。红发集团的玩具业务权益由原来100%降至51%;余下的51%权益在2011年3月已全数卖给獨立第三方。此后硅基太阳能业务成为红发集团主要业务之一,分别占2009年及2010年全年总收入四成及八成以上

五、从小股东角度考虑供股決定

说完大股东,再来看看小股东中小股东究竟该如何考虑是否参与供股呢?

简单来说供股是好事还是坏事,最重要是看供股的目的但对于小股东来说,要全面了解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进行供股集资背后的真正目的是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供股形式有很多不同变化,並且牵涉的程序及人士也可以很多很多小股东因为害怕权益被摊薄或觉得供股价便宜所以参加供股计划,虽然股东权益没有被摊薄但佷多时候供股后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价格大幅下跌,不要说原本的投资连新投入的钱也亏进去,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坊间常说,「供股条款越苛刻散户越要参与供股」,但从本文以上所描述的各种现象来看并非这么简单,用单一标准的策略就能轻易解局

我们认為要从多个方面考虑,特别是要关注进行供股的目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当时的财务状况、包销商背景以及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关系、鉯往供股集资记录、小股东认购的反应、大股东持股比例及上市公司股权分布状况等等这些因素往往有助推算供股的背后目的。

公司之所以供股集资通常是用作新增投资、偿还债务或为圈钱。如果公司有充分理由去供股例如用作新投资,且新投资预计可以增加公司盈利那么供股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供股之后公司的盈利会因新增投资而增加,这会对股价有支持甚至令股价上升。

但如果公司供股集资是为了偿还债务,或只为圈钱掩护大股东掏空公司,中小股东此时参与供股就是非常不明智的

另外,大股东也有可能会根据供股最终的认购反应和配发结果再决定其后的部署。因此有一些财经评论认为小股东对供股最保守的投资方法,就是采取跟随大股东的筞略保持观望,等认购反应及配发结果出来后再重新评估在该上市公司的投资。

小股东作出供股决定时除了考虑供还是不供外,还應考虑供股权的价值即使小股东决定不供股,也并不代表要全盘放弃权利因为还可以选择持有正股到除权日,然后在市场上卖出供股權套现(只限于「供股」即rights issue)。

发行人宣布供股方案后股东及其他投资者均可以在特定时间内进行供股权买卖。港交所赋予供股权一個临时交易代号其买卖独立于正股的买卖。供股权买卖期通常约一周若小股东完全不表态,任由供股权失效有关供股权将由包销商處理。对小股东来说这是最不理智的做法。

举例来说(08192.HK)2017年4月18日发布公告,按“2供1”的基准进行每股发行价0.3港元,发行3.45亿股供股股份以筹集约1.04亿港元。

供股权(交易代号:0859)将于2017年4月20日-27日期间进行买卖供股权存在有效期,环球能源资源股权在27日之后将失效持有供股权的人必须在供股权失效前转手,否则将带来损失同时,随着时间流逝期权时间价值减小,因此供股权有越炒价格越低的特点

那小股东是否应该卖出供股权?供股权到底什么价格才算合理

供股权上市后,其理论价应相等于正股现价与供股价之间的差价若供股權价格高于理论价,意味着买入供股权供股的成本比买入正股还要高投资者应当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正股。由于买入供股权供正股涉及掱续费且弹性低,供股权价格应低于理论价才划算

供股权的理论价计算方法如下:

供股权理论价 = 供股理论成本价 – 供股价

供股理论成夲价=((股份于除权日前一个营业日的收市价(附权)x每股持有股份的基准)+(供股价 x 可配售股份的数量))/供股比例总数

就以新世界2014年供股作例子,每3股供1股供股价是每股6.20港元,股份于除权日前一个营业日(即2014年3月25日)的收市价是每股8.10港元供股理论成本价等于每股7.625港え(即((8.10港元x3)+(6.20港元x1))/(3+1)),那么供股权理论价就是每股1.425港元(即7.625港元减去6.20港元)

在供股权买卖期内(2014年4月7日至4月14日),新世堺的正股收市价一般维持在约每股8.00港元或以上高于供股理论成本价,即供股权价格高于每股1.425港元因此,卖出供股权是有利可图的

以仩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涉及股息、分红股等情况下供股权合理价的计算会更复杂。

如果股东选择行使供股权他们除了可以认购全蔀或部分获配发的股份数量,还可以申请认购「额外的供股股份」即其他股东放弃认购的部分。

根据港交所在2008年11月28日出具的《有关若干類别公司行动的交易安排之指引》发行人把未认购的供股权通过额外供股股份申请表格出售前,应留意「补足安排」(即所谓「碎股供股」)根据有关安排,分配额外供股股份时发行人通常会优先处理少于一手买卖单位的申请,调整其认购量至一手买卖单位同时将股东名册显示的证券持有者视作单一股东。

刚刚提到过上市公司能通过供股、合股、拆股等财技操作将小股东手中的股份迅速变为碎股,碎股会给小股东造成一定的损失与此同时,有人认为碎股供股是港股供股制度的漏洞借助「补足安排」可以从中实现套利。

只要在供股除净日前持有最少数量的碎股持股人即可再申请额外供足一手股份。因此通过碎股供股,持股人可以以最低成本赚取一手股份于供股派送日时股价与供股价的差额进行零风险的套利行为。

过往有「碎股党」在发行人进行供股前通过在过户登记处重复或虚假登记汾为多个「人头」分拆股份,借此大幅增加补足股份的数量

以下是碎股党在2011年(股份代号:2328)进行供股时成功套利的个案。

2011年11月29日中国財险宣布每10H股供1H股供股价为每股5.50港元(比前一天收市价折让大约47%)。中国财险每手2000H股,供股设有补足安排2011年11月30日开市价每股9.99港元。

洳果当天买入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并安排分拆为每10H股一张在按含权基准进行股份买卖的最后日期(即2011年12月2日)前,将多张10H股的实物股票┅手等于多少股以多种身份登记及转至个人名下每个「人头」便会收到1H股的供股权及申请额外供股的表格。而只要申请1H股供股及1999H股额外供股每个「人头」便能根据优先机制以每股5.50港元购买2000股。

中国财险在2011年12月30日宣布3825份碎股申请获供股比例0.19%至100%申请「补足安排」成功的碎股党可以从2012年1月5日起卖出股份,以当天开市价每股10.10港元计算每个「人头」未扣手续费每手可赚取9155港元。

不过碎股党的手法已经被过户登记处及部份上市公司识破。(股份代号:242)在2012年进行供股时就曾混入了大量碎股党信德集团在2012年1月19日宣布每8股供3股,供股价为每股2.02港え(比前一天收市价折让大约35%)信德集团每手2000股,有效额外供股申请涉及股数等于全部供股股数的18倍

因此,信德集团罕有地行使了酌凊权更改额外供股股份的分配方式。经考虑和评核股东于2012年1月19日公布供股前后的登记情况、额外申请的分布和状况、该等申请所申购的額外供股股份数目以及可供分配的额外供股股份数目等因素后,信德集团的董事会议决根据供股章程所载的原则按公平及公正基准配發额外供股股份,滥用碎股供股权的额外认购申请则不获优先权

额外申请认购供股的逾万位股东,只有696位成功分派一手由于信德集团呮对全部认购不足一手者提供约106.4万配额,碎股党所获分配股数不多只为其申请额外认购供股的股数的1.85%。因此原本意图将完整一手拆做碎股的碎股党既未能够按比例认购分得较多股份,也不可以在额外认购部份取得更多股份还输了手续费。

同样中国财险及(股份代号:291)分别在2013年及2016年进行供股时均以类似招数击退碎股党。

至此我们总结了港股供股制度中的方方面面,希望能为投资者在参与港股市场投资中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总体来说,供股作为一种便捷公平的再融资工具本身并无对错。但之所以成为一把双刃剑甚至在投资圈Φ有些“人人喊打”,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利用监管漏洞和信息不对称大玩财技,扰乱市场秩序

我们希望监管层可以加强对此类“老千”行为的监察力度,让“老千股”得到更严厉的处罚也希望中小股东可以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方能保护好自身的股东权益。

不少内地客户第一次接触港股的時候都会拿着一长串价格只有几港仙的港股代码来问,这些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怎么这么“便宜”是不是可以买?

1港仙即0.01港元几港仙也就是几分钱的股价。这类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在香港被戏称为“仙股”,貌似很便宜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因为股票一手等于多尐股的“价格”不等于是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的“价值”实际上,价格只有几港仙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其对应的每股净资产有可能呮有不到万分之一港元,整个公司的市值甚至会低于这家公司的上市壳价值

仙股的产生,很多时候是香港上市公司采用“供股”方式进荇集资的结果需要提醒内地股民的是,那些“供股”次数较多的仙股公司往往会被香港券商的合规部门列入禁止提供融资名单(即散户鈈能用这些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做抵押融资买入其他港股)。

机构投资者对于屡次进行“供股”的港股公司也是慎而又慎比如一些机構,会在与此类公司进行交易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多次供股的实际原因,要求公司高层解释为何要采取供股而不采取其他融资方式,並往往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个人提供资产质押

有人可能会问,对待有过“供股”经历的公司真有必要如此谨慎么,汇丰不也进行过“卋纪供股”吗这个问题说起来话长,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

“供股”(Rights Issue),是港股上市公司面向现有股东的一种融资方式做法昰由上市公司发行新股,让现有股东以持有的旧股按一定的比例认购新股。集资目的或为还债、或扩充业务、或并购、抑或充实资本等等五花八门。为了吸引现有的股东参与“供股”通常情况下“供股价”会较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的现价要低。

简单地说“供股”就昰上市公司希望现有股东按同一个比例掏钱,扩大上市公司的股本这个具体比例由上市公司说了算,有可能是1供1 1供2,也有可能是1供10甚臸更高所谓1供1,就是每持有1股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的股东有权以“供股价”再额外买入1股的新股;以此类推,1供10就是每持有1股股票一掱等于多少股的股东有权以“供股价”再额外买10股新股。

在香港的“供股”机制下不少上市公司允许现有股东把“供股权”在市场上絀售。通常上市公司开股东大会通过供股方案后会向港交所为“供股权”申请一个临时代码,供上市交易用原股东如果不想参与“供股”,可以把“供股权”卖掉仅保持原有的股份数目,这样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不会被大比例摊薄

在正常情况下,现有股东参与“供股”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额外的融资,增大公司净资产以便继续经营。从这个制度设计来看“供股”对于现股东来说,还是比较合悝的一种融资方式如果现有股东觉得公司“供股”后能发展得更好,就参与“供股”用打折后的价格购买新股份;如果现有股东看不清楚公司“供股”集资后的经营前景,也可以干脆卖掉股份或是卖掉“供股权”而只保留原数量的股份,可以降低持股的风险

任何机淛都有可能被滥用。现在不少人谈“供股”色变就是因为不少香港上市公司把这个机制玩坏了,把“供股”变成了套取小股东资金的下彡滥手段

但先要说明的是,通常上市公司会折价“供股”然后股价必然会向下调整,但到这一步其实属于正常现象,即便会产生仙股也不是那种所谓的“老千股”。

假设上市公司当前的已发行股数1亿股现股价(除权日前收盘价)每股1港元。公司宣布了1供10的方案“供股价”只有0.1港元,即新股打折90%来集资集资目标是1亿港元。

假设所有股东参与了“供股”(或有券商包销了“供股”股份)那么在除权日后,公司的股份会从1亿股变成11亿股(1亿旧股+10亿新供的股份)

理论上,除权后股价应该会变成 [(1港元X 1亿)+ (0.1港元x 10亿)]/11亿=0.182港元表现上看,仳除权前的1港元暴跌82%但实际上直到这一步,都是很正常的数学现象算不上是出老千。

当然最怕的是股东什么操作都不做,那么手上嘚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会马上贬值现有股东不愿意参与“供股”,最好赶紧卖掉股份或是卖掉“供股权”,否则一旦过了除权日就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每股价格从1港元变成0.182港元。

一般香港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经纪人会逐个通知有关客户参与“供股”的意向以便下一步的操作。不过如果有个别客户不明白这其中的机理,没有及时跟自己的经纪人确认参与“供股”或是出售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的安排就会导致严重的损失。

要看上市公司“供股”后是不是有出老千迹象主要看集资后的行为。

比如集资后通过高溢价购买大股东手中的资产或是通过高溢价并购一家并不赚钱的公司,从而把集资款“明正言顺”地导向某些利益群体抑或是“供股”后公司持续经营不善,甚至发布盈警(注:季度或半年度或年度经营亏损)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高溢价买资产香港的上市公司还鈳以通过复杂的交叉持股来进行利益输送。比如某人B同时是港股X公司和Y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那么他可以通过让X公司股东供股,再用巨大溢價购买Y公司的股权B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售Y的股份获利。

在香港通常上市公司每年有20%的额外配股的权利。这种配股可以由大股东决定定增的方向价格也可以非常宽松。所以B出售了Y公司的股份后完全可以低价再给自己配回Y的股份,达到控制Y公司的目的

5月15日,香港著名股评家、港交所前独立董事Webb在其网站Webb-site Reports公布了50家股权复杂的香港上市公司名单并要求证监会密切关注这些公司。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公司相互持股股权关系复杂。从投资者角度来说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却持有大量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份即便不能说是老千股,吔算得上是不务正业

另外,如果上市公司频繁“供股”也会被港股市场认为是有出老千的嫌疑。

试想一下在上例中,一次1供10就已经紦股价调整到只有0.182港元如果再来几次供股……这股价显然很容易迈入“仙境”,变成只有几港仙的港股投资者如果不想被摊薄股份,僦得乖乖交钱每次参与“供股”大部分小股民资本有限,每次总会有人不想“供股”而放弃这种反摊薄的游戏

有人可能会说,当股价丅跌99%的时候应该见底了吧?

这种想法在香港就太天真了当股价过于低残的时候,上市公司还可以反手做合股的游戏把10股合并成1股,產生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是表面上可以把股价提升,方便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股东甚至可以吸引到那些不能投资仙股的机构投资人;二来也方便未来继续做下一轮的“供股”游戏;三是通过合股,产生了大量的不足一手买卖的碎股(odd lot)由于碎股在市场上通常要比较夶的折让才能成功售出,而小股东要补足一手又往往不容易,或是不甚心甘情愿因此折腾之后,不少人干脆选择低价出售股份而退出这样大股东又可以达到低价收集股份的目的。

很多小股民是没有记忆的也不会通过翻查历史旧账去了解一家公司。因此这些公司就可鉯通过不断的合股再“供股”的方式来迷惑小股民。

比如香港某主板公司在金融海啸前的2007年底股价约0.46港元,到上周收盘该股股价0.42港え左右。表面上看投资者似乎只有小亏几分钱,但是如果计及公司过去多年中的“合股”和“供股”把其现有的股价向前复权处理后,其历史买入价应该为15,225港元!

说到频繁“供股”、“合股”香港媒体曾经披露过的高山企业(即前永义实业,港股代码:0616.HK)可能令人最歎为观止这个公司从2003年迄今,进行超过10次的“供股”另外有近10次“合股”(最大比例是2008年的100合1),还有1次高达1送9的送红股操作

然而過去近10年来,公司业绩几乎是年年交赤字也就是说,多年以来的“供股”集资最终并没有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任何正面影响,产生盈利來回馈股东

港媒披露,该公司史上最离谱的一次“供股”是先进行20股合1,然后接着1供20股而且供股价折让86%。表面看来完成一系列动莋,总股本实际才多了2500多万股但对于小股东而言,早已哭死

有人可能会想,股价暴跌难道大股东不怕公司控股权被夺取吗?对于看哆了万科股权大战的内地股民来说产生这种念头不奇怪。

然而香港市场很不同于A股市场,这里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在个人手中洏且股权很集中。或许从表面看不出大股东有绝对持股但实际上,大股东通过各种“友人”实际上在把持公司。

还以是永义实业为例吧曾经有在香港经商的印度富豪看到这公司的股价跌得够残,觉得有机会控制这家公司于是斥资近7000万买入永义实业股份,持股一度高達29%成了第二大股东。但有一次他参加股东大会时,才发觉当时永义的第三大股东原来与大股东是同一阵线的回来就赶紧沽尽手上股份离场,亏损几百万港元印度富豪去年接受港媒采访时,还对此事耿耿于怀称大股东是“只想抢大家的钱”。

的确有老千股通过供股斂财但也不能因此把所有的“供股”行为归为出老千。要判断供股是不是合理投资者可以关注这家上市公司的过往管治水平(有没有絀现过欺骗小股东行为或是信息不透明)、“供股”目的及对应的融资金额是否吻合、承销商和大股东的关系、过往集资记录及融资经营嘚成效等等。

下面以汇丰为例子看看一个正常情况下的“供股”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决定是否该入场

汇丰控股(0005.HK)茬2009年3月2日发布了一次“供股”公告,写明:“……以每12股获配发5股的基准进行供股筹集约125亿英镑(177亿美元)……”当时汇丰公布的“供股价”为28港元,比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09年2月27日)的香港收盘价56.95港元足足低了近50%

在这个例子中,汇丰控股股东每持有12股就可以以28港元购買5股的新股。假设汇丰控股的股东在2009年2月27日以收市价买入1,200股汇丰控股港股并参与这个“供股”活动,那么他可以以28港元每股购买500股(1200/12 X 5)新汇丰控股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供股”活动结束后这个股东所持汇丰控股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总数是1700股,新的每股成本价是(56.95 X 1200 + 28 X 500)/1700 = 48.44港元(不考虑股息及交易税费等调整)

如果投资者相信汇丰控股的“股价+股息”从长期来看会超过48.44港元,那么他就有比较大的动力參与“供股”计划大家需要留意的是,汇丰派息是相当稳定的而且每年有4次派息机会,因此股息因素应该计算在内

如果投资者不想洅增加汇丰控股的股份,也可以选择把这种“供股权”放在交易所上出售对这个投资者来说,他的“供股权”理论价格上限大概是48.44-28=20.44港元(假设不计算税费等因素)为什么呢?因为对于买入“供股权”的投资者A来说虽然他可以利用这个“供股权”,以28港元买入一股嘚汇丰控股新股但如果“供股权”价格超过20.44元,实际上A的每股汇丰控股成本价已经超过48.44港元(28港元的新股价+20.44港元的供股价)显得不划算。

当年汇丰控股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当年香港投资者对于汇丰控股的判断是,基本上认为它是一家管治水平很高的公司认为汇丰控股的股价低残只是暂时现象。身边很多香港朋友是全家一起出资买汇丰控股支持公司的“供股”;有人甚至透支了信用卡额度来参与“供股”。

汇丰控股宣布“供股”前每股56.95港元一个星期后股价一度跌至33港元低位,令“供股价”28港元的折让幅度迅速降至15%左右当时的港股评论员胡孟青女士在电视直播时还因此当场飚泪,惊动全城

到“供股”完成当天(2009年4月9日),汇丰控股的股价已经反弹至51港元到2009姩底前,汇丰控股股价最高升至98港元比每股28港元的“供股价”上涨超过250%。

结合本文的几个案例来看:

  • 首先有“供股”的公司未必全是咾千公司。更主要是要看该公司本身的素质如何以及供股是否会给该公司带来进一步的价值增长机会;

  • 其次,对于连续多次“供股”的公司大家需要警惕;

  • 第三,如果频繁“供股”、“合股”而业绩未有明显起色,此类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最好避而远之

一直拒绝增强资本水平的汇控(005)「不供不供还需供」公布了十二供五的供股计划;有人形容这是「世纪大逼供」,投资者忐忑不安不知如何处理。最近关于汇控的噺闻令投资者忧心忡忡,不少评论不看好它的短期前景不少投资者即使对汇控信心动摇,但始终不舍得卖出那么是否应该放弃供股呢?另一方面富豪纷纷表态看好汇控,更身先士卒分包销汇控今次的世纪大供股其中一位富豪说,汇控供股价每股28元实属便宜很多囚都认为,这次供股是汇控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大平卖齐齐益街坊,不供不是「蚀大底」吗

笔者认为,投资者的选择不单只是供或不供而是任何选择都一定要明白今次供股内里的财技迷阵。以3月6日收市价计汇控一股43.5元,每股供股价28元怎会不是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夶平卖?对不起请注意,前一股(43.5元)及供股(28元)是不同的股份正是此股不同彼股,为什么汇控今次供股是十二供五,即是说彙控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数量大幅增加。当汇控赚钱后自然会分派给股东。在供股前盈利分十二份;在供股后,盈利则要分十七份很明显,若供股前每股可以分得17元供股后便只能得到12元;也就是说,供股后的每股所拥有的权益只是供股前的每股十七分之十二即0.706。以实际权益计投资者用28元供股的权益等同供股前以39.67元买入的一股,在上周五欧美时段汇控股价已经跌破这个股价水平。

若然供股价鈈吸引短期股价也不看好,是否可以简单地放弃供股不闻不问呢?绝对不可以否则你的财富便任由大鳄打刧。要明白背后道理必須认识今次供股的结构。为方便起见以下采用简化的假设:假设投资者A有一千二百股汇控及现金14000元。汇控股价在供股前反弹供股重现吸引力,供股前汇控最后价是50元那么他的汇控资产是60000元(50 x 1200),总资产是74000元(60000 + 14000)十二供五的意思是汇控会送给他五个供股权,每个供股權可以让他以28元换取一股汇控;也就是说他可以付出14000元(28 x 500)供股。当供股后A是不是拥有一千七百股汇控,每股50元呢若是如此,他供股后的资产岂不是85000元(50 x 1700)突然因供股而上升11000元?当然不可能事实是当供股后,汇控的股价便自动调整令每位投资者的总资产不会变動,这就是所谓除权在除权后,汇控每股值多少钱呢答案是43.5元。原理很简单A的总资产是74000元,他再无现金只有一千七百股汇控,因此每股汇控应值43.5元(74000 ÷ 1700)

五百股新汇控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以28元买回来,除权后便立即升至43.5元岂不是「超抵」?A被便宜价供股迷惑了他忽略的是,原本的一千二百股由每股50元跌至43.5元供股其实是一个财富大转移的财技,若不明白个中道理散户的财富便可能被大户偷赱甚至劫走。由于以便宜价吸引投资者供股原有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便被大幅摊薄.在以上例子,若A放弃供股什么都不做,原有的┅千二百股每股股价由50元在除权后跌至43.5元,A的总资产由60000元跌至52200元减少了7800元。文雅一点是摊薄通俗一点说是被偷走财富。因此小投資者必须紧记,无论你怎样不看好汇控在供股时不能什么都不做,否则便是坐以待毙任人鱼肉,让大鳄坐收渔人之利至于做什么呢?不要以为一定要供股还有其它选择。若A选择供股虽然原本一千二百股市价下跌7800元,五百股的供股却可以弥补损失这是十分易明的。A付出14000元换得五百股除权后升值至每股43.5元,总计是21800元也就是上升了7800元。总结来说供股其实是避免被偷走财富的自保行径,然而却偠加码增持,也是公司进行供股的目的这个选择正是增持策略,那么这是不是沟淡呢那不一定。很多人心中以为是沟淡但正如前述,28元供股价等同除权前的39.67元股价。若供股前汇控最后股价是低于39.67元A的供股行为其实是变浓。

当A明白到原有的一千二百股是一定会跌價,而五百供股却会升值(当然假设了除权前汇控不会跌至28元)若A若没有额外资金,他会怎么做他自然会想到,除权前股价贵沽出蔀分贵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换取足够现金用作供股之用。在以上例子A可以沽出三百股,得回15000元足够五百股供股有余。这就是沽股叒供股的「保持」策略在50元股价下,A沽出三百股(四分一持股量);若股价跌破40元A便须要沽出更多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数量达四百股(三分一持股量)股价愈跌,沽出数量便愈多汇控的机构投资者如巴克莱银行及苏格兰皇家银行自顾不暇,根本没能力增持但他們一定不会愚蠢地放弃供股。出现的结果是大量沽出汇控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套回资金稍后供股部分大型投资者得到内幕消息或早莋预算,他们会事先卖出ACCUMULATOR由散户长期而大量地接货。在「现金为王」的年代即使公司前景理想,但大折让供股只会造成海啸般沽压

叧外一个选择就是沽出供股权。若A没有沽出任何汇控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仍持有一千二百股,A可以有一段时间决定供股与否在这期间,汇控会给予A五百股供股权只要A付出每股28元,便可以转换为正式的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面对这批供股权,A有三个选择第一自然是供股;第二是放弃供股,正如前述弃权是最不智的做法,很多投资银行及富商愿做包销商及分包销商是不是代表他们看好汇控呢?不一萣当其它人不愿供股时,包销商会代替供股作为包底,若A放弃五百股供股权包销商便可以用28元供股,换取除权后市值变为43.5元的股票┅手等于多少股换言之,A原本一千二百股被摊薄的财富移影换影转到包销商手上。如果汇控股价在供股前跌至28元以下包销商便要亏夲,表面上要承担风险不过,只要想到他们可以同时沽出甚至沽空包底的股数他们是稳赚的。第三A可以在市场上将供股权转让予他囚,由他人供股汇控供股权可在3月23日至31日期间内买卖,运作有如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及窝轮般但亦有碎股的麻烦。供股权值多少钱呢以上述例子,除权后汇控每股值43.5元投资者A若心急沽出供股权,以10元挂出卖盘大户自然随即买下。因为他们可以再补28元便可以换取一股汇控成本只是38元。同时他们可在市场上沽出或沽空汇控套取43.5元,无风无险便赚取每股5.5元的利润这个套戥活动会推高供股权价格,哃时推低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价格直至二者非常接近以至无利可图为止。因此市场力量将供股权价格推至除权后股价减28元的水平。若A沽出供股权他只持有一千二百股汇控,于是他投放在汇控的总资产便减少7800元因此这是减持策略。要留意的是若极多投资者选择沽出供股权,再加上套戥活动推低正股供股权股价可能跌得很快,套回的金钱可能失去预算最后要一谈供股比例,十二供五与二供一比較,对汇控资本比率的改善有何分别其实这个效应理应相差不远,为什么汇控选择十二供五呢要知道,十二供五的供股比例令极多数尛投资者出现不足一手的碎股汇控一手要四百股,一百六十五股供股便变成碎股往往须要特别安排才可以成交,通常是打了很多折才賣出于是A有二个选择,一是即使要卖出汇控也只一手一手卖出,碎股惟有长期持有这样便丧失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的流通性,甚至鈳以说这些股票一手等于多少股如同「蛋家鸡见水」失去使用价值;二是无奈地打折卖出碎股,换取财产的变现可能性结果当然是散戶的财富转移至集腋成裘的大户手中。汇控管理层是不知者不罪还是明知故犯呢?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三四五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