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情况,怎么改成数字

数字调制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数字调制是的重要方法,它与模拟调制相比有许多优点。数字调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抗损耗,以及更好的安全性;数字传输系统中可以使用差错控制技术,支持复杂信号条件和处理技术,如、以及均衡等。在数字调制中,调制信号可以表示为或的时间序列,其中每个符号可以有m种有限状态,而每个符号又可采用n比特来表示。
数字调制定义
用的某些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信息。
模拟图像信号经数字化以后就形成信号,也可称作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可以直接在短距离内进行传输,如要进行长距离传输,必须将PCM信号进行数字调制(通常是采用连续波作为载波),然后再将经调制后的信号送到信道上去传输。这种数字调制称为连续波数字调制,其目标是实现在有限的信道条件下,尽量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即在单位频道(赫兹)内有效地传输更多的比特信息。
数字调制调制的基本概念
一般情况下,信道不能直接传输由信源产生的原始信号,信源产生的信号需要变换成适合信号,才能在信道中进行传输。将信源产生的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的过程就称为。
所谓调制是指利用要传输的原始信号S(t)去控制高频谐波或周期性脉冲信号的某个或几个,使高频谐波或周期性脉冲信号中的某个或几个参量随S(t)的变化而变化。
要传输的原始信号称为调制信号或信号,用S(t)表示;被调制的高频谐波或周期性的脉冲信号起着运载原始信号的作用,因此称为,用C(t)表示;调制后的信号所得到的其参量随S(t)线性变化的信号则称为已调信号,用
调制信号两种,和。用模拟信号控制载波参量的变化,这种调制方式称为模拟调制;用数据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参量变化,这种调制方式称为数字调制。
主要的数字调制方式包括比较传统的幅移键控(ASK)和多电平正交调幅(mQAM),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多相相移键控(mPSK)。也包括近期发展起来的网格编码调制(TCM)、残留边带调制(VSB:vestigialsideband)、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等方法。本节以下部分将主要讨论图像通信中用得较多的mPSK,mQAM、TCM、VSB和OFDM等方法。
在具体讨论这些调制方法之前,我们首先来定义和讨论高频带通信号,因为几乎所有的数字调制信号在频率域都可视为一种高频带通信号,因此我们可以用高频带通信号的复数表示法来分析数字调制信号。
高频简谐波
,它由三个参量决定:A,
以及初相位
。根据调制信号控制的载波信号参量的不同,有三种基本的调制方式。调制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振幅A的变化,称为或;调制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角频率
的变化,称为或;调制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初相位
的变化,称为或相移键控。
按所用的来分类,调制可以分为两大类:连续波调制和。连续波调制用高频简谐波作载波,脉冲调制用周期性脉冲信号作载波。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信道情况十分复杂,并且资源有限,要求已调信号的窄、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的,如()、()、(4-level FM)、锁相环四相键控(PLL-QPSK)等,均可以在25kHz的信道间隔内传送16kbit/s的,可用于的数字话音传输,其中GMSK已经在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调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从原来的发展到数字通信;从主要以话音通信为主体的有线通信发展到现今的有线、无线并举的多种业务并重的综合业务通信。调制技术作为的基础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的分类
可以分为和两大类。在线性调制技术中,传输信号的幅度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线性地变化。线性调制技术有较高的带宽效率,所以非常适用于在有限频带内要求容纳更多用户的无线通信系统。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中的一些技术指标
不同的,其调制特性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数字调制方式时,需要用一些技术指标来描述调制的特性,如、带宽效率、等。
数字调制功率效率
功率效率定义为:在接收机输入特定的误码概率下(如10)条件下,每信号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其功率效率表示如图1所示:
式中:Eb为每比特信号的能量;N0为噪声功能率谱密度。
功率效率描述了在低功率的情况下一种调制技术保持数字信息信号正确传送的能力。
数字调制带宽效率
效率定义为:在给定带宽内每的值。设R是每秒数据率,单位是比特,B是已调信号占用的带宽,则带宽效率可表示如图2所示:
带宽效率描述了调制方案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数据的能力。一般来说,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意味着降低了每个数字信号的脉冲宽度。
在噪声条件下,带宽效率是限制的。根据,在一个任意小的错误概率下,最大的带宽效率受限于信道内的。最大带宽效率如图3所示:
其中C是信道容量,B是已调信号占用的带宽,S/N是。信噪比通常用10lg(S/N)来描述,其单位为dB(分贝)。
数字调制误码率
由于数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噪声以及信道本身的传输性能影响,在接收方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差错。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指标是误码率。
误码率(Pe)是指接收方收到的错误码元个数(Ne)与发送的总码元个数N之比。
此外,衡量可靠性的指标还有误字率、误组率等。其定义方法与误码率相似。
有时将误码率、误字率和误组率称为。差错率是一个,因此在测量或统计时,总的比特(字符、码组)数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否则结果将失去意义。
数字调制选择数字调制方案时考虑的因素
在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中,在选择调制方案时,经常在带宽效率、功率效率、误码率等指标之间进行折衷。例如对信息信号增加差错控制,降低了带宽效率,但是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它是以带宽效率换取了通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多进制的调制方案降低了占用带宽,但增加了所必需的接收功率,以功率效率换取了带宽效率。
除功率效率、带宽效率和误码率以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数字调制技术的选择,如对于服务于大用户群的个人通信系统,用户端接收机的费用和复杂度必须降低到最小,因此,经常采用简单的调制方式。
中,在各种不同的信道损耗情况下,如Rayleigh和Rician衰落及多径时间扩散,对于实现、调制方案的性能是选择一个调制方案的关键因素。在干扰为主要问题的蜂窝系统中,调制方案主要考虑干扰环境中的性能。在时变信道造成的延时抖动检测,也是选择调制方案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常,调制、干扰、信道时变效果和解调器详细的性能,须通过仿真方法来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决定相关的性能和最终的选择。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方法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法如:
ASK ——调制,把二进制符号0和1分别用不同的幅度来表示。
FSK ——调制,即用不同的频率来表示不同的符号。如2KHz表示0,3KHz表示1。
PSK——调制,通过二进制符号0和1来判断信号前后相位。如1时用π相位,0时用0相位。
GFSK——,在调制之前通过一个高斯低通 滤波器来限制信号的频谱宽度 。
GMSK —— ,GSM系统所用调制技术。
DPSK——调制。
mQAM——多电平正交调幅
mPSK——多相相移键控
TCM——网格编码调制
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总的来说:数字调制是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移动设计院
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通信学会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评审专家委员会
中国通信学会是全国通信...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数字卦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不是以数字的方法,那属。区别对象是二元符号卦,及其它记号形态的卦。
数字卦定义
例图,陶罐上的数字卦:
数字卦发现史
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在今湖北孝感,出土过著名的,一件是中方鼎,其铭文最后有两组六个数字组合的符号,宋代学者视为奇字,曾释为“赫赫”或“十八大夫”、“八大夫”。奇字何意?八百多年一直是个谜,1932年说是器主的。
二十世纪后期,出土文物上连续发现六数组合体,中国科学院(当时没社科院)历史所三位重要学者步步突破性推进认识,才由认定是一种的形态。
1、第一次突破性认识:1956年猜对了大方向
1950年河南安阳四盘磨出土的卜骨有这种符号三组,1956年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的西周卜骨有这种符号两组。这两个发现对后来的研究很重要。
1956年李学勤猜测,这类符号似与《》的九六之数有关。
2、第二次突破性认识:1957年唐兰认定了大多数数字
1957年著名家《在甲骨金文中所见的一种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1]
,明确指出,卜骨上的铭文是由一、五、六、七、八(“二”是误释)等数组成,认为数字组是数目构成的文字,是“殷和周以外一个民族的文字”。其中的合理因素是认识突破。
对于1950年一块卜骨,他释为:“七八七六七六曰隗”,“七五七六六六曰魁”。等接受唐释。
3、第三次突破性认识:1978年张政烺认定是一种卦
张政烺研究员主攻古文献,他后来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古籍研究室主任,1978年12月在长春举办的中国古文字研究学术讨论会,他发表短论《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认为是,引起学界重视。在1980年论文里集中表达了新认识。
张政烺的拓荒打开了数字卦研究园地。
张政烺爱称,一般学者喜欢称数字卦。
数字卦的张氏释卦例:
数字卦改写了上古文化史
数字卦的发现大力改变了可见文化视野里的卦的形态史,对卦的存在问题,对卦的形态问题,对观的起源史等,都有重大的认识影响,让人们对中华上古文化有了新认知。
数字卦数字卦的本质与易卦的起源问题
1、的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1980年在《》所发《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2]
,是数字卦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数字卦),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由一、六两个数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数符(才有数符化的八卦),战国末期至再演化为(后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才有阴阳化的八卦),观起源很晚。此论影响大,因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及一些相关说法矛盾巨大,对先秦古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很看低,在先秦秦汉易学史哲学史研究领域引起观念震撼,认可的、赞赏的、怀疑的及激情反对的都有,例如,认可[3]
,《〈周易〉哲学解读》表情激烈。
2、的上古数字卦之用六象论:其提出的论、阴阳即阴阳六卦、六卦生八卦曾是上古漫长的卜筮历史,合理解释了连绵数千年的远古数字卦的复杂现象。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4]
提出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和,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等)是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在《易经》有残迹,六象筮法用于上古数字卦。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对张政烺先生易卦源于筮数论的初步证伪》[5]
,论证四象性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复杂的只是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很古;其文还分析出殷墟小屯南地四卦龟甲有三个在位,一个在“重”的宫主位,奇异的是,采用变卦为主卦,由“客遇卦”到“主体卦”,总体上属于一种一十六变还本体的“重八宫”(后世法习惯用宫主卦七变的单八宫,但清代的《》存有“重八宫”,一般人不会使用)。
关于、用七用八的问题:东汉首倡连山、归藏不用变而用七八,可是,刘论考证:殷墟数字卦几例是采用变卦为主卦,动爻是用六用九。另外,创立或发现的体系能解释用七用八,却不是问题了。
3、张论、刘论是相反的两个方向,都大幅超出传统视野里的一般景观:张论把易卦的阴阳形态拉到秦汉时期,大幅落后于传统视野里的一般景观。刘论则把易卦体系的一种高级形态大大拉前了,如“重八宫”这种西汉体系里的高级内容、后人一般不会使用的秘传内容(其资料目前只见于清代人编著的《》),至少拉前到时代(的高级巫师),大幅超前于传统视野里的一般景观。又,刘《揭开老子哲学的神秘源头——先秦易学的新图景》[6]
,及其《揭秘:〈周易?〉的核心内容》[7]
,把京易的八卦使用者扩大为乃至商代(的),也超出传统视野里的一般景观。其论并非没有任何支持:据《汉书·儒林传》,京房易来自,某种隐士珍品无法断定其历史是几百年还是一千年还是更久;《》卦辞“己日乃孚”及六二爻辞“己日乃革”,《》云认为此“己”应为戊己之己,即是天干,二十世纪易学大师的《》释为离纳己。但如果殷商时代的某些大巫师已有京易的基础,则乃至夏代之前,在王室或君室的高级巫师群体,八卦易学就处于发达时期了。夏代之前八卦易学是否已处于发达时期?有待研究的深入。安徽里,公元前3450(±150)年的“”、“”的太极八山图,如果是《连山》易的前身图,则说明当时八卦体系处于比较发达的阶段了。而刘提出的体系若存在,应比八卦体系早出现一个漫长时期,则易卦的起源应该在万年之前左右,这是否可能?有待更多文物的出土了。
4、的数字卦源于先越鸡卦论:其文《安阳殷墟出土易卦卜甲上的鸡卦符号解读——从壮族及其先民鸡卦看〈易〉之起源》[8]
,认为里那个四卦龟甲上的(三个小短线成一横、五组横画形式的)是壮族的鸡卦符号,并依据《史记》等记载过“越人”及壮族至今仍在流传使用鸡卦,提出易经数字卦源于先越鸡卦的新认识。当然,其论的某些关键环节很有议论空间,如鸡卜文化何时产生鸡卦还是历史谜题。
数字卦数字卦复杂图景的六象筮法解释
刘氏六象论认为数字卦应称数形卦,包括数字卦和数形的阴阳符号卦,其实是区分二种数字卦。
其五种解释对数字卦复杂图景做了通解,复杂数形卦图景只是的用数及其变化等。
数字卦数字卦复杂图景的通解
1、的早期用数为一至六。
理论:论先阳后阴,震(少阳)一、兑(阳明)二、乾(太阳)三、巽(少阴)四、艮(厥阴)五、坤(太阴)六,遇三及六应该变。
实际情况:属于晚期的江苏东部县青敦遗址1979年出土的几个的数字卦,只见一至六。
附:阴阳四象与阴阳六象比较图
2、后来用数为四至九。
理论:论先阴后阳,调整为,震(少阳)七、兑(阳明)八、乾(太阳)九,遇六及九应该变。
实际情况:殷周时期的,不见二和三,而且刘氏考论,1950年出土的四盘磨三卦卜骨,及1980年出土的小屯南地四卦龟甲,都是变六变九,而且四卦龟甲刻有“阜六阜九”,《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解释“阜”“表示升降运动”。
3、后来用数里四简写为一,在此特殊记号系统里熟悉者不会认错。——后人不知则会错译。
4、出现过二次的十字应该是某人对七字的潦草写法,熟悉者不会认错。
5、所谓周代后期见“六”不见“五”,其所谓“六”(∧)字只是形阴符。四象不用五和六,取代了筮法。
出版的出土文献显示:《易占》阴符写作“∧”,帛易阴符用另外的记号“┛”。可见人们表述方式的灵活性。
数字卦验证一:四盘磨“隗魁”卦骨例
是1950年在出土的三块卦骨(未必是为了“卜”)之一,刻有数字组及系文,唐兰解释为“七八七六七六曰隗”、“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一般学者接受此释。
刘氏《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分析:“七八七六七六曰隗”,为遇未济之大有,“七五七六六六曰魁”,为遇否之乾;隗、魁是释义或特殊的吉凶占辞;隗为高山,表示高大,与嵬、巍相近,而《周易·序卦传》以“大”释大有,一致;魁为首领,而“乾”为首为首领,一致。证明殷易也变六变九,但其特点是以变卦为“主”卦,由“客遇卦”到“主体卦”。
古文献的两种解释,在此一致,其解释很圆顺。而张论不能解释此“隗魁”的出现理由。
数字卦验证二:小屯南地四卦龟甲例
1980年在殷墟小屯南地发掘出四卦龟甲,比较二种解释,六象筮法论的解释才符合刻文“阜”字的含义。
四卦:甲首为上顶,左上为七七六七六六(旁刻“贞吉”),左下为五组横画(旁刻“”字,为“友”字一种上古写法),右上为六七八九六八,右下为六七一六七九。甲首下部的中间刻有“阜六阜九”字。
《殷墟“易卦”卜甲探索》[10]
解释:以数字卦翻译的常规,奇数对,偶数对阴爻,对应周易卦名,右上“六七八九六八”为“蹇”,右下“六七一六七九”为“兑”,左上“七七六七六六”为“渐”,左下五组横画,对照《易经》“朋”字,依据“朋”、“友”同义,释为“坤”卦,“阜”释为大。冯氏认为卦甲是古代栻盘。
刘氏《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解释:依据筮法论,右上“六七八九六八”为“遇蹇之涣”,右下“六七一六七九”为“遇节之巽”,其中“一”是“四”的简写,左上“七七六七六六”为“遇渐之乾”,左下五组横为“坤”卦,“阜”释为“梯变”。又分析:“巽”、“乾”、“坤”三卦在后天八卦位,“涣”在“重八宫”的艮宫方位;该龟甲属于、北龟,使用时应该是甲首向北;“重”属于京房易(《汉书》云“京房……独得隐士之说”),后世一般易术者不知,但清代人编写的《》有保存。
甲首的“阜六阜九”,“阜”字:《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解释为“表示升降运动”。是变化,只有论能提供一致的解释,在学术论证上是一种验证。学术论证看解释力高低。
数字卦宝物上数字卦的功能:符咒卦
为什么陶罐等重要器物上刻着数字卦?这种数字卦与记录性数字卦本质不同,其存在是个谜题,没有议论过,但刘氏《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提出“卦当大量存在于社会”,实际是解答这种问题。
八卦宝镜在后世长期流行,用作辟邪镇宅,就有符咒卦的因素,只是没有那么复杂罢了。
商周某器物上数字卦附有文:
数字卦上古数字卦的筮法黑箱问题
上古数字卦的问题,多年里是黑箱问题。有些学者不了解刘氏理论,至今对复杂的现象茫然不已。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论,提供了解释数字卦复杂图景的理论,但是否完全解决了这个黑箱问题,还有待学界进一步研究。
数字卦“清华简”《筮法》篇发现数字卦
《》日第465期“数字卦存在发现新例证—“”《》篇或提供证据”报道:介绍,《筮法》篇的内容为数字卦,且十分令人费解,对研究者提出了新的难题。该篇简长45厘米,共63支,有数字编号,整理者暂时将其分成36节,各节间有密切关联。每节都有卦例,且都是数字卦。该篇详细记述了占筮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列举了许多数字卦作为占卜实例。这些数字卦的结构,与天星观简、包山简、葛陵简等所记载实占的数字卦形式基本一致,因此,该篇的出现可能为数字卦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也将给易学研究的进展带来新的契机。此外,《归藏》的卦名在该篇均可找到,楚简中的与《归藏》的关系值得研究。 《筮法》编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辑,于2013年底出版。
.知网空间.1957-02[引用日期]
.知网空间.1980-04[引用日期]
.知网空间.1986-01[引用日期]
.知网空间.1997-02[引用日期]
.知网空间.2000-01[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1997-4[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龙源期刊网.2006-03[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知网空间.1989-02[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