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计提坏账准备就一定做递延所得税必须计提吗资产的

坏账准备合并抵消及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06期
坏账准备合并抵消及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摘要】:根据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企业集团内部之间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个别报表计提的坏账准备及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相应地合并抵消处理。本文分别就计提坏账准备年度和连续年度所涉及的合并抵消业务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33【正文快照】:
企业集团内部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从企业集团角度出发,它只是企业内部资金运动,既不会增加企业集团的资产也不会增加负债;个别财务报表计提的坏账准备及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企业集团角度来看,也是不会发生的。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祥军;;[J];企业导报;2011年13期
唐洪广;;[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李健;[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年04期
,吴兵;[J];税务;2002年04期
马西牛;[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李红雯;[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王蓓;[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23期
盛戈;[J];会计之友;2005年01期
陈一珊;[J];商场现代化;2005年14期
李恩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祝捷;佟宇;;[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曲晓辉;肖虹;丁芸洁;;[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周树理;;[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书伟;;[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张志凤;李慧思;沈银萱;张淑莉;;[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方选举;;[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唐慧;;[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暨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8年
曹惠民;杨克泉;;[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立新;姜华;林涛;;[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龙兴海;;[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郭建华;[N];中国财经报;2002年
三添;[N];中国会计报;2009年
胡俊坤;[N];中国财经报;2002年
郭建华;[N];中国财经报;2001年
张京 王咏梅;[N];中国会计报;2009年
际文;[N];法制日报;2006年
赵艳玲;[N];中国财经报;2003年
张竞飞;[N];财会信报;2005年
;[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黄嵘;[N];经理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荣;[D];浙江大学;2012年
陈兰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魏方;[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蒋基路;[D];暨南大学;2009年
潘鸿;[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王晓健;[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蔡建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顾振伟;[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步丹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吴申军;[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俊峰;[D];兰州大学;2010年
聂梓敏;[D];山东大学;2011年
刘亚娟;[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孙旭东;[D];清华大学;2004年
王海军;[D];清华大学;2005年
刘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丁芸洁;[D];厦门大学;2008年
徐颖;[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张光昕;[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毛大春;[D];厦门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财务报表 |
科目汇总表 |
记账凭证 |
职业规划 |
零基础入门 |
凭证装订 |
我要学出纳
理论入门 |
实务操作 |
会计基础 |
财经法规 |
初级会计职称 |
中级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财务成本管理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
银行贷款 |
财务分析 |
财务管理 |
Office软件
您的位置:
于,21:11:37 发布
&&608次浏览
工会经费是否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什么情况下计提?实务中具体如何操作
官方答疑老师
不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工会经费是根据季度工资总额计提,按季度申报缴纳
行业实操相关问题
0人回答99人浏览
0人回答118人浏览
0人回答11人浏览
0人回答22人浏览
0人回答10人浏览
1人回答12人浏览
2人回答26人浏览
2人回答25人浏览
4人回答49人浏览
3人回答33人浏览
今日直播课()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需牢记“四项注意”
我的图书馆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需牢记“四项注意”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需牢记“四项注意”
&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有两个: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预计转回时将可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所适用的税率是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年度的实际执行税率。实务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较复杂,一些业务的确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但不好判断该不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些业务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应该如何确认,不容易理解。
专项储备余额不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
&&&&案例1:某机械有限公司甲公司截止到日已计提尚未使用的安全生产费形成的专项储备余额为1600万元,甲公司日需要就专项储备余额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吗?分析: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将专项储备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为何不作为负债,这是因为专项储备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但专项储备在计提时,尚无明确的用途和支付计划,所以尚不存在“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故不能确认为负债。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只允许实际发生的支出税前扣除而不是按计提数税前扣除,对于计提未用的专项储备,虽然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鉴于对专项储备余额,企业通常没有明确的支付计划,企业一般不能确定该差异的转回时间,也就不能确定这些差异未来转回时能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实现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包含的节税利益。
&&&&3.递延所得税资产本质上是一种在未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权利,并且该权利应当是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这是“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一般确认条件所决定的。而在企业实际发生专项储备列支范围内的支出之前,企业并不享有在未来就当前已计提的专项储备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权利,因此在资产负债表日尚不能就一项不存在的抵扣权利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案例2:乙公司在2015年末对公司部分机器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200万元,该公司财务人员理解由于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即不得转回,产生的财税差异为永久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固定资产终止确认前计提的减值准&&&&备200万元不能转回,但在资产终止确认时将会转销并形成资产处置损益。
&&&&乙公司是否应该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考虑近期内是否有计划或预算可能处置或报废上述已经减值的机器设备,以及预计处置时能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有明确的计划或预算近期肯定处置,且预计处置时能够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则应该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之,如果乙公司近期不准备处置上述已经减值的机器设备,且也不明确未来什么时候处置,则无法确定暂时性差异何时转回以及转回时有无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则一般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年度扣除的支出如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案例3:某乳品有限公司丙公司2014年度发生广告费支出15000万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规定,2014年丙公司当年准予税前扣除的广告费支出为10000万元,剩余的5000万元广告费可以结转到2015年及以后年度扣除,问题是:剩余的5000万元广告费是否需要在2014年度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根据上述规定,并结合此类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项目的特点,对于截至2014年度末,根据税法规定需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累计超支广告费5000万元,需从如下角度考虑,是否就其所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从丙公司未来的经营预算和营销战略等因素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经验和行业惯例,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丙公司2014年度的广告费支出超过税前扣除限额是一个偶发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成为常态。因而截至2014年度末需结转以后年度税前扣除的广告费,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可利用以后年度的广告费税前扣除额度获得税前扣除。若预计未来丙公司也有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则可以考虑在2014年末就超支广告费5000万元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2.如果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根据未来一段时间的广告费支出和收入预算,丙公司以后每一年度的广告费都将超过各该年度的税前扣除限额,则2014年度超支部分的广告费5000万元将事实上无法获得税前扣除的机会,也就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不能转回,此时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亏损如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五条,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案例4:丁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企业所得税税率25%。公司年度一直盈利,2010年度发生亏损,经过汇算清缴后的2010年度可抵扣亏损是600万元。丁公司经营预算预测2011年度盈亏持平,年度将合计盈利100万元,2014年度将盈利200万元,2015年度将盈利500万元。
&&&&2010年末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余额为700万元,则丁公司2010年末如何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当企业有累积未弥补亏损,且尚未超出税法规定的税前补亏年限(5年)时,其在补亏期间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首先用于弥补税务亏损,到税务亏损弥补完后有剩余的应纳税所得额时才需要计算纳税。
&&&&相应地,对税前补亏期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也应体现出税法规定的这一顺序,即:在未来的税前补亏年限内预计可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度内,应当确认与可弥补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只有当已就所有的尚未超出税前补亏期限的可弥补亏损均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后,如预测税前补亏期间可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需在税前弥补的累计亏损,才能在剩余的预计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度内,就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丁公司2010年度可抵扣亏损是600万元,税法弥补期限是5年,即可以从2011年至201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弥补。根据预算,2011年至2015年度丁公司将盈利800万元(100+200+500)。丁公司2010年度可抵扣亏损600万元在未来的税前补亏年限内预计可获得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因此首先应当确认与可弥补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弥补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25万元(600×25%)。
&&&&2.在弥补完亏损后,在剩余的预计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度内,就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弥补完亏损后,剩余的预计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800-600)。
&&&&(2)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700万元(3)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需要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0万元(200×25%)。& & &&
馆藏&10096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