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全行业亏损给谁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钟

当前位置: >
  据中钢协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钢企主营业务严重亏损,汇兑损失大幅增加。今年1-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总额281.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中钢协表示,中国钢铁消费显然已经见顶,需求和产量正在下滑。中国9月份表观钢铁需求同比下滑8.65%。
  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六次降息、五次降准,然而与无缘。现在中国钢企之所以会发生全行业亏损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钢材价格已经连续4年下跌,但是像今年下跌这么剧烈还是前所未有的。9月末,协会中国价格指数为61.19点,10月份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去年全年跌幅。
  另一方面,与钢材价格一路下跌不同,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了两次快速反弹。一次是由4月10日的每吨46.84美元,上涨到5月12日的每吨60.66美元,涨幅高达29.5%;另一次是由7月8日的每吨45.13美元上涨到9月11日的每吨58.1美元,涨幅高达28.7%,目前基本在每吨55美元上下波动,这种价格背离吞噬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此,业内专家发出警告,全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使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下降,这将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过,也有学者表示,未来钢铁行业将出台&十三五&规划,会对包括的政策方向、化解产能过剩、钢企兼并重组、绿色发展及走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钢铁行业走出困境之日不会太远。那么,钢铁行业为何会陷入全面亏损之境地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钢铁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其兴衰总是紧跟着国内经济运行趋势而走。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骤降,使社会对钢铁的需求大幅回落。钢材需求持续下降。
  今年前三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8%。虽然,今年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这不足以抵消需求端的下降,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全行业陷入亏损在所难免。
  其二,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难以走出&冰冻期&的主因。目前,我国粗钢产量占亚洲产量70%以上,长期占据了世界钢铁产量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4年粗钢产量为8.23亿吨。而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采用下游行业消费法计算的数值,2014年的钢铁需求量约为7.02亿吨。除了严重供大于求外,产能的利用率也在逐步下降。这说明很多中小钢企因接不到足够订单,开工不足问题频现。
  年,我国粗钢产能分别为10亿吨、10.4亿吨、12.5亿吨,粗钢产量分别为7.2亿吨、7.79亿吨和8.23亿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4.9%和65.8%,已经连续三年属于严重过剩。考虑到产能统计不完全,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事实上,像钢铁行业这样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影响之深的产能过剩,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乎还不曾见,由此产生的一些看似简单却各种因素盘根错节的新问题,一时难以有比较对症的解决办法。那么我国的钢铁行业因何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畸型发展的结果。
  ①钢铁行业错过了去产能的最佳契机。早在2004年,我国政府就提出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化,但是当时经济在高增长周期内,各级政府谁也不愿去削减自己辖下钢铁企业的产能。到了2009年,中央政府拿出了4万亿投资和10万亿信贷方案以剌激经济的回升,各地纷纷上马新的钢铁项目,这就使得原来产能已趋于饱合的钢铁行业产能更加恶化。
  ②尽管已经迈入了&寒冬季&,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但很多钢企都在苦苦挣扎,不肯退出。有业内人士称:&我所熟悉的钢企,目前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从钢铁的利润来看,今年上半年销售的利润率只有0.11%,这是这几年最低的水平。对于中小钢企来说,苦苦死撑尚有一线生机,而若是宣布倒闭的话,那不仅是银行上门催债,而且会让各种债主也会逼过来,这种后果想都不敢想。据估计,所有钢企的负债加起来,已经超过了4万亿。
  ③国有钢企受政府补贴,政企职能严重错位。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税收、就业等问题的考虑,默许、纵容甚至强令企业扩大钢铁产能,一旦发现企业出现亏损状态时,给当地钢铁企业大量的财政补贴和输血。此外,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还会救助旗下亏损的子公司。这就造成了部分亏损国有钢企始终处于僵而不死的尴尬境地。
  所以,中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既是之前违背市场客观规模,盲目乐观扩大产能的后果,也是各地钢企都在同质化竞争,苦苦支撑,都不愿意退出该行业的结果。所以行业的病,不光是机制的病,更是&心病&,这个&心病&在于我国粗放式的冲动,以及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漠视的后果。
  其三,融资难、融资贵也侵吞着钢铁行业的利润。尽管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六次降息、五次降准。但是,2012年开始,对钢铁行业信贷政策整体收紧。去年以来,即使有充足的信贷额度,银行也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产能过剩以及严重亏损的钢铁行业。
  受银行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钢铁企业从传统银行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正在减少,而从非银渠道借款额大幅增长,反应了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另外,虽然央行已经多次下调贷款利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的实际贷款成本并没有下降。9月末,重点统计银行借款同比下降2.02%,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9%,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
  要解决钢铁行业的全面亏损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必须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然后把环保排放和产品质量作为两项监督的硬性指标,不论是国有还是民企,都应该按相同标准,对其严格监控。那么接下去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建立一种市场退出机制,一种通畅、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妥善解决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理等问题。有进有出,这个市场才能良性运转,产业才能不断进步。在这种机制之下,政府只要做好规则制定和监管工作,通过市场的力量自然可以对行业进行优胜劣汰。
  此外,通过跨区域的兼并重组,也可以消灭目前市场上低价同质化产品的竞争。比如,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的钢企进行产业整合,区域内的同质化产品就自然消失,恶性竞争的局面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因为全国是统一的流动市场,可以杜绝兼并重组导致地区性的价格垄断问题。
  再者,钢铁行业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消化过剩产能。现在钢铁行业面对的状况是,只能生产一些中低端钢材,而无法在国际高端钢材市场上与人比拼。现如今,日、美掌握了高端钢材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而中国钢企要想在困境中赶上,肯定更加艰难。但若是仍在中低端钢材市场参与恶性竞争,那么这些企业的苦日子恐怕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早在,2011年3月,日本出现大地震,而日本钢厂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生产能力只及正常时候的30%。很多人认为,全球高端钢材供应可能已经被日本地震&震&出了&大口子&。由于中国钢企在高端钢材方面竞争力较弱,高端产品出口难有明显增量。可见当时中国钢企就想抢占全球&高端钢材&市场,但补位有心而无实力啊。所以现在面对困境,中国钢企不仅是要走出去,更要拿着高端走出去。
  最后,对于处于亏损边缘的国有钢企,实现全面进行混改。而通过混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甚至控股。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和创新,加上国企获得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而激发出国有钢企的潜在活力。&混改&的目的,就是把国企目前的僵化机制转变成适合市场配置资源的民企机制,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非扩大或缩小国企地盘那么简单。
  钢铁行业出现全面亏损,这无疑给决策层敲响警钟,如果我们不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层次改革,那么钢铁行业将永无前途。作为政府部门应放弃对微观经济操控,让钢铁行业完全的市场化,所有钢企的兴衰皆应由市场说了算。只有通过市场充分竞争、拼杀之后,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国有钢企低效率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中国隐性通胀率为6.2%,银行基准利率为1.5%,如何对抗通胀专家认为稳健做法是:将资金的三分之一存,三分之一投资股市,三分之一买较高回报理财产品。而理财范则是P2B企业的优秀代表,该司刚融资2.1亿,让您投资安全又放心注册就送2万元体验金,给您15%年化稳定收益!
来源:网易
关键词:钢铁 行业 亏损 警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日,阿里集团通过支付宝线下营销事件,正式向线下收单业务的霸主银行发出了宣战。支付宝通过每单最高20元的补贴,高调进军线下收单业务(POS机收款业务)。有专家表态 称:正如日余额宝上线,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一样,此次支付宝补贴消费的营销事件,可以视作支付宝抢占线下收单支付业务的里程碑。  其实,在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便发布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向市场释放出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的信号。根据该办法规定,在线下收单业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绕过中国银 联,和银行进行直联。这无疑为支付宝进入线下收单业务打开了通道。  应该说,支付宝发展到了今天,实力早已不容小觑。去年,支付宝年交易金额接近4万亿,占中国整体社会消费金融的六分之一,其中阿里移动支付日交易笔数高达2500万笔。同样在2014年, 阿里为了抢占出租车支付结算业务,对旗下的快的补贴超过8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银联净利润的一半左右。现如今,支付宝又要进军小额消费市场,这无疑会让银联顿感空前之压力。  另有资料显示,银联年收入不足130亿,净利润只有区区20亿左右,净资产也不到150亿人民币。而现在整个线下收单市场的手续费收入大概有千亿元左右,银联拿其中的十分之一,发卡行拿 其中的20%,收单行拿其中的70%。而国内的POS机收单收入占银联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笔者认为,很明显,银联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真的像阿里那样通过补贴来发展线下收单市场,而随着支付 宝强势进入各种支付场景,银联恐无招架之力。  更有业内人士悲观认为,阿里手里有团购、电商、大数据、物流、银行、融资等武器,如果综合发力,各种支付场景都会被颠覆,银联和银行在支付场景上的业务会被不断蚕食。支付渠道这 次被阿里强势渗透,恐怕不仅是对银联,银行的信用卡也要想想自己的出路了。那么支付宝此时向银联发起挑战意在何为呢?  首先,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以及3G/4G无线网络迅速铺开后,很多人对于智能手机的二维码支付已不再陌生,店员对使用企业支付宝应用也不再低触。商家和客户可以借用移动互联网快 速完成支付的环境已经趋于成熟。  再者,民众对阿里的支付宝的信任度大幅增加,一方面阿里成功上市,马云一跃成为中国和亚洲的新首富,马云个人的人格魅力已经被大众认可。另一方面国家对电商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力支 持,线下商家对阿里集团的信任度剧增。于是线下支付方式的革命时机已经到来,支付宝完全有能力来改变线下收单的游戏规则。  其三,支付宝通过精准营销来获得商家和客户的心。据测算,20元是用户占便宜心理的平衡点,一般支付宝若拿出5元或10元的优惠力度,大家都不屑一顾,但20元将会使60%以上的人心动不 已。一些平时只愿意在线下购物的60、70后,都愿意为这20元的奖励来学习如何下载和使用支付宝。  而对于商家来说可以利用客户占便宜心理来清理库存,吸引客户,营造火热的购物气氛,来带动其他商品的消费,而且自己在商品促销方面的费用由马云来买单,这又何乐而不为呢?笔者认 为,马云只用了每单20元成本获得了大量支付宝线下客户,对于银行信用卡100多元的获客成本,马云不知要赚取多少利益,而且此事件也可作为经典营销的一个不错案例。  最后,支付宝的线下支付现在力图避免与银联直接对撞。除了本次营销事件,阿里用补贴二十元,进军小额消费市场,只进入银联渠道费率较低的便利店。这样银联方面也不容易引起太大的 关注。但用不了多久,支付宝将进军更多老百姓们常见的支付场景,如大单线下支付如旅游、家电、宾馆、大金额购物,此时银联再进行反击,恐为时已晚。  支付场景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十分重要,失去了支付场景,银行将流失大部分金融服务功能,失去了支付服务功能,银行将失去大量的客户,失去未来几十万亿的消费金融市场。所以支付是银 行金融服务重要的护城河,现在阿里正在强势进入各种支付场景,不仅是对银联,也对银行业来说是空前挑战。不过有竞争才会有革新,支付宝将与银联展开一场恶战恐如箭在弦!而传统的 银行业只有“痛则思变,变则思进”,这样才能抵卸互联网金融的攻击。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楼法无禁止则可为啊,现在新版《建国以来若干决定》提倡“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如果部门定的规则与宪法相抵触,迟早要被取消的。。。支持支付宝快速发展!支持[1]反对[0]
1楼支付宝本来就是个破烂市场的代金券,还妄想跟银联叫板,真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岂能让汉奸走狗来控制?!)支持[3]反对[5]
评分与评论
&&评论员用户名
&& 发贴后,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的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
1975年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现任上海富大集团公司副总裁,兼理财杂志、投资客杂志、投资中国杂志的财经评论员。联系QQ:
联系我们:QQ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钢铁行业如何摆脱全面亏损的泥潭?--张平(不执着)财经博客--凤凰网博客
微信公众号:bzzcaijing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钢铁行业如何摆脱全面亏损的泥潭?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据中钢协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钢企主营业务严重亏损,汇兑损失大幅增加。今年1-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总额281.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中钢协表示,中国钢铁显然已经见顶,需求和产量正在下滑。中国9月份表观钢铁需求同比下滑8.65%。自2014年11月以来,已经六次降息、五次降准,然而与钢铁企业无缘。现在中国钢企之所以会发生全行业亏损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钢材价格已经连续4年下跌,但是像今年下跌这么剧烈还是前所未有的。9月末,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61.19点,10月份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去年全年跌幅。另一方面,与钢材价格一路下跌不同,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了两次快速反弹。一次是由4月10日的每吨46.84,上涨到5月12日的每吨60.66美元,涨幅高达29.5%;另一次是由7月8日的每吨45.13美元上涨到9月11日的每吨58.1美元,涨幅高达28.7%,目前基本在每吨55美元上下波动,这种价格背离吞噬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此,业内专家发出警告,全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使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下降,这将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过,也有学者表示,未来钢铁行业将出台“十三五”规划,会对包括钢铁行业的政策方向、化解产能过剩、钢企兼并重组、绿色发展及走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钢铁行业走出困境之日不会太远。那么,钢铁行业为何会陷入全面亏损之境地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钢铁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其兴衰总是紧跟着国内经济运行趋势而走。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房地产投资)骤降,使社会对钢铁的需求大幅回落。钢材需求持续下降。今年前三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全国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3.8%。虽然,今年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这不足以抵消需求端的下降,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全行业陷入亏损在所难免。其二,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难以走出“冰冻期”的主因。目前,我国粗钢产量占亚洲产量70%以上,长期占据了世界钢铁产量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4年粗钢产量为8.23亿吨。而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采用下游行业消费法计算的数值,2014年的钢铁需求量约为7.02亿吨。除了严重供大于求外,产能的利用率也在逐步下降。这说明很多中小钢企因接不到足够订单,开工不足问题频现。年,我国粗钢产能分别为10亿吨、10.4亿吨、12.5亿吨,粗钢产量分别为7.2亿吨、7.79亿吨和8.23亿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4.9%和65.8%,已经连续三年属于严重过剩。考虑到产能统计不完全,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事实上,像钢铁行业这样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影响之深的产能过剩,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乎还不曾见,由此产生的一些看似简单却各种因素盘根错节的新问题,一时难以有比较对症的解决办法。那么我国的钢铁行业因何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畸型发展的结果。①钢铁行业错过了去产能的最佳契机。早在2004年,我国政府就提出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化,但是当时经济在高增长周期内,各级政府谁也不愿去削减自己辖下钢铁企业的产能。到了2009年,中央政府拿出了4万亿投资和10万亿信贷方案以剌激经济的回升,各地纷纷上马新的钢铁项目,这就使得原来产能已趋于饱合的钢铁行业产能更加恶化。②尽管已经迈入了“寒冬季”,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但很多钢企都在苦苦挣扎,不肯退出。有业内人士称:“我所熟悉的钢企,目前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从钢铁的利润来看,今年上半年销售的利润率只有0.11%,这是这几年最低的水平。对于中小钢企来说,苦苦死撑尚有一线生机,而若是宣布倒闭的话,那不仅是银行上门催债,而且会让各种债主也会逼过来,这种后果想都不敢想。据估计,所有钢企的负债加起来,已经超过了4万亿。③国有钢企受政府补贴,政企职能严重错位。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税收、就业等问题的考虑,默许、纵容甚至强令企业扩大钢铁产能,一旦发现企业出现亏损状态时,给当地钢铁企业大量的财政补贴和输血。此外,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还会救助旗下亏损的子公司。这就造成了部分亏损国有钢企始终处于僵而不死的尴尬境地。所以,中国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既是之前违背市场客观规模,盲目乐观扩大产能的后果,也是各地钢企都在同质化竞争,苦苦支撑,都不愿意退出该行业的结果。所以中国钢铁行业的病,不光是机制的病,更是“心病”,这个“心病”在于我国粗放式的冲动,以及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漠视的后果。其三,融资难、融资贵也侵吞着钢铁行业的利润。尽管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六次降息、五次降准。但是,2012年开始,对钢铁行业政策整体收紧。去年以来,即使有充足的信贷额度,银行也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产能过剩以及严重亏损的钢铁行业。受银行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钢铁企业从传统银行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正在减少,而从非银渠道借款额大幅增长,反应了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另外,虽然央行已经多次下调贷款利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的实际贷款成本并没有下降。9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2.02%,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9%,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要解决钢铁行业的全面亏损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必须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然后把环保排放和产品质量作为两项监督的硬性指标,不论是国有还是民企,都应该按相同标准,对其严格监控。那么接下去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建立一种市场退出机制,一种通畅、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妥善解决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理等问题。有进有出,这个市场才能良性运转,产业才能不断进步。在这种机制之下,政府只要做好规则制定和监管工作,通过市场的力量自然可以对行业进行优胜劣汰。此外,通过跨区域的兼并重组,也可以消灭目前市场上低价同质化产品的竞争。比如,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的钢企进行产业整合,区域内的同质化产品就自然消失,恶性竞争的局面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因为全国是统一的流动市场,可以杜绝兼并重组导致地区性的价格问题。再者,钢铁行业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消化过剩产能。现在钢铁行业面对的状况是,只能生产一些中低端钢材,而无法在国际高端钢材市场上与人比拼。现如今,日、美掌握了高端钢材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而中国钢企要想在困境中赶上,肯定更加艰难。但若是仍在中低端钢材市场参与恶性竞争,那么这些企业的苦日子恐怕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早在,2011年3月,日本出现大地震,而日本钢厂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生产能力只及正常时候的30%。很多人认为,全球高端钢材供应可能已经被日本地震“震”出了“大口子”。由于中国钢企在高端钢材方面竞争力较弱,高端产品出口难有明显增量。可见当时中国钢企就想抢占全球“高端钢材”市场,但补位有心而无实力啊。所以现在面对困境,中国钢企不仅是要走出去,更要拿着高端钢材走出去。最后,对于处于亏损边缘的国有钢企,实现全面进行混改。而通过混改,允许进入甚至控股。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和创新,加上国企获得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而激发出国有钢企的潜在活力。“混改”的目的,就是把国企目前的僵化机制转变成适合市场配置资源的民企机制,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非扩大或缩小国企地盘那么简单。钢铁行业出现全面亏损,这无疑给决策层敲响警钟,如果我们不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层次改革,那么钢铁行业将永无前途。作为政府部门应放弃对微观经济操控,让钢铁行业完全的市场化,所有钢企的兴衰皆应由市场说了算。只有通过市场充分竞争、拼杀之后,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国有钢企低效率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执着财经
知名经济学人、观察家、高级经济师、著名财经评论家、每日经济智库专家、今日头条,财经头条、金融界,国际金融报,人民日报专栏作家。现为上海富大集团,上海新沪商集团战略投资顾问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钢铁全行业亏损 缘于市场机制不立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国内钢铁工业低迷依旧,行业需求不振的大势仍无改观,地方大型钢企停产甚至破产消息不时传出,给整个钢铁行业蒙上了阴影。钢铁卖出白菜价,以及全行业处于亏损边缘,这无疑给决策层敲响警钟,如果我们不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层次改革,那么钢铁行业将永无前途。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国内钢铁工业低迷依旧,行业需求不振的大势仍无改观,地方大型钢企停产甚至破产消息不时传出,给整个钢铁行业蒙上了阴影。
笔者认为,造成2014年大部分国有钢企亏损、钢铁卖出白菜价的根本原因,并非如有些专家所言是由于原料价格上涨、产能过剩、需求端萎缩,乃是整个钢铁行业运行机制出了问题。如果不将这些机制理顺,钢铁行业将长期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一方面,国有钢企接受大量政府补贴,政企职能严重错位。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税收、就业等问题的考虑,默许、纵容甚至强令企业扩大钢铁产能,一旦发现企业出现亏损,就给予大量财政补贴。同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还会救助旗下亏损的子公司。这就造成部分亏损国有钢企始终处于僵而不死的尴尬境地。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钢企在经营机制方面存在着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薪酬能增不能减、产能能扩不能缩的问题,其主要是受当地政府和上级集团的干预影响。
另一方面,整个行业无序竞争环境尚待改善。大型钢企往往容易获得银行低息贷款。当国有钢企出了资金问题,地方银行不敢贸然对其抽贷,通常还继续注资。而民营钢企就不会这么幸运了,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停产中小债权人都会上门来催债,企业面临倒闭并购,所以哪怕微利甚至亏损也要坚持下去。而市场上民企通过低价位恶性竞争,又使国有钢企叫苦不迭。
笔者认为,要解决钢铁业的问题,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的关系。
首先,要建立市场退出机制,营造通畅、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妥善解决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理等问题。有进有出,这个市场才能良性运转,产业才能不断进步。在这种机制之下,政府只要做好规则制定和监管工作,通过市场的力量自然可以对行业进行优胜劣汰。
其次,通过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减少目前市场上低价同质化产品的竞争。比如,通过对京津冀钢企进行产业整合,区域内的同质化产品就自然消失,恶性竞争的局面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因为全国是统一的流动市场,可以杜绝兼并重组导致地区性的价格垄断问题。
最后,对于处于亏损或盈利边缘的国有钢企,全面进行混改。通过混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甚至控股。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和创新,加上国企获得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激发国有钢企的潜在活力。“混改”的目的,就是把国企目前的僵化机制转变成适合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钢铁卖出白菜价,以及全行业处于亏损边缘,这无疑给决策层敲响警钟,如果我们不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层次改革,那么钢铁行业将永无前途。作为政府部门应放弃对微观经济操控,让钢铁行业完全市场化,所有钢企的兴衰皆应由市场说了算。只有通过市场充分竞争、拼杀之后,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国有钢企低效率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重庆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 火灾 敲响警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