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谁更有钱

中国工商银行市值超过花旗银行跃居全球第一_深圳新闻网新闻中心
中国工商银行市值超过花旗银行跃居全球第一
2007年 07月 26日 21:37    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 据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商处官方网站25日披露的消息显示,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价格上涨,从而使其市场资本总额达到了2540亿美元,超过美国花旗银行的251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
    报道称,中国受股票市场利好和“中国美元”(外汇储备额)剧增的影响,成长为国际金融界巨人。中国工商银行于去年10月上市后,由于受到中国股市暴涨的影响,世界排名也直线上升。中国工商银行超过花旗集团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
    报道称,进入7月,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价上涨了15%,原因是中国股市进入牛市,同时该行盈利表现佳。反之,花旗集团股价不振,加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低,使得花旗市值不敌工商银行。
    在工商银行及花旗集团之后,汇丰控股以市值215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大银行。(文/记者 樊蕊)
    工行说法
    更关注的是综合财务衡量指标的提高
    今天上午,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宣传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工商银行被评为世界最大银行的评选依据是市值,而市值是由股票价格计算出来的,股价又每天都在波动,因此这并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名。
    “今天第一,没准过几天股价波动,就第二了。”工行表示并不看重这一排名,更关注的是综合财务衡量指标的提高。(文/张焱)
    
(来源: 法制晚报) 编辑: 潘东
[焦点新闻]
[深圳新闻]
[图片视觉]
[社会新闻]
Copyright(C)2006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股票/基金&
工行栾建胜:追赶花旗 明年冲刺全球第一大发卡行
作者:刘佳昕
  工行栾建胜:追赶花旗,明年冲刺全球第一大发卡行
  发卡量全球第三,6000万客户量的关键客户体验为上,早在2009年已主动取消“全额罚息”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刘佳昕/文
  栾建胜说,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他现在领导的中国牡丹卡中心,是中国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在中国,每发出4张信用卡中,必定有一张上有ICBC的标识。
  栾建胜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截至7月11日,工行发卡量已经达到8300万张。而根据各大年报,目前排名第二的(,),累计发卡4484万张,排名第二;后面依次是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在国内市场,工行的体量令其他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尽管基数庞大,但工行信用卡业务近3年也增长了50%左右。栾建胜说,以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到今年年底,工行就会成为全球第三大发卡银行。而明年年底,工行就有希望超越花旗,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卡银行。
  6000万客户量的秘密:风控为先
  工行信用卡业务令同行望尘莫及。栾建胜说,一方面工行的网点众多、客户基数较大;另一方面,工行强大的IT系统和先进的授信技术,也保证了业务有做大的可能性。
  “各家银行都想把信用卡做大,信用卡的业务风险分散,收益高,市场广阔,所以大家也都想介入,但关键是找到方法。”栾建胜说。
  他找到的方法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技术手段扩大规模。
  工行自主研发建立了一套涵盖信用卡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信用卡风险管理实现了向信息集成化、决策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方向的转变。贷前通过对内外部数据及信息的挖掘与分析,积极应用内部评级评分和申请反欺诈模型,提高风险客户的识别效率,有效防范伪冒、欺诈办卡;贷中逐步构建了监控数据全面采集、监控模型实时筛选、监控大屏动态展现、高风险任务自动干预的全球一体化监控模式,有效防范交易欺诈,保障客户用卡安全。
  “客户层级就像一个金字塔,发展信用卡业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最顶端的这部分客户,因为风险很低,不用担心高端客户不还钱,但是这种方法永远做不大。”栾建胜说。尽管工行能够提供包括黑金卡在内的顶端产品,但是实际最需要信用卡服务的客户,是拥有稳定工作、稳定收入的白领阶层。这些人因为消费习惯,经常入不敷出,需要短期借贷。而其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又决定了他们拥有还款能力,这些人才是信用卡最庞大的客户群。
  信用卡需要客户规模尽可能的大,才可能达到盈利,几乎已经成为共识。各家银行对于客户的争夺,也几近白热化。工行不会通过非法中介争取客户,同时积极配合公安司法部门打击非法来源客户渠道,营造安全的用卡环境。
  工行通过不断创新授信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手段,实现了信用卡授信由被动授信向主动授信、模糊授信向精确授信的跃迁,有效解决了优质客户定位、“授信给谁”和差别化风险控制的三大问题。现在,任何一个在工行系统有过交易的客户,其数据都会被系统集合、进行风险评估和授信打分。授信标识被镶嵌到前台系统,比如客户在柜台办理银行最常见的贷款、借款、理财、()、汇款等业务,工行的柜员可以立刻看到客户分值。
  由于对客户数据收集、资料分析和授信已经做完,工行可以快速给出信用卡申请授信的结果。目前,信用卡客户6000万个,但是通过信用卡中心预授信的客户数已远远超过。
  “他们还不是我的客户,但我等待他成为我的客户。”栾建胜说。
  第一发卡行梦想挑战
  对于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发卡量超过花旗,栾建胜并不担心。
  他说:“在国外信用卡已经有60年的发展历史,北美、欧洲、亚洲四小龙,都已经是很成熟很规范的市场了,所以花旗的增速在下降。”
  而反观工行,仍然处于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市场。中国信用卡市场高速发展始于2002年联网通用。2002年之前,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只能在自己开发的商户POS机使用,2002年以后,各家银行的卡都通过银联这个平台清算,信用卡自此进入高速发展期。
  栾建胜记得,有专家曾经预测,未来十年,都是中国信用卡行业的高速发展期。
  他也担心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都快速增加可能导致的风险积累问题。“从目前的阶段来看,我觉得中国的信用卡是风险上升的。这和发展速度有关,信用卡快速发展只有10年,发展初期风险不会显现,风险都会被速度淹没掉。但是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风险一定会逐步显现。另外如果经济下行,人们的预期收入降低,也会增加信用卡的风险。”
  但是栾建胜说,目前业信用卡部门的整体不良率仍然较低。根据国内外同业公布的2013年1季度数据,工行信用卡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占比低于《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公布的国内同业水平0.07个百分点;信用卡半年未偿还贷款占比低于《2013年第1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公布的国内同业水平0.39个百分点。与摩根大通、银行、等6家国际主要发卡银行同口径比较,工行信用卡90-180天逾期率低于国际同业0.93个百分点,信用卡损失率低于国际同业3.09个百分点。
  他仍然对一些创新产品兴致勃勃,比如芯片卡、黑金卡以及下半年即将推出的数个新产品。而对于业界热议的移动支付概念,却显得颇为冷静。
  对话:客户体验为上,主动取消“全额罚息”
  L=栾建胜
  M=《理财周报》
  M:2009年2月,工行主动取消“全额罚息”。至今,工行仍然是国内唯一一家信用卡不实行全额罚息的银行。当时做这个决定是不是也有一些压力?
  L:信用卡是舶来品,所以很多东西都是照搬过来的,包括全额罚息的规定。我们当时是主动做这个事,监管部门、业界包括客户都还没有展开比较热的讨论时,我们就主动取消了全额罚息。当时的主要考虑是,我们是一家大行,客户众多、承受能力不错,需要表现出大行的风范和责任。
  当然这个政策也改善了我们的客户体验,帮助我们推广。我们的业务发展这么快,达到这么大的一个量,我觉得与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M:这是客户在信用卡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很多银行一方面是限于规定,一方面也会担心改变会影响到利润。
  L:利润当然也会受到影响,大概会影响我们百分之几的利润。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影响是很小的。我们看重的是我们的客户量会发展得更快、工银信用卡的品牌会做得更大。
07/05 09:4307/29 07:4307/29 04:3107/29 02:1507/29 00:2007/28 22:5407/28 07:0807/27 05:53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工商银行与花旗银行
工商银行与花旗银行
关键字:&&nbsp
工商银行与花旗银行
先看中国银行股的龙头老大,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3496亿股,股票代码:601398),在金融危机发生前,股票价格最高达到9元(),对应的总市值达31464亿元。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该股迅速跌落,最低达3.13元,对应总市值跌到10942亿元!相比最高点折损幅度达65.2%!目前,股价勉强维持在3.91元,总市值为13669亿元,这与它在2007年11月1日创造的高点31464亿元相比,已经折损56.6%!
再看花旗银行(总股本30亿股,股票代码:C)的股票价格最低达到3.05美元,总市值一度下跌到175.7亿美元!目前,股价勉强维持在7美元以上,总市值也只有420亿美元,这与它在过去52周的高点2000亿美元相比,已经折损80%!而最严重的时候,折损幅度高达92%!但是,随着美国市场不断复苏,股市快速回升,到2013年9月19日,花旗银行的股价已经达到51.21美元,总市值则达到1536亿美元(合人民币9446亿元)。这一水平时危机时低点的8.7倍。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工商银行的股票价格比最低点上升7.7倍,那将意味着该股总市值达到95199万亿元。那么,它将意味着在金融危机前所有买入该股的投资者不仅解套,而且有非常可观的利润。但是,实际情况则是大家还被深套在该股之中。
201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净利润1232亿元(合201亿美元),同期,花旗银行净利润为71.12亿美元。事实上,工商银行净利润是花旗银行的2.82倍,但是,二者之间股票总市值比例为1.45倍。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工商银行具备100%的涨升空间。
正在读取...
郑友林 的近期作品[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最新资讯
将军赶路,不博小兔。目标长远,就不必计较一时一事得失,谓之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成。
为大必作于细。
郑友林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苹果/安卓/wp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积分 57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变色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614 天连续签到: 6 天[LV.9]以坛为家II
花旗走过的道路,工行将走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全面走向混业的进程也是花旗转型为业务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等的全功能金融机构的过程,并且几乎在各个领域,花旗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一过程中,收购兼并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金融的综合经营之路正在徐徐打开,我们认为,(4.74,0.09,1.94%)这样在规模、品牌、影响力都首屈一指的优秀商业银行一旦全面进入证券、资产管理、产业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则其获得成功的前景的悬念同样是很小的,全球拓展的前景对于工行而言也正日益明朗。   买入No.1   我们建议买入工行,所看重的远不止于工行现有的资产规模与盈利水平,更是着眼于工行在金融业转型过程中孕育的巨大的潜在能量以及工行作为未来中国具备国际竞争力银行的前景。在银行业经历了自身改造以及对外开放后等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变化后,我们缔造出自己的世界级的大银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同样我们对工行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毫不怀疑。在金融改革正在发生历史变革的今天,我们给予工行3.8倍的动态市净率,合理股价在6.27元左右。   投资要件   关键假设   中国经济长期繁荣,金融改革顺利,金融系统稳定。   我们为什么与市场普遍观点不同   市场普遍偏好中型银行,认为这些中型银行更能代表(4.00,0.01,0.25%)业增长的速度,我们认为在银行业改革的初期,灵活的体制和较轻包袱赋予了中型银行蚕食大型银行业务的机会,同时也推动了银行业竞争结构的形成。而当大型银行逐渐觉醒,城市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地位逐渐明确下,中型银行的发展将受到城市商业银行和大型银行的挤压,而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在经历股份制改造,以及走向海外后,所爆发的潜力是无法赶超的,工商银行本身所具有技术、市场优势,领导者地位我们认为在未来很难被震撼。   市场上另外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工商银行陈腐的作风和管理机制,我们认为工商银行确实存在国有企业的陋习,但是近几年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大,银行业内部体制也在发生变革,工商银行在电子银行、数据管理、客户区分等方面的专注充分显示其战略的明确,我们对工商银行的判断不仅仅是传统业务的龙头,在业务领域创新方面工商银行仍然将后继者远远甩在后面。   对于工商银行综合经营业务较为缓慢的疑问,我们认为工商银行在综合经营方面确实落在一些银行的后面,但目前银行业的综合经营仍然处于试探和摸索阶段,起步的落后并不代表对业务的忽视,工商银行完美的战略投资者搭配,充分反映该银行战略地位的明晰,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未来发展的空间。   股价上涨的触发因素   我们认为众多因素都将触发工商银行股价继续上涨,首先,工商银行综合经营业务将加速,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会造成银行业务的萎缩,而更加快了其业务构成的转型;其次,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银行业的开放将推动工商银行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再次,中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包括税收等都将推动工商银行股价进一步上涨。   估值和目标价格   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变革阶段,在这个变革阶段,我们赋予较高的估值,而依据工商银行在4年左右的时间,净利润将超过1000亿元的预测,我们认为目前3.8倍动态市盈率水平是理性的,因此目标价6.12元。   投资风险   工商银行仍然面对艰难的挑战,如果不良贷款问题重新抬头,综合经营发展不利,海外发展受阻,其龙头地位将会就此动摇,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10年前的Citigroup,今天的Icbc   不一样的原因,同样的惨痛   花旗集团前身是1812年的纽约城市银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1962年改用花旗银行。随后一直采取扩张性策略,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其辉煌的成长过程中,同样也经历过惨痛的教训。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时候,发展中国家融资的不良债权问题、不动产融资的不良债权问题、LOB融资的不良债权问题以及个人融资的不良债权问题等将花旗推入了困境的深渊。1991年花旗大幅亏损4.57亿美元,资产不良率5.58%,资本充足率仅为7.46%,是大型银行中唯一的一家达不到8.0%要求的银行,1990年末,穆迪公司对花旗银行的信用评级由Baa1降为Baa2,而其股票价值也长期受到市场冷落。媒体也一再痛责花旗。《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1991年10月号一则刺眼的标题说,“花旗的噩梦愈来愈糟”。12月,《机构投资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用一篇特别报道配上全页的死鱼照片,表达出华尔街的感受。   同样惨痛的经历工商银行身上也历历在目,这家1984年以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业务为基础分离出来的企业,承载着经济发展的全部责任和义务,在这种畸形的体制下,工商银行不可避免陷入了不良贷款的困境,1998年,按照五级分类测算,不良资产比例高达47.5%。甚至在2003年和2004年出现资本赤字。   不一样的举措,同样的起步   1991年,花旗银行在后来成为纽约证券交易主席有着学者和贵族气质的约翰.里德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本的举措为:(1)降低分红率,甚至不分红;(2)削减人员,两年内削减了17000人;(3)积极处置不良资产;(4)压缩成本,3年内节约15亿美元;(5)改变以往以大企业为主要业务对象的经营模式,寻找新的业务支柱。   花旗银行的种种举措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到了1994年底,花旗银行实现了,穆迪信用评级A2;核心资本充足率7.80%,资本充足率12.04%;ROE由1990年度的4.4%上升为1994年度的21.4%。伴随着经营状况的根本改善,花旗银行的股价也在1994年和1995年连续创出历史新高,花旗银行获得了新生。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从工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上清晰可以看见,只不过这个变化经历的时间更长,各方所做出的努力更大。1994年,由于国家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工行由此才从专业性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因此十年出头的时间,工行在建立企业运营体系的同时,重要的精力是集中在增强资本基础、提高资产质量方面。1998年,财政部向本行定向发行850亿元的30年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本行资本金;1999年及2000年,将总额达4,077亿元的不良资产按账面值处置给华融公司;2005年4月汇金公司注资150亿美元;月处置了不良资产7050亿元;2006年4月,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分别以05年每股净资产的1.22倍的价格,认购工行发行新股前已发行股份的5.7506%、2.2452%和0.4454%。2006年6月,社保基金理事会也认购了4.9996%的股份。   通过这一系列的积极重组和注资,虽然利润方面还略有瑕疵,但从资产规模上看,工商银行俨然成为10年前的花旗。   10年来花旗究竟改变了什么?   世纪合并重新创造了全能型花旗――   虽然花旗通过内部整改,经营得到喘息,但脱离生存危机的花旗又面临的发展危机,重振的花旗在年业绩基本上踏步不前,面对欧洲、日本的全能银行咄咄攻势,花旗的业绩乏善可陈。   1998年花旗终于找寻到橄榄枝,这就是旅行者集团,旅行者集团原是一家生命与财产保险公司,后来它通过收购史密斯·邦尼(Smith Barney)公司,把业务范围扩大到了投资银行、商业信贷、融资服务等领域。1997年该公司又以90亿美元兼并了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新组建的所罗门·史密斯·邦尼(Salomon Smith Barney )公司,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成为金融业的庞然大物,1999年花旗集团总资产达到了7956亿美元,收入944亿美元,净利润113亿美元,几乎是1998年利润的两倍,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雇员达161700名,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公司之一。   全球渗透战略―   其后的5年花旗在加快了国际化拓展步伐,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方面,1999年收购了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日兴(Nikko Cordial)20.8%的股权,成立了日兴所罗门美邦;2000年收购了英国投资银行施罗德(Schroders);2001年收购了墨西哥第二大银行(Banamex),收购后花旗在墨西哥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5%;2000年收购波兰第三大银行Handlowy后,花旗在东欧的商业和消费者银行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2%。另外,其他新兴市场的收购也在持续。   在地区拓展的同时,花旗在购并方面从2003年开始逐步重视专业化,后期的购并标的基本集中在有特色的金融领域。2003年底收购了基金业务服务商Forum Financial Group;2004年,花旗收购了荷兰银行(ABN AMRO)位于欧亚八个市场的托管业务,这一交易为花旗集团所托管的资产增加2400亿美元;以2.5亿美元收购了Knight TradingGroup的衍生品市场业务;收购了以投资银行著称的韩国第六大银行-韩美银行(Koram Bank),交易技术提供商Lava Trading Inc,一系列的收购使花旗集团成为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极具竞争力的跨国银行。   花旗银行早在19世纪末就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花旗在中国内地已经拥有13家零售分行、6家公司业务分行、3000名员工、并持有浦东发展银行3.78%的股权,2006年,花旗银行牵头的财团竞标取得中国广东发展银行(502个网点,12000名员工)近86%的股权,其中花旗目前阶段持股20%。   产品服务的精益求精   消费金融业务一向是花旗银行的脊背,利润占花旗集团利润总额的53%,它有三项核心业务:零售金融、消费融资和信用卡业务。花旗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更有能力识别市场并抓住机会,使得其在全球业务开展过程中,逐步从以贷款为主,演变为全套的零售金融业务,产品线的完善成就了花旗的辉煌。   投资技术和人才   1990年年代中后期,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金融业的竞争格局,一些新兴的网络金融公司夺去了包括花旗在内的许多金融巨头市场份额,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花旗银行也汲取了经验,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大量投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提高客户服务的价值和全面整合客户所需要的服务。花旗银行通过广泛的分支机构和先进的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了相当强大的全球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在人才方面培训也是众口皆碑的。   将资源分配到高成长的机会里   对于花旗来说,没有一种恒定的业务模式,任何模式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花旗的优势就是时刻注意将资源分配到高成长的机会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花旗分别在2002年、2005年将财产意外保险和寿险业务剥离,而去投资更有潜力的资产,如财富管理以及自己的长项消费金融业务,使其目标锁定在更加集中于核心业务,更加具有竞争性,更加能够满足客户需要和确保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金融集团。   花旗的改变最终由市场来衡量   业绩和股票市场表现是企业经营状况最好的阐述,我们看看10年来花旗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庞大的体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995年的时候花旗已经拥有5591亿美元的总资产、352亿美元净资产规模的公司,如此庞大的体量其资产的增速还是相当惊人的,1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远高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盈利能力惊人   业务的整合能力塑造了花旗可观的盈利水平,10年来只有1998年因合并影响,以及2004年因违规、欧洲债券等问题业绩出现下滑,其余年份都保持非常高速的增长,特别是利润的增长远远高于收入增长,10年来花旗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15.62%,是营业收入增长率的2倍,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对于成熟企业来说是惊人的。   花旗股价跃升10倍   优良的业绩必然在市场上所呈现,尤其是增长的前期,从复权价格来看,1995年花旗价格仅5美元,而到2000年,其股价达到52美元,5年时间股价翻了10翻,市场表现实属必然。   今日的花旗,10年后的工行?   综合经营趋势日益明朗,工商银行后劲十足   在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发展、金融创新、国际资金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银行经营环境已呈现明显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欧盟银行业为先导,国际银行业逐步进入以欧洲的全能银行和以美国的银行控股公司为代表的综合化经营时代, 1999年11月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生效。自此美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法律限制被完全清除,花旗得以凭借其全球优质的网点、客户资源迅速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保险业务等领域确立了坚实的市场地位并使收入利润在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连年快速增长,为股东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我国金融行业的行政性分业经营始于1993年,经过十多年的分业实践,我国金融机构的发育日益成熟,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需求和能力都不断提高,分业经营的体制已经逐步落后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WTO框架下的金融业开放局面,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经营体制将实现转型,综合经营进程将提速。除了原先的集团混业、公司分业的几个金融集团外,大型金融机构如国有控股银行、保险走向综合经营的步伐也将加快。   新证券法第6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而为商业银行向全能型银行转变预留了法律空间,2005年,银行被允许设立基金公司,银行系基金公司迅速成为基金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近期银行设立保险公司的进程也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反观工商银行,其在综合经营方面要比其竞争对手谨慎许多,保险业务空白,投行业务虽有工商东亚的平台,但由于欧亚农业的事件而在业务方面发展一蹶不振,工商银行重新打造投行业务平台的意愿强烈,随着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快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工商银行规模优势,其拓展的速度将会加快。   应接不暇的盈利机会   先进国家的经验反复证明,金融行业一旦进入综合经营时代,大型银行在客户、营销网点、品牌价值、成本等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全面体现出来,全能型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向客户交叉销售全面的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产品与服务,但能够提供这种全面服务的仅是数量有限的实力超群的金融机构。纵观全球,在混业经营体制下,顶尖银行往往,花旗集团、汇丰控股、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等国际性大银行无一不同时拥有一流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乃至保险业务,面对如此多的盈利机会,工行不可能无动于衷。   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形成规模优势   大型国有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信誉卓著、人才聚集、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等多方面独特优势,目前国内银行的托管业务已经开展地比较成熟。作为国内最早涉足资产管理的商业银行,工行1998年获得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目前已经具备社保、证券、基金、保险、QFII、产业基金等各类金融资产的托管资格,是国内托管业务资格最齐全,托管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04年及2005年工行被《全球托管人》杂志授予“中国最佳托管银行”,2004年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   2005年末工行托管资产2132亿元,较04年末增长73.3%,实现托管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44.5%,并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首家取得企业年金帐户管理人和托管人资格的机构,截止05年末,管理个人年金帐户29.6万户,托管年金基金43亿元。   06年开始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繁荣,证券投资基金募集持续火爆,截止12月10日,06年开放式基金的募集金额已经达到3817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募集额的四倍,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发展,工行各项资产的托管规模持续上升,6月末托管资产余额达到2829亿元,预计全年增幅将达到80%左右,截止12月10日工行托管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的总份额达到1732亿份,比排名第二位的建行高出43%,随着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育日益成熟,工托管业务将继续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   居民理财业务的蓬勃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存款分流对银行的资金压力,也为银行改善业务收入结构,2005年工行实现理财业务收入19.29亿元。由工行控股55%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06年3季度末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59亿元,在所有的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   理财金帐户将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变为可能   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带动国内高收入群体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中国高收入群体的集中度非常高,高收入居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银行来打理自己的资产,作为提供高端个人及家族客户的的财富管理、投资基金管理、信托管理等服务,私人银行业务在国际上都有较高的准入门槛,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才处于起步前的萌芽阶段,市场开发程度很低,随着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的迅速增长,对私人银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将推动商业银行着手开拓这块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也成为目前外资重点争夺的市场,   与外资银行相比,除了本土优势和广泛的营业网点的优势外,工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还具备高端客户覆盖面广的重要优势,工行的个人客户金融资产5万元以上的超过1600万户,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优质个人客户中的佼佼者将成为工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客户。   2002年工商银行推出理财金帐户,通过客户经理一对一的理财服务,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来满足优质客户增值、保值资产等多种理财需求,以此为依托工行迅速将个人客户进行市场细分,推广两年来,目前客户数量已超过230万户,这些客户仅存款、国债、基金等资产已超过7,000亿元。2006年前11个月个人中间业务收入达到66.2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64%。工行私人银行业务雏形已经出现。   现有的客户基础成就未来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近年来工行的投资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重组和并购咨询、银团贷款安排、企业上市发债咨询、短期融资券承销、企业信息服务和资产证券化顾问等业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5年末,工行已在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广东、深圳等22家境内分行设立投资银行业务部门。   但工行在投资银行领域的潜力还远不止于此,工行的公司客户中包括我国收入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的492家和《财富》500强中的238家公司,工行得以利用现有的公司客户关系,推动财务顾问、重组并购以及证券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   大型商业银行一旦进入证券领域,与现有的证券公司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表现为:经纪业务和证券发行业务都需要强大的营销网络的支持,依托庞大的经营网络,与各个层次的客户及投资者建立直接联系,大大增加金融产品交叉销售的机会,降低营运成本,凭借与客户长期的业务往来和资金关系,在获取客户信息上也具有天然的优势,相比一般证券公司,我国商业银行无疑拥有强大的信誉和品牌优势,监管当局对银行推出新产品的监管也可能相对宽松等。日本投资银行业向银行以及外资开放后,投行市场将迅速演变为以大型银行为核心的金融集团、重点券商以及国际投行三分天下的局面,我们中国未来的投行市场也大致会循着这条道路演进,工行这样的大型优质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基础,在投资银行领域的发展空间是不容低估的。   保险业务虽没有平台,但市场地位已经显现   在保险服务领域,工行银行依托庞大的直达客户的零售渠道以及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在目前国内银行普遍开展的保险兼业代理业务领域已经确立了绝对的龙头地位,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工行代销的银行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分别为322亿元和248亿元,市场份额则分别达到34.9%和35.1%,银行保险业务的蓬勃发展十分有利于工行非利息收入的提高,收入结构改善,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创新步伐的加快,银行通过控股保险公司直接进入保险市场也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交行、中行、建行、浦发等银行已经公布了拟设立保险公司的计划,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将有效提高银行的资产回报能力。预计工行也将直接进入保险业务领域,工行的外资投资者中包括了安联集团这样的国际保险业巨头,对于工行开发领先的银行保险产品和服务将有直接帮助,工行与安联的合作领域包括网上银行保险业务、企业年金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保险风险管理等。   我们认为,工商银行这样在规模、品牌、影响力都首屈一指的优秀商业银行一旦全面进入证券、资产管理、产业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则其获得成功的前景的悬念实际上是很小的。   工行遥遥领先客户资源和规模布局俱佳的网络资源为其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工行的这种优势将逐步转化为胜势,未来工行旗下的各条业务线可以实现客户、信息、渠道等重要资源的共享,打造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平台,成为中国未来综合经营架构下最具实力的金融集团。   全球拓展已经箭在弦上   从花旗银行的发展战略来看,第一步是把一家小银行建设成为全国性最大的银行;第二步从专业性银行到全能银行;第三步就是从全国最大、最有实力的银行到世界最大、最有实力的银行。第四步是从在任何方面都是最好的银行到只在所选择的领域做得最好的银行。   如果说花旗的成功可以借鉴的话,工商银行的发展战略也离不开这个路径,也应该有更雄伟的野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海外以获取资源、能源、品牌以及销售渠道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我国经济破解外部失衡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尤其是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途径,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2.6亿元,较04年增长了121%。   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后,迫切需要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为它们服务,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步伐将会大大加快。尽管由于历史定位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工商银行的海外业务在业务规模以及覆盖面等方面都无法与中国银行相比,但工行近年来不断提高海外业务的实力,目前工行已在香港、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釜山、法兰克福和卢森堡等地设立了8家分行,在伦敦、香港和哈萨克斯坦分别设立了全资附属子银行,在纽约、莫斯科和悉尼设立了3个代表处,在香港拥有上市银行工银亚洲以及投资银行工商东亚等控股机构,境外机构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管理基础得到巩固加强,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   工行的国际结算业务近年来呈现爆发性增长的局面,2005年工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2928亿美元,较04年增长38%,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介入使工行实现了对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跨境资金往来的深度介入,为工行业务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可以通过设立分行或子公司兼并或直接收购海外银行来实现,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获得市场知识和稀缺资源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目前国内大型银行的海外收购之路已经起航,06年8月,建设银行以97.1亿港元的价格全额收购美国银行子公司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所有股份,未来工行走向全球的历程也完全可能通过在海外设立分行机构以及直接收购海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多种途径来实现。据报道,工行已经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迈出了海外收购(香港地区除外)的重要一步。   受益消费升级,零售业务稳步提升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金融资产余额的大幅度增长,我国个人金融服务的需求空间将大大拓宽。围绕消费结构升级的金融信贷需求、个人消费或投资创业的基础性金融服务,以及个人金融资产保值增值需要的综合理财服务等个人金融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增长,但我们认为能够充分享受零售业务这个金矿带来的巨大收益的银行并不会很多,零售业务的成功发展需要银行具有足够的且分布合理的营销网络、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优质的品牌认知程度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基础,中国的银行中哪家最符合这些条件呢?无疑是工行。   近年以来,为了顺利推进经营转型。工行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和分销渠道五大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个人业务的地位明显上升,个人银行业务占全行净收入的比重稳步上升,2006年中期已经达到33.74%。工行目前正稳步实施“大个金”发展战略,深化市场定位和优质客户竞争战略,加强核心品牌的推广,以期持续扩大在零售业务方面的优势地位。   虽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渠道蓬勃发展。但传统的物理分支网点在零售银行产品的各种分销渠道中仍然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美国Retail Banker International的研究显示,2002年物理网点在美国商业银行各项零售业务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在抵押贷款、人寿保险、支票帐户、证券投资、个人贷款五个领域的占比都超过了50%,截止2006年6月末,工行境内的分行、网点和其他机构总数达到18038个,在数量上仅次农业银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工行的机构网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渗透程度上都占据明显的优势,渠道的强大实力赋予工行无与伦比的杰出营销能力。   2006年6月末,工行境内的个人贷款余额达到5331亿元,在余额上略低于中国银行(中行06年6月末个人贷款5415亿元)而名列第二位,但考虑到中行的个人贷款有相当部分是其子公司中银国际在香港地区发放的,中行国内的个人贷款余额为4047亿元,因此工行在国内个人贷款领域实际上依然占据了领先的位置,工行个人贷款中境内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4597亿元,位居国内第一位,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5.40%。   工行的存款结构较明显地区别与建行等原国有银行,个人存款的比重高于公司存款,06年中期,工行53.6%的存款来自与个人存款,比重明显高于建行,个人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高达36.5%,为其提供了充足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使得工行得以在贷款的配置上向中长期倾斜以获得较高的资产收益率。   目前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占到总业务量的29%,部分大城市,如北京的非物理网点办理的业务量已经超过了总业务量的50%。截至06年11月末,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已经达到了2262万,企业网银客户58.7万。06年1到10月电子银行交易额达到40.8万亿元,工行电子银行交易量占全国电子银行交易量的60%,06年工行的离柜业务量将占全部业务量比重的30%,工行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把40%的业务转移到网上银行,未来十年内进一步提高到70%。交易系统的现代化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通过网上银行交易,工行成功地将单笔业务的平均成本由网点环境下的3.06元降低到0.49元。   早在1989年工行就开始发行牡丹信用卡,2002年5月工行成立牡丹卡中心,成为国内首家银行卡专业经营机构,目前以牡丹卡为品牌的银行卡产品的发行量、消费额、跨行交易量等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止06年6月末,工行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帐户数量达到820万户,2005年银行卡业务带来的非手续费佣金收入13.55亿元,占全部手续费佣金收入的18.96%,比重高于中行(16.72%),但低于建行(25.55%),显示工行的银行卡业务仍有相当潜力,工行与美国运通公司签署了贷记卡合作协议,美国运通在信用卡和旅行支票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与工行在国内庞大的营销网络和便利的结算基础相结合,将有效提升工行的银行卡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   技术引导,流程再造进展显著   早在1999年起工行就已启动了数据大集中工程,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数据的大集中。2003年涵盖全部核心业务的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投入使用,令工行占据了新的技术优势,凭借先进的技术平台,工行管理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90年代以来国际活跃银行通过业务流程再造,获得或巩固了其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目前在银监会等监管当局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的商业银行也积极进行流程再造的尝试,对原有的业务流程以及内外部组织结构进行彻底的变革,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调内部主要业务条线的系统营销、管理和核算。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而工行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流程再造过程走在全国前列。   工行从1997年开始对业务流程和运营架构进行再造,着力改进产品的创新体系,提升新产品研发的速率和市场适应能力,目前最新的业务流程再造及改革措施主要集中于重组前台业务部门、精简运营架构、加强并集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集中资本与财务管理职能以及完善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在风险管理、建立新的组织架构,总行加强对贷款的审核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典型创新性企业   金融创新离不开人员、设备等资源投入,工行的规模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银行从事创新活动的单位成本,也提高了创新活动的受益基础,便于创新活动持续化、程序化的推进,此外工行即有的品牌优势和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对于其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产品的推出都有很大帮助。   从国外的经验看,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往往是那些规模与实力都首屈一指的金融机构,花旗的成功就与其不断致力于金融创新是分不开的,1921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按复利计算储蓄账户利息的银行;1928年花旗银行又向储户推出无担保个人放款;1956年花旗银行在商业贷款部安装了首台计算机;1961年花旗银行创立可转让定期存单;1968年花旗银行成立了银行控股公司,1974年更名为花旗集团;1971花旗集团将浮动利率债券引入美国金融市场1977年花旗率先设立银行卡中心,近一百年来,花旗的金融创新不胜枚举,与花旗相似的是,工行在中国国内是金融创新的领头羊,90年代以来工行进行了多项业界领先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包括较早地在信息科技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投资建设,较早地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改革分行网络及业务流程,设立票据业务中心等,国家专利局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在国内申请的各项专利达到103件,超过了其他国内银行专利数量的总和,未来工行有望继续担当中国银行业创新的排头兵,引领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规模经济效应下成本节约明显   从经营成本上看,银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比普通行业平缓,即具有更大规模经济潜力,商业银行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收益。商业银行经营需要购置较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些投入在完成后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随着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单位资产平均固定成本会相应降低。   受益于这种规模经济,工行现时就已经享受到了明显的边际成本递减的效应,工行05年的成本收入率是37.7%,2006年上半年是33.9%,不仅明显低于招商、民生等股份制上市银行,也低于建行、中行等大型银行。   在信息的可再用性、更广泛地分摊管理费用和节约成本、信誉的溢出效应等方面因素作用下,当全能型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时的成本,比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分别经营各自的产品所需成本之和要低,即全能型银行具有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未来随着综合经营步伐的加大,各种新型业务将得以充分利用工行既有的业务平台,成本节约的效应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工行走向综合经营后,其成本节约效应将进一步体现,成本收入比有望进一步降低。   四年内净利润将超过1000亿元   掌握着不可替代的金钱流通渠道,对于银行来说,众多领域都在不断涌现“钱眼”,盈利渠道不断耕耘,创造了未来巨大的盈利空间。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来说,1000亿元是可观的数字,更不用说是利润,它相当于2005年所有盈利公司净利润总额的35%,是宝钢的8倍,是中兴通讯的100倍,对于如此庞大的利润,对于工商银行来说也就是一个五年计划,这个判断的依据是我们认为工商银行的净利润的增长率要远远大于收入增长率,其经营效率的提高和盈利空间的打开是关键因素。   从目前盈利水平来看,05年工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0.58%和14.65%(06年上半年分别是0.36%和7.71%),在上市银行中,工行的总资产收益能力低于建行和交行而与中行持平,但高于中型的股份制上市银行净资产收益能力则与包括建行招行民生等银行在内的目前的高收益银行比较接近,但如果还原到拨备前的工行的实际盈利能力,则工行的资产收益能力仅次于建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资产和存贷款增长适度加快   工行自1999年起大幅度改进信贷风险管理制度,1999年以来工行新发放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已达到95.2%,而其不良贷款率仅为1.86%,而相比之下,中行在2001年后新增不良率为3.6%,也从另一方面反衬出工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已经得到强化,2005年10月起,工行采用十二级贷款内部分类体系,以细化五级贷款分类制度。未来随着老贷款的逐步清理,资产质量将继续改善,工行在贷款及其他资产的投放上也将更加积极。   在经历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次级债券、优化资产组合后,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获得很大提升,上市融资令工行获得进一步的资本补充,我们预计工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产和贷款增长将适度加快。我们预计06、07、08年工行的资产以20%、15%和15%的幅度增长,贷款分别增长16%、18%和16%。   净利差稳中趋升预计06年至08年间,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有所上升且可能继续上升、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风险定价意识和能力加强以及上市后放贷节奏将有所加快,贷款在资产组合中的比重趋向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左右下,工行的净利差水平将呈现缓步上升的局面,利息收入的增速将略高于利息支出。   由于市场地位巩固,网络优势显著、结算等服务便利,因此我们认为工行对企业贷款方面的定价能力强于中小银行,有利于其根据每一笔借款的风险、成本,确定相应的贷款利率,以提高贷款业务的收益能力,将更充分地分享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带来的净利息收入提升机会。   近年来工行不断致力于优化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净收入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4.5%提高到2006年上半年的9.3%。表现出传统优势业务继续稳步发展,新兴业务增长强劲的特点。   在商业银行收费服务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的基础上,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收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实行以市场调节价为主,政府指导价为辅的方式,未来国内客户对银行收费服务的认同程度将逐步提高,个人业务手续费佣金收入增长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我们预计06年工行手续费佣金收入较05年增长45%,07、08年的手续费佣金收入将以35%的速度递增。未来工行的手续费佣金收入比重将继续稳步上升,2008年将达到12.4%左右。   所得税率调整的潜在收益:   2004年、2005年工行的实际所得税税率分别为42.70%和39.77%,由于以员工工资为主要部分的税前扣除增加以及呆帐核销会计政策的逐步放松,06、07年的实际所得税率仍将有所下降,如果08年随着两税合一预期的落实,实际所得税率下降到27%左右,则将提升当年净利润10.71%左右。   06—08年维持25%以上的盈利增长   我们预计,在不考虑所得税率调整的因素,以34%的实际所得税率进行测算的情况下,工行06、07、08年的净利润水平将分别增长34.86%、25.72和27.66%,分别达到504.48亿元、634.22亿元和809.62亿元,摊薄后每股收益分别为0.151元、0.19元和0.242元。(如果考虑08年实际所得税率下降到27%,则当年净利润可达896.31亿元,每股收益0.268元)。   因此1000亿元的净利润我们判断在4年内就触手可及了,相比工商银行自己的规划我们可能更积极一些。   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银行迈进,建议买入   股份制改造完成后面目一新的工行受到了国际金融界的普遍认同,200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将工行评为本年度“新兴市场最佳银行”和“中国最佳银行”,工行高效的管理层以及董事团队由境内外一流的银行家以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组成,既包括了姜建清、杨凯生等有数十年经验的本土银行家,又吸纳了具备丰富国际金融行业的如梁锦松,以及华人经济学界的翘楚钱颖一等,高盛、安联、运通等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也进一步为工行的管理补充进了有益的元素。   未来在全能型银行框架下,工商银行的业务的多元化比将带来收入的多样化,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业务综合化带来全能型银行的一部分业务亏损可由其他部分业务的盈利来弥补,降低了银行整体风险,使银行经营更稳健,有利于银行更好地规避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随着国内银行逐步登陆资本市场,银行经营目标将逐渐从利润最大化,净资产最大化转移到市值最大化,在成熟市场中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预计未来国有控股银行的激励机制也将与市值密切挂钩,将进一步推动工行经营机制的活力日益提高。   由于强势金融机构在政策倾斜,业务创新和规模经济效应发挥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金融业必将出现“强者更强”的效应,表现为金融机构分化加剧更加明显,只有具备超强客户基础、营销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银行才能最大限度的享受综合经营环境下金融业务,所以我们预计工商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中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其市场价值也将呈现此相适应的局面。   作为集经营网络、客户资源、资金成本以及管理团队优势于一身的优质银行,在中国金融行业阔步迈向综合经营、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洪流中,工商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旗手的地位是不容挑战的,其担负责任是也是不可推卸的,尽管前路漫漫,曲折不可避免,但我们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仍充满信心,既然在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不过20年后,开放较早的IT、制造业等领域就已经涌现出联想、海尔等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那么将时间向后延伸,在银行业经历了自身改造以及对外开放后等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变化后,我们缔造出自己的世界级的大银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同样我们对工行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毫不怀疑。   银行股作为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中最重要的主导力量,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较大的涨幅,初步扭转了以前的价值低估的局面,我们认为未来对银行股的投资思路应该从投资价值低估或者注重短期内的规模扩张潜力大的银行过渡到投资在中国金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具备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银行。我们今天建议买入工行,所看重的远不止于工行现有的资产规模与盈利水平,更是着眼于工行在金融业转型过程中孕育的巨大的潜在能量以及工行作为未来中国的具备国际竞争力银行前景。   我们认为工行在中国金融业中龙头地位十分稳固,对中国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以及盈利基础都具有明显优势,在估值上应该较其他银行有一定程度的溢价,目前上市银行中的(15.04,0.26,1.76%)和(8.93,0.18,2.06%)07年动态市净率水平在3.5倍附近,出于谨慎考虑,我们依据工行2007年末的预期每股净资产1.65元,给予工行3.8倍的动态市净率,合理股价在6.27元左右,我们建议买入工商银行,最大限度地分享中国金融业的巨大成长空间。   公司SWOT分析 分值:4   优势 分值:4   规模接近国际性大银行:   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05年末,工行的资产、存款、贷款的余额分别占全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全部资产、存款、贷款的16.79%,19.13%和15.37%。   雄厚的客户资源创造对中国经济最大代表性:   工行拥有国内银行最雄厚的公司和个人客户资源,这些公司和个人客户的经济活动时刻决定着整个中国经济的起伏和走向,可以说工行是对中国经济代表性最强的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基础雄厚:   工行境内的分行、网点和其他机构总数达到18038个,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工行的机构网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渗透程度上都占据明显的优势,零售业务基础在国内首屈一指。   规模经济有助成本控制:   工行的成本收入率不仅明显低于招商、民生等股份制上市银行,也低于建行、中行等大型银行,充分体现了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费用节约的效应。   劣势 分值:3.5   公司银行个人银行资金业务其他战略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的银行体系,在管理上要彻底摆脱浓厚的行政色彩尚需要较长的时间,战略执行能力不如规模较小管理层次较少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民生等,银行战略的贯彻需要更长的时间。   拨备覆盖率略显不足:   06年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是60.37%,在国内上市银行中仅高于深发展,预计工行未来几年的拨备压力将不会明显减轻。   机会 分值:4   综合经营大势下向全能型银行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步伐不断加快,工行的这种优势将逐步转化为胜势,未来工行旗下的各金融企业可以实现客户、信息、渠道等重要资源的共享,打造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平台,成为中国未来综合经营架构下最重要的金融企业之一。   海外扩张前景广阔:   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后,迫切需要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为它们服务,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步伐将会大大加快。工行正致力于开设海外分行以及   威胁 分值:3.5   向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拓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高端个人等优质客户的争夺将日益激烈。   金融脱媒带来银行间接融资需求的逐步降低,如仅依靠发展传统业务则银行在国内金融行业的地位将下降。
载入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实,无论是中国工商银行还是其他银行,与外国的银行相比,他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一位从交行跳槽到外资银行曾感慨的说:中国银行的管理比外资银行至少差十年。但不管怎样,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希望他们在国际化的竞争中一路走好!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工商银行能够走出这一步估计会越来越好的
我觉得混业经营还是要先考量的,毕竟混业也是要有个界限的。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世界最大的银行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旗银行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