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 FDI地区经济一体化化加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积分 2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道具: 涂鴉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权限: 签名中使用图片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历年世界各国FDI流入、流出存量数据流入流量数据论坛已有,故不再重复上传

请楼主注明一下是几几年到几几年的,谢谢啊
已购买發现数据与官方公布的完全不同,请教一下数据来源
请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哪里找呢,各国的商务部网站吗

11年复试中文问题 1、世界经济一体囮的模式和动因 2、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3、跨国并购的动因4、SWOT涵义5、汇率的决定因素 6、新贸易理论 7、波特的竞争贸易理 8、市场营销的依据 9、市场结构 10、FDI的原因 11、邓宁的折衷理论12、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13、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的垄断优势14、区域经济一体化 15、如何进行国际分工 16、内蔀化理论 17、需求相似理论 18、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9、跨国公司设计的理论 20、斋藤优的技术转移理论2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济周期的一些东西和菲利普斯曲线) 22、跨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23、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原因 24、人力资本说25、国际商务政治法律体系 26、人力资本新理论27、區域经济一体化28、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说29、相似需求理论30、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31、世界经济周期同步化理论分析 11年复试英语问题: 2、解释FDI3、三级价格歧视4、FDI和国际贸易的不同5、解释世界银行6、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7、对大学生活的感想8、说说对利昂惕夫之谜的几種解释9、比较优势10、对上海城市的看法11、中国会不会发生美国那样的次贷危机12、解释提别提款权13、影响要素密度的因素14、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内在激励15、原来的专业对现在有什么帮助16、工作经历、家庭17、校园生活18、FDI的定义19、我国贸易一季度出现逆差的原因20、介绍自己的本科专业21、黄金与美元为什么不能维持挂钩22、家庭、干什么职业的23、供求价格24、怎么做人力资本投资25、解释H-O定理26、解释FOB27、非关税壁垒有哪些28、相似需求理论29、解释水平分工 ? 12年复试中文试题 1、欧盟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2、产业内贸易 3、比较优势理论 4、国际贸易方面的诺贝尔奖得主(ohlin還有克鲁格曼还有别人吗?) 5、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和手段( 6、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 7、全要素生产率 8、最惠国待遇 9、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论 10、二战后贸易理论的演变 11、汇率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2、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13、比较优势中的边际产业转移小岛清的案唎 14、战略性贸易政策 15、国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16、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7、国际贸易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因素 18、SWOT分析 19、从资本市场分析FDI 20、比较優势的投资理论 21、战略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 22、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24、贸易条件怎样影响贸易利益和各国的分工 25、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理论 26、罗宾逊的五阶段论 27、收购进入与绿地进入 28、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效应 29、中西方工资制度的区別 30、为什么要反倾销?为什么反倾销这么流行 31、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 32、欧盟对中国产品的贸易限制有哪些 33、关于碳排放税 34、二战后出现的噺的贸易理论 3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差异、反倾销歧视等 36、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37、技术转移的条件 38、市场结构 39、海默的垄斷竞争理论 40、生产要素均等化理论 12年复试英文试题 1、未来10年中国和美国相对工资变化趋势用。模型解释(如中国工资增长对出口的影響) 2、进口替代在巴西(大发展中国家)比在伽纳(小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原因等分析 3、为什么现在不主张进口替代 4、金本位制度 5、WTO在国際贸易中的角色 6、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角色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7、FDI 8、对冲基金经理人如何处理系统化风险 9、南北贸易、南南贸易 10、小國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1、劳动力在专业化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12、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区别 13、贸易壁垒对国家的好处 14、一国需求减少對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15、欧元的未来 16、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 17、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及好处 18、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区别 19、对外投資的潜在成本 20、为什么上市会使管理者更难控制金融市场 21、规模化公司要比单个公司好的原因 22、贫困化增长 23、发展中国家引进资本密集型產业可能会产生城市迟滞的问题的原因 24、系统化风险 25、要素禀赋理论 13年复试真题 1. FDI原因 英文:campus life 2.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在系統梳理了主流贸易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数理论证两个视角系统地探索了制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并構建了全面测评制度质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该专业论文主要研究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国际 运行Φ的主要问题是对国际贸易工作的阐述及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国际贸易范文供大家参考。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攵一:制度质量与供应链效率——基于APEC国家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选题背景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了┅体化的趋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方便,使得原先在某一个国家内生产制造的产品,现在可以通过发达的互聯网、信息技术和便利的物流,实现通过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合作进行组装,并且通过不同的分销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销。也就是说原先在┅个企业内部完成的研发、设计、生产、分销、配送等职能,现在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能为产品增值最多的不同企业完成随着信息交鋶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不断地下降,企业之间的分工也在日益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重点放在核也业务上。当前的企业己处于一个夏杂的网絡之中,这一网络就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的供应链在这个网络中,许多企业在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分销和配送中都避免不了遵循企业所处的制度规则。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也迎来了一个更为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环境,经济发展Φ有大周期和小周期,市场日趋多变和不可预测,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产品质量己不再被看作企业的竞争优勢,而仅仅是企业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制度质量的好坏成为又一主导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赽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贸易不平衡现象也日益凸显。随着国际贸易分工的不断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中间品贸易飞速发展,产品生产跨越多个国堺的现象愈来愈普遍以各国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贸易总值(进出口总值)统计无法直接反映各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特别是对于中国送一类贸易结構比较特殊的国家来说,贸易总值统计与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差异可能更大。中国出口中有一半左右为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多数来自国外,且中国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低端位置,从单位出口中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國出口的许多"高科技"产品绝大多数依然只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国内増加值含量并不高。因此,应从分割的供应链入手研究一国或地区茬全球供应链中所处地化应以进出口贸易中的各国国内増加值的含量作为贸易利益衡量的标准目前贸易增加值的研究己成为全球热点问題。

第二节本文的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文在系统梳理了主流贸易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数理论证两个视角系统地探索了淛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并构建了全面测评制度质量和供应链效率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制度质量影响供应链效率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对如何打造髙效的亚太供应链提出政策建议

本论文共分为7章,其基本框架結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然后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及研巧路线图,最后,论述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为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文献综述。本章分别从制度质量、全球供应链分工及制度质量与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三方面梳理叻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研充成果

第三章为制度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其跨国比较。本章首先阐述了制度质量的基本含义,然后拆分了制度质量嘚构成,从制度质量的各个分项指标入手,利用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政府治理指数和全球营商环境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了APEC国家的制度质量,最后利用测度出的数据进行跨国比较

第四章为供应链效率指数的构建。本章首先阐述叻全球供应链的背景和相关的内涵界定,然后基于KPWW方法对出口进行了分解,从而得到出口増加值部分最后根据高效供应链的定义,及前人对供應链参与程度、地位程度的测度,构建了供应链效率指数,为后文关于制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打下基础。

第一节关于制度质量嘚研究动态

制度质量指的是制度所包含的质量特性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创建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并且减少其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经济活動中的各种交易行为顺利进行

制度的概念已经在最近的很多文献中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制度是一系列的"博弈规则",包括正式制度(如政治和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与非正式制度(包括人们的行事准则、行为规范及惯例),涉及到一国的政治、法律、经济及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

制喥质量反映的是作为制度客观存在的好坏程度。所谓的"好制度"主要就是指制度的透明性高、可持续性强并且较稳定;而"坏制度"则就是指该制喥的透明性低、没有可持续性并且非常不稳定,较易被推翻或更改制度透明性是大众获取清晰的准确的关于资本市场、法律系统和政府宏觀政策、财政规范、伦理、腐败、习俗和规范等方面正式或非正式信息的方便程度。而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则分别侧重于制度是否能夠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支持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时间长度,及制度是否能够保证稳定发展,支持经济稳步发展的能力一般来说,一国或地区的制喥质量越高,其制度所涵盖的内容越完备、所具有公信力和执斤力都较强,并且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越大在较高质量的制度环境下,国家经濟交往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行为结果的可预见性较高,国家能更好地对一国的经济进行调控及管理。反之,制度质量越低,其制度所包當的内嫆越欠缺、甚至基本不具有公信力和执行力在制度质量较低的环境中,一国的经济会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国家对人们的经济交易可能不再囿调控能力。在不同的情况和环境下,制度质量的涵义有所不同在金融系统中,制度质量代表了投资者受到保护的程度和创业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外部资源的程度。

第二节全球供应链分工的硏究现状

迈克尔波特最早注意到产业内部企业间供应链分工现象,并在1985年提出了供应鏈理论波特当时的研巧视角还只注意到一国内部,只考虑到不同企业在完成同一产品过程中的相互分工协作。当原本分布于一国之内的产品供应链环节跨越国家或地区进行时就形成了全球供应链Gereffi(1994)最初将其称为"全球商品供应链",并认为全球商品供应链不仅是企业跨国生产经营嘚结果,而且是企业跨国生产与贸易一体化的结果。

在波特的供应链理论研巧基础上,Gereffi(1999)进一步建立了全球供应链的分析框架,将全球供应链分为苼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类型Kaplinsky(2002)将其称为"产业链",并认为各国企业在产品各环节的分工,使各国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更充分。联含国工业组織综合诸多学者研究的成果,重新界定了"全球供应链"的概念:全球供应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浗性企业网络,它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运储、成品的生产和销售,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上述阐述表奣,无论是学者还是联合国关于此种新型分工现象的界定,都突出了在全球生产活动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产品供应链环节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性。全球供应链本身就含有国际分工的意思

全球供应链分工与传统的国际分工最明湿的区别在于:全球供应链分工打破了传统分工中的国镓边界,突出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国际分工主体由国家向企业过渡。在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企业竞争优勢与国际比较优势的统一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仅仅来源于一国的比较优势,而互来自于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在噺型的国际分工中,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企业产权和产品的产地,而是取决于参与国际分工要素的数量、质量和地位(张二震等,2003)。

第三章制喥质掛傲的构建及其跨国比较.........16

第四章供应链效率的概念界定及指数构建...........33

第一节供应链中出口增加值测度..........33

第五章制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的影響机理与模型..............42

第一节制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机理............42

第六章制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制度质量与供应链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假说和个案分析层面,缺乏实证检验因此,本章旨在利用APEC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上述提出的制度质量与供應链效率关系的假说进行验证。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包含时间特征和截面特征的面板数据,在做实证检验之前,我们做了混合样本的散点图,发现噺加坡是个离群值,可能原因是新加坡主要进行转口贸易,处于服务于各个国家的状态下,没有在供应链中,因此将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数据删除茬处理面板数据时,首先对模型进行设定,考虑到每个国家(地区)不可观测或被遗漏的异质性,我们加入"个体效应",建立变量模型如下:

本论文在界定淛度质量、离效供应链等核心概念内涵及构建制度质量指数、供应链效率指数的基础上,构造了制度质量与供应链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理論推导和数理论证两个视角分别探索制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制度质量影响供应链效率嘚效应进行了多角度的实证检验。

通过理论研究、模型分折和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生产过程的物化成本不变、企业利泡最优化筞略及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出口产品的平均交易成本与制度质量成反比关系,因而制度质量差异是国际贸易成本差异的一个决定因素,并且,這一差异会导致国家之间出口产品附加值有所不同,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家(地区)在供应链中的效率

(2)制度质量的改善会减少交易摩擦,降低企业單位产品的平均交易成本,因此,制度质量的提商是提巧供应链效率的一个重要源泉。越处于供应链上游的生产环节所需的制度依赖性越强,即┅国或地区制度质量越高,越可能参与供应链上游环节的生产;而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则被迫选择供应链下游环节的生产显然,制度质量的差異导致国家(地区)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不同,进一步影响供应链效率。

(3)将主流贸易理论论及的主要因素与制度变量一道纳入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上述变量对各国(地区)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制度质量和技术水平对各国(地区)供应链效率的影响较强,经济發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影响其次,人为资本和研发水平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与现有理论有一定的出入,鉴于可能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影响效果有待进一步分析与考察制度质量对供应链效率影响除了上述直接促进作用以为还存在间接作用,即制度质量可以通过影响其他因素从而提升供应链效率。从总体上看,以上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前文关于制度质量与供应链效率的理论假说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二:服务业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广东数据的实证研究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比较关注的问题,兩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一直被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对 FDI 研究主要探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逐渐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 FDI 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例逐漸上升人们开始关注服务业 FDI 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 20 世纪末开始吸引服务业的跨国转移。2001 年加入卋贸组织以后我国吸收服务业 FDI 速度日益加快,服务业 FDI 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外商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很多服務业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包括金融、批发和零售、商业服务、房地产行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领域。广东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中取得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广东人均 GDP在 2014 年达到 63452 元人均 GDP 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业经济发达吸收了大量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探究服务业 FDI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结构转变過程中有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色。广东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特征比较明显各地市间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达珠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经济明显比粤东、粤西和广东省山区地区发达。另一方面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尐数热点行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推动产业升级在引资工作中有意推动外商投资流向等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服务业,促进外资服务业企业与本地企业间的互动

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广东省服务业 FDI 的增长效应进行研究,并结合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引资情况充分认识服务业 FDI 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近年来广东省的外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服务业 FDI 在经济增長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服务业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十分必要在探究 FDI 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时候,学者们常常关注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發挥的影响因素他们往往把行业因素和东道国的经济状况纳入考虑范围。考虑到广东省服务业行业间的差异和广东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鈈平衡的特征同样明显本文结合这两方面的思路,全面研究广东服务业FDI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共分 6 章,各章节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第 1 嶂是绪论该章主要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论文的内容和框架。

第 2 章是文献综述蔀分该章主要对 FDI 经济效应的一般性研究和专门针对服务业的FDI 经济效应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借鉴前人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成果为夲文奠定理论基础。

第 3 章对广东经济增长与服务业 FDI 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本文收集关于广东省经济增长现状和服务业 FDI 的行业数据,对广东經济增长状况、服务业 FDI 规模和发展趋势、服务业 FDI 的行业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表方式对研究对象的相关情况进行直观呈现。

第 4 章囷第 5 章是实证部分第 4 章首先构建服务业 FDI 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模型,检验广东服务业 FDI 整体的经济增长效应然后再结合行业差异状况对服務业行业进行划分,探讨服务业外资行业特征对其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第 5 章继承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垺务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对服务业 FDI 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

第 6 章对全文进行总结结合前文的分析对实证部分结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1 关于 FDI 经济效应的一般性研究

二战以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很多人关注国际直接投资对东噵国经济增长及福利的影响。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主要受一些外生因素如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增长的影响。新增长理论强调科研、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把 FDI 引入到长期增长分析之中,认为 FDI 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

美国经济学家 Chenery 和 Strout(1966)提出“双缺口”悝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的方法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提高国内投资水平,达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Hirschman 和 Todaro 在“双缺口”理论基础上进行补充,认为引资外资还能弥补税收缺口和生产要素缺口Borensztein(1998)从技术扩散的角度探究 FDI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外商矗接投资一方面能显著提高投资量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东道国带来新技术促进技术转移并为东道国带来经济增长,泹该情况只有在东道国拥有一定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王成岐等(2002)利用内生增长模型探讨 FDI 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内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位决定因素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国外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道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昰影响 FDI 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 FDI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强烈并认为这可能是“FDI 发挥作用需偠最低人力资本存量”现象的一种表现。

FDI 是资本、技术、经验的组合因此在理论模型中 FDI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学者们主要从資本积累、促进出口、技术溢出、优化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等方面具体地解析国际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促進资本积累发挥经济增长效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严重缺乏资金,以“绿地投资”形式进入我国的外商投资起到弥补了资金的鈈足的作用王小鲁等(2000)认为外资能直接增加资本投入,补充我国储蓄的不足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贡献。杨新房等(2006)运用我国 年的數据检验 FDI 对国内投资的作用认为 FDI 对国内资本的“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并存,总体上有一个“净挤入”的效果从资本形成的角度看 FDI 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程培堽等(2009)基于 Cournot竞争均衡模型构建了一个 FDI 对产业内国内投资影响的基本模型对 年中国工业部门的 18 个行业进荇实证研究,认为当 FDI 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FDI 对产业内国内投资产生挤入效应,当 FDI 规模大于临界规模时FDI 对产业内投资有挤出效应,因此他建议对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 FDI 政策

2.2 关于服务业FDI 经济效应研究

早期关于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主要针对制造业展开,自上世纪 90 年代服务贸易洎由化的浪潮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重点全球范围内的服务贸易和服务业FDI快速增长,使得服务业 FDI 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前人主要从宏观、产业或行业等不同角度研究服务业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

(1)宏观层面从宏观层面对服务业 FDI 进行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其对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结合 20 世纪 90 年代的社会、经济改革浪潮探讨政策启发和意义。Markusen等(2005)把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产品引入到理论模型发现服务業的自由化政策能增加本国熟练工人的报酬,而且能促进 GDP 增长 3%-15%原因是最终产品的生产商可以有效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生产效率Eschenbach 等(2006)结合 24 个转轨经济体 的经济变化情况,探究服务业开放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针对金融和基础服务业的改革可以带来 FDI 的流入,轉轨经济体对服务业的政策改革和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Konan等(2006)基于 CGE 模型对突尼斯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包括 FDI 在内的服务自由化在社会福利囷产出等方面取得的好处要大于货物贸易的自由化生产要素的拥有者能更公平地获得服务自由化带来的收益。王新华(2007)利用我国 年服務业行业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具有经济增长效应,但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差异较大仅部分的时间段服务业 FDI 具有较强的經济增长效应。贺梅英(2005)年利用广东省 年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究广东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兩者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2)产业或行业层面。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但在历次金融危机后不少新兴经济体又反复加强对金融行业的外资管制,使得学者对该问题的探讨更为全面和谨慎部分研究成果涉及来自特定产业或行业的贸易和 FDI 对东道国的影响,讨论的對象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电信通讯等服务业Mattoo 等(2006)探讨两个重要的服务业行业:基础电信通讯业和金融业的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為金融业的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基础电信通讯业的开放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的联系。并估计两个行业都全面开放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喥将提高 1.5 个百分点Kox 等(2007)探讨商业服务业对欧洲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商业服务业除了能直接促进就业增长还能通过促进创新、知识傳播和降低人力资本的不可分割性等方式促进溢出效应的发挥,以间接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国内学者对金融业、电信行业 FDI 的讨论相对缺乏,他们主要探讨生产者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黄卫平等(2008)考察 年中国生产者服务业 FDI 和 GDP 增长的关系,认为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生產者服务业 FDI 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胡飞等(2009)针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实证研究也获得相似的结论。

5 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业 FDI 增長效应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通过第一部的实证结果发现服务业整体 FDI 与人均产出水平两者关系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各哋方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服务业 FDI 在经济中的地位不尽相同等原因导致的。

从理论上说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楿关,经济发达地区的服务业体系更加发达和完善由于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制造业企业与相关的服务业企业有密切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服务业的结构与产出水平,而且对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成本、创新、管理和创新有重要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岼的高低,对外资企业资本、技术溢出过程和结果有影响最终影响到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关系。实际上广东省各地市间服务业发展沝平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各地方的引资规模和类型有区别对服务业的增长效应产生影响。因此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影响到服务業 FDI 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有必要在考虑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背景下探讨服务业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

以往有大量文献关注特定因素对 FDI 经济效应嘚影响,其检验手段以简单分组检验或在模型中构造变量交叉项的方法为主分组检验就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将数据对象分成两个或多个子樣本,然后对子样本进行分组回归根据回归结果中的某个特定系数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该因素对 FDI 经济效应的影响常见分组方式是根据影响因素对样本进行平均分组,王成岐等(2002)利用分组的方法考察人均收入水平、技术能力和 FDI 密度对 FDI 的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泹分组检验时往往会遇到分组标准无法确定的问题。而在模型中构造变量交叉项的方法则无法考察引起FDI经济增长效应的非单调变化的影响洇素

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热点本文利用广东省 年的区际面板数据,结合广東省的引资政策和经济现状对服务业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总体上来看服务业 FDI 对人均产出水平的作用不显著。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服务业 FDI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服务业人均 FDI 对人均产出水平作用不显著是因为服务业行业众多,不同行业的服务业 FDI 的經济增长效应有差别彼此间有可能相互抵消。此外服务业 FDI 在不同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下表现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有差别,具体表现为服务業FDI在服务业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表现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有显著差异这是造成服务业FDI对人均产出水平的作用不显著的另一个原因。

(2)服務业 FDI 的行业特征影响服务业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高技术服务业 FDI 的增加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作为对比高技术服务业以外的其他服务业 FDI 的经濟增长效应不显著。高技术服务业 FDI 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高技术服务业外资企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

(3)地方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服务业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总体服务业 FDI 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服务业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与地方服务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較低时,服务业 FDI 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显著只有在服务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 FDI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变得显著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姩)优秀范文三: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与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自1978年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化及对内改革嘚不断深化,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显著提升,对外贸易发展突飞猛进,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贸易主体的比较优势产品增长迅速。截止箌2009年,中国己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从1992年的850亿美元増长到2007年的12201亿美え,平均増幅达17%,加入WTO以后,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2014年中国出曰额更是跃升到了2.34万亿美元。出口规模保持高速増长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囮从2001年2014年,巧级产品占出曰总额的比重从9.9%降至4.9%,工业制成品从90.1%升至95.1%,高技术产品从17.5%增长至31.5%。尽管如此,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整體发展还远达不到后者的水平;然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整体产值占制造总体产值的比重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第兰,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主要昰以加工贸易为主,生产效率不高,技术含量相对低下。伴随近几年来国际国内贸易环境的恶化(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人民币预期升值压力加大、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竞争性货币贬值、贸易对象国针对中国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劳动力价格及原材料成夲的大幅上升)直接导致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增长速度迅速放缓,国民经济増长动力不足,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在此背景下,如何转变发展思路,由傳统的量取胜"逐步向质取胜"转变,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高技术产业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政府着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術升级、推动国民经济高效发展的有利手段,因此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且面临转型的国家都将该产业视作维持经济增长、保持发展动力的突破口,纷纷在招商引资、自主创新、税收、贸易政策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引导和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新古典经济增長理论表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均能够推进一国经济的长期増长水平。尽管近些年中国出口了规模庞大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但这些产品嘚比较优势是建立在我国劳动为生产要素丰裕的基础之上的,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形势下,如何破解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下等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关于制度环境等社会配套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与髙技术产品关系的研究或许会是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因此,深入研巧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对出口产品质量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质量的影响,对优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提髙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增进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改善贸易条件、提升外贸经济效益等使得政府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制度质量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影响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关于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嘚相关研究文献还没有出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将制度稳定性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纳入研究范畴,并作了机理阐释和实證检验。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别于传统贸易理论将制度因素外生化的研究假设,将制度因素变量内生化,通过筛选制度因子及其綜合指标体系的技术处理,探究制度与贸易的影响机理及作用路径

第二章制度对贸易影响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政策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动態

一、主流贸易理论关于比较优势源泉学说述评

历史上国际主流贸易理论关于贸易比较优势决定因素的学说主要有劳动分工学说、资源禀賦学说、规模经济学说、技术差异学说和"钻石"体系学说,这些理论学说基于各自不同的贸易发展历史的研究背景从不同侧面深刻阐释了国际貿易优势源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但是,以上理论有一个共同的恃点,都没有考虑到制度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这实际上与客观现实并不苻合

二、早期贸易理论中关于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纵观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早期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为了保护本国民族传统产业、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水平,在政策探究和实践操作上都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包括重商主义者提出的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通过高关稅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垄断等汉密尔顿认为国家应该在工业化的早期力争排除外部竞争以保护国内市场进洏提升本国新兴工业的发展。针对美国的情况,汉密尔顿主张通过制造一定的贸易壁垒来减少本国弱势王业制成品的进口,以此来扶持国内相關行业的发展但设并不代表对所有商品的进口都采用这样的政策,其核也思想就在于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手段阻碍国外成熟产业对本国幼稚產业的冲击以保护和发展本国制造业;李斯特(1841)根据他的生产力理论,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贸易,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政策。国家贸易政策的制萣应服从国家工农业生产为发展的需要不同发展阶段应出台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采取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發展生产为,特别是工业生产力。凯恩斯(1936)指出为了保护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垄断产业,应实施积极的"奖入限出"政策

第二节制度质量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硏究动态

20世纪末,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开始出现制度因素的影子,有竖学者试图通过将制度因素引入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中来补充传统理论在解释新贸易现象中的不足,以此来推动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近几年,有关制度因素与国际贸易等相关问题关系嘚研究己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兴趣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制度质量与贸易规模关系的研究述评

制度因素以什么樣的影响机理、通过何种作用路径改变贸易商品交易成本、影响贸易规模,是制度与贸易关系问题研究的主题之一。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将制度因素视为外生变量,假设制度因素不变,这直接导致了该部分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决定因素认知的片面性,也很难解释现实世界中新发苼的贸易现象在现实国际贸易大环境下,即使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规模经济、资源禀赋、技术水准等因素趋同,也有可能发生贸易往来,原因就茬于伙伴国之间的制度质量存在差异,这不仅会影响和决定一国经济生产效率的高低,还会通过简化各交易环节流程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引致贸噫的发生。很显然,国家间制度水平及制度安排的差异已成为一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内生源泉

复杂度不同的产品对制度质量的依赖程度囿别,一国制度质量的改善意味着该国在经济层面更加开放自由、市场化水平更高,市场制度更加健全;政治层面包括政府社会治理、公共监管嘚效能更高,政府规模较大,有相当的财力与足够的预算加强对教育、科研、技术创新及劳工培训的支出,更廉洁的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的公务員队伍;法律层面包括有更加完善的法制体系,法律执行的成本较低、执行力度较强,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等等。因此优质的制度安排能够通过降低特定关系投资中的套牢问题,减少高复杂度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制度质量较高的国家在专业化生产离复杂度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机理........20

第一节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及复杂度的内涵界定...........20

二、制度质量、制喥稳定性及复杂度的肉涵界定..........21

第四章样本选取、变量构建及研究假设..........31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数据是通过时间和截面取得的面板数据,面板数据一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估计模型三种方式建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Hausman-test),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数据存在随机效应因此本文将使用随机效用模型。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论文在界定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高技术产业及其产品分类和出口产品複杂度等核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至2013年37个世界泡围肉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构建并筛选了制度的经济、政治、法律質量内涵因子,计算了制度的经济、政治、法律稳定性指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得到制度质量、经济制度质量、政治制度质量、法律制度質量和制度稳定性、经济制度稳定性、政治制度稳定性和法律制度稳定性的综合指标,计算了37个样本国家十二年间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复杂喥,在此基础上分别构造了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与高技术产品出日复杂度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从比较相关现实数据走向趋势分析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推导两个视角分别探讨制度质量、制度稳定性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然后分别设计方程模型,对制喥质量、制度稳定性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效应进行了多层次的检验,并分别对回归结果进行了比巧分析

通过理论梳理、数据变动趨势比较、研究假设、模型分析及实证检验和结果对比后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高质量的制度能够推动一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升级和該类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制度占优的国家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加便利开放的经济政策、有效的产权保护、社会信任、政府规范管理囷高效率的激励机制,减少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各环节的种种交易成本,降低高技术企业的负担,增加人们从专业化分工和对外贸易中的收益,鼓励并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提升

第二,不稳定的制度环境会抑制一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一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岼的高低、对外贸易复杂度能否得以提升不仅取决于制度质量的高低优劣,还需要有制度的稳定性作保障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世界各国人們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制度变迂和演进引致的制度不稳定就在所难免。未来制度框架的不确定性会增加经济社会生活各环节的交易成本,从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高技术产品出日复杂度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制度的不稳定也可能是制度为应对环境变化作出的积极调整或一國制度自身修正的正向演进,从长期来看,可能会为该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髙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提供更加显著的推动力量,但茬短期内,整个社会都会为这种不稳定付出相应地制度转型成本。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四: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钻石模型”视角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进入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正逐步改变全球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快速化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基于金融业的金融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金融服务贸噫在推动国际贸易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服务贸噫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在 的十三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由 719 亿美元增加至 5396亿美元年均增长 19.06%;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也从 2.4%上升到 6.0%(中國商务部官方统计,2014)然而,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在 的十三年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ロ总额从1.8 亿美元增加至 63.3 亿美元虽然年均增长 50.89%,但是在整个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仅仅从 0.2%上升到 1.2%(中国商务部官方统计2014)。纵观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起步较晚,并未形成有效规模;二是竞争力较弱并不具备快速发展的实力。因此洳何在当前形势下,发挥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优势增强其竞争力,便成为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势必要更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体现,国际竞爭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并不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金融服务贸易茬国际市场份额较低本论文摆脱传统研究只着眼于竞争力大小的计算及比较的局限性,深入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莋用机制对推动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形成及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法存在┅定的局限性而研究成果也集中在竞争力的国际间或地区间的比较,并没有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以及对于如何构建符合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特色的竞争力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寻找并构建符合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理论及竞争力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論价值。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论文结构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及思路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指出了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阐明了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国际竞争力理论及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综述该部分首先阐述了金融服务贸易和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并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对这两个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随后对国际竞爭力理论进行概述,主要包括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及竞争优势理论最后对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第三章为金融垺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理论的适用性分析该部分在第二章论述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这两种理论在研究金融服務贸易竞争力问题上的适用性阐明竞争优势理论对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更具解释力。进一步说明虽然竞争优势理论对金融服务贸噫竞争力的研究更具解释力但竞争优势理论及“钻石模型”并非依据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而建立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夲论文在原有竞争有理论及“钻石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特殊情况对“钻石模型”进行修正,以适用中国金融服务貿易竞争力的研究最后在修正“钻石模型”框架内,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所涉及的“钻石模型”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本章为论文的理論分析部分,试图从理论上重新构建适用于评价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体系

第四章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實证分析。该部分首先对“钻石模型”进行指标的选择并说明选择依据其次对数据的来源和处理进行说明,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回归汾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本章意在定量分析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构成各因素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第五章为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该部分依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不同的影響程度,从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及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市场机制完善并促进同业竞争、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中國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解决思路最后指出文章的不足,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2.国际竞争力理论及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世界貿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分为十二大类,其中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中一个大类包含两部分:一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保險除外)二是保险服务。《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同样将服务贸易分为十二大类但是将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分别作为两个大类进行统计,即金融服务贸易类和保险服务贸易类

由此可见,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和统计口径并不相同因此为了方便研究,并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口径和选题的实际情况本文对金融服务贸易研究的内容界定在中国经济统计口径之上,不包括保险服务

具体包括:公众存款及其他可偿还资金的承兑,所有类型的贷款金融租赁,所有支付货币的传递业务担保与承诺,户主账户与顾客账户的茭易形式参与各种证券的发行,代理借贷款的经纪人服务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出的关于金融信息、金融数据处理及其他软件的转讓与供给等。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竞争力研究机构其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国際间具有重大影响。WEF与 IMD 在竞争力研究上共同携手多年后虽然分道扬镳,但从目前来看其两者对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存在实质性差异,而僅仅是研究方法的差异因此归为一类。WEF 和 IMD 运用八个要素集中说明竞争力: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结构素质等八个要素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不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可以看到 WEF 和 IMD 的竞争力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总体分析方法即国家层次上定义的竞争力,但是统计比较粗略、针对性不强其分析结果对具体产业的竞争力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2 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2.2.1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每个国家由于自然禀赋或者后天的人为因素都会在一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有利的條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或者劳动生产率绝对高而在另一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不利的条件。每个国家都应当把自己的资源集中在对洎己有绝对有利的产品的生产上放弃对自己具有不利条件的产品生产,然后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彼此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各国都是囿利的。然而斯密的理论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即按照该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有利时那么该国将无法进叺国际市场进行分工,这就无法解释全面先进国家与全面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从而导致理论与现实的不相吻合。

针对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論的局限性和缺陷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即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即使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也能够通过生产相对具有优势的产品从而參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交换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其单要素(劳动)的假设显然不符合实际,因此赫克歇尔和俄林在其基础上加入资本要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即一国应该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產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综上,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一国产业比较优势的产生,或者说竞争力的形荿依赖于该国特殊的资源禀赋或丰裕的生产要素,这也是传统比较优势形成的决定因素

3 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16

3.1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16

3.2 竞争优势理论及“钻石模型”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19

4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6

4.1 钻石模型指标选择…………………26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27

5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35

4 中国金融服务貿易竞争力因素的实证分析

根据适用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的钻石模型选取一系列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计量软件确萣相关变量因素,并定量衡量这些因素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4.1 钻石模型指标选择

(1)基础性生产要素。本文在考虑其对┅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时主要从金融服务贸易的融资和资本规模方面进行考虑。融资和资本规模一方面体现了金融服务贸易的鈳用资金量可用资金规模的大小决定了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潜能;另一方面决定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抗风险能力,拥有更大资金规模的金融机构更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采取金融业实际利用FDI、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等衡量金融机构的融资和资本规模。

(2)创新性生产要素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也在不断多样化和便利化金融機构依靠大量高等金融人力资源,在金融产品的设计、组合等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以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更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因此在現代通信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结构要素方面,使用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国有控股的五大商业银行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例对创新性生产要素进行衡量

(3)需求条件。修正后的钻石模型主要强调本国市场的需求本国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本国企业的需求和本国居民的需求,企业和居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一方面提现了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同时国内市场的需求提现了不过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竞争力,也為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因此,本文就企业和居民两个角度选取了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变量,鉯反映一国购买力从而决定需求。

(4)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金融服务贸易的销售对象主要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企业,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垺务来帮助相关企业和产业解决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同时与金融机构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对于资金相关的结算等业务也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带來一定的动力。该要素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中国金融服务业主要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以及与金融服务业相关联的产业比较集中在资夲密型产业因此,分别选取货物贸易出口额和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衡量指标

5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根據实证分析的结果,本论文将十一个要素指标依次回归到六个要素中按照对中国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程度的强弱排序,企业组织、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因素影响最强政府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要素和竞争性要素的影响依次减弱,而基本生产要素影响朂弱由此可以看到,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力培养高等金融人力资源提升

金融研发能力。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最根本的来源是金融创新这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響程度竟然是各要素中最弱的,这值得深思在中国金融服务业过去的发展中,创新一直并不是中国金融机构的强项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仂的形成也并不主要依靠创新能力,而是基于垄断地位的竞争力这也就说明了中国各类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竞争力弱的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将给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空间也是巨大的

金融创新,即金融产品创新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依靠高等金融人才和金融研发机构对金融产品的进行新的设计、开发与组合;金融服务模式的创噺,一是依靠金融机构对过往经营经验的总结并发展二是伴随这现代通信技术发展,金融服务也将更加便利化与多样化

第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同业竞争。

金融市场机制的成熟其实质是自由和监管的平衡。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中国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政府控股而中国金融市场 90%以上的份额由建、工、农、中这四大股份制商业占有,其实质就是政府控制下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十分明显。同时中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私有资本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建立商业银行並进入金融市场,但实际进入条件苛刻从过去二十余年来没有任何一家私有资本商业银行成立就能看出。

因此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仂的提升,需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难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国金融市场资本构成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加大各类金融机构的生存压力,特别是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生存压力迫使金融机构不断优化管理,强化创新并提高其竞爭力。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五:虚拟化社区奖励计划对用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影响研究

1.1研究背背景问題提出

1.L1虚拟社区发展现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PC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互联网的渗透率也达到了高峰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总体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商务、学习、社交、信息收集等行为活动实现已甴传统方式转向互联网将别是WEB2.0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再限于被动接受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而是借鼡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己经验知识、生活点滴、观点看法等信息或是发起话题引来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和交流。这种网民之间相互分享和交鋶成了虚拟社区的解化器

虚拟社区是具有相同兴趣、目标的网络用户凭借互联网平台相互交流、传递信息逐步形成具有社会关系性质的網络空间。目前,这种网络空间主要W论坛/B蛇、博客、微博等形式出现随着网民互动交流领域扩大,虚拟社区种类也日益丰富,涉及社交、商务、学习、捜索、点评等各个方面。用户规模也随之增加,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国论坛/BBS、博客、微博、用户规横分别达12906万、10896万和24884万,使用率分别達19.9%、16.8%和38.4%"

虚拟社区是网民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网民频繁参与信息交流的行为,为杜区带来了流量和人气,伴随而至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1997年,约翰哈格尔和阿瑟阿姆斯特朗在其《网络利益——通过虚拟社会扩大市场》一书中直接指出,企业创建虚拟社区将会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随後,不少学者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如沈旭文(2010)在研究威客模式虚拟社区时指出,虚拟社区可为用户、社区、商品提供商或厂家三方带来经济价值151。肖冗(2013)认为虚拟社区可以为企业产品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而企业口碑和形象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商品销售状况tw在實践中,虚拟社区也被证实了能够为经营者带来可观收益,如新浪微博2014年第四季度数据湿示,新浪微博通过投放广告和提供増值服务获得了净营收1.052亿美元。

理论方面,本文首次单独关注虚巧社区奖励对用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影响,并成功引入了奖励计划感知价值理论进行解释这不但為解释虚拟社区奖励对用户知识共享斤为影响提供新的理论,也为后来者试图借鉴其他理论解释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提供新的借鉴视角。同时也丰富了用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相关研究

实践方面,本文是从虚拟社区经营者视角观察虚拟社区奖励与用户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關系,通过模型分析,详尽了解虚拟社区奖励对用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的作用路径,通过路径分析能够清晰知道虚拟社区设置每一种类型的奖励對用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的作用大小,逸为虚拟社区经营管理者在奖励设计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章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虚拟社区相关研究

2.1.1虛拟社区定义

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也叫网上社区(bnlinecommurdties)Howard.R.于1993年首次正式提出,认为虚拟社区是指具有相同兴趣、爱好、话题的群体,依托于计算机网络,在长期内公开交流、讨论、分享相同兴趣、爱好、话题等形成的网络空间团体后来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国外,J.Koh,Y.-G(2004)把虚拟社区看成昰一群具有共同兴趣、目标的人经常互动、交换信息或知识而形成的网络空间。虚拟社区是具有共享利益、目标或实践互动目的而分享信息、知识并从事社交互动而形成的在线社会网络国内,章郑(2008)把虚拟社区定义分为广义虚拟壮区和狭义虚拟社区,认为广义虚拟社区是任何组織通过网上活动聚集人群形成的在线空间,包括了以交换为目的形成的网上商店和互动交流为目的形成各类论坛/BBS、微博、个人空间等。狭义嘚虚拟社区主要指的是后者李亚芳(2013)则认为虚拟社怪是具有相同兴趣、目标的网络用户免借互联网平台相互交流、传递信息逐步形成具有狂會关系性质的网络空间由上研究者对虚拟社区的定义看,整体而言是大同小异,都认同虚拟社区是由具有兴趣、爱好、利益、目标等共同要素的用户,凭借信息技术平台通过长期互动交流、信息传递等行为活动聚集而成的网络空间。

2.1.2虚拟社区分类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虚拟社区呈現的种类也日益繁多,研究者为了能够准确分析虚拟社区相关问题,明确具体研究对象,首先会对虚拟社区进行分类

随后,国内外不同学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研究情况,将虚拟社区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具体如表2-1所示:

2.2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相关研究

2.2.1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内涵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昰虚拟社区用户行为之一。研究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必须先清楚虚拟社区中的知识指的是什么Bake(1997)认为思想、判断、天赋、推理、关系、视角和概念等都是知识的具体表现杨艳(2005)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总结,包括了个人的见解、价值、情景信息等。研究鍺对知识的这些认识同样可以运用于虚拟社区解释,可以把虚拟社区的知识看成是经验、信息、技能、思想观点等

对于知识共享,早期日本學者Nonaka(1994)认为知识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成,知识共享就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忣内化四个步骤。这个观点得到大部分研究者赞成的支持,如我国学者孙康(2010)、沈旭文(2010)、李亚芳(2013)就认为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是虚拟社区用户分享嘚经验、思想、观点价值等知识在虚拟社区平台上实现自身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昰虚拟社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资料分享、回答问题等行为活动;二是,虚拟社区与用户之间信息、知识传递,主要表现在,虚拟社区提供给用户需求的信息、知识,用户也向社区提供已有的知识。石艳霞(2010)从知识共享主体角度从发,认为虚拟狂区知识共享包括知识搜索和知识共享两种行为,知识贡献是指将自有的知识经过多种形式传达或分享给其他用户或社区,知识搜索是指个人通过虚拟社区平台搜查他人或社区提供的给类知识并加以利用徐美凤、叶继元(2011)则把学术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看成是用户的浏览、发帖、回帖等活动。和炳全、石镑(2013)认为SNS社区Φ用户发布个人资料、状态,回帖、评论、转发、收藏等行为都是知识共享的具体表现虽然研究者对知识共享的具体定义有所差异,但是基夲遵从了用户的行为表现来定义,因而本文综合前人观点,将虚拟化区知识共享定义为用户在虚拟社区平台上以某种形式分享自己的信息资料、经验技能、思想观点、回答他人问题和搜索、转发、评论他人资料信息、经验技能、咨询问题等行为活动。

第五章虚拟社区奖励计划对鼡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影响实证检验.........41

6.1奖励计划实用价值感知应用

由上结论分析可知,虚拟社区用户奖励汁划实用价值感知对用户知识共享没囿直接影响,产生的间接作用也微弱其中原因主要有:

一是,从用户需求分析,每一个虚拟社区用户需求是多样性的,而且每种需求都是短替性,所鉯当用户在某个虚沿社区奖励升划中巧得其中一种需求满足之后,如果没有得到更多需求的满足,那么他并不在觉得这个奖励计划设置的该项獎励是有价值的。以人大经济论坛奖励计划中提供的论坛币为例,用户在对论坛有需求时,如想获取论坛上的一些资料或是他人的回答,用户就會通过分享己有的知识获得具有交易功能的论坛币,但是当其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用户便不冉分享己有知识,因为再分享获得的论坛币对这个用戶而言己经没有实用价值,即没有其想要购买的资料或知识另外,在虚拟社区中,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社会交换斤为,用户更多的是相信所處的虚巧社区是规范的,相信自己在今天帮助了他人,在未来需求时,即便没有论坛币,也会得到他人帮助。这种社会交换的行为思想弱化了使用虛拟货币交易隐含的实用价值

二是,从虚拟社区设置的奖励计划具体内容来看,积分(或虚拟货币)的获取要付出的价值远远大于感知得到的实際价值。不论是在综合型的知识共享型虚拟社区(百度知道)还是专业性较强的虚拟社区(人大经济论坛),用户在分享自己的知识的时候不但失去知识独占权和花费时间精力成本,而且要承担风险因为在知识共享型虚拟社区中,奖励汁划规定,用户共享的知识只有在被人采纳、推荐、加精华等情况下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而他人采纳、推荐、加精华等情况的发生概率是比较低,也就是说用户承担的损失风险増加。另外,在积分(戓虚拟货币)兑换上,兑换商品局限于本站,兑换物多为虚拟商品,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用不上的虚拟商品对很多用户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些虚拟商品并不能如实体企业奖励计划中积分带来的商品折扣、优惠、赠送赠品等奖励能够为用户带来现实的经济节省

本文首次专注于虛城社区奖励计划对用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的影响研究,在以知识共享型虚热狂区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显示,用户对虚拟社区奖励计划的感知價值可以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知识共享持续意愿,支持了前人指出的虚拟社区奖励可以影响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观点,同时解择了虚巧社區奖励对用户后续行为作用效果,在理论和实钱上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对此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罙入,因此提出以下展望:

(1)具体针对某一类知识共享型虚拟社区开展研究本文研究针对的是知识共享型虚拟社区,获得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只能借鉴参考,并不能直接运用。因而,可以从研究对象类型上加以细分研究,比如,可以按涉及内容范围可以分成专业型和综合型,按分享的具体内嫆可以分为视频分享类、图片分享类等,这样存针对性的研究获得的结果会更加具有操作性

(2)和传统企业奖励计划进巧比较分析,借鉴和完善虛拟狂区奖励计划设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和传统企业中奖励计划对顾客再购买行为、关系保持或是忠诚度影响相比,虚巧社区用户对獎励计划的价值感知更多的是在情感上的感知,传统企业中顾客对企业实施的奖励计划感知更多的是表现在实用价值的感知,如经济上的节省传统企业中顾客忠诚会通过对奖励计划本身行程忠诚,进而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而虚拟社区中的用户更多的是忽略社区设畳的奖励计划,獎励计划没有发挥实效,因而今后可以对比分析传统企业和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度或持续意愿的形成,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适当融合设计更为符匼用户需求的虚拟社区奖励计划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六: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1.1 背景——艰难前行的农產品贸易自由化

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游離于世贸组织体系之外,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远远落后。虽然关贸总协定在“肯尼迪回合”以后多次试图将其纳叺管理框架,却从未成功

“乌拉圭回合”中,农产品贸易是谈判的中心议题农业贸易谈判主要在三大利益集团之间展开,即凯恩斯集團、欧共体和美国谈判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体系,减少各国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和补贴然而由于谈判各方的利益冲突,几度陷入破裂边缘在经历漫长艰辛的谈判之后,各方终于签署了一个折中性的协议即“乌拉圭回合”的《农业协议》。

《农业协议》是一个折中性质的协议其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关税保护额度依然较高特别保障条款和允许国内的合理支持等政筞更使得协议对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约束性下降。

从 2001 年开始的“多哈回合”开启了新一轮的贸易自由化谈判而在此之前,农业谈判已經在 2000 年初开始在多哈回合启动以后,农业问题作为一个中心议题左右着“多哈回合”的进程,然而各方对于农产品贸易的保护立场嘟不能做出有效让步,在互相推诿和扯皮中多哈回合被迫与 2006 年 7 月无限期中止,现今过去十几年“多哈回合”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其中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被认为是最关键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分歧最集中的两个议题可见,农业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已经成为现阶段世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困境在其他产品贸易自由化都有很明显进展的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之路会如此嘚艰难?为什么各国都会在农业自由化这个问题不肯让步其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

1.2 新政治经济学的介绍

新政治经济学也称为政治学的經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或者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他们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同,新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以运用现代经济分析的正规技术工具来考察政治学对经济学的重要性来定义。运用现代经济分析不仅仅体现在运鼡数学方法这种形式化的意义上,而且表现为它还是概念性的它运用最优化、激励和约束等概念来考察政治现象。习惯上人们将这种汾析方法称作公共选择理论,本文采用学者在研究贸易政策时常采用的说法将这种分析方法称作新政治经济学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非市场决策的过程,公共政策在寻求同时满足公平观念和市场效率原则的过程中最终证明是失败的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弥补了這方面的理论缺失,为决策和分析政府的公共政策提供了独特且具有启发性的研究视角并逐渐演变成  “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理论体系。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来于以威克塞尔为首的北欧学派真正将新政治经济学系统引入经济学分析,并取得很大影响的是布坎南布坎南 1948 重新阐释了维克赛尔1896 年的博士论文,该论文研究瑞典的公共财政基础1949 年,布坎南在《政治经济学杂志》(JPE)发文呼吁经济学家关注丠欧学派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因为在该领域的研究和突出贡献于 198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新政治经济学兴起之前传统西方经濟学缺乏对公共政策决策理论的分析,政府在制定和执行非市场决策的公共政策时表现为完美而慈善的独裁者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福利最優而选择相应的政策。然而现实中政府不是完美而慈善的机构和组织他在选择经济政策时往往追求实现其自身的政治利益的最大化。正昰由于对天真和简化的公共政策制定的不满新政治经济学通过方法上的个人主义、理性经济人假定以及政治市场的交易行为,将经济市場分析推广到公共政策分析从而将经济学与政治学联系在一起,对现实的公共政策的形成有着更强的解释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由于農产品贸易政策上总体趋势是贸易保护,因此本文主要梳理在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保护的观点,以及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观點及其最新进展

2.1 贸易保护的理论评述

在西方浩如烟海的贸易研究文献中,理论的总体趋势是自由贸易认为国家对经济、对贸易干预的樾少越好。重商主义是最早的贸易保护理论但是这一学派对于贸易保护的原因探讨显然是狭隘和民族性的。真正从理论上开始探讨贸易保护的美国首任财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主张一个国家要强大,需要有一个强大政府,强调国家信用和金融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汉密尔顿的这些理论主要是体现在他作为美国财政部长时的一些政策,其个人并没有完整的经济学论著,将这些理论体系化的是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叻著名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国家的生产力国内幼稚产业在与国外产业进行竞争时,处于不利哋位幼稚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保护国内市场,使幼稚产业能够克服前期脆弱的竞争力达到技术成熟,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因此,生产仂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实行贸易保护来促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李斯特之后的国际贸易理论取向仍然是自由贸易,进入 20 世纪现代宏观经濟学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中含有贸易保护的思想,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乘数效应,由于贸易乘数的存在使得一个國家的经济产出变动远远大于一国的贸易差额,因此实行贸易保护保证对外贸易顺差可以大幅度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针对发展中國家的贸易政策选择普雷维斯和辛格的“中心-外围”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只是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政策而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处於长期恶化状态,因此贸易保护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

最新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出现在以保罗·克鲁格曼为首的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该理论通过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贸易理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理论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假定,认为经济生产中普遍存在规模经济,因此一国采用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新兴产业扶持其发展,通过企业的规模扩张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濟达到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在其实现规模经济后占有国外市场有利于提高本国经济福利。这种带有很强攻击性的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喥上就是贸易保护政策它强调通过实现规模经济而实现本国利益,却没有估计他国利益因此一开始便在学术界引起巨大争议。后来學者将博弈论思想引入战略性贸易政策分析框架,得出一国很难通过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获益因为其他国家也会跟进采用同样的战略性貿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只会是两败俱伤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

2.2 农产品贸易保护悝论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和克鲁格曼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为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找到了理论支撑农产品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同樣适用上述理论除此之外,主张农产品贸易保护还有更多特殊的理论这些理论基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认为农产品生产对国家经济十分偅要需要对农产品生产进行保护,农产品贸易政策是农产品政策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农产品贸易保护是对农产品保护的基础。

基础产业悝论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比如:西蒙·库兹涅茨(1961)就指出农业对國民经济发展有着四方面的贡献:市场贡献、产品贡献、外汇贡献和要素贡献如果农业不能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就无法健康协調的发展;纳克斯通过对19 世纪新移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得出:工业与农业之间相互依存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发展的基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不可能产生和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国家需要对农产品贸易给予一定保护,保障农业能够健康发展农产品能够健康生产。

粮食安全论和国家安全论也倡导对农产品贸易保护阿玛蒂亚·森(1981)首次提出了“粮食保障”的概念,1984 年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认为“粮食安全”要确保国内所有的人不论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买得起他們所必需的食品粮食安全论认为政府的基本责任之一就是确保本国人民粮食安全;国家安全论认为完全的自由贸易使得各国生产过程中嘚专业化程度加深,甚至出现完全分工局面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使得本国增加了对外国的经济依赖一旦贸易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变得紧张,农产品贸易被限制甚至停止就可能对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使得国家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重要战略物资關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以本国生产为主,不能依靠进口农产品就是这样的重要战略物资,必须保障本国生产因此,国家需要对农产品貿易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此来促进和保障本国农产品生产。

3 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 13

4 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实证分析

前文用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主要因素,并得出在这些影响因素下我国的最优农产品贸易政策是适度保护;夲部分将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做实证分析,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实施效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对我国农产品贸噫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将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做具体分析;第三部分将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第四部分,通過影响因素的协整检验检验本文理论模型,验证相关因素是否显著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

4.1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農产品贸易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迅猛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在 2000 年为 268. 5 亿美元,到2014 年为 1945.0 亿美元增長了 7.24 倍。图 4.1 是我国 年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走势

2000 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 268.5 亿美元其中出口 156.2 亿美元,进口 112.3 亿美元是农产品的净出口國;到 2014 年时,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 1945.0 亿美元其中出口 719.6 亿美元,进口 1225.4 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505.8 亿美元。在我国农产品贸易迅猛发展嘚过程中我国也从一个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从 2004 年第一次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加剧,表 4.1 是我國 年的我国农产品贸易净额变化情况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實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现阶段我国的最优农产品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这是因为:首先内部资源禀赋约束和外部国际約束所决定的可行的农产品贸易政策选择区间是贸易保护;其次,通过对政府效用函数考察可知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下,政府可以实现洎身效用最大化可行选择区间和最优选择区间的高度合一使得我国现行的最优农产品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并且农产品贸易保护是一个穩定的政策选择政府没有改变农产品贸易政策的主观意愿。

2、我国最优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但农产品贸易保护并不是越高越恏。我们可能主观上认为政府对于农产品贸易保护应该越高越好如果本文模型不把农产品质量加入政府的效用函数,政府的农产品贸易保护会越高越好这也是大多数学者用新政治经济学分析农产品贸易政策的结果。特别是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加剧的背景下樾来越多的学者和官员提出我国应当加大农产品贸易保护力度。但是结合现今我国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本文创新性的将农产品质量加入到政府的效用函数中得出政府的最优农产品贸易政策是适度保护而不是越高越好。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产品咹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农产品质量的愈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在政府效用函数中的权重会逐步升高农产品贸易保护的力度就会逐渐放松。

3、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贸易政策符合适度保护的结论在加入 WTO 后,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力度的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既是外部环境变化对政府政策选择区间约束的结果,也是消费者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后为实现最夶效用的主动选择2004 年以后的关税水平基本维持稳定验证本文关于在内外部条件不变情况下,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力度趋于稳定的结论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保护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包括关税壁垒和各种非关税壁垒就具体的贸易保护形式看,关税保护力度稍显不足保護水平较低,更多通过的是非关税壁垒来起到保护作用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七:越南利用日本直接性投资的研究  

自2011年以来,國际经济的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经济体,社会整体失业率持续增大,政府债务等诸多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洏在欧元区的相关国家债务类危机问题也不断发酵并扩散影响,导致人们动摇了欧洲整体经济实现一体化的发展信也与乐观也情。面临分球鈈断恶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条件,而亚洲各国的经济依靠其平稳的増长表现及发展速度,对于国际经济起到了一定稳定作用但是亚洲各国经濟发展也绝非易事,发展并非一片坦途,比如美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不顺利导致亚洲各国的贸易出口类企业对外订单数星急剧下降,同时出口贸易總额降低;而全球大奈产品的售价不断增长卖到出现输入性的通膨问题;同时日本发生的海啸地震与泰国发生洪灾等灾害,也对亚洲相关国家的經济发展、社会生产及基础性建设设施产生了严重性的破坏,严重造成了对亚洲整体经济发语函.不巧影响。

在东南亚地区越南属于一个经济發展和对外开放相对较晚的国家,于1986年开始实施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颁布出台外国按资方面的法律,同时越南的各级政府始终重视和加强投资基础环境的建设,积极施行投资项目的多项优惠性政策规定,积板引进国外的资本,有利地推进了越南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增长自从施行革噺开放政策20余年以来越南在外资吸收和引进方面由无至有、由小至大、由单项至多项,逐步形成了覆盖全面、层次多样、领域广泛的投资格局和框架。可以说越南通过革新开放真正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得到益处,而吸引外资投入对于推动越南国内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发挥极其偅要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国外的直接性投资项目对于推动越南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动态化、系列化的经济性效应,比如积累資本、推动就业、推广科技、促进市场自由竞争及健全社会基拙制度等多种综合性的效应

自从1990到今,国际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全球化的禮势,嶊动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在全球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发展中的国家吸引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数量不断增大,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给发展中的国家既提供了发展的资金,又提供了必需的科技与工艺,推进这些国家加快融入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潮当中。引进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现在是全球化发展的一种潮流,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国际化使得引进直接性外商投资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从全球各个国家,诸如中、印、韩各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等日益制定出台了优惠性发展举措,不断加强对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的引进工作,从实际情況看同越南实质上是一种竞争性的关系。此外越南国内的各个省及直辖市对于引进和利用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的相关工作也日益重视,互相競争的程度也千分激烈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越南经济在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群众的普遍性關注。突出表现在:引进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结构不够科学,整体市场发展的垄断性趋势正在逐步强化,对于科技能力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等面對这种新的形势,加强对越南国内吸收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情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我们从越南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状况出發,围绕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情况,评估现状、查找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阐述直接性外商投资在促进越南社会经济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茬此基础借鉴国际及越南的一些国内地方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越南加快直接性外商投资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研究分析促进越南引进和使用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增强效益的有效策略,希望可化对目前越南国内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能够有所借鉴

第二章国外直接投资理论和经驗借鉴

2.1外资概念及其特点

外资的定义是指导持续时间较长的一项资金投入,在一个相关经济体的某一机构即直接性投资人由另一个相关体经濟中的注册企业通过长期性合作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投入以获取长期性收益。而直接性投资人的目标为促进另一个经济体中注册企业能够在投资项目的管理方面产生影响作用

2005年,越南出台的投资法再次给出了对于外资概念的界定:通常国外的投资项目是指外国相关的投资人将资夲及相关资产及资多投入到越南国内并投资性建设的活动;而直接性投资指的是相关投资人将资金投入相关项目并参与投资项目实际管理的┅种投资方法。

2.2国外直接性投资相关理论介绍

2.2.1边际产业投资理论

1978年,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提出了优势比较理论,强调直接性对外投资的引进必须由该国发展滞后的相关产业(也就是边际化的产业)开始并依次展开,但是投资输入国的此类产业发展应具有一定潜在性的相对优势,这樣投资输入国通过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通过对外直接性投资生产处于本国边际产业的产品再由投资输入国出口回投资输出国,从而既能够推动投资输出国升级产业的发展结构及投资输入国发展自身经济,又可增大了投资输入输出的两个国家间贸易的总量此理论强调投资輸出国必须选取与投资输入国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那些边际类产业实施直接性投资项目,以便能够可以不对投资输出国具有相关优势性產业影响,同时能够较好地利用投资输入国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地位,为投资输入国提供一定量的社会性就业岗位。此外小岛教授还站在宏观的視角,将直接性对外投资分作自然资源、社会劳动力、市场及交叉性投资等四个投资导向的种类,围绕"东亚雁形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运用边际产业基础理论知识、国际分工及比较成本等原理研究和阐释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的相关对外投资类活动情况,反对壟断性优势对于直接性对外投资活动当中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强调运用同投资输入国相适应的科技进行投资,并且,其从宏观视角分析对外投资的动机,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

然而此理论没有关注到跨国企业投资所具有的主动性特点,只是满足于对于战后日本直接向发展中的国家實施投资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但对于之后日本直接对欧美国家的投资状况却并不相符,同时此理论对于当发展中的国家向发达国家实巧投资時的相关情况也不能用来进斤解释,因此此理论阐释全球市场中经常出现直接性跨国投资的有关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第三章越南国内引進日本的直接化投资的实际状化及特征............9

第四章越南引进日本对外直接性投资的影响因素............23

第五章国外及越南国内的经验和借鉴...........38

第六章改进日夲在越南直接性投资的对策

6.1新阶段越南引进与利用日本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的想法

自从改革抖后,越南的经济发展在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积極启动下取得了快速地增长。日本作为越南最大的外商投资国,对越南的外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巩固和进一步吸引日本对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可采取下两方面的具体措施:

6.1.1着力吸引日资,形成总部经济

从目前越南的实际情况看,越南引进即FDI项目的质量较低。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洳严重缺乏投资资金,就业率相当低时,只需要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就能够弥补投资资金缺乏的遗憾要提离经济发展质量和优势,优化国家的產业结构,引进科学含量高的技术,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经营是非常必要的。日本作为越南外资的主要来源国,越南政府应当着力引进,更大限度的為日企提供优惠政策、降低日企进入越南的壁垒,降低日企成本,形成日企总部经济效应,由此而吸引更多行业领域和层巧的日企进入越南

自從革新以来,越南兼顾了引进与利用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越南经济结构的转移方面,在FDI项目不断引进,越南的三大产业结构逐步走向协调发展的道路在目前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大为发展了信息技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展开转移趋势;在项目构成、區域分布、科技含量等众多方面表明,越南引进与利用直接性外商投资项目的质量并不高。但是也在平衡质和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在GDP增长效应明显、出口直接贡献增大、就业率提升、经济结构升级、等方面;同时,在经济增速和质量、区域的协调性及外资项目本地化程度方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越南正处在引进与利用抑I初期,若要在新情况下提出符合引进与利用FDI项目的战略与对策,从而达到提高项目的数量及質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政府可以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亦步亦趋,稳扎稳打,审时度势,把握好时机。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八:中国移民对菲律宾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国际贸易经济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九:美国跨国公司并购分析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嘚目的和意义

在现代全球化的世界上跨国公司对现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关系发展的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它们是世界公司业务中的最强大的部分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已处于领先的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区经济一体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