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 中国制造20255以前适用外资企业吗

“中国制造2025”开启的国际机遇
本报讯“制造2025”预计掀起的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新浪潮,让不少外资企业嗅到了商机,其中尤以企业最为热情。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此框架下的两国及企业间合作完全能够“互联互通”。
首先是工业合作领域。德国莱茵T&V是一家来自德国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据其大中华区功能安全认证总经理赵斌介绍,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主要理念,而工业自动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同时,工业自动化又是德国得以启动“工业4.0”的重要前提之一,这说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发展起点是一致的。
在此基础上,赵斌认为,德国和中国工业发展完全可以同步进行,比如物联网领域,在通过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动时,如何防止控制失效而产生的危险,是功能安全的核心关注点。而这一点,德国方面已有实践。2015年年初,德国莱茵T&V就曾在工控领域为施耐德-Tricon颁发了第一张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共同评估的证书,如果后期中德企业在此方面展开进一步合作,德国企业就可以向中国企业提供经验。
其次是绿色经济领域。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电子电气服务部门高级经理麦苗称,发展绿色经济的本质是既要确保工业制造的节能减排,也要在能源发展上实现转型升级。2015中国出台了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预计2020年中国将在新能源领域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这为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都带来了机遇。
而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企业,麦苗称,很多都在绿色经济发展领域颇有经验,包括光伏、风能、充电桩、储能,电子电气产品节能检测和电池技术等,很多企业甚至掌握所在行业的标准和检测认证话语权。如果进行合作,将十分有利于中国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最后是服务业领域。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北京公司首席运营官兼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政府关系副总裁刘慧芳表示,提到工业计划的对接,工业企业是首先被关注的受益方,但实际上,产业计划的推动,也会给包括莱茵在内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带来很多机遇。
她进一步表示,莱茵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推动中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并从拓展供应链合作及售后服务市场两个方向,实现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最终协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完成国际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支持外资广泛参与“中国制造2025”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扩大鼓励类政策范围——
支持外资广泛参与“中国制造2025”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29日表示,近日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是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改善中国投资环境的又一重要改革,新《目录》将更好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2017年版《目录》体现出三方面特点:一是进一步缩小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的范围,除“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以外,将不涉及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资并购设立企业及变更,包括上市公司引入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均纳入备案管理。商务部还将同步建立配套措施,适时修订出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并购设立企业及变更的备案程序。这将大幅简化外资并购企业手续,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进一步放宽了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的外资准入限制,限制性措施仅保留63条,比2015年版《目录》93条限制性措施减少了30条。
三是进一步扩大了鼓励类政策范围。《目录》鼓励类条目共348条,与2015年版《目录》相比,新增6条,修改35条,新增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设备研发与制造,3D打印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等项目。新增和修改的鼓励类条目将更好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继续鼓励外商投资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领域,支持外资广泛参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记者 冯其予)
责任编辑: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中国制造2025”持续推进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
来源:经济日报
&从国务院新闻办今日举行的吹风会上获悉:两年多来,&中国制造2025&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领域持续推进,取得积极进展,该战略还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参与建设。
在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智能制造水平继续提升,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明显提升,个性化定制、协同研发制造快速兴起&。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辛国斌介绍,首先是继续实施&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两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其次,组织开展重大短板装备工程,集中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所急需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项目。再次,加快突破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突出短板制约,实现一批智能装备和系统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对于一些国外机构提出&中国制造2025&政策只适用于国内企业,没有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说法,辛国斌强调,在这个战略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相关政策措施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原则。
辛国斌表示,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再次公开明确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这一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外商参与了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以及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具体项目,都收到了好效果。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在会上表示,C919首飞试验任务完成以后,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大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也有不同意见,一些媒体说中国的C919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C919项目涉及上万个配套件,同时有数百家企业参与这个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上万个零部件,包括发动机、配套导航设备,按照科学的规律整合成一个整体,飞上蓝天,这里面攻克了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以中国商飞公司为平台,包括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我国民用飞机研制核心能力。随着C919首飞成功,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较为完整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适用内外企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      来源:国新网
[责任编辑:赵一帆
相关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2025企业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