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 您好登录,存折上267,845.84是二万六还是二十六万?

重卡战车在末世乐文_重卡战车在末世笔趣阁_重卡战车在末世顶点_重卡战车在末世白雨涵_欧巴小说网
<meta property="og:description" content="&&&&“总有刁民想害朕!”
&&&&“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了,我必须生存下去!”
&&&&受迫害妄想症患者沈聪,从网上看到别人宣传2022年末日来临,立刻相信了这个说法,躲在家里不出门了,一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末日战车,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
&&&&直到有一天。
&&&&真的世界末日了。
重卡战车在末世
作者:白雨涵
分 类:科幻灵异
点 击:1264
字 数:6951K
状 态:连载中
&&&&“总有刁民想害朕!”
&&&&“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了,我必须生存下去!”
&&&&受迫害妄想症患者沈聪,从网上看到别人宣传2022年末日来临,立刻相信了这个说法,躲在家里不出门了,一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末日战车,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
&&&&直到有一天。
&&&&真的世界末日了。
&&&&“总有刁民想害朕!”
&&&&“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了,我必须生存下去!”
&&&&受迫害妄想症患者沈聪,从网上看到别人宣传2022年末日来临,....
最后更新时间:
《重卡战车在末世》全文阅读(提示:已启用缓存技术,最新章节可能会延时显示,登录书架即可实时查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541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558559560561562563564565566567568569570571572573574575576577578579580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591592593594595596597598599600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10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631632633634635636637638639640641642643644645646647648649650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66066166266366466566666766866967067167267367467567667767867968068168268368468568668768868969069169269369469569669769869970070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10711712713714715716717718719720721722723724725726727728729730731732733734735736737738739740741742743744745746747748749750751752753754755756757758759760761762763764765766767768769770771772773774775776777778779780781782783784785786787788789790791792793794795796797798799800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108118128138148158168178188198208218228238248258268278288298308318328338348358368378388398408418428438448458468478488498508518528538548558568578588598608618628638648658668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7687787887988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9089189289389489589689789889990090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10911912913914915916917918919920921922923924925926927928929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本站所有的作品,图书,资料均为网友更新上传,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删除,谢谢!
①:若你发现作者白雨涵小说重卡战车在末世最新章节,而欧巴小说网没有更新重卡战车在末世,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作者白雨涵所写的重卡战车在末世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③:《重卡战车在末世》是一部优秀的白雨涵作品,会员转载到本站只是为了宣传,让更多读者欣赏。
④:小说重卡战车在末世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欧巴小说网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书友提供阅读平台。
⑤:《重卡战车在末世最新章节》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情节动人,文笔优美,让人看了心痒痒的,为了让重卡战车在末世作者白雨涵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
⑥: 请多多推广宣传重卡战车在末世,也是对重卡战车在末世作者白雨涵的一种另类支持!小说的未来,是需要您我共同的努力!
精品小说随机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都市言情]
[武侠仙侠]
[武侠仙侠]
[都市言情]
[游戏竞技]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其他类型]
[玄幻奇幻]
[武侠仙侠]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都市言情]
[其他类型]
[玄幻奇幻]
[历史军事]
[武侠仙侠]
[科幻灵异]
[都市言情]
[都市言情]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101010妹子,你是不是要的这个?
查看: 14334|回复: 58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各郡县分布及人口统计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1):司隶(司州)
& & 辖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七郡。约於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司隶校尉部,郡7,县﹑邑﹑侯国106。计616355户,3106188口。
&&1、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京兆尹,洛阳西950里。10城,53299户,285574口.
&&2、右扶风 ,治槐里(今陕西兴平)。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右扶风,15城,17352户,93091口。
&&3、左冯翎,治高陵(今陕西高陵)。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左冯翊,洛阳西688里。13城,37090户,145195口。
 4、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领19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河东郡,洛阳西北500里。20城,93543户,570830口。
 5、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领9县:弘农、陕县、湖县、华阴、卢氏、黾池、新安、宜阳、陆浑。弘农郡,洛阳西南450里。9城,46815户,199113口。
 6、河南尹,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谷城、河南、新城、梁县、偃师、缑氏、巩县、成皋、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密县、京县。河南尹,洛阳,21城,208486户,1010827口。
 7、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南)。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河阳、野王、波县、轵县、沁水、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林虑。河内郡,洛阳北120里。18城,159770户,801558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2):豫州
辖颍川、汝南、梁、沛、陈、鲁二郡四国。约於今河南省。
豫州刺史部,郡、国6,县、邑、公、侯国99。计1142783户,7179139口。
&&1、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领17县:阳翟、阳城、轮氏、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颍阴、许县、新汲、鄢陵、长社。颍川郡,洛阳东南500里。17城,263440户,1436513口。
 2、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汝南射桥)。领37县:平舆、上蔡、灈阳、吴房、西平、定颍、召陵、固阳、西华、征羌、汝阳、南顿、阳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阳、安阳、新息、弋阳、期思、原鹿、富波、襃信、新蔡、鲖阳、固始、项县、宜禄、新阳、宋国、思善、城父、山桑、细阳、汝阴、慎县。汝南郡,洛阳东南650里。37城,404448户,2100788口。
 3、陈国,治陈县(今河南淮阳)。领9县:陈县、新平、宁平、武平、苦县、柘县、阳夏、扶乐、长平。陈国,洛阳东南700里。9城,112653户,1547572口。
 4、梁国,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城)。领8县,睢阳、蒙县、宁陵、鄢县、谷熟、虞县、下邑、砀县。梁国,洛阳东南850里。9城,83300户,431283口。
 5、沛国,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张集)。领21县:相县、肖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沛国,洛阳东南1200里。21城,200495户,1251393口。
 6、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领6县: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鲁国,6城,78447户,411590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3):冀州
辖魏郡、钜鹿、勃海、常山、安平、河间、清河、赵国、中山三郡六国。约於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冀州刺史部,郡、国9,县、邑、侯国100。计909005户,5931919口。
&&1、魏郡,治邺县(今河北临漳邺镇)。领15县:邺县、内黄、黎阳、繁阳、阴安、魏县、元城、馆陶、清渊、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国。魏郡,洛阳东北700里。15城,129310户,695606口。
&&2、巨鹿郡,治廮陶(今河北宁晋东陈附近)。领15县:廮陶、杨氏、鄡县、下曲阳、南?、任县、平乡、南和、巨鹿、广干、曲周、广宗、广年、斥章、列人。钜鹿郡,洛阳北1100里。15城,109517户,602096口。
 3、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庄)。领8县:南皮、东光、重合、高城、阳信、修县、浮阳、章武。勃海郡,洛阳北1600里。8城,132389户,1106500口。
&&4、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领7县:甘陵、贝丘、灵县、鄃县、绎幕、广川、东武城。清河国,洛阳北1280里。7城,123964户,760418口。
&&5、安平国,治信都(今河北冀县)。领13县:信都、扶柳、堂阳、南宫、陉县、武邑、观津、下博、武遂、饶阳、安平、南深、阜城。安平国,洛阳北2000里。13城,91440户,655118口。
&&6、赵国,治邯郸(今河北邯郸)。领5县: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赵国,洛阳北1100里。5城,32719户,188381口。
&&7、常山国,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领12县: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门、蒲吾、井陉、灵寿、南行唐。常山国,13城,97500户,631184口。
 8、中山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州)。领13县:卢奴、安喜、汉昌、蠡吾、安国、毋极、新市、上曲阳、望都、唐县、蒲阴、北平、广昌。中山国,洛阳北1400里。13城,97412户,658195口。
 9、河间国,治乐成(今河北泊头千户屯附近)。领11县:乐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东平舒、高阳、鄚县、文安、易县。河间国,洛阳北2500里。11城,93754户,634421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4):兖州
辖陈留、东郡、泰山、山阳、济阴、任城、东平、济北五郡三国78县。约於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
兖州刺史部,郡、国8,县、邑、公、侯国80。计799302户,4052111口。
&&1、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领17县:陈留、雍丘、尉氏、扶沟、圉县、襄邑、己吾、考城、外黄、济阴、东昏、小黄、浚仪、封丘、平丘、长垣、酸枣。陈留郡,洛阳东530里。17城,177529户,869433口。
&&2、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庆祖北)。领15县:濮阳、白马、燕县、顿丘、卫国、东武阳、阳平、东阿、范县、谷城、临邑、乐平、发平、聊城、博平。东郡,洛阳850里。15城,136088户,603393口。
&&3、济阴郡,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城西北)。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济阴郡,洛阳东800里。11城,133715户,657554口。
&&4、山阳郡,治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领10县:昌邑、巨野、金乡、东缗、防东、方与、高平、湖陆、南平阳、瑕丘。山阳郡,洛阳东811里。10城,109898户,606091口。
&&5、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范镇)。领12县:奉高、博县、梁甫、巨平、茌县、嬴县、牟县、莱芜、盖县、南武阳、费国、南城。泰山郡,洛阳东1400里。12城,80929户,437317口。
&&6、任城国,治任城(今山东微山鲁桥)。领3县:任城、亢父、樊县。任城国,洛阳东1100里。3城,36442户,194156口。
&&7、东平国,治无盐(今山东东平宿城)。领5县:无盐、寿张、须昌、富城、章县、东于陆、宁阳。东平国,洛阳东975里。7城,79012户,448270口。
&&8、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长清马上附近)。领5县:卢县、茌平、蛇丘、刚县、成县。济北国,洛阳东1150里。5城,45689户,235897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5):徐州
& & 辖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二郡三国62县。约於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徐州刺史部,郡﹑国5,县﹑邑﹑侯国62。计476117户,2791683口。
&&1、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城北)。领13县:郯县、襄贲、兰陵、丞县、阴平、戚县、昌虑、合乡、祝其、利城、赣榆、朐县、厚丘。东海郡,洛阳东1500里。13城,148784户,706416口。
&&2、广陵郡,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城北)。领12县:广陵、江都、舆国、堂邑、海陵、高邮、平安、东阳、淩县、射阳、诲西、盐渎。广陵郡,洛阳东1640里。11城,83970户,410190口。
&&3、彭城国,治彭城(今江苏徐州)。领8县:彭城、留县、广戚、傅阳、武原、吕县、梧县、甾丘。彭城国,洛阳东1220里。8城,86170户,493027口。
&&4、下邳国,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古邳)。领16县: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虑、僮国、夏丘、徐县、睢陵、盱眙、高山、淮陵、东城、曲阳、淮浦、淮阴下邳国,洛阳东1400里。17城,136389户,611083口。。
&&5、琅邪国,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戴城子)。领13县,莒县、东安、东莞、姑幕、诸县、东武、琅邪、沟曲、阳都、临沂、开阳、即丘、缯国。琅邪国,洛阳东1500里。13城,20804户,570967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6):青州
& & 辖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齐国二郡四国65县。约於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青州刺史部,郡﹑国6,县65。计635885户,3709803口。& &
&&1、平原郡,治平原(今山东平原饮马店附近)。领10县:平原、高唐、祝阿、漯阴、安德、鬲国、西平昌、般县、乐陵、厌次。平原郡,洛阳北1300里。9城,155588户,1002658口。
&&2、东莱郡,治黄县(今山东龙口黄城集)。领12县:黄县、惤国、曲城、掖国、当利、卢乡、牟平、东牟、昌阳、长广、不其、黔陬。 东莱郡,洛阳东3128里。13城,104297户,484393口。
&&3、济南国,治东平陵(今山东章丘枣园西北)。领10县;东平陵、土鼓、历城、台县,著县、菅县、东朝、邹平、梁邹、于陵。济南国,洛阳东1800里。10城,78544户,453308口。
&&4、乐安国,治临济(今山东高青高城镇)。领9县:临济、高苑、千乘、乐安、博昌、利县、寥城、寿光、益县。乐安国,洛阳东1520里。9城,74400户,424075口。
&&5、齐国,治临菑(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都)。领6县:临菑、西安、昌国、般阳、广县、临朐。齐国,洛阳东1800里。6城,64415户,491765口。
&&6、北海国,治剧县(今山东昌乐尧沟镇)。领18县:剧县、东安平、平寿、营陵、朱虚、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胶东、即墨、壮武、挺县、观阳。北海国,洛阳东2200里。18城,158641户,853604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7):荆州
& & 辖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七郡115县。约於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
荆州刺史部,郡7,县、邑、侯国117。计1399394户,6265952口。& &&&
&&1、南阳郡,治苑县(今河南南阳)。领36县:苑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鄼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南阳郡,洛阳南700里。37城,528551户,2439618口。
&&2、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轪国、鄳县、平春。 江夏郡,洛阳南1500里。14城,58434户,265464口。
&&3、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邔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南郡,洛阳南1500里。17城,162570户,747604口。
&&4、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长沙郡,洛阳南2800里。13城,255854户,1059372口。
&&5、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武陵郡,洛阳南2100里。12城,46672户,250913口。
&&6、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零陵郡,洛阳南3300里。13城,212284户,1001578口。
&&7、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桂阳郡,洛阳南3900里。11城,135029户,501403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8):扬州
辖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六郡92县。约於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扬州刺史部,郡6,县、邑、侯国92。计1021096户,4338538口。
 1、九江郡,治阴陵(今安徽凤阳周圩西南)。领14县:阴陵、西曲阳、寿春、当涂、下蔡、平阿、义成、钟离、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历阳。九江郡,洛阳东1500里。14城,89436户,432426口。
 2、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桂元西)。领14县:舒县、临湖、襄安、居巢、皖县、寻阳、龙舒、六安、安丰、潜县、雩娄、阳泉、寥县。 庐江郡,洛阳东1700里。14城,101392户,424683口。
 3、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领16县:宛陵、芜湖、春谷、溧阳、丹阳、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丹阳郡,洛阳东2160里。16城,136518户,630545口。
 4、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领13县:吴县、娄县、无锡、毗陵、曲阿、丹徒、阳羡、乌程、由拳、海盐、余杭、钱唐、富春。吴郡,洛阳东3200里。13城,0782口。
 5、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领14县:山阴、余暨、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诸暨、剡县、乌伤、大末、章安、永宁、东冶。会稽郡,洛阳东3800里。14城,123090户,481196口。
 6、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领21县:南昌、余汗、鄱阳、鄡阳、海昏、历陵、柴桑、彭泽、艾县、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阳、庐陵、临汝、南城、雩都、赣县、南野。豫章郡,21城,406496户,1668906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9):益州
辖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越巂、牂牁、益州八郡三属国98县3道。约於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益州刺史部,郡﹑国12,县﹑道118。计1525257户,7242028口。& &
 1、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领9县:南郑、沔阳、褒中、成固、安阳、西城、锡县、上庸、房陵。汉中郡,洛阳西1990里。9城,57344户,267402口。
 2、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领14县:江州、垫江、安汉、宕渠、宣汉、汉昌、充国、阆中、涪陵、枳县、平都、临江、朐忍、鱼复。巴郡,洛阳西3700里。14城,310691户,1086049口。
 3、广汉郡,治雒县(今四川广汉)。领11县:雒县、新都、什邡、绵竹、涪县、梓潼、葭萌、臼水、郪县、广汉、德阳。广汉郡,洛阳西3000里。11城,139865户,509438口。
 4、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领8县3道:成都、广都、江原、临邛、郫县、繁县、广柔、蚕陵;绵虎道、汶江道、湔氐道。蜀郡,洛阳西3100里。11城,300452户,1350476口。
 5、键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城江东)。领9县:武阳、南安、牛鞞、资中、汉安、江阳、符节、南广、僰道。犍为郡,洛阳西3270里。9城,137713户,411378口。
 6、牂牁郡,治且兰(今贵州贵定县东)。领16县:且兰、毋敛、鄨县、平夷、夜郎、淡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毋单、甸町、宛温、镡封、进乘、西随。牂牁郡,洛阳西5700里。16城,31523户,267253口。
 7、益州郡,治滇池(今云南橙江晋城)。领16县:滇池、俞元、胜休、建伶、连然、谷昌,昆泽、同劳、同濑、味县、牧靡、秦臧、挵栋、毋椵、律高、贲古。益州郡,洛阳西5600里。17城,29036户,110802口。
 8、永昌郡,治不韦(今云南保山板桥)。领8县:不韦、博南、巂唐、比苏、柴榆、邪龙、云南、哀牢。在其西部有濮部部族居住、南部由闽濮部、鸠僚部等部族居住,西南由傈越部部族居住等。永昌郡,洛阳西7260里。8城,231897户,1897344口。
 9、广汉属国,治今甘肃文县。领3道:阴平道、甸氏道、刚氏道。广汉属国(阴平郡),3城。37110户,205652口。
 10、键为属国,治朱提(今云南昭通)。领3县:朱提、汉阳、堂狼。犍为属国(朱提郡),2城。7938户,37187口。
 11、蜀郡属国,治汉嘉(今四川芦山东北)。领4县:汉嘉、徒县、严道、旄牛。蜀郡属国(汉嘉郡),4城。111568户,475629口。越巂郡,洛阳西4800里。14城,130120户,623418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10):凉州
辖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十郡两属国89县。约於今甘肃省。
凉州刺史部,郡、国12,县﹑道﹑候官98。计108791户,477368口。
 1、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徽县江洛镇西)。领7县:下辨、河池、故道、沮县、上禄、武都道、羌道。武都郡,洛阳西1960里。7城,20102户,81728口。
 2、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领11县: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关、首阳、鄣县、襄武、临洮(驻南部都尉)、氐道。陇西郡,洛阳西2220里。11城,5628户,29637口。
 3、汉阳郡,治冀县(今日肃甘谷)。领12县:冀县、西县、望垣、上郭、陇县、略阳、显亲、獂道、成纪、阿阳、平襄、勇士。汉阳郡,洛阳西2000里。13城,27423户,130138口。
 4、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领7县:临泾、阴盘、鹑觚、乌氏、高平、朝那、彭阳。安定郡,洛阳西1700里。8城,6094户,27060口。
 5、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领6县:富平、廉县、灵州、参辔(去口、车加言)、泥阳、弋居。北地郡,洛阳西1100里。6城,3122户,18637口。
 6、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领13县:姑臧、休屠、显美、宣威、武威、揟次,鸾鸟、苍松、张掖、朴劓、媪围、鹯阴、祖厉。武威郡,洛阳西3500里。14城,10042户,34226口。
 7、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肃水清县平沟)。领10县:允吾、枝阳、金城、允街、榆中、浩亹、令居、破羌、安夷、临羌。金城郡,洛阳西2800里。10城,3858户,18947口。
 8、张掖郡,治觻得(今甘肃张掖临泽县)。领8县:觻得、昭武、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靬。张掖郡,洛阳西4200里。8城,6552户,26040口。
 9、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领9县:禄福、安弥、会水、乐涫、表氏、玉门、延寿、干齐、沙头。酒泉郡,洛阳西4700里。9城,12706户,约60000口。
 10、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城河西)。领6县: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敦煌郡,洛阳西5000里。6城,748户(可能是7048),29170口。
 另有张掖、居延属国,治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张掖属国(西海郡),5城。4656户,16952口。居延属国(西海郡),1城。1560户,4833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11):并州
辖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九郡91县。建安二十年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约於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
并州刺史部,郡9,县﹑邑﹑侯国98。计115011户,703965口。
 1、上党郡,治长子(令山西长子)。领13县:长子、泫氏、高都、阳阿、陭氏、潞县、壶关、屯留、谷远、铜鞮、襄垣、涅县、沾县。上党郡,洛阳北1500里。13城,26222户,127403口。
 2、太原郡,治晋阳(今山西大原晋源)。领15县:晋阳、榆次、阳邑、祁县、中都、邬县、界休、平陶、大陵、兹氏、狼孟、盂县、阳曲、虑虒、京陵。太原郡,16城,30902户,200124口。
 3、西河郡,治离石(今山西离石)。领9县:离石、中阳、平周、蔺县、圜阳、圜阴、平定、广衍、美稷。西河郡,洛阳北1200里。13城,5698户,28038口。
 4、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镇)。领9县:肤施、龟兹、白土、桢林、奢延、高奴、定阳、雕阴、漆垣。上郡,10城,5169户,28599口。
 5、雁门郡,治阴馆(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领14县:阴馆、马邑、埒县、楼烦、广武、原平、卤城、汪陶、繁畤、剧阳、崞县、武州、平城、强阳。雁门郡,洛阳北1500里。14城,31862户,249000口。
 6、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领11县:云中、沙陵、沙南、箕陵、成乐、武进、原阳、定襄、咸阳、武泉、北舆。云中郡,11城,5351户,26430口。
 7、定襄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领5县:善无、中陵、武成、骆县、桐过。定襄郡,5城,3153户,13571口。
 8、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哈业附近)。领9县:九原、河阴、临沃、五原、宜梁、成宜、西安阳、武都、曼柏。五原郡,10城,4667户,22957口。
 9、朔方郡,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坝楞)。领6县:临戎、沃野、广牧、朔方、大城、三封。朔方郡,6城,1987户,7843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12):幽州
  辖涿郡、广阳、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十郡一属国78县。约於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
幽州刺史部,郡、国11,县、邑、侯国90。计435263户,2522888口。
 1、代郡,治高柳(今山西阳高)。领11县:高柳、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狋氏、平舒、东安阳、桑干、当城、代县。代郡,洛阳东北2500里。11城,20123户,126188口。
 2、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小南辛堡附近)。领8县,沮阳、居肃、涿鹿,潘县、雊瞀、下洛、广宁、宁县。上谷郡,洛阳东北3200里。8城,10352户,51204口。
 3、涿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领7县:涿县、良乡、方城、范阳、遒国、故安、北新城。涿郡(范阳郡),洛阳东北1800里。7城,102218户,633754口。
 4、广阳郡,治蓟县(今北京西南城区)。领5县:蓟县、广阳、昌平、军都、安次。广阳郡(燕国),洛阳东北2000里。5城,44550户,280600口。
 5、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密云十里堡附近)。领9县;渔阳、犷平、虒奚、安乐、狐奴、平谷、潞县、雍奴、泉州。渔阳郡,洛阳东北2000里。9城,68456户,435740口。
 6、右北平郡,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区)。领4县:土垠、徐无、无终、俊靡。右北平郡,洛阳东北2300里。4城,9170户,53475口。
 7、辽西郡,治阳乐(辽宁北票南巴图营子附近)。领5县:阳乐、临渝、肥如、海阳、令支。辽西郡,洛阳东北3300里。5城,14150户,81714口。
 8、辽东郡,治襄平(辽宁辽阳)。领11县:襄平、辽队、新昌、安市、汶县、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无虑。辽东郡,洛阳东北3600里。11城,64158户,约380000口。
 9、玄菟郡,治高句丽(今辽宁沈阳东陵附近)。领5县:高句丽、候城、西盖马、辽阳、高显。玄菟郡,洛阳东北4000里。6城,1594户(可能10594),43163口。
 10、乐浪郡,治朝鲜(今朝鲜平壤南市区)。领18县:朝鲜、占蝉、遂城、甯、浑弥、增地、骊望、镂方、乐都、浿水、屯有、含资、提奚、带方、海冥、昭明、列口、长岑。乐浪郡,洛阳东北5000里。18城,61492户,257050口。
 另领辽东属国,治昌黎(今辽宁义县)。领5县:昌黎、扶黎、宾徒、徒河、房县、险渎。辽东属国(昌黎郡),洛阳东北3260里。6城,约30000户,180000口。
三国时期的州郡县(13):交州
& & 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57县。约於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
交州刺史部,郡7,县56。计500769户,2074444口。
 1、南海郡,治番禺(今广东广州)。领7县:番禺、增城、博罗、龙川、揭阳、四会、中宿。南海郡,洛阳南7100里。7城,71477户,250282口。
 2、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领11县:广信、端谿、高要、猛陵、封阳、临贺、冯乘、谢沐、富川、荔浦、鄣平。苍梧郡,洛阳南6410里。11城,111395户,466975口。
 3、合浦郡,治合浦(今广西浦北石埇西南)。领5县:合浦、高凉、临元、徐闻、朱崖。合浦郡,洛阳南9191里。5城,23121户,86617口。
 4、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城西南)。领12县:布山、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领方、安广、增食、临尘、广郁、阿林、雍鸡。郁林郡,洛阳南6500里。11城,约110000户,460000口。
 5、交趾郡,治龙编(今越南河内北宁)。领12县:龙编、北带、曲阳、稽徐、安广、朱戟(去早加乌)、望海、西于、封谿、麋泠、苟漏、嬴队(去人加娄)。交趾郡,洛阳南11000里。12城,约120000户,500000口。
 6、九真郡,治胥浦(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城西北)。领5县:胥浦、居风、无功、无编、咸懽。九真郡,洛阳南11580里。5城,46513户,209894口。
 7、日南郡,治西卷(今越南平治省广治市)。领5县:西卷、卢容、朱吾、比景、象林。日南郡,洛阳南13400里。5城,18263户,100676口。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三国人口分析&&
& && &西汉末年的战乱,中原人士开始向长江流域迁徙,更远的还到了岭南地区。同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得到开发,人口显著增加。据《后汉书o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140)的版籍,全国有户933.6665万,人口万。秦岭淮河以北人口占3/5,以南占2/5。户数超过百万,口数超5百万的有豫、荆、扬、益4州,除了豫州外,其余3州均在长江流域,其户数占全国的42.2%,口数占全国的37.26%。可见经过了138年,南北人口的分布起了显著变化。与西汉末年人口相比,扬州增加了1/4,荆州和益州都增加了一倍。其中增加最显著的南阳郡(南阳盆地),人口从194万(尾数不计)增至244万,零陵郡(湖南南部湘、资、潇水流域)从14万增至100万,长沙郡(湘、资水中下游流域)从23万增至105万,豫章郡(今江西省)从35万增至166万,巴郡(四川东部)从70万增至108万。可见南方人口的增加除了北方人口南移外,还由于原来中原王朝势力不及的地区深入开发的结果。而黄河流域除了少数几个郡国外,人口普遍减少。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全国56,486,856人
蜀汉刘禅炎兴元年(236年):蜀汉940,000人
曹魏曹奂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东吴孙皓天纪四年(280年):东吴2,300,000人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16,163,863人
[ 本帖最后由 雁门铁骑 于
16:19 编辑 ]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关于三国时期人口数量之辨析
& && &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导致东汉的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建和元年春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①;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②,更有著名的“黄巾之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就不计其数了。司隶、豫州、冀州是东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司隶人口约三百万、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占东汉人口约五千多万的四分之一强③,但仅上述延熙九年的饥荒,司隶、豫州就饿死三四百万,其他原因导致户数的丧失,就更难以计算了。
& && & 自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虽然镇压了主要的几支黄巾军,但黑山、青兖黄巾等余部尚散布各地,随之而来的是凉州汉羌各族的暴动,又不断对司隶进行袭扰。汉灵帝无力处置,又在几年后病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然而,统治阶层内部在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中两败俱伤,引来了另一个权力的觊觎者董卓。
& && & 董卓对治理国家无甚才能,但在破坏上却有着惊人的能力。“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 && & 在面对关东州郡的联合讨伐下,董卓竟然“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以至于“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④,到汉献帝入关时,加上迁徙而来的人口三辅户口也不过才数十万,人口户数的丧失,可见一斑。
紧接着的军阀混战,更是人口迅速丧失的根源。
& && &首先是饥荒,连军队都不能保证粮食供应,老百姓就只有活活饿死了,甚至人吃人。“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⑤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时,“蝗虫起,百姓大饿”、“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曹操也不得不“罢吏兵新募者”以节约粮食⑥。
& && & 其次是战乱,曹操征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⑦。李傕等在关中,“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⑧。
& && & 再次,战争对于作为强壮劳动力的战士的摧残,也到了无所复加的地步。麹义与乌桓、鲜卑“合兵十万”进攻公孙瓒,由于粮食缺乏和战斗损失,在撤退时只有“余众数千人”⑨。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战败,“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⑩
& && &自汉桓帝时开始持续到汉灵帝时长达四十余年的天灾人祸,以及随之而来二十余年的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损。以至于曹操拿到冀州的户口簿,发现“可得三十万众”,惊喜的称之为“大州”①,实际上这个户口统计的年份甚是可疑,自董卓之乱直至曹操平定冀州,这段时间冀州长期陷入战乱,毫无可能进行人口统计,这个户口的统计当在汉灵帝末。况且“可得三十万众”,按照壮年男子(从23岁到56岁都在服兵役的年龄之内)与老弱妇孺的比例,整个冀州的人口也已锐减到一百多万,远远低于五十多年前的五百七十万。
& && & 北方战乱不断,并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都镇压过反对自己的大规模叛乱;荆州的刘表除了与袁术争夺南阳之外,还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叛乱;而扬州的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孙策又马不停蹄的降服诸郡,当相比而言还算战乱最轻的地域。远在绝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荣景象。
& && & 赤壁之战后,荆州经过大规模的战乱,人口迅速减少,经济遭到破坏,所以庞统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②。刘备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也不是很大。孙权主要的活动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③,以及骚扰淮南,俘虏人口,江东及交州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创痕。
& && & 迄于三国初期,人口才有了相关记载。但我所述三国时期户口数,仅是一般民户在国家户籍上登记而见于历史记载的户口数。由于当时有许多人不向国家登记户口,一些特殊身份的人也不编入一般民户的户籍,所以一般来说,国家户籍上的户口数要少于或远远少于实际所有的户口数。但国家的赋役和兵役都是他们承担,对于我下面将要论述的各国兵力是主体与枝叶的关系,所以我并不将脱籍的人口计算在内,只计算国家所能控制的人口。
& && & 关于曹魏的户口,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户口缺乏记载。在魏明帝时杜恕说“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陈群则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蒋济也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三人异口同辞强调人口寡少,即使按照杜恕的说法,东汉时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魏国早期人口并不会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数字。西晋时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杜佑在《通典o食货o历代盛衰户口》记载与此略同,仅口数作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那么魏国的人口应为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 && & 关于蜀的户口,史籍中也有前期和后期两个数字。《晋书o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王隐在《蜀记》中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 && & 吴的户口,难以考查。《晋书o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三国志o吴志o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以上两组户口统计数字大致相同,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怀疑,吴自赤乌五年以后,再没有进行过户口统计工作,所以王浚在灭吴时所得的户口数,仍然是三十八年的统计数字。
& && & 根据上述数据,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军队)。《续汉书o郡国志》记载东汉户口数是“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户”,《晋书o地理志》则记载为“户一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三国的户、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口数的七分之一弱。
& && & 西晋的户口数,《晋志o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时,“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与前面统计的三国户口总数相比,户多近一百万,口多近八百五十万。由于这时晋刚刚灭掉吴国,所以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应是在原魏、蜀境内。魏、蜀的户口是魏灭蜀那年的统计数字,距离太康元年只有十七年。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增加户近一百万、口八百多万,应当归结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 && & 首先,西晋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有利于人口的自然增殖。
& && & 其次,推行轻徭薄赋,经济的发展使部分脱籍人口想要稳定,这样就必须重新入籍。
& && & 在《三国志o陈群传》裴注中记载:“按《晋太康三年地记》,晋户有三百七十七万,吴、蜀不能居半。”这与《晋书o地理志》所载太康元年的户数相比,两年内西晋的户数激增一百三十多万户,超过太康元年的户数一半有余。这显然不能归因于人口的自然增殖,而是与太康元年开始推行的占田令有直接关系。因为既要在全国范围推行占田制,就必然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户口、财产登记工作,编制新的户籍,脱离户籍的人为了取得土地的合法所有权,就必须得重新向国家登记户口。
& && & 再次,魏晋时期封建依附关系有很大发展,门阀大族既占有不少合法的荫户,也占有数量更多的非法隐户,如在颁布占田制的前几年,中山王司马陆就曾占有簿籍不挂的隐户和冒牌荫户七百多户。西晋占田令中规定品官荫户的数额为一至十五户,这是比较低的,推行这种荫户制,可以把官员大族拥有的一部分依附农民转变成国家的编户。太康三年国家编户的激增,主要应是这次与推行占田制联系在一起的检括户口、整理户籍的结果。太康三年国家有三百七十七万户,如每户平均以五口计,则那时国家控制的人口大约可达到一千八百八十五万人左右④。
关于人口,我认为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个乱帐,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魏国统计人口443万2881,《通典-食货七》记录同年(263年)蜀国同期人口94万,《晋书-地理志》记吴大帝赤乌五年(242年)吴国人口240万,总共加起来是777万。可是仅仅过了17年(吴国数据过了38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统计人口居然上升到,翻了一倍,人口年增长率约4.4%,实在是匪夷所思。 参考东汉人口纪录,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人口,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人口年增长率约0.92-1.57%,大约90年人口可以翻一番。
& && & 我查遍了可以找到的所有中国历史人口数据,基本上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人口翻番需要的时间不少于50、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1.7%. 唐代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3714万人(《资治通鉴-卷208》),到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人口 人(《新唐書-地理志》),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人(《通典-食货七》),人口自然增长率0.52-0.85%。 北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 人(《续资治通鉴长篇》),北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人(《宋史-地理志》),人口自然增长率1.59%。 即使是新中国建国后,从4亿6千万人到8亿,也用了30多年,人口年增长率约3.3%,这已经是非常吓人的人口增长率了。其间虽然3年自然灾害其间饿死过人,但是其他的二十几年中老百姓虽然穷,饭还是大家都有一口吃的,再怎么比,也不会比晋朝的条件差。 所以我认为三国时期的人口(263年之前的)数据被严重低估了,这里面魏国及晋朝的数据按道理讲,应该没有太严重的干扰因素。我们即便给出晋朝这17年人口年增长按2%算,这已经是中国历史上其他时期从来没有过如此高的人口增长率了,倒推回去的话,公元263年的时候三国总人口也应该有1150万人,这应该是下限了。前面所引用的魏国数据已经精确到了人,说明这至少也是根据国家户籍登记的,就算魏国户籍少登记了25%的人口,也只能给出554万人,那蜀吴两国最少也应该有596万人,即使再不济算他魏国户籍少登记了50%的人口,有664万人,那蜀吴两国最少也应该有486万人,绝对不会是240万+94万=334万这么点。 所以三国灭亡时,蜀国人口接近150万(这样兵民比例接近1比15),吴国人口也应当有300-350万左右。
[ 本帖最后由 雁门铁骑 于
16:23 编辑 ]
守りたい世界があるんだ!游侠元老版主【帝国时代专区】天邈汉化组翻译【中级】荷兰 西伯利亚军团 神父魏 给事中★★★★★★★★
UID1493356主题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积分4826金钱44734 荣誉38 人气25 在线时间2055 小时评议6
帖子精华1积分4826金钱44734 荣誉38 人气25 评议6
这个不是风舞渊大的三国志9修改资料吗?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原帖由 Vanyna 于
16:22 发表
这个不是风舞渊大的三国志9修改资料吗?
是《后汉书·地理志》里的内容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嗯,妹子,晋书你应该很熟悉了,太康初年的统计咱就不贴了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时间公元户数(万)人口(万)每户人数增长率备注出处战国末年-220 <font color="#,000.00    汉平帝元始二年<font color="#<font color="#,223.31<font color="#,959.50<font color="#.87 田8.2705亿亩汉书-地理志下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font color="#<font color="#7.9634<font color="#,100.78<font color="#.91-1.88% 续汉书-郡国志五汉明帝永平十八年<font color="#<font color="#6.0573<font color="#,412.50<font color="#.82<font color="#.73%  汉章帝章和二年<font color="#<font color="#5.6784<font color="#,335.64<font color="#.81<font color="#.86%  汉和帝元兴元年<font color="#5<font color="#3.7112<font color="#,325.60<font color="#.77<font color="#.22%  汉安帝延光四年<font color="#5<font color="#4.7838<font color="#,869.08<font color="#.05-0.45%  汉顺帝永和5年<font color="#0 <font color="#,915.00 <font color="#.06%  汉顺帝建康元年<font color="#4<font color="#4.6915<font color="#,973.06<font color="#<font color="#.29%  汉冲帝永嘉元年<font color="#5<font color="#3.768<font color="#,952.42<font color="#.98-0.41%  汉质帝本初元年<font color="#6<font color="#4.8227<font color="#,756.68<font color="#.09-3.95% 续汉书 -郡国志五汉桓帝永寿二年<font color="#6<font color="#,067.80<font color="#,647.69<font color="#.29<font color="#.73% 续汉书 -郡国志五[吴大帝赤乌五年]<font color="#2<font color="#.2<font color="#0   晋书-地理志[蜀汉后主炎兴元年]<font color="#3<font color="#<font color="#<font color="#.36  通典-食货七[魏元帝景元四年]<font color="#3<font color="#.3423<font color="#3.2881<font color="#.68 --晋书-地理志[魏主奂咸熙二年]<font color="#5<font color="#<font color="#7<font color="#.71   [ 吴主皓天纪四年]<font color="#0<font color="#.3<font color="#0<font color="#.82   晋武帝太康元年<font color="#0<font color="#5.984<font color="#,616.39<font color="#.57-1.00% 晋书-地理志[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font color="#0<font color="#5.8669<font color="#8.7935<font color="#.06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宋孝武帝大明八年]<font color="#4<font color="#6870<font color="#85501<font color="#.17  通典-食货七[魏孝明帝正光年间]<font color="#5<font color="#0<font color="#,200.00<font color="#.4   [北齐幼主承光元年]<font color="#7<font color="#3.2528<font color="#,000.69<font color="#.6 --通典-食货七[陈后主禎明三年]<font color="#9<font color="#<font color="#0<font color="#  通典-食货七隋文帝开皇年间<font color="#0 <font color="#,450.00 <font color="#.32%  隋炀帝大业五年<font color="#9<font color="#0.7536<font color="#,602.00<font color="#.17<font color="#.37% 通典-食货七唐太宗贞观年间<font color="#9<font color="#0    通典-食货七唐高宗永徽三年<font color="#2<font color="#0     唐中宗神龙元年<font color="#5<font color="#5.6141<font color="#,714.00<font color="#.03  资治通鉴卷208唐玄宗开元十四年<font color="#6<font color="#6.9565<font color="#,141.97<font color="#.86<font color="#.52% 新唐书-地理志唐玄宗开元二十年<font color="#2<font color="#6.1236<font color="#,543.13<font color="#.78<font color="#.55%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font color="#0<font color="#1.2871<font color="#,814.36<font color="#.72<font color="#.73%  唐玄宗天宝元年<font color="#2<font color="#2.5763<font color="#,890.98<font color="#.74<font color="#.79%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font color="#4<font color="#6.9154<font color="#,288.05<font color="#.83<font color="#.65%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font color="#5<font color="#1.4709<font color="#,291.93<font color="#.94<font color="#.07%田14.3038亿亩通典-食货七唐肃宗乾元三年<font color="#0<font color="#3.3174<font color="#,699.38<font color="#.79-20.32%  唐代宗广德二年<font color="#4<font color="#3.3125<font color="#,690.00<font color="#.76-0.14%  唐德宗建中元年<font color="#0<font color="#0.5076   一说310余万唐会要卷84唐宪宗元和二年<font color="#7<font color="#7.3963   不全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font color="#0<font color="#7.54<font color="#,576.00<font color="#.63 --旧唐书-穆宗紀唐穆宗长庆间<font color="#4<font color="#4.4595     唐敬宗宝历间<font color="#6<font color="#7.8982     唐文宗开成四年<font color="#9<font color="#9.6752     唐武宗会昌五年<font color="#5<font color="#5.5151     [淮南](周世宗显德五年)<font color="#8<font color="#.6574   南唐割江北地 [周世宗显德六年]<font color="#9<font color="#0.9812    册府元龟卷486[荆南]<font color="#3<font color="#.23     [湖南]<font color="#3<font color="#.7388     [后蜀]<font color="#5<font color="#.4029     [南汉]<font color="#1<font color="#.0263     [南唐]<font color="#5<font color="#.5065     宋太祖<font color="#6<font color="#9.0504     [清源]<font color="#8<font color="#.1918     [吴越]<font color="#8<font color="#.068     [北汉]<font color="#9<font color="#.525     北宋太宗至道二年<font color="#6<font color="#7.4257   田3.1252亿亩太宗实录卷79宋太宗至道三年<font color="#7<font color="#3.2576     宋真宗景德三年<font color="#06<font color="#1.757<font color="#,628.03<font color="#.19   宋仁宗景祐元年<font color="#34<font color="#,029.00     宋仁宗皇祐五年<font color="#53<font color="#,079.27<font color="#,229.29<font color="#.07 田2.28亿亩续资治通鉴长篇宋英宗治平三年<font color="#66<font color="#,291.72<font color="#,909.22<font color="#.25<font color="#.07%  宋神宗元丰六年<font color="#83<font color="#,722.17<font color="#,496.93<font color="#.45-0.89%  北宋徽宗宣和 四年<font color="#22<font color="#,088.23<font color="#,673.48<font color="#.24<font color="#.62% 宋史-地理志[南宋高宗紹兴三十二年]<font color="#62<font color="#,113.99<font color="#,311.23<font color="#.97  玉海卷20[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font color="#87<font color="#8.9449<font color="#,470.51<font color="#.58 口金史-食货志[金章宗泰和七年]<font color="#07<font color="#8.4438<font color="#,581.61<font color="#.96   [南宋嘉定十六年]<font color="#23 <font color="#,681.00    [南宋理宗景定五年]<font color="#64<font color="#9.6989<font color="#,302.65<font color="#.29  续通考-戶口一元世祖至元十八年<font color="#81<font color="#,320.00<font color="#,883.00<font color="#.46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font color="#91<font color="#,343.03<font color="#,984.90<font color="#.46<font color="#.17% 元史-世祖本紀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font color="#30<font color="#,340.07    续通考-戶口二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font color="#81<font color="#,065.44<font color="#,987.33<font color="#.62 <font color="#.6677亿亩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font color="#93 <font color="#,054.00 <font color="#.09%  明成祖永乐元年<font color="#03<font color="#,141.58<font color="#,659.83<font color="#.83<font color="#.96%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font color="#02<font color="#,040.98<font color="#,090.87<font color="#.89-0.27%<font color="#.228亿亩明孝宗实录194明孝宗弘治十七年<font color="#04<font color="#,050.89<font color="#,010.58<font color="#.72<font color="#.66%  明神宗万历六年<font color="#78<font color="#,063.15<font color="#,069.29<font color="#.71<font color="#.01%  明光宗泰昌元年<font color="#20<font color="#3.5426<font color="#,165.55<font color="#.25-0.38%<font color="#.4393亿亩明熹宗实录卷4清世祖顺治八年<font color="#51 <font color="#,063.33 -4.97%<font color="#.9085亿亩清实录世祖卷61清世祖顺治九年<font color="#52 <font color="#,448.39 <font color="#.21%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font color="#82 <font color="#,943.28 <font color="#.98%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font color="#85 <font color="#,360.00 <font color="#.69%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font color="#12 <font color="#,462.13 <font color="#.16%永不加赋制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font color="#13 <font color="#,358.72 -4.20%<font color="#.9308亿亩清实录圣祖卷257清世宗雍正二年<font color="#24 <font color="#,611.00 <font color="#.46%  清高宗乾隆六年<font color="#41 <font color="#,341.16 <font color="#.76% 高宗实录卷157清高宗乾隆十六年<font color="#51 <font color="#,181.00 <font color="#.4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font color="#64 <font color="#,550.00 <font color="#.95%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font color="#76 <font color="#,809.58 <font color="#.1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font color="#90 <font color="#,148.71 <font color="#.68%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font color="#34 <font color="#,100.86 <font color="#.65% 宣宗实录卷261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font color="#44 <font color="#,944.14 <font color="#.45%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font color="#87 <font color="#,763.60 -0.24%<font color="#.1197亿亩光绪会典卷十七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font color="#01 <font color="#,644.73 <font color="#.87%  清逊帝宣统三年<font color="#11<font color="#,269.92<font color="#,142.39<font color="#.68-2.20%  民国二年<font color="#13 <font color="#,200.00 <font color="#.49% 民国二年世界年鉴民国十七年<font color="#28 <font color="#,478.00 <font color="#.63% 民国十七年户口调查统计报告民国二十年<font color="#31 <font color="#,107.00 <font color="#.35% <font color="#35申报年鉴民国二十四年<font color="#35 <font color="#,215.00 -0.38% <font color="#35申报年鉴民国三十六年<font color="#47 <font color="#,100.00 -0.02% 中华民国统计年鉴
官方统计数字并不完全准确, 如只是局部统计,豪强隐瞒户口,只统计&丁&而非全部人口等。宋以后的中国人口实际已经超过一亿,官方统计大大偏少 请注意历代中国疆域的变化
UID1651304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2金钱2808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6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2金钱2808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赞历史帝,玩311真正的动力不在游戏本身,也不在于百花齐放的修改器,而是论坛上胡天胡地的扯淡和一往情深的历史追寻。
座天使·雷米尔从五位下 刑部少辅
UID153759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756金钱10057 荣誉24 人气6 在线时间8773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7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56金钱10057 荣誉24 人气6 评议0
这玩意儿要来可以做啥 数字历史最无趣了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浩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人孤儿寡妇,狐媚而得天下。
UID2569953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93金钱558 荣誉7 人气0 在线时间5563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93金钱558 荣誉7 人气0 评议0
同意8L 历史帝V5
眼睛都看花了 不过还是学习了 特别是7L的表格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原帖由 knightzhuwei 于
19:24 发表
这玩意儿要来可以做啥 数字历史最无趣了
这个东西看您怎么看,乍一眼,这些只是数字而已,但是要是肯去品味一下,数字的背后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打个比方说,您看1713年和1724年,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1000万户多,这是为什么呢?
恭喜您,答对了,就是因为康熙、雍正年间开始逐步实行了摊丁入亩制度,放松了户籍管理制度,各地主豪强也没有必要瞒报人口了,之前上千年的人头税被取消了的结果
魏 儒林校尉
UID4708682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在线时间10280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947金钱8994 荣誉8 人气38 评议0
同时,一个政权的稳定度和开明程度,从人口的增长率上也可见一斑
座天使·雷米尔从五位下 刑部少辅
UID153759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756金钱10057 荣誉24 人气6 在线时间8773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7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56金钱10057 荣誉24 人气6 评议0
然后呢。。。。。。。。。。。。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浩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人孤儿寡妇,狐媚而得天下。
座天使·雷米尔从五位下 刑部少辅
UID153759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756金钱10057 荣誉24 人气6 在线时间8773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7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56金钱10057 荣誉24 人气6 评议0
原帖由 雁门铁骑 于
19:41 发表
同时,一个政权的稳定度和开明程度,从人口的增长率上也可见一斑
那我建议用excel什么的做个趋势图出来比较好看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浩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人孤儿寡妇,狐媚而得天下。
UID1651304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2金钱2808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6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2金钱2808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回复 #13 knightzhuwei 的帖子
各有各的然后,历史是用来意淫的,实用主义者可以无视。
UID4646568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2237金钱13291 荣誉7 人气62 在线时间6104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22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6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237金钱13291 荣誉7 人气62 评议0
不错 支持一下~~
顺便学知识
想请教一下lz 我本人是湖南湘潭市的 但是在古时候湘潭称作什么呢?
一直找不到 lz可否帮忙解惑一下
UID1651304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2金钱2808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6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2金钱2808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回复 #16 maxim21 的帖子
当地图书馆应该有县志吧?上面应该有历代名制沿革。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UID2259885主题阅读权限70帖子精华2积分7192金钱9757 荣誉268 人气375 在线时间12666 小时评议0
帖子精华2积分7192金钱9757 荣誉268 人气375 评议0
多谢雁门兄的资料了,我只是想解决2个问题而已。
第一个问题就是魏晋之间,人口是如何飙升了,看来是登记的问题和隐户的问题。想来4、500w人口要支持魏国50-60w左右的野战部队,有些难了,恐怕那时魏国应该至少有7、800w人口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曹操有没有屠徐州,按照东汉末人口的减少程度,所谓“凡杀男女数十万人”,真是扯淡了,那样下邳国的人口估计就成了负的了。
织田和归蝶一起去买衣服,织田问道:“蓝色和黑色哪个好看?”归蝶奉承道:“夫君穿什么都好看”。裁缝说了一句:“黑的漂亮!”。裁缝卒,享年50岁。
路过赤壁,只见一块大石,上书:周公瑾破曹操处!!!
通直散骑侍郎正六位上 因蘇家守護代
UID1804222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484金钱4483 荣誉26 人气3 在线时间744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4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484金钱4483 荣誉26 人气3 评议0
历史上的曹操绝不可能屠城
大家都读过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吧,能写出这种悲天悯人诗句的应该是有那种近似于菩萨佛陀心肠的人,我第一次读曹操的蒿里行,感动的泪流满面,无疑曹操是最尊重人性的人。
而曹操屠城的记载基本都出于吴人的极度丑化曹操的曹瞒传江表传和吴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人,地理位置偏僻,文化落后,蜀汉对他国历史记载又没有,陈寿成书的时候只好从其他资料取材,才造成了曹操屠城这个几千年的误传。
?Genio! ?Genio! ?Genio! Ta-ta-ta-ta-ta-ta-ta-ta... Gooooool... Gooooool... ?Quiero llorar! ?Dios Santo, viva el fútbol!
UID2979044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384金钱4365 荣誉4 人气0 在线时间2108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3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84金钱4365 荣誉4 人气0 评议0
原帖由 因苏阿 于
08:29 发表
历史上的曹操绝不可能屠城
大家都读过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吧,能写出这种悲天悯人诗句的应该是有那种近似于菩萨佛陀心肠的人,我第一次读曹操的蒿里行,感动的泪流满面,无疑曹操是最尊 ...
不知道是赞还是黑,相信曹粉看到都脸红,曹迷例外
元老版主勋章
任职满36个月
任职满12个月
资深版主勋章
任职满24个月
大头像勋章
永久勋章,统一售价:8888金币。购买地址:待定
战略游戏工作组专长成就勋章
战略游戏工作组专长成就勋章
电玩工作组荣誉勋章
电玩工作组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您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