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徕卡风格预设jpg算法到底是什么风格

&主题:请教一下,徕卡味道的照片主要是取决于徕卡机身还是徕卡镜头?
泡网分: 21.518
帖子: 1013
注册: 2005年04月
当然好的照片首先取决于好的构思。除此之外呢?
我观察了一下
首先徕卡的色彩很饱和(不知道做没做后期),而出的黑白照片真的是很棒的。
其次徕卡镜头的焦外非常好,保证了画面的美感。
如果用a7转接徕卡镜头可否得到近似于徕卡相机的效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848&&回帖:41 &&
泡网分: 27.786
帖子: 5836
注册: 2010年01月
fami 发表于
22:53 主要还是后面那个头,前面的头的因素有,但是不如后面的头来的重要
泡网分: 52.112
帖子: 4771
注册: 2002年07月
大光比下,焦距内外景象的完美描写力。
泡网分: 52.112
帖子: 4771
注册: 2002年07月
孤胆骑侠 发表于
在数码时代,莱卡的照片主要取决于CCD加上徕卡镜头共同的郊果。 徕卡镜头转接到其它机身上,也会有不错的色彩,但还是会略逊于原厂机身。非常正道的见解,色彩最终的表现来源于灰阶的丰富记录,柯达ccd的灰阶调教还原得恰到好处,而徕卡镜头不单是灰阶丰富、它的焦内外成像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忠实原物质感。
如图,me加m50/1.4asph
本帖最后由 抱石斋主人 于
23:29 编辑
泡网分: 0.615
注册: 2012年05月
在数码时代,莱卡的照片主要取决于CCD加上徕卡镜头共同的郊果。 徕卡镜头转接到其它机身上,也会有不错的色彩,但还是会略逊于原厂机身。
泡网分: 21.518
帖子: 1013
注册: 2005年04月
cotts 发表于
别琢磨德味不德味了,我有M8,M9,M240,A7R2,
就leica的CMOS机器来说,A7R2转接M头的效果并不比M机差,有些情况下画质会更好。
M240上红移的镜头A7R2上都不红了。
那些说转接不行的,要么用的不是A7R2,要么就是脑补胡扯。
其实xpro2转接也挺好的,当然了,那是残副,裁没了边角,不讨论了。
以上关于CMOS和转接。
M9,M240,SL,Q,A7R2,出片的色彩不同来源于直出JPG+自动白平衡。
如果说leica有德味,那属于白平衡和JPG算法有特点,镜头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用RAW+自定义标准白平衡,各家的机器出片基本都是一致的。
而RAW是保留最大宽容度,观感会非常灰,在这种情况下镜头的色彩会削弱。
必须后期去灰,把直方图调节一样,才能对比出两套机器的色彩区别,比如5d4+50L 和 M240 + 50 1.4A。
但是通常这个区别非常小,完全达不到一眼就发现德味的程度。
以上关于色彩。
胶片时代,不同型号的胶片发色不同,不同的冲洗流程(冲洗、药水、放扩),也会导致色彩偏差,参考了,谢谢。
泡网分: 21.518
帖子: 1013
注册: 2005年04月
cotts 发表于
另外,徕卡M系统的优势在于:
1. 它贵,它有配饰和奢侈品属性,它有逼格,曾几何时,欧洲某些音乐厅和美术馆大门口都写着“Only Leica”,是男性宴会配饰之一。
2. 它镜头小,综合素质出色。
3. 器材做工好,手感一流。
4. 售后服务好(国内的售后滚蛋)。
5. 旁轴测距的特殊拍摄体验+手动对焦系统中的“最快速对焦”
6. 在机械快门中,较为安静的快门(M8M9除外,MD262最安静。),当然比不过其他数码机的电子快门(不过有果冻+频闪问题),也比不过禄来28F那种镜间快门(机身内置低音炮的哈苏500系列就算了。)
所以,不要为了所谓德味去买徕卡,那样只会便宜二手贩子。说的有道理,受教了
泡网分: 0.628
注册: 2008年01月
另外,徕卡M系统的优势在于:
1. 它贵,它有配饰和奢侈品属性,它有逼格,曾几何时,欧洲某些音乐厅和美术馆大门口都写着“Only Leica”,是男性宴会配饰之一。
2. 它镜头小,综合素质出色。
3. 器材做工好,手感一流。
4. 售后服务好(国内的售后滚蛋)。
5. 旁轴测距的特殊拍摄体验+手动对焦系统中的“最快速对焦”
6. 在机械快门中,较为安静的快门(M8M9除外,MD262最安静。),当然比不过其他数码机的电子快门(不过有果冻+频闪问题),也比不过禄来28F那种镜间快门(机身内置低音炮的哈苏500系列就算了。)
所以,不要为了所谓德味去买徕卡,那样只会便宜二手贩子。
本帖最后由 cotts 于
02:58 编辑
泡网分: 0.628
注册: 2008年01月
别琢磨德味不德味了,我有M8,M9,M240,A7R2,
就leica的CMOS机器来说,A7R2转接M头的效果并不比M机差,有些情况下画质会更好。
M240上红移的镜头A7R2上都不红了。
那些说转接不行的,要么用的不是A7R2,要么就是脑补胡扯。
其实xpro2转接也挺好的,当然了,那是残副,裁没了边角,不讨论了。
以上关于CMOS和转接。
M9,M240,SL,Q,A7R2,出片的色彩不同来源于直出JPG+自动白平衡。
如果说leica有德味,那属于白平衡和JPG算法有特点,镜头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用RAW+自定义标准白平衡,各家的机器出片基本都是一致的。
而RAW是保留最大宽容度,观感会非常灰,在这种情况下镜头的色彩会削弱。
必须后期去灰,把直方图调节一样,才能对比出两套机器的色彩区别,比如5d4+50L 和 M240 + 50 1.4A。
但是通常这个区别非常小,完全达不到一眼就发现德味的程度。
以上关于色彩。
胶片时代,不同型号的胶片发色不同,不同的冲洗流程(冲洗、药水、放扩),也会导致色彩偏差,
装3种不同的胶卷就有3种风格的发色,你能说这3种都是德味?
那么日系头和德系头,同一种胶片同一种冲洗流程,出片是相当接近的,还是达不到一眼识别出德味的程度的。
数码时代,德味来源于论坛和后期软件。
所以,压根就没什么德味,非得给德味定个义,估计就是 EV-0.7&&蓝色饱和+5了吧。
泡网分: 6.198
帖子: 10808
注册: 2009年09月
取决于机身落后的取景、对焦、测光方式。部分同学兼顾镜头跑焦的特点。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7.055
注册: 2009年11月
当然取决于放大头和相片纸以及药水的选择。
泡网分: 12.854
帖子: 1069
注册: 2008年11月
本人说下自己的看法,小白一个,欢迎一起探讨。
我认为镜头成分更重要一些。从理论上讲,对于同一被摄物体,光线到达镜头前是一样的。通过不同的镜头会对光线的强度颜色有些许影响,也许会对光谱有些影响。从而不可避免对照片的味道产生影响,因为是硬件性的影响。
如果镜头一样机身不一样,也就是从被摄物体的反射光或发出的光到达相机的感光元件是一样的,如果感光元件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那么相机产生的RAW格式文件应该也是一样的哈(前提是相同的分辨率),如果这时候出来的所谓的味道不同应该来自不同机身内的不同算法,但原始数据应该是相差不大的。当然莱卡的感光元件和别家相机厂商的感光元件应该不一样。如果单纯相机机身内的算法不同导致的味道差别,我想通过其他软件应该可以从raw格式里调出来。
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不知道有没有说明白。
个人管见,砖头轻拍
泡网分: 1.074
帖子: 1067
注册: 2015年07月
对色彩的影响 是镜头的影响大还是ccd/cmos区别的影响大?
是镜头 还是胶卷种类大呢?
如果底的影响大过了镜头的影响
是不是可以认为……
泡网分: 2.084
帖子: 1460
注册: 2016年08月
当然是机身。。
你可以用日本相机转接R头来和旁轴比一比不就知道了??
泡网分: 1.459
帖子: 1453
注册: 2014年08月
瓜田李下 发表于
说实话,取决于人。
好的色彩,好的味道,都是在正确时机按下快门正确曝光的前提下形成的,做不到这点想靠器材只能自欺欺人。不明白,人云亦云;明白人,一笑置之。
德蔡与日蔡;西德与东德,所谓德味就大不同。
不同胶片和放大机;数码CCD&CMOS及软件更是五味杂陈!
摄影人才是真正味道的创造者~
泡网分: 48.565
精华: 3帖子: 5702
注册: 2001年08月
fami 发表于
当然好的照片首先取决于好的构思。除此之外呢?
我观察了一下
首先徕卡的色彩很饱和(不知道做没做后期),而出的黑白照片真的是很棒的。
其次徕卡镜头的焦外非常好,保证了画面的美感。
如果用a7转接徕卡镜头可否得到近似于徕卡相机的效果?fami&&資深:
& && &&&從技術上說:
& && &&&在膠片影像時代,鏡頭、膠片(化學底片)、衝印(正片還要加“觀片光”)——決定照片的“味道”。
& && &&&在當下數碼影像,鏡頭、传感器(電子底片)、電腦後期與打印(或電子顯示)——決定照片的“味道”。
& && &&&是故:
& && &&&“如果用a7转接徕卡镜头可否得到近似于徕卡相机的效果?”& && &
& && &&&答案是& & &可以得到近似於徠卡相機的效果“& &。& && &
& && &&&但只是---------近似
愚見,僅供參考。&& 本帖最后由 zwg_sh555 于
13:13 编辑
泡网分: 7.044
帖子: 3219
注册: 2010年10月
试过华为徕卡手机对比苹果就知道
泡网分: 4.883
帖子: 2755
注册: 2013年10月
hillbilly 发表于
额。。。262闹~很有大法味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9.086
注册: 2006年07月
Zero228 发表于
大法额。。。262闹~
泡网分: 0.122
注册: 2011年11月
这个我有经验可以回答,当初A7R刚出我就买了,A7系列不管你配多少徕卡头基本不能有所谓的徕卡的味道,哪怕你换透镜都不行。主要是匹配的问题。如果是A7系列建议你还是买原厂头来搭配,我放弃A7系列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EVF。
泡网分: 30.292
帖子: 28280
注册: 2007年09月
镜头+算法(从raw到jpg的方案)。
有人说数码时代色彩与镜头无关,大错特错。看看各家(同机身)的狗变(定)和牛变(定)的色彩就知道。
焦外也是跟镜头息息相关。
泡网分: 19.783
帖子: 2006
注册: 2004年08月
天使长 发表于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哪个徕卡可换镜头的机器用的是索尼24mp的cmos?
泡网分: 15.316
帖子: 2444
注册: 2007年07月
当然是品牌。
泡网分: 4.883
帖子: 2755
注册: 2013年10月
hillbilly 发表于
说实话我也答不上来,不如这样,各位考眼力,竞猜开始。下图是大法 ,还是徕卡。。。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43
注册: 2015年08月
eal 发表于
镜头有有关系,特别是胶片时代,那时候的leica味完全来自于镜头。你用canon的机身转leica的头,就是leica味。
数码时代,机身成了一个因素,同样一块cmos,覆盖在上面的色彩滤镜,出来数据的算法,各家厂商都有独门配方,sony的相机就是出不了nikon味。
当然,更多的是拍摄习惯。胶片时代,不同胶卷、不同冲洗方法影响也很大吧
泡网分: 19.086
注册: 2006年07月
说实话我也答不上来,不如这样,各位考眼力,竞猜开始。下图是大法 ,还是徕卡。。。
泡网分: 16.726
帖子: 1535
注册: 2007年06月
我感觉徕卡的特色来源于其弱光下的色彩的算法
晴天F8-11下徕卡几乎没有什么特色。
泡网分: 31.23
精华: 1帖子: 15930
注册: 2008年08月
机身的图像处理系统影响很大,感觉上是这样。
泡网分: 0.087
注册: 2016年12月
镜头加成像处理器,缺一不可。索尼机身加莱卡镜头如果拍出来和M一样的味道,那买莱卡相机的人就人傻了
泡网分: 8.7
注册: 2009年03月
镜头有有关系,特别是胶片时代,那时候的leica味完全来自于镜头。你用canon的机身转leica的头,就是leica味。
数码时代,机身成了一个因素,同样一块cmos,覆盖在上面的色彩滤镜,出来数据的算法,各家厂商都有独门配方,sony的相机就是出不了nikon味。
当然,更多的是拍摄习惯。
泡网分: 25.503
帖子: 5687
注册: 2005年10月
去收台M9系玩玩呗,全幅CCD仅此一代机型,对于器材党不玩一玩总是不甘心的,不是器材党关心徕卡味道干什么,好好拍片去吧
&版权所有:&&&&&主题:有徕卡Q的千万暂缓升级2.0
&浏览:3893&& 回帖:82 &&
泡网分: 32.991
帖子: 12411
注册: 2007年10月
skyshui 发表于
我自己调感觉没直出舒服,感觉徕卡指出有些色饱和低,明度低,看起来很严肃的感觉。我喜欢随意调色,看场景,看心情调,没有一定的套路,就是玩,不必太讲究,
即使同一个场景调出两个颜色我也不在乎,有时候我还会故意弄几个不同色调,自己比较看看,反正自己玩得高兴比较重要。
M9我尝试调了一阵子,最后还是往JPG的方向跑,而且还没有JPG好,后来我就只拍JPG,后期不怎么管了,
但CMOS的徕卡,从M40,Q到SL,我都比较重手后期,也许M9的先入为主,我不喜欢CMOS的JPG感觉,M240和旧固件的Q都偏暖,
M9偏冷,SL相对Q和M240也冷一点,固件升级之后的Q好像也倾向于SL,我还没有去真正比较,只是粗略感觉,
反正CMOS我都会后期,不太在乎JPG是怎样的。
泡网分: 32.991
帖子: 12411
注册: 2007年10月
无忌小镇 发表于
mark兄好! 咨询一个问题,我的photoshop cs6突然遇到状况,打开窗口整个版面包括文字、载入图片全部出现锯齿
照片修好后
压缩出图更是明显,这是什么情况?兄遇到过没有?是软件到期?但没有任何提示
不知我说明白没有...我懒人一个,现在都只用LR了,无忌兄要请教其他用CS6的高手了。
LR对于基本的调整,其实已经很好用了,对于不需要精细后期的片,特别是扫街片,我觉得只需要LR就够了。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1:11 编辑
泡网分: 19.474
帖子: 14039
注册: 2012年10月
mark1008 发表于
我懒人一个,现在都只用LR了,无忌兄要请教其他用CS6的高手了。
LR对于基本的调整,其实已经很好用了,对于不需要精细后期的片,特别是扫街片,我觉得只需要LR就够了。谢谢mark兄,我平时也是简单调整,回头用lr试试!
泡网分: 1.426
帖子: 1364
注册: 2013年01月
HelloColorWorld 发表于
和大家分享一个好玩的东西,我发现理光的GW-3是个好东西,rx1也能装上去,徕卡q也能装,q上了之后是21mm广角,这个很实用了,不知道谁来试试效果,看台湾网友有玩,但是大图由于Flickr不能访问所以看不到效果。效果貌似很差,大家别试了。
泡网分: 2.96
帖子: 1775
注册: 2012年01月
mark1008 发表于
我喜欢随意调色,看场景,看心情调,没有一定的套路,就是玩,不必太讲究,
即使同一个场景调出两个颜色我也不在乎,有时候我还会故意弄几个不...是的,调个心情,我也不去钻牛角尖了,看着舒服就行。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3.327
帖子: 5906
注册: 2008年11月
我升级固件后在巴塞罗那街头拍过几张,回来导到电脑上随便翻了下稍有心理感觉颜色有些淡,这感觉是看到这帖子之前的。但是拍摄的几张都是随拍小孩玩,大白天,光线又硬,我觉得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等具体有好的光线多拍拍会有进一步体验。固件主要是功能性改变,我也认为工程师的回复没什么问题,不会去动颜色什么的,除非故意要骗人,但我没明白有什么必要。
白平衡的差异看那个对比当然是巨大而且显而易见的,但是还是要看自己的实拍。昨天看完帖子,晚上在家里给女儿按了一张,屏幕上看和室内正常的肉眼白平衡还是很接近的,肯定没有对比片上那么离谱。
那个对比是怎么产生出来的结果我不确定,难道不排除是升级固件后个别机器有问题?因为看着实在太离谱了。如果是普遍的升级后问题,应当短时间内大面积的用户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应。
我只有些感觉色彩似乎变淡,但不确定是否心理因素,要进一步拍拍看了。
泡网分: 84.709
精华: 1帖子: 14053
注册: 2005年04月
天天来看Q,心水中,国内哪个渠道靠谱,请教下
泡网分: 15.536
帖子: 4142
注册: 2007年12月
yehuzi 发表于
天天来看Q,心水中,国内哪个渠道靠谱,请教下天猫旗舰店,每周一限量31400元
泡网分: 84.709
精华: 1帖子: 14053
注册: 2005年04月
核子相机 发表于
天猫旗舰店,每周一限量31400元谢谢核子兄弟
泡网分: 0.535
注册: 2013年12月
今早看到这个贴子,下午在家按着之前固件时的同样场景拍了几张,没发现有啥区别呀~
这难道是个体差异?
泡网分: 0.603
注册: 2012年02月
布鲁克斯 发表于
我升级固件后在巴塞罗那街头拍过几张,回来导到电脑上随便翻了下稍有心理感觉颜色有些淡,这感觉是看到这帖子之前的。但是拍摄的几张都是随拍小孩玩,大白天,光线又硬,我觉得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等具体有好的光线多拍拍会有进一步体验。固件主要是功能性改变,我也认为工程师的回复没什么问题,不会去动颜色什么的,除非故意要骗人,但我没明白有什么必要。
白平衡的差异看那个对比当然是巨大而且显而易见的,但是还是要看自己的实拍。昨天看完帖子,晚上在家里给女儿按了一张,屏幕上看和室内正常的肉眼白平衡还是很接近的,肯定没有对比片上那么离谱。
那个对比是怎么产生出来的结果我不确定,难道不排除是升级固件后个别机器有问题?因为看着实在太离谱了。如果是普遍的升级后问题,应当短时间内大面积的用户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应。
我只有些感觉色彩似乎变淡,但不确定是否心理因素,要进一步拍拍看了。那个对比是1.0固件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拿来这里说。
泡网分: 0.028
注册: 2016年03月
我1.1还没升,谢谢
泡网分: 0.019
注册: 2013年11月
这么严重的问题难道要苦等2.1固件?
泡网分: 23.327
帖子: 5906
注册: 2008年11月
15年底我也和徕卡写过邮件反应过期待类似单独DNG文件,对焦模式上的固件改进等建议,徕卡都很及时的和我回复过。刚才我又写了封邮件也反馈了下Q固件升级后主观上感受到的白平衡和色彩的变化,希望他们能考虑关注和调查,很快徕卡也给我回复了。
通过我昨天傍晚户外更多的测试,我个人感觉色彩的变化可能和测光连带自动白平衡的异常有关,如果白平衡偏移,色彩自然也会变化,昨天我也尝试了选择日光白平衡,得到的色彩要更舒服和接近印象中之前的感觉更多。
总体上,我不大相信这么一个功能性固件的升级,徕卡有什么必要去调整图象色彩算法。如果说的确针对图象画质的固件升级,倒有可能产生一些色彩和画质的变化,但这次根本没有提到。我印象中上一次固件升级有针对提高JPG低感画质,而且当时我主观上也有感觉到JPG质量是比原始固件图象要再好些的。
Anyway,徕卡已经回复此次固件他们是没有修改白平衡的。就和徕卡service沟通的过程和固件不断的更新,我觉官方还是比较负责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变化,再耐心等等吧,一旦确认应该会有固件进一步修正。 本帖最后由 布鲁克斯 于
20:12 编辑
泡网分: 15.536
帖子: 4142
注册: 2007年12月
布鲁克斯 发表于
15年底我也和徕卡写过邮件反应过期待类似单独DNG文件,对焦模式上的固件改进等建议,徕卡都很及时的和我回复过。刚才我又写了封邮件也反馈了下Q固件升级后主观上感受到的白平衡和色彩的变化,希望他们能考虑关注和调查,很快徕卡也给我回复了。
通过我昨天傍晚户外更多的测试,我个人感觉色彩的变化可能和测光连带自动白平衡的异常有关,如果白平衡偏移,色彩自然也会变化,昨天我也尝试了选择日光白平衡,得到的色彩要更舒服和接近印象中之前的感觉更多。
总体上,我不大相信这么一个功能性固件的升级,徕卡有什么必要去调整图象色彩算法。如果说的确针对图象画质的固件升级,倒有可能产生一些色彩和画质的变化,但这次根本没有提到。我印象中上一次固件升级有针对提高JPG低感画质,而且当时我主观上也有感觉到JPG质量是比原始固件图象要再好些的。
Anyway,徕卡已经回复此次固件他们是没有修改白平衡的。就和徕卡service沟通的过程和固件不断的更新,我觉官方还是比较负责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变化,再耐心等等吧,一旦确认应该会有固件进一步修正。
我的结论也是白平衡出了问题,白平衡算法没改说明不了问题~
泡网分: 23.327
帖子: 5906
注册: 2008年11月
核子相机 发表于
我的结论也是白平衡出了问题,白平衡算法没改说明不了问题~问题是什么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徕卡能尽快确认问题的存在,发现并解决。我还是持乐观态度,从理论上讲非硬件缺陷问题应该不是什么悬而难解的问题。但是可能需要点时间。
这段时间先多DNG拍拍吧,我想问题总能解决。
泡网分: 0.01
注册: 2015年06月
买来直接就2.0
泡网分: 15.536
帖子: 4142
注册: 2007年12月
bboyacong 发表于
买来直接就2.0
7月下旬之后的机器吧?
我的是7月初,初始1.1的固件
泡网分: 1.426
帖子: 1364
注册: 2013年01月
核子相机 发表于
7月下旬之后的机器吧?
我的是7月初,初始1.1的固件我买的8月份生产的,开机就是2.0 。。。。
泡网分: 70.36
精华: 2帖子: 12559
注册: 2004年05月
早升了,没发觉问题。
泡网分: 2.17
帖子: 1687
注册: 2014年08月
Leica Q,从红色,橙色,紫色来看,不觉得发色有什么问题。
难道是很多人心里的卡片机更新后发色更接近大M心里不爽?
泡网分: 2.17
帖子: 1687
注册: 2014年08月
Leica M-P 240,从红色,橙色,紫色来看,发色和Leica Q基本一致。
难道是很多人心里的卡片机更新后发色更接近大M心里不爽?
泡网分: 15.536
帖子: 4142
注册: 2007年12月
银河之泪 发表于
Leica M-P 240,从红色,橙色,紫色来看,发色和Leica Q基本一致。
难道是很多人心里的卡片机更新后发色更接近大M心里不爽?
这黄绿色调也是醉了
泡网分: 0.019
注册: 2013年11月
感觉2.0 JPG的确绿,早知道不升级了
泡网分: 0.004
注册: 2016年10月
早看到这个帖子就好了
今天出去拍照,拍了几张就没心情了,这直出的jpg效果一点feel都没有了
问过徕卡店售后了,不少客户更新后发现同样的问题,甚至有人重买徕卡q 1.0固件的
泡网分: 0.004
注册: 2016年10月
对比了&&以前的dng和jpg&&以及现在的dng和jpg& &没升级固件2.0的千万别升级,1.0其实就够用
泡网分: 0.099
注册: 2006年05月
看来是有问题。我是2.0放出来就升了,期间没特别注意色偏的问题(因为习惯对一些场景进行色彩微调和出片),平时A7和Q交替使用,也未特别把JPG放在心上(虽然本人很懒几乎JPG一路到底),近几周Q的使用频率略有增加,初感就是新固件下的JPG是相比较1.X至少增加了2档曝光,现在貌似不得不把曝光默认减去2档,会感觉稍微好点,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感觉直出不那么“友好”了。
泡网分: 0.099
注册: 2006年05月
上一张Q的JPG原片,上周末摄于宁波。Mini的红色的准度深度是没问题的,不过天空看起来是有点奇怪,蓝的怪异黯淡,实际的那天的天空要比这张JPG上的蓝。同样翻看了A7的一些片子,对比还是蛮强烈的。仅限JPG间的比较。
泡网分: 2.17
帖子: 1687
注册: 2014年08月
核子相机 发表于
这黄绿色调也是醉了M-P就是这个色调,你是醉M-P还是醉Q?
看到你的回复也是醉了。
泡网分: 2.17
帖子: 1687
注册: 2014年08月
自己心理有问题怪徕卡。
徕卡2.0固件拍摄。自己对比一下吧。
徕卡Q从诞生起就争议不断,却成为现在最畅销的机型之一,徕卡甚至为它出了钛版的。
无所谓,自己用着习惯就好,至于小白怎么看,影响吗?
&版权所有:&&&&燕惊寒」说说我用过的相机镜头们(徕卡、富士、理光篇)
燕惊寒」说说我用过的相机和镜头们(宾得、佳能篇)
燕惊寒」说说我用过的相机镜头们(尼康、索尼篇)
书接上回:
五、理光、富士篇
没错,宾得被理光收购了,但宾得和理光原本是两条路子,宾得相机和理光相机也并没有合并。宾得相机除了K3上面加了理光的Logo之外,后面也没再加过。而理光GR吸纳了宾得的TAV档,GR2还附加了宾得几种色彩模式。除此之外,二者基本上还是不同的路数,所以单独来写。
至于富士,本来我没资格评价的,也就用过一款相机,用过几天,想想还是简单说两句,也许是以偏概全,还望谅解。
话说我和理光的缘分,绝不仅仅是从2013年开始玩单反起始,更要追溯到遥远的十年前,2007年。那时候刚工作两年多,谈了女朋友,所以想买个数码相机方便出去玩拍照。一窍不通,网上查了一轮,选定了理光R4,似乎是在同档次里面,性能最好配置最高的卡片相机。价格大概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蛮奢侈的一个玩具。很快就带着女友去苏杭几日游,拍了不少到此一游的照片,结果最后一天在苏州枫桥游玩的时候,狠狠摔了一下,电池卡扣断了,镜头也缩不回去了,就一路保持着这样的勃起状态千里迢迢回到了家。送修之后,镜头回去了,电池卡扣无法恢复,只能附带胶布固定。结果这相机就拖着半残的身躯陪伴我很多年,也去过不少地方,留下不少值得回忆的画面。直到买了单反,才淡出我的视线。这机器现在还能开机,还能拍照,只是电池已经残废了,分分钟自动关机。现在回想起来,这台R4居然是我唯一用过的一款CCD相机。
亮点:在那个年代,功能还是挺齐全的,等效24-100的变焦范围,电子防抖,色彩也不错,还算皮实耐用。
槽点:现在肯定觉得小底渣画质,操控对焦太原始,没啥好说的。
关于图片:2007年5月初,带着R4去了杭州,傍晚时分赶到西湖边,夕阳映照着雷峰塔,看到柳树下几个年轻人坐在湖边长椅上,自然就记录下了这个画面。
没玩过GR的人,也多少都知道理光GR系列的大名,也听过街拍大师森山大道的名头。可以说,GR系列是把街拍作为终极设计理念的一个系列产品,而且一代一代积累到现在,各方面不断完善,更是把“为街拍而生”做到了极致。极其低调简约的外观,流线而便携的体型,所有为单手操控而生的设计,快速的开机响应,非常完善和专业的菜单设定,为快拍而生的snap超焦距模式……小小的机身里面,装了一颗大大的心,平凡不起眼的外观下,是丰富的内秀。相比之下,友商富士生产的竞品X70,就显得有点哗众取宠了,外观过于高调,操控过于复杂还依赖双手,拍摄前要拆卸镜头盖,设计理念上,就不是为了快拍而生,那么如果想要亮骚的外观B格,和慢慢拍的情调,那选择X100系列岂不是更合适?所以GR系列生命力旺盛而延续,X70?匆匆出场便已草草谢幕。
话说我的GR是2016年1月买的二手,当时手上是庞大的1DX和专配长焦的70d,GR的到来,似乎弥补了一个空缺,就是随身携带,随时拍摄。结果和我的期望相同,甚至有所超出,GR入手后,反而成为出片最多的机器,硕大的单反慢慢沦为抚摸的需求,长期镇守防潮箱。
一直到2016年10月,那个疯狂的月份,入手了一台徕卡Q,同样的28焦段,更好的画质,觉得焦段实在重复了,这才出掉GR。很多昂贵的好机器在我手上也未必能停留多久,反而是这台GR坚守阵地长达九个多月,排名第三,可见我对它的喜爱。
然而我一直没和人说过的是,Q虽然画质更好对焦更快,但是已经和便携、快拍的概念相去甚远,GR能做到的那些事,能拍摄的那些瞬间,Q反而不适合或者做不到了,一种悔意时常在心中升起。
顺便要提一句,GR不等于森山模式,也不等于高反差黑白。森山大道用高反差黑白记录战后日本的满目疮痍,以及那个时期日本人仓皇的心态,这才是森山大道作品的经典和内涵所在,而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却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高反差黑白这个表面的形式上,以为森山大道=高反差黑白=GR,不但是本末倒置,更是缘木求鱼了。GR内置的高反差黑白,用过几次,反而不再常用了,因为如果你没有超强驾驭画面的能力和通过简单的反差讲故事的能力,用这个模式只能拍出来一堆难看的渣片,还不如老老实实正常拍摄,后期黑白。
亮点:大部分优点上面都说过了,各种为了街拍而生的设计,随时随地单手快拍盲拍的最佳利器,那颗18.3mm f2.8镜头的素质非常好,属于买镜头送机身类型。机身内置正片模式比较好用,色彩有特点。
槽点:发色过于真实不够讨喜,自动对焦算法颇有不足,只有Auto模式下才有人脸识别,其余模式下拍娃,经常对焦到背景上去,续航也比较一般。
关于图片:全家去东部华侨城两日游,只适合携带GR。在茶溪谷深处的大桥上,拍下这片深邃的高山湖泊。这张照片后来参加全国理光宾得摄影大赛还获了奖,小机器真是物超所值。
接续前言,由于心中对GR的时常惦记,直到后来2017年2月大洗牌,出掉徕卡Q之后,就再次购入GR的升级版GR2。GR2继承了GR的全部优点,并且增加了wifi和NFC功能,新增了很多种色彩模式,自动对焦方面也有所进步,虽然谈不上革命性的变化,但这个系列毕竟已经非常成熟,新产品就是查漏补缺精益求精而已,不必有太高不切实际的企望。
当然,入这台机器前后,也入了徕卡M系统,另一个非常适合街拍的机器,而且昂贵得多,所以在有限的拍照时间里,更多是携带徕卡出门,GR2在家里休息的时间比较多。
亮点:与GR相同,另外对焦更好,色彩也有所改进,直出可用程度大大提高,也更方便即时分享。
槽点:不同的对焦模式和不同的色彩模式相绑定,比如脸部识别就只有人像模式下才有等等,似乎对用户的限制多了点,应该把这些交给用户来设定比较合适。
另外其实是企望,2.8升级f2显然不太现实,那意味着体积的平衡将被打破,但是1600w像素的cmos可以考虑升级到2400w像素,以及增加触摸功能。希望这些能在GR3上面看到吧。
关于图片:拍的不多,这张是早上上班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开着三轮车送家里老人去坐车,停车的一刹那,简朴而真挚的笑容,浮现在两个人脸上。
再次诚惶诚恐地说一句,富士机器我了解的真不多,真正上手拍过的就这款,其余要么是抚摸,要么是键盘,还有就是那台中画幅微单,交了定金又取消订单的,也是YY为主了。
话说大概是2015年10月,当时自己在用A7R2,和一朋友闲聊,说借他的XT10来玩玩,他就同意了,给我寄了过来。原本说好借用一周的,结果到第四天我就给他寄回去了。可能是因为定位的原因,XT10虽然看起来颜值不错,也蛮有复古感觉,但是一上手还是挺强的塑料感。其次,那一代富士的机器,对焦方面还真是蛮弱的,尤其是拍娃的时候,那个追焦非常鸡肋,和我手中的A7R2相比之下,真心觉得难用。最后,虽然直出色彩挺不错的,但是总觉得画质不够干净,有比较强的涂抹感,后期raw文件也觉得画质并不是很好,最起码不像网络上一些人吹嘘的越级吊打全幅那么牛。所以很快就失去了继续把玩的兴趣。
亮点:直出色彩不错,外观比较亮骚。
槽点:对焦尤其是追焦比较弱,画质一般。
关于图片:真心没拍太多,就这张正好赶上同事过生日,拍了一张蛋糕,用的是18-55 2.8-4镜头。色彩还是蛮好的。
六、徕卡篇
话说为什么要把徕卡作为六个篇章的最后一篇,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135的尽头?其实,玩了这么多相机和镜头,唯有徕卡的博大精深,让我好似盲人摸象不得要领,又好似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每每欲发表一些看法,又不知从何说起,想口出狂言轻下论断,又如履薄冰心中擂鼓。因为接触的时间短,因为尝试的还是太少,因为了解的极不全面,因为专业素养极其不够……说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几乎要弃贴了。
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自己开的贴含泪也要更完。
早在2016年初,曾经有那么一次,已经非常接近下手大M+50 1.4A+90 2AA,就因为犹豫了一下近视眼旁轴对焦的问题,第二天人家的器材就出掉了。后来这笔钱用来购买了645z。
再后来入过两枚物美价廉的R头,算是初尝徕卡滋味。一直到九、十月份期间,手贱去逛了一通CHH(玩物丧志大本营),就无意中中了徕卡Q的毒,在那个疯狂的十月,以撑死胆大的心态花巨款买了一个不能换镜头的大DC。从此踏进徕卡这条河沟再没拔出脚来。
体型硕大的卡片机,挂着可乐标,但是有飞快的自动对焦和灵敏的触屏,怎么看都是个异类,在传统玩家眼中,这是个非正宗的徕卡,是松下货,是叛逆者,云云。然而,徕卡虽然是百年巨人,但也垂垂老矣,在当前的时代,严谨的德国巨头们也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岛国,纷纷在那里寻求合作,以期能够让高贵的血统得以延续,否则也许要不了多少年,就会被时代的潮流所遗弃?我不是徕卡的骨灰粉,也不是抱残守缺的看墓人,在Q这台这机器上,延续着徕卡一如既往的工匠精神和独有的风格,又兼容了最前沿的电子化技术,使得这台机身看似另类,实则魅力无穷。一台足够好用的机器,我想,有这个评价就足矣,剩下的东西,随浮云去吧。
2016年疯狂十月中毒购入全新水货,谁料继续遵循了我“入什么什么降价,出什么什么涨价”的魔咒怪圈,一直价格稳定的Q,价格也开始跳水。2017年2月份为上富士中画幅清空器材换取资金的时候,出掉才600快门的Q,至少一个适马35的钱不见了。
亮点:做工精细远胜日系,自动对焦极快,触摸屏对焦取景很方便,镜头素质完胜RX1R那枚蔡司35/2,0.17米微距模式非常实用,镜头设计巧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M系手动对焦的手感(虽然有实质的差距),色彩温润,直出饱和对比较低,但后期余地很大,宽容度和高感不错,尤其是高光细节保留很好。
槽点:28mm定焦适合扫街,但是Q的体型还是过于大了一些,太过显眼,而且欧洲货极简的造型设计带来不佳的人体工学体验,持握感并不好。取景器自带德味,但是边缘部分字体图像有撕扯感。
关于图片:这张应该是用Q拍的最后一组片子中的一张,天上下着雨,左手打伞,右手拍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同场景用M如何拍摄。
我不是胶片时代过来的人,也不是旁轴或CCD的死忠,我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和信仰,我只信自己的感受。太多人告诉我玩徕卡就要玩CCD,不然不是玩徕卡,我说,难道胶片也不是正宗?胶片不也是富士柯达这些生产的吗?又有人告诉我,玩徕卡就要玩旁轴,不然就不是玩徕卡。我说,你们徕卡怎么这么多讲究,这么多壁垒,还没开始玩就丢给你各种条条框框的包袱,还要分个三六九等?行,那我试试。CCD就免了,还是买新不买旧,就整个大M或者M-P玩玩吧。
于是借着有“伪”徕卡:Q和P9的身份掩护,混进了几个徕卡群,每天在里面吸毒啊,看戏啊,好容易看上一台大M,临发货告诉我有瑕疵,PASS。好容易谈成一个11675,临买涨价,有多远闪多远。好容易又联系上一个11663,也是临到发货说有另外的瑕疵。这……是老天在阻止我上徕卡吗?真的是天意吗?
扯淡吧,还不是玩徕卡的人比较矫情,出个器材也各种磨叽。最后还是遇到了一个不错的银色M-P,顺利拿下,又收了一只银色M50 1.4A(11892),就先玩将起来。三十分钟,学会联动测距黄斑对焦。两天时间,学会用LR把DNG调出JPG直出胶片模拟味道(徕卡味),觉得徕卡也不过如此。
慢着,似乎有什么奇怪的事在悄悄发生?
这机器没有华丽的功能,没有神速的对焦,老老实实调整相机,老老实实前进、后退、蹲下,老老实实在脑子里提前构思,转动月牙,按下快门。
最终,值得按下快门的,很少,很多场景因为慢,放弃了。硬盘压力也减轻了,只有一块电池不过续航也不用担心了,拍的少了,被删掉的片子自然也少了,以前拍一百删八十,如今拍十张删三张。
以上的这些变化,是我那阵子所经历的,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似乎重新找到了当初学拍照时候那种动力,并且,有更多从未体验到的感受和未涉及的领域,从迷雾中若隐若现。我逐渐愿意在一张照片的前期、后期甚至一再地回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是批量生产过后匆匆离开的脚步。
不谈玄学,不说情怀,这里,只有一种摄影的态度。从新的起点,重新学习摄影。慢摄影,不拘泥于“得”,而逐渐懂得“舍”。
一个月左右的磨练,自己似乎有所蜕变。没过多久,被人下毒,为了换取手自一体的SL,出掉了我的M-P,镜头留下继续使用。机器换回了自动,但是摄影的习惯,已被重新培养。
亮点:做工极其扎实,蒙皮手感很好,菜单界面简约容易上手,色彩管理是徕卡一绝,快门很轻,机震很小。
槽点:没数据线接口,每次导照片都要拆底板;原生低感只有ISO200,快门速度最高只到1/4000s,徕卡大光圈又多,大白天全开很痛苦;自动白平衡比较弱,总体偏青,这也许就是所谓徕卡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黄斑还是LV放大对焦都只支持中心点,小景深二次构图容易导致偏差;银色虽然很骚,但是太容易留下指纹汗渍;最后,为了增加持握手感不得不购买极其昂贵的附件系统。
关于图片:M-P搭配11663拍摄,冷暖反差,立体感这些都还不错。
为了传说中的徕卡手自一体,期间试过M头转接A7R2,效果差强人意。后来听说SL转接M头不会损失M头色彩和画质,本身自动对焦又极其强悍,机身价格和M-P也大致相当,所以在作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把M-P换成了SL。
SL这机器,要是放在一年前我是绝对不会考虑的,“巨单”,丑,贵,不是正宗徕卡……理由多得很。但是人的观念,真的会改变,又往往是伴随着认识的全面和深入之后,才会明白所谓昨是今非。
也就是上个月,才刚刚入手这个大玩具,搭配的2490套头,没错,就是那个巨大的变焦自动徕卡,还是非恒定光圈,键盘党们看到此处,肯定觉得这是多么愚蠢的一个决定……一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话说键盘侠们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中伤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哈哈哈,我说话太直接了!
亮点:做工非常精扎实精致,自动对焦极其迅速,手动对焦支持也非常友好,多维摇杆是我用过最好用的没有之一(包括1DX2),11张连拍很给力,机震小安全快门低,原生ISO50-50000真心给力,动态范围比较好,后期实用,菜单功能非常丰富专业,无愧旗舰级无反相机定位,有真4K录像和120fps高速摄像,S-LOG。基本上也是万能插,能转接各家镜头使用。双卡槽,卡1支持USH-Ⅱ。
槽点:棱角过于分明,经不起磕碰刮擦,我已经贴上一圈胶纸。4K是点对点,不是全幅视角。连拍+AFC追焦,除了开头两张,后面无法真正追踪到位。手柄比较宽大,但过于直线条,人体工学和日系没法比。多维摇杆距离略远,更适合手大的欧洲人。
关于图片:SL+2490所拍,发色浓郁自然,镜头画质非常优秀,层次感也不错。限于时间关系,还没机会拍更多照片。先拿这张充充数。
下面说说徕卡机身搭配过的镜头:
M50 1.4A 11892:银色版纯铜镜身,分量十足,颜值很高。全开锐利,发色浓郁明快,焦外柔和,氛围感不错。
M35 1.4A 11663:黑色版,小巧轻便,全开锐度、过渡和氛围极好,发色很有特点,自带德味。
福伦达VM35 1.7:亮银版颜值担当,全开锐度不逊于徕卡原厂,焦外风格比较现代,暗角略重,反差略大,同光圈下比11663欠曝一点,视野也略窄一点。性价比爆棚。最近对焦距离是0.5米,黄斑大概近于0.65米左右就不再动弹,只能用LV取景。
SL24-90 2.8-4:做工、对焦、色彩、锐度、焦外都是我用过的变焦镜头之极品,除了光圈偏小并且非恒定,其余素质丝毫不弱于M定焦镜头。90端0.45米最近对焦还有一点小微距能力。镜头自带3.5级防抖,配合SL极轻的机震,安全快门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准。槽点就是体积大,价格高。
转接D25 2.8mmj:转接徕卡之后,可谓无缝衔接,色彩风格很匹配,尤其是配合SL机身,外形也很匹配。近摄能力很强,超焦距也很容易。边缘画质一般。
顺便提一嘴,那个路华仕转接佳能镜头到SL的AF转接环,朋友告诉我支持的镜头并不多,本来想抛弃5D3机身,直接把小白兔给SL插上的(928太贵了),后来还是放弃了,因此5D3得以继续存活。
折腾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测评,也不是导购,只不过将我一些片面的折腾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有人从中获益,减少走弯路,那这篇帖子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纯属自娱自乐,吹毛求疵抠字眼的,那咱们不是一条道上的,您自个儿玩自个儿的就好。当然,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我的间接经验,毕竟及不上各位自己的直接经验,所以,您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千万别太在意我的文章。
归根到底一句话,就好像我的签名档一样:不要争论佳能尼康索尼宾得器材优劣,都是好东西,只要我别辜负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徕卡风格的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