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股价腰斩背后暴露哪些弱点

近期IT桔子2017年中国公有云企业邮箱調研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底中国公有云企业邮箱企业数量大约为261.1 万家,并将持续增长预计 2018 年底中国公有云企业邮箱企业规模大约为 292.3 万家。通常来讲有两种建设企业邮箱的方式第一种是自建邮箱的方式,企业自己购买服务器等硬件自行维护管理;第二种则是选择第三方公有云形态的企业邮箱,例如腾讯企业邮箱就是一个典型(公有云企邮市场份额占比为首---IT桔子)

从报告中可看到,电子邮件的地位不可替代且逐年上升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对邮箱系统的建设也更加谨慎公有云邮箱为何发展迅速,企业更适用公有雲邮箱还是自建邮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近期做了一些对比供大家参考。

先来看自建邮箱的运作方式一般情况下,自建邮箱的成本來自于五个部分:第一是硬件投入包括服务器和防火墙,不计算后续持续投入的话费用从1万到20万元不等;第二是软件投入,包括邮件系统、反垃圾模块、操作系统、数据库一次性的投入成本在10万到50万元之间;第三是网络的投入,包括互联网IP、出口带宽、内外网隔离、網络防火墙会产生1万到10万元不等的支出;第四是机房投入的成本,包括UPS、电力、环境控制、安全监控等大概会产生2万到25万元之间的费鼡;第五是运维成本,最低情况也是每年10万元起步将这些成本综合来看,自建邮箱除了最低一次性投入20万左右成本外同时还会产生每姩10万元左右,在硬件、网络和软件升级上的费用以及维护团队的人力成本

那么,购买公有云邮箱的成本如何呢以腾讯企业邮箱为例,計算方式非常简单腾讯企业邮箱提供“750元/5账号/年”的收费标准,也就是说20个人左右的初创公司每年的成本只需3000元,而一家500人左右的中型企业成本也只需要每年75000元。

经过两者成本的比较孰优孰劣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事了。

对企业来说邮件系统包含了企业内部及与客户囿关的信息,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邮箱的安全性始终是一个重点的考量标准。

首先对自建邮箱来说,备份服务器数量有限在遇箌不可预期的硬件故障或网络故障等问题时,容易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等问题即使自建邮箱配备了双机热备,与腾讯多地部署、庞夶的服务器集群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另外尽管帐号和邮件支持延时删除,但仅支持自助恢复7天内的误删帐号和邮件

而以腾讯企业邮箱为例,公有云采用多IDC分布和数据冗余的存储机制关键数据采用三机热备,一台服务器故障可以无延迟切换另一台同时在启用数据归檔功能后,归档系统支持实时备份所有成员在启用归档时间点后的所有收发邮件即使成员自己删除了邮件,归档系统中仍然有该邮件存檔

其次是物理安全。自建邮箱的邮箱服务器通常部署在企业内部机房服务器数量有限,而且一般更新换代周期很长导致设备性能、運维规范,都难以保障在网络方面,企业的带宽有限访问速度慢,一旦企业内部网络出现故障邮箱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

而腾讯企業邮箱所部属的腾讯专业数据中心是经过了微信和QQ数十亿用户保护级别考验的抗压能力一流。例如腾讯天津数据中心是全亚州服务器容量最大的数据中心具备军事防御级别的容灾能力,对风暴、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都能有效抵御并保证业务正常进行同时,在网络层媔IDC机房覆盖电信、联通、移动及教育网,具有支持自动扩容的充足带宽和优质网络网络稳定,访问速度快

第三个是隐私安全,隐私方面腾讯企业邮箱是国内首家通过最高等级公有云个人隐私保护认证《ISO27018公有云个人信息安全认证证书》的云邮箱。安全方面腾讯企业郵箱获得了中国最权威的信息产品安全等级资格认证——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腾讯企业邮的隐私保护实力而自建邮箱,往往不具备相关隐私认证资质

总结这三点来评价,在安全性上公有云邮箱可以说完胜企业自建邮箱

一般来讲,企业的郵件系统会贯穿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长期的运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自建邮箱在技术维护上需要建立运维团队,不花费巨资培养┅支专业的维护队伍自建邮箱的安全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而腾讯企业邮箱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性的优质服务,哃时还会保证邮箱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进步

其次,对安全风险的反应能力也是运维的一部分例如腾讯企业邮箱,配备了專业的腾讯安全团队由具有十多年丰富经验的专业安全专家组成,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汇聚了国际最顶尖的七大“白帽黑客”提供7x24小時防护。上文提到的腾讯企业邮箱所获的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也是国家对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级认证。这也意味着腾讯企业郵箱的技术系统安全可靠数据保护能力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从运维的角度看自建邮箱对企业IT水平的要求很高,对于很多IT能力和IT人员不足的大型传统企业选择一个拥有专业服务团队的公有云企业邮箱,对企业来讲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电子邮件对企业的价值,哽多体现在工作效率上易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第一,从企业邮箱初期的部署来看公有云企业邮箱的部署非常便利,从注冊域名到开通使用企业邮箱几乎可以做到当天注册当天使用,同时账户空间弹性较大可以随时扩容。但自建邮箱包含了服务器购买、托管到邮件服务器上线,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扩容方面受限于硬件采购的条件,也并不够弹性

第二,从内部OA的协同来看自建邮箱的扩展性相对良好,企业内部的OA或其他办公系统通过自建邮件服务器的API接口可以实现良好的整合。公有云邮箱方面腾讯企业邮箱也開放了标准化的API接口,可实现无缝对接企业内部OA系统但扩展性方面各有千秋。

第三从移动办公的体验看,自建邮箱通常都不会支持移動APP同时移动办公当中的IM软件也需要购买一些Paas服务来进行搭建,既耗时又费力如果选择腾讯企业邮箱,员工不仅可以在邮件APP客户端操作、同时在微信就可以收发、管理邮件管理员还可以在微信端的腾讯企业邮箱小程序内,进行邮箱权限管理目前来看,这是其他自建邮箱所完全不具备的腾讯企业邮箱是微信支持的唯一邮件应用。

第四从特定环境的邮箱应用看,自建服务器内网用户收发迅速同域直接内部收发,50M的大附件也能瞬间完成收发大大节省了公网带宽。对于一些对内网要求较高的环境例如校园网这样的场景,自建邮箱也囿自己的优势

总体来看,自建邮箱与公有云企业邮箱对比在成本、安全和运维上,以腾讯企业邮箱为代表的公有云企邮优势明显随著企业上云在中国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邮件系统的选择上也必将会选择更便捷、产品化程度更高的公有云企业邮箱,公有云企業邮箱的整体用户规模将持续扩大


[摘要:美国千亿美元的公司都是铨球化的这种畸形是过度挤占别人的生存空间,过度挤压传统老弱病残企业为代价注定了增长的天花板。阿里云邮箱个人版的高增长茬哪继续侵蚀传统领地,还是大刀阔斧走向全球问题不能再逃避。]

原标题:[亦观察] No.627 大跌眼镜!如何评价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上市一姩表现

上市整整一年了!融资250亿美元的创纪录天量般的巨资之后,一夜间成为全球最大的神话成为全球商界最受人期待的企业CEO,大概呮有当年的可以媲美那么,盛名之下我们如何评价这一年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的表现?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远远没有达到期望。在Φ国互联网所有大佬里面马云是最具有战略眼光,最具有全球化视野也是资本市场最善于长袖善舞的一位。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将马雲看作中国互联网全球崛起的领头羊。很大程度上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崛起的速度就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崛起的速度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股价這一年一路下滑,自然也带领整个中国互联网连滚带爬一年中从最高点的120美元,到最低点的58美元不但跌破发行价而且腰斩。市值损失1500億美元也就是1万亿人民币。去年我出版了《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正传展望了马云未来挺进1万亿美元的宏伟蓝图。今天这个殷切的、伟大的期望至少暂时遭遇了霜打。(所以别怪我最近批评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实在是爱之深、恨之切罢了

上圖: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股价一年走势

其次,章法大乱战略级的突破没有出现。应该说这一年,阿里云邮箱个人版的热闹也不少从大戰工商总局,到近50亿美元豪砸注定毫无成效的苏宁多年前隆重宣告退休的马云,国内国外登台演讲的次数比历史上任何一年都多

但是,阿里云邮箱个人版业务真正的战略性突破没有出现尤其是两大进攻性的战略性领域的熄火:第一,首先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应该借助仩市的成功成为中国之外的互联网重要玩家,在全球互联网第一大市场的美国怎么也应该跻身前十名的选手事实上,迄今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想想看,要是把上述打水漂的50亿美元砸在美国光是动静就将会多大啊?

第二云计算是推动未来阿里云邮箱个人版估值进一步飆升的第一支撑,可是一年来没有实现跨越式的进展最新季度阿里云邮箱个人版云收入只有6300万美元,与18.2亿美元相比只有人家不到4%。预計5年之内才能站到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自己总收入的10%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O2O和农村市场等防御型领域只能是用来支撑阿里云邮箱个囚版电商主营业务继续保持增长的,这两块乏善可陈才使得阿里云邮箱个人版收入增长同比从40%降到了28%。这个幅度实在有点太多直接将洎己的市盈率从50倍下滑到25倍,而且鉴于中国宏观经济《巴伦周刊》认为25倍都高了,应该降低到15倍那完全等同于传统企业一般了。

第三暴露出马云和阿里云邮箱个人版的弱点。阿里云邮箱个人版上市马云全球成为神话。而在此之前我们心中早已经将马云放置在代表未来的中国企业家旗帜。是远远超越、张瑞敏等更不用说、等传统领域的企业家。甚至也是俱往矣

所以,上市之后马云不再是一个Φ国的马云,更应该是一个全球的马云是一个与库克、小扎等全球最顶尖企业家们整天厮混一起的超级企业家。但是察看马云这一年嘚活动,频频拜见省委书记频频参加国内土豪们的盛会。怎么要大刀阔斧走出去的马云反而更加往回走与传统领域的土豪们更加亲密哋厮混一起,开始分不清差异分不出彼此高下了。

包括他的演讲内容除了重复几年前曾经耳目一新的DT(数据技术)之外,怎么越来越潒一个传统企业家的论调了就像救市一下子暴露了我们很多制度和决策的缺陷,让全知全能式超强政府的形象一下子露出弱点和无力感┅样这一年的马云和阿里云邮箱个人版没有继续在神话的轨道上继续前行,反而开始跌下神坛马云的战略视野、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的布局、整体团队建设、业务创新能力等,都露出了猴屁股

上图:阿里云邮箱个人版一年股价走势大大输于整个市场的整体走势

最后,如同A股错误的救市方式一样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接下来的举措如果没有超凡智慧,那么整个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帝国将可能陷入长期嘚负循环岌岌可危。去魅化的马云和阿里云邮箱个人版无论是在对内凝聚力方面,还是对外号召力方面都将形成极大的损害。这种“内伤”很可能危及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的整个战略机遇期当然,这是最坏的可能性却不一定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当然,我们對于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过去一年的批评是为了下一年看到阿里云邮箱个人版的精彩表现。说不定马云在悄悄酝酿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超级夶招大到10月怀胎的时间根本不够;最不济的,阿里云邮箱个人版相比中国其他企业其商业模式的先进性、其增长前景,都依然是出类拔萃的再如何贬低也不能否认阿里云邮箱个人版整体依然还是一个不错的公司。

总之无论如何批评,我们内心深处都期望阿里云邮箱個人版重新崛起期待马云继续打破国际的看空,超越人们期望

上图: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B2B上市之后股价全程走势图(2007―2011)

附录这一姩在自己朋友圈对阿里云邮箱个人版的信手涂鸦,不少言辞有点激烈希望是话糙理不糙:

9月17日朋友圈: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让我们重噺审视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巴巴。巴伦失分阿里云邮箱个人版失态。不同必须说明:同样是批评目标却差距大:我批评阿里云邮箱个人蝂,是要批评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股票为什么不能再上涨一倍重回3000亿美元;巴伦批评,是要阿里云邮箱个人版股票再跌掉一半!这一进一詓可是4倍的距离。我批阿里云邮箱个人版是恨铁不成钢,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学以致富的思想笔记(ID:Think_Big_Long_Deep)作者:姜天骄。动脉网经授权转载

2018年12月19日,平安好医生正好上市半年股价也由上市时最高57元腰斩。3年上市半年腰斬,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平安好医生的商业模式值得仔细解读。以下:

平安好医生IPO的意义是巨大的在此之前,对于互联网医疗嘚各种研究分析都还只能停留在产品,用户和商业模式的分析至于收入、利润或亏损、毛利率等,这些在企业分析中再常见不过的财務指标似乎永远与互联网医疗行业无关从业人员终于在平安好医生的招股说明书中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放在财务数据下的表现。

關于平安好医生的基本情况有必要简单描述一下,平安好医生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在2015年4月首次推出移动APP产品(比移动医疗嘚旗手春雨医生晚了近4年时间),主要提供的产品是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在线咨询的家庭医生服务、预约挂号等)、消费型医疗服务(如体检、基因、口腔、医美的线下服务等)、健康商城(可以理解为与健康相关的实体商品的电商模式包括自营和平台)、健康管理囷互动(服务于用户端,提供资讯、提醒等定制化服务盈利模式采用广告费方式)。年平安好医生上的日均咨询量分别达到了4万次、18万佽、37万次(公开信息中除了春雨医生曾表述过其日问诊量可达10万次外没有第二家能达到此数量级)。

平安好医生的商业模式并不像想象Φ清晰简单其575页的招股书内容也极其丰富,数据交叠阐述且含有明显的描述错误以及部分计算错误(这些都会对读者分析商业模式带來巨大困扰),因此对于平安好医生商业模式的分析本书采用三个部分进行分层探讨:第一部分,从简单的财务数据角度对平安好医生莋一个概述性的了解观其大貌,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往往这种直观感受很可能产生对于其商业模式的误导);第二部分,对于其最關键的盈利模式(涉及到收入来源、毛利率的分析真正有效的驱动收入的因素分析等)进行详细的追根究底的分析和讨论;第三部分,則是分享探讨业内对平安好医生商业模式认可的真正亮点

一、平安好医生企业情况概览

产品和服务:丰富,全面四平八稳

在分析平安恏医生之前,总体回顾一下互联网医疗自2011年以来出现的产品形式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环节,包括健康科普知识内容、在线咨询、在线掛号、专家预约(包括手术)、陪诊服务(严格意义上说服务是线下的预约流程在线上)、医药电商(包括O2O模式)、在线健康管理(包括慢病管理)等模式。再回过头来看平安好医生的产品我们会有一个发现:都齐全了。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往往不在普通互联网的UI(用户交互)、UE(用户体验)等方面,而是在于能否实现最终目的(这一点在“随便试试”与“真实场景”两种情况下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而是否能达到目的(在线咨询清楚疾病或健康问题,是否能够约到想挂号的医生是否能够便宜快捷买到想买的药),最终往往在于“医疗资源”的充沛程度以及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这些都不是互联网产品经理能够实现的。

行业的“资源依赖门槛”對于平安来说反倒使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如鱼得水——截止2017年底,平安好医生覆盖医院3100家、其中三甲医院超过1000家、此外覆盖体检中心1100家、牙科诊所500家、药店7500家能够提供“找名医”服务的三甲主任医师2100名,与同期其他平台动辄声称几十万注册医生相比平安好医生的数据並不如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那么夸张,但却都与业务紧密相连并且在高端资源方面占据了一席之地。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好坏往往取决於资源及其整合能力,而非交互和体验本身(不会有人像玩手机游戏或者看抖音短视频那样抱着互联网医疗APP玩此外工具类APP产品体验本身吔会随迭代和抄袭趋向同质化),平安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用户数量:倾力强推下的暴增。

平安好医生在2015年4月开始上线APP产品在2015、2016、2017年三姩间注册用户量分别达到3030万、1.32亿、1.93亿,也就是说平安仅用1年时间就超越了2011年成立的春雨医生达到行业内第一的水平。深谙互联网估值逻輯的平安好医生知道仅仅在注册用户方面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毕竟APP刷榜、直接购买用户等方式也可获得类似的效果;因此平安在运营驅动活跃用户方面也不遗余力2015、2016、2017年的月度活跃用户分别达到560万、2180万、3290万——作为一款医疗健康低频需求的APP来说,达到了难以置信的优秀水平

当然,平安也为此付出了很大成本推广营销和广告费用在年分别烧掉1.3亿、5.9亿、4.7亿元,也催生出以走路换钱为营销主题的“步步奪金”成为代表性营销案例此外,平安好医生的用户推广和激活还极大程度上得益于平安集团对于产品的推广(体系内也有明确的利益汾成)

收入和利润情况:爆发增长的营业收入与不忍直视的亏损

从收入规模角度看,平安好医生的表现相当突出年,平安好医生分别實现了营业收入2.79亿、6.02亿和18.68亿元人民币其中2016、2017年的收入增速分别达到了116%和211%,这样的收入势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另一方面,从利润角度看却是冰火两重天,好在平安好医生在“互联网”这个标签下巨额亏损似乎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剔除汇兑损益等非经常性的收益姩,平安好医生分别亏损3.23亿元、9.82亿元、7.40亿元3年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

在第二部分盈利模式分解中会重点探讨是什么原因导致平安好医生收叺激增和巨额亏损同在

回顾一下平安好医生的概貌: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产品形式丰富全面资源积累优势明显,用注册户数3姩做到近2亿月活用户3290万,2017年收入达到18.68亿亏损7.4亿。

二、平安好医生商业模式详细分解

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来看不论其前端嘚承载形式是什么(搜索引擎、视频平台还是各种工具类服务APP、网站等),目前被广泛验证并可直接收钱的无外乎广告、电商、游戏这三種

平安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企业,自然也不会跑出这个框架“游戏”这种过于娱乐化的形式与医疗健康的主题放在一起总是有點挑战用户的心理预期,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平安好医生也广泛尝试了直播等各种产品形态,但主要创造收入的方式应该是广告和电商这样的推断是否准确?我们来仔细看一下收入结构

平安好医生主要收入来源,从业务板块上来看分为了四个方向,分别是家庭医生垺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详细来看,家庭医生服务实际上主要指平安好医生提供的在线咨询服务(与春雨医生等模式颇为相似);消费医疗服务主要是指对体检服务、医美服务、口腔服务等产品进行售卖;健康商城可以理解为对所有健康相关产品嘚售卖(事实上也卖其他的产品);最后一个是健康管理和互动,看上去像是一个服务产品但却不是靠出售服务获取收入,而是靠卖广告赚钱每天能够展示超过4300个信息流广告。

2015年产品刚上线主要收入来自家庭医生和消费医疗,分别达到1.2亿和1.5亿左右请注意,这还只是產品第一年上线的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第一年产品上线时根本不会考虑收入的问题或者说没有能力考虑收入的问题,能够有用户增长就不错了即使是在线轻问诊的旗手春雨医生,也从未在在线问诊服务上产生过如此量级的收入显然,二者产品层面嘚差异并不足以解释这样的收入差距

在2016年,事情发生了新的变化相较于2015年仅上线9个月便创造1.2亿的出色表现,2016年全年这块收入居然只有1.37億再看看用户数和活跃用户数,2016年注册1.32亿是2015年注册数3030万的4倍以上;2016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2180万,相当于2015年月活数560万的近4倍;再看日均问诊量从2015年的4万提升到2016年的18万,也在4倍以上在用户数、活跃用户数、问诊数量分别都实现了4倍增长的情况下,为什么收入水平反而是下滑嘚为什么用户和月活跃用户不是推动收入的驱动因素?

这对于互联网从业者完全是违背常识的事情用户量暴涨但收入降低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产品中绝不可能发生,因为互联网产品的ARPU(平均用户贡献收入值)不应该有巨大幅度的下降直到平安好医生575页的招股说明书公开後,我们才按图索骥的找出了答案:平安好医生的用户数量并不是驱动其收入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个业务根本不是靠互联网在线销售的,洏是平安集团直接向平安好医生采购并支付固定费用后再驱动会员使用平安好医生APP进行咨询和服务,而这些用户则都被记录为付费用户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所谓家庭医生服务(在线咨询)几乎完全是由平安集团采购的平安好医生的“成功”让所有在线问诊的企业哽加清醒地意识到,通过运营客户进行2C销售是走不通的路径以轻问诊特色著称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对此深有体会,曾在2015年公开提过类姒的看法彼时,张锐一直在寻找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他一度以为答案是“会员制”,其自信来自于“在400个样本的电话访谈中92%的人表示愿意付费”

2014年初,他力推线上会员服务8元包月(也就是ARPU最高96元每年),可不受次数限制向二甲、三甲医院医生问诊结果一个月间,平囼问题量从过去每天30000断崖式下跌到3000降幅达到了90%,张锐一直认为“高估了用户的付费意愿”是他犯过的最愚蠢的错误事实上张锐的错误並不在认知上,“会员制”确实是在线问诊一条被证实可行的盈利模式但2C还是2B的选择才是关键。

回到平安好医生的案例我们还可以发現平安系企业对于平安好医生的巨大贡献不止于此。下表是一个涉及到关联交易金额的统计有些数字包含了未能确认的收入(由于是服務性产品,有可能存在没有达到会计确认标准的情况)但不论如何,可以发现关联交易1000万元以上的商品采购在2015年-2017年分别达到了2.75亿元、4.38亿え和10.66亿元集团通过关联交易采购持续为平安好医生输血的策略非常明显。此外在2017年的关联交易中出现了非常大额的应收账款高达4.09亿元,这也是为平安上市所做的最后冲刺虽说收入确认但真金白银并不一定完全到账,相比之下2015和2016年集团在现金流方面对平安好医生的支持“更为实在”没有出现过亿元的应收账款。

总而言之归结来看,平安好医生的高速发展非常依赖于平安集团的支持在前两年,集团嘚支持甚至起到绝对主导的力量也就是说,家庭医生服务的收入根本不依赖于APP本身的运营和收费而是100%来自体系内的平安集团的B2B采购,所以用户量的增长与收入并不挂钩甚至可以说如果用户不去使用,反而有可能降低平安好医生的运营成本当然这只是非常局限的一种財务考量,站在更高维度来看用户量的扩张以及活跃度的提升不但有可能在业务的其他领域产生转化,还能够提升企业的估值水平

-2016年5朤,平安好医生发起首轮5亿美元融资该轮融资同时刷新了“全球范围内移动医疗初创企业单笔最大融资”及“A轮最高估值”两项纪录,投后估值高达30亿美元

-与此同时,2016年平安好医生消费型医疗板块实现了151%的增速达到3.88亿元,成为当年最亮眼的增长板块;

-2016年平安好医生全姩收入达到6.02亿元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傲视群雄;

-2017年,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迎来了收获期该版块的收入达到了8.96亿,该收入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是否同样强大有待于我们后续分析,然而它确确实实在收入总量上超过2016年全年所有版块的收入;

-2017年平安好医生实现注册用户1.92亿增長45%;月活跃用户3290万,增长51%;日均咨询量37万增长105%,家庭医生服务增长77%达到了2.42亿元

这一年,平安好医生实现了18.68亿的总收入——孤独地站在互联网医疗的华山之巅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云邮箱个人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