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股票行情的行情结束了吗

反弹行情已经结束 风格转换并不现实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文国庆
  如果说上周的持续阴跌表明反弹行情已经过半,那么,本周的破位下行则宣告了这轮发动于五月中旬的“吃饭行情”彻底结束。
  “吃饭行情”变“腹泻行情”
  尽管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中长期走势了然于胸,尽管都知道下半年是我券市场风险暴露期,但出于的博弈周期和各大生存的需要,在各方力量的默契下,五月以后还是启动了这轮“吃饭行情”。
  这个行情发动的三大前提是:第一,一季度市场跌幅非常大,技术上有超跌反弹需要;第二,数据暂时企稳,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第三,英国脱欧冲击告一段落,涨声一片,迭创历史新高。按理说,在这种背景下,发动一轮几百点的反弹行情并无太大问题,然而,某些因素意外影响,导致了反弹提前结束。
  首先,随着“三去一补一降”的“”的深入,企业债务违约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债券违约金额接近去年全年的2倍,而进入下半年,债务偿还进入密集区,违约增速可能再度加快,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债务违约的数量可能达到去年的4到5倍。如此高的债务违约,必将引发债市和股市的剧烈震荡,而到底何时发生震荡,谁都难以预料,因此对,大家尽管有心栽花,但都心存几分忌惮,准备随时撤退的,并不在少数。
  其次,的不良资产率节节攀升,真实利润本应腰斩,但各份制银行都把希望寄托在降低不良资产拨备比例上。以往银行业的拨备比例在150%,但今年很多银行把该比例降到140%以下,并期望降到120%,以维持表面的利润不降。可近来态度似乎有变,希望银行加速核销不良资产,如果这样,银行利润就会大幅下降。
  第三,银监会本周发布新的理财业务规定,禁止直接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对股市形成巨大震慑。大家清楚,理财产品高达十几万亿,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的比例不小,一旦这部分资金撤出,对股市肯定是釜底抽薪。
  所以,本周三股市出现百点巨震,收盘有效跌破3000点大关,宣告本轮反弹行情正式结束,“吃饭行情”也因气温骤降,变成了“腹泻行情”。
  水落石出,风格转换行情并不现实
  股市如舟,资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理财资金流入股市的时候,行情活跃,题材生辉,一旦资金撤离,肯定水落石出,裸泳者现形。周三前,正赶监部门打击股市造假和题材炒作,因而中小创和题材股暴跌,平均出现10%~20%的跌幅,场面较为惨烈。不少机构人士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低估值股票具有相对优势,市场初现新一轮的风格转换,于是出现了小盘股跌股涨,成长股剧烈震荡,价值股稳步攀升的短暂情况。其实,这种情况很难维持下去。
  应当说,这只不过是一种由于机构被动调仓出现的短期结构调整,并不会成为中长期趋势。由于这次市场震荡之源是银行不良资产攀升和债务违约暴涨,限制理财产品入市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危机还在金融系统,所以当第一轮小盘股下跌过后,大盘股会引发新一轮的下跌。另外,尽管本周表现坚挺,但保险和板块已经破位下行,按照历史经验,下一周就该轮到银行股破位下行了。
  依然看好成长股
  这一轮反弹行情既然已经结束,持续震荡下行将是未来两个月的主流趋势,板块的结构性行情会出现,有些股票也会创出历史新高,但应该在调整之后出现。从看,调整到2800点一线应该是比较中性的目标,下周的第一支撑位在2880点附近,在这之前,投资者暂时不要过早亢奋。
  从结构上看,中小创大体完成了必要的调整,下周即使再次破位,相信也不会有很大下行空间了。相反,由于公募基金的制度性约束,本周小盘股下跌导致大盘股的阶段性走强,下周就会轮到大盘股的补跌。因此,小盘股的减持行为可以暂时停止,下一周开始卖出大盘股,并择机寻找有潜力的成长股。
  监管部门打击忽悠式重组和题材股炒作,这是净化市场环境的有力举措,但我们不必因噎废食,把成长股和(,,)均视为垃圾股抛弃。尽管前期市场有过度炒作题材之嫌,但挖掘成长股是股市永恒的主题,调整期的市场尤其如此。我依然看好增强现实和量子通信板块的投资机会,尽管任天堂股价回落,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推迟,这些都不影响我对两大板块的看好,至于介入的时机,可能在下周。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付健青&RF13564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38.9410.0%9.589.99%18.2510.01%16.257.12%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3.7228.20买入14.6921.40买入9.14--买入16.31--登录龙源账号
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50.100或500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文章或杂志的电子版
4.购买后文章可打印,杂志可在个人中心的订阅/零买找到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银行股行情尚未结束
打开文本图片集
1月24日,在金融等权重股的带领下,沪指创了本轮新高2362点,但是下午在IPO重启传闻等不利消息的影响下,盘中跳水全线收跌,银行股反而成了大盘下跌最大动力。近期市场格局是银行股越走越远,而其他板块难以跟上脚步。有很多声音怀疑,是有资金通过拉抬银行股掩护其他资金出逃,犹如2010年11拉抬中石油,此后股市迈入了漫长的熊市。(剩余1435字)
( &&&欢迎:,,)
畅销排行榜
投资者报 2014年06期
投资者报 2010年18期
投资者报 2012年17期
投资者报 2012年39期
投资者报 2013年34期
投资者报 2012年15期
投资者报 2016年37期
投资者报 2010年13期
投资者报 2011年46期
投资者报 2013年17期
邮箱/用户名
还没有龙源账户?蓝筹股修复行情尚未结束|蓝筹股|银行股_凤凰资讯
蓝筹股修复行情尚未结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少中小市值股展开了两年的牛市,从蓝筹股启动不到半年看,估计其上升补涨周期尚未结束,估值修复牛市仍在途中。
原标题:蓝筹股修复行情尚未结束近期大盘振荡整理。以银行股、券商股等为代表的权重股去年12月中旬以来不少已进入整理状态,获利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抛压减弱,这有利于大盘的相对稳定。本周新股再度密集发行,尽管对市场有所影响,但银行股等权重蓝筹股相对坚挺,大盘抛压不大。在成交量未出现异常放大下,1月5日上涨缺口回补与否估计不影响上升趋势,缺口区域或形成支撑效应。由于沪指回补了缺口,使大盘相对加速的涨势收敛,未来可能形成一段振荡整理或略大幅振荡的盘升走势。本周五为笔者《八卦时空律》一书提出的八卦日期,1月20日为“大寒”,可关注这些时间点效应,如果短期大盘继续蓄势调整,那么这些时点或形成支撑转折点,如果短期继续拉升,不排除这些时间点尤其是1月20日“大寒”或形成压力效应。近期部分银行股、“两桶油”相对强势,蓄势整理后能否成为未来新一波的方向标和大盘推动力量值得关注,在近期的调整和盘中振荡中可观察一下部分权重蓝筹股的表现,看看谁在大盘回稳时反弹较快,跌时抗跌,关注能否成为未来的领涨品种。作为牛市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行情,能涨到何处,更应考虑的是估值修复是否到位,相关股票是否仍有长期投资价值,以及未来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对相关股票投资价值得到提升的影响。银行股目前股价刚回到其净产值之上,市盈率大多为6-8倍,而业绩还在增长,估值仍处较低水平,尽管业绩增速放缓,但估值过低也是不合理,仍存在回复到正常合理水平的要求。按照估值修复,如果市盈率15-20倍、市净率2倍或以上为较合理,那么估值过低的蓝筹股在市场资金面能够支持下,应还有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不少中小市值股展开了两年的牛市,从蓝筹股启动不到半年看,估计其上升补涨周期尚未结束,估值修复牛市仍在途中。(黄智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799987
播放数:2605230
播放数:128388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中金财经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行情春节就结束?关于当前股市的8大猜想
来源:理财中国&&&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沪深股市已经进入“疯牛”阶段,任何“中利空”都被视而不见,任何“小利空”都被当做利好。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股是小利空,几家大银行“顶格上浮存款利率”也是利空,但银行股继续上涨。
  下面想对未来股市演变做一些推测,纯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而已。
  第1页: 猜想:管理层、市场主力的心思第2页: 猜想:哪些板块还会涨第3页: 猜想:IPO注册制会推迟吗第4页: 猜想:2015年是大扩容之年吗第5页: 欲知A股后市走势 让银行股告诉你
  1、管理层的心思
  这轮行情的本质是“政策市”,是国家为了将经济增长模式从“印钞票促增长”转向“印股票促增长”而发动的。所谓“印钞票促增长”,是不太准确的说法,指的是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推动房价上涨,引导全社会资金流入房地产,以房地产带动城镇化。这是过去1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目前这个模式走到了终点。“印股票促增长”,其实质是通过降低股票上市门槛(IPO注册制)和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激发民间创业热情,引导财富进入股权投资领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中国目前负债率高、投资低效问题,还可以为未来10到20年增长找到动力之源。
  如果这个转变获得成功,意味着中国的投资主体逐步从政府、国企,转变为民间资本;而中国人的财富配置,从70%为房地产、30%为金融资产,转变为70%为金融资产、30%为房地产。我在此前文章中分析过,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是正确的方向。但在IPO注册制之前,急于发动完全由政策和资金推动的牛市,是有风险的,可能伤害众多散户股民。
  为实现这个发展战略,管理层需要一轮牛市。但他们更希望看到慢牛,看到行情可以延续到明年,帮助中国经济度过美元加息的风险区,并“无缝链接”到IPO注册制之后的市场。
  2、市场主力的心思
  谁是市场主力?“核心团队”当然是国有背景的券商、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外围是跟他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私募、个人大户。其中“核心团队”是天然的“先知先觉者”,他们洞悉管理层思路的变化,是这轮行情的主力和先锋。
  但当行情发动起来之后,主力就开始分化。这就像一只起义军队伍,刚开始称兄道弟、同甘共苦,当打下大城市、发了重奖之后,大家想法就不同了。有人希望结束这种“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生活,回家娶妻生子。因为强敌在前,继续打下去随时会“挂了”。所以,将“上面”做多的意愿推到极致,迅速拉高到“上面”不愿意看到的高度,然后套现离场,将利润最大化,恐怕是不少主力成员的想法。
  因为主力们非常明白,随着股指拉高,利润越来越丰厚,而IPO注册制和美元加息两大利空越来越近,落袋为安显然是明智的。你不走,别人也会走的,谁愿意行情退潮后当兵、站岗、做贡献呀。
共 5 页&& 1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信银行股票行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