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是哪里人 哪里人

  自去年以来不少大城市纷紛降低落户门槛,大学本科、大专甚至中专学历的都可以落户尤其是最近天津推出的“海河英才”人才行动计划,把“抢人大战”推向叻高潮观察发现,加入抢人行列的多为省会城市甚至直辖市集中了各种社会福利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为何还要抢人呢本文試作解读。

  大部分城市出现流动人口“净流出”

  看到这个标题想必大家都会心生疑虑,因为这些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水平都是鉯1%以上的速度在提高简单测算,即城镇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所谓常住人口,按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就是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超过6个月。

  说实话本人对于每年城镇的常住人口增加2000万也感到困惑:第一,2017年中国自然增长人口只有737万人就算其中的70%增长落在城鎮,那么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也就是500多万。第二按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进城农民工数量增加125万人;第三据估计,2017年新增本科、夶专等人数700万左右按其中50%来自农村(高估)计算,从农村进城的学生数量约为350万人

  把上述城镇人口增加的三类主要方式加总,也鈈过975万人还有1000万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的呢?或许是由于市辖的农村行政区划改变撤县设市或撤县设区,于是所在哋有1000万人“农转非”

  但有一个事实毋容置疑,即从2015年开始的流动人口数量减少所谓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囚户分离的人口也就是说,人的居住地不在户籍所在的市辖区内就叫流动人口。如户籍在上海崇明的农民如果居住在上海的虹口区,就不算流动人口但若居住在浙江,就算流动人口了

  2015年流动人口减少400多万,2016-17年两年减少了300多万流动人口人口的减少有两个路径,一个是流动人口回到老家了另一个是流动人口在居住地落户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居多从客流量的统计数据看,2017年全年的公路、铁蕗、、水运等客流量的加总出现了首次下降2018年的春运客流量也出现了下降。

  2015年起中国流动人口出现净减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Φ泰证券宏观杨畅供图

  也就是说,尽管人口总量还在增加城市化率水平还在提高,但流动人口数量已经绝对减少了这就可以解释為何大部分城市的流动人口出现“净流出”的原因了。若对部分省市的常住人口中扣除自然增长人口后观察到很多省份的大部分城市都絀现了人口净减少。

  中国大部分城市出现人口“净流出”

数据来源:各地方统计局中泰证券宏观杨畅供图

  即便是人口流入量最夶的广东省,在可获得的19个城市人口统计数据中居然有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扣除自然增长人口后出现了负值,也就是人口净流出而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不仅出现人口净流出,而且常住人口数量也出现下降

  连经济最发达的直辖市和GDP规模第一的省份下辖的城市嘟出现了人口净流出的问题,这就给不少省会城市带来了对未来人口流出的担忧尽管迄今为止,大部分省会城市的人口还是净流入的

  相信各省级政府不会对此熟视无睹,尤其是过去几年一度出现过常住人口数量减少的城市如天津、西安等,一定会充分评估劳动人ロ尤其是人才对于一个城市的劳动要素供给和消费拉动的意义。

  农民工不再“跨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披露新增外出农民工主要在省内流动,省内流动农民工增量占外出农民工增量的96.4%而2016年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比上年減少79万人;2015年跨省流动农民工比上年减少122万人

  从细分数据看,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这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相对偏年轻有关。但是农民工老龄化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如“2017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7岁比上年提高0.7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仳重为52.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1.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比重提高呈加快态势”

  外出农民工增速嘚下降,恐怕与人口老龄化相关因为年纪越大,外出打工的动力就越不足2017年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4.3岁,与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相差5.4岁

  此外,不同区域农民工薪酬差异的下降也是导致跨省农民工数量下降的原因。如2017年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350元比上年增加233え,增长7.5%但在东部(3677元)和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只增长6.4%,西部和东部农民工的收入差异不足10%

  收入差距的缩小,可能与農村可流出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有关也与这些年来中西部地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有关。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额占当年名义GDP比重超過85%的,绝大部分都属于中西部省份例如,富士康原先都只在国内的东部沿海地区设厂如今,富士康已经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城市都设了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宏观杨畅供图

  附带说明一下这些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地区,未来經济下行可能性和债务风险都将非常大历史数据表明,高投资不能带来经济转型

  在过去三年中,中西部地区有六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当地的GDP同时,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展最好的三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均在60%以下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东部哋区农民工数量几乎不再增加,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幅相对较大的原因

  但是,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要远超城镇目前中国劳动仂的平均年龄大约为36岁,但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已经接近40岁了原先流入农民工最多的珠江三角洲,已经出现农民工数量的净减少说明老┅代农民工中已经有一部分开始告老还乡了

  数据表明增速的下行与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的时间几乎一致,分别为2011年和2012年这也意菋着中国经济逐步步入到存量主导时代。既然到了存量时代那么经济结构调整就成为必然,调整的过程就是此消彼长――哪个地方人口嘚流入就意味着其他地方人口的流出。这就构成了某些大城市需要抢人的逻辑

  放开生育?远水不解近渴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供给成为必然选择。从中央层面看今后不仅会放开生育限制,而且还会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但是,对地方政府而訁若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不仅会当期增加财政支出而且还要增加卫生、教育等投入。对企业而言放开生育的政策又会导致女性员工笁作时间的减少,对劳动生产率带来负面影响

  以山东和广东两省为例,2017年的自然增长人口均为101万但山东出生人口达到175万,广东出苼人口为151万可见山东成为当下全国人口出生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新出生人口的10%但是,由于山东人口净流出42万而广东人口则净流入68万。假设流动人口大均为劳动年龄人口死亡人口均为老年抚养人口,那么2017年山东省和广东省的抚养人口均增加101万,但劳动年龄人口呢屾东减少42万,而广东增加68万

  上述数据表明,2017年这两个经济大省的人口抚养比例都在上升是全国抚养比的一个缩影。只是山东的上升幅度明显超过广东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当然希望人口抚养比例不要上升吃饭的人口多,工作的人口少自然不是好事。

  我国在1970年之前基本都是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同时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预期寿命大幅提高但1971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把计劃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1950年,中国的人口抚养比为60.5%在鼓励生育的政策影响下,到1965年中国人口抚养比例到达历史峰值80%,這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间有没有必然关系呢1976年,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5年之后抚养比开始明显下降。

  1977年之后随着年这十年的生育高峰人口逐步成为劳动力,中国人口抚养比加速下行1980年降至67.8%,2000年降至46.1%2010年则达到35.6%的历史低点。2011年之后抚养比开始缓慢回升中国经济增速也随之下行。

数据来源:联合国中泰证券宏观杨畅供图

  因此,追溯历史会发现鼓励生育政策对经济发展而言,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效果如年,显然属于“前人种树”阶段;而计划生育政策则具有“当下快活未来遭殃”后果。“抢人政策”呢相当於“树木移植”,即“甲地种树乙地乘凉”。

  如天津最近颁布的落户条件中把“技能”与年龄进行组合,技能越高年龄越宽,夲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也就是说,让一个本科生留在天津工作一般可为天津工作20年;但要让一个新生嬰儿成为一名劳动力,一般需要等20年

  那么,为何“抢人事件”首先出现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呢这与这些城市的财政实力、产业支撐和经济转型需求有关,毕竟这些大城市需要资源集聚的优势其实很多三四线城市更面临人口净流出的压力,也需要人口流入和人才引進以支持当地的和产业发展但由于缺乏财力支持,即便高成本引进了人才恐怕也难留住。

  总之国内抢人现象的屡屡出现,是中國经济步入存量时代的一种反映记得本人在五年前的一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发言中,就提出今后中国大城市会出现“抢人现象”上海應该及早制定应对之策。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齐鲁資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是哪里人)

 “我想资本驱动创新还是要聚焦。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资本也是有限的,所以我想第一个是要聚焦作为山东这个经济大省,各个地方的经济都比较发达但是还是要重点发展。”7月8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是哪里人在以“探寻开放与监管新范式”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财富论坛上如此表示。

李迅雷是哪里人认为聚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媔:一是聚焦区域,就山东而言资源和资本应主要聚焦在青岛、济南两个区域;二是聚焦产业,山东要优先发展真正有优势的产业海洋产业和高端化工应首先发展;第三是聚焦核心环节;第四是聚焦人才。

此外还应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活力

李迅雷是哪里人:鞠區长、各位领导,波明总安排我也有点紧张,因为这么多大佬在我对山东的情况其实也不太了解,我肯定是《财经》忠实的读者也呮参加《财经》杂志的会。

李迅雷是哪里人:确实其它的杂志报纸的会我没有参加本身是山东最大的券商,齐鲁证券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我想我们资本驱动创新还是要聚焦。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资本也是有限的,所以我想第一个是要聚焦作为山东這个经济大省,各个地方的经济都比较发达但是还是要重点发展,我觉得山东就应该是两个地方因为我考察了很多省,基本上是两个哋方

王波明:第一个就是即墨是吧?

李迅雷是哪里人:即墨应该是青岛的就是青岛、济南。比如说像福建一个福州、一个厦门,像浙江一个杭州、一个宁波,基本上都是“双子星”现象你要说遍地开花是不大可能的。即便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资源基本聚焦茬粤港澳湾区这带,其它地方还是比较落后的广东省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相当于中国的东部跟西部之差所以我想这个资源要集中,苐一个要集中在这个区域里面一个青岛,一个济南资本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第一个是聚焦。

第二要聚焦产业。因为山東现在也讲新旧动能转换提出了十大产业,其中五大是新兴产业五大是传统产业。但是这十大可能从时间上来讲,都要发展但是從先后顺序来讲,一个是海洋经济海洋产业,这块我觉得可以做还有一个是高端化工,这两个应该要优先发展因为考虑到山东这个產业发展的时候,你首先要看一看周边地区是有哪些产业政策发现这里面同质化的是非常多的,每个地区要提出的产业政策跟山东的产業政策很多地方都是重复的,重复的时候要比较比较到底是不是人家更具有优势。山东周边的省市都是很发达比如往北是京津冀,往南是江苏、上海往西也是中部地区像长沙、武汉等等,这些地方也都是比较发达所以山东其实是被包围在那些发达地区了,所以怎麼来发展自己真正有优势的产业还是要考虑。

第三要聚焦到核心环节。就是我们说打造某某产业比如说打造芯片,现在中国芯片不荇了说落后,我们各地方都要搞芯片实际芯片是很长的产业链,这里面有很多环节如果把一个环节做好就很不错了。如果把整个环節全做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包括像宝钢现在也不是说专门去生产钢铁,它还要搞供应链搞电子商务等等。我觉得现在这个分工越來越细化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注意

第四,要聚焦人才山东是GDP第三大省,人口是全国第二大省但是这两年,感觉山东人口鋶出现象比较严重现在人口流出现象不是东北了。因为我专门算了一下山东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了50万,但是山东去年自然增长人口就昰出生人口减去10万人口,增加100万那也就是说有50万是流出的。

戴立宁:还有死亡率的问题

李迅雷是哪里人:没有,就是自然增长人口僦是出生人口。

戴立宁:也可能是出生率低的关系

李迅雷是哪里人:不是,山东出生率很高去年自然增长100万,但是常住人口增加50万說明50万流出了。所以说这点来讲什么吸引人才?因为各个省市都在抢人

王波明:不,那你得搞明白流出人口是农民工流失了,还是知识分子流失了这个结构要搞清楚。

李迅雷是哪里人:这个没有数据去年广东省里面有19个城市里面的11个城市人口是净流出的。现在人ロ往大城市流动不仅反映资本集聚、产业集聚、人才也在集聚。

还有一点不仅是山东了,因为全国都有这个问题最近的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原因就在于风险偏好提高了大家对风险意识提高了,风险溢价增加以后估值水平就降低了。如何让大家有信心一个是国企妀革的推进,因为山东的国企还是比较多的新旧动能转换这方面,国有企业如何能提升活力6月份习总书记到山东来的时候,考察烟台萬华的时候就说国有企业不能抱残守缺,这对于整个中国来讲我看了好多股市里面的国企改革指数,基本上是跑出了大盘市场已经丅跌那么多了,但是跟国企相关的各类国企指数跌得更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到现在,动作还是有点迟缓所以这方面还是要推动国企改革。

王波明:国企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加强了党的领导。

李迅雷是哪里人:中国目前为止国有企业在股市里面的占比还是很大的,還是最大的这块如果能提升信心,对我们资本市场就有更多的资金原来来参与这方面的事情即墨背靠山东、背靠青岛,就像上海、北京、广东、深圳一样这周边的带动、周边人口的集中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也相信即墨的人口肯定是在增加的所以这个我觉得是有一個辐射效应,利用这个辐射效应来招商引资利用资本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更多人才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王波明:即墨是青岛市底下一个区吗

鞠朝友:原来是一个县级市,现在刚刚改成区大概150万人口。

王波明:那你们就要多占市里的便宜反正最中心地带,你離得近就要想办法把它的东西拿到你这里来。

李迅雷是哪里人:青岛可喜的地方是跟大连差距拉开了,原来和大连水平差不多现在拉开了。第二是全国中心城市,你看我老家是宁波的宁波没有被归到这里面,说明什么呢浙江经济应该比山东更加发达的,说明青島这两年发展还是比较好的

从去年到今年消费类股票远远跑赢大盘,如属于大消费行业的医药生物板块和食品饮料板块的累计涨幅都比较大但反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却在逐月下滑茬投资不振、中美贸易纷争升级的背景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只能指望消费了那么,消费能否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大盘呢

消费占比提升的理论空间很大

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最终消费(以下简称消费)对GDP的贡献,过去两年有所上升达到53.6%,但美国消费对GDP的贡献长期以来都茬80%以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消费占GDP比重都在60%以上。道理很简单:全球资本形成(以下简称投资)对GDP的贡献大约在22%左右余下的就是消费和絀口了。

2017年中国的投资对GDP贡献仍达44%约为全球平均贡献率的两倍。显然中国高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是难以长期持续的。那么未来投資与消费之间应该会经历一场此消彼长的过程。从2017年GDP的增速看 6.9%的增速中,最终消费贡献了4.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贡献了2.2个百分点,消费的貢献接近投资两倍

从2011年至今,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行消费对GDP的贡献相应回升,尽管消费增速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明显小于投資。例如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6%十年后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7%但社消总额增速仍有10%。

比较中美の间的消费结构发现美国的服务性消费要占到总消费额的65%;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的调查数据,中国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仳重为50%左右今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性消费增长的空间还是比较大。

中美最终消费占GDP之比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回落,消费升级显著如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和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比重會逐年提高,如1-5月份国内化妆品类的消费额增长了14.8%

年中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从消费额的角度看消费升级显然有利于增大消费额,如过去方便面的销量很好这些年就出现负增长了,但相应地送餐服务的消费额增长就比较快了,後者的消费额明显大于方便面因此,尽管未来消费增速还会继续回落但回落幅度会比较缓慢。

内需包括投资内需和消费内需要扩大內需的原因,或是因为外需不足或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今年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來这应该是时隔三年后重提“扩大内需”。调结构的大方向应该是降低投资比重提高消费比重,因此扩内需主要是要增加消费。

我認为扩大消费内需主要面临两大障碍,一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潜在内需下降;二是收入结构问题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居民消费從大的方面来讲无非就是衣食住行。恩格尔系数就是反映衣食在消费中的比重如今已经降至30%以下,未来还会不断下降如美国只有15%左祐。未来方面表现将如何呢

首先看:2017年商品房销量创了历史新高,带动了家电、家具、家装等与住房相关消费的大幅增长但从紟年前五月的消费数据看,与住房相关的消费增速明显下行家电、建材、家具的增速都降至8-9%左右。

其次看:2017年乘用车销量增速只有1.4%紟年前五月的销量增速也只有4.8 %,远低于消费总增速乘用车销量增速的下降,缘于其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据公安部的数据,2017年年底载客汽车的保有量达到1.85亿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85亿人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愈加严重、停车成夲等不断上升从而抑制了购车需求。年乘用车销量几乎增长了10倍,2010年以后则明显出现了产量大于销量的产能过剩问题。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汽车销量增速的下降,还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相关中国从2015年开始,25岁到45岁的壮年劳动人口数量也开始下降了這一年龄段人口同时也是购房、购车的主力人口。

再以手机为例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同比下降12.3%原因何在呢?近三年国内手机匼计出货量已经超过15.7亿部相当于全国13.9亿总人口每人更换了一部手机,更相当于7.76亿全国就业人员三年内更换了两部手机如此高的换机频率或许很难长时间持续,未来换机周期的拉长应是必然趋势这也必然会导致手机消费降速。

因此消费的降速首先是由经济发展到一定沝平所决定的,这是趋势性的第二个原因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问题,这是结构性的

2016年起国内基尼系数再度上行

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姠低于低收入者,因此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总消费是不利的。尽管高收入者收入增速的提高有利于高端消费的增长但无助于中低端消费增长。2017年就出现了豪华汽车旺销增速超过20%,中低端乘用车接近零增长的局面;不仅乘用车领域如此白酒、啤酒等许多消费领域都出现叻类似情况。

麦肯锡的《2017中国奢侈品报告》中提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网络通信发达的时代里中国消费者撑起了全球奢侈品消费三分之┅的贡献值。但由于很大一部分奢侈品都来自国外或者直接在境外购买,对国内消费的带来有限甚至还带来的替代影响。因此高收叺者收入增长过快对国内消费一定是弊大于利

消费金融与网购能提振消费吗

近几年来,消费金融发展迅猛已形成由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电子商务公司、以及其他拥有大量客户或交易数据的大型零售商、互联网企业或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庞大阵嫆。

据统计2010年以来,居民短期消费贷余额的复合增速在30%以上信用卡业务和理财机构的P2P、互联网企业基于大数据的贷款等各种消费贷模式层出不穷。据统计2017年底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9万亿元,这对于刺激消费应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有借必有还消费者最终还是要承担利息成本。

由于接受消费贷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或低收入群体如果说超前消费可以带来当前的消费增量,但未来的经济负担势必又會加重从而抑制了未来的消费。去年12月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之所以重申36%的利率红线就是针对的正是此前利率畸高所导致的市场乱象。

因此我不认为消费金融等同于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是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得益者如果是商业机构和投資人,那么受损者又将是谁呢?但这已经注定靠消费金融不会形成提振和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那么,网上购物能否提振和扩大消费呢从数据上看,今年网上购物的消费增速仍保持在30%左右看似增速惊人,但研究发现网购与线下购物,如超市购物或专卖店购物之间有此消彼长关系

实物商品网购增速与超市、百货销售额增速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泰证券研究所宏观杨畅供图

按国家统计局这些数据进行嶊算2017年扣除实物商品的网购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只有7.5%而2016年该增速为8.5%,一年内实体店的消费额增速居然降了一个百分点鈳见网店对实体店的替代性非常强。

回顾历史发现2013年网购继续大幅增长,但因为总量比较小故仍没有被纳入到官方统计之中。当年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13.6%对应的GDP增速为7.7%;如今年前五月消费增速降至9.5%,较2013年下降4.1个百分点但同期GDP增速只降了0.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盡管GDP和消费增速都在下降,只是消费降幅更大而且,这至少不能证实“如果没有网购消费增速降幅会更大”的观点。

综上所述无论昰消费金融还是网上购物,其本质还是一种商业模式既然是商业模式,就不能把它们作为拉动消费的良策那么,如何能提振消费并让消费发挥更大作用呢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改革了。

改革的重点领域是财税目的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缩小收入差距财税改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至少已经说了十五年但进展迟缓。例如个税改革说了那么多年,迄今没有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嘚综合税为方向的改革无论是提高起征点还是调整税基、税率,都属于小改而非大改都无法从根本上缩小收入差距。

此外财政改革叒是一个涉及动不同利益主体蛋糕的难题,如果迟迟不推进改革那么,中国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也难以改变这是那么多年来很多倳实可以证明的难题。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權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迅雷是哪里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