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理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西吉县宣传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西吉县委党校 讲师 肖彦忠
【摘 要】实施民生工程,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举措。创新社会管理,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两者不仅在价值取向、基本要求、实现目标上高度一致,而且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民生工程 举措 保障 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全体人民作为重中之重,而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则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和具体体现。笔者通过对部分基层政府实施民生工程情况的考察调研证明,实施民生工程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举措,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深刻理解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一要明确: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实施民生工程,是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建设性举措。一句话,民生工程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手段进行改进和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管理创新与民生工程建设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政府把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重大举措落实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以民生安定促进民生和谐,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管理的不断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在制定政策、工作决策时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反映民意,积极维护民利,让群众权益切实得到保障,从而确保社会建设顺利发展、民生工程稳步实施。
二要明确: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有着共同的目标追求
作为政府的两项重要职责,实施民生工程与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联系紧密、相互促进,而且在价值取向、本质要求和实现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实施民生工程的基本要求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广泛惠及人民群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达到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生活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协调社会关系、切实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创新社会管理与实施民生工程都是把以人为本、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本质要求和实现目标。
二、实施民生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举措
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实施民生工程,既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
第一、实施民生工程,是更新管理理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创新过程中,思想的认知决定着行动的效果,所以,创新社会管理首先是创新管理理念。温家宝同志指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通过实施民生工程,促使政府不断转变职 能,有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通过民生工程的建构和实施,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新思维方式,创新管理理念,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重庆市政府2010年推出的“民生十条”,就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不但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进 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使政府转变了工作职能,创新了管理理念,改进了管理方法,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实效。
第二、实施民生工程,是实现社会公正、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
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十二五”规划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点是“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通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则是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实际的利益问题,确保党中央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有效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实现社会公正,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创新。
第三、实施民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如贫富差距现象扩大,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都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同时,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这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安宁和谐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干事创业。只有民生和谐才能社会和谐,只有社会和谐才能推进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三、创新社会管理是助推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管理理念创新为前提、管理制度创新为保障、管理手段创新为重点,才能确保社会建设科学发展、不断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而且为民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一是通过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确保民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思维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建设民生工程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民生实事抓起,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要通过更新思维、创新理念,不断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切实做到科学管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确保民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通过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确保民生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以制度保障为前提。在制度建设上,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和措施。通过完善合理的社会政策体系,用制度和政策来调节利益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使政府把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民生工程建设上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确保民生工程建设健康发展、不断发展。
三是通过社会管理手段创新,确保民生工程建设稳步实施
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为民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因利益诉求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要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的要求,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方法,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优化社会环境,确保社会建设顺利发展、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责任编辑: 祁春梅)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策研究
当前位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策研究
来源:省发改委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本文通过对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调研,在总结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新的成效
  ㈠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向多层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方向迈进,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以缓解&两难&矛盾为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9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市区及各县(市)全面实现职工医保省市&一卡通&,同时与杭州、嘉兴、衢州等地22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联网结算。启动全市城镇居民医保&一卡通&工作。职工最低月工资提高到116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70和37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标准提高到48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30元。
  救助体系彰显兜底功能。低保最低补差达到60元,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家庭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农户全部纳入低保,高于省政府2500元以下的标准,农村困难群众受惠面进一步扩大。我市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分列全省第三和第四位。加快机构福利床位建设,新增床位3068张。我市社会化养老的&五大机制&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
  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保障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五个一批&(即代建一批、回购一批、&退二进三&一批、配建一批、政府集中建设一批)保障房建设模式。2011年全市各类新开工建设和实施改造的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共有23个。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6万套,改造旧住宅区8254套。加快村镇建设,全市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30057户;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472户。
  ㈡社会事业管理体系向配置公平、发展均衡方向迈进,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得到满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倾力打造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工程,办成了一批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走在全省前列。2011年全省义务教育新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达为47%,居全省第二位。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升职业教育&双服务&水平,3所职业学校率先进入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职校,总量全省第一。推进高等教育扩容提质,镜湖科教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绍高校总数有望从个位数上升到两位数,绍兴文理学院进入高校第一批招生行列,并通过申硕建设单位中期评估,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顺利摘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竣工率居全省首位。
  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 68.99%,列全省第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深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建设计划全面完成。各县(市、区)人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达到25元以上,其中市区30元。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新农合保障水平增幅明显,2011年度新农合全市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29.97元,居全省第二位,参合率达到97.28%。
  文化发展普惠于民。出台文化强市建设意见,建成一批文化创意、网络创业等文化产业集聚区,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曲艺节、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全面落实,坚持文化&三下乡&,努力提高公共图书资料共享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文化繁荣工程,举办绍兴市特色文化大展演。以大型艺术活动和精品创作为抓手,展演了《梁祝》、《甄清官》、《秋瑾》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绍兴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完成面积2400平方米的非遗馆二期建设,&王羲之传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列入了第三批国遗名录。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成功组织了&全民健身、万人登山、绍兴市第六届体育节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不断加强。以筹备、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为契机,竞技体育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体育赛事精彩纷呈,承办了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世界荷球锦标赛等大型比赛,丰富了市民的业余体育生活。
  ㈢社会设施管理体系向布局合理、城乡共享方向迈进,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城市设施完善、供应有力、环境优化、服务提升、监管强化的局面,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向乡村地域辐射,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形象、保障城市正常运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强势推进。全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0.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嘉绍跨江通道绍兴段工程、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段及绍兴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绍诸高速公路工程建成通车。&三高校、三中心&等教育、文化、体育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整合公交资源,城乡居民出行成本进一步降低。建设全市农村联网公路项目73个,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现城乡物流配送三统一,建成一批农村货运站、城乡货运网络站和城乡物流龙头企业,推进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步伐。制定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心村培育实施意见,全面启动11个大型农民集聚区建设。10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和78个中心村培育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农房改造3万户,新建信息化村160个、电气化村464个。
  ㈣社会秩序管理体系向充满活力、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方向迈进,人民群众幸福安全感得到提升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城乡环境显著改观。市区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倡导文明生活,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清洁空气专项整治,出台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市区种植高大乔木4000多棵。扎实开展生态系列创建,以&一江一湖一库一河网&为重点,启动了第二轮为期三年的&清水工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曹娥江引水工程的正式通水,对增加绍兴平原水量、改善水质、开发水乡旅游资源、提升绍兴城市品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推进人口均衡发展。2011年全市共出生3113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26&,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在抓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同时,为他们提供同等化的教育培训,实施同等化的维权帮扶,提供同等化的公共服务,完善了一批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平台,实施了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八大工程&,初步通过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评估。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信访形势总体平稳,秩序持续向好,没有发生恶性上访事件。发展创新&枫桥经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市、县、乡镇、村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大调解机制,着力于化解矛盾、协调利益。通过推进法治绍兴、平安绍兴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全市交通、消防安全事故连续多年实现零增长,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第2位。
  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围绕政府、商务、司法、个人四大信用主体,以信用监管机制创新为重点,初步建立了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广大企业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信用管理理念,诚信意识进一步提升。以信用监管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落实信用评价、信用分类监管、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修复、信用公示、信用奖惩等信用监管制度,信用监管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通过开展六轮审改,行政审批的事项大幅减少、程序有效简化、制度逐步完善、监督不断加强。
  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获得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我市针对矛盾多发的新的社会转型期的特点,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㈠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经济增长与民生和谐的有效结合、社会转型与经济转型的有效结合、公共服务与改革创新的有效结合、维护稳定与社会建设的有效结合,市财政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投向民生领域,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为我市经济的平衡增长奠定了基础。
  ㈡坚持&枫桥经验&的时代创新。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后,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我市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理念,靠富裕群众减少矛盾,靠服务群众化解矛盾,靠组织群众预防矛盾,不断发展创新&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枫桥经验&以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枫桥经验&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典型经验。
  ㈢坚持社会建设投入的政府主导。从200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增长很快。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222.03亿元,其中用于民生147.57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69.6%,增长27.2%,102个民生保障项目总投资近665亿元。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投入179.3亿元,增长21.6%,人均民生支出为3730元,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70.8%,123个民生保障项目年度建设投资200亿元。
  ㈣坚持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推进。根据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制定了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计划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三个方面14项基本目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㈤坚持社会机制制度的不断改革。近年来,我市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推进。深化就业援助活动,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力度,完善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社会养老保险从制度覆盖到人群覆盖,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全市各地由政府举办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执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卡通&。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调整优化学校网点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推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名校集团化等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三、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随着全市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我们也面临着一个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和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期,社会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社会管理也面临新的风险,主要是:
  ㈠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差距过大。从收入差距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差异倍数为4.17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最低差异倍数为5.08倍。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走势。收入最高最低差异倍数和基尼系数反映了收入结构的变化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分配不公已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
  ㈡城市化加速引起的利益受损。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政府与农民在征地等问题上产生的利益矛盾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农民的利益问题,极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矛盾,由以前的鱼水关系向油水关系乃至水火关系演变,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㈢公信力下降引起的信任危机。近年来,由于公权力的滥用或过度使用,导致政府和部门以及社团组织的公信力日渐弱化。医生的公信力严重滑坡,使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甚至上演医闹;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毒胶囊等频频曝光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次次挑战着政府公信力;&郭美美事件&,让慈善组织社会捐款明显受到影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虚假广告等让媒体公信力打大折扣。市场、政府、社会三个领域同时遭受信任危机的现象,前所未有。
  ㈣劳动关系利益化引起的劳资纠纷。这是劳资纠纷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劳动者则追求最大劳动报酬福利。劳资双方在利益方面如果不能构成和谐共赢,则会形成了利益冲突,造成劳动关系不稳定。
  ㈤司法不公引发的群众上访。司法机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规处理案件行为,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引起群众不满,或者由于执法人员缺乏大局意识和稳定意识,没有将案件与法律和社会效果联系起来处理,以法压人,不善于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造成当事人心中不服,这些都极容易引起群众上访。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我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㈠加强和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社会管理的工作水平
  从重管理轻服务向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尽可能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进行社会管理,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从事后应急向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改变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关口前移,注重从源头加以解决,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从党委政府部门单方突进向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转变。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运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组织,建立服务社会、反映诉求、科学管理的新渠道,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㈡加强和创新民生保障,夯实社会管理的发展基础
  根据我市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和全省的年度实施计划,加快完善三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要以全民共享为导向,在社保扩面和制度衔接方面下功夫,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事业要以均衡发展为目标,在农村和基层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城乡一体化配置效率;公用设施要以城乡统筹为重点,在社区建设、交通、污染治理、邮政普遍服务项目和长效管理机制等薄弱环节方面下功夫,促进公用设施的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范围,逐步拓展为基本生存服务、基本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大领域&,加快构建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待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
  ㈢加强和创新&枫桥经验&,丰富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
  突出地方党委和政府核心作用。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依托,以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为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管理服务资源、强化基层工作基础,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管理服务体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社会管理终端化。建立健全以城乡社区(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村)管理机制,完善协商议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责任。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社会管理和服务作用的同时,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形成兼顾国家、社会、股东、管理者、员工利益的协调机制,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员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
  激发社会组织管理活力。坚持一手抓引导发展、一手抓依法管理,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制定扶持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政策,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自律和诚信建设,提升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和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有序参与、社会协商、化解矛盾的作用。拓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渠道,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积极支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㈣加强和创新预防预警,防范社会管理的矛盾风险
  进一步完善动态应急体系。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在坚持定期排查、专项排查的基础上,坚持多渠道、广视角地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体性问题和不服调处的重点对象,及时组织查办、督办。完善公安应急机制。健全情报信息工作体系,经常性地开展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控制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切实抓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各项应急措施,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发生。完善环保预警机制。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控制重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定期开展环保不稳定因素摸排调查工作,及时疏理存在的环境纠纷隐患,提高环保预警能力。
  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和监测,高度重视互联网上的社情民意,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的问题。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领导干部与网民交流活动,建立健全网民留言办理长效机制。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完善网上有害信息的监测、研判、预警、处置机制。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和主动权。健全宣传部门总体协调、职能部门主动应对、网络媒体发挥主导作用、其他网站积极配合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不断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网上舆论应对能力,切实发挥互联网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㈤加强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管理的改革活力
  积极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和城乡统筹就业,健全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机制,完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农民工转移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就业的体制机制。根据《绍兴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等教育普及化,推进绍兴教育的优质化、现代化。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推广2+x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巩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整合文化资源,组建文化发展集团,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城乡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协调机构,完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落实企业在食品药品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政府和个人信用体系。广泛开展诚信道德教育,营造建设信用绍兴的浓厚氛围,把弘扬信用文化作为绍兴&三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努力做到政务公开内容规范、形式完整、程序严密、工作机制健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将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指导,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强化信用自律,全面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合同履行、产(商)品质量、经济鉴证、中介服务、税费缴纳、金融信贷、往来账款、财务核算、数据统计等环节的信用状况。开展个人信用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试点范围和领域。引导社会实体依法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应用于商务交易、就业、公用业务办理及金融活动等领域。
  社会管理是个永恒的课题,当前面对前所未有的各种困难和复杂严峻的诸多挑战,更需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社会管理创新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实现社会治理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