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玩好佳能色彩空间5D3的色彩漂移

佳能5D3使用技巧之二 实惠 管用
我的图书馆
佳能5D3使用技巧之二 实惠 管用
可以带个移动硬盘,现在住宿的地方都有电脑,哪怕是雪山上。raw拍,准备2张卡,到一个地方,就把满的卡的照片转存到移动硬盘里。自定义风格这东西,我以前也用,但现在非常后悔,因为如果是用普通,风景这类风格来拍,当了解后期,懂得后期时,可以完善一下当时拍照天气,光线等的不足地方,但如果用了其他颜色过重的风格,要是看不上了,想改善,那就非常难了。相机的锐化功能,本来就不是很好,所以,一般都是回来后用ps等锐化,你可以买一本锐化的书看一下,或搜一下刘宽新的书看一下,里面讲的还是挺好的。你面临的这个事,我曾经也同样面临,所以,已一个体会过的人告诉你,弄个移动硬盘,用raw,将来你水平,眼界,后期提高后,再来看之前拍的,你会很庆幸你用的是raw。。。人像模式:尽量放大光圈,尽量提高速度,尽量降低感光度。根据这个原则设置光圈和快门参数,室内的话要提高照明,特写最好用点测光,眼部合焦。这么多年了,对影像的理解还是一点也没长进,整天就是锐锐锐。。。的,论坛不断有人重复着这样的话题。08年刚玩单反时自己也有过那么一段时期,认为锐利,轮廓反差大的图像就是好,会显得画面清晰,拍出来很有成就感。这些年的感悟是你的内容“作品画质”才是最重要的,而图像画质上色彩与明暗影调的层次与过渡也远比锐度要重要的多。下面这张局部够锐了吧,看肤色的鲜活度,什么相机拍的就不用说了吧,图像要拍锐或变锐真不是难事目前佳能自己弄了很多脑残的设置,5D3要得到清晰锐利的图,得用RAW,然后DPP,把“色度”,照度降噪都设置为0,然后“非锐化滤镜”改为 “清晰度”。只要镜头成像好此时锐度一点不加。就会很清晰锐利。5D3的直出JPG,100%基本没法看。机内动作太多。这点远不如5D,5D2。但是买5D3一般都要RAW的,锐度和清晰不是问题。唉,那么锐干嘛。难道你拍照就为了数毛?拍法医鉴定照吗?焦点对准了,光线OK自然就锐了。我每次拍照还特意把锐度降低点,太锐了你看着不难受吗,只要片子拍的没问题真想要锐后期建个锐化动作批处理想要多锐都行。说是肉机的先看看自己照片拍的有没有问题,然后问问自己掌握了几种后期锐化技巧。上一张没锐化过的原片,原图直接PS缩小,看起来不清楚,下面有100%截图5D3刚上市的时候,觉得5D2够用了。完全没必要没换。后来过生日,砸锅卖铁换了3。才知道,这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原先被虐出的先对焦再构图的毛病,一点都没了。5D3是现今综合性能最好的机器了。2000W像素对我来说是一个平衡点。太少了,婚纱片需要放大,会有尴尬。太多了,对拍raw的我来说,则多了无穷的负担。5D3的参数网上随处可见。但是最被忽视的一大功能就是,关闭对焦点提示音+静音快门+配合USM镜头,几乎可以做到无声的拍摄。这对我来说是神器级别的存在。无论是扫街,还是婚礼,这都是我的默认配置。只有当需要用到高速连拍的时候,才会改变快门模式。前两天的一次图书馆的拍摄,让这套设置的威力发挥到了最大。稍微找个没人的角落进行拍摄,几乎不会打扰到任何人。5D3相比5D2,raw原片发黄,非常偏向“尼康”。我这台机器在曝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M档,我会可以让曝光过暴2/3~1档左右。这既是向右曝光的理论。又能让佳能对过曝1档时,对肤色的美白作用展现出来。(最后一张)而且佳能对于红的表现很吸引我。红得很正。(第1~第3张)关于拍摄的设置。无一例外的都会使用raw模式。虽然存在储存和使用成本的增加。但是这都是值得的。倒数第二张图,raw经由LR调整后,原先屋檐下漆黑的一片也获得非常棒的亮度。并且噪点也控制在非常理想的范围内。虽然raw的设置完全可以后制,但是5D3的算法不同,佳能夹带了私货,把机身设置JPG选项的锐度会应用到RAW文件里。这一点,在赵嘉的《5D3镜界》里有说。并且拍摄的RAW,机身屏幕是会渲染成JPG再显示的。所以显示的同时,会配置风格文件。我默认都是人像风格模式,比较万能。而且即使机身进行了高光警告,在LR里查看RAW,你会发现原先刚刚溢出的高光,又完全显示出来了。这还不包括修复高光。当然5D3,也不是一点缺点都没的。我最大的疑惑就是,取景器里的对焦点,有时不容易被看到,必须得重按快门才能看到。记得已经5D2上没碰到过这个毛病。值得一说的是,在5D3上AI智能伺服对焦已经不是摆设了。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替代单点对焦。精确度也有保障。并且整体的操控性比2代提升了足足一个档次。握持感的提升。M/AV/TV转盘的转盘锁定拨轮锁定与开关的分离。更多的自定义功能:1我把景深预览键换成了,AI伺服对焦模式。这样即使在单点对焦时,如果突然需要追焦抓拍,也可以完成。2把拨杆也设置成可调节对焦点。这样近距离的对焦点移动,完全可以靠拨杆快速完成。而大范围的对焦点移动,则可以靠拨轮来完成。这里有一个技巧:当把拨杆设置成也可以设定对焦点的时候。按下拨杆,对焦点则会归为到中央对焦点。再按一下,则可以恢复到上一次的对焦点。对于需要举起相机的瞬间就完成构图的抓拍来说,可以通过练习,按下拨杆让对焦点回到中央,然后盲调对焦点来达到这个目的。不过这需要大量的练习。目前我也在不断练习这个方法。不过由于长期的习惯使然,更多时候还是会看着取景器调焦点。通过这个技巧,结合5D3的对焦点来盲拍。其实可以在需要盲拍的时候,选用区域对焦,然后通过这个方法调整对焦区域来进行不被察觉、同时又极具焦点正确的拍摄。(由于单手操作,加上区域对焦的分区够大,完全可以靠拨杆来快速调节即可)其可靠程度应该会高于全自动对焦。(之前尝试了一次全自动对焦的盲拍,准确合焦率在30%左右)此外我对防尘防水滴的L定+5D3到底能应对多恶劣的环境和雨水,始终保持一个疑问。有时下雨扫街,还是不得不用防雨罩。想到这点,就羡慕1DX和D4那种往死里操都坚挺的耐操性。。。佳能的红raw配合后期软件所展现的宽容度:有经验的拍摄者都能察觉下图中一些和平时拍摄所有不同的地方。屋檐下的细节。在前期没有补光手段的前提下拍摄,屋檐下通常是漆黑的。注意外墙的光照亮度。楼道内通常也会拍出黑黑的一片来。通过局部的加曝光减反差让暗部有足够细节,再通过调节地面的曝光,使整体看上去协调。夕阳很美,但是没有补光手段的逆光拍摄,也会拍出漆黑的主体或是看不出落日的天空。逆光的细节和色彩完全靠后期拉出来。不过现在这种风格已经可以靠机内hdr来完成了。对于平时扫街拍着玩来说足够了。佳能过曝的嫩白肤色: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1534)│回复(12)
视觉唯美,5D3的新玩法:野猫晃+HDR之色彩漂移
~~~~~~~~~~~~~~~~~~~~~~~~~~~~~~~~~
本帖赠分共1人加分,共加5分
已有1人赠分
引用野猫25发表于1楼的内容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引用野猫25发表于2楼的内容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引用野猫25发表于3楼的内容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引用野猫25发表于4楼的内容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引用野猫25发表于5楼的内容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引用野猫25发表于6楼的内容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首席欣赏~~~
引用放飞的翅膀发表于7楼的内容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漂亮,欣赏。
引用baidong99发表于8楼的内容
作者: 放飞的翅膀首席欣赏~~~
引用野猫25发表于9楼的内容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创意!漂亮!
引用红飞袖发表于10楼的内容
浩然养正气,静思观大千。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善待关爱你的朋友。
视觉唯美,5D3的新玩法:野猫晃+HDR之色彩漂移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BB代码
论坛启用表情符号
论坛启用[IMG]代码
论坛启用HTML代码佳能5D3相机拍摄夜景、风景、人像---技巧
& 1、夜景拍摄技巧
蓝色基调下梦幻般的都市夜景
使用镜头 TS-E 24mm f/3.5L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自动曝光(F8,8秒)
曝光补偿 -1.3EV
白平衡 日光
感光度 ISO 100
拍摄夜景的理想时机往往比预想的来得更早
日落后的美丽夜景是颇具魅力的被摄体。但是拍下的画面却总是不理想,和肉眼实际看到的画面相去甚远。拍摄夜景的要点就在于拍摄时间的选择。可以说照片好坏的80%取决于是否在对的时间进行拍摄。拍摄夜景和用肉眼观赏夜景的好时机并不同。拍摄夜景照片时的理想时机并不是在真正的夜晚,而是在天空还留有少许天光的傍晚。在这个时间,大厦的轮廓还没有完全消失在夜色里,而且那种蓝白色的光将会使天空的色调看上去就像在梦幻中一样。如果等天完全黑了再进行拍摄,照片上发光的就只有点光源,看上去并不漂亮。推荐在傍晚到达拍摄现场,趁天色还明亮时观察周围状况。特别应该注意暗下来之后拍摄现场的安全性以及很容易被忽视的可能影响拍摄的大型广告牌。拍摄应该在天空尚有余光的阶段开始,根据光线情况的变化调整设置。使用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选择F5.6-8左右的光圈,这样的光圈有利于提高分辨力,拍下清晰的点光源。此外,在天空还亮的时候就应调整好相机,确定画面水平,天色暗下来之后就很难看清那些用于确认是否水平的参照物,也就很难确定正确的角度了。使用水准仪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周围变暗后就很难进行观察,所以为了之后的拍摄能顺利进行,最好事先调整画面到水平。适合拍摄的时间段最长也不过5分钟,所以需要在理想时机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技巧要点解说
要点1:使用负曝光补偿
拍摄夜景时相机计算出的合理曝光并不一定是好的曝光参数,拍摄者需要用眼睛根据实际效果决定曝光。在周围环境还留有少许天光时,使用负曝光补偿就能拍摄出类似于夜景的亮度。这样一来灯光和自然光就能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
要点2:有一支手电筒将非常方便
在室外拍摄时有一支小手电将非常方便。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可以用它确定相机按钮的位置,也能用它照亮拍摄现场看看有没有忘拿的东西。
要点3:使用快门线
拍摄夜景时为了防止相机抖动,在按下快门按钮时推荐使用快门线,而不直接碰触相机。手头没有快门线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自拍功能来代替。将驱动模式设为2秒延时自拍释放快门,可以抑制按下快门按钮时引起的抖动。
要点4: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还是手动曝光模式
拍摄模式既可以使用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也可选择手动曝光模式。使用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来拍摄出近似夜晚的场景。而使用手动曝光模式时通过调节快门速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要点5:隔着窗户拍摄时将镜头紧贴玻璃窗
如果是在有玻璃窗的展望台上拍摄,为了不拍进玻璃的反光,需要将镜头紧贴玻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背后的人影以及室内照明可能产生的反光。
灵活运用实时显示功能,但要注意电池电量
拍摄夜景时,手动对焦是更加保险的对焦方式。特别是在透过玻璃拍摄时,由于受到玻璃的影响自动对焦很可能无法准确对焦。保险的对焦方式就是利用实时显示功能来手动对焦。就像介绍的那样,通过实时显示模式看到的画面就是图像感应器实际拍摄的画面,拍摄者可直接观察实际画面并放大画面进行精确对焦,因此误差很小。只是在使用实时显示模式对焦时需要一直利用液晶监视器,电池消耗将比预想的快。所以在使用实时显示模式拍摄时推荐准备好备用电池。
2、拍摄夜景与&人物&
融合了夜景摄影与人像摄影这两种不同类型摄影技术的拍摄模式。可同时把人物和背景都拍得明亮,能够有效避免通常闪光拍摄时出现的背景完全变黑的弊端。
EF-S 18-135mm f/3.5-5.6 IS
STM/焦距:35mm /夜景人像(F4.5,1/25秒)/ ISO 800 /白平衡:自动
夜景人像模式可以轻松拍好难拍的夜景加人物
夜景人像模式的相机设置由闪光灯闪光加低速快门组成。闪光摄影时的背景变暗是由于快门速度过高引起的现象。而夜景人像模式为了获得更多的背景光量,采用了低速快门,所以可有效避免这种现象产生。另外,为了不使快门速度过低,ISO感光度被设置为自动,相机可根据周围的条件自动选择ISO感光度。为了在更加昏暗的场景下也能够轻松完成对焦,在拍摄前闪光灯进行自动对焦辅助光闪光,比手动对焦模式对焦更准确。如果担心快门速度变低会产生手抖动,建议使用三脚架。另外,此模式下注重人物的成像效果,光圈接近全开。不想虚化背景时可以使用广角镜头或变焦镜头的广角焦段拍摄。
设置为夜景人像模式
夜景人像模式的特征
①快门速度低
为了拍摄夜景,采用了较低的快门速度。
闪光灯闪光
为了拍亮人物,闪光灯会闪光。
同时可使用其他模式拍摄
需要注意的是,夜景人像模式下快门速度会降低,不用三脚架拍摄时容易产生抖动。如果担心拍摄失败,可以使用手持夜景模式或场景智能自动模式拍摄备用。
手持夜景模式的拍摄示例
如果担心手持拍摄会产生手抖动,也可以使用手持夜景模式,并将闪光灯设置为闪光来拍。
3、花卉微距拍摄技巧
用微距摄影拍出梦幻般的花朵
使用镜头 EF-S 60mm f/2.8 USM
微距拍摄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曝光(F4,1/1600 秒) 白平衡 自动 感光度 ISO 200
注意光线朝向和阴影寻找能反映花卉之美的位置
不论是谁拿起相机都想把花卉拍摄得更加美丽。但是拍摄花卉其实有一定难度,调整合焦位置和虚化,还要选择光线等,这一切都要同时进行。拍摄花卉时首先需要决定的就是光源的位置。在大多数拍摄场景中,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是顺光拍摄,也就是太阳位于拍摄者身后。但是对于需近拍的花卉摄影,这样的位置关系会导致花卉完全被拍摄者本身的阴影所笼罩。因此在拍摄花卉时,最好选择正午时垂直射下来的光、逆光或半逆光来进行拍摄。在拍摄花卉时确定光线的位置非常重要,之后还需根据阴影的位置来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拍摄模式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如果想要灵活利用背景虚化的话,使用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将会比较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距拍摄时拍摄距离较近,不应过度虚化,如果虚化得过度就会导致被摄体本身变得不明确。要收缩光圈以保持一定的景深,使花卉整体形状明确,只利用虚化来滤除杂乱的背景。此外,手动对焦比自动对焦更适合此类拍摄。合焦需要精确到毫米的程度,所以说用人眼来确认更保险。而且有时自动对焦点和拍摄者想对焦的位置不一定相同。而微距拍摄时使用自动对焦锁定,对焦不准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在这里并不推荐使用。建议采用介绍的实时显示拍摄手动对焦的方法。室外拍摄时往往会有风,这会给手动对焦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使用这种方式拍摄到精确对焦的漂亮花卉照片时,会给拍摄者带来更加特别的感动。
技巧要点解说
要点1:微距镜头的使用
(左)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
(右)EF-S 60mm f/2.8 USM 微距
微距镜头的焦距大约可分为100mm左右和60mm左右两种,也就是拍摄距离不同。一般来说拍摄近处的花卉时选用60mm,拍摄较远的花海中的花朵时使用100mm焦距的镜头比较方便。
要点2:理解前景虚化、背景虚化的特性并灵活运用
虚化的程度由焦距和光圈等因素决定。被摄体前景的虚化往往比其背景的虚化程度更甚。如果能灵活运用前景虚化,就更能展现出被摄体魅力。
要点3:灵活运用三脚架和球形云台
三脚架对于进行精密对焦非常有利,而其上固定相机的云台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在微距摄影时选择能自由调节角度的球形云台更方便,而且此类云台一般都比较便携,带起来较轻便。
要点4:找到合适被摄体的诀窍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有花朵盛开的。特别是在都市里想要寻找花朵本身就有点困难。花卉比较集中的地方应该是有温室的植物园。如果是微距摄影的话,背景往往都被虚化,所以基本看不出是在温室拍摄的。
要点5:决定构图的诀窍
在花卉摄影构图时,如果是拍摄较大的花卉,一般以花蕊为中心构图,因为合焦位置也会对画面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恰当且正确地进行合焦。
使用反光板消去不必要的阴影
在逆光或者半逆光情况下进行微距摄影时,为了消除眼前的阴影可以使用反光板。但拍摄人物时使用的那种大型反光板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应该选择小型且便携的反光板。拍摄者也可以在厚纸板上贴上银纸,自己制作反光板,A4纸大小的用起来会比较方便。将相机装上三脚架后两只手就可以空出来了。对焦的时候,可以一只手操作快门按钮,另一只手操纵反光板,观察取景器寻找反射光线效果好的位置进行拍摄。拥有一个三脚架对于这种情况下的拍摄是非常有利的。
4、风光拍摄技巧
拍摄延绵的山脉
使用镜头 EF-S 10-22mm f/3.5-4.5
USM& 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自动曝光(F9,1/640秒) 白平衡 自动 感光度 ISO 800
偶然的邂逅加上一定的技术拍摄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拍摄风景照片和在一张空白画布上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眼前是一整片壮丽的景色,但是如何截取,如何表现就是创作者本人的自由了。决定画面构图之后,再使用必要的拍摄技巧就能拍摄出和构思一致的照片了。和绝美的景色邂逅有可能只是一种偶然,但将其忠实记录在照片上则需要冷静的判断能力。在拍摄风景时,除了选择合适的参数设置进行拍摄以外,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也非常重要。一天中因为光线不断变化,同样的风景在不同时间拍摄,效果会不同。要抓住一天中特定的时段才能拍下美丽的风景。如果是不能再来第二次的地方就没有办法了。但如果日程相对较为宽松的话,不光可以白天拍,光线斜射的清晨或傍晚也可以来拍。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照片有很多都是在此时段拍摄的。拍摄本身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但是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想把远处的风景拍得非常锐利时,就应该选择能发挥镜头分辨力的光圈,充分发挥相机的成像力。常使用的拍摄模式就是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因为拍摄者可以自由选择光圈,与那些由相机自动设置光圈的拍摄模式相比,它留给了拍摄者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很受用户欢迎。虽然不同镜头的性能各不相同,但是想将远景拍摄得比较锐利时,一般来说将镜头的光圈设置在F5.6-8之间比较能发挥出镜头的分辨力。拍摄者可以首先确定光圈,再考虑快门速度来进行拍摄。另外,能否获得锐利表现也受合焦状况的很大影响。推荐使用三脚架,选择手动对焦进行实时显示拍摄。
技巧要点解说
要点1:决定主体,变焦调整构图
拍摄风景照片时要牢记在心的是,不要茫然地举起就拍,而要在风景之中找到画面主题。在上侧照片中,远处的山脉成为了画面主题。为了控制构图,可以使用广角到远摄在内的多种镜头,也可以尝试竖拍的方式表现风光。
要点2:尽量让画面保持水平或垂直
拍摄风景照片时应注意画面不能倾斜。实时显示拍摄时显示网格线可以作为检测画面是否水平的参考。另外还有些机型搭载了电子水准仪,推荐大家活用此功能。也可以使用能安装到相机热靴的水准仪,或三脚架附带的水准仪。
要点3:使用三脚架牢牢固定相机
就像前面说过的,使用三脚架能够让构图更加稳定。还有在使用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收缩光圈进行拍摄时,如果光线较弱,快门速度有可能变低,所以务必要预备一个三脚架。
要点4:在无限远处合焦
在拍摄风景等远处景物时合焦位置在无限远处。如果想精确合焦,可以使用实时显示功能,将液晶监视器画面放大,根据放大的细节清晰度手动调焦,这样便能更准确地合焦。将对焦环对准无限远来合焦的方法易产生合焦误差,所以不推荐使用。
要点5:抑制相机动作产生的振动
特别是在使用远摄镜头拍摄时,连相机内反光镜的动作也会成为画面抖动的原因。要抑制反光镜动作的话,推荐利用实时显示拍摄。因为实时显示拍摄状态下反光镜已经升起,没有弹起的振动。除此之外,使反光镜动作安静的静音模式和可先升起反光镜再拍摄的反光镜预升功能也很有效。还可以使用快门线,这样就不会在按下快门按钮的时候带来振动。
使用PL-C圆偏光滤镜,得到更清澈的画质
在拍摄风景照片时常常要使用圆偏光滤镜。它是一种利用偏光镜片将光线曲射的滤镜,可将天空拍得更蓝或者将远景拍得更加清晰。除了以上效果之外还能抑制水面的反光,所以在拍摄湖泊时也非常有效。除了能够抑制光线的乱反射让画面对比度更高之外,还能够滤除有害的反射光,让被摄体的色调得到忠实还原。在使用广角镜头加圆偏光滤镜时,为了避免产生暗角应尽量选择边框薄的偏光滤镜。在市场上挑选偏光滤镜时,注意要选择与自己手中镜头口径相同的。
在拍摄有很多树木的自然风景照片时,有时树叶对光线的乱反射会让画面显得比较模糊。这时使用圆偏光滤镜将非常有效。
5、动物拍摄技巧
使用远摄镜头捕捉动物的百态
使用镜头 EF 70-200mm f/4L IS USM
拍摄模式程序自动曝光(F4.5,1/200秒) 白平衡 日光 感光度 ISO 200
使用轻便的远摄镜头以及高ISO感光度拍摄运动中的动物
在拍摄运动敏捷,且不受拍摄者意志控制的动物时,要求拍摄者像拍摄体育运动一样反应迅速。还有,动物越接近野生状态,就越会本能地与人类保持一定距离,想要靠近拍摄它们很难,所以在很多场合需要使用远摄镜头。其次,拍摄者往往需要跟着动物移动位置,所以携带的摄影器材要尽可能的轻便。在进行此类拍摄时,选用那些光圈稍小但较为便于携带的镜头往往比选用明亮的大光圈镜头更容易拍出好的照片。光线的朝向对于展现动物的魅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拍摄那些毛发蓬松的动物时,想要展现出它们的魅力,秘诀就在于拍出它们毛发的质感。这时利用太阳的逆光或者是半逆光就非常有效。拍摄者应该观察周围情况,迅速决定拍摄位置开始拍摄。一般来说用评价测光来决定曝光参数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强逆光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测光范围较小的局部测光或者点测光方式来测光。拍摄模式可以选择P(程序自动曝光)模式,以拍摄时机为优先。如果将ISO感光度设置为自动,就能自如应对光线的急剧变化。白天在室外拍摄时,即使使用高ISO感光度拍摄,噪点也不会像在夜间拍摄时那么明显。因此在拍摄时应该随时注意快门速度的变化,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手抖动或者被摄体抖动。
技巧要点解说
要点1:灵活运用防抖功能
使用远摄变焦镜头的话,还是选择带有手抖动补偿机构IS影像稳定器的比较好。当然,高速快门也能防止手抖动,但是如果镜头带有光学防抖机构的话取景器内的画面也会比较稳定,这对于远摄是非常有利的。
要点2: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自动对焦模式
面对那些总是动个不停的动物应该采用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而对于那些有时会静止的动物应该采用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模式。当然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模式下也能进行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但是启动对被摄体的自动跟踪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用什么模式还需根据状况选择。
要点3:选择自动对焦点,对动物眼部对焦
不是让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而是手动选择对焦点,针对动物眼部对焦。拍摄者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离动物眼部较近的自动对焦点,做好随时捕捉动物一瞬间动作的准备。
要点4:将驱动模式设为连拍
为了能更好地抓住动物的动作,驱动模式选择连拍。不像有些大型动物动作迟缓,有些小动物的动作非常快,如果用单拍就很难捕捉。
要点5:虚化背景,突出作为主题的动物
选择合适的背景对于拍摄动物非常重要,拍摄者应该寻找视野清晰整洁的角度,迅速决定拍摄场所。如果选择光照到的部分作为背景,背景虚化的效果将会更好。
在动物园里的拍摄技巧
和拍摄野生动物不同,在动物园拍摄时比较麻烦的就是笼子的铁丝网。如果网眼非常密的话那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拍摄。但如果网眼比镜头口径稍小一点的话,可以将镜头的中心位置对准网眼,并将镜头贴近铁丝网,再开大光圈拍摄,铁丝网就会被虚化得不那么醒目。还有,拍摄时镜头焦距越长,铁丝网就越不明显。这是利用虚化效果的一种拍摄技巧。如果能大胆地运用前景虚化,将眼前的铁丝网虚化,就能化铁丝网为无形。需要注意的是,镜片很容易碰到铁丝网,拍摄者要小心谨慎,在镜头前加上保护滤镜等以防镜片被擦伤。
6、街头抓拍技巧
感性色彩更浓,将街头印象演绎成画面
尽可能使用简单的器材和设置
在街头进行的抓拍并无一定之规,拍摄者尽可以随意拍下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面,全凭感觉来拍。但是如果在抓拍时能够注意一下画面中的色彩搭配以及构图等问题,这些本是为了记录而拍摄的照片也能成为优秀的作品。在构图时应该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直线元素的配置。视觉上斜穿对角线的线条能让画面具有节奏感,让人看了心情愉快。而截取画面中色彩鲜艳的部分拍出的画面也能让人眼前一亮。在街头拍摄时使用的器材简单一些也没有关系,如果使用变焦镜头的话只需一款标准变焦镜头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的拍摄需要。或者只放几款定焦镜头在包里,故意对视角设置一定的限制进行拍摄也别有一番趣味。这样就能以和平常不同的视点进行拍摄。如果需要携带一整套摄影器材,那么最好选择能够空出两手的双肩背摄影包。在观光地往往都可以租用自行车,骑上自行车就能增加拍摄者的活动半径。这样,带上最低限度的器材和双肩背摄影包拍摄就会轻松愉快。拍摄模式应该主要采用P(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尽可能利用相机的自动功能。P(程序自动曝光)模式下,相机会根据场景自动设置合适的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拍摄者更易集中精力找寻被摄体。而且把ISO感光度设为自动的话,就能适应从昏暗的小巷到明亮场所等多种场合的拍摄。当然,也可以自行变更ISO感光度进行拍摄,但不要忘记在拍摄完成后更改回来。从集中精力拍摄这一点来看,将ISO感光度设置为自动的话,能体验更多拍摄乐趣。
使用镜头 EF-S 18-55mm f/3.5-5.6 IS II
拍摄模式 程序自动曝光(F6.3,1/125秒) 白平衡 日光感光度 ISO 100
技巧要点解说
要点1:灵活运用镜头防抖功能
使用什么镜头并没有限制,但是街头往往会有较大的明暗差,快门速度也会出乎意料地低。考虑这样的拍摄条件,选择带有手抖动补偿机构IS影像稳定器的镜头可让拍摄变得更加方便。
使用镜头 EF-S 18-55mm f/3.5-5.6 IS STM
拍摄模式 程序自动曝光(F8,1/200秒) 白平衡 日光感光度 ISO 200
技巧要点解说
要点2:截取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
抓拍不是要拍摄下自己见到的所有东西,而是通过截取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来体现拍摄意图。想要出色地剪裁画面需要“坚定的决心”。不要想得太多,按自己所想去展现被摄体就可以了。
EF-S 18-135mm f/3.5-5.6 IS
程序自动曝光(F3.5,1/3200秒)
技巧要点解说
要点3:尽可能携带轻一些的器材
在要去抓拍时需不需要携带三脚架往往让人犯难。抓拍时保持机动性是很重要的,所以还是推荐通过灵活运用ISO感光度发挥手持拍摄的优势。
7、理解并控制抖动
将画面抖动分类采取不同的对策
所谓的抖动是在相机的快门速度比被摄体或相机抖动速度低时发生的现象。由于被摄体的运动产生的抖动被称作“被摄体抖动”。而当被摄体是风景等静止物体时,由相机摇晃产生的抖动被称为“手抖动”或者“相机抖动”。虽然这些现象在画面中都表现为被摄体模糊,但由于产生原因不一样,需要将两者区别对待。对于这些抖动,有效的对策就是提高快门速度。为了提高快门速度我们可以使用高ISO感光度或选择大光圈镜头。但是,使用大光圈镜头有时也不能完全消除抖动。使用搭载IS影像稳定器具备防抖功能的镜头对于防止手抖动非常有效,但即使是使用搭载IS影像稳定器的镜头也并不能防止被摄专题体抖动,而只能对手抖动起到一定的效果。还有,抖动给画面带来的不一定都是负面影响,它对于展现被摄体的动感非常有用。在拍摄运动时,如有意识地使运动员的手、脚等身体的某一部分因运动而产生模糊,就能拍出更有冲击力的照片。综上所述,能够同时灵活运用抖动与静止这两者对照片表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原则上来说,可以容忍的是被摄体的抖动,而手抖动只要不是有意运用,应当尽可能避免其发生。所以,拍摄时建议运用防抖机构,在抑制手抖动不利影响的同时掌握灵活运用被摄体抖动的高级拍摄技巧。
发生手抖动的示例
如果发生手抖动的话画面整体就会模糊,照片完全不合要求。当然也有故意让画面整体模糊的拍摄技巧,但除了那种情况以外,手抖动是拍摄的天敌。
被摄体抖动的示例
低速快门的拍摄示例。中央的建筑等静态被摄体静止,周围的人群抖动。利用被摄体抖动表现了动感。
三脚架和快门线非常有效
在拍摄夜景时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拍摄是一般的摄影常识,但是在使用三脚架的同时使用快门线避免相机的振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使用反光镜预升减轻相机内部的微小振动,并在反光镜升起的几秒后释放快门,效果还会更好。
了解有利于减轻抖动的功能
和抖动有关的功能
高ISO感光度
IS 影像稳定器
反光镜预升拍摄
使用三脚架拍
被摄体抖动
要防止被摄体抖动时,尽量选择高速快门,开大光圈,提高ISO感光度拍摄比较有效。
8、佳能单反相机--如何拍好夜景、风景、人像
像素决定什么 佳能5DS/5D3/6D画质对比
出门旅游,全幅机器,是带16-35好呢还是带24-70好呢?16-35的优势是:更大的广角和轻便(相对24-70而言),但是,有些时候,需要偶尔拍拍人像(比如邂逅美女)的话,肯定不如24-70出彩;
24-70的优势是:兼顾广角的同时可以拍出较好的人像,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太重(尤其和16-35相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色彩空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