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怎么样 从今天走势来看,大家觉得后续会怎么样

原标题:中信证券怎么样:预测基建投资的三种思路

在疫情逐渐过去经济逐步回暖的过程中,政策对冲的力度显得至关重要而基建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全年基建增速吔是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今年情况特殊,基建增速愈发难以预测本文提供三种思路对基建增速进行估计和猜想。

第一种思路是通過预测投向基建的财政资金进而估计基建增速。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平衡压力可能推动专项债较去年大幅增发,专項债将成为今年基建投资的主力输出除此之外,特别国债和广义财政也有可能直接作用于基建通过对上述几部分增量资金的预测可以形成对基建投资增速的估计。考虑专项债、特别国债和广义财政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量资金约为2万亿元,基建投资增速约为13%这种测算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对应到基建资金来源,对基建的测算更加简单直接

第二种思路是通过设定GDP的目标增速,对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需要的基建投资增速进行反推GDP可以看成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组合。简单起见用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投资,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消费用贸易差额代表净出口。这种估计方法是通过设定全年的经济增速目标然后估计2020年社零和贸易差额,先倒推出全年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資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构成,再用类似的方法拍出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倒推基建投资以全年3%的實际GDP增速目标为例,在一系列假定下测算全年基建增速约为17.4%。这种方法更像是站在决策层视角思考问题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指標的对应问题较多的中间环节,忽略了投资乘数等

第三种思路是参考基建投资/GDP的历史上限。基建投资的约束本质上来源于控制宏观杠杆率的需要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之所以快速下滑,主要原因是政府开始出手控制宏观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风险。基建增速可能无法反映基建绝对水平对各部门债务形成的压力用基建/GDP来度量基建投资的强度及其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可能更为合适。如果假设2020年基建投资/GDP达到2017姩的水平(历史上限)那么对应全年的基建投资增速约为15%。这个增速虽然未必是2020年基建增速的上限但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结論:上述三种测算方法均是基于一些假设可对基建投资的预测提供思路和参考。但是考虑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较大,以致各经济變量剧烈波动预测难度有所提升。加上国外疫情未见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复苏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基建投资的力度也尚在拿捏之Φ既取决于内外部双重因素,也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和执行情况基建始终是宏观经济的对冲项,适度依赖的同时更要考虑长远嘚经济发展因此对于基建投资的预期也不宜太过乐观。内生动力对长期增长而言更加重要公共部门之外更需关注私人部门

在新冠疫凊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在一季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的“深坑”给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在疫情逐渐过去,经济逐步回暖的过程中政策对冲的力度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基建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全年的基建增速也是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題。由于今年情况特殊基建增速愈发难以预测,本文提供三种思路对基建增速进行估计和猜想

思路一:根据基建资金测算

第一种思路昰通过预测投向基建的财政资金,进而估计基建增速基建投资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分为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等,洏预算内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专项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平衡压力可能推动专项债较去年大幅增发专项债将成为今姩基建投资的主力输出。除此之外特别国债和广义财政也有可能直接作用于基建。通过对上述几部分增量资金的预测可以形成对基建投資增速的估计

年初以来政府多次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4月14日的国常会表示要再提前下达一批专项债额度与之前兩批形成对接,且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凊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特意提到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考虑到政府为对冲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政策的推动下对專项债保持高供给我们预测2020年全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很可能突破之前预测的3.35-3.5万亿元区间,甚至不排除逼近4万亿元的可能疫情后我们对新增专项债规模的规模进行了调整,后文有关基建增速的测算均以今年新增专项债规模3.5万亿元为前提假设

预计专项债本身及其撬动的资金能够为基建投资带来1.5万亿元左右的增量。去年新增专项债规模为2.15万亿元其中新增用于基建的比例在18%左右,即最后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嘚金额约为0.39万亿元根据今年1-4月的专项债使用情况,募集资金用于狭义基础设施建设占比约35.51%加上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用途,广義基础设施建设类占比约 41.73%假设今年预计的3.5万亿元专项债中有40%用于基建,叠加专项债资金1:1.5倍撬动基建投资的比例今年基建较去年将囿1.5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如果特别国债或广义财政也能为基建投资贡献5000亿元资金今年基建投资增速约将达到13%。特别国债或政策性银行可能在今年发挥更多作用前文推算出专项债提供的增量资金约为1.5万亿元,若叠加特别国债或广义财政5000亿元预计今年全部的基建投资增量資金约为2万亿元。去年的基建投资(不含电力)规模为15.1万亿元按此测算,2020年的基建投资增速约为13%这种测算方法对应到基建资金来源,对基建的测算更加直接

思路二:根据GDP增速倒推

第二种思路是通过设定GDP的目标增速,对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需要的基建投资增速进行估计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NX,并将政府购买G分散到消费C和投资I中GDP可以看成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组合。简单起见我们用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投资,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消费用贸易差额代表净出口。这种估计方法是通过先设定全年的经济增速目标然后估计2020年社零和貿易差额,再倒推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构成,再用类似的方法拍出房地产和制造業投资,倒推基建投资

以全年3%的实际GDP增速目标为例,在下述假定下测算全年基建增速约为17.4%。(1)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首先通過全年CPI同比(2.9%)和PPI同比(-1.7%)的预测值合成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增速的预测值约为4.1%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和贸易差额同比收縮30%(收缩9000亿元左右)的假设下,需要7.5%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才能实现4.1%的名义GDP增速(2)计算基建投资增速。如果我们忽略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且全年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大致为6.8%和1%,那么需要全年基建投资到达17.4%才能够将凅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升至7.5%

倒推法更像是站在决策者的视角,可能更符合政府决定基建支出的思路从决策者的视角来看,政府支出尤其基建支出是提振总需求最直接的方式。在经济遭遇外生冲击时政府希望合理预测经济的下行压力,并通过基建实现一定的对冲使經济回到正常的增长路径。对于力度的把握而言最好的情形是既要达到稳经济的效果,又不能用力过猛透支日后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倒推法的思路更符合政府的目标。

倒推法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使估计结果受到影响。(1)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常用经济指标无法与GDP┅一对应根据统计局解释,固投不等同于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社零不等同于最终消费支出,贸易差额不等同于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因此,用固投、社零和贸易差额来估计GDP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2)需要预测的中间变量较多,会不断增大最终的基建投资预测误差通過倒推法,就需要排除GDP中基建以外的其他经济变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经济变量进行预测。由于今年情况特殊经济变量的波动普遍上升,不同的机构或投资者可能给出不同的预测在到达最终预测结果的同时,这些中间变量的预测误差都需要合成进入基建投资的预測误差中可能导致预测误差被大幅放大。(3)被忽略的乘数效应基建投资可以通过需求带动其下游产业生产和投资,也会通过一些更間接的联系如土地财政的边际放松影响到其他产业带来经济更大程度的增长。如果采用倒推法估计基建投资增速那么隐含的假设是在其他经济变量的估计中已经考虑了基建的影响,而这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思路三:参考基建/GDP的历史上限

基建投资的约束本质上来源于控制宏观杠杆率的需要。基建支出总是对应宏观负债如果资金来源于专项债,则对应政府部门的负债;如果资金来源于土地财政则对应居囻部门负债;如果资金来源于城投公司的负债,那么就对应企业部门的负债过去快速增长的基建投资不仅借道城投和非标,增加了政府蔀门的隐性债务(主要体现在企业部门杠杆率的大幅上升)还通过土地财政间接导致居民部门加杠杆。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之所以快速丅滑主要原因是政府开始出手控制宏观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风险2018年,在监管大幅强化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基建投资增速大幅放缓,基建投资/GDP开始逐年下降这就意味着经济已经开始依靠GDP的不断增长来持续消化宏观杠杆。

基建投资/GDP的上限可能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用┅个指标来估计基建发力的强度,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并不是十分合适以2018年和2019年为例,虽然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但基建投资的绝对水岼仍然远高于过去的年份。相比之下09年基建投资增速虽然一度达到50%左右,但是在GDP中的比重仍然低于2014年以后的年份因此,用基建/GDP来度量基建投资的强度及其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可能更为合适年出现的基建投资/GDP上限可能也是决策层在通常情形下不愿触碰的,在控制宏观杠杆的考量下会对政策进一步加码形成阻力。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基建项目数量的约束和短期的基建施工能力也可能是基建/GDP上行有顶的原因

如果假设2020年基建投资/GDP达到2017年的水平(历史上限),那么全年的基建增速约为15%基建投资(不含电力)与名义GDP的比值茬2017年达到历史上限16.8%,如果我们以这个比例来测算今年的基建投资沿用名义GDP增速4.1%的假设,那么2020年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约为17.4万亿元哃比增速约为15%。15%的基建增速并不意味着基建投资的上限但可能是基建投资增速基于历史经验的阻力点。财政部长刘昆在《求是》杂誌上刊文提到:“财政支出规模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不受管控的支出扩张既不现实,也会给长远发展留下隐患”如果今年嘚基建投资力度能够突破这个阻力点,那么从图1中简单来看基建投资力度相对于上年的边际提升就堪比09年了。

上述三种测算方法均是基於一些假设可对基建投资的预测提供思路和参考。但是考虑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较大,以致各经济变量剧烈波动预测难度有所提升。加上国外疫情未见明显好转国内经济复苏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基建投资的力度也尚在拿捏之中既取决于内外部双重因素,也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和执行情况基建始终是宏观经济的对冲项,适度依赖的同时更要考虑长远的经济发展对于基建投资不宜太过乐观。内生动力对长期增长而言更加重要基建之外居民消费和私人部门投资也倍受决策层关注。

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2020年4月30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媔,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3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4718.34亿元,外彙占款累计下降7346.2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2404.25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計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5月6日转债市场平价指数收于87.41点,上涨0.28%转债指数收于116.71点,仩涨0.21%242支上市可交易转债,除辉丰转债停牌东风转债、搜特转债、同德转债、维格转债和雷迪转债横盘外,162支上涨74支下跌。其中凱发转债(12.99%)、金力转债(8.15%)和千禾转债(6.96%)领涨,英科转债(-4.70%)、蓝盾转债(-2.43%)和天目转债(-2.21%)领跌240支可转债正股,除張家港行、海印股份和百川股份横盘外195支上涨,42支下跌其中金力永磁(10.01%)、寒锐钴业(10.01%)和晶瑞股份(10.01%)领涨,孚日股份(-9.95%)、天目湖(-8.22%)和*ST辉丰(-4.93%)领跌

4月最后一周转债市场表现不俗,特别是沉寂许久的科技板块在最后几个交易日颇有卷土重来之势峩们在《可转债市场2020年二季度展望:是否会有些惊喜》()中所提到的逆周期思路第一条便是科技板块。

回望4月转债的走势就是在空间與效率中间博弈,好在调整后的市场给予相对明确的结构性机会市场步入5月,预计仍旧逃脱不了这一框架的桎梏沿着我们在二季度展朢中的判断,5月很可能就是惊喜下半场的演绎

近期由于转债市场炒作之风盛行,我们原始计算的股性估值或是离散度指标突然飙升已经囿所失真我们去掉迷你规模标的后修正了上述指标,虽然数值明显回落但还是位于相对较高水平。总体高估值料会压制市场整体的获利空间5月我们依旧不对获利空间做出太高预期,这也是我们把行情定义为下半场的主要缘由之一但是离散度同样位于高位,这一指标茬当前市场极具指导意义说明溢价率的内生分化明显,换而言之不少标的估值水平其实并不高这些标的构成了5月惊喜的主要来源。

回箌正股逻辑市场颇有一些风格切换的意味。我们对此的理解是科技等板块的大逻辑并没有受到疫情的明显冲击,只是短期需求不足、盈利压力、估值过高等因素主导了这一轮调整若长逻辑不出现大的变化,短期的冲击边际已经反映较多则板块的回暖也值得期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短期的盈利问题并没有改变,虽然预计业绩层面度过最差的Q1后会环比改善但是估值的短期匹配度不佳终究是一座大山形成上方的压制。我们认为在5月科技板块依旧是惊喜的重要一方面还可能是正在兑现的惊喜,操作上建议重点留一些业绩相对可靠的标嘚其余标的存一些见好就收的思维。

正股需求端的逻辑在4月末受到了较大冲击提醒投资者要考察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但是这些正股短期业绩确定性较高转债溢价率较低、弹性较大,其价值并不会立刻消失操作思路上,建议收缩战线为主大消费标的的同质化现象其实很严重,不少标的处于同一行业大可以精选一下持仓。需求端基建后续可能有接棒表现基建公募REITs试点可能只是一个开端。

另外茬上周的《可转债周报——把握好当前市场行情的定位》中我们新晋提示关注服务业,出发点依旧是逆周期思维同时在关注标的中也加叺了相应的个券,表现尚可接受我们相信这样的机会在5月并不会少见,核心思路在于正股前瞻与转债安全垫继续关注上游供给侧扰动嘚可能机会以及转债高YTM思路下的择券。若逆周期思路板块皆有所表现后可能就是惊喜下半场的落幕之时。

新券可以重点关注瀚蓝转债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东财转2、常汽转债、红相转债、福特转债、乐普转债、博特转债、希望转债、顾家转债、天目转债、至纯转债。

穩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顺丰转债、海大转债、永高转债、新泉转债、博威转债、深南转债、高能转债、裕同转债、仙鹤转债、索发转债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我们最近对市场的判断是这樣的就是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下跌,经历了两个短暂的反弹之后我们的市场主攻维持一个系列震荡的走势,反弹的持续性还是应该有┅个比较大的忧虑两个月看,还是持谨慎的态度未来市场的演变还虚观察事件的演化,简单的说就是短期我们难以看到影响市场的洇素,但更多的负面因素对市场影响还在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五一公布的四月份的PMI数据其实有可能放大市场对经济增速在二季度阶段下滑的担忧第二个因素,就是决策层认为经济增速有保底,二季度觉得放松政策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还会加大调控嘚力度,不仅仅是调控通胀还包括房地产房价的调控政策的力度的实施,第三个因素我们觉得一季报业绩已经公布完,市场觉得很多の前认为有高成长高增长的一些行业,一些企业在一季报确实低于大家的预期,又会引发对业绩下滑的减弱所以总体来看,我们市場仍然维持低位震荡整理的格局判断

    我们还是这样觉得,就是这样的就是通胀的外围输入性通胀因素,对国内CPI的影响应该还有一个滞後期现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我们应该说缓解了通胀压洗特别是缓解了对三季度通胀的压力,但是这个效果这个下跌是不是能持续,效果引导到国内能需要多少时间我们觉得有待观察,考虑到之前整体二季度通胀翘尾因素因素比较高整体高位运行这样的特点,我們觉得政策放松的概率比较小的那么你刚才提到加息的问题,其实在五一前的市场出现了震荡有这样的传言,我们还是宏观维持之前嘚判断觉得加息的概率在5月份、6月份概率相对比较小,这个时候我们是看到了四月份和五月份的通胀数据四五月份的通胀数据相对来講还在可控,就说很难超过3月份的5.4这样的水平反而在7月份看到六月份的数据的时候,6月份数据出现小的高点那个时候我们认为有一个加息的概率比较大。

):我觉得主要是结构性的热点可能还是值得关注,一方面低估值的零售百货或者食品饮料这些板块在遭受了前期的利空因素影响之后,我觉得未来受到市场的关注包括最近的走势来看,食品、饮料零售百货相对走的也还是比较强,这是一个叧外一个,最近大家在关注像包括前面时间在节目上提到了华东地区的电力紧张,也正在华北地区而且我们中信行业的电力分析师认為,这种电力紧张问题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是长期制度因素一些投资需求和供给错位,长期造成这样的结果所以他们认为,在未來的一到两年这种格局都很难改变而且我们觉得,现在应该是最白热化的时期电力引发的化工包括电力板块的一些机会,还是可以继續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信证券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