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鲜创业的最优模式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

生鲜电商创业彻底死了,赶紧找个巨头嫁了吧_网易财经
生鲜电商创业彻底死了,赶紧找个巨头嫁了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生鲜电商创业彻底死了,赶紧找个巨头嫁了吧)
市场前景一直被看好,但另一面却是生鲜电商整体的步履维艰。因为商业模式的特点所限,生鲜电商对于整个运营链条的要求和压力,远远超过普通电商。
【本文来自钛媒体竞拍话题&生鲜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征稿,欢迎继续来稿讨论】这或许会是今年生鲜市场最大的炸弹,传闻一直最为低调的易果生鲜半年内已连续完成高达5亿美金的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苏宁和阿里。如果传闻属实,这将成为生鲜行业史上最大一笔的融资,发生在资本以及整个产业都最低迷的双重寒冬之下,意义重大。这几乎可以意味着,生鲜电商创业和野蛮增长时代正式终结。年,生鲜电商者们几乎经历了从天堂至地狱一夜崩塌的噩梦。根据钛媒体统计,2015 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初创公司有 34 家,但经过一年的考验,水果营行、特土网等数十家公司接连倒闭。到了 2016 年 4 月,曾获得 2000 万美元投资的&美味七七&宣布倒闭,成为生鲜领域至此最大的一桩&命案&。生鲜市场一直是传说中的一块蓝海。根据尼尔森《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白皮书》显示的数据:同为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目前生鲜电商的互联网渗透率仅为 3% 左右。相对服装的20-30%的渗透率,发展潜力巨大。回头看看电商的发展路径,他们一直在寻找那些拥有巨大容量的市场入手,从相对标准的图书、3C、家电入手,转而攻陷鞋服市场,为了维持未来的扩展速度,进军生鲜食品势在必然。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正有超过价格敏感的趋势,这也给生鲜电商营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但是,市场前景的看好,另一面却是生鲜电商整体的步履维艰。因为商业模式的特点所限,生鲜电商对于整个运营链条的要求和压力,远远超过普通电商。那些还没死、仍然幸存的公司日子也并不好过: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参与创办的生鲜电商网站 Dmall(多点)在今年三月开启了近 50% 规模的裁员;一米鲜、爱鲜蜂等生鲜领域内的明星公司频频曝出裁员消息;就连此前连续拿到融资的本来生活与天天果园,也不得不以关闭线下门店、合并生鲜业务等方式寻求转型。一件衣服或者一个电子产品迟一天送到客户手里没有问题,但生鲜电商迟一天就意味着客户体验的伤害、交易的失败、成本的损失。这种极限的要求,使得生鲜电商运营团队必须具有极高水准的供应链管理、物流冷链、成本控制能力,而这三种能力背后,还需要巨量的资金和流量支持。为了匹配这样的资源,生鲜电商们倒向互联网巨头们,就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供应链管理&这一环节是生鲜电商最重要的一环。农产品的生产本就容易受到&靠天吃饭&的影响,加上农户种植作物的不确定性,该品类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将触角伸至线下,用尽可能标准化的流程去管控农产品,是生鲜电商供给端的必要条件。像易果生鲜和天天果园这样的生鲜电商,都积累了10年以上的供应商资源,其中易果生鲜从当初进口水果一个品类,扩展到国产水果、蔬菜、禽蛋、肉类、水产、烘焙等的生鲜全品类,目前平台上有 4000 种&SKU,这种在线下的强势采销能力必须要匹配足够的流量和渠道才能得以充分释放。物流冷链的重要性更容易理解,消费者对于生鲜品类的要求是天然高标准的,清晨在树上摘下的果子最好中午就能摆上餐桌,而为了符合这种标准,几乎每家生鲜电商都将大笔融资花在了自营冷链的建设中,比如易果生鲜的&安鲜达&、本来生活的&极速达&、都是先天具备一定的物流冷链能力后,这些巨大的投入,只有再结合之后的平台数据,才能提升配送效率与质量。最后是成本控制问题。生鲜电商品类注定不会有太高的议价能力(当然也可以靠卖情怀等营销手段提升),但后期的仓储与配送成本却出奇得高,能占到总成本的 30%~40%,几乎所有从事生鲜电商的业内人士都做好了两年内不盈利的打算。事实上,B2C 生鲜电商一直依赖资本输血。拿天天果园为例,此前天天果园 CEO 王伟一度坚持认为线下门店是业务核心,但很快就会发现,试图将门店规模化的后果就是成本居高不下。&门店之前每天支撑 2~300 单,而仓库能支撑的量可以达到 500 单。静安寺一个 30 平米的门店月租是 4.5 万,这个价格现在可以租三个仓库,成本相对降低了三分之二。& 最终天天果园难以承担高企的门店规模化成本,彻底关闭了线下门店。有监测数据显示,全国 4000 多家生鲜电商实现盈利的只有 1%,基本持平的有 4%,有 88% 略亏,剩下 7% 则处于巨亏状态。改变已经在发生,单纯的生鲜电商在专注于线下资源的同时,必须选择、、腾讯等平台站队,以获取流量和资金的支持。从 2015 年 6 月到 2016 年 3 月,京东分别以 C 轮7000万美元、D 轮1亿美元重金砸向起家于上海的&天天果园&,并依托之前入股的、等线下实体,搭配京东到家实现线上 SKU 的丰富与线下物流仓储的布局升级。从未涉猎过生鲜领域电商的百度也参与跟投了中粮我买网的 C 轮 2.2 亿美元融资;腾讯则在去年底与浙商创投联合投资&每日优鲜& B 轮 2 亿元人民币。即便如此,上面这些获得融资生鲜电商也更像拿钱续命,一两亿砸在耗资巨大的生鲜市场里,简直就像杯水车薪。整个产业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变化,天天果园今年关闭线下就是实例。大家都知道生鲜电商有需求有市场是趋势,但似乎都陷入了谁也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样做好的悖论之中,无休无止的烧钱,甚至没有一家能拿出准确的盈利预期计划。
在 BAT 京东等巨头都纷纷入局之下,创业者的机会已越发渺茫,不过,围绕解决供应链、物流、成本等难点的相关创业公司依旧在不断涌现,并不断催生出新型玩法:比如用闲散人员的众包提升物流效率、制作爆款增加产品溢价等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行业进一步的洗牌,生鲜领域电商的进入门槛将越来越高,也只有当头部玩家真正能打通生鲜产业链条,重新定义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才能真正建立不依赖资本输入的健康商业模型。(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苏建勋)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观点PK】“生鲜电商”已死,“电商生鲜”永生_网易财经
【观点PK】“生鲜电商”已死,“电商生鲜”永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观点PK】“生鲜电商”已死,“电商生鲜”永生)
“”这个提法就注定了这类企业都无法成功, “电商”的本质在流量思维,而“生鲜”的本质是产业链思维。事实证明,得生鲜产业链者生,不得者死。所以,本质上说,只有“电商生鲜”才能够存活。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竞拍话题“生鲜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征稿,你站在正方还是反方?欢迎投稿,观点越辩越明!请直接登陆钛媒体网站投稿】无庸置疑,过去几年闹哄哄的“生鲜电商”创业浪潮已经落幕,尽管有大量的资本和创业者涌入,但是几乎没有谁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巨头,独角兽更是没有。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是生鲜这个行业没法做大吗,是生鲜电商市场远未成熟吗?我认为都不是,而是所有的创业都走错了方向。现在所有的生鲜电商重点都其实是在“电商”上,而对于“生鲜”产业链本身的渗透少之又少。事实上,“生鲜电商”这个提法就注定了这类企业都无法成功, “电商”的本质在流量思维,而“生鲜”的本质是产业链思维。事实证明,得生鲜产业链者生,不得者死。所以,本质上说,只有“电商生鲜”才能够存活。对于过去的“生鲜电商”,大部分企业的重点都集中在电商的运营,流量的转化,最多再谈到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等等问题上,仿佛只要有足够的流量,足够的用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生鲜电商就从此踏上康庄大道。但事实上,这样一家家很懂得流量运营的生鲜电商公司,都已死掉,或者半死不活了。所以钛媒体那篇文章《生鲜电商创业彻底死了,赶紧找个巨头嫁了吧》一一列举的那些创业死亡案例,都没有错,但是作者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本质就在于,生鲜电商的生死命脉,不在电商上,而是在生鲜上。而对于整个生鲜产业链生态而言,又是得标准者生,不得者死。所以,除了冷链物流的搭建,对于上游农产品的标准化,才是更大的挑战。因为冷链物流再难,也是在一个封闭可控标准化的体系里,只要有钱、有人、有耐心,总是可以建立起来。而农产品的标准化,因为面对的是成千上万情况各异的农户,操作起来的条件之复杂,往往让人感到无从下手。但是产品的标准化又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为什么生鲜电商往往开始都是和国际大企业合作的原因,例如新西兰佳沛的奇异果,美国新奇士的橙类产品,北美driscolls的莓类,美国西北樱桃协会,美国加州樱桃协会,丹麦皇冠猪肉产品等。为什么农产品的标准化这么重要?在购买生鲜时,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困扰:这次和上次买的怎么的不一样?上次的好像更好吃一些。但具体要说出怎么个不一样,为什么更好吃,似乎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农产品的“非标”问题。农产品作为一种非标品,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每个人的口感偏好和对产品的心理预期都有所差异。而这个问题放到线上,就会被进一步放大。因为消费者没法亲自挑选生鲜产品,当收到不符合预期的产品,就会产生质疑:是不是平台故意把次品发给我了?这时候,口味不一致的问题就上升到了质量不过关的判定,这样的体验下,消费者会更倾向于线下看得见摸得着的购买方式。所以,外形、口感、品质不稳定的生鲜产品,是很难留住消费者的。尤其在线上生鲜市场渗透率只有3%的情况下,“非标”问题就显得更为严峻。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从种植、分类筛选、加工处理、到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上市出售的产品,从外形到口感都必须符合标准。每一颗水果的规格、品质都经过分类筛选,同一级别的水果各项指标均相同,所以进口水果通常都是论“个”售卖的,而不是像国内按“斤”出售。拿苹果来说,国外超市里的苹果几乎大小统一、甜度相同,首先在种植采摘前就会对仪器对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做抽样检测,达到数值才会采摘,采摘之后再经过红外线等设备进行分级,来确保同一批次的苹果达到统一的标准。农产品的标准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环节:种植和筛选分级。种植涉及到农产品的整个生产链条,从选种到种植,甚至中间降水、施肥和土壤都要纳入管理,体系更加复杂。作为销售渠道的生鲜电商,目前更多是以定向采购方式与基地合作,从尝试做筛选分级的标准化开始。例如易果生鲜的一份富士苹果检测标准中,一个苹果从成熟度、新鲜度、完美度、均一度等纬度可以被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个大的纬度下面还有很多细分的指标,比如:成熟度可以从着色度、百力度、口感来衡量。一批苹果在分级筛选环节会经过红外线等多条流水线的检测,单个流水线可以每小时检测分析5吨水果,不同品级的水果会相应的被机器划分去不同闸口,每个闸口对应着不同的流通渠道的不同消费人群。易果采购来的生鲜主要供应天猫超市和易果官网,这两个平台上的人群对品质的要求和在价格的敏感度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易果也给两个平台匹配了不同的货品。其实这种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国内早有很多生产线在尝试。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无法打通与消费者的这一环连接。在传统农产品流通领域,首先,由于缺乏用户画像,不知道不同的市场需要这样标准的货品,所以对于分级档位的划分很难把控;其次,分级之后无法精确的找到相对应的市场,所以传统流通领域就有了从产地市场到销地市场的诸多环节,因为必须要通过层层的分销来分摊风险,同时拓展客户。所以,标准化种植和品级的划分都是为了匹配相对应的消费者,无法完成跟消费者之间的数据关联和体验结合,标准化就失去了意义。本质上讲,农产品的标准化是要把农产品本身以及客户的口味数字化,例如大闸蟹的鲜度应该如何描述?这注定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宏大的持续工程。围绕着大数据与消费者的连接,还可以在农产品标准化方面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比如,让不同口味偏好的消费者找到他喜欢的那一款。当消费者看到“栖霞优质苹果”,“陕西洛川特级苹果”这样的描述时,往往是很迷茫的。消费者关心的无非是:这个苹果偏甜还是偏酸、是脆的还是软的。在超市,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试吃去辨识,那么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线上要怎么办呢?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把产品按照口味再进行细分,向用户推送符合他口味偏好的产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通过对用户消费数据的分析,在购买力纬度之上再加入口味这个纬度,让用户在线上的购买更加直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用户消费行为的沉淀让平台获得对应的用户画像,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用户数据的关联,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农产品上游的诸多环节起到指导作用,提升工作效率,这才是线上渠道相比传统渠道最大的优势。所以,当我们谈到“生鲜电商创业已死”这个问题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生鲜市场本身还有着巨大的开拓空间,因为不管你电商或者不电商,需求都就在那里。让我们抛弃“生鲜电商”思维,只有在“电商生鲜”上,才有可能打造真正的独角兽。(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谢康玉,正在参与钛媒体话题竞拍)就这一热门话题,钛媒体发起了最新一期话题竞拍,正在火热征稿中:
【生鲜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本期话题竞拍奖励机制华丽升级,无论正反方,欢迎你的观点!竞拍时间:2016 年 11 月 21 日 ~ 2016 年 12 月 4 日竞拍奖品:一等奖 1 名,5000元;二等奖 1 名,2000元;三等奖 3 名,各1000元欢迎登陆并注册钛媒体网站(),写下你的精彩观点和分析!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生鲜电商热炒三年无巨头,京东能否破局?--百度百家
生鲜电商热炒三年无巨头,京东能否破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不知不觉,生鲜电商已经热炒三年了。是的,过去三年大量创业公司疯狂涌入,试图抢夺号称“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电商,风险投资也盯上了这块大肥肉。然而尴尬的是时至今日,从体量上看,该领域还没有一个行业公认的真正平台级巨头。
不知不觉,生鲜电商已经热炒三年了。
是的,过去三年大量创业公司疯狂涌入,试图抢夺号称“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电商,风险投资也盯上了这块大肥肉。然而尴尬的是时至今日,从体量上看,该领域还没有一个行业公认的真正平台级巨头。
也许到最后,要么大电商平台巨头诸如京东、阿里巴巴来打扫战场;要么重度垂直的生鲜电商获得干爹驰援,再加上运气冲起来。借着最近的“京东生鲜电商三周年大促”,本期深受欢迎的《生鲜电商酷评》专栏就来简单八一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后续系列文章。(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生鲜电商必须做“重”】
先科普一下,生鲜电商指生鲜产品的电子商务,指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果蔬、生鲜肉类等。生鲜电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趋势而发展。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此后,大量电商巨头和新兴电商企业逐步涉足生鲜产品市场,国内的生鲜电商多达4000家!
近日,美国调研机构沙利文在《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受国内生鲜消费拉动、国家涉农电商政策指引和资本的强力推动,国内生鲜电商市场将会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市场这么大,这么多公司,搞了这么久,现状咋样呢?答案是:基本都在亏钱,巨亏!以一个地方生鲜电商河南“菜篮网”为例:运营一年烧钱几千万元,现在还在砸钱。
这是为毛?按照多位业内人士的表示,生鲜电商存在三大困难:冷链物流、客单价和订单频率,其中冷链物流是重中之重,痛点中的痛点。
这是因为,生鲜类的食品对于物流配送要求极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又要保证达到的速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冷链物流,一直被国际物流行业称之为生鲜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加上国内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中国冷链物流成本更是让很多电商望而却步。
一言以蔽之,生鲜电商很重,冷链物流最重要。物流不牛逼,肯定没戏啊!
【这三年京东生鲜干了啥?】
实话说,有实力这么大投资、承受长期亏损的,除了下决心做这块的传统土豪传统企业,电商圈也就平台级巨头了。垂直生鲜电商公司,没持续巨额融资,没十亿美金以上的真金白银来烧,短期内很难在全国占据冷链优势。
从战略上看,一贯高举高打的阿里巴巴似乎近期战略重点并不在此,他们最近主要忙着抢移动入口、吃下银泰、入主苏宁、重启口碑。另一个巨头京东却横下了一条新,下了笨功夫。
2012年,京东生鲜频道正式上线。三年来,京东在吸引商家入驻的同时,不断搭建和完善自营生鲜供应链及配送体系,在售自营生鲜品类不断丰富、服务水准持续提升。
最重要的配送方面,京东自营冷链配送体系不断升级,目前配送范围覆盖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可实现“上午10点前下单,当天配送”、“晚上22点前下单,次日配送”,并将于近日实现7个城市的覆盖。
商品层面,京东生鲜则一直坚持产地直供,并积极与国内外政府机构合作以保障其产品品质,目前已涵盖海鲜、大闸蟹、肉类和腊味、水果等5大品类;此外,京东还通过领投天天果园、入股永辉超市等方式,继续拓展生鲜市场。
简单说,京东生鲜上线三周年,自营生态体系日趋成熟。
【生鲜电商最后也拼三要素】
有人问,说的这么恐怖,难道生鲜电商不能像淘宝当年一样靠第三方物流做大吗?真心不行。
生鲜宅送是世界性难题,传统渠道光零售一个环节,损耗就达到20%~30%。传统电商公司擅长的是销售环节,但剩下的采购、储存、生产、运输等环节都非常难。
另据报道,多位生鲜电商业内人士也指出,蔬菜跟其他商品不一样,不能由第三方配送,否则菜的品质、客户体验都保证不了。一句话,要玩生鲜电商,可不是只玩价格战就行的,必须自建物流、掌控源头、保证体验!
换言之,生鲜电商最后胜出的一定是“全能冠军”。刘强东推崇电子商务的“产品、价格、服务”三要素,生鲜电商也是如此。从这点来看,京东生鲜的方向至少是正确的。据悉其内部号称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搭建自营冷链、坚持产地直供、坚持与政府合作、坚持与优秀供应商合作。
在8月24日-8月30日的“三周年大促”期间,京东生鲜可谓亮了一把肌肉。汇集糕点、水果、海鲜、肉类等热销品类,推出秒杀、满减、5折、自营专用券等四重大礼。大力度的促销、丰富的品类体现了京东的实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消费者的感恩回馈。
带着一颗八卦的心回溯下,京东生鲜其实是当年沸沸扬扬的“西红柿门”起来的。当时就有声音说这是危机公关,当不得真。但是大家以为玩票的时候,京东电商却不声不响地干起来了!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兵法要道。
【结束语】
目前,中国生鲜消费市场的电商渗透率仅为1%左右,沙利文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昕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鲜 O2O 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保鲜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生鲜网购的接受度上升空间很大。
京东生鲜的玩法已经破开了局面,随着巨头入场,市场集中度将快速提升,一些中小公司将快速倒下。
爱信不信。
预告:2015互联网生态年?合作
作者:重创新之父、互联网+转型教练,中国十大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王冠雄】,。
阅读:4179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5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悟空”这个名字,与其说是想要做一款像孙悟空一样的无所不能产品...
娱乐独角兽
汽车服务世界
票房透视镜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本文来自钛媒体竞拍话题“生鲜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征稿,欢迎投稿发表你的看法!注册成为钛媒体用户可直接登陆钛媒体网站投稿】
这或许会是今年生鲜市场最大的炸弹,传闻一直最为低调的易果生鲜半年内已连续完成高达5亿美金的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苏宁和阿里。
如果传闻属实,这将成为生鲜行业史上最大一笔的融资,发生在资本以及整个产业都最低迷的双重寒冬之下,意义重大。这几乎可以意味着,生鲜电商创业和野蛮增长时代正式终结。
年,生鲜电商创业者们几乎经历了从天堂至地狱一夜崩塌的噩梦。
根据钛媒体统计,2015 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初创公司有 34 家,但经过一年的考验,水果营行、特土网等数十家公司接连倒闭。到了 2016 年 4 月,曾获得亚马逊 2000 万美元投资的“美味七七”宣布倒闭,成为生鲜领域至此最大的一桩“命案”。
生鲜市场一直是传说中的一块蓝海。根据尼尔森《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白皮书》显示的数据:同为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目前生鲜电商的互联网渗透率仅为 3% 左右。相对服装的20-30%的渗透率,发展潜力巨大。
回头看看电商的发展路径,他们一直在寻找那些拥有巨大容量的市场入手,从相对标准的图书、3C、家电入手,转而攻陷鞋服市场,为了维持未来的扩展速度,进军生鲜食品势在必然。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正有超过价格敏感的趋势,这也给生鲜电商营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但是,市场前景的看好,另一面却是生鲜电商整体的步履维艰。
因为商业模式的特点所限,生鲜电商对于整个运营链条的要求和压力,远远超过普通电商。
那些还没死、仍然幸存的公司日子也并不好过:背靠物美超市的生鲜电商网站 Dmall(多点)在今年三月开启了近 50% 规模的裁员;一米鲜、爱鲜蜂等生鲜领域内的明星公司频频曝出裁员消息;就连此前连续拿到融资的本来生活与天天果园,也不得不以关闭线下门店、合并生鲜业务等方式寻求转型。
一件衣服或者一个电子产品迟一天送到客户手里没有问题,但生鲜电商迟一天就意味着客户体验的伤害、交易的失败、成本的损失。这种极限的要求,使得生鲜电商运营团队必须具有极高水准的供应链管理、物流冷链、成本控制能力,而这三种能力背后,还需要巨量的资金和流量支持。
为了匹配这样的资源,生鲜电商们倒向互联网巨头们,就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供应链管理”这一环节是生鲜电商最重要的一环。农产品的生产本就容易受到“靠天吃饭”的影响,加上农户种植作物的不确定性,该品类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将触角伸至线下,用尽可能标准化的流程去管控农产品,是生鲜电商供给端的必要条件。
像易果生鲜和天天果园这样的生鲜电商,都积累了10年以上的供应商资源,其中易果生鲜从当初进口水果一个品类,扩展到国产水果、蔬菜、禽蛋、肉类、水产、烘焙等的生鲜全品类,目前平台上有 4000 种 SKU,这种在线下的强势采销能力必须要匹配足够的流量和渠道才能得以充分释放。
物流冷链的重要性更容易理解,消费者对于生鲜品类的要求是天然高标准的,清晨在树上摘下的果子最好中午就能摆上餐桌,而为了符合这种标准,几乎每家生鲜电商都将大笔融资花在了自营冷链的建设中,比如易果生鲜的“安鲜达”、本来生活的“极速达”、都是先天具备一定的物流冷链能力后,这些巨大的投入,只有再结合巨头之后的平台数据,才能提升配送效率与质量。
最后是成本控制问题。生鲜电商品类注定不会有太高的议价能力(当然也可以靠卖情怀等营销手段提升),但后期的仓储与配送成本却出奇得高,能占到总成本的 30%~40%,几乎所有从事生鲜电商的业内人士都做好了两年内不盈利的打算。事实上,B2C 生鲜电商一直依赖资本输血。
拿天天果园为例,此前天天果园 CEO 王伟一度坚持认为线下门店是业务核心,但很快就会发现,试图将门店规模化的后果就是成本居高不下。“门店之前每天支撑 2~300 单,而仓库能支撑的量可以达到 500 单。静安寺一个 30 平米的门店月租是 4.5 万,这个价格现在可以租三个仓库,成本相对降低了三分之二。” 最终天天果园难以承担高企的门店规模化成本,彻底关闭了线下门店。
有监测数据显示,全国 4000 多家生鲜电商实现盈利的只有 1%,基本持平的有 4%,有 88% 略亏,剩下 7% 则处于巨亏状态。
改变已经在发生,单纯的生鲜电商在专注于线下资源的同时,必须选择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平台站队,以获取流量和资金的支持。
从 2015 年 6 月到 2016 年 3 月,京东分别以 C 轮7000万美元、D 轮1亿美元重金砸向起家于上海的“天天果园”,并依托之前入股的永辉超市、沃尔玛等线下实体,搭配京东到家实现线上 SKU 的丰富与线下物流仓储的布局升级。
从未涉猎过生鲜领域电商的百度也参与跟投了中粮我买网的 C 轮 2.2 亿美元融资;腾讯则在去年底与浙商创投联合投资“每日优鲜” B 轮 2 亿元人民币。
即便如此,上面这些获得融资生鲜电商也更像拿钱续命,一两亿砸在耗资巨大的生鲜市场里,简直就像杯水车薪。整个产业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变化,天天果园今年关闭线下就是实例。
大家都知道生鲜电商有需求有市场是趋势,但似乎都陷入了谁也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样做好的悖论之中,无休无止的烧钱,甚至没有一家能拿出准确的盈利预期计划。
在 BAT 京东等巨头都纷纷入局之下,创业者的机会已越发渺茫,不过,围绕解决供应链、物流、成本等难点的相关创业公司依旧在不断涌现,并不断催生出新型玩法:比如用闲散人员的众包提升物流效率、制作爆款增加产品溢价等方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行业进一步的洗牌,生鲜领域电商的进入门槛将越来越高,也只有当头部玩家真正能打通生鲜产业链条,重新定义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才能真正建立不依赖资本输入的健康商业模型。(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苏建勋)
就这一热门话题,钛媒体发起了最新一期话题竞拍,正在火热征稿中:
【生鲜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
本期话题竞拍奖励机制华丽升级,无论正反方,欢迎你的观点!
竞拍时间:2016 年 11 月 21 日 ~ 2016 年 12 月 4 日
竞拍奖品:一等奖 1 名,5000元;二等奖 1 名,2000元;三等奖 3 名,各1000元
欢迎登陆并注册钛媒体网站(),写下你的精彩观点和分析!
文章来源: 光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达电商 已死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