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没有谁可以理解谁不了 Surface Book 有什么好的,求教育

如果仅仅只是工作用到WPS和QQ就买┅台价值 RMB 1W 的 Mac Book Pro 的话,这显然是没必要的题主也没说平时生活会不会玩一些大众的游戏,如果也经常玩游戏的话就更没必要上 Mac Book Pro了。1万块钱買个其他游戏本不是更香

如果不玩游戏,就只是单纯的办个工任何普通的笔记本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何必要买 Mac Book Pro 呢

但是题主是一名果粉,且喜欢Mac Book Pro 的外观那我肯定是支持题主上 Mac Book Pro 的。

这应该就是题主第一眼看上的 Mac Book Pro 13英寸起配价格!

点进去一看没看到?9999的MBP,只有一台?9199的MBP

  • 采用原彩显示技术的视网膜显示屏

以上就是题主看到的哪款MBP的配置,别的不说因为其他参数已经完全能满足正常办公需求了。就说硬盘128G这肯定是不够的。正常存点资料文件可能够了但是要是再存点其他话肯定就不够了。

给你看看我的硬盘使用情况就知道了

我一共512G的硬盘,文稿资料就占了56G、软件应用占了24G、苹果系统占了11G加起来就91G的常规占用了,一个128G的硬盘还能剩下多少

所以 128G 的硬盘肯定是不够用的,因为平时还偶尔剪辑一下视频就视频资料这块就占了我100G,现在我 512 的硬盘也只剩 200G 够用了要是我当初买 256G 的硬盘早就爆了,如果只办公那吔得至少256G才够

加点硬盘就旁边哪款?10699了,其实也还好能接受!但是这种配置就用来办公是不是有点奢侈了

  • 采用原彩显示技术的视网膜顯示屏

同样?9199的价格,主要有CPU、图形处理器、内存规格、硬盘大小四个参数不同围绕题主的WPS、QQ需求来看,这些参数也没什么不同

通常主频越高运行计算能力越强,更适合平面设计、三维设计、软件开发、视频剪辑类软件

如果你常用的软件对 CPU 性能要求不高,比如文档處理、在线通讯、音视频播放、网页浏览那么1.1GHz 4 核 Core i5 处理器对你完全够了

就是图形处理器,主要用来处理计算量大的任务主要为视频游戏洏产生的,在三维游戏中对每一个顶点进行同样的坐标变换对每一个顶点按照同样的光照模型计算颜色值这些任务。对于只用来办公的題主来说Mac Book Air 的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图形处理器也够了。

如果题主真准备了?9999想买 Mac 的话右图非常适合你因为 Air 具有更好的便携性,硬盘也更大外出办公是非常方便的。

刚开始使用 Mac OS 可能不习惯比如最常见的鼠标滚动方向与Windows是相反的,关闭窗口的X在左边输入法的切换等等。

对于第一次使用 Mac OS 的同學一定要先打开系统偏好设置进去看看鼠标和触摸板带给你的一些新姿势。比如双指点按代表鼠标右键四指左右滑动切换左面,双指縮放旋转等等nice的手势别提有多爽了。

刚开始使用 Mac OS 你可能觉得反人性怎么那么多操作与平时在windows上相反?然后到适应熟悉了操作,再到囙不去win不信你习惯了 Mac 再去操作win电脑试试? 谁用谁知道!

其实 Mac 的好处和优势还有很多自己去发现了才会明白。

如果上面的回答对你稍微起到了那么一点用处请记得点赞关注支持一下!一个力求全方面、多维度、客观专业的Apple讲述人。

Surface Book这次出来还挺期待的于是兴冲沖的去microsoft store(在美国)体验了一把,所谓实践出真知嘛去之前主要是想了解几点:重量,待机时间散热噪音,屏幕尺寸外观

Surface Book可以分为屏幕和“键盘”两部分屏幕作为tablet使用,键盘里有电源和显卡相当于是一个扩展。


10月10号补充了屏幕手写笔与onenote配合,C
ortana使用surface book pro4因为不是我葃天去看的重点,并没有花什么时间在上面所以两者的对比也仅限于外观,可以参见其它的回答

10月9号更新了大家关注的电池问题,对充电方式电源管理有了说明,加了一些关于键盘笔,外观分离屏幕操作的描述。惊觉上了知乎日报首页被吐槽错别字太多,已改又补充了一下USB接口的信息。PS:对Healthcare疾病诊断IVD,医疗器械Medical Device感兴趣的朋友和医生朋友欢迎随时勾搭私信,@。

当我拆下屏幕拿起来时顿時觉得这么轻(725g),和ipad pro(723g)重量一样比surface pro (786 g)还轻,但屏幕更大性能更好。手上拿着一点都不觉费劲可以长时间手持做笔记,当个大pad使用我之前用过一段时间surface,感觉这个重量出行还是挺轻便的

Surface Book比较新颖的一点是屏幕可以完全拆卸,然后反着装在键盘上这样作tablet用时,持握手就不会再碰到键盘了我试了一下这种方式,手是摸着舒服但感觉还是沉,比较厚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因此我的感触是单屏幕可以作为tablet长时间使用,作笔记本长时间操作时还是要和键盘连在一起想既当tablet又想有长待机时间的同学,那只能牺牲使用体验了

因為是在store里面,我没法完整测量只是通过平常操作,4K视频等来进行观察作为一般办公和休闲来说(运行大型程序的先暂且搁置),主要耗电量应该就是在播放视频上无论是上网看还是说本地播放,电池电量都会刷刷往下掉Surface Book官网上说的待机10小时,这个应该是说作为笔记夲进行视频播放但是没有具体的视频数据,水分还是值得怀疑

我这次用edge和chrome开了youtube上的4K视频来测试,大约播放了10分钟电池显示的待机时間由10小时调整到3小时(应该是系统根据最近的功耗重新计算),电池也下降到90%一但关闭4K视频播放,待机时间就又恢复到9小时

店里的工莋人员说是3小时,感觉可以满足上个课开个会做个笔记等,但如果想只带屏幕出去一天还是洗洗睡吧!毕竟这个不是当做笔记本电脑鼡的。

直观上感觉如果用Surface Book作为笔记本电脑来进行长时间网页视频浏览待机时间差不多能撑过两个国产电影。如果作为日常办公比如office处悝和上网搜寻资料到可以撑一天。

NOTE:需要注意的是surface是有两块电池的电源管理器也会分别显示两块电池的电量。作为tablet使用消耗2号电池容量。作为笔记本系统如何分配利用这两块电池电量,我这次并没有搞明白会否出现2号电池电量耗尽,而1号电池仍有电量的情况那这時剩余电量没法在tablet时使用,相当于是一种浪费一个电池是否会向另一个电池充电?但充电效率不可能是100%所以也会造成浪费。因此系統应该会自动调整电池消耗,让两个电池电量尽量均衡比较明智但具体是怎么样一个原则还不清楚。大牛们可以来回答!

10月9日更新-------------------------------------------


对于电源管理找到了一些信息。Surface Book总电池容量屏幕占1/4, 键盘占3/4
当处于笔记本状态时,系统会首先使用键盘电池(电池1)当电池1快用完时,转为用屏幕的电池(电池2)
充电时候,@说优先充屏幕部分电池然后再是键盘处电池。这样充放电设计算是比较合理


对于充电接口的问题,键盘右侧有一个接口屏幕上方也有一个接口,因此两者可以分别充电

-------------------------------------------

散热和待机时间是我放弃上一代surface的原因,这次Surface Book感觉做的还不错Surface Book主要散热是在tablet中下方,这个位置本身设计还算巧妙当作为笔记本用嘚时候,放在腿上手掌手腕处都不会觉得热。作为tablet用时手一般拿tablet上部,机身放在小臂上散热源会贴着小臂。

拿普通操作来说无论莋为tablet还是笔记本都没有任何热的感觉,基本上算是比较冰凉

当我这次看4K视频的时候,用手去感触屏幕中下方发热源会比较明显的感受箌散热,如果作为tablet拿会有一些微热感觉,并没有不适感键盘处没有什么热的感觉。

噪音整体上并没有什么明显感觉算是安静。

当微軟从surface 3到4时把屏幕变宽就可以说明大家还是需要一个像A4纸一样的屏幕而不是一个16:9的屏幕。Surface Book当竖着持握时宽度更宽,并没有感觉过大方便软件操作,尤其是像我这种重度onenote用户厚度来说也挺合适的,不觉得笨拙

-------------------------------------------

13寸最新款),之前吐槽PC上屏幕比较糟的可以有点慰藉可观看视角也挺大的,这个从微软发布会当時就能看出来

对于是否有软件不支持高分辨率屏,我昨天用的时候原生软件都是支持其它的没试,不好评判



-------------------------------------------

外形设计感觉很简洁,很有mac的感觉能看得出来是制作精良的產品。正反面都是一个整体背面有橡胶垫防止磨损。

hinge和muscle wire部分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当合上屏幕时muscle wire部分有空隙,但再实际体验中感觉还好並没有什么用起来不顺手的。反倒是开合屏幕的时候无法通过单手在中间提拉完成算是一个遗憾,但两只手从两侧打开还算方便

对于通过muscle wire来拆卸屏幕这点,其实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只需要长按键盘(就是上图del左边的那个键,可以看到右上有一个小点就是指示灯)上┅个键(1-2s)当指示灯变绿后就可以拆下。安上时直接插进去即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当屏幕分离后mussle wire是无法弯曲的之后当连接上屏幕,才可以弯曲来调节屏幕角度
对于电源设置,@提到键盘电源口设计在右边,而两个USB接口都在左侧用有线鼠标时需要从左边绕一下。峩也觉得这个确实是有点不方便mac的电源是在左侧右侧各有一个usb,用起来比较方便一个可以优盘,一个鼠标不会存在距离过近,插拔鈈方便的情况虽然未来主要是无线鼠标,但在某些情境下(灵敏度)或者用户现有条件下有线鼠标还是需要的。微软当初工业设计的時候是怎么考虑的不太清楚

对于键盘来说,是有背光手感方面,我专门输入了一段文字试了一下觉得还挺好的。输入不累键深合適,反馈也比较舒服之前印象中有人提到微软也开发键盘很多年了,想必也积攒了不少经验这方面应该会比较有保证。对于有人提到嘚机身有塑料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光源的关系,外加键本身是银白色的不像mac是黑色。整个机身还是金属材质的看上去并没有廉价的感觉。

自带的笔是通过磁力贴在屏幕上,重量算轻的握起来中规中矩,灵敏度和反应时间虽然不能说是无延时但整体算不错。当时笁作人员演示的时候貌似会出现连接不顺畅的问题

手写笔与onenote配合,我主要是进行了绘画点击按钮,做笔记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当按壓笔端按钮时onenote没有响应,我一直以为按一下就可以打开onenote立马记录笔记这样会方便很多,不知道微软会不会把这个加进去

整体来说Surface Book相仳surface pro 4来说感觉作为tablet的易用性要好。相比macbook pro retina 13性能上官方说是更加强劲,重量上更轻能作为tablet是一大优势,但跟大多数大众用户相关的用户体验如电源优化,触摸板手势等还是跟系统win 10最有关这次我并没有好好研究所以也就不说了。

Surface Book对于商务人士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比較粉mac外形的window用户也可以考虑。学生党应该也算是目标人群当然是在你有钱的前提下,毕竟1499美元的起售价还是很高的

里面有我关于医疗領域(尤其是疾病诊断)和创业的一些想法,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讨论微博@之后会更新。

我知道这篇文章很长大家都看不丅去可它就是很长,建议找大块时间阅读

嫌字多懒得看的请直接看每个章节的总结部分;或者滚动到文章的后面,直接看不推荐区和雷区产品;对于 Mac 电脑请直接滚动到 Mac 注意事项专区

虽然 11 代 Tiger Lake 已经上市,但是多集中在高价位产品暂时更推荐购买 Ryzen 机型

文章中出现的所有商品链接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机型,可以考虑购买

文章会不定时更新以适应产品的更新迭代

  1. 我该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购电脑?
  2. 我該如何通过基本的硬件来选购电脑
  3. 我该如何在收到电脑时验机?
  4. 如果电脑出了故障我该怎么办

电脑本身就不是一种便宜的产品,笔记夲电脑更是如此不要认为现在 3000 多块钱就可以买到搭载旗舰 SoC 的手机,3000 块钱也可以买到很好的电脑在选购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建议至少准备 え,这样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买到合适的机型要求比较严苛的人可以考虑加钱到 8000 元以上,有特殊需求的人可以加钱到 10000 以上

购买电脑一定偠去京东自营,天猫官方旗舰店或者品牌官网千万不要去实体店!对于所谓的 “亲戚” 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 “生人坑一半熟人大满貫”。

电脑城常见骗术包括但不限于狸猫换太子、强买强卖、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等这些是最常见的一部分。知乎上已经有大量的文章詳细的介绍电脑城骗术的原理并且有大批 “以身试法” 的 “烈士”。买电脑一定要选择京东自营、品牌官网和天猫官方旗舰店不光买電脑,维修电脑的时候也非常容易被奸商欺骗

对于高校学生,请务必警惕校园代理

总之打死也不要去实体店,打死也不要选择校园代悝

如果你对售后要求比较严格建议优先选择联想、惠普、戴尔、华硕等一线品牌,他们通常都拥有完整的售后体系某些品牌的售后稍微复杂一些,比如微软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请先明确自己的需求,笔记本电脑大体分为三种:

轻薄本:重量轻体积小,多使用低压处理器如果你要经常出差或对体积重量敏感,建议购买轻薄本轻薄本的性能一般,但足以应付几年内的日常使用

游戏本:重量多在 2kg 以上體积大,如果你是游戏玩家但需要移动电脑可以购买游戏本。游戏本性能较高由于游戏对于硬件的开销较大,这些产品会配备强劲的散热系统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人群也建议购买游戏本,那就是从事数字媒体生产但预算却不多的消费者一般面向创意领域的机型都很昂貴,游戏本可以提供足够的性能价格却更低。

1、诸如联想小新 15、荣耀 MagicBook Pro 等大尺寸机型可以没有谁可以理解谁为把轻薄本放大,性能可能稍强一些但是便携性赶不上轻薄本,性能也赶不上游戏本2kg 左右

2、诸如 16 英寸 MacBook Pro 和戴尔 XPS 15 等配备了高性能硬件的产品,散热系统多为短时间的性能爆发而设计一般为面向专业创意设计应用而研发的产品,2kg 左右

如果没有移动需求那台式机更合适,同价位下可以买到更好的体验

看到这张图你心里应该有数了

- CPU(中央处理器)

CPU 现在主要有两家英特尔 (Intel) 和 AMD,此外还有诸如 Surface Pro X 这种基于高通平台的产品搭载 ARM 处理器的电脑还沒有普及所以我们暂不讨论;AMD 移动处理器因为最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普及,只需要记住几个型号就可以了

根据目前已有的信息,单核性能有明显提升多核依然不敌红方。Xe 核显有明显性能提升但由于英特尔极其糟糕的核显驱动,实际游戏表现惨不忍睹需要等待完善。廠家必须放宽功耗墙到 25W 以上并搭配 LPDDR4X 4266MHz 高频内存才能获得最佳性能表现。

Intel EVO 是英特尔针对轻薄型笔记本电脑的认证标准满足 Intel EVO 的产品需要搭载朂新 11 代 Tiger Lake 处理器,并支持 Wi-Fi 6 和 Thunderbolt 4产品需要拥有 9 小时以上的长续航,要在 1s 内从睡眠中唤醒并且厚度必须控制在 15mm 左右,还得有触摸屏标准还是仳较严格的,所以价格应该也比较美丽

Intel 处理器大致可以按照系列、架构、TDP 等多个方面加以分类:

低端的奔腾和赛扬属于骗钱产品,另一個 Atom (凌动) 也是骗钱的

下面讲一下如何选 CPU:

对于轻薄本无脑上 i7 是一种人傻钱多的行为。如 i5-10210U 和 i7-10510U规格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就是 i7 的基准频率和睿频比 i5 略高以及睿频的时间大概会长一点。其他的地方没什么明显区别实际的性能差距不会高于 10%,日常使用无感

架构最好选择新的,可惜 10 代和 9 代的标压产品差距实在太小买了九代的也不算亏

不过英特尔会开始用 8 核心的 i7-1H 逐渐取代 i7-10750H,可以没有谁可以理解谁为一个阉割版 i9整整多了两个核心,还是值得考虑的

在精心打磨 14nm 架构好多年以后,英特尔总算进入了 10nm 工艺Ice Lake 架构和 Tiger Lake 架构产品后缀跟以前的产品有明显鈈同,不再有 “U”、“Y” 等后缀也就是说,低电压 10nm CPU 的命名方式变成了这幅鬼样子:

移动版本的处理器 TDP 分为超低电压、低电压和标准电压还有一些 28W 的特殊型号

标准电压产品 TDP 典型值为 45W,多见于在游戏本和全能本发热量和耗电量较大,性能高例如 i5-10300H 和 i7-10750H。只要供电散热允许功耗经常会飙升到 50W 以上

英特尔 CPU 的后缀十分繁琐,让人摸不着头脑下面简单说一下后缀的含义,这里只写目前市面上还能见到的后缀部汾后缀由于现在也见不到了,所以我们也不讨论

U 表示移动低电压版处理器,还有超低电压的 Y

H 移动标准电压处理器HK 表示可超频的标压移動处理器

还有一些前几年的的,如 HQ远古后缀主要有 M、MQ 和 MX

综合来看选择 CPU 主要看以下几点

SKU(后三位数字):是一个编号,没那么多意义如果非要说一个的话,那就是它通常表示性能在相同架构、相同功耗的情况下,这个值越大越好比如 i9-10980HK > i7-10750H > i5-10300H

Ryzen 架构可以说是相当成功,让 AMD CPU 实现咸魚翻身Threadripper 系列更是打败 Intel Core i9 系列稳坐最强消费级 CPU 宝座,AMD Ryzen 移动产品不多因此只需记住几款值得购买的型号就可以了。

由于 AMD Zen 架构每次更新变化都佷大因此旧款不推荐购买

计划购买英特尔处理器机型的消费者请购买 11 代 Tiger Lake 处理器产品

对于轻薄本,i5 足够没必要加钱换 i7 获得微弱的提升,i5-1035 / 10210U 足够

对于游戏本i5-10300H 可以满足大多数游戏需求,预算充足或者对 CPU 性能有更高要求的人建议购买 i7-10750H预算更高的用户推荐 i7-10875H

CPU 性能发挥还跟功耗墙和溫度墙相关,调教越保守的机器性能发挥也就越一般有些机器散热调教激进,可以更好的榨干硬件的性能

如果你可以等到明年的话我嫃的不推荐买游戏本了,RTX30 系列的提升非常明显如果近期打算购买游戏本,不建议购买搭载 RTX2060 以上的机型否则亏的会有点大。

新的基于 Ampere 安培架构打造的 RTX30 系列显卡采用三星 8nm 工艺提升明显。虽实际表现明显低于官方宣称的水准但也是近几年来最令人振奋的一次升级

现在的显鉲分为两种,核芯显卡和独立显卡核芯显卡和 CPU 封装在一起,独立显卡只在一部分电脑上出现我们首先来讲解独立显卡。

独立显卡有两個厂商NVIDIA 和 AMD。由于 AMD 移动 GPU 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我们还是以 NVIDIA GPU 为例来进行讲解。NVIDIA GPU 也有前缀、名称、后缀的区别

在 20 和 30 系显卡中,NVIDIA 引入叻专用的硬件光线追踪单元因此名字也改叫 “RTX” 。如果想要了解光线追踪技术已经有很多篇文章讲解光追技术的技术原理和细节了。

後面的 60 / 70 / 80 表示定位RTX3090 就是 30 系显卡的旗舰产品,性能最强当然售价也最贵。往后的 RTX3080 / RTX3070 定位就越来越低一般 XX60 是 “甜品卡”,也就是性能刚好足夠流畅运行大型游戏的显卡如 RTX2060。

M 表示移动版显卡但从 10 系显卡开始,桌面版 GPU 和移动版 GPU 在规格上已经没有区别只是频率低了一些,因此 NVIDIA 矗接砍掉了 M 后缀虽然没有 M 后缀了,但这不等于它拥有于桌面级显卡相同的性能

MAX-Q Design 是一种由 NVIDIA 提供的解决方案,目的是让 OEM 厂商能够将高性能 GPU 塞进轻薄本的身躯里面使用 NVIDIA MAX-Q Design 可以将游戏本的厚度缩减到 2cm 左右,代价就是性能的降低MAX-Q 版本的性能比只有普通版的 7-8 成。

目前比较推荐购买搭载 RTX2060、GTX1660/Ti 显卡的机型;GTX1650 跟 1660 系列差距有点太大了除非钱包紧不是很推荐;GTX1650Ti 提升太小,不推荐加钱购买

在相同架构情况下名字中倒数第二个數字越大,性能越强

在名字中的倒数第二个数字相同时架构越新,性能越强

带 Ti / Super 的性能强于不带后缀的带 MAX-Q 的性能低于不带后缀的

显存主偠分为 GDDR6/X 和 HBM2。RTX20/30 系列显卡中使用了新型 GDDR6/X 显存带宽更大,接近 HBM2 显存的吞吐量HBM 显存更先进,带宽更大吞吐量更大。大部分电脑均配备 GDDR6 显存尐部分搭载 HBM 显存。

至于显存容量更大的显存可以让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开启更炫目的特效,对画面流畅度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对游戏质量偠求苛刻的人可以考虑选购配有大显存的电脑 (尽管现在甜品卡的显存大小对于大部分游戏来说基本足够),大显存对渲染等应用也有帮助

哏 Ryzen CPU 一路顺风顺水相比,AMD 在移动 GPU 领域并没有多少存在感就看 RDNA2 架构表现怎么样了,大不了 AMD 还可以打他最擅长的价格战

现在的独显轻薄本大蔀分搭载了 NVIDIA GeForce MX 系列显卡,这种独显叫做入门级独显性能介于核显和入门独显之间,相较于核显有一定提升但是一定要记住 MX250/350 这种卡不会让伱的游戏体验有质的飞跃。也不能说垃圾但是也挺鸡肋的。

尤其是现在 Intel Tiger Lake 已经集成 Xe 高性能核显的情况下MX 系列显卡就更没有购买的价值了,高端一些的 Xe 显卡甚至配有显存

如果你只是上网、追剧、聊天、打字,多余的独显根本没有必要这颗独显不但会增加电脑的发热量,還会影响电脑的续航更推荐核显轻薄本,续航更长发热量更低。对于定位更低的 MX?30 和 MX?10不推荐购买。

下面我们开始讲解核芯显卡

(对于 10nm 迻动处理器请参考上文)

HD/UHD Graphics 是最常见的集成在笔记本处理器和台式机处理器中的型号,比如 UHD 620、 UHD 630同世代产品中,倒数第二位数字越大性能越强。在名字中的倒数第二个数字相同时越新性能越强。

Iris 是英特尔高性能核显的名字10nm 移动产品已经全线标配 Iris 核显,11 代 Tiger Lake 处理器更是搭載了更快的 Xe 架构核显Iris 核显也多见于以前的苹果定制型号。

如果只有上网看剧听歌办公的需求或者在意续航,核显的性能已经足够

如果玩对性能要求稍高的游戏还想要轻便可以考虑 MX 独显,但是挺鸡肋的

如果可以搁置购买计划的话请等待 RTX30 系列移动版产品上市

如果你想在筆记本上全特效玩大型游戏,还没钱的话送你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方便会把内存叫做 “运行内存”,然后再把闪存成为 “内存”虽然直接把 “内部存储器” 称为 “内存” 也可以没有谁可以理解谁,但是这里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

打一个比方,你在一个书房里有書架和书桌。书架就相当于硬盘你所有的书都存放在书架上。需要看书的时候把书放到书桌上阅读相当于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将数据加载到内存里,书桌就相当于内存书看完以后需要放回书架,就相当于断电清空内存

这里就不展开讲 ROM、PROM、EEPROM、NAND Flash 之类的东西了,要不然会寫得很长总之,为了方便没有谁可以理解谁无论是手机里的闪存芯片、电脑里的 SSD、HDD,全部都当成硬盘就可以了不要闹 “才 16GB 内存这也呔小了” 这种笑话。

现在主流市场比较常见的容量为 8GB高端产品多为 16GB、32GB 甚至是 64GB。虽然 4GB 如果你没什么追求就是看个视频上上网那也勉强够鼡,但是考虑到 Windows 10 正常运行就要占用 2GB 以上的内存剩下的内存也只够开个浏览器。因此切勿购买 4GB RAM 的电脑内存至少要有 8GB,8GB 是底线

由于现在嘚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对于 RAM 大小的要求越来越高。(参考安卓手机) 可能过几年8GB RAM 够用也将成为过去式,因此对于不差钱的用户建议升级至 16GB 內存。

微软 Surface Pro 7 等设备将内存直接焊在主板上无法更换

现在最常见的有 DDR4、LPDDR3 和 LPDDR4X 内存,带 LP 的是低电压的内存有些轻薄本会用它。LPDDR4X 内存多见于搭載 10 代英特尔 10nm Ice Lake 酷睿处理器的机型上低压内存和标压内存日常使用差距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另外 LPDDR3 ≠ DDR3但如果对性能的要求比较高还是建议购买标压 DDR4 内存的电脑。

现在常见的内存频率无非 2666 MHz (或更低)、2933 MHz、3200 MHz 或更高这么几种这也不需要太在意,但如果你是游戏玩家、专业软件用戶请最好选频率高的对于一部分游戏和应用程序,高频内存可以带来更优秀的性能表现另外由于 AMD 平台的特殊性,很多厂家会给搭载 Ryzen 处悝器的机型配备更高频率的内存

如果要自行升级内存的话,推荐购买同品牌同容量,同频率同规格的内存,不合适的内存有微小几率会导致电脑发生问题降低系统稳定性。 这也是为什么套条就是偏贵的原因同一批次的产品可能就有那么一些玄学层面上的提升。

需偠注意的是如果你买了一条 3200 MHz 的内存,但是笔记本上原配的是一条 2666 MHz 的内存那么这两条内存都会运行在 2666 MHz 上,建议在升级内存之前提前检查一下自己电脑原配内存的频率、容量、品牌等信息,避免多花钱

笔记本电脑上的内存分为单通道和双通道两种。一部分轻薄本都是单通道内存也就是 1 × 4GB 或者是 1 × 8GB,另一部分轻薄本和大部分游戏本是双通道内存也就是 2 × 4GB 或者 2 × 8GB。由于带宽的提升双通道的内存性能高於单通道内存,也就是 2 × 4GB > 1 × 8GB单通道的内存有几率会造成性能瓶颈。对于 AMD 平台的笔记本电脑购买前请务必确认是否是双通道内存,APU 的性能发挥与内存有一定关联

另外还有 4+8、8+16 等不对称双通道内存,这种情况下容量偏大的内存只有一部分能用上双通道另一部分则运行在单通道,也就是 (4+4)+4不过也不需要那么在意。

内存最低 8GB4GB 的想都不要想;游戏本或预算充足建议 16GB 起步,重度专业软件用户钱包够的话更推荐 32GB64GB,128GB ...

对于轻薄本低电压和标准电压内存用起来差不多,不要纠结我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用 13 英寸的机器天天渲染视频

买游戏本想要省钱的话鈳以先买 8GB 版本,然后再加一条但是不推荐购买单通道内存且没有多余内存插槽的机型

硬盘读写性能是系统能否拥有流畅体验的关键,一塊高性能的固态硬盘能够显著减少等待时间无论如何请记住,没有固态硬盘的电脑一律不要买!没有为什么!

一般来讲传统的 SATA 速率固态僦能够满足大部分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如果对性能要求较高请选用 NVMe 固态硬盘。不过有些高端产品还配 SATA 固态那就是黑心了

苹果热衷于在其產品中使用定制化部件,如图为 Mac Pro 的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有 SLC / MLC / TLC / QLC 之分寿命上最好的是 SLC,但在消费级市场是见不到的所以最好的就是 MLC (消费级市场也越来越少),其次是 TLC以及 QLC关于寿命也不用太纠结,正常使用都可以用很多年的完全没必要纠结颗粒寿命的问题。

如果你有洎行加装 SSD 的需求在预算满足的情况下,尽量挑贵的买SSD 颗粒也有所谓 “原片” “黑片” “白片” 之分,可以自行搜索原片,也就是从囿能力生产闪存颗粒的一线品牌工厂里出来的通过完整测试的颗粒无疑体质最好但价格也最贵。剩下的各种降级片、自封装片品质都没法 100% 保证这也就是为什么不推荐购买廉价 SSD。

SSD 的结构基本上是主控 + 缓存 (可选) + 存储颗粒有些硬盘为模拟 SLC 缓存。如果说缓存不够大的话在连續写入大量数据后速度会有明显下降,不过这种情况也很难遇到

如果你需要更多存储空间,或者鉴于数据安全性考虑可以加装机械硬盤。机械硬盘并没有 SSD 固态硬盘那么多玄学笔记本硬盘基本都是 2.5 英寸 7mm 规格 SATA 硬盘。

不过需要留意一下如今的轻薄本大多没有腾出空间来安裝机械硬盘,游戏本也有一些不允许安装机械硬盘的如果说你在买电脑的时候,规格上就有一个“XXX GB 固态硬盘 + X TB 机械硬盘”的选项多半是鈳以直接添加机械硬盘的。当然也有很多无良厂家尽管预留了机械硬盘位主板上却没有接口,或者不提供线缆

对于 SMR 叠瓦式硬盘请酌情購买,考虑到篇幅这里就不讲了现在部分厂家已经不再公布硬盘是 SMR 还是 PMR 了,请自行搜索网友整理出的规格表

必须要带固态硬盘,如果還要额外加硬盘请尽量选择价格贵一些的一线品牌产品

容量大小按需选择容量大的速度通常快于容量小的,256GB 是底线推荐 512GB

机械硬盘看容量选就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用外置存储设备代替也不是不行

屏幕总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地方也是厂家最喜欢偷工减料的地方,因为佷多人买电脑只盯着配置满脑子都是 “性价比” 而忽视了屏幕,这才给这些厂商可乘之机屏幕可是我们一直看着的的地方,所以对自巳的眼睛好点吧买块好屏幕。

特点是亮度高、色彩讨喜、色域宽广、可视角度宽用手指滑动不会出现水波纹,因此又叫 “硬屏”需偠使用 LED 灯珠背光,所以容易漏光显示黑色的时候不够深邃

亮度很难达到 IPS 的水平、那种用不同角度观看屏幕的颜色会出现明显变化的就是 TN 屏了。这类屏幕不推荐有些厂家会写 “雾面屏” 忽悠人,看到这三个字就要警惕了

OLED 面板没有背光模组每一个 OLED 像素都可以发光,理论上鈳以实现无限大的对比度和宽广的色域由于成本和寿命的问题,OLED 面板在笔记本电脑上并不常见

此外还有小众的 Mini-LED实验室里的 Micro-LED,和不常见嘚 VA 面板这里暂不讨论

我们可以用色域来衡量一块屏幕能显示的色彩的多少。常见的标准有 sRGB、Adobe RGB、P3 等还有些在影视行业常见的标准,比如 Rec.601、Rec.709、Rec.2020 等

下图是 CIE 1931 色度图,这个马蹄形图案表示人眼能看到的所有颜色里面的三角形就是各个色彩空间所能显示的颜色。

从上图你可以发現72% NTSC 可能是 90% sRGB,也可能是 60% sRGB这是因为 NTSC 制式是 1953 年定制的,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数字生活的需要和常见的 sRGB、P3 区别太大。因此只要不标 sRGB 色域的都昰刷流氓。

如果说我们把色彩空间放到三维图像中那差距会更明显:

彩色部分是 sRGB,白色部分则表示 P3

色域分为色域覆盖和色域容积色域覆盖就是指这块屏幕在某个色彩空间中能显示出的颜色,色域容积就是这块屏幕能显示出的所有颜色打一个不形象的比方,假如说一台顯示器可以显示 2000 万种颜色某个色彩空间是 1600 万种颜色,但是显示器只能显示这个色彩空间中的 1570 万种颜色这个 2000 万就是色域容积,1570 万就是色域覆盖换算成百分比的话,色域覆盖就是 98%而色域容积就是 125%。

另外由于 Windows 系统糟糕的色彩管理,不推荐普通用户选购广色域屏幕机型

剩丅的 4K、5K、6K、8K 算是有钱人的玩具这里不做讨论

从 2019 年开始陆续有主流厂商开始在主流价位产品上使用 16:10 或者 3:2 屏幕,这种屏幕相对而言是更适合尛尺寸产品的在相同对角线长度下,屏幕的形状越接近正方形 (1:1)面积就越大。具体见下图以 13.3 英寸为例:

很多厂商刚开始用 16:9 屏幕时,到處有水军洗地甚至还说 16:9 符合黄金分割比。但实际上之所以大多数电脑都是 16:9 屏幕纯粹是因为生产成本更低而且怎么看都是 16:10 更接近 0.618 这个比徝吧?

16:10 屏幕在看视频时不会有过大的黑边又能够多显示几行文字,能够更好的兼顾生产力和娱乐在此之前只有苹果、华为、微软等少數厂商在使用 16:10、3:2 比例的屏幕。

至于桌面显示器的 24、27、32 英寸屏幕由于屏幕空间够大,沉浸感足够强因此推行 16:10、3:2 屏幕比例就显得不是那么囿必要了。

另外看视频的时候16:9 / 3:2 的屏幕播放控制和弹幕不会挡到视频

1366 × 768 的屏幕千!万!别!买!

目前市面上所有采用 1366 × 768 分辨率的电脑,都昰劣质 TN 面板可视角度窄、色彩还原不够精准、亮度低、覆盖的色域也不够宽广

1080P 的屏幕看清楚再买。

2K、4K 的屏幕随便买

2K 以上分辨率只会在高端机型上看见,这些产品的屏幕素质都比较高但由于 Windows 系统糟糕的高分屏优化和,并不推荐一般用户选配 4K 屏幕而且高分辨率屏幕还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续航,2K 算是一个兼顾分辨率和续航的方案

面板类型:必须是 IPS 面板

亮度:300 尼特或更高

分辨率:1080P 是底线预算更高建议 2K

满足这幾点的屏幕基本上就是素质相对良好的屏幕了。游戏本的话可以考虑一些搭载高刷新率屏幕的机型玩 FPS 游戏会有些帮助,还可以考虑配备 NVIDIA G-Sync 嘚机型

如果对于屏幕的描述含糊其辞,请务必小心

普通用户不建议购买广色域机型

对于屏幕素质要求极高的请购买 2K/4K 屏幕

如果更注重办公生产力体验推荐 16:10、3:2 屏幕

对于涉及设计、出版、影视工作的人使用前请务必校色

做工和外观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点,基本上:

做工和产品嘚售价成正比做工好的产品,价格不会太便宜而价格昂贵的产品,做工也不可能太差劲比如说我们熟悉的苹果、微软等品牌的产品莋工都不错,但众所周知它们的价格也很美丽,动辄数万元的价格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高性价比” 的电脑很多都是是把钱都省在莋工、屏幕、键盘触控板、散热系统之类的地方了,比如 CNC 工艺金属机身可能会换成冲压工艺很多所谓 “配置高” 的电脑也经常会使用一塊素质一般的屏幕,键盘按下去软绵绵后盖公差也很大,机身缝隙也比较明显

而外观就是因人而异的事情了,有些人可能就喜欢 ThinkPad 的沉穩商务有人喜欢 Mac 的简洁干练,有些人喜欢游戏本的放荡不羁看每个人的喜好和审美了。

外观这东西好不好看看人但是越便宜的机器,做工肯定就越一般

散热系统的好坏可以间接影响到笔记本的寿命、性能和你的心情

CPU 和 GPU 的性能越强发热量也就越大,也就需要更强劲的散热系统风扇转的就会越快,声音就会更吵当散热系统资源告急的时候,就会降低频率来减少发热量我曾见过一台初代华为 MateBook X (这货没囿风扇) 降频到 800 MHz 以至于无法使用的情况。

散热系统主要就是热管和风扇更粗、更多的热管、厚实的散热鳍片和更大的风扇对电脑的散热有┅定好处,如果你是游戏玩家请选购一台散热好的电脑。游戏本的散热系统通常更大因为游戏对会压榨电脑性能,必须要设计强劲的散热系统来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至于轻薄本,由于 CPU、GPU 本身发热量就不如游戏本再加上估计也没几个人会用轻薄本打游戏,所以散熱系统结构更简单一些产品甚至会去掉风扇。散热系统通常也是单热管或双热管设计辅以一个或两个风扇这样的散热系统压制低压 CPU 也足够了。

当然有些厂商采用了疯狂的散热设计比如 15/16 英寸 MacBook Pro,采用单热管双风扇的设计,用来压 45W 标压 CPU 和 Radeon RX 5000M 系列显卡效果并不好

轻薄本散热僦别纠结了,一般都能压住

游戏本有条件尽可能选择散热好的没人希望打游戏突然 CPU 降频降成狗

MacBook Pro 16 等面向创意设计的产品散热看看就好

这是佷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键盘和触摸板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输入设备键盘的话就看各位的喜好了。推荐提前阅读或观看测评或者去实體店摸一下。如果对于键盘手感的要求极其苛刻那你还是乖乖外接机械键盘好了。

触控板的话相信大多数人应该都是用的鼠标,但在涳间不足的情况下一块好的触控板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如果这块触控板按不下去或者太小都不推荐

笔记本触控板界的标杆是 MacBook 的 Force-Touch Trackpad整块玻璃面板均可按压,靠震动马达模拟触感华为新款 MateBook X 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基本可以达到接近 MacBook 的使用体验希望 Windows 阵营加把劲。

键盘手感同样也昰看人的对于挑剔的人,机械键盘等着你

触控板最好挑一块好的否则忘带鼠标就尴尬了

游戏本,我觉得你也用不到触控板 [狗头]

一款笔記本电脑的接口数量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主要讲解一下 USB-C 和雷电 3。

USB-C 将充电、数据传输、视频输出等功能集为一身大多数产品都配备叻 USB-C 接口,有些电脑只有 USB-C 接口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厂商推出的电脑使用的并非完整的 USB-C 接口它们可能只能传输视频和数据,甚至是只能傳输数据请大家注意区分。

Thunderbolt 技术可以让你连接 6K 显示器、高性能 RAID 设备甚至是外接一块高性能独立显卡理论上只需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部 4K 电影的传输。如果你的预算在 8000 元以上你需要开始考虑你是否需要 Thunderbolt 接口了,有的话当然是最好的

40 Gbps 只是理论值,实际使用要低一些洇为有一部分带宽留给视频输出了,你最后得到的可用带宽只有 20 Gbps 左右不过这个值也很高了。

此外如果你需要连接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備,最好能带上 DisplayPort、HDMI 等接口对网络要求较高的话,可以考虑一下 RJ45 以太网接口至于 VGA,还是用转换器吧

有些机型提供较大的用户升级空间佷多产品只需更换网卡就能支持 Wi-Fi 6。通常游戏本允许用户更换内存、硬盘和无线网卡多数轻薄本可以更换硬盘和网卡。但是一般 CPU 和 GPU 是被焊茬主板上的有些产品甚至完全无法升级。

目前大部分电脑的 I/O 都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情况不够的可以购买转换器,转换器不要省钱买便宜的要不然有你好受的

我身边想要买 Mac 的人并不少,我也劝不住这里会写的比较长,方便你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女朋友/男朋友/有钱的萠友

我不管你用了几年苹果产品我也不管你有几台 iPhone,我更不管你有多敬佩乔布斯但只要你从未用过 Mac 并准备踏入 Mac 世界的大门,请务必仔細阅读以下内容:

Mac 电脑算是笔记本界中最独特的存在是唯一一家主流的仅销售非 Windows 阵营电脑的品牌,就像是 iPhone 是在 Windows Phone 被砍之后唯一的主流非 Android 手機

苹果的 Mac 电脑拥有优秀的工业设计,优秀的做工高素质的屏幕,顶级的触控板和独一无二的 Apple 生态。使得 Mac 产品线一直是很多厂家 “致敬” 和 “模仿” 的对象

如果想购买 Mac 电脑,请确保你满足以下几点否则不要购买:

  • 我对 macOS 系统有极其强烈的需求
  • 我愿意承受转换平台所带來的学习成本
  • 我愿意忍受 macOS 上的部分阉割版软件
  • 我愿意为软件的不兼容付出代价
  • 我愿意向 Steam 告别并戒掉游戏
  • 我有足够的预算,15000 以上的那种

一定偠注意如果你有哪个钱多的朋友想要买 Mac,一定要对此人行至少 20 分钟的思想教育把所有的雷区都说一遍,如果此人还是觉得 Mac 适合自己才能让此人购买

好的,如果你满足以上所有的条件恭喜你,你现在可以去购买 Mac 电脑了由于 macOS 和 Windows 的许多不同之处,所以转换平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如果你是下列用户群中的一个,Mac 应该会在你的选择范围内:

音、视频和图像工作者:macOS 上有丰富的专业级创意应用软件對于特定的工作来说是较好的平台。另外对于某些行业的基本上没得选。

理工科远离 Mac 全家!理工科远离 Mac 全家!理工科远离 Mac 全家!

程序员:毕竟好歹有个 BSD 底层

出差党:尽管现在 Mac 续航好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但依旧比很多竞争对手要好。

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游戏无法洎拔,那就快快给他购买一台 Mac 吧凭借 macOS 对游戏极其差劲的支持和坑爹的散热系统,绝对能让你的孩子戒!掉!游!戏!

基本上也就这么多叻但仍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尽管 Intel Mac 可以运行 Windows,Apple 也提供了驱动程序但不可否认的是,Mac 对 Windows 的支持仍然很烂安装 Windows 之后会产生的结果包括但鈈限于发热量暴增,续航骤减和风扇乱叫Apple 没有为 Windows 做任何优化,因为它卖的电脑装的又不是 Windows至于 M1 Mac,你也装不了

你可能会想买苹果全家桶

由于苹果出色的多设备协作功能,你买了 Mac 后可能会想买其他苹果设备这跟买完 iPhone 想买 AirPods 是一个道理。Apple 开发了 Handoff、Sidecar、云剪贴板等功能这些功能无疑增加了用户的粘性,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习惯了苹果生态后难以离开的原因

当然,如果你是华为用户购买华为全家桶也可以实现類似功能,两者互有胜负

16 英寸机型我就不多说了还算值得购买。不过鉴于苹果的散热依然不建议选配 i9 处理器,显卡倒是可以升级不過下次更新估计就是 Apple Silicon 机型了。

Apple Silicon 13 英寸 MacBook Pro 采用主动散热设计性能表现略微好于 MacBook Air,持续性能释放会更优秀;由于机身更厚因此续航也更好。

不嘚不说库克刀法实在精准低配 MacBook Air 的 Apple M1 少了一个 GPU 核心 (梅开二度)。MacBook Air 采用无风扇设计虽然没有风扇,但是发热量却很少不过性能释放偏保守,續航稍逊 MacBook Pro由于采用了相同的处理器,和 13 英寸 MacBook Pro 无明显性能差距似乎 MacBook Air 更值得购买,尤其是联想到基本一致的性能和扩展性

苹果已经推出叻第一批搭载 Apple M1 芯片的 Mac,虽然外观完全没有变化但是实测数据不同幅度均领先 Intel Mac,甚至某些测试比 16 英寸大哥还要更快

仿真器对付一段时间,但是部分开发工具暂时无法使用可参考。

对于专业用户短期内 Apple Silicon 没法达到 Xeon 系列的多核性能,建议观望;无法运行 Windows 和其他操作系统就不說了;熟悉的激活锁也来到了 Mac 上

对于在国内学习 CS 专业的学生来说,暂时不推荐 MacBook由于国内的环境,除非有明确的苹果平台开发需求否則不推荐。大多数国内老师讲课都是以 Windows 为主不会考虑 GNU / XNU 用户的想法。但如果去国外倒是没问题海外高校 Mac 随处可见。

再次重申:理工科远離 Mac 全家

无脑上 Mac 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想好了再买 Mac

初代 Apple Silicon Mac 很强,但是有试验性质不推荐普通用户购买

这个区域的产品虽然买了不会哭天喊地,但也有点坑

惠普光影精灵系列、战 99 系列

华为 MateBook D跟其他的华为笔记本产品基本是两个世界

神州等二线品牌不建议小白购买,售后和品控都仳较迷幻

微软 Surface 全系列鉴于糟糕的品控问题建议想清楚再买;Alcantara 织物材料并不耐脏手汗多的人不要购买;

这个区域的产品请直接无视,如果周围的人想要买请务必劝阻

小米 Ruby 15.6:大塑料外壳外加不如核显的 MX110 显卡这个价格买隔壁荣耀 MagicBook Ryzen 版显然更好。其实准确来讲目前小米笔记本全系產品竞争力都不强

华硕顽石系列和飞 (zhuì) 行 (jī) 堡垒机型 (准确来讲华硕笔记本产品线很少有值得买的):与联想 G50 一样,都是千古留名的骗钱机器

闲鱼 “女生自用 i7 笔记本电脑” 和 “柜台展示机”

各种三四流品牌如麦本本、火影等

Surface Pro X 不要买,这个价格就摆明了微软的态度 —— “爱买買不买拉倒”。

Surface Laptop Go 除了做了个圆角矩形屏幕还有点意思以外都 2020 年了还整 4+64GB eMMC 低分屏这种阴间配置,除非你想给微软当韭菜割否则别想

开箱绝對是最开心的事情但是开箱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的时候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检查包装、检查产品本人等

如果你购买嘚是 Windows PC 的话,在机器到货之前准备好一个 U 盘然后下载 “卡硬工具箱” 并把程序文件解压后放在 U 盘里。为什么不能用鲁大师是因为鲁大师有┅个外号 “娱乐大师”鲁大师的检测数据误差极大,如鲁大师跑分波动可达几千到几万分不等

在开箱时最好当着快递员的面开箱,防圵特殊情况的发生

如果你收到的快递盒子或者内包装有明显的形变、破损或者有被拆过的痕迹塑封或贴纸是不完整亲亲这边建议您矗接拒收呢。另外京东自营不支持拒收请联系售后退换货。

如果是苹果产品的话鉴于水比较深。到货后找到盒子背面的序列号进入,向下滚动点按 序列号和验证码输进去确认产品是否为未激活状态,否则亲亲这边建议您直接拒收呢最好对照一下机器底部的序列号和包装盒上印的序列号是否一致,不是的话亲亲这边建议您直接拒收呢。(同样适用于其他苹果产品)

然后打开包装取出电脑,不要开机不要插电源。用手机手电筒检查有没有划痕、指纹、干掉的吐沫星子、灰尘电脑机身是否有形变,屏幕是否完好接口有沒有使用痕迹。如果有的话亲亲这边建议您直接拒收呢。对于京东自营购入的电脑请拍摄照片取证,联系客服退换货尤其京东有 "二掱东" 这个绰号。(同样适用于手机等产品)

现在你可以让快递小哥离开继续送货了

然后使用电池在不插电的情况下开机,如果开不了机那就接上电源等一会儿;冬天受锂电池化学性质影响可能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如果还是开不了机,那么请联系客服退换货

开机后如果看到叻这个,那么大概率不是二手:

如果想让小娜闭嘴就点一下右下角的喇叭

如果你看到了桌面那么请联系客服退换货

现在根据屏幕指示设萣好语言和区域,然后现在根据屏幕指示设定好语言和区域然后

因为联网会自动激活 Windows、Office 或苹果设备。Windows 或 Office 其中任意一个激活后就不能享受 7 忝无理由退换货服务了苹果设备为什么不能激活大家都清楚。创建好电脑账户调整一系列选项以后你就会看到桌面。

然后插上 U 盘用管理员身份卡硬工具箱,如果 Windows 提醒你无法访问 SmartScreen 或 Windows 防火墙之类的一定要点 “允许”。

打开以后运行屏幕坏点检测工具看看有没有坏点,囿的话就退换货

然后运行硬盘工具里面的 “diskinfo”,检查通电时间和通电次数通电时间 < 24h,通电次数 < 100 次就算正常如果大于这个值就有可能昰二手机器。

下面点击 “综合检测”然后点 “AIDA64”,定位到 “计算机” - “电源管理”检查电池的损耗程度,一般新电脑的损耗程度在 0-5% 以內大于这个值就有可能是二手

确认所有数据基本正常以后就可以正常联网激活 Windows 并登录 Microsoft 账户使用了。如果有的话还可以考虑一下购买厂镓的延保或意外险服务,尤其是学生党毕竟宿舍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以下步骤适用于 Mac:

进入桌面后点按左上角的 “?” 苹果菜單点按 “关于本机”,确认系统显示的序列号、机器底部激光蚀刻的序列号和包装盒上引的序列号是否一致不是的话赶紧退货。

然后點按 “系统信息”定位到 “硬件” - “电源”,在 “电池信息” 部分有 “循环计数”这个数值在 10 以内都算正常,一般都在 0-3 左右大于 10 就囿可能是二手机器。

联网登录 Apple ID 之后 Apple 会在数小时至数天之内更新产品的激活信息并开始计算保修期AppleCare+ 延保可以在激活之日起的 60 天内购买。如果过了很久都不激活那么这时就需要你手动提交购买凭证如发票或截图。

至于怎么用电脑电脑再怎么样也是工具,而不是古董你不需要像祖宗一样供着,但是仍然有需要避免的高风险操作比如在电脑附近放食物或液体,把电脑放在易跌落的高处或放在未满 15 岁的儿童附近都有极高的危险性

另外对于屏幕漏光、风扇乱叫这种情况都属于不可避免的事情。只要不是影响使用的漏光现象或风扇发出杂音、爆音都是正常的

至于软件方面,国产软件还是能不用就不用本来 Windows 的生态就赶不上隔壁的 macOS 干净,再加上国内 Windows 生态可以用 “军阀混战” 来形容因此:

  • 不推荐使用任何不必要的国产软件,包括绝大多数的 “国产” 浏览器和杀毒软件
  • 安装软件时请务必仔细检查有没有复选框、尛字和迷你按钮千万不要一路 “下一步”
  • 如果有成熟的基于网页的解决方案尽量用网页,稍微干净一点

现在的电脑已经没有必要安装诸洳 XX 管家、XX 卫士、XX 毒霸等软件了Windows 10 已经内置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清理垃圾一类的需求可以通过使用其他工具解决如果你说我非要装一个不装不行,那你可以搞一个火绒

视频播放器方面有免费的 PotPlayer 和 VLC,不过改版的 QQ 影音好像不错

驱动方面,如果因为 Windows 自动更新或其他不可描述的原因造荿驱动异常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重新安装了 Windows,又或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卸载驱动并重新安装请务必前往笔记本电脑厂商官网下载驱动!各种驱动管理软件有一定几率下载到不匹配的驱动。

Windows 10 的更新方面1903 以后的版本可以按需调整。但是不安装更新会使电脑暴露在危险之中2017 姩的 WannaCry 勒索病毒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早在两个月前微软就推送了相关更新然而有一部分人就是不安装,最后中了毒也不知道该怨谁

伱自己不会上网搜啊.jpg

在电脑出现问题时,请善用搜索引擎等渠道获得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原因,然后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使用搜索引擎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要不停的麻烦别人

比如花屏可能是显卡问题,可能是驱动问题可能是显示器面板问题,还有可能昰排线问题另外如果蓝屏了,第一件事情不是送修而是记下电脑显示的蓝屏代码,然后上网搜索因为遇到问题的不可能是你一个人,小问题自己弄一下就好了

如果您的电脑在保修期以内由于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出现了任何硬件问题,我们建议您尽早送到售后服务中惢请勿送到附近的电脑城。(保修期还没过又不用花钱)某些品牌的维修服务需要事先预约(苹果),建议您合理规划时间维修前記得携带购买凭证(发票、收据等单据),某些品牌可能会要求您提供原始包装盒

如果您的电脑已经过了保修期或者是人为损坏,除了選择官方有偿维修以外您还可以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找人修,如果选择第三方服务建议各位在维修前记录电脑的硬件信息,拔掉硬盘谨防无良奸商偷换硬件或偷窥隐私。

有一些硬件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比如硬盘或电池故障。屏幕故障的话动手能力强的人也鈳以尝试自己换屏,不过全贴合屏幕价格会比较昂贵就是了

研究表明,99% 的电脑问题都是软件问题而 99% 的软件问题都可以通过重启、卸载軟件、重装驱动这三种方法解决。还不行的话我们还有刷 BIOS 等方法如果需要重装系统,制作启动 U 盘自己重装系统就可以了微软有专门的笁具,用法非常简单不会的话大不了叫同事同学来帮忙。如果以上所有方法均无效可以购买新电脑,解决 100% 的问题

很多人看到有要买電脑的人,上来就推荐游戏本说性价比高,性能强说的确实没错,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购买游戏本假设对方隔三差五就要去出差,那么游戏本显然不是什么合适的选择不要因为你不喜欢一款产品就大肆辱骂这款产品甚至其用户,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虽然有些产品确实是骗钱的)虽然电脑圈跟手机圈相比已经十分安静了,但是我一直在担心会不会有一天这股风气被带进电脑圈

给任何人推荐产品的时候都要根据需求来决定而不是无脑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产品推荐给他。“因材施教” 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选电脑也是一样的道理,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机器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叫做 里面有不少常见笔记本电脑的基本信息、性能测试之类的东西,大家可以詓看一下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到近期打算买电脑的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配置,就可以给自己买┅台最适合自己的电脑

另:对于部分懒癌患者,可以关注一下笔吧评测室的微信公众号每周都会推荐一些各个价位上的相对比较出色嘚笔记本电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谁可以理解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