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梅山镇青山社区政府在梅山镇还是江店

安徽六安金寨县介绍_六安信息网
金寨县介绍
一共有409家企业单位,16315条供应信息和757条产品收录在六安信息网
金寨县简介
金寨县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六安市的一个县,地理位置属于华东地区,行政代码是341524,座机区号为0564,邮政编码为237000,辖区面积为3667km,共拥有24个行政区,2016年最新统计常住人口约为约64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175人/km,车牌号码前两位是皖N,身份证前6位是341524。
金寨县市行政区划
梅山镇是闻名全国的将军故里金寨县的城关镇,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河南省接壤,境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物产富饶,交通发达,正在兴建的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横穿全境,省道纵横交错。梅山湖座落其间,湖光山色,四季宜人。梅山不仅是著名的绿色旅游新星,也是全国"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红色旅
麻埠镇位于金寨县东北部,地处金寨、霍山、裕安三县区交界处,响洪甸水库中下游,镇内鲜马(鲜花岭至马店)公路和正在修建的梅响战备路(麻埠镇境内)将鲜花岭与响洪甸连成一片,陆路与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快速铁路相连接,距设在马店的客、货运火车站仅15公里,向南120公里可达天堂寨国家森林公
青山镇属全国闻名的将军县??金寨县东部重镇,集库区、山区、老区为一体,20个村、2.3万人,164.4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头枕抱儿山,脚掂高山湖(响洪甸水库),怀揣三件宝(茶叶、板栗、中药材),人才聚四方”,邻近国家旅游胜地天堂寨,是原麻埠、流波两大山货集散重镇移民的
燕子河镇位于金寨县东南部,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262个村民组,总人口25300人。工农业总产值达2.1亿元,人均纯收入1600余元。燕子河镇处于两省三县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209省道纵贯南北,燕天公路穿境而过,是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必经之
天堂寨镇处于鄂`皖两省,罗田-英山-金寨三县交界处,与风景秀丽的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紧密相连。全镇总面积206.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7万人,耕地面积1.95万亩,山场面积22.2万亩。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316毫米,年均气温12
古碑镇地处金寨县中心,大别山腹地,梅山水库上游,东经115°39′至115°52′,北纬31°23′至31°31′。东临本县的青山镇、水竹坪乡,西界南溪镇,南与花石乡接壤,北与槐树湾乡相连,辖26个行政村1个街道,284个村民组人。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
吴家店镇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西南边陲,地处大别山腹地,南临长江,西接京九,东与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庄旅游风景区毗邻,南和湖北省薄刀峰国家森林公园相连,为两省(安徽省、湖北省)、两县(金寨县、罗田县)结合部。1994年4月,由原西庄、包畈、吴店3个小乡撤并为吴家店镇,辖25个村,267个
斑竹园镇位于鄂、皖两省交界的历史名关??长岭关脚下,全镇面积148.1平方公里15个行政村、1个街道、181个村民组,5777户,20936人,其中:农业人口18570人。这里是一个山区重镇,210省道贯穿全镇,距省城合肥和华中重镇武汉均为230公里,距“京九”铁路麻城站和县城梅
汤家汇镇地处金寨县西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人口3.6万,镇域面积197.3平方公里。文明、开放的汤家汇人民打特色农业牌、唱生态开发戏、走招商引资路,热忱欢迎天下客商投资这片红色的热土,创业的沃园。汤家汇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美;山地面积占全镇的80.4%,森林覆盖率6
南溪镇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区边贸重镇,安徽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人杰地灵。是立夏节起义发源地,走出14位共和国将军。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六安市示范高中南溪中学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南溪交通便捷,沃土生金。境内210省道横穿东西。丁(埠)商(城)公路纵横南北。即
双河镇因境内九房、黄龙两条大河蜿蜒数十里汇集于此面得名,九条突兀而起的山脉如巨龙奔腾,古称“九龙传珠”之地,辖15个村(街道),人口2.8G万人,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双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早在隋唐时,,先人在“龙珠”上兴建了双河道观,信奉武成王黄飞虎。殿宇所势
白塔畈镇位于金寨县东北部,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开路先锋蒋光慈同志的故里,享有“金寨板栗第一乡”和“金寨粮仓”之美誉。全乡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3万人,信息灵通,交通便利,经济活跃,主产粮油、板栗、茶叶、红麻和畜牧水产品等,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和养殖业大乡。近年来,我
山青水秀的安徽竹乡-张冲,地处金寨县东部,濒临响洪甸水库上游。己开工兴建的流波电站坐落其境内。全乡辖13个行政村,125个村民组,1.2万人口,总面积102平方奋里。这里资源丰富盛产毛竹,全乡现有毛竹2.4万亩,年采伐量25万根;元竹3000余亩,年产量200吨。所产竹材质坚硬、
油坊店乡地处金寨县东南部,响洪甸水库上游西岸,209省道主干线上,距县城梅山35公里,是天堂寨旅游黄金线的必经之地,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210个村民组,6888户,2.6万余人,是一个集库区、高寒山区于一体的山区重点乡镇。“卷起茶园千层浪,崇山峻岭茶飘香”,油坊
长岭乡位于金寨县东南部,南与湖北省英山县接壤,东与霍山县毗邻,西连天堂寨、吴家山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与燕子河大峡谷景区。全乡总面积134.1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17650人。2003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该乡有山场10万亩、桑园7000
槐树湾乡地处金寨县腹地,北距县城梅山37公里,辖19个行政村、27215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便利,通讯设施完备。早在唐代,槐树湾就已初步形成集镇,抗日战争时期,槐树湾乡为安徽省及立煌县政府驻地。这块红色的土地走出了我党早期领导人王明(陈绍禹),孕育了皮定均、丁世方、马宗璜、胡
花石乡位于金寨的中部,总面积132.1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耕地8000余亩,山场15万亩,全乡辖12个行政村,148个村民组,总人口1.5万人。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于乡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亮点。全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了“常抓桑
沙河乡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正处于江淮分水岭,一乡连鄂、豫、皖三省,地跨东经115°22’一-115°30’,北纬31°18’一-31°28’,总面积16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余米,乡域地貌特征是“三山夹两河”东与本县斑竹园相连,南与湖北麻城市木子店镇接壤,西与河南费城县
桃岭乡地处金寨县腹地,梅山水库西北岸,距县城梅山41公里。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西三面临水,西北环山,是一个典型的集库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农业乡。全乡辖14个村,208个组,人,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12.8万亩。耕地7000亩,
果子园乡位于皖鄂毗邻金(寨)罗(田)交界的大别山腹地,红色革命圣地?将军的摇篮,金寨县的西南部、东界花城市,北邻金寨的南溪镇,距县城梅山88公里,与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吴楚东南第一关的天堂寨一巅之隔,新改建的茶松公路接210省道穿乡而过。成为南通武汉、北通合肥的交通要道。这
关庙乡辖区面积167.8平方公里,这里被称之为天然林果、菌药之乡。境内旅游、电力、矿产资源丰富。党政班子团结进取,民主开放,群众淳朴厚道、热情好客。这里有丰富的特产,这里是投资的热土。关庙乡有万亩野生大别山薄壳山核桃;有被称之为“金寨野茗”的银山大茶;有矿石储量超百万吨的铅锌矿,
全军乡地处金寨县西北部,梅山水库上游,东与县城梅山毗邻,南与双河镇、桃岭乡接壤,西与铁冲乡相连,北以淮河水系支流长江河为界,与河南省固始县隔河相望,是由梅山西进山的第一个乡镇,加之两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窗口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全军乡素有“金寨西大门”之称。全乡辖6个行政村,76个
铁冲乡位于东经115.54°C,北纬31.26°C,地处金寨县西北部,金岗台脚下,长江河上游,界安徽,河南两省,连金寨、商城、固始三县,邻双河、汤汇、全军、苏仙石、段集、武庙六乡镇。为我县对外开放的西北窗口,是安徽西通河南、武汉进入京九、宁西铁路的重要通道,距金寨县城24公里,固
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六安市金寨县。下辖:121新园社区121龙岗社区121红石村委会121郑岭村委会121司楼村委会121三里井村委会34
金寨县详细介绍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总面积3667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梅山镇,邮编:237300。代码:341524。区号:0564。拼音:Jinzhai Xian。
  行政区划
    金寨县辖11个镇、15个乡:梅山镇、响洪甸镇、青山镇、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古碑镇、吴家店镇、斑竹园镇、汤家汇镇、南溪镇、双河镇、白塔畈乡、张冲乡、油坊店乡、长岭乡、槐树湾乡、花石乡、沙河乡、桃岭乡、果子园乡、关庙乡、银山畈乡、全军乡、张畈乡、水竹萍乡、铁冲乡。
  历史沿革
    1949年设金寨县,以县治金家寨为名。
    1997年,黃龙镇更名为双河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
    2000年,金寨县辖12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82067人,其中: 梅山镇 55586 江店镇 43358 响洪甸镇 14947 青山镇 21258 燕子河镇 23667 天堂寨镇 15963 古碑镇 30119 吴家店镇 25154 斑竹园镇 19926 汤家汇镇 30114 南溪镇 47003 双河镇 23458 白塔畈乡 38647 张冲乡 11466 油坊店乡 24219 长岭乡 16080 槐树湾乡 23347 花石乡 13049 沙河乡 12731 桃岭乡 24075 果子园乡 12386 关庙乡 9993 银山畈乡 8533 洪冲乡 5742 全军乡 8800 张畈乡 7815 水竹坪乡 4725 铁冲乡 9906
    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金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六政[2004]40号)文件中部分内容: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是集老区、库区、深山区于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面积3814平方千米,人口6416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640人),辖28个乡镇(12个镇、16个乡)、427个行政村、20个街道居委会,乡镇平均人口22916人。……经研究,拟撤销金寨2个乡镇,将现有28个乡镇调整为26个乡镇(11镇、15个乡)。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由136.21平方千米调整为146.69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22916人增加到24680人。具体方案如下:  一、撤销江店镇、洪冲乡。  二、调整梅山镇,将江店镇、洪冲乡整建制并入梅山镇。调整后梅山镇辖11个居委会、42个行政村,面积315.1平方千米,人口11.0896万。镇政府驻梅山(原梅山镇政府驻地)。  三、保留南溪和白塔畈等25个乡镇。  保留南溪、古碑、双河、汤家汇、青山、斑竹园、燕子河、吴家店、天堂寨、响洪甸10个镇和白塔畈、油坊店、槐树湾、桃岭、长岭、花石、沙河、果子园、张冲、关庙、铁冲、银山畈、全军、张畈、水竹萍15个乡。  四、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2003〕10号文件要求,人口低于1.5万的山区乡镇均应调整。由于金寨地处边远山区,地形地貌自成封闭体系,交通闭塞,平均海拔均在500米以上,其中张畈乡地处大别山主峰之一的天堂寨脚下,平均海拔720米以上,总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8223人,人口密度81.4人/平方千米,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偏远村组的群众距最近的燕子河集镇相距超过30千米,且境内山高谷深林密,护林防火任务极为艰巨。全军乡属梅山水库上游,与河南固始县接壤,总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9763人,人口密度90.3人/平方千米,大多数群众居住在库区一线,境内河汊众多,且多崇山峻岭,相对高差达千米以上,交通极为不便。银山畈乡与河南商城县接壤,总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9863人,平均密度136人/平方千米,该乡距商城县城仅37千米,地理位置特殊,社会关系复杂,行政管理容易形成死角死面,必须强化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建设。张畈乡、全军乡、银山畈乡均不易撤并。水竹坪乡、铁冲乡、关庙乡、张冲、果子园乡、沙河乡同属高寒山区乡,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且护林防火重,如果将其撤并,既不利于行政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又给护林防火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将给该区域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应予以保留。  上述方案待省政府批准……。
    2004年,金寨县乡镇由28个调整为26个(11个镇、15个乡)。 一、撤销江店镇、洪冲乡。 二、调整梅山镇,将江店镇、洪冲乡整建制并入梅山镇。调整后梅山镇辖11个居委会、42个行政村,面积315.1平方千米,人口11.0896万。镇政府驻梅山(原梅山镇政府驻地)。 三、保留南溪和白塔畈等25个乡镇。保留南溪、古碑、双河、汤家汇、青山、斑竹园、燕子河、吴家店、天堂寨、响洪甸10个镇和白塔畈、油坊店、槐树湾、桃岭、长岭、花石、沙河、果子园、张冲、关庙、铁冲、银山畈、全军、张畈、水竹萍15个乡。
安徽六安金寨县地图
以下地名与金寨县面积相当
六安行政区划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
sorry,你可能访问的太快了,歇歇吧,也可以联系:400历史/金寨县
金寨县秦,属九江郡,为六、潜等县地。西汉,分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和豫州刺史部汝南郡,由潜、六、安风、雩娄等县分领。东汉,属庐江郡的潜、六安、安风、雩娄。部份时期为诸侯国领地。三国,为魏地,分属扬州庐江郡和豫州安丰郡,由六、雩娄、松滋等县分领。西晋,分属扬州庐江郡和豫州安丰郡,由潜、六和雩娄、松滋等县分领,东晋,分属庐江、弋阳、西阳、淮南等郡,为潜、蓼、安丰、松滋、雩娄等县地。金寨县南北朝,部份地先后为宋、齐、梁所辖。宋,先后属淮南、庐江、汝阴郡及边城左郡。齐,为庐江、安丰、汝阴郡地。梁,为庐江、岳安、北淠郡和安丰郡地。北魏,属霍州西边城郡的开化、雩娄、安丰等县。麻埠曾为西边城郡治所在。东魏,先属霍州北淠郡,后属西边城郡。北齐、北周均曾领有县境部份地区。隋,先为义、扬、光、寿、庐州地,后废州为郡。境内分属庐江郡的霍山、淠水,淮南郡的霍邱,弋阳郡的固始、殷城等县。唐,先后属庐、寿、光、义、霍诸州。贞观改制,属淮南道寿州、光州。天宝元年后为寿春郡和弋阳郡属县分领。五代十国,先后为吴、南唐、后周领地,分属寿州的盛唐、霍山、霍邱及光州的固始、殷城等县。北宋,先后分属寿、光二州,为六安、霍邱、固始、商城数县地,后属淮南道,不久改称淮南路,又后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安丰军的六安、霍邱二县及光山军的固始县分领。南宋,属淮西路,先后为六安军、安丰军、光山军地,分属六安、霍邱、固始数县。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分属淮西江北道庐州路六安、安丰路霍邱、汝宁府光州固始。明,初属中都临濠府,后属六安州、霍山县和凤阳府寿州的霍邱县,及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宁府光州的固始县地。成化十一年(1475)分置商城县后,县西境分属商城、固始。清初,属江南和河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后属安徽、河南二省,为安徽省庐州府六安州、霍山县与颍州府的霍邱县地,及河南省汝宁府光州的固始、商城县地。中华民国初年,属安徽省安庆道的六安、霍山与淮泗道的霍邱及河南省豫南道的固始、商城等县。民国18~23年(),鄂豫皖边区设置有鄂豫皖省,辖鄂东北道、豫东南道、皖西北道,道以下有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境内建立过六霍、霍邱、五星、赤城、赤南等县级苏维埃政权,隶属于鄂豫皖省皖西北道和豫东南道。民国21年,分属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与河南省的固始、商城5县。10月,上述5县边区共划出55个保,设置立煌县,隶属于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2年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和安徽省政府分别行文,立煌县改属安徽省,隶属于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六安)。立煌县面积初测为3322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6%。民国27年11月~28年11月,立煌县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驻地。29年7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六安),隶属不变。民国36年9月,建立民主政权,改县名为金寨县,后分为金寨(金西)、金东两县及金北办事处三个县级建制。民国38年4月,金寨县人民政府筹建,隶属于皖北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9月,全境解放。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金寨县隶属于六安专区。1971年3月,六安专区改称六安地区,隶属未变。
地理/金寨县
位置金寨县位于东经115°22′19″~116°11′52″与北纬31°06′41″~31°48′51″之间,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脉北坡。县境与鄂、豫两省相邻,东连六安、霍山,南接英山、罗田,西邻麻城、商城,北界固始、霍邱。全县面积经安徽省测绘局测定为3814平方公里。气候金寨县金刚台金寨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着、夏雨集中。由于地形的差异,金寨县南北的物候相差半月左右。四季划分金寨县四季划分地点定为县城梅山镇和江店区,位于县境北部,海拔60~400米。春季以柳树皮微显青色,田间略显绿意,为始期指征,候平均气温在10℃以上。常年平均日期为3月26日~5月20日,历时56天。夏季以刺槐盛花为始期指征,候平均气温在22℃以上,常年平均日期为5月21日~9月15日,历时118天。秋季以蝉声终绝,寒潮始临为始期指征,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常年平均日期为9月16日~11月20日,历时66天。冬季以始降枯霜为始期指征,候平均气温在10℃以下,常年平均日期为11月21日~次年3月25日,历时125天。四季中春、秋短,冬、夏长。以全县言,冬季最长,125~130天;从海拔高度看,在春夏季,海拔每高100米物候期推迟3天。
资源/金寨县
森林资源金寨县全县森林复盖率72.75%,林业用地面积441万亩,拥有用材林196万亩,县内竹林面积30万亩,其中毛竹面积20万亩,年可产毛竹500万根。全县已建立杉木、板栗、油茶、山核桃、竹材、木本中药材等六大高效林业基地,形成了以板栗、山核桃、灵芝、天麻、西洋参、木耳、葛粉、茶油、松脂等林副产品为主的林业产业链条。矿产资源金寨县已探明矿藏40余处,其中钼矿储量15万吨、铅锌储量18万吨、水泥灰岩储量1000万吨、花岗岩储量8亿立方、钾石正长岩1600万吨、高岭土50多万吨、高纯度稀有矿产白云石储量500万吨、瓷矿石储量100万吨、石墨800万吨、石英100万吨以上。电力资源全县水电站总装机27万千瓦时,年正常发电7亿千瓦时,盈余电力3亿千瓦时,省供电部门给金寨的优惠政策是:优先保障金寨自用,富裕部分输出。
简介/金寨县
金寨县一是红色厚重的土地。1929年,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红32师、33师和红25军等11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革命战争年代,全县10万群众参军参战,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和147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概述/金寨县
金寨县1924年,金寨县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兴起;1929年,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也从此地唱遍全国。1932年11月,笫四次反围剿失利后,国民党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划出土地,设立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中国红军第一县。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国著名的治淮骨干工程——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据有关资料显示,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灌溉皖、豫两省良田900多万亩。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库区面积1327平方公里,移民人口34.84万人,建库时,淹没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三大经济重镇(金家寨、流波、麻埠),10万群众移居深山。
地理位置/金寨县
金寨县北纬31°061′—31°481′,东经115°221′—116°111′之间,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连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县、罗田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县、安徽省霍邱县、叶集接壤。境内东西及南北跨度均为80km,面积居安徽省之首。
自然气候/金寨县
金寨县气候独特,是全国生态示范区,这里山高雾浓,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山区峰峦巍峨,树木葱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
旅游景区/金寨县
佛顶寨金寨县佛顶寨,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泗河村和张畈乡龙冲村境里,原为泗河林场范围之类,位于著名风景区天堂寨的西北部,与天堂寨是姊妹山,与五猴山遥遥相望。海拔1650米,是大别山第三主峰,因山顶上一个硕大的石崖,光秃秃的,如一尊大佛而得名。寨下多处无法解释的天然奇观,如:马踏石(岩石上的一排脚印如战马疾驰过留下的脚印),石棺材盖(和当地葬礼的一种棺木形状完全一样),玄天神鼓(天然的巨型石头堆积而成,站在石头的一角摇晃,可发出清澈的鼓声,相传是古代传递有人侵略的信号,也有传说那是佛顶寨的佛音的传递)站在天堂寨看佛顶寨的山头就像是一尊大佛的头顶,佛顶山的山名就应运而生了。明朝末年农民造反,由于朝廷追杀,造反的队伍逃到佛顶山安营扎寨,占山为王,在山上修了防御工事,并用石头建了三道寨门,如今依旧矗立着,佛顶寨有诸多的历史传说,至今在当地人口中还相传着佛顶寨是天下粮仓,在古代大荒大灾之年,佛顶寨的某处就会自动有稻谷流出来接济天下百姓,还有传说,佛顶寨内藏着一对绝世的金猴,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整座山仿佛都有金光笼罩,因地势高峻,遇到雨天,佛顶寨云雾缭绕,宛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佛顶寨常年降雨量1350mm,平均气温16.4℃。现有野生植物1487种,动物634种。景区内有野猪、穿山甲、金钱豹、不衰猫、原麝、大小鲵、豺狼、水獭、长尾雉、珍珠黄羊等珍稀动植物资源,是中国七大基因库之一,也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也是唯一一片没有被开发和污染的神奇土地,当地民风质朴,多以自己耕种为生活。五猴山五猴山位于金寨县张畈乡境内,呈南北走向,方圆5公里左右,最高峰海拔1088米、最低峰海拔863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天气,看五猴山是有不同的感觉。从西边看:领头猴侧目南望,盯着佛顶寨,目不转睛;紧随其后的胖面猴,仰天长啸,洋洋得意的样子;中间的一个,个子稍矮,自感委屈,有些腼腆,不愿抬头;第四个仰首向后,袒露胸抓,警惕着是否有来犯之敌,担负着保护前后的任务;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倒地而卧,憨态可掬,无忧无虑,座享太平之姿态。从南边看:则是另一番景色,唯见领头猴傲然耸立,俯瞰天下;似金鸡啼鸣,举首仰望,纵观蓝天白云,细数宇宙星星;又似一只开屏的金孔雀,闪动着绚丽的翅膀,向人们蹁跹起舞。天堂寨金寨县位于金寨县西南角,毗邻罗田和英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系大别山第二高峰,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天堂寨是华北、华中、华东三大植物区系交汇点,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植物群落分布地带性明显,森林复被率达96.5%,境内高等植物1881种,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兰果树、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天目木姜子、鹅掌楸等40余种和金钱豹、香獐、黑麂、娃娃鱼、小灵猫、白颈长尾雉、白猿等20余种,为国保珍稀动植物。天堂寨,云山高耸、森林广阔、气候湿润、泉眼密布,空气湿度达80.7%,景区内有大小瀑布108道,其中落差达50米以上的18道。天堂寨山石景观巧夺天工,云雾缭绕,变幻无穷,白马峰气势磅礴,龙剑峰形如恐龙,圣卦尖神秘莫测,有仙人洞、松涛石、屈原问天等。天堂寨高山草甸海拔1440米,是世界上海拔高度最底的沼泽地。天堂寨脚下的南河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里星罗棋布的古民居、原始古朴的民间风情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天堂寨索道乃皖西第一索,总长1500米。目前,景区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现已成为人们返朴归真,亲近自然的好地方,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之胜地,更是爱国教育、科普研究的大课堂。燕子河大峡谷燕子河大峡谷与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风景区相连,全长约3800米。河谷最高峰海拔568米,最低处 海拔约350米,河谷最深处约218米。景区内奇石怪潭、险峰绝壁、陡崖飞瀑、云雾飘渺、原始原 貌;茂林修竹、清静幽雅、风光旖旎。春夏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尽收眼底;青山绿水,五光十色满人间。秋冬花黄树赤,层林尽染一片红;银装素裹,冰洁如镜漫山白。四季景色各异,实为罕 见,堪称人间仙境。燕子河大峡谷是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以"四奇"、"五趣"着称。有被称为大别山第一奇坑的"天坑", 坑深达五十余,坑口直径达二十余丈,坑壁奇险无比、陡不可攀,堪称鬼斧神工;有"疑是银河落 九天",飞流直下的天地奇瀑"九天仙瀑",垂直落差达150余米,直挂云天;有"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恍如人间仙境的绝壁奇洞"仙人洞";更有"中华第一千年奇柳"之称的"听愿柳"。除 了"四奇"之外,"趣石"、"趣潭"、"趣滩"、"趣谷"、"趣峡"并称为燕子河大峡谷的"五趣",有形形色色、万态千姿的石块;有碧波荡漾、清澈透底的潭水;有看似无路,实则有路的"八卦滩";有演绎凄婉动人故事的"望情谷";更有百转千回的峡道。真乃“奇趣相生第一谷”。燕子河大峡谷一直人迹罕至,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属亚热带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资源丰富多 样,其中就有狗骨冬青、天目杜鹃等一大批珍稀物种。大峡谷空气清新,夏天天气凉爽,是一个 避暑的好去处,也是大家回归大自然的绝佳地方。八湾古民居位于金寨县天堂寨景区,有“青砖、灰瓦、马头墙”等徽派建筑的风格,但民居依山傍水、着重风水,马头墙比皖南民居高一倍。建筑主体为三重四进,上房供有清朝年间的当家人头像。当年,这里居住黄氏一家一百五十余口,富甲数县。现在仍有十几户黄氏后裔居住在这里。蒋光慈故居金寨县坐落在白塔畈乡白大老街中间,坐东面西。原为土墙草顶店房四间,瓦顶堂屋、厢房各三间,整 个故居呈“凹”字形,店号为“蒋恒兴”。蒋光慈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而今为一郝姓农户居住,虽已改成砖瓦基建,但布局未变,以表达主人对蒋氏故居的尊崇情怀。少年光慈人称“神童”。民国6年,蒋族续修宗谱,族人不乏文人墨士,却一致推荐刚满16岁的少年光慈为宗谱撰序,草屋矮舍走出了一代文坛巨子。
旅游指南/金寨县
交通209、210省道纵贯南北,临近312国道;国家高速公路G40沪陕高速沿金寨县北端擦边而过,G42沪蓉高速自东北向西南斜插而过,经过白塔畈乡,江店镇,洪冲乡,油坊店乡,槐树湾乡,古碑镇,花石乡,南溪镇,果子园乡,斑竹园镇,吴家店镇。前几年通了动车,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美食沟鲶、桂鱼、珍珠菜、将军菜、绞股蓝、太公山野生葛粉、香菇、薄壳山核桃、茶叶、黑木耳、灵芝、天麻、西洋参、六安瓜片等。
历史文化/金寨县
金寨县金寨县,历史悠久,县境在五千年前即有人类活动,史河流域一带已发现了高庙、小磨盘山、黄泥滩、古佛堂等七处遗扯。县境在尧时为皋陶封地,秦属九江郡。境内多险关要隘,历代有兵事,南北朝时常驻重兵。隋初,为府兵戍守地区。唐末,黄巢农民军曾至县内狗迹岭。南宋,金兵南下,元人入侵,县内主要山寨多为军事要冲。明代,仅麻埠就爆发两次反抗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清初,张福寰、侯应龙等跨县东南山区抗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捻军在县境继续活动达13年。1932年9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划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边区,始设县治,称“立煌县”。1947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克立煌县城,建立民主政权,更名为金寨县。1996年,金寨县面积3814平方千米,人口62.2万,辖10镇18乡:梅山镇、青山镇、江店镇、古碑镇、南溪镇、燕子河镇、响洪甸镇、斑竹园镇、汤家汇镇、双河镇、关庙乡、洪冲乡、铁冲乡、全军乡、张畈乡、沙河乡、张冲乡、长岭乡、桃岭乡、花石乡等。县政府驻梅山镇。1997年,黄龙镇更名为双河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582067人,其中(辖12个镇、16个乡):梅山镇55586人,江店镇43358人,响洪甸镇14947人,青山镇21258人,燕子河镇23667人,天堂寨镇15963人,古碑镇30119人,吴家店镇25154人,斑竹园镇19926人,汤家汇镇30114人,南溪镇47003人,双河镇23458人,白塔畈乡38647人,张冲乡11466人,油坊店乡24219人,长岭乡16080人,槐树湾乡23347人,花石乡13049人,沙河乡12731人,桃岭乡24075人,果子园乡12386人,关庙乡9993人,银山畈乡8533人,洪冲乡5742人,全军乡8800人,张畈乡7815人,水竹坪乡4725人,铁冲乡9906人。2004年,金寨县乡镇由28个调整为26个(11个镇、15个乡):一、撤销江店镇、洪冲乡。二、调整梅山镇,将江店镇、洪冲乡整建制并入梅山镇。调整后梅山镇辖11个居委会、42个行政村,面积315.1平方千米,人口11.0896万。镇政府驻梅山(原梅山镇政府驻地)。三、保留南溪、古碑、双河、汤家汇、青山、斑竹园、燕子河、吴家店、天堂寨、响洪甸10个镇和白塔畈、油坊店、槐树湾、桃岭、长岭、花石、沙河、果子园、张冲、关庙、铁冲、银山畈、全军、张畈、水竹萍15个乡。民间文化金寨县民间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有丝弦锣鼓、渔鼓、湖北道情和灯会。灯会中有龙灯、狮子灯、河蚌灯、花车、旱船、高跷、腰鼓、锣鼓篷、伞灯、平台灯、花鼓灯、花挑灯、尾灯等各种灯舞。丝弦锣鼓,流行于古碑、麻埠、燕子河、斑竹园、南溪一带。主要有弦乐、管乐、打击乐器。演奏时要20多人,形式灵活多变,边打边走,或列为方阵,或就地成对。麻锣,按行进的节奏和速度,边敲边抛向五、六米的上空,接在手上后继续前行和敲打,表现出熟练技艺。南溪区丁家埠乡后冲村群众能演奏丝弦锣鼓全套36路。渔鼓来源于湖北,流行于斑竹园、吴家店、燕子河、长岭一带。由一人或四、五人演唱。根据演唱节奏叩击鼓面,发出短促、明快“砰砰砰”的声音,音调铿锵,节奏沉稳,着重叙事。唱词—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一般四句为一乐段,尾句由众人唱和。大都用“楚语”演唱。湖北道情,来源于鄂北,流行于斑竹园、燕子河、长岭一带,一般由2~8人随唱(男女各半)。女演员手执碟子,表演时不断翻腕扬臂,动作多变,以竹筷交替敲击碟边、碟面和碟底,给人一种明快的节奏感。男演员手执简板,双手各握两块,以手指和手掌灵活操作,相互撞击,发出“达达”的声响,以丰富碟音的声部,稳定演唱的节奏。湖北道情多用“楚语”演唱,地方特色较浓,唱词可自由换韵,结构完整。一段中有快板、慢板、数板和道白,容量较大,以表达复杂的感情,曲调委婉、流畅、多变化;节奏跳跃、明快,富于抒情。平台灯,流行于麻埠、流波一带,春节期间盛行。灯为立体状,长宽各2.5~3米,高约3~8米,以山为背景,山上有苍松翠柏、楼台亭阁、山庄庙宇、小溪竹林、农事耕作、牧童和桥梁等,有的扎成幕戏,以灯烛穿插其中,光彩夺目。最大的平台灯有3节,中等两节,最小的1节2.5~3.5米,大的用16人抬,小的用8人抬,随从执事,手持三、四米长的鸡毛帚,随灯防火。另有烛挑相从,以便随时更换。平台灯的寓意是象征百姓平平安安过新年,政局稳定,国家兴旺昌盛,歌舞异平,同时给人以山水园林美的享受。平台灯扎法手艺精巧,以竹木为主,铁丝结扎。山的外衣用色纸,甚为壮观。人与动物用棉花制作,形象逼真。狮子舞,流行全境,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出现。两个人在狮皮内,一前一后相互配合,运用熟练的技巧,作各种动作。小场狮子舞在平场地或街道上,摇头摆尾沿街跑一遍或追逐绣球。大场狮子舞多在盛大的灯会上出现,集中数十张方桌,搭成塔式,狮子在架叠的桌凳上竖蜻蜓,甩跟头。花鼓灯,流行全境,历史久远。花鼓灯是一种集体歌舞。一般的花鼓灯人员有:2个送灯信、1个打花鼓伞(丑角)、2或4个花鼓娘子站边场,站中场的是主角唱得较多。灯场上配一套锣鼓:花鼓、大锣、马锣、二锣。每唱一首花鼓词打3次锣,便于唱的人休息思考,花鼓词大多是五句或六句,如果唱四句的诗,唱的人要编出末尾一两句,收尾的唱词必须与前面的音韵协调。在唱腔上,燕子河以南的前畈、后畈、长岭等地多唱南腔,拖音长、语音重;燕子河以北的方坪、青山、张冲、油坊店等地多唱北调,收音短,干脆利落。花挑舞,历史久远,流行全县。此舞用一根竹扁担挑着两只大口小底的圆形竹篮,篮内盛着能够旋转的大朵荷花、牡丹等花卉,有4至8人参加,原多为男扮女装,1950年后,多为女青年扮演。她们头戴彩色花环、腰系红绸带,担着花篮,以轻盈的舞步,踏着舒缓的锣鼓节奏,边唱边舞。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唱词有新有旧,或触景生情即兴编唱,多是祝愿人们吉祥富贵、多福多寿的。尾灯,盛行全县,是整个灯会最后一个“笑”的节目。此灯由一丑角走在前面,头戴破草帽,画八字胡,反穿羊皮袄,腰系草绳,左手举着竹杆小灯,右手摇着破蒲扇,领着10~12名青年演员(男女各半)进行表演。他们踏着轻快的锣鼓点子,旋转一阵,对白一阵,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逗人发笑。
经济/金寨县
工业金寨县金寨县历史上冶炼、造纸、制茶、缫丝、织绸等手工业,较为兴旺。黄丝、丝蚊帐、铁锅、推光漆器等产品,驰名省内外。民国20年(1931),苏维埃政府曾在金家寨设造币厂,在麻埠设印刷厂,在汤家汇创办列宁印刷局。民国27~33年(),安徽省建设厅、教育厅、省企业公司及外籍寄居商人在金家寨、麻埠等地办了一批工厂。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出。1949年,金寨县工业总产值287万元(1980年不变价,以下同),其中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分别占92.33%和7.67%。工业产品中,生活资料占71%,生产资料占29%。年,创办金寨县第一碾米厂、第二碾米厂、劳改雨伞厂。1953年后,相继建立复兴窑厂、食品厂、锯木厂、梅山酒厂和公私合营酱园厂。1957年,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工厂(场)12个,职工1916人;个体手工业,按行业组成合作企业43个,职工1949人。当年工业总产值492万元。1958年,各行各业办工业,新办有农业机械、冶炼、化肥、造纸、农药、肥皂、土机床等几十家工厂。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工厂进行关、停、并、转,原上升为国营企业的合作社、组又退回到集体经营,同时国营工厂进行精简下放职工。截至1965年,县办全民所有制工厂,由1958年的38个并减为10个,集体所有制工厂由3000余个并减为48个,全县工业企业职工精减至2635人,产值由1959年的3575万元下降为1138万元。1970年后,大办“五小”(农机、化肥、农药、水泥、水电)工业。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205个,职工4985人,年产值362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5.11%,与1965年相比,企业数增加2.53倍,职工增长89.19%,产值增长2.18倍。1978年后,乡镇工业兴起,时称社队工业。1984年,乡镇工业产值1123万元,其中: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502万元。1987年,乡镇工业产值增至5216元,其中:区、乡办工业占38.55%,村办工业占11.20%,联户工业占25.79%,户办工业占24.46%。乡镇工业系统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67元,其中:区乡工业劳动生产率2618元,村办工业2541元,联户工业2942元,户办工业2969元。1984年后,全县围绕蚕桑丝绸,茶叶,果品等系列开发新办了一批工厂。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637万元,其中乡以上地方工业产值6844万元。金寨县工业是在手工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设备有所更新,80年代新建一批生产设备较先进的骨干工厂,全县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1949年工业手工生产占91.81%,半机械化生产占8.19%,1985年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占85.4%。工业生产设备的改善,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1987年全县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224元,是元的5.3倍。由于县地方财政收入不能自给,工厂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差,改造老企业、发展新工厂的资金要靠信贷支持。1987年底县经委系统统计,17个国营工业企业中有14个企业累计欠资款总额为2063.82万元,占其全部固定资产总值2526.6万元的81.7%。乡镇工业企业欠贷款较为普遍,已出现破产企业。2010年上半年,该县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0.3亿元、增加值8.75亿元,分别增长67.1%和44.0%,新增规模企业14家。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继续领先于轻工业,增长64.5%,高于轻工业增幅18.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21大类19增2降,黑色金属矿采选、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化学原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治炼、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八大行业增幅超过100%以上,仅有体育用品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有所下滑,幅度在10%左右;从主导产业看,县域6大支柱产业全面增长,完成产值28.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94.6%,从骨干企业看,16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59.9%,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77.5%,其中,金安不锈钢、供电公司、丽军针织、鸿福晶体4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大别山科技、正大山美、合益食品、宏宝集团、响蓄公司、三利丝绸、达易鞋业7家企业产值超过5000万元。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260%,较去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经济建设2013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3亿元,增长2%;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7104元,增长13.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增长20%。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全年谋划项目194个、总投资635亿元,实施政府性重点投资项目146个、完成投资30.8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3.68亿元,增长30.4%,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项目全面推进。大别山旅游通道主线全线开工,一中新校区、金寨职业学校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可研,实现“双线”上报核准文件。钼矿开发获得6%的股权,股权转让形成的税收在金寨缴纳,年采选1000万吨矿石项目通过可研。玉石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突出大项目、工业项目和总部经济招商,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对接,引进了供销集团、中国水务、华润集团3家央企和阳光集团、金安国纪、亚夏集团3家上市公司,希玛保龄球、蓝博旺机械制造等一批知名民企相继签约,大别山林艺、鹏飞钢构、集源液压件、精密注塑机等项目加快建设,陆海石油助剂、永兴电力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引进项目132个,总投资122.2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36条意见,大力实施工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30%,获批2个产业集群专业镇。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3.6亿元,新增规模企业22家。农业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争取到位资金5340万元,流转耕地、林地8.4万亩,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建成六安瓜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2家,“金寨板栗”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农产品进入40多个城市1000多家超市和直销店,金寨茶叶实现自营出口。全年可实现农业总产值30.8亿元。旅游经济持续升温,举办山水文化节、天贶文化节、茶花之旅首游式,首次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宣传金寨,在15个城市举行推介会,全年接待游客358.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加快发展物流商贸业,推行电子商务,活跃城乡市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44万美元、增长9%。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路灯1495盏。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志愿者服务和爱国卫生运动,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市级卫生县城称号。美好乡村建设加快。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6亿元,重点打造尧塘、朱堂、佛堂坳等10个示范村庄,华润希望小镇、响洪甸特色小镇、小南京安农小镇等一批美好乡村加快建设,双河镇河西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基础条件较大改善。改造、新建县乡道路189公里,加固危桥38座,猴子岭隧道建成通车,梅古路、丁青路、209省道马店至青山段、210省道县界至仙花段全面修复。水利扶贫专项规划通过水利部批准,加固病险库31座,治理长江河、竹根河等河道40公里,解决了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认真实施移民后扶、一事一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整修了一批渠、塘、堰、坝、路。实施供电设施项目53个,完成投资1.1亿元,改造中低压线路414公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推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对县城周边山场实行封山育林,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植树造林4.6万亩。整治土地4.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农业领导关怀金寨县中、低山区和丘陵地带之间海拔高度悬殊大,季节温差大,区域性小气候明显,各宜粮、油、茶、桑、麻等作物的种植,形成山区综合性农业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逐步地建立起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农业。人民政府普及农业科技,推广优良品种,改革耕作制度,奖励和支持发展农业。农业经济虽几经周折但较解放前有突破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调整农村经济政策,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展了生产力,山区自然优势开始得到发挥。桑园面积大幅度递增,桑茧产量直线上升;油料总产量逐年增加;茶叶总产量上升不快,但品种增多,质量提高;麻类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起落较大;粮食总产量受各种因素制约时增时减;畜牧、水产、中药材等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农业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薄弱,技术进步不快,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的全面发展,大农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以1980年不变价换算:1949年农业总收入中,农业(粮、油、茶)占77.3%,林业占4.5%,牧业(含蚕桑)占5.3%,副业(含药材)占12.7%,渔业占0.2%;1957年,农业占67.1%,林业占4.0%,牧业占14.4%,副业占14.4%,渔业占0.1%;1980年,农业占49.4%,林业占13.9%,牧业占28.1%,副业占8.2%,渔业占0.4%;1987年,农业占43.8%,林业占9.7%,牧业占33.2%,副业占11.5%,渔业占1.8%。2010年上半年,该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0.4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除畜牧业受生猪价格影响增长较小外,其它均保持9%以上增幅,但标准化规模养猪增加到9处;名优茶、蚕桑产量下降,但产值都有大幅增加。全县农民现金收入继续增加,人均达2339元,同比增长27.7%,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26.3%、31.6%、38.3%和14.7%。随着家电下乡种类不断扩大,政策补贴及时到位,农民消费热情高涨,高档消费品比例大幅提升。
交通/金寨县
金寨县金寨县位于贯穿东西部地区的两条铁路、两条高速交汇地带。县城紧邻合武高速公路道口,距沪陕高速道口15km、离商景高速道口35km,距宁西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客运站均在10km左右,距合肥新桥机场不到100km,距合肥150km、南京300km、上海600km、武汉300km,金寨县正逐步成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文化/金寨县
民间艺术戏剧清末民初,京戏、倒七戏、皮影戏班社在城乡流动演出,上演传统剧目,大都是宣扬封建道德的内容。皮影戏班根据民间传说《黄花天子坐古城》编排成《五女征南》剧目上演。民国20年(1931),金家寨剧团及苏区各地宣传队自编自演革命内容的新戏,如《送郎当红军》、《红军打商城》等。抗日战争期间,省属各话剧团体在立煌上演《放下你的鞭子》、《盲哑恨》、《马百计》、《八百壮士》等独幕剧;其他剧团上演的还有夏衍编的《一年间》、凌鹤松编的《黑地狱》、老舍编的《面子问题》、宋之的编的《黑字二十八》、陈白尘编的《群魔乱舞》、曹禺编的《雷雨》、田汉编的《吕优之死》、洪深改编契诃夫的《蠢货》等剧目;京剧团上演的有《梁红玉》、《情忠报国》等剧。1950年,为配合清匪反霸,城乡业余剧团演出《地主请客》、《活捉汪宪》等。1951年,县组织抗美援朝宣传队在城镇、农村演出《戳破纸老虎》等戏剧,宣传抗美援朝。1958年,山歌剧《闹红灯》获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优秀节目奖。“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戏剧节目多为配合政治运动的内容。“文化大革命”间的10年,传统剧目被禁,“样板戏”统治舞台,业余剧团统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革命大批判”小节目。1978年后,剧团恢复上演传统剧目。1982年,县文化馆业余演出队参加省业余剧团调演,演出李皓创作的《夜宿翠屏岭》获创作奖,1984年,张传习创作的古装剧《铁碑怨》和甄远东创作的《点状元》,由县黄梅戏剧团和皖西庐剧团参加省首届戏剧节演出,分别获编剧二等奖和一等奖,1985年,《铁碑怨》、《点状元》两剧由省电视台黄山音像公司联合录相放映。音乐县境流传有民歌、山歌、小调等,既有抒发男女青年的美好爱情,也有揭露旧社会的不平,反映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心声。立夏节起义后,苏区宣传工作者采用旧民歌曲调填入新词,宣传革命思想。佛堂坳列宁小学校长罗银卿用民歌《八段锦》曲谱,创作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新歌,在根据地广泛流传。此歌已编入《革命历史民歌表演唱》和大型音乐舞蹈影片《东方红》。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学生军宣传队、动员委员会工作团、学生街头宣传队,在县境用歌曲宣传抗日救国。《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救国军歌》等歌声遍及城乡。民国27年(1938)“立社”组织大型合唱团举办音乐晚会、音乐讲座。民国28年合唱团举办《黄河大合唱》,民国31年举办《生产大合唱》。1949年后,学校重视音乐课,有专用教材。“文化大革命”中,“语录歌”、“忠”字歌占据歌坛。1982年,省电台播放由县文化馆搜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金寨师范教师廖家骅整理的《大别山民歌联唱》49首。80年代以来,现代音像设备日渐增多,促进了新歌曲的普及,青年爱唱轻松、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流行歌曲。舞蹈县境历来流行各式花灯舞蹈,无固定程式,舞姿因人而异。学校兴起后,教学《葡萄仙子》一类舞蹈。苏区宣传队员常用边歌边舞形式,加强宣传效果。民国33年,立煌举办体育运动会时,立煌女子中学表演《土风舞》。1949年,老解放区的腰鼓、秧歌、莲湘(花棍)传入县境,学校师生学习、表演。1956年,县举办民间音乐舞蹈会演,青山区演出挖掘整理的《莲花灯舞》和《十把扇子》传统节目,参加省地会演。省剧团还把金寨的“道花谜”节目带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观众欢迎。同年,职工、学生一度学跳“交际舞”。1968年,盛行“忠”字舞,男女老少都得学跳,文化主管部门还办培训班教练推广。1980年后,青年喜跳迪斯科,工会、共青团常组织小型舞会。文物遗址金寨县千年古树群1950年,金寨县文物工作属县文化馆。1959年3月,县文教局组成文物普查小组,县文化馆长徐宗仁任组长,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历时近一年,查出文物400余件、古遗址和革命遗址100多处,第一次发现高庙子等地为新石器时期古遗址。举办两次普查成果展览,在文化馆内设文物陈列室。“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物多散失。1979年,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年,县文化局先后组织40余人对全县文物进行全面普查和重点复查,计普查:革命遗址285处,古文化遗址11处,古建筑39处,古墓葬18处,馆藏文物520件。
市辖区、县级市、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见:、)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6次
参与编辑人数:1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06:41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