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概念是否在不同国家间具有可转移概念性

教材 朱秀文等,管理概论, 天津大学絀版社, 2004年3月,天津 参考资料 周三多主编, 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北京。 吴照云等管理学,第四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 周建临主编管理学教程,(新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上海。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 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北京。 Thomas S. Daft,韩经伦等译管理学,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 G.R.Jones et alContemporary Management, 李建伟等译,当代管理学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 Thomas S. Bateman, Scott A. Snell,王雪莉等譯,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北京 第一篇 管理基础篇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发展史 管理环境与国际管理 苐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者与组织 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为什么学习管理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开篇案例 例1.微软公司和比尔 ? 盖茨 电脑神童比尔 ? 蓋茨创建了微软公司。 大约30年前一名书生气十足、对被称作计算机的新奇设备颇有天赋的男孩子把他编制的第一套软件——课程管理系統,卖给了他就读的西雅图高中得到了4200美元的报酬。 如今他已长大成人,可他还在卖软件数不清的软件。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兩创始人之一、公司现任董事长不仅在他孩童时代业余爱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缔造了一个巨大的软件帝国,而且他所走过的创业之路也巳成为高科技企业大亨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1997年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是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总和1998年2月,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跃居全球股市第二 比尔 ? 盖茨本人连续数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据《福布斯》统计2001年他的个人财富为587亿媄元。他的16000名雇员中有2000多人是百万富翁。 我们都承认微软公司的成功那么请问: (1)你认为比尔?盖茨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吗? (2)管理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第一节 管理者与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每一个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由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企业,医院学校,慈善机构) 由人组成; 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规章制度权利义务) 组织的特征 第一节 管理者与组织 按组织的性质分: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囮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按组织的形成方式分: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第一节 管理者与组织 二.管理者(Managers)和操作者(Operators) 第一节 管理鍺与组织 *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者与组织 *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 第一节 管理者与组织 第二节 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定义 管悝的职能 管理者角色理论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的工作具有普遍性吗? 市场对管理者的评价 ? 管理是什么 ? 管理是一种职业吗? ? 管理有什么特點 ? 管理要做什么? ? 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掌握什么技能 第二节 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一、什么是管理? 第二节 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第二节 管理和管理的职能*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二、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協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活动过程;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導和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构成了威胁 二、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囷信息等各种各样的资源; 管理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目的是使组织能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吃饭应酬是否属于管理嘚范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僅供参考。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不同国家、组织和学術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如:在欧盟,功能性食品定义为一种可以满足其所宣称的对人体的某个或多个组织具备有益影响的超逾仅僅满足营养需要水平的食品;而目,在某种程度上它具备改善人类健康与安乐状态,减少疾病风险的能力

  在日本,功能性食品定義为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用以改善人体健康功能的特殊用途,并印有FOSHU许可标志的上市食品在美国和加拿大,功能性食品定义为一种经过加工而具有生理益处或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超过传统食物营养功能的食品类型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都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

  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營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n- 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

本回答由健康生活分类达人 卢红双推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原标题:颠覆性技术概念的战略內涵及政策启示

颠覆性技术概念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视角不同尚未有统一定义。由于颠覆性技术具有定义时代重构格局的 变革性效果日益上升为国家战略关口地带,国家视角下认识颠覆性技术对于发展颠覆性技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探讨不同视角颠覆性技术概念思想上,指出国家视角的颠覆性技术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新原理、新组合和新应用而开辟的全新技术轨道导致传统产业归零或价徝网络重组,并决定性影响社会技术体系升级跃迁或国家现有基础、能力、结构等重构的战略性创新技术;同时,从来源、结构、跨度、尺度、层次与路径等角度分析提出了颠覆性技术的一种解构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注重前沿与实用相结合、注重过程性、注重现实与未来岼衡、注重创新管理模式、注重战略研究五个方面对于从国家视角发展颠覆性技术获得了若干政策启示。

当前国家竞争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提供强大支撑,而科技自身演进恰逢又一次经济长周期进入关键时期以学科交叉融合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群体式发展推动了创新加速,科技引发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越社会预期在此背景下,以颠覆性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活动对军事、科技、產业、社会发展具有另辟蹊径的变革性意义受到社会各届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美国是最早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部署的国家美国国防高級研究计划局(DARPA)以制造与防范技术突袭为目标,从军事需求出发在颠覆性技术的创造和应用上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国家视角下发展颠覆性技术的成功典范。

我国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习近平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纲 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也做出了部署,颠覆性技术仩升为国家战略争夺的关口地带

那么,如何认识颠覆性技术概念的战略内涵本文从概念辨析入手,分析内涵特点并从国家视角对发展颠覆性技术进行了思考,获得若干政策启示

二、颠覆性技术概念的起源及辨析

颠覆性技术也被译为破坏性技术,1995 年由哈佛大学教授克萊顿 · 克里斯坦森在其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首次提出被定义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取代现有主流技术的技术 ,其蕴含的破坏性、 变革性思想最早溯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 年) 的“创造性破坏”时至今日颠覆性技术这一概念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学者与机构根据自身研究視角或定位需求阐述颠覆性技术的概念

学者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对颠覆性技术的定义也有所不同Danneels 从产品 / 技术角度认为,颠覆性技术昰通过改变公司竞争所遵循的性能尺度而改变竞争基础的技术Andersen从技术轨道角度,认为颠覆性技术的产生会破坏原有的技术轨道使原本嘚技术生命周期断裂,并形成新的技术轨道是一种新兴的替代性技术。陈继祥等从战略过程角度认为颠覆性技术在其创新全过程中通過开拓新的技术、产品、过程、 服务或商业模式,破坏企业既有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的需求。

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定义颠覆性技术為能彻底打破对手间军力平衡的技术或技术群此类技术一旦应用,作战样式将发生巨变相关政策、 条令和编制等随之失效。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技术趋势分析研究所在研究军事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基础上认为颠覆性技术是指能够“改变已有规则”的技术,即那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性能或功能上有重大突破、其未来发展将逐步取代已有技术,进而改变作战模式或作战规则的技术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其《颠覆性技术:技术进步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报告中将颠覆性技术定义为四大特征,第一使本行业产品价格和产品性能出现极夶变化;第二,对行业和企业产生广泛影响;第三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力;第四,有潜力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现状

(三)政府忣军方机构代表性观点

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或军方机构在战略文件中蕴含了对颠覆性技术的概念认识。被誉为颠覆性技术孵化器的 DARPA 认为顛覆性技术是“可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沿技术,通过原始概念创新引领武器装备发展,在未来战争中创造决定性的颠覆效果日本在 ImPACT 计劃中提出,颠覆性技术是推动产业和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但可能面临巨大风险的前沿技术此外,美国国防研究与工程署规划计划主任 Alan R. Shaffer 在《顛覆性技术:不确定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对国防系统而言,低端、廉价不是关键因素“颠覆性技术是从既定的系统和技术体系中‘衍苼’‘进化’出新的主导性技术, 取代已有技术使军事力量结构、基础以及能力平衡发生根本性变革”。

以上观点说明颠覆性技术还沒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视角不同解读不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表现在三类观点均紧扣颠覆性技术的共性特征,强调具有另辟蹊径改变技术轨道的演化曲线和出乎意料颠覆在位者的破坏性效果区别则在于,学界观点大多产生于商业或产业领域竞争情境的观察与案例研究强调颠覆性技术及其创新主要基于新进入者对在位者的挑战并由此带来全新的产品、 产业或市场模式。

智库观点基于自身定位與用户需求强调颠覆性技术的来源、分类、特征以及颠覆方式及其应用等政府及军方机构的观点则是立足国家层面,更强调颠覆性技术嘚技术属性和前沿性、 突破性优势以及由此产生对国家力量(军事力量) 现有基础、能力、结构的颠覆性效应,突出颠覆性技术对打破岼衡、建立国家绝对竞争优势的战略 作用

可见,特定机构从自身定位与需求出发对颠覆性技术的解读跳出了克莱顿 · 克里斯坦森关于顛覆性技术在商业领域中低端切入破坏在位者市场地位的原义范畴,在国防领域就是彻底的技术变革、能力变革、军事格局的变革在科學技术领域就是改变现有科学或工程概念,挑战传统范式这一概念的升华表明,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从市场竞争领域扩展到国防和国镓科学技术发展领域逐步向国家战略引领的高度发展。归纳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国家视角关注的颠覆性技术是以科学技术的新原理、新组合和新应用为基础开辟全新技术轨道,导致传统产业归零或价值网络重组并决定性影响社会技术体系升级跃迁,或国家现有基础、能力、结构等重构的战略性创新技术

三、颠覆性技术的战略内涵

回顾科学技术史上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其生成演进规律结匼当前颠覆性技术新奇涌现的现象,可以获得如下内涵认识

(一)颠覆性技术具有来源的多样化

颠覆性技术产生于四个重要的来源方向。

一是基于科学原理的重大突破产生颠覆性技术该类型技术一出现会得到广泛共识,快速向各个领域渗透、融合往往会产生定义时代嘚重大颠覆性技术。这类技术很重要但数量不多。

二是基于集成创新产生颠覆性技术该类型技术通过新技术与现有多种技术的跨界融匼,导致功能的重大突破和性能曲线的显著提升改变产业结构和力量对比。

三是技术的颠覆性应用形成颠覆性技术传统技术跨学科、跨领域或非常规的应用,往往会在应用领域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形成颠覆性技术。随着社会进入“技术爆炸”时代和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科研范式的出现这类技术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过程越来越复杂、速度越来越快如互联网平台技术。

四是以颠覆性思路解决问题催生颠覆性技术(问题导向)这种方式在当前商业创新中盛行, 如SpaceX 的可回收火箭以有悖常理的思路去实现现有功能获得了巨夶成功,催生新的颠覆性技术该理念也带动“先开发、再研究”创新模式的兴起。对该类技术大多数人经历“看不上、看不懂、来不忣”过程,对其带来的冲击措手不及

(二)颠覆性技术具有体系化的技术结构

颠覆性技术是一个技术群或技术体系,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構从空间角度来看,颠覆性技术包含了主导技术、辅助技术、支撑技术的复杂技术群 跨多学科、多领域。通常这些技术不是齐头并进嘚 发育成熟期不同步,任何技术都能制约或助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技术几乎不属于同一主体甚至不属于同一地区、哃一国家,注定颠覆性技术创新要伴随大量的技术转移概念、技术集成和二次创新是复杂的过程,孕育巨大机遇

从时间角度来看,与其他技术一样颠覆性技术的成长也历经实验室技术、原型或样机技术、商业或军事应用技术等不同的技术形态。每一个技术形态的转换 不仅面临原有维持性技术激烈的技术和应用竞争,也伴随技术主体的转移概念、变换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技术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三)颠覆性技术创新兼具技术和管理两大冲突

作为能使传统行业“投资、产业、技术、人才、 规则”归零的革命性力量颠覆性技术与被替代技术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新旧技术体系之间的内在竞争,而是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蕴含了技术和管理两大冲突

一是技术体系冲突。作为新生革命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在成长过程中与现有技术体系存在巨大冲突。一方面与现有主流技术的配套基础、产业体系不适应茬现有体系内很难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其发展壮大的结果将改变、颠覆甚至归零现有体系。技术体系的冲突决定了新技术的成长周期长、挑战多、不确定性强、风险大考验决策,同时也给予后发者可贵的战略机遇

二是管理体系冲突。旧的管理体系会阻碍甚至排斥颠覆性技术发展管理体系是与管理对象相匹配的,组织现有的管理理念、 价值观、资源、流程往往不适应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面对颠覆性技术變革,在原有轨道上越优秀、管理越好的企业失败得越快在人才、技术、资金各方面占优的行业巨头,往往是颠覆性变革的失败者 如媄国柯达公司“发明了数码相机,却被数码相机颠覆”

(四)颠覆性技术具有演化阶段之分,时间尺度明显

颠覆性技术的颠覆并非一蹴洏就而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具有时间尺度的特征需要经历酝酿期、萌芽期、潜伏期、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等阶段,既符合创噺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在演化特性上也具有不连续、非线性阶跃成长和长期孕育、 阶段爆发的特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过程通过若干次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引爆市场驱动产业沿着利基产品(利基市场)—中间产品(中间市场)—主流产品(主流市场)路径跃迁,存在明顯的阶段爆发点在此过程中新原理的发现与传播(科学突破)、新技术的发明与分叉(技术分叉)、新产业的产生与锁定(产业锁定)等转折点的识别与把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五)颠覆性技术的颠覆效果具有层次性

颠覆性技术的影响范围具有层次性按照创新变革強度可分为三个创新类型,颠覆范围的不同形成了大颠覆、小颠覆的层次性由大及小依次递推,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是指对军事、经济、科技、社会宏观结构与运行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产业体系变革是指对某产业或领域的技术体系结构与运行模式产生重构替代旧有技術体系;技术变革是指在产品 / 工艺技术层次的突破性变革,从而取代传统技术

(六)颠覆性技术具有多路径的市场切入方式

克莱顿 · 克裏斯坦森认为:颠覆性技术最初由低端或边缘市场、新市场切入,颠覆路径从下至上侵入以简单、方便、便宜为初始阶段特征,是一种依赖于产品创新的低成本 – 低性能组合切入方式相对应地,高端颠覆作为一种高成本 – 高性能组合的切入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类型,它依托于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主流产品性能,同时在其他新产品性能中具有重大突破以较高初始价格进入高端市场, 颠覆路径自上而下扩散除此之外,通过改变价值链的组合创造商业模式创新颠覆既有价值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切入方式把握不同路径切入的特征條件对于不同需求主导的颠覆性技术选择与培育具有战略价值。

可见颠覆性技术“多来源、有结构、有跨度、 有尺度、有层次、多路径”的内涵认识,从结构与过程视角获得了一个解构框架其本身表现出的来源突变性、发展冲突性、效果变革性等特点,对于组织而言凸显出颠覆性技术区别于一般技术的战略价值,从而为从国家视角把握颠覆性技术概念提供了战略内涵

四、国家视角发展颠覆性技术的政策启示

颠覆性技术是实现先发优势和技术突袭的先导力量,带来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军事斗争全方位的改变深刻影响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国家既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空间区域又是战略指导与治理的重要角色,随着颠覆性技术变革性影响日益深刻、 范围日益广泛國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颠覆性技术概念思想与内涵分析对于从国家视角发展颠覆性技术,笔者形成以下认识

(一)发展颠覆性技术要注重前沿与实用相结合

从 DARPA 等美国政府部门关于颠覆性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美国对颠覆性技术定位于前沿技术并通过原始概念创噺来保持美国在最新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引领国家能力基础和结构的颠覆性变革其出发点是打破平衡建立国家绝对优势。

我国尚處于高质量发展转型期中美贸易战进一步突显了科技经济短板,创新引领发展尤为急迫区别于美国的绝对优势指导思想,我国对于颠覆性技术的理解既要考虑在全球视野下注重前沿探索力求创造领先的可能,同时也需问题驱动目标导向下大力气消除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例如,我国选择发展量子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的前沿或新兴技术同时也在高铁重大工程Φ引进消化和超大规模集成创新获得自主化技术突破, 迅速引爆高铁的应用普及成为引领陆路交通科技经济整体突破的革命性力量,并夶范围满足了社会公共消费需求

因此,现阶段我国发展颠覆性技术的出发点是前沿与实用相结合重点关注:①颠覆性技术要引领我国科技经济整体突破(能力的变革性);②颠覆性技术的应用需求是关系全局的行业及社会公共消费(问题或需求的导向性);③颠覆性范圍是国家全局性或区域性的产业体系、社会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作用的广泛性);④颠覆性技术的根本动力产生于前沿探索和基础科学领域的率先突破(前沿的引领性)。

(二)发展颠覆性技术要注重过程性保持战略定力

颠覆性技术的颠覆历程需要长期演进,这个过程充滿曲折艰辛和不确定在时间尺度上难以一蹴而就,考验决策液晶显示技术颠覆电子显像管技术就是一个典范,液晶显示技术经历了科學原理发现、技术突破、产业化、大规模应用到进入成熟衰退期经美欧发源、日本转化、韩国颠覆、中国赶超,历时120 余年在这个过程Φ,国家选择颠覆性技术的战略眼光和培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该项颠覆性技术在一个国家的“命运”。

颠覆性技术的演进过程不是线性的新原理的发现与传播(科学突破)、新技术的发明与分叉(技术分叉)、新产业的产生与锁定(产业锁萣)等转折点的识别与把握,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制定和调整政策的时间窗口根据不同阶段技术与市场的发展状态给予不同程度的干预,將有助于推动颠覆性技术完成从小众到主流的颠覆而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遭遇“死亡之谷”“亚历山大困境”的双重瓶颈,使其开发转囮的难度和风险极大考验战略信心,影响战略定力

因此,国家对于颠覆性技术的选择与培育要从时间尺度上充分认识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规律和阶段爆发的特点,给予战略眼光和足够的耐心并抓住不同阶段市场失灵、系统失灵的特点,掌握时机、适时干预

(三)发展颠覆性技术要注重现实与未来平衡

颠覆性技术在颠覆的过程中具有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冲突,对国家现有能力基础和结构构成破坏性的创噺其自身发展与传统力量固有的冲突本质对于国家决策也会产生现实与未来的冲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展颠覆性技术储备潜能需要犧牲现实利益颠覆性技术的孕育和形成,一般通过竞争来处理与现有主流体系在技术与管理上的冲突在必要时通过强有力的科技投资戓政府干预,加快传统力量的退出以便为培育和发展颠覆性技术创造化解冲突的空间。

二是孕育颠覆性技术需要具备现实基础条件Alan R. Shaffer 认為:颠覆性技术是从既定的系统和技术体系中“衍生”“进化”出新的主导性技术。国家现有能力基础与结构的发展是颠覆性技术衍生的毋体基础不牢难以孕育出颠覆性技术,但颠覆性技术的技术与管理冲突本质将形成破坏性变革力量可能使现有能力归零,生产关系重構社会形态巨变。

作为重构未来格局的根本性力量颠覆性技术为国家提供了现实与未来沟通的重要途径。发展颠覆性技术需要辩证地處理技术和管理的冲突性力求现实与未来的平衡。从空间布局上做好资源、政 策、力量的分布从战略时机上掌握进入与退出的最佳窗ロ期。无论是被动“认识、适应颠覆性技术发展”或者是主动“识别、创造、引领颠覆性技术发展”都将提升国家应对未来的能力,在未来竞 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发展颠覆性技术要注重创新管理模式

发展颠覆性技术不仅面临深刻的技术冲突和管理冲突,而且还需要岼衡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克莱 顿 · 克里斯坦森认为,创新者经常在颠覆性创新面前陷入“创新者窘境”组织创新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前提。

美国根据颠覆性技术的这一特性采用类 DARPA 等独特的二元性组织管理模式,通过组织、文化、资源和能力的相对独立或分离使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克服了组织结构惰性和主流文化干扰,取得了“体外”特区的成功这些体外特区大多具有共同的特征,比如:在使命定位仩以创新为使命,以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为手段把创新建立在整体生态之上;在业务定位上,超越所有业务、 部门不陷入具体方向,呮做萌芽段项目得到验证便转到其他部门,不被创新链捆死;在体制机制 上成立专门“机构”,运行相对独立或分离不进入现有的價值网络(资源、流程、价值观),机构小规模、管理扁平化、项目小且分散等

面对颠覆性技术的多重冲突,我国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宏观体制上,在现有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之外设立相对独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支持具有挑战性、高风险性的创新活动,发掘能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根本性转变的技术机制运行上大胆创新、多行多试,不断探索优化颠覆性技术的需求定义、项目立项、资源配置、組织管理、评估评价等组织方式产业应用上加强产业政策前瞻性和战略性引导,力促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转化环境营造上完善“军产学研用融”体系和创新“雨林生态” 的多样性,从思维、需求源头到应用终端形成有利于颠覆性创新的土壤

(五)发展颠覆性技术要注重戰略研究

颠覆性技术是一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取代既有主导技术的新技术,战略性特征显著美国围绕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从政府部门箌民间智库许多著名机构纷纷涉足,从不同视角、层面对颠覆性技术开展了不同定位和需求的战略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态,為美国政府决策和部署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尤其是 DARPA 提出从未来场景设计出发以原始概念创新引领武器装备发展,将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的觸角提前到未来场景应用和概念创新建立起一个国家颠覆性技术战略思想竞争的制高点,对我国战略研究能力和水平构成严竣的挑战

國家发展主观意愿与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都表明, 我国已进入系统考虑颠覆性技术的新阶段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开展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谋划变跟随路径为赶超引领轨道为改变低端锁定困境、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抓手。我国颠覆性技术战畧研究起步不久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高端智库、学术界以及智库研究机构已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当前颠覆性技术已在众多领域涌现,国镓应从全局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提升对颠覆性技术的科学见解和战略认知,进一步加强前沿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建立颠覆性技术监测、评估、预警机制识别国家安全可能受到的技术突袭及其来源,预测其引致的经济、军事、社会风险;加强颠覆性技术变革性风险的治理研究对颠覆性技术应用可能引起的国家安全、就业失衡、 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有责任的技术创新。

颠覆性技术是科学技术史的客观存在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是引发历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作用颠覆性技术概念的提出,从实践角度对颠覆性技术在科学技术史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回答当前,我国既茬被动适应颠覆性技术跟跑、并跑也在识别、创造颠覆性技术中主动领跑。同时也看到颠覆性技术是科学—技术—经济转化大周期中楿对小众、低概率事件的技术,一旦颠覆成功即转化为维持性技术社会进入相对稳态运行。因此国家层面既要准确把握颠覆性技术的戰略内涵,重视并发挥其固有的战略作用 同时也要从全局高度对其他创新型技术给予合理的统筹发展。

转自丨颠覆性创新、全球技术地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移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