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为什么支持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的发展

关注微信送百万保障
下载APP送航延险
您对我们网站有什么建议?
您好,欢迎来到中民保险网&&&
关注微信送百万保障
下载APP送航延险
我的钱包账户管理
新政策出炉及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保险业
保险,财政部,新政策,看病 ,扶贫,民生,生计,补助,保障
新政策出炉扩展
财政部出炉新政策,保险业监管费和银行监管费三年内暂时不收取。这个好消息是惠民惠企的,单看国家政策出台对保险这一块的重视程度,我们发现国家不仅仅强调保险行业的完善,鼓励个人购买保险,也对保险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那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保险业呢,本专题就带你好好了解财政部最近发布的新政策及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保险业,内容采集自网络,仅供参考。
新政策出炉简单解读  新政策的内容是自日起至日。暂时免收银行也监管费和保险业监管费,以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免征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银监会和保监会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所需相关经费,仍由中央预算安排资金予以保障。在新政策中已经说明了目的,最主要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国家对保险业的支持,最大的效果是也会让国民对保险业更加信任,这对广大民众是好事,买保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保障,小编最近才从事保险行业,在短时间内已经充分了解到保险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下面将为您继续讲解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保险业。
平安e生保2017版-300万(有社保含新农合)
600万医疗险/续保至99岁免审核!
年度总限额300万元/600万元
住院医疗费用300万元(计入总限额)
指定门诊医疗费用300万元(计入总限额)
住院前后7天门急诊费用300万元(计入总限额)¥202
安联臻爱医疗基本计划—100万(有社保)
社保外用药也可保!一般医疗保额高达100万,恶性肿瘤医疗保额高达200万!
意外伤害10万元
一般医疗保险金100万元
恶性肿瘤医疗100万元¥152
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保险业呢  新政策出炉说明了国家对保险业的重视,保险行业对国民生计的重要作用是巨大的,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国民生计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政府的存在不仅仅是国家的权力组织机构,实质上是要让整个国家稳定、健康的发展,国家的社保制度是国家对国民的基础保障,但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广大民众的看病问题,毕竟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太大。所以保险业的诞生实质上是让国家的担子减轻了很多,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保险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扶贫政策和社保医疗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因此,购买商业保险对社保进行一个补充,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面对疾病和意外时,才能获得更好的保障,才能切切实实解决问题。国家对保险行业的政策优惠与看重,之所以鼓励我们买商业保险,也是由保险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民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医疗险,欢迎选购。
泰康在线老年癌症医疗保险
三高老人可投保的防癌险,自费药也报销
特殊门诊医疗费用共享20万元总限额
住院医疗费用共享20万元总限额
癌症医疗保险金20万元(总限额)¥1161
大地康行百万医疗基础计划—100万(有社保)
突破社保限制,百万级综合医疗保障(0-60岁均可投保)
医疗保险金100万元
癌症医疗保险金100万
飞机意外伤害50万元
公共交通工具意外伤害50000元¥111
住院医疗保险
其他保险专题
&&【免责声明】本专题信息收集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如内容涉及您的权利,请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清理删除,谢谢合作!【编辑:liu】【图文】“十三五”中国保险业发展思考_郑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十三五”中国保险业发展思考_郑伟
大小:1.2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朱进元:保险可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有效抓手
章斐然&张文婷
&&&&来源:&&&&
&&&&&&字号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会长朱进元在“2015人民财经年会”上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保险可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有效抓手、治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撑。
去年,中央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增强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而要准确把握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要求,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可以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有力抓手:既要‘放到位’,也要‘管到位’。”朱进元说。
据他介绍,保险具备承接公共事务的功能,能够帮助政府“放到位”。对比发达国家,保险业承担了许多在我国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如一些发达国家运用市场机制,已经成功地把一部分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灾害救助等责任转由保险业承担,甚至铁道事故的赔偿和善后工作都由保险公司来完成。通过引入保险参与社会管理,政府在降低管理成本、减轻管理压力、提高运行效率等方面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放到位”还要保证“放而不乱”,其本质是要求政府对该管的事情还要“管到位”。朱进元建言,如果在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引入保险机制来防范社会风险,可以及时实施对受害者的经济补偿、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减缓社会冲突,增进社会和谐。他指出,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在一些特殊风险领域甚至推行强制责任保险,以更好地保护潜在受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我国保险业对经济贡献度有待释放
在26日上午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介绍,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行业增速达17.5%。保险业可谓在经济下行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
然而与银行业超160万亿元的资产总额相比,保险业在我国金融总资产的占比尚不足6%,能够发挥的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尚有限。就增加值而言,我国保险增加值占金融业的比重约为7%,占GDP的比重约0.4%,而这两项数据在美国分别为33%和2.8%。
“如果我国保险业的这些比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就能够为经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朱进元说。
他估算,如果未来20年保险资产规模按照年均15%的增速增长,按照当前20%投资于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领域的比例计算,保险业可直接为基础设施、不动产累计提供资金24万亿元,助力城镇化建设。
此外,随着行业的充分发展,在吸纳就业、填补社保缺口、助力“三农”发展、缓解巨灾影响等多个方面,保险的保障功能都有待充分发挥和体现。
保险业“触网”迎发展新机遇
尽管我国保险业规模尚不足以匹敌发达市场国家,但其17.5%的发展增速不容小觑。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潮的来信,保险业或将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保险业带来的一些新的机遇。”朱进元说,“互联网保险产品在2014年可谓异彩纷呈。”
他举例说,2013年“双十一”期间,两家险企推出了保障在线购物的保险产品,大受欢迎;到2014年,这类产品在此前的基础上销量又大幅提升,“仅1天就销售了1.5亿个保单。”
据中保协2014年2月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内容显示, 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增幅达566%。
朱进元坦言,互联网保险的诞生既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生力量、资本和理念,也为一些传统保险公司带来压力。“但可喜的是,我们的保险公司都看到了这一趋势,都纷纷作出变革,有的做的还不错。”他说。
朱进元透露,事实上中保协早在2013年就注意到了这一新生业态,并启动了行业年报编写工作,历时近5个月,最终发布《2014年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报告》,对各家保险公司就如何利用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此外,中保协还于2014年11月与多家海外保险业协会联合举办了“中美互联网保险峰会”,为国内险企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中保协“五管齐下”做好护航者
朱进元坦言,当前我国国民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仍偏向于银行储蓄,对风险的管理意识相对较弱。这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对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承担风险的定势思维尚未完全扭转,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保险业本身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未能跟上消费需求。
保险业不同于其他领域,具有非常独到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保险产品是大众普遍参与的产品,保险企业不能一味追求高利润,更不能有暴利。同时,社会各领域发展也不能缺少保险业。在任何一个经济领域、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都需要保险业发挥巨大的作用。他呼吁,保险业自身要从各方面去改造,改变理念、改造产品、提升服务,使得消费者更信任保险,买到真正需要的产品,获得诚心诚意的服务,兑现保险业应有的使命。
他表示,中保协将继续以“自律、维权、服务、交流、宣传”为抓手,推动中国保险业从传统迈向现代,助力中国从保险大国转向保险强国。对于行业协会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朱进元表示将“五管齐下”发挥协会护航者和推动者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首先以辅助监管为工作方向,主动为监管决策提供参考。围绕“新国十条设计的重点工作,确定相关课题,整合行业力量,不仅广泛开展调查,更加注重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规律,认真倾听各方声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保监会提供更有价值和分量的决策参考。
其次,努力为行业改革提供配套服务。积极参与、主动承担“全面深化寿险费率市场化”和“商业车险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相关配套工作,充分发挥好协会在监管和行业之间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传达监管要求,反映行业呼声,做政策落地的助手和行业发展的推手。
中保协还将继续坚持行业“一线”的工作定位,积极为行业发展争取外部支持。“新国十条”从宏观层面为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府认可和政策支持,但更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推进,中保协将紧紧抓住机遇,在法律层面,加大与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法等立法执法部门的工作互动,充分反映行业呼声,辅助监管,维护行业正当权益;在政策层面,主动参与相关政策出台前的调研、论证,推动相关政策的尽早出台和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同时还要主动搭建对外交流的平台,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更好地鼓舞行业“请进来”和“走出去”。
朱进元表示,未来还将努力打造行业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工作,整合全国保险行业协会力量,明确分工和工作定位,加强行业自律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加大自律工作的推进力度,努力维护行业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局面。推进行业内部合作,在业务合作、交流分享、职业认证、人才培养等领域搭建各类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实现行业共赢发展。
改善保险行业形象的实践行动,是一件深孚众望、富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工作。对此,朱进元表示,将加大行业形象和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多长新闻媒体,创新文化宣传载体和方式,组织开展行业“寻找最美”系列活动,力塑造良好形象。用好大学生这个难得的载体,在团中央、保监会领导和各公司的支持下,持续推进大学生保险责任性活动,努力将保健理念深入人心。持续推进保险文化建设,组织召开中国保险文化推进会,积极营造全社会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作出应有贡献。
(责编:章斐然、刘阳)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报告】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报告2017:八大关键词、七大趋势预测
从宏观来看,“十二五”时期,全国保费收入从2010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实现翻番,利润增加2.4倍,累计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4753万亿元,年均增长38%。
纵观近年来保险业总资产增长速度,除2013年总资产增速为12.7%外,近六年以来保险业总资产增速均稳定在20%左右。伴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渐放开、保险业务整体稳健发展、监管政策的全面完善,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经济助推器”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10万亿大关。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此前曾公开表示:2020年全国保费收入将达到5.1万亿元。2014年到2020年,七年间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的不断快速增长,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
关键词一:三大核心指标向好
从微观来看,评价保险业会否迎来潜在危机,主要观察行业的整体净现金流、偿付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核心指标。
首先,现金流指标上,现阶段保险业现金流充足,月,保费收入达到2.52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年末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业总资产已经达到14.63万亿元。
其次,偿付能力指标上,截至2016年6月末,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溢额为19054亿元,较年初增加649亿元。
“偿二代”下寿险公司的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0%,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7%,均远高于监管要求的100%和150%的“达标”标准。
最后,盈利指标方面,月,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者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0%、41.3%、44.6%,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这背后是保险业受复杂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大幅下滑的现实境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盈利水平主要表现在当期利润和公司未来利润贴现(内含价值)两个方面。
盈利水平的短期指标“当期利润”的波动主要受现行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因传统寿险的准备金提取金额与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挂钩,而过去750天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水平在下降、导致准备金增加、当期利润下降。
据安信证券测算,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减少172亿元)和中国人寿(减少185亿元)的净利润均受到补提准备金的影响,预计750日10年期中债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将下降25个BP,预计险企将通过上调合理溢价部分的假设来减少折现率下降的幅度,进而缓解利润压力。
保险业存量业务中,包含相当部分的分红、万能、投连等业务的准备金评估不会受到该收益率曲线下行的影响。只要长期投资收益率水平在穿越经济周期的基础上不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则保险业利润下降的幅度并不会无休止地扩大。
从本质上来说,保险公司未来利润贴现(内含价值)是行业长期盈利水平的风向标。尽管近来保险业当期利润有所下降,但月,行业主要上市保险公司的未来利润贴现值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行业长期盈利能力仍可保持稳健增长。
关键词二:“利差损”风险可控
保监会于1999年6月,将寿险保单的预订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并对寿险产品的定价基础进行了管理和制度规范,有力地控制和防范了利差损风险,1999年之前承保的少部分高利率保单比例逐步降低、其利差损已经得到消化,利差对寿险业务发展的影响总体可控。
2013年起,保监会积极推动寿险行业费率市场化改革。当前寿险负债成本维持在适当水平。寿险行业主力产品仍然以分红、传统和万能险为主。分红险、万能险的主力产品仍然以2.5%为主、超过3%定价利率的产品需要审批,实际投资收益超过定价利率的部分,保险公司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盈余分配和万能险利益结算。
万能险的特点是客户与保险公司分享超过保证利率部分的收益,当收益不支持时,则保险公司按照保证利率计算客户利益。这种由客户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预定利率以上部分收益的产品形式,有利于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也实现了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双赢。
对于传统险(非年金类),自2013年8月之后,预定利率放宽至3.5%,超过3.5%定价的产品需要审批,并有相应的投资支持,谨慎控制业务占比,避免新的利差损压力。
在资本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势下,保险公司尽管面临着一定的利差收窄、利润下降的压力,但是寿险公司通过前述多种举措,相信将有效应对低利率环境给寿险行业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利差损压力。
关键词三:“偿二代”落地
从2013年立项,到2014年全部标准建立,并且进行多轮压力测试,到2015年进入试运行过渡期,再到2016年正式实施。短短三年,“偿二代”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的设想。
日前,中国保监会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偿二代”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偿付能力数据和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显示,截止6月末,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8%、250%、418%,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55%、227%、418%,均高于100%和50%的达标标准。
这是偿二代体系下的风险综合评级(IRP)制度的首次运行,标志着偿二代三个支柱所有监管标准全面实施。
目前,从“偿二代”实施情况看,达到了制度设计初衷,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科学全面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能够更加全面反映保险公司的产品、投资、再保险等风险,风险识别能力显著增强。
在“偿二代”试运行初期,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有13家,高于“偿一代”下的2家。“偿二代”下不达标公司普遍存在业务结构不合理、高风险资产占比较高等问题,表明“偿二代”风险覆盖全面,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与此同时,“偿二代”的落地,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偿二代”以风险为导向,督促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风险和资本。自实施以来,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业务品质、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资本内生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以来,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整体偿付能力保持了充足稳定,不达标公司持续减少,已由“偿二代”运行初期的13家减少到2季度末的3家。
近两年,保监会推进保险产品条款费率、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在“放开前端”的同时,“偿二代”在“管住后端”方面发挥了实效,及时反映监测了有关风险变动,保险业并未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此外,“偿二代”提升了我国保险业国际影响力,初步形成了与欧盟偿付能力体系、美国风险资本制度(RBC)模式“三足鼎立”格局,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典范。
关键词四:高现价产品
今年以来,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具有收益稳定、透明度高、销售误导少等特点,迎合了消费者愈发强烈的理财需求,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个别保险公司完全依仗这一业务,业务结构单一,保费集中度高,使得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尤为突出,饱受争议。
对此,保监会不干预期限合理、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发展,使其既能为消费者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也能提供长期稳健的资产保值增值。
但与此同时,保监会亦通过加强市场引导、明确市场预期,出台调整、改善中短存续期、万能险和人身保险产品结构的规定,确保“保险姓保”的价值根基不动摇。
以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例。其中,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提出比例要求,自日起,保险公司相关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50%;自日起,比重不得超过40%;自日起,比重不得超过30%。
既涉及万能险产品,如下调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将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最低保证利率不得高于评估利率上限;也涉及投连险产品,如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纳入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规范范围,要求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
这一系列规定,有望使得万能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和负债成本逐步回落,个别保险公司产品激进定价和高结算利率行为将受到显著遏制,控制高现金价值保费规模的盲目扩张,业务结构将逐步优化,保险公司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五:商车费改
2015年6月起,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在黑龙江等18个地区实施,2016年7月,保监会正式把商业车险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国范围。
对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费率框架设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费率框架体系中扩纳了类似NCD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的指标。NCD系数与出险次数、保费挂钩,小额赔付案件因此而减少。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杠杆促进了驾车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降低了社会整体的风险成本。
第二,车险定价因子的引进,使得费率的公平性朝前迈了一步。此前,商业车险价格主要由车辆价格决定。在综合考虑不同车型的赔付率、出险频率和零整比等风险要素,并且兼顾客户的接受程度后,初步引入了车型因子系数,搭建了按照车型定价的框架体系,有望逐步解决车型的赔付差异问题。
第三,在商业车险费率费改革后,保险公司在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自主核保系数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使保险公司把差异化定价的核保能力体现出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大量车险保单使用“双85”系数的情况下,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费改地区的车险综合赔付率分别为58.2%、59.9%和62.5%,而成熟国际市场的车险赔付率介于70%-75%;未来财产险公司有望再进一步放开自助渠道和自主核保系数,以实现更大程度地让利于客户。
关键词六:健康险爆发式增长
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保险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25168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逾12个百分点。
其中,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总量增长迅猛,前三季度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30亿元,同比增长86.8%。按照前9个月的保费增长趋势预测,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将为5000亿元左右。
从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来看,非保障性业务在保险公司业务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健康险比例的提升则尤为凸出。
2016年以来,健康险每个月的保费收入均徘徊在300亿-450亿元之间。从所占份额上看,健康险从1月份的原保费占比8%和规模保费占比不到6%,猛增至前三季度的原保费占比18%,规模保费占比12%。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在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18.4%。如果以新“国十条”所定位的保险密度发展目标来计算,我国健康险规模在2020年将会达到1.5万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2016)
言及健康险,税优总归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民众购买税优健康险,除了能够享受个税优惠,它的保障责任突破了基本医保目录限制,允许带病投保、不允许拒保,且不设置等待期,大幅突破了保险业既往的业务模式与管理体系。
日起,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联合在4个直辖市及20多个城市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目前,国内已有16家保险公司开展此项业务。
但自今年3月全国首单个人税优健康险保单签出至今,全行业参与承保的公司16家公司合计承保17525件,保费收入仅为2180万元,个人税优健康险作为政策性保险业务,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七:互联网保险崛起
随着互联网浪潮在整个金融行业的蔓延,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抑或保险业均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冲击,构建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既是迫在眉睫、亦正处风口之上。
相较于银行、证券,保险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起步较晚,目前大多仍停留在借助互联网渠道销售保险产品、线上获取客户信息等基础环节;但毫无疑问,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正在快速渗透、改变、乃至颠覆保险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获准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 2011 年的28家上升到2015年的110家,保费规模也从32亿元高歌猛进至 2234亿元,五年间翻了将近70倍。
其中,财产险公司互联网业务保费收入 768.4 亿元,比2011 年增长 34.4 倍,在财产险公司全部业务的占比从0.5%提升至9.1%;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业务保费收入1465.6亿元,比2011年增长141倍,在人身险公司全部业务中的占比从0.1%提升至9.2%。
与此同时,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 2011 年的 0.12%上升到 2015 年的 9.2%;互联网保险保费增量占保险行业保费总增量的比率,亦从2012年的11.97%猛增至33.97%,无不昭示着互联网保险业务增长对整个保险行业的业务发展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就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来看,其行业集中度较高,2015年互联网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为1725.5亿元,占当年全国互联网保费总收入的77.25%。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互联网改变了保险业的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未来甚至会重构保险行业的新生态,但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背后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如,当前互联网与保险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仍大多浮于表层,多数仅停留于改变其销售渠道、服务体系等,尚未真正深入到商业模式层面。
又如,互联网保险的迅速壮大吸引各路资本竞相进入,但行业规则尚不健全,容易滋生经营销售不规范、风险交叉传递等各类隐患等。
再如,基于金融科技应用及互联网保险产品本身的创业团队层出不穷,但资本对保险业务的熟悉程度及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处于较浅层面,掣肘了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及迅速壮大。
关键词八:保险资金运用
截至2015年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12.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1.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1%,占保险行业总资产的90.45%。
年,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总额21425亿元,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32%,平均每年贡献近2000亿元的收益,对提升保险业利润水平、改善偿付能力、壮大资本实力、有效化解风险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
2016年以来,保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强化对重点公司和重点业务的监管力度、用好信息披露等事中事后监管工具、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推进资产管理公司健全公司治理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随着近年来保险资金投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险资管机构已具备由保险公司的附属投资机构向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变的动力和能力,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发行的诸多限制进一步解除,国内保险资管业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整体分为三类发展模式:
第一类是专注于管理母公司资金的公司,业务模式及投资理念坚守传统,负债驱动资产配置为主;
第二类是第三方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市场化程度较高,综合投资能力正在接近或者达到充分竞争的大资产管理市场的标准;
第三类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正按照市场化理念和模式塑造提升。
2017年“七大趋势”预测
趋势一:预计2017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将超过3.5万亿元,合理的增长区间在16%-21%
根据中国保监会最新数据统计,月,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25168.26亿元,同比增长32.18%;而此前公布的一、二季度末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1979.12亿元和18812.8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2.18%和37.29%。受年中有关产品监管新规出台、及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原保险保费规模的同比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但即便有所下滑,预计全年保持25%以上的同比增幅应为大概率事件。
同时,综合《中国保险年鉴2016》统计近年保费收入和增幅的对比图,不难看出,自2012年-2015年间,保费规模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态势,分别为8%、11%、17%和20%,保费收入也从15488亿元、17222亿元、20235亿元增长到24283亿元。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再结合2016年保险业全年的发展情况,粗略计算,截止到2016年末,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将突破年入3万亿元的“整数关”。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保守估计,2017年我国原保险保费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较合理的增幅区间在16%-21%之间。当然,这还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利率浮动、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及税收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趋势二:主动降低负债资金成本,利差损风险总体可控
三季度末,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家上市公司季报披露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0%、41.3%、44.6%,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这背后是保险业受复杂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大幅下滑的现实境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盈利水平主要表现在当期利润和公司未来利润贴现(内含价值)两个方面。
当期利润的波动主要受现行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因传统寿险的准备金提取金额与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挂钩,而过去750天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水平在下降、导致准备金增加、当期利润下降。
据安信证券测算,预计750日10年期中债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将下降25个BP,预计险企将通过上调合理溢价部分的假设来减少折现率下降的幅度,进而缓解利润压力。
尽管近来保险业当期利润有所下降,但月,行业主要上市保险公司的未来利润贴现值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行业长期盈利能力可期。
2013年起,保监会积极推动寿险行业费率市场化改革,至2015年分红险定价利率放开,政策层面的改革基本落地。
此前,市场普遍担忧利率下行导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无法覆盖负债端资金成本。但据东吴证券测算:上市保险公司存量保单负债成本平均约2%,新业务成本平均约1.6%(中小保险公司可能达到4%以上)。目前长期国债收益率2.7%~3.0%,保险公司即使不配置风险资产仍享有约1%的利差。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开门红,不少公司仍在大量销售高成本产品,迫于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保费扩张的刚性需求等原因并未主动下调成本。但这种通过维持较高利率、以保证保费规模高增长的模式,加大了行业未来利差损风险,难以长期持续。
因此,预计大型保险公司将于2017年开始主动降成本(事实上,这一趋势在2016年已经显现),首选下调存量业务的非保证利益,如分红险的分红率和万能险的实际结算利率;以及下调新业务的定价利率和万能险最低结算利率等。
此外,为应对潜在的利差损风险,寿险公司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其一,坚持稳健审慎的产品策略,推动能够穿透利率周期的长期保障性产品的发展,防范低息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利差损风险。
其二,建立有效的资产负债协同管理机制,优化大类资产配置,适当增加信用风险敞口提高风险收益,适当降低新配置的资产久期。
其三,贯彻“偿二代”体系建设要求,构建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在资本市场低迷,利率环境复杂,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势下,保险公司尽管面临着一定的利差收窄、利润下降的压力,但是寿险公司通过前述多种举措,将有效应对复杂利率环境给寿险行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利差损压力,行业利差损风险总体可控。
趋势三:破题资产荒,保险资金配置五大命题
截至2015年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12.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
目前,在大资管市场上,保险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和信托。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保险业总资产和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从1.2万亿元、1.1万亿元增加至10.2万亿元、9.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2.4%、22.2%。
然而,伴随保险资金不断快速集聚而来的,是保险资产配置难度加大,优质资产荒挑战严峻;资产端和负债端矛盾依然突出,高成本负债所带来的利差损风险即使总体可控,但其隐患仍是悬在部分保险公司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此外,个别公司治理问题导致经营行为激进;再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需引起高度关注。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趋势将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难度加大。2017年仍将处于低利率环境,银行存款、债券、债权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仍然承压,国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中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已降到较低水平。
就2016年情况来看,上市险企普遍进一步减少了定期存款的配比,对债券市场的判断有所分化,但在理财产品和其他固收类产品上的配置比例则呈现小幅上扬之态。
其二,随着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性加大。相较而言,在综合对风险、收益、偿付能力指标等考量后,一级、一级半乃至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空间尚为广阔,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品种。
此外,以平安、太保两家公司为例,其近一年内持续加大对优先股的配置力度。如2015年平安的优先股投资分红收益率达5.3%,若将25%的免税因素计算进去,相当于实现逾6.5%的收益水平。
其三,在资产荒下,保险资金多元化配置动力将继续加强。另类投资将仍然是2017年保险业关注与资产配置的重点。
截止9月底,保险资金在另类投资方面的配置约为25.4%,较年初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占比约8.4%;房地产投资占比接近1%;私募债权、基础设施项目、不动产债权类投资等占比约为12.7%。
但值得注意的是,另类投资的存量规模从8月到9月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说明在大量非标资产到期情况下,随着险资加快对另类资产的配置,今后寻找优质标的,边际难度将逐渐增加。
其四,随着今年7月保监会放宽保险资金可投基础设施项目行业范围,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可行投资模式。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或旧城改造项目是保险资金较为理想的投资选择,通常这类项目拥有政府信用担保,具有投资期限长、收益高于债权投资、波动率较低的特点,项目整体资质较高。
其五,保险公司需丰富资管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对提升保险资管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积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保险公司应全力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保险资管机构的第三方业务在总受托管理资产中的占比较高,国际上通行占比约为70%~80%。
趋势四:健康险爆发式增长,期待税延型养老明年试点
三季度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30亿元,同比增长86.8%,按照前9个月的保费增长趋势预测,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
今年以来,从份额上看,健康险从1月份在原保费中占比8%,和规模保费占比不到6%,猛增至前三季度末的原保费占比18%,规模保费占比12%。
平安证券的研报显示,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18.4%。如果以新“国十条”所定位的保险密度发展目标来计算,我国健康险规模在2020年将会达到1.5万亿元。
今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显示,2015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9.3%,未来将努力实现持续下降,但这一数字的下降,目前是建立在总费用绝对值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因此,居民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依然巨大。大力发展商业健康险,在满足居民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是行业共识“保险姓保”最有力的体现之一。
但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个人税优健康险:则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作为新产品,民众对该产品并不了解,市场有待培育、需要预热时间;
其二,现有的定价规则,比如允许带病投保、赔付率不能低于80%等,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较高,保险公司在推销业务时不敢大范围推;
其三,目前个人税优健康险仅在31个城市开展试点,范围仍有待拓宽。
人口老龄化快速来袭,人口结构潜移默化的改变,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与商业健康险一样,商业养老保险也热切期待获得更多税收支持。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就明确提出要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2015年两会上,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推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但时至今日,仍是“久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经过若干年的协调推动,我们希望个人税延养老险在2017年能够正式落地、开始试点,这将极大地刺激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趋势五:资本竞逐保险牌照,并购热升温
近年来,保险牌照持续走热“千金难求”,引各路资本争相竞逐,目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静候新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截至目前,保监会合计批筹17家保险公司,包括6家寿险(多为地方法人)、3家相互保险、2家再保险、2家资产管理、2家财险、1家科技保险、1家健康险。
据了解,2015年年内获批的寿险公司仅为中华联合一家,而2016年则已有6家寿险公司获批;财险公司方面,则仅有建信财险和黄河财险批筹。
各路资本对保险牌照可谓是垂涎已久,一方面源于保险公司独特的经营特点,能为控股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另一方面则希望进一步延展其传统产业链,推进其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促进产融资源结合;亦有者则试图对其积累的大数据资源予以再开发、反哺主业;更有甚者希望借助互联网保险概念在资本市场上提振股价。
但从获准批筹的公司来看,除多为地方法人的少数几家传统寿险公司外,相互保险、科技保险、再保险等新业态、专业化保险公司成为市场准入的主力军;而将业务范围聚焦于监管层所倡导的长期养老保险、健康险、小微企业业务、履约保证保险等领域,则是前述多家保险公司成功批筹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预测,2017年监管批筹的保险公司序列将与2016年的情况较为相似:传统寿险、财险公司按节奏批筹;符合监管倡导方向、保险业发展趋势的细分专业化保险公司获批成功率较高;商业模式不清晰、股东方资金实力不足,则将会是发起者难获批筹的两大硬伤。
新牌照批筹不易,资本热度不减,加上保险公司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及周期性,我们认为,2017年,保险业内的“并购热”仍将持续升温。
趋势六:互联网保险启动行业发展“新引擎”
互联网保险发展正在迈入新纪元。毫无疑问,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正在快速渗透、改变、乃至颠覆保险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
从创新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互联网保险经历了以渠道创新为核心的互联网保险1.0阶段、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2.0阶段,现在正进入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的3.0阶段。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获准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 2011 年的28家上升到2015年的110家,保费规模也从32亿元高歌猛进至 2234亿元,五年间增近70倍。
与此同时,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 2011年的0.12%上升到 2015 年的9.2%;保费增量占全行业保费总增量的比率,亦从2012年的12%猛增至34%,数据凸显互联网保险业务作为“新引擎”的助力作用。
近年来,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基础技术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强力支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基因诊疗等新兴技术将革命性改变保险业态,为保险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动力和赋予其无限可能性,体现在:
其一,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数据是保险生产的原材料,有效运用大数据,将大幅降低产品定价成本、赔付成本及展业成本。以车险为例,波士顿咨询公司曾进行过推算,信息技术可将综合赔付率降低16-22个百分点,费用率可降低10-12个百分点,赔付率降低6-10个百分点。
二是新型保险消费场景的运用。利用金融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可以建立新型保险交易场景和交易模式。如飞机延误险、网络购物退货险等,都是针对市场消费场景设计保险交易模式,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保险需求和供给实现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交易效率。
三是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解决困扰行业发展的“逆选择风险”。逆选择不仅提高了保险成本,同时破坏了保险公平分摊损失的机制,成为保险经营中常见的痛点、难点。
趋势七:保险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保险具有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火灾保险、意外保险、疾病保险、农业保险等的起源和发展,无一不是基于保障最广大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品质的需要。
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例。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2015年,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14.5亿亩,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9%,其中三大口粮作物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承保农作物品种达189类。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农业保险稳定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显著发挥。
而大病保险自实施以来,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人口达9.2亿,报销比例普遍提高了10到15个百分点,345万大病患者直接受益,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此外,保险资金作为重要力量对接“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运用责任保险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保险支持;积极服务社会民生,推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积极推进递延型商业养老试点,支持多样化的养老和保险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努力编制一张张市场化的保险保障网等。
相信未来,通过激发保险服务功能,我国保险业将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举措提供强有力支持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将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的重要转变。
项主席曾公开表示:到2020年,一个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最保险 研究员:朱志超 李致鸿 赵萍
==无敌分割线==
互联网+时代,想要一个
“互联网金融私人秘书”?
我会每日为你推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成果
行业最新资讯和优质互联网金融活动
一切以你为中心,收了这个秘书!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未央网最美小编
网站:未央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其联盟关注人群超千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