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和莅临的区别德国工厂,体验工业4.0究竟有多神奇,全面备战工业4.0

探访德国智能工厂:到底什么是工业4.0_第一财经
探访德国智能工厂:到底什么是工业4.0
一财网王蕾 15:19
你相信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吃的药是根据每个人的基因来配方的;我们的早餐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来调配生产;工厂生产线可以按照工人希望的时间开工,无需担心下午3点没法去接孩子;生产车间里是机器告诉机器下一步做什么,而非中心控制台的技术员在操作。(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兼科学总监沃夫冈·瓦尔斯特(Wolfgang Wahlster)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特派记者,这些现在的愿景,都将通过“工业4.0”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实现。
自从2013年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向世人第一次演示了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的模拟生产过程之后,德国工业4.0,就成为了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热门话题。而且,一场机器与机器对话的工业革命,正在德国各地悄悄兴起。那么到底什么是工业4.0?为什么这个听上去非常抽象的名词,关联到的却是一场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的革命?
到底什么是德国工业4.0?
瓦尔斯特说:“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推行的“新一代智能工厂计划,以网宇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又译“物联网”,下称“物联网“)为基础。这意味着网络进入工厂大生产,是一个崭新的工业制造逻辑和方式。过去是以中心控制指挥系统,每一分钟对机器发出指令。现在我们有了完全不同的生产结构,按照商品所附带的信息,由这些信息告诉机器需要什么样的生产过程,以制造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所以,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因为这是向符合个体化需求的大生产方式的转变。”
瓦尔斯特是最早提出工业4.0概念的人士之一,重点从事该计划的落实研究。他在德国中部小城凯瑟斯劳滕(Kaiserslauten)的智能工厂里,向远道而来打探虚实的本报记者解释:“所谓物联网系统,就是通过网络、实体物件之间的相互连接,而且应用相同的语言,进行沟通并相互理解。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是产品和机器之间的信息互联和沟通,由产品上的信息告诉机器设备去做什么。”
目前德国和国际上制造业主要和普遍采用的是“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这是一种将机械或电气部件完全嵌入到受控器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德国“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市场巨大,每年获得的市场效益高达200亿欧元,到2020年更会翻倍。而工业4.0正是在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上的革新,并逐步过度到智能生产。
记者同时了解到,所谓的德国工业4.0,事实上只是德国政府2012年发布的10项未来高科技战略计划的一个内容,是一项由政府投资2亿欧元,针对如何保证德国制造业傲立世界顶尖地位不变的“产业革命”计划,即在10~15年时间里,通过实现“物联网”系统完成大生产,最大程度实现生产全自动化、个性化、弹性化、自我优化和提高生产资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全新生产方式,以实现革命性、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最终目标。根据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的研究,估计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工业4.0”提高30%。其次,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以保护环境,因为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越高效,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少。
德国工业4.0计划,目前正由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 Living Lab)与众多与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激光感应技术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技术试验。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开始在德国的大企业,如博世(Bosch)、西门子(Siemens)、巴斯夫(BASF)的个别产品生产流水线上进行尝试性实施。
智能工厂究竟有多智能?
座落在大概只有足球迷才知道的德国中部小镇凯泽斯劳滕,神秘的智能工厂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卡通”。不超过200平方米的“厂房”里摆放了两排小型机器。其中一台罩在玻璃中的,正是那台曾在汉诺威工业展上“初露神姿”的智能名片盒的流水线。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部副总监、在智能工厂做研究工作已经4年的多米尼克·高瑞奇(Dominic Gorecky)博士向记者完整展示了用智能技术制作个人名片盒的整个生产过程。
第一步:通过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从电脑采集和储存个人信息及产品信息,建立一个“产品个体身份”,这些信息将在生产流水线的各个环节被射频感应器阅读获得,然后向制造设备发出满足该产品的信息指令;
第二步:将有了“个人身份”的名片盒的底盘部分放入生产流水线;
第三步:具有“身份”的底盘进入装配程序之后,被扫描到的射频码会告知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先在底盘放一个夹子,然后套上客户指定颜色的封盖;
第四步:在名片盒的封盖上建立一个包含了名片上个人信息的二维码,也就是将名片信息数码化,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这些信息就可以被该手机获得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传播;
第五步:最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该产品是根据具体客户而生产,产品完全符合该客户的个人要求。
多米尼克向记者解释说,智能生产除了由机器对机器进行对话发指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灵活性和模块化。在智能流水线上,安装着不同性能的组件模块,每一个组件都符合具体客户在电子和机械两个方面的需求标准,并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或拆卸,以便随时按照客户的具体要求来对产品进行调整。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个名片盒的生产过程中,除了人工将零配件装入流水线之外,所有程序都是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阅读,由机器人自动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涉及的技术包括二维码、射频码、机器人软件程序及数据分析等。
或许人们会说,这些技术有的10年前就出现了,而且已经被广泛运用,没什么好稀奇的。确实如此,只是工业4.0是让这些网络信息技术用到了制造业。
在德国联邦贸易投资署出版的一本关于德国工业4.0的宣传册上,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物联网”在工业生产上的运用,催生了智能工厂。而智能工厂的信息传递途径是通过建立于云计算基础上的具有安全保障的网络系统进行的。智能工厂代表了一场产业革命,不仅是创新意义上的,也是在节约生产时间、成本等方面卓有成效、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力的革命,由此给市场创造出更新更大的机会。
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工业4.0工作集团主席卡格曼(Henning Kagermann)在柏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那些为制造业生产设备的企业和技术,比如通快集团(Trumpf)的激光技术,西门子生产的机械设备,那些使用这些设备、以工业4.0模式生产产品的企业和公司,还有那些为自动化生产企业提供感应技术和机器人及信息通信技术的企业,如德国电信等,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参与到推进工业4.0之中。以西门子和博世为例,这些企业的产业系统基础好,也有很高端的产品。比如博世建设智能系统的能力和技术都很强,他们擅长将所有的知识融合起来,创造最合适的生产环境。”
为了更加直观和具体了解实际生产中工业4.0的推广运用情况。记者经过5个小时、3次换乘的曲折火车旅程,从凯泽斯劳滕来到了更鲜为人知的阿尔卑斯山脚小镇布莱夏赫(Blaichach)。给当地提供3000多就业的博世伊门斯塔特工厂(Bosch Immenstadt Plant)依山而建。作为德国大型龙头企业之一的博世,是实践德国工业4.0的先驱,其洪堡工厂柴油发动机喷油器装配流水线有效应用工业4.0技术原则,通过安装射频码,实现机器与机器的对话,更高程度实现自动化,早在今年夏季就已见诸报端。此次本报记者探访的伊门斯塔特工厂,主要以生产汽车刹车系统和汽车燃油供给系统零配件为主,其生产流水线也正在向更加智能化方向进发。
看博世如何实践4.0
“今天我可以带你们看看在伊门斯塔特工厂实施工业4.0计划的5个内容。”专门负责4.0推进工作的阿德·寇莱克(Arnd Kolleck)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其中包括:智能化原材料输送、国际生产网络系统、流水线操作状况监控和支持系统、远程技术支持和高效设备管理系统。
记者首先被带到了整洁敞亮的汽车刹车系统生产车间。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的汽车刹车系统(ABS&ESP)在市场上有相当的实力。
“现在你们看到的原材料输送系统是高自动化的。包括登记注册、下订单、确认和追踪等程序都通过射频技术(RFID)的运用达到高度自动化。生产程序的精简进一步有效提高了生产力。”寇莱克介绍说。
记者看到,现场每一个装有原材料的盒子上都贴有射频码,也就是这盒零部件的“身份证”。射频码会自动连接到货车车牌号和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号。在之后的上线生产中,这些含有信息的射频“身份证”,通过射频识别,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提供生产步骤信息。装有零部件的盒子从货车上卸载后,就被输送到生产区域。盒中的零部件用完后,又在特定环节通过盒子上的射频码识别进入网络系统,然后自动向供应商提出新的订货要求。这种高自动化原材料输送系统,可以增加可视化,从而减少库存,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事实上,在之后寇莱克介绍的其他几个方面中,记者对国际生产网络管理系统(IPN,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最感兴趣,认为最能体现大数据和互联网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记者看到整个车间中有3条生产线在紧张工作中。寇莱克告诉记者,这是通过同一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生产线,目前在全球8个国家设立了20条生产线,中国苏州的博世工厂也有一条。这个国际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实时保证所有生产线持续不断的标准化生产。
每天,全球20条生产线的生产情况都通过网络上传到系统,生产线总管通过发布分析系统上的信息给操作和技术人员,比如存在什么问题,哪条生产线的速度减慢了,哪里出现了故障。然后根据了解到的这些信息,来计划安排每天的工作,布置任务,解决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保证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按照寇莱克的说法,生产线每一秒的速度变化,都关乎几百万欧元的利润。
再来看一下生产流水线上的故障情况如何处理。首先,流水线的具体表现及有关数据的分析都通过生产系统自动跟踪,如果出现故障或问题,流水线操作员便会接到系统信息,使用iPad或者其他连接系统网络的设备,在系统上进行标准化的纠错。利用这种技术进行操作,一般都不会影响到整条线的正常工作。
但如果现场操作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进一步的解决方法还可以动用视频等现代传播和通信手段,比如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由更高级的专员技术人士来进行远程指导,这可以充分利用散布在全球的博世专家资源。
最后还要提到的是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智能化。以博世伊门斯塔特工厂另一重要产品汽车供油系统零配件为例。因生产此零配件的材料是高强度塑料,生产过程中需要极端高温,因此对生产设备的损伤非常严重,需要经常维护和更换。博世为了最大程度地延长设备寿命,最有效地使用该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给每一个设备安装上射频码,利用生产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将每一个相关机械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和显示,这些信息包括了该设备的运作情况、寿命、维护保养时间表等,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一边保养一边更换一边生产,有秩序和节奏地迅速完成设备的维护和更换,由此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降低投入。
竞争力、商业价值及中国
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跨越的目的毫无疑问都是为了更大程度地解放劳动力,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工业4.0也不例外,在国际市场竞争异乎寻常激烈的今天,以制造业为支柱,出口依赖性很强的德国经济,显然是希望借助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新市场的开拓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飞跃。
工业4.0的“物联网”技术,通过软件系统、网络信息系统方面的基础设施来实现,不仅仅是改善和提高生产力,从而力争保持制造业老大哥地位不变,也必定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蓬勃商机。
“德国是一个机器和技术出口国,推广与工业4.0相关的各种技术,出口工业用软件已经在德国机械出口中起到了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瓦尔斯特对记者说。
承担着推广和宣传德国,促进外贸,吸引外资任务的德国联邦贸易和投资署,在让世界了解工业4.0方面已经开展了不少工作。他们以“德国,智能解决方案,更智能商业”为题的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该署服务主管阿辛姆·哈特西(Achim Hartig)在柏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工业4.0的核心挑战是行业间的高度合作和融合。”
当记者提到中国对智能工业发展兴趣浓厚,工业4.0目前是不是已经在中德投资贸易方面成为重要内容时,哈特西表示,“这只是时间问题。工业4.0首先要在德国国内得到实践和发展,使制造业和信息网络通信业得以更好融合。与此同时,德中之间在学术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一直非常频繁。一旦德中两国在工业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那么其力量将会非常强大。”
编辑:群硕系统美国联邦法警署要求警察在监视技术上欺骗法官
摘要:根据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获得的电子邮件(PDF),佛罗里达州警方在美国司法部法警署的要求下有意在监视技术上欺骗法官和被告。警方使用了受争议的监视工具stingray跟踪嫌疑人,但在法庭上却告诉法官他们是通过秘密消息源获悉嫌疑人的位置。 Stingray可以模拟手机塔,诱使附近的移动设备自动连接上假的手机塔,从而暴露了设备所在位置。公民自由联盟认为,隐瞒使用stingray剥夺了被告质疑警方违宪监视的权利。 & & & & &
本文来源:cnbeta网站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9263条
评论1667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中国制造业离工业4.0究竟有多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制造业离工业4.0究竟有多远?
中国制造业离工业4.0究竟有多远?
 字号:   【】
  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业界对于工业4.0的讨论不绝于耳,再加上西门子、SAP等德国工业4.0的重要参与者推波助澜,一时间仿佛中国的工业4.0时代马上就要到来。然而,相比工业4.0示范工厂生产线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人,我国很多工厂却还在采用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那么,我们到底要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工业4.0?
& & & &在2014年10月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后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中,工业4.0是其中一个合作内容。这一纲要的发布,进一步引发了国内业界对于工业4.0新一轮的热议。
& & & &工业发展的选择
& & &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愿景,以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工业4.0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 & & &工业4.0之所以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在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信息技术对产业影响不断深入等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而且工业4.0的很多理念,与我国提出的&两化&融合战略不谋而合。
& & & &&工业4.0是行业大趋势,可能也是工业发展的惟一选择。&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网络和快速增长战略市场总裁柯曼认为,&中国不仅是工业4.0或物联网发展的受益者,更是重要的推动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本身是个工业大国,正处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工业4.0有助于中国工业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的灵活性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拥有大量高科技公司,以及潜力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为工业4.0的落地提供了技术基础。
& & & &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认为,仅仅解放生产力还远远不够,工业4.0要解决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制造企业的角色将逐渐向服务提供商转变,不仅出售设备,还需提供包括维保在内的全套服务。因此,服务创新将是制造企业的下一个战略高地。而工业4.0并不局限于生产线,它还与物联网技术紧密联系,为中国制造企业攀登战略高地创造全新机遇。
& & & &据了解,为了推动工业4.0从概念走向工程实践,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与德国企业菲尼克斯电气于去年10月共同建成了国内首个工业4.0实验室。
& & & &不仅是智能工厂
& & & &德国费斯托(Festo)工厂哈雷摩托车生产中心借助SAP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实现了混线生产,使得个性化定制的摩托车生产周期从21天缩减到6个小时。如果客户白天下单,晚上就能收到个性十足的哈雷摩托车了。
& & & &这是工业4.0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工业4.0的核心&&智能工厂的一个体现。所谓智能工厂,是指工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每个部件都可以通过传感器与生产设备互联,这就使得同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完全不一样的产品。而在以往,通常同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型号的产品。
& & & &纪秉盟认为,小批量、多批次、差异化生产将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SAP位于波茨坦的创新中心的开放式集成工厂对这样的生产模式进行了充分展示:通过融合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与IT系统,车间的同一生产线能够生产任意订单、任意数量的不同产品,不仅摆脱了对于生产线控制员的依赖,同时还能灵活处理订单更改、产品组合和流程调整等工作。
& & & &业界很多人认为,智能工厂就是工业4.0。这种看法有点偏颇。作为德国工业4.0的重要参与者,SAP和西门子都不那么认为。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工业产业的变化就可以理解这一点。
& & & &近日,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公开表示,冰箱应该完全免费,而通过背后的数据和服务赚钱。比如用户的冰箱里没有饮料了,冰箱会在屏幕上推送京东的购买信息,一键购买。京东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智能硬件公司。
& & & &如此可见,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制造业,工业也不再是以往的工业。工业4.0时代,我们要采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及生产和运营模式。预测性维护、智能化物流也被认为是工业4.0的重要特征。
& & & &和以往要基于设备、产品的运行时间定期维护不一样的是,在工业4.0时代,维护人员根据传感器回传的设备运行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后,预先掌握设备性能状态,从而更加灵活、高效地对设备、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据悉,SAP已经在欧洲帮助风力发电企业降低维护、保养成本,节省资源,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和工作绩效。纪秉盟认为,通过采用能够报告自身性能的智能设备,制造商可以收集海量数据,然后利用诸如SAPHANA这样的分析工具来分析这些数据,建立一个预测性维护服务平台。从长远来看,制造商的角色将逐渐向服务提供商转变,不仅出售机器,还提供全套服务和使用模式。这样,客户就只管使用产品,而无需担心产品维护。
& & & &柯曼认为物流智能化可以分对内物流和对外物流两类来看。对内物流举例来说,物流公司可以根据货轮运载的集装箱上安装的传感器传送的地理位置等信息预测货轮到港时间,合理安排货车进港时间,从而减少货车等待时间,缓解码头的拥堵状态。吞吐能力达到1.4万吨、可容纳5500辆卡车的德国汉堡港已经做了示范。此前,为了合理安排每天进出港口的5500辆货车,汉堡港要做很多协调、调度工作。现在汉堡港通过与轮船进行信息交互,根据货船的到港时间或者货轮上装载的货物特性来为货车进出港的时间排序。这样,货车平均在港口停留30分钟即可完成作业,大大缓解了港口交通拥堵的状态。汉堡港口未来还希望连通所有运输领域,从水路到公路一直到铁路。对外物流举例来说,整车生产厂家可以预测整车生产还需要多长时间,从而合理安排货运,减少货车的等待时间。
& & & &夯实信息化基础
& & &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邵立勤近日在一次公开的会议发表言论称,欧美已经开始工业4.0革命,而中国还在为淘宝买卖廉价次品而沾沾自喜,这样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很可能会把中国抛弃掉。这一言论引起了业界的热议。
& & & &工业4.0看起来很美,但是确实似乎离我们有点远。记者在近年的采访过程中走访不少工厂发现,尽管我国不乏非常先进的工业企业,但是很多工厂的自动化程度都比较低,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比较低。甚至可以说,有些工业企业可能还处于工业2.0时代。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2014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坦言,我国的工厂差别很大,在落实工业4.0过程中的关键难点是在于,目前有些工厂实现内部数据共享都很难,更别说要在企业之间打通信息孤岛了。
& & & &现在说拥抱工业4.0是否为时过早?
& & & &事实并非如此。现实正在驱动中国工业转型变革。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去十年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涨幅超过4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的制造成本直逼美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能再作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标签,中国制造企业要最大化利用资源,将生产变得更加高效;要尽可能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对市场的响应更加快速,从而快速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还要快速实现各环节的灵活变动,将生产变得更加柔性。
& & & &拥抱被普遍认为是工业发展方向的工业4.0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拷贝了德国工业4.0示范工厂&&德国安贝格电子工厂的西门子成都工厂为未来中国制造的变革方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化的工厂规划,可以减少产品上市时间至少30%;通过优化规划质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13%。
& & & &来自西门子的资料称,数字化企业平台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它可以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到生产执行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行。西门子成都工厂所应用的数字化企业平台涵盖五个层面:第一层企业层,主要指由PLM软件和ERP系统构建的企业顶层结构,用于提供统一的生产数据、工艺路线、设计清单等;第二层管理层,主要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生产管理软件,用于对重要的数据流和生产管理进行控制;第三层操作层,主要包含西门子集散数据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设备状态管理系统,用于监控生产过程、设备状态;第四层现场控制层,主要包含西门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第五层,设备控制层。第四层和第五层为上层的MES等系统提供各种数据并进行交换。
& & & &但是,对于多数传统制造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要达到西门子成都工厂那样的水平并不容易。SAP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近日撰文称,实现工业4.0并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软件是重中之重。目前,基本的技术和现有制造体系的核心价值等均需要调整才能适应工业4.0的具体要求。
& & & &如此可见,对于我国生产制造来说,当前向智能制造、工业4.0迈进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信息化方面参考西门子成都工厂的五层架构查缺补漏,最终建成一个完善的数字化企业平台。
& &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在《工业4.0中国启示录》一文中指出,德国工业4.0战略与我国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有很多相通之处,我国应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要着力点。
& & & &从某种角度来看,工业4.0是由新技术驱动的,因此在迈向工业4.0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引入至关重要。
& & & &注重标准和平台建设
& & & &工业4.0强调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模式的转变,从而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这需要大量的新技术作为支撑。柯曼认为,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将技术在工业4.0中大有作为:在海量终端实现互联后,需要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处理;而云计算则是将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同一套数据进行互联的最好途径;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将具有可预见特性的维修信息推送到终端,还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了解工厂的运行情况,而不一定在工厂的控制中心。
& & & &柯曼补充说,工业4.0要获得成功,需要满足以下7个因素: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相关安全政策;在数据传输等方面制定国际统一标准;要为社交所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并积累相关技能和人才;应对好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完善工业领域带宽基础架构;法律框架与监管体制调整;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信息交流和互动。
& & & &李瑞成比喻,未来的制造业将和服务行业一样,建立在互联网这一&共同的底盘&之上,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对话协同,工厂生产由高度自动化转向智能生产。
& & & &&共同的底盘&使得横向和纵向的数据集成变得更加重要。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集成?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规则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 & & &事实上,为了保障工业4.0的顺利实现,德国把标准化排在工业4.0八项行动中的首位,同时建议在工业4.0平台下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专门处理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的问题。2013年12月,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 & &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指出,工业4.0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取决于国际通行的规则与标准。中德两国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并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双方将继续加强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的现有合作,致力于开展更具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合作。
& & & &为此,罗文建议,我国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也应高度重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及时制定、出台&两化&深度融合标准化路线图,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还要着力实现标准的国际化,使得中国制定的标准得到国际上的广泛采用,以夺取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 & & &柯曼透露,已经全方位参与中国工业4.0建设的SAP非常重视这一点,SAP中国研究院作为中国物联网协会的主要成员将参与中国相关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 & & &从国家层面来看,罗文还建议要超前部署、建设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信息物理系统将改变人类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物质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实现能源、材料和信息三种资源高度融合,将使未来产业发生真正革命性的变革,对未来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他指出,美、德等世界工业强国都高度重视信息物理空间构建,加强战略前瞻部署,并取得积极研究进展。中国要决胜未来的竞争,必须在构建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上先行一步:一方面,在国家新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加强对CPS的总体布局,研究制定CPS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政策举措。同时,在制造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工作中加强前瞻部署和应用推广。另一方面,可借鉴美国组建&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中心&的做法,组建一批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负责承担基础理论研究,组织力量研发突破CPS软件、传感器、移动终端设备等工具和装备,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的开发应用。
& & & &事实上,业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我国相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将工业4.0落地。这是因为我国政府的推动力比其他国家更大。&
【责任编辑:windy】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欢迎关注“磨料磨具”公众号
欢迎发布新闻稿(企业新闻、新产品、招商代理、促销信息、技术文章等),投稿邮箱:
&[涂附新闻]
&[涂附新闻]
&[宏观经济]
&[涂附新闻]
&[涂附新闻]
&[国际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朕亲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