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贷p2p理财平台用户一般喜欢什么样的P2P平台?

为了获客,P2P平台耍了哪些手段?|界面新闻oJMedia作者:刘珺&
有次看电影,前台小哥说,扫一下二维码注册一下,就送一份爆米花和可乐。于是,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我很没骨气地在网上填了个人信息,稀里糊涂地注册了一家P2P平台,至今为止也想不起来这家公司叫什么名字。后来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应该是它家客服打来的,是来做回访的,我直接就给拒绝了,对方来了一句:&你不知道拿人家手短吗?&不知道这样的经历算不算奇葩。
扫码注册送礼应该是如今P2P最常规的推广手段。吃个火锅,买个水果,注册返现送礼,几分钟,也许还没反应过来,你就成了一个P2P用户。平台增加了注册用户量,用户拿到了好处,双方各取所需。然而,P2P的水这么深,你以为光靠送点小钱来收买人心,那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各大平台为了获取用户,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中国大妈不差钱,所谓得大妈者地天下,中国的网贷平台也深谙其中之道,众多的P2P业务人员也埋伏在各大小区周围,虎视眈眈,等待着发掘这一桶金矿。搞个活动,今天送油,明天送米,再听听工作人员的P2P科(hu)普(you):&大妈您看一下!我们家的产品都是高收益低风险,年化收益XX%即投即赚!&&什么?您儿子要买房,那这个产品一定适合您!&&您手头上没钱,没关系,这个项目50块起投,50块您总有吧,而且投50还送50!&一众大妈被哄得高高兴兴的,稀里糊涂地就把钱掏出去了。
如今,这种类似卖保健品的推销方式,已然在P2P业内盛行了起来。当然,还是得给一句忠告,P2P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尤其是对于拿着养老金理财的大叔大妈来说,更加得多留个心眼。
炒作嘛,这个就很好理解了。这跟明星炒作是一样一样的,这年头,谁都得出来刷个脸,求个存在感。P2P也是一样,作为草根出生的理财平台,本来就不像银行一样背靠着政府这颗大树,所以出来炒作似乎是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不过有时候,炒过头了,炒着炒着就炒糊了,最后反而自己颜面无存。举几个栗子:
- 投X网宣布与招商银行发行联名卡,遭招行否认。
- 赢XX表示在银监会大楼办公,银监会紧急发布声明否认。
- 网传有X网CEO离职,迅速登上各大互联网金融媒体头条,其后否认,疑似为C轮融资造势。
- 上市公司与团X网宣布与达成收购意向并签订对赌协议,而20多天后,双方宣布终止合作。
类似的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通过炒作,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的P2P平台一下子受到了关注,但消费者是否买账,却还得以观后效。不知道娱乐圈里流行的&负面炒作&、&绯闻炒作&在互联网金融圈子里是否依旧行得通。是名声重要,还是好名声重要,这是个问题。
搜索引擎优化战术
这是个有点严肃的学术问题了。搜索引擎优化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如百度)的搜索规则来提高目前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内的自然排名的方式。目前大部分P2P公司都会在百度做搜索竞价,所谓搜索竞价排名,是指企业在某个搜索引擎买下某个关键字或词,当潜在用户搜索和该关键字或词有关的信息时,企业的网站链接就会出现在搜索结果的醒目位置,成为用户首选。
按照如今的互联网思维,流量决定一切,而目前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必然成为了P2P平台的必争之地。而这种推广方式说白了就是烧钱。用户在搜索的时候看你你平台的几率越大,这个平台就越有可能获得用户。所以,很多P2P公司一年花在百度推广的费用以千万计。
然而有时,一些P2P平台会被同行恶意劫持关键词流量。比如,在百度里搜索一个P2P平台的名字,但是跳转出来的却是另一家平台,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常见。
相比起搜索引擎优化长期持久的烧钱大战,这种推广方式就简单很多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到2015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协会、论坛、展会层出不穷,今天&XX互联网金融研讨会&盛大开幕,明天&互联网金融创新XX会&隆重举办,先不论这些活动的质量怎么样,光听听这些高大上的名字就能把人忽悠得七荤八素。因此,众多的P2P公司也十分愿意参加这类活动,花上个几万或者几十万就能出来凑个热闹,露个脸,得个奖,把奖杯奖牌什么的摆在公司的官网上,看上去是不是挺争面子的,然后通稿一出:XX公司在XX研讨会获得&最佳XX奖&,一番包装之后,形象瞬间光辉了起来。
还有些P2P公司不满足于只参加一些展会之类的活动,他们时不时地会赞助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前段时间,P2P平台你X贷赞助了2015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估计也费了不少银子。
可以说,以上每一种推广方式都是P2P行业的一部辛酸史,或许若干年之后,行业中的佼佼者会为这一历史大书特书,甚至著书立传,不过现在看来,这个过程真是极为痛苦。根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全国的P2P平台数量达到了2028家,到底有多少家平台能够在最后的厮杀中存活下来?是否会像当年的&千团大战&一般惨烈?
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将来一定还有更加多元化的推广方式出现,然而,推广终究只能算是一个手段,最后生存下来的终极武器还应该在于产品。
更多精彩新闻,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大App应用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P2P网贷领域上线时间最早、关注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第一自媒体。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在线招聘虽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但是虚假信息却从来没有断过。[]
5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宁开幕[]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
小虾理财: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P2P理财
【字号:&&】【】
  根据2016年P2P网贷行业年报一季度报告显示,P2P投资人群中,80后与90后占比高达53%。5月份虽然没有P2P投资者年龄层次分布的数据统计,但随着几个巨量级平台的爆雷,从业者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大龄投资群体数量和资金量的回缩。然而,P2P网贷的总交易量和总交易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保持着一贯的高增长。由此推断,此消彼长,年轻人在P2P行业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大。这也意味着,支撑P2P交易盛况的主力人群,开始逐步由大龄用户群体转至年轻用户群体。
  那么,在整体经济环境呈下滑趋势,投资者投资意愿普遍低迷的情况之下,是什么原因,导致P2P理财饱受年轻群体的青睐呢?小虾理财觉得,无外乎以下几点。
  1)高额回报。
  人们理财的目的,是为了保值增值。而其首要,就是要跑过高速增长的通胀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的通胀率约为3%。据网络网友根据近年的城市最低社保缴费基数计算得出,我国2015年的通胀率约为6%。
  现在主流的理财方式,主要有银行、宝宝类产品、P2P、股票、房产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三个月定期存款、半年定期存款、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分别约为0.35%、1.10%、1.30%和1.50%。连官方公布的通胀率都跑不赢,选择银行理财也就意味着资产贬值。以余额宝、财付通为代表的宝宝类产品,年化收益日渐下滑,已和银行存款差不多。而2015年的股灾,让人们领略了股票的高风险。房产行情一日千里,然而高昂的投资成本,又使人们不得不望而却步。
  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5月报》显示,2016年5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0.96%。不仅远超官方公布的3%的通胀率,亦甩开了民间统计的6%的通胀率。如小虾理财,新用户专享10%收益+现金红包奖励+邀请好友返利+日签收益等等,综合收益率不仅超过10.96%的行业均值,且现金红包能抵现使用,意味着可提前回款一部分本金,若将省下的本金复投,还能额外带来新收益。故,采用P2P理财,才能真正的保值增值。
  2)、门槛偏低。
  以往年轻人不受理财机构重视的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的资金储备量少。信托、房产、期货等动辄数万数十万百万起的理财产品,基本和他们无缘。
  像小虾理财这类P2P产品,100元起投,堪称无门槛限制。年轻人可以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在实现理财增值的同时,还能储蓄存钱。
  3)、期限灵活。
  P2P理财产品的期限设置,一般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投资者可以根据喜好的不同,随心选择。
  小虾理财更是采用全部月标的方式,所有标的都以30天为期限,用户每月都可操作,宛如活期般灵活。
  4)、风险较小。
  P2P整体的风险性,是低于股票、期货、贵金属甚至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当然,具体的单个P2P平台的风险性,就要具体平台,具体说明。
  譬如小虾理财,它采用全抵押的模式,所有标的都有真实的北京、上海房产和品牌车辆做足额抵押。一线城市稳定的房价走势和品牌车辆的保值性,可以确保抵押物能足金足额保障投资者资金,而房产和车辆的强变现能力,又能切实确保投资者能在规定时间内获得资金,避免因资金不到位而产生的额外风险。安全保障能力,与银行相比,亦不遑多让。
  而且,为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措施。小虾理财还与泛海控股旗下民安保险达成合作,由民安保险为投资者的资金全程保驾护航。这样纵然有平台都无法抗拒的风险时,拥有巨量资金储备的保险公司,依然可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原标题:小虾理财: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P2P理财
&&责任编辑:钟江为、马燕&&
因为张柏芝而备受关注的张柏芝妈妈,本...
你可能还想看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P2P理财要怎么样进行推广,精准用户
|原作者: 老冯
摘要: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理财人数丝毫未变。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7849万,与2014年底持平,网民使用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理财人数丝毫未变。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7849万,与2014年底持平,网民使用率为11.8%,较2014 年底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理财平台数量却飙升的到超2800家。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使用率在进入平台期,但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却进入了爆发期。各平台的推广获客成本也水涨船高,目前业内获客成本200~300元,算是不错的了,高的500元的也不在少数。那在如此激烈的环境,改如何去有效推广呢?【逻辑思维】罗振宇这样说:有一次我在厕所里看到一个金融产品的广告,我心里想坏事了,这个产品有麻烦了啊!为啥?很多人都以为做广告只要把产品信息能够传播出去,剩下的就是算覆盖人数啊转化率啊等等,就是个纯粹的数学问题,没有好处至少也没有坏处。这么想其实忽略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啊:第一可信的程度决定了产品的在传播效果。你想啊一个在厕所里看到的金融产品对他的可信程度是加分呢还是减分的啊!第二呢,品牌传播的本质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和什么东西在一起啊?(正如很多品牌热衷于明星代言,央视广告,节目冠名等——编者注)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厕所),找到一群“错误”的人群(男女老少),然后向这群人推送与他们需求(解决内急)毫无关联的内容。什么才是P2P理财推广的正确姿势呢?且往下看:1、找准地方找准人群的首先要选对地方,找到意向人群最聚集的地方。对于理财投资类平台/产品而言,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门户可作为首选。一来借用了四大门户的网站的口碑和品牌美誉度来作为品牌的平台的背书。也是开始所说的提高了可信任的程度,以及你和什么东西在一起问题。网络联盟类的就谨慎选择了,无品牌背书不说,保不齐你的推广内容会和一些招商加盟或是保健品之类的混杂在一起。再者,大部分的具备投资经济实力的人群,日常都会在门户网站浏览各种新闻、经济、娱乐等资讯。2、找准人群四大门户多属于综合性网站,覆盖人群也较为广泛,因而就需要我们在这些用户群体中筛选出具备消费、投资能力的人群。一般主要从年龄、兴趣等方面来筛选。年龄太低刚步入社会没有经济实力,年龄太高对于互联网产品接受度不高。所以一般选定在25~50岁之间。兴趣方面除去常规的:股票 贵金属 基金 期货 石油等直接关联兴趣外,还可以增加房产、汽车、奢侈品、珠宝等高消费兴趣。3、找准用户关注点无非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点:1、安全性2、收益率3、灵活性4、品牌特性尤其在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普通用户对于平台的安全性更加看重,毕竟是真金白银的口袋里往外掏。国资背景,知名风投,银行投资,上市公司控股等这些都会凸显平台的实力和安全性。收益率别以为越高越好,日趋理性的用户对于过高的收益率反而会有所顾虑。所以在推广过程中优选一些收益率中上型产品来做宣传。灵活性多在于产品设计,但是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所以一般推3~12个月之间的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的产品。其他方面选择的支付平台、担保平台的品牌性,也会为自己加分不少。4、推广不是一朝一夕说到底大家最为关心的一点就是成本的问题,获取一个注册用户多少钱,获取一个投资用户多少钱,获客成本与投资额度比值的ROI又是多少。无论是搜索广告或是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推广,都是需要积累的,立竿见影的是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羊毛党。直言不讳的说初期开始投放的时候几千块钱投放出去,点击量有,但是注册量寥寥无几,投资用户更无从说起。初期一方面是在对市场铺垫试水,提高用户认知度;另外方面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从投放数据在找到合适的优化方向,提高用户转化:维度精准优化,文案与落地页配合度、活动推广、产品用户体验等。理财平台的推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正如理财投资不是一夜暴富,都是一个道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投资对于用户而言本是一项需要花心思去琢磨的事,毕竟是得从口袋里把钱往外掏;而理财平台/产品的推广更是如此,花钱推广得找对地方,找对人,找对方向,钱才能花得理所当然——“选好平台做投资理财,选好渠道做推广营销”作者: 老冯,微信:fking8088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分类
| 相关阅读
Powered by
鸟哥笔记 沪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投资理财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