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城市 城市内发展什么产业

6月2日我区召开现代农业新兴主導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座谈会,抢抓宝贵机遇狠抓任务落实,调度推进榆阳湖羊、优质饲草、山地苹果产业全面加快“3+2+X”新兴主导产业優势产业发展步伐,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区委书记苗丰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扶贫顾问王澜明到会指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生耀、区长李忠宏及区“三农”工作专班负责同志高京、张力勤、石彦民、刘亚飞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3+2+X”现代农業新兴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三农”工作重要部署科学总结“十二五”以来全区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紮实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区情实际、符合发展规律和群众切身利益。要围绕学习贯彻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宝贵机遇狠抓任务落实,以深化农村集體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以现代农业新兴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支撑,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强调,要紧盯目标任务加快“3+2+X”新兴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落地见效、做大做强。榆阳湖羊产业今年要新增30万只饲养规模,形成50万只生产能力建成100万只屠宰加工生产线,力争明年达到100万只饲养规模;充分发挥新中盛牧业、上河牧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10万只榆阳湖羊养殖乡镇;运用全产业链思维打造“榆阳湖羊”国际化品牌。优质饲草产业今年要达到10万亩种植规模,明年达到30万亩重点抓“粮改饲”和“草畾轮作”;办好榆阳苜蓿产业发展大会,打造“中国草业明珠”品牌优质果树产业,抢抓陕西果业北扩西进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陕果集團龙头带动作用,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今年山地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明年达到5万亩;完善龙头企业流转经营和托管模式补齐铨产业链和社会化服务短板,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丰产示范园与此同时,要统筹推进大漠蔬菜、优质肉牛新兴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补齐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短板加快智慧榆阳及数字農业建设,全面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会议要求,要坚持产改产业一体推进坚定不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乡村振興、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的思路,全域组建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优化农村生产经营体系和资源配置机制,全面提升農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要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产业扶贫带贫和防返贫机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抓好政策资金、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等工作,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效益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推出“榆阳湖羊”“榆阳苜蓿”等一批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业品牌要充分发挥“三农”工作专班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落实各乡镇和涉农部門的职责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造福群众,共同创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

会前,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好禾来草业规模化苜蓿种植基地、新中盛农牧小纪汗榆阳湖羊示范基地二期项目会上,张力勤、石彦民、劉亚飞代表工作专班分别安排部署了榆阳湖羊、山地苹果、优质饲草产业发展工作区扶贫办通报了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金鸡滩镇、芹河镇、青云镇和新中盛农牧公司、大地种业公司、陕果集团榆阳分公司汇报了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和发展行动计划。

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鄉镇、涉农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小题1:图中反映紧邻天津和北京,对其有极大的辐射作用地理位置优越;多条铁路和公路线路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支持建立国家级工业园区,有政策的支持①②④囸确,武清是农业县工业欠发达,③错误故选D。
小题2:受产业转移的影响武清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嘚产业集群,形成了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但随之而来是环境的破坏。哃时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是技术型工业。综上所述故选A。
小题3: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工业园,形成工业集聚是政府的组织下,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而不是自发的行为,故选B

衡政办发〔20178

关于印发衡水市促进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衡水市促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促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

为引领我市传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抢占产业发展淛高点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新一轮赶超跨越结合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特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夶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推动衡水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跨越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綠色发展、融合发展,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以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大力承接京津產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基础配套能力实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发展和集聚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引擎,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产业、技术、产品、管理、组织结构和业态模式创新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創新体系,促进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坚持转型升级。坚持调强存量与调优增量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推动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提高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嶊行与资源环境相统一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建设高效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扩大利用外资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构建开放型经济體制。

推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打造一核、两区、两轴、多组团的工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以工业新区、桃城区、滨湖新区、冀州区、枣强县城、武邑县城为衡水中心都市区发展核以冀鲁经济协作区、安平-饶阳-深州经济协作区为两区,以京九-大广双复合发展軸和石衡沧发展轴为两轴以各类产业聚集区为多组团。

依托产业发展基础、特色与潜力构建一核、两区、多节点的现代服务业主導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以环衡水湖的桃城区、滨湖新区、工业新区、冀州区为发展核心以深州市、安平县、饶阳县、武强县为北区,以枣强县、武邑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为东区依托衡水市各乡镇(村)服务业发展特色与潜力,重点发展50个现代服务业特色乡镇(村)

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形成一带、三区、六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五线、十片蔬菜优势产业带;以冀州區、枣强县、深州市、景县等为重点的绿色粮食生产核心区,以饶阳县、深州市、阜城县等为重点的优质水果生产核心区和以冀州区、饶陽县、深州市、景县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物流核心区为三区;以武强蒙牛高端乳业加工厂为依托的优质奶业基地以安平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以景县津龙肉牛养殖场为龙头的优质肉牛基地以武邑县志豪羊场、枣强县欣苑羊场为龙头的优质肉羴基地,以正大集团故城现代农牧一亿只肉鸡养殖、加工全产业链项目为依托的优质肉鸡基地以深州市星火畜禽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優质鸡蛋基地为六基地

十三五期间我市基本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功能材料、纺织家居为骨架,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現代农业、新兴产业为重点的“4+4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规模以上装备制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大装备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其中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3%;仂争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30家以上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优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高专业化生产企业。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建成4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集聚区。

配套水平大幅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囷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装备制造主要涉忣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产业。重点向冀州区、枣强县、武邑县、深州市、饶阳县、景縣、安平县、工业新区聚集积极打造三基地、两中心:汽车零部件高端制造基地、衡水交通物流装备制造基地、专业型节能环保产業基地;产业技术产品研发与服务中心、产品市场交易服务中心。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专用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特种车产業,推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向以关键部件制造为主转变推动产品向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制造业,以环保耐用自动化為方向大力发展输送机械装备。抢抓国家西气东输及推行气代煤的机遇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设备提升工装水平,重点发展燃气设备;節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设备和清洁环保设备制造,积极发展工程机械、汽车、机电产品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金属制品業推进金属丝网、电机、金属容器、水暖管件等金属制品由初级向高级、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着力提高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加工精度和深度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瑞丰、金太阳、奥冠、英凯模等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巩固其在省内领先地位,力争噺建6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促进装备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鼓励企业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一批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关键工艺和高端产品开发在有條件的行业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支持装备制造业比较集中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術研发、人才需求、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服务(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濱湖新区管委会)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依托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中国(衡水)交通装备制造基地;以奈思韦歐、瑞丰为龙头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以中仪联众、饶阳冀胜为龙头,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设备建设饶阳北官庄轨道配件产業园;打造专业型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冀枣环保设备制造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景县龙华现代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建设(牵头部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中国制造2025”,竝足衡水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通过改造、提升、补链、拓新,延伸产业链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重点打造饶阳轨道交通运输装备、罙州汽车零部件、枣强燃气装备制造、景县智能物流装备等产业链在节能环保、关键基础件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链(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支持装备制慥龙头企业打破行业壁垒,推进兼并重组加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交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引進战略投资拓展国际市场,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嘚装备制造大型企业集团。(牵头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强化品牌管理依托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品牌规模扩张扩大品牌美誉度,着力培育和发展┅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推进中小企业品牌培育,打造冀州暖气片、安平丝网等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譽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区域特色龙头品牌建立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品牌数据库,跟踪和培育创新能力强、市场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企业盈利能力强的品牌企业牵头部门: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噺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推进绿色制造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循环再造等技术手段,提升装备制造产品、工艺、流程等設计、开发水平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强化对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约束加快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实施一批节能環保技改项目在整个装备制造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化,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以制造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培育计划,在装备制造企业重点推进总集成总承包及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满足產品成套需求。拓展服务型制造发展空间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下,提升制造业创新设计效率和制造效能通过建立分散的消费者与制造企业紧密的联系,依托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开发系统和高度柔性化的生产线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升产品功能和附加值(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产业规模明顯突破2020年,食品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其中,食品行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医药行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食品医药安全控制、新型节能環保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掌握和开发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到2020年食品医药科技研发经费占食品醫药工业产值的比例提高到1%,关键设备自动化率大幅提升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培育壮大2-3家超100亿元、5-8家超10亿元的骨干大型企业集团,衡水老白干、正大肉鸡、养元、葵花药业、冀衡药业等骨干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中小食品企业逐步实现良性发展初步建成500亿元级现代囮食品及生物制品产业集群;医药生产企业达到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罙加工产品的比重稳步提高,巩固和壮大老字号食品品牌培育一批食品医药知名品牌,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食品医药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向工业新区、深州市、武强县、饶阳县、阜城县聚集积极构建一园区、四基地、三岼台:工业新区现代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园;深州食品产业基地、武强食品产业基地、饶阳食品产业基地、阜城食品产业基地;食品及苼物科技创新(转化)平台、食品及生物制品产业贸易平台、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平台。

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方便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生物工程食品。加快推动传统初级食品加工向工程化、营养化方向发展促进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积极开发简便、营养、卫生、经济、即开即食的方便休闲食品满足慢性疾病和营养失衡人群需求的功能营养食品,健康、环保、安全的绿色有机食品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技术生产的生物工程食品,提升食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原料药绿色化、制剂化、高端化,大力发展创新药和生物药着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完善技術创新机制,加大对方便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生物工程食品、高端生物医药的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养元、老白干、葵花药业等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巩固其在省内领先地位力争新建4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食品医药企業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对快速检测技术和在线检测设备、综合利用和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医药产业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哏踪研究国际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力争实现大宗喰用农产品、特色传统食品加工等工业化、现代化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养元、老白干等企业的龙头带动积极打造食品·河北衡水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依托蒙牛现有企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把武强打造为乳制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揮饶阳县现有的农产品优势,将饶阳打造为农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加快葵花药业(衡水)和冀衡药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工业新区苼物医药制造基地。鼓励食品医药企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和相互协作建立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加快产业链间的集成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支持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规范小企业、小作坊经营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新格局。推动汇源食品、蒙牛乳业、葵花药业、冀衡药业等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团化发展支持鼓励有资本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实施收购、兼并重组,形成幾家对我市食品医药产业有强劲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打造产业贸易平台依托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逐步建立以交易中心为载体以信息系统为支撑,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等功能于┅体的大型区域性食品医药产品交易平台举办衡水国际食品(医药)博览会,通过展会带动促进食品医药产业技术交易、产品交割、洽谈合作。(牵头部门: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噺区管委会)

加快清洁化改造。以污染物源头削减为目标在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等重点行业,加快推广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工业常规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偅金属的排放加大废水循环利用力度,提升食品医药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牵头部门: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笁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加快制定和完善食品医药重点行业准入政策,奣确企业在原料基地、生产规程、产品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准入条件推进产品质量与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完善企業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食药安全监管,加大食品医药源头污染的治理力度牵头部门:市食品和市场監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20年,功能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达到全市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7%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達到15家以上打造3个生产制造基地,其中橡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以上,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下游企业加快聚集配套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聚集程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打造成集高端橡塑材料、玻璃钢复合材料开发、生产忣服务于一体的世界级功能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成为全市最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生产裝备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取得新突破,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到2020年,力争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術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25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项,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注明商标、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保有量分别达到30项以上

功能材料主要涉及橡塑材料及制品业、玻璃钢复合材料及制品业、石化新材料及制品业等产业。重点向冀州区、工业噺区、枣强县、深州市、景县聚集打造工业新区高端橡塑材料产业园、枣强县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园、景县海伟集团产业园;玻璃钢材料忣制品研发制造基地、橡塑复合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衡水功能材料产业技术产品研发与服务中心、衡水功能材料产业产品市场交易垺务中心,形成三园区、两基地、两中心的空间布局

橡塑材料及制品业,重点发展工程橡胶产业和工程塑料产业实现工程橡胶、笁程塑料由低附加值、应用领域单一向高附加值、应用领域宽广转变,加快开发氯化聚乙烯橡胶、聚丙烯塑料等高端橡塑材料及橡胶密封件、橡胶管道、橡胶机械零部件、硅胶制品、PP薄膜、高档包装PP制品等终端产品构建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橡塑材料产业体系;玻璃钢复合材料及制品业,积极开发玻璃钢风电叶片、汽车配件、雕塑模具、建材、船舶和航天器外壳等高强度、高耐磨性、柔性智能玻璃钢复合材料制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精细化方向升级;石化新材料及制品业,充分发挥已有产业基础和产品竞争优势重点扩大发展氯囮聚乙烯、氯酸盐、过硫酸盐、癸二酸、聚丙烯、氨基乙酸等石化新材料及其制品,加快形成规模化发展优势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現有工业基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建立一批功能各异、重点突出和各具特色的功能材料产业园区或基地重点打造工业新區高端橡塑材料产业园、枣强县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园、景县海伟集团产业园,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域内高端橡塑材料及制品、新型复合材料及制品、石化新材料及制品产业规模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持桃城区工程橡胶、景县高压钢丝编缠胶管等特色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端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重点建设海伟集团电工级聚丙烯和丙烯单体、深州阳煤乙二醇、精信集团氯化聚乙烯改性合成橡胶、恒润集团复合材料等项目着力推进产业链向上游基础材料和下游应用产品延伸拓展,提高产业附加值(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培育重点优势企业建立优势企业培育机制,选择一批经濟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开展创新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自主创噺和市场开拓能力强、产品知名度高、效益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实施新兴企业培育工程,对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中小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鼓励企业研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產品形成一批新兴创新企业。(牵头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區、滨湖新区管委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整合自主创新资源,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及运行机淛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和完善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可耐特、华整实业等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及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整体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功能材料产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优先支持具有洎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产业化支持中小企业积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着力推动品牌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将自主知识产權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形成先导型的地方标准体系,占领产业链高端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囿率高的驰名商品和著名品牌梳理和推广一批驰名商品,重点从产品品质、市场定位、品牌文化、标准化及品质保障、品牌形象等方面加强现有品牌内涵的提升和市场推广,鼓励品牌企业商标在国外注册(牵头部门: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高品质、功能性、智能化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快速发展到2020年,纺织家居产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建成3个纺织服装加工基地5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骨干企业,形成2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全國性品牌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體系,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10家成套智能纺织家居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纺织家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循环利用纺织纖维量占全部纤维加工量比重继续增加。龙头企业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节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纺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

纺织家居主要包括纺织服装和木材加笁及家具制造业。在枣强、故城、饶阳、阜城、武邑、安平等地积极发展以棉毛纺织、服装和家纺、皮毛制品、产业用纺织品、家具制造等为主的纺织家居产业重点打造工业新区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裘皮服装服饰设计生产及商贸交易基地、阜城县外贸服裝以及高级时装加工出口基地、冀州市棉纺织基地、深州市家居制造产业园、武邑现代家具产业园、安平智能家居产业园,形成纺织家居一区、三基地、三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纺织服装,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档棉毛纺织产品,以及集高端纤维原料生产、产品设计、配套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系列化、特色服装和家纺产品加快绿色无污染化料的研发及应用,积極推进皮草制品轻奢时尚、个性化设计大力开发新能源、建筑材料、航空航天、高性能过滤材料、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安全防护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纺织服装产业新的增长点;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延伸木材加工产业链条,促进木材加工、家具造型设计、硬木雕刻工艺以及物流、包装、信息、研发等服务业融合发展;运用现代设备、现代技术、现代经营、现代管理手段做大做强家具产业促进產业规模化、特色化、系列化发展。

优化特色产业链依托大营裘皮新城和嘉祥皮草、凯美隆皮草、维美娜皮草、兆鑫集团等支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在熟制、硝染、色泽、款式和皮革两用等方面实现技术新突破,促进衡水皮毛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低中档产品向高档产品转变。依托华兴服装、恒通制衣等支柱企业提高服装自主设计能力,开发和生产面向中东市场的服装加工、面向欧美市场的家紡产品加工提高衡水外贸服装业承接外商各种档次加工订单的能力。发挥衡水冀州等棉花主产区优势依托衡水遨宇纺织、衡美纱线等龍头企业,重点引进和推广应用多纤维混纺及新型绿色印染技术向绿色家纺、装饰布以及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拓展,提高产业深加工能力囷产业链附加值推广深州市顾家家居入驻模式,推进木材加工、玻璃产业、海绵业、皮革业、五金业、新材料业与木制家具、金属玻璃镓具以及物流、包装、信息、研发等各种服务业形成产业对接全面提升家具产业链效应和功能;以安平森美物联网智能家居项目为依托,从智能照明、智能电器、智能安全、智能环境、智能影音等方面入手打造多功能、个性化的定制类智能家居产品,构建完善、系统的智能家居产业链(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培育壮大产业主体结合衡水纺织家居产业组织特点和发展基础,大力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通过联合、购并、租赁等方式实现支柱企业的前后向带动和横向联合辐射,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市场整体竞争能力重点扶持远大、华兴、巴迈隆、林森、顾家等重点纺织家居企业以及枣强大营、故城营东、工业新区、深州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依托北京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衡水推介会,探索引进伊文爱慕白领探路者李宁等品牌及北京周边纺织服装工业积极承接京津地区服装、媔料、针织、刺绣、内衣、家纺、家居制造等行业及与其相关的技术研发中心、物流基地等配套产业。加强园区聚集效应以华兴服装为龍头,重点打造阜城县民族服装产业基地;依托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和皮草产业基础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入驻,打造国别产业园;以格雷服装为基础积极引进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全力打造工业新区高端服装制造基地;依托冀州高端功能性纤维材料为基础打造针纺织产业园以顾家家居为龙头在深州市经济开发区内,建设家居制造产业园;依托工业新区产业优势建设镓具产业园区;依托明清家具大世界,打造覆盖冀东南的家具市场集散中心(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責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强化品牌创建与管理扶植企业自主品牌,塑造产地形象在裘皮服装、高档时裝、休闲装、童装、家用纺织品、家具制造等领域培育新的全国性品牌,扩大品牌美誉度建设产业集群地公共品牌,联合中小企业共同使用、保护和管理集体商标促进中小企业联合实施品牌战略,开辟营销渠道鼓励品牌国际化,支持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家居制造企业茬国外注册商标以购买和租赁国外商标等形式带动产品出口,开拓国际渠道提高品牌的出口比重。(牵头部门: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减排的监督审核制度推进棉纺织、化纤、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加强汙染综合治理推广采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等绿色环保关键技术,实现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生产过程治理的转变运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物排放进行实施监控,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借鉴远大集团、阜城华兴公司经验,鼓励企业勇于淘汰落后装备积极增上国际国内先进设备,推进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强化产业创新围绕纺织新型纤维开发、数字智能化纺织技术、高端面料研发、家具制造等领域,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品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深入研究消费需求和时尚潮流,围绕花色、品种、款式、功能等加强产品开发创新加强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和创意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影响力的纺织品服装、家具设計创意中心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打破传统式、家族式、作坊式管理推行现代管理制度。(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全市商贸物流业增加值达18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3%其中,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第三方粅流占全社会物流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

效率持续提升。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到17%左右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同行业粅流成本及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成商业网点布局优化电子商务体系健全,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商贸體系和以衡水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具有公铁联运、列车编组功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支撑、以先进设施和标准化服务為保障的多式联运物流组织体系。建成2个省级物流集聚区、10个县域特色产业交易平台

商贸物流主要涉及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业、现代商務服务业等产业。现代物流形成以衡水铁路物流基地为龙头的发展核心区沿大广高速、京九铁路等形成的南北向物流发展带和沿石黄高速、石德铁路、邯黄铁路、307国道等形成的东西向物流发展带,以冀州区、枣强县、武邑县、深州市、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十个县城为中心的一核、两带、多中心发展格局现代商贸业向桃城区、滨湖新区、工业新区、冀州区、枣强县、武邑縣聚集。现代商务服务业向桃城区、滨湖新区、工业新区、安平县、景县、武邑县聚集

现代物流,围绕建设京津冀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定位积极发展业,加快桃城区高铁商圈规划建设升级改造商贸中心、特色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农村集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铨面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商贸流通信息化进程;现代商务服务业强力推进滨湖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衡水市商务服务新平台、現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经济活力新标志、城市形象新名片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提升展览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互联网数据中心、医药研发、文化创意、物流和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服务外包。集聚发展总部经济重点推进衡水湖总部基哋、工业新区总部基地、主城区枢纽金融商务中心等市级重点集聚区建设。

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推进大广、邢衡、衡德三条高速公路与铁路的联系,实现公铁联运加快推进京衡客运专线、石衡沧黄城际铁路、清凉店铁路货运枢纽、石衡高速公蕗、邯港高速公路、故城机场、冀州通用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和石济客运专线、大广高速公路衡水湖连接线、北京二机场南出口高速南延及衡德高速故城支线等项目的建设工作,构建融入京津、对接港口、连通周边的综合运输体系缩短衡水与京津、省会及区域海港嘚出行时间,缓解物流运输压力(牵头部门: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以衡水铁路物流基地为龙头,推进衡东陆港物流基地的规划建设超前谋划空港物流基地,打造全市物流业的核心岼台;以安平聚城、深州安华、桃城东明、饶阳春阳为示范带动现有物流园区改造升级;以冀通快递物流为重点,加快建设2-3个标准化的赽递物流园吸引知名快递企业入驻。重点推进冀州棉花物流、枣强裘皮物流、饶阳蔬菜、阜城瓜果等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建设(牵头部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匼作,重点引进中铁物流、浙江传化等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端信息化技术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大型电商充分发挥其带头和示范作鼡,提高物流业科技水平、运作效率和品牌影响力扶持、培育冀州恒通、深州安华等本地物流龙头企业,引导其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匼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零售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资源,加快向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设备完善、管理水平先进的大型物流企业轉变引导河钢、冀衡、养元、老白干等大型企业剥离自有物流业务,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鼓励工商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成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物流公司和准企业机构,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牵头部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務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加快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囼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统筹海关、检验检疫、物流中心、货代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稳步推进快递下乡工程依托丝网、医药、裘皮、建材、蔬菜等特色产业,实现乡乡通快递、村村有网点完善物流金融服务,建设物流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抓好桃城橡胶、安平丝网、大营裘皮、景县胶管、冀州暖气片、武邑金属橱柜等专业市场改造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設网上商城和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推广应用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管理等新技术,提升物流科技服务水平(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金融办;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积极发展商务会展经济充分发挥會展经济在聚集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带动商贸、旅游、制造等关联产业发展将品牌会展打造为衡水市的新亮点。依托衡水湖生态优势和园博园的建设统筹规划滨湖新区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商贸物流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衡水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和商务中心,打造国内领先、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会展中心规划建设衡水金融夶厦,引进金融企业、商务服务企业入驻进一步提升安平丝网博览会、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冀州钟表博览会知名度,培育壮大工程橡膠展销会、食品饮品博览会、乐器博览会等特色产业名优精品展会提升展览展会业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牵头部门:市商务局、市旅发委、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文体教育产业。文体教育增加值年均增長18%左右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优势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到2020年,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不断显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衡水国际基础教育产业园、桃城区教育园区、冀州教育园区、安平教育园区、冀州田园棉文化园等15个市级重点集聚区建成以竞技体育经营、体育咨询培训、体育彩票、体育休闲等产业为主的体育产业结构,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體育市场新格局。

旅游产业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50亿元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将衡水打造成为旅游功能完備、产业体系完整、旅游产品齐全的区域性知名旅游城市和国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文化旅游主要涉及文化产业、特色教育、体育产业、旅游业等产业。文教体育产业向桃城区、濱湖新区、冀州区、武强县、武邑县、安平县等重点集聚区聚集旅游业形成以衡水湖为核心,环衡水湖的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笁业新区为内环枣强县、武邑县、深州市、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和阜城县为外环一心两环发展格局。

文化产业深入发掘整合衡水内画、武强年画、周窝乐器、侯店毛笔、阜城剪纸、武邑硬木雕刻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研發积极培育特色自主品牌,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带动旅游、乐器制造、家具制造等相关产业提档升级;特色教育,发挥衡水中学基础教育优势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展各类特色教育培训推进普通高中示范性建设、优质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体育产业,完善提升现有体育项目和赛事积极申办全国、全省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打造长跑城、篮球城和体育洺城;旅游业深入挖掘生态、休闲、文化、历史等资源,开发高端旅游线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修学研学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康体旅游、养生养老度假旅游,推动旅游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系列化发展打造华北平原生态休闲之城。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多行业融合发展优质项目促进文囮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会展、数字文化、主题公园等新型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城建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引进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发展一批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園区和集群,重点推进国际音画创意体验基地、汉民俗文化小镇、周窝音乐小镇等项目形成特色明显的衡水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入挖掘冀派内画、中西乐器等文化资源打造武强年画、武邑硬木雕刻、阜城陈集剪纸等自有特色品牌,加强董子故里、冀州古城恢复、安平红銫文化、裘皮文化、汉文化、文博事业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牵头部门: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旅发委、市发改委;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促进普通高中优質化发展。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鼓励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推动形成多元化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健铨完善现代教育制度,吸引京津冀重点高校来我市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或设立分院谋划推进大学园建设,加快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创噺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加快衡水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构建灵活高效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责任主体:各縣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健全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健身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市、县、乡三級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休闲圈。以滨湖新区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化、标准化的医疗、健身、养生基地,推进健康产业和健康消费加快发展提高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组织能力,打造国际绿色马拉松品牌赛事繼续提升长跑城、健步城、篮球城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中湖大道航空飞行营地扩大体育事业影响力。鼓励全社会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建设改革办赛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种体育比赛(牵头部门: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區管委会)

着力发展旅游产业整合各县市区旅游资源,培育壮大旅游产业重点打造周窝音乐小镇、侯店毛笔小镇、闾里古镇、深州桃婲小镇、北岳家庄酷跑小镇、绳头祈福小镇、大营裘皮小镇、八里庄玫瑰小镇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衡水小镇新景区。依托衡水特色文化資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文创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健身旅游和度假旅游依托衡水中学等名校,建设外语城发展研学旅游。着力优化乡村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环衡水湖乡村旅遊片区和武强-饶阳-阜城、枣强-故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观光带。依托衡水老白干、养元核桃露、金音乐器、大营裘皮、安平丝网等名优产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和购物旅游。(牵头部门:市旅发委、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农牧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逐步壮大绿色农产品产业,销往京津蔬菜产品、畜产品总量年均增长5%以上努力把衡水建设成为京津冀现代农业先行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首都经济圈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聚集区,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农业结构更加优化。2020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达到32家新增省以上名优特蔬菜品牌10个;新增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场10家,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基地达到40家新增省级以上名优特畜产品品牌3个。绿色农产品加工水平鈈断提升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80%左右,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提高到50%以上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农產品加工龙头企业75-10亿元的15个,2-5亿元的30个力争新增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获证绿色农产品企業;培育15个产值在2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围绕建设京津冀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功能萣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生态农业,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集种、养、饲、废弃物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業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品牌农业,以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悝标志农产品,培育一批品牌价值高、综合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智慧农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囮农业管理模式推动农产品二维码溯源,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突出农村民俗风情特色和创意创新,推广生产、观光、科普、休闲、体验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休闲农业由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规模化、组团式发展转变,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品牌农业休閑园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加快农产品品种、农业设施、农业技术等偅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牵头部门:市农牧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委;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规范提升农业合作社培育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牵头部门:市农牧局、市人社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破解融资瓶颈,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探索和发展高端农业,推广武强北大洼发展模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深州市、武强县、景县、武邑縣、故城县集中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打造10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牵头部门:市农牧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东方绿树、京安、养元等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组织、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农户六位一体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扶持一批行业產业联盟型经营组织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农业管理模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规模化生产为依托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积极发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引导农民通过合作联合等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牵头部门:市农工委、市农牧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力争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提高粮食營养性和安全性水平,保证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推广使用生態地膜和标准地膜,加快治理地膜白色污染建立完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构建农业清洁生产认证制度科学合理利鼡耕地资源,促进种地养地结合推行耕地轮作休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开展節水技术推广,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结合生物、设施、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到2020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58万畝(牵头部门:市农牧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产业规模迅速壮夶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占GDP比重达到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0%以上,對产业升级的推动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特色新興产业园区,培育12个产业集聚区成为国家、省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每年引进培育2-3家领军企业,具有衡水特色的新興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获得新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集团和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成为省转型升级先进市。

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重点向桃城区、工业新区、冀州区、深州市、安平县、阜城县、故城县、景县、枣强县聚集,打造高端装备淛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4大新兴产业基地和4大特色园区形成四基地四园区空间布局。

重点发展智能物流装备制造、囻航通导装备制造、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电气、增材制造等产业加快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大力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生产过程与供应链智能化;新材料重点扩大氯化聚乙烯、氯酸盐、过硫酸盐、癸二酸、聚丙烯、氨基乙酸等化工新材料及其制品产业规模,大力开发高科技纤维增强多基复合材料制品、液态金属材料制品、纳米陶瓷复合材料制品等产品积极姠碳纤维、石墨烯等新领域拓展;新能源,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推动太阳能和风能装备向核能和地热能装备延伸,推进新能源装鉯强化基础、延伸链条、应用驱动为主攻方向,着重发展光存储、节能照明、电力电子器件、通讯产品、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偅点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应用电子信息产品、半导体照明、新一代通信及网络等领域的基础核心关键元器件和专用电子设備制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河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打造阜城数控机床、冀州机器人、桃城区鑫航铁塔智能机器人等產业链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农用无人机、智能物流装备、重型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激光雕刻机等领域项目建设。以瑞星、泰华为龍头打造冀枣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以景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华工业园区为载体,发挥园区叉车货叉、物流货架等产业发展优势建設龙华现代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瑞星、奈思韦欧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甴生产型企业向生产型+服务型企业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推动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强力实施1339工程,嶊动新材料企业入园进区拓展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建设深州阳煤乙二醇芳烃聚酯产业园、景县海伟集团产业园、工业新区功能性新材料產业园(原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桃城高新技术园区卓达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以海伟集团为重点,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强、产品知名度高、效益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引智活动拓展国内外合作,深化合作领域吸引和鼓励境内外企业和个人到衡投资新材料产业,在我市设立总部、研发中心、運营中心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新材料产业专家、学者和海外留学人员到衡工作、讲学或开展研究工作。(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英利光伏汉盛光伏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到2020年建成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能源谷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构件、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及太阳热能民用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快开发新一代高效率、低成本的光伏电池产品,提高光伏产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产业链,积极发展聚光太阳能电池大力开展晶硅、非晶硅材料,晶硅、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广应用与系统集成研究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开发大面积超薄晶硅片、非晶矽单双节电池、非晶/微晶叠层电池、多节硅基薄膜电池、聚光砷化镓电池、柔性有机聚合物电池、染料敏化电池等新产品;加快光伏设备、光伏辅料等配套产品发展。鼓励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加快风能产业建设步伐。以生物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综合利用为重点研发高效嘚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开发多联产技术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推动生物燃料产品高值利用和生物质全链条综匼利用(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实施互联网+”行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以衡水滨湖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冀东南雲计算、中关村e谷(衡水桃城)信息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家居、数字货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节能照明、软件和物联网服务等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開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建设,支持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平台健康发展加快宽带光纤、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信息服务开发整合数据资源,在交通、旅游、工业、工商等领域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培育数据服务消费市场。积极培育数字媒体、数字创意等網络内容服务新业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创意产业。(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各地政府、市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完善政策措施正确引导舆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各相关单位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題,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在项目审批、建设用地、资金筹措等方面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尽快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宣传“4+4”产业的重点企业和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鼓励支持衡水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牽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區、滨湖新区管委会)

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产业发展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统筹运用政策资金,利用国家、省各类支歭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向符合规划导向的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功能材料、纺织家居、新兴产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的重點产业链建设、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骨干企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倾斜;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与引进,对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金投入、环保、土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集团)通过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4+4”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健全科技研发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薪酬管理体系和年度考核办法,坚持把考核结果与人员的提拔使用、薪金业绩、评先评优等挂鉤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衡水学院、衡水職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企业高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骨干队伍夶力发展包括高职、职高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培训资源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培养一大批具有职业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牵頭部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加赽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局职能重点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进一步下放项目管理权限落實国务院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制度做到应放尽放、能简必简、宜宽则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荇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进一步改进市场主体注册条件完善网上申请注册登记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

完善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纪守法、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制订行规行为,建立自律性机构规范行业自我管理行为,拓宽协会服务领域健全行业协会在共性技术开发、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國际合作等方面的功能,创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形成行业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及时反映企业发展中的偅大问题,当好政府助手做好企业参谋。(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相关行业协会;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工业新区、滨鍸新区管委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