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M2的m2增长意味着什么目标

光大证券:17%的M2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日16:32  来源:
  &&&&光大证券15日发布最新宏观研究报告指出,17%的M2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光大证券表示,13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从国家对明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的设定来看,明年的货币信贷环境将极其充裕。尽管提出此增长目标的依据(即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值得质疑,但通过对明年货币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发现17%的M2增长目标并非不可以实现。当然国家对总量目标的设定更多的是传递出明年的货币政策为适度放松。就GDP实际增长来看,我们认为明年由于投资的拉动会使GDP维持在8.5-9.0%。从这两方面来看,09年的名义GDP应该会低于8.5%。把M2增长设定高出名义GDP的8-9%(即达到17%),当然也并非不可能。在当前的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的渠道主要有占款、财政占款和金融机构的再贷款,从这三方面的分析来看,预计09年基础货币的投放仍会出现快速增加。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通货比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率等,通过对他们的分析,预计货币乘数在明年将趋于下降。因此,尽管经济出现衰退,物价出现下滑,但只要央行把握得当,17%的M2增长目标仍是可以实现的。&[888提示:明日可能大涨的!][特e关注:今日黑马今日牛股股市黑马]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12/15 08:4812/15 08:3612/15 08:3412/15 03:3212/13 05:0212/13 05:0212/13 04:3612/13 03:11
用户名: 密码:&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和讯注册用户,请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如何实现M2的增长目标?—降准可能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
如何实现M2的增长目标?—降准可能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主要结论:我们在题为《以稳为纲》的年中宏观专题报告中,预测年内央行仍将降准两次左右,引起市场的关注和讨论。当前货币政策方向不明,降准或者不降准都有各自的理由。本报告拟从M2增速下降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论证年内降准两次的必要性。一、M2增速持续下降,除了高基数外,主要增长来源均较弱1、基础货币持续下降:占主导地位的外汇占款持续下滑,央行再贷款波动较大,且不具有持续性,财政存款体量较小。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基础货币尚能增加,但2015年以来,在权重最大的外汇占款不断下降背景下,基础货币呈净减少局面。2、私人部门信贷增长乏力:企业部门内生性增长需求疲弱,居民部门主要是房地产贷款带动,但持续性有限。二、如果不降准,年底M2增速可能会掉到10.3%的水平2014年以来,M2增速与货币乘数的差距迅速扩大,未来稳货币增长主要靠货币乘数的扩大,而扩大货币乘数主要靠降准。目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很高(大型银行17%,中小型银行15%),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如果不降准,即使假设基础货币温和增长,M2增速年底可能会下降到10.3%左右。三、M2增长13%的政策目标还要不要实现?首先,货币政策决策当局年初制定M2增长13%的政策目标,应该已经考虑到高基数会造成今年M2同比增长的下降,说明央行希望今年M2能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其次,当前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不强,货币流通速度放慢,在一定的经济增速下,需要更多的货币供应支持经济增长。此外,今年下半年,由于PPI同比改善,GDP平价指数恢复导致名义GDP增速上升,我们预计4季度名义GDP增长将显著提高至8.1%。如果不进行适当降准提高M2增长,二者的差距将进一步收窄,导致货币供应相对经济增长呈现边际偏紧。四、历史上降准的触发条件是什么?理论上降准的触发条件包括:(1)经济增长变差;(2)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3)金融风险事件发生;(4)国际因素的负面冲击。从2014年以来央行历次降准的背景看,降准更多的是考虑经济增长压力。比如,日大幅降准时,经济差于预期,而银行间市场资金条件有所改善,前10个交易日7天回购利率大幅下降71个基点。我们判断,虽然当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相对平衡,但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下降压力较大,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年内美国加息概率不能完全排除)。因此,在市场对货币政策方向缺乏预期的情况下,降准可以向市场和经济主体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同时,我们认为,结构性的公开市场操作不能取代降准工具。二者信号作用不同,降准的信号作用更加明确。历史上2014年11月,/6/8/10月,2016年2月的降准均向市场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起到了引导市场预期的主要作用。我们从产生M2的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来看,外占下降的趋势不会逆转,再贷款可发力但空间有限,财政或将超预期积极,但因财政存款体量小,无法逆转基础货币下降趋势;而从信贷扩张角度看,地产销售已现回落,即便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长,对于信贷拉动的空间也已接近极限,而实体企业层面需求还未有明显回升的迹象,信贷扩张上行空间有限。总体而言,如果不降准,M2增速将显著低于13%的政策目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利于下半年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正文如下:我们在题为《以稳为纲》的年中宏观专题报告中,预测年内央行仍将降准两次左右,引起市场的关注和讨论。现在市场有种声音,认为银行市场资金面并不紧张,降准的必要性不大;还有种观点认为,在去杠杆、调结构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应该相对偏紧。当前货币政策方向不明,降准或者不降准都有各自的理由,那么到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报告拟从M2增速下降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年内降准两次的必要性。一、M2增速持续下降,除了高基数外,主要增长来源均较弱今年4月以来,M2增速回落明显,未来看,由于去年证金救市造成M2的异常波动以及内生性信贷需求不足等原因,预计M2将继续回落。关于M2的增长来源,不管是基础货币还是信贷扩张都增长乏力,其中基础货币的几个来源都难以为继。1、基础货币持续下降:占主导地位的外汇占款持续下滑,央行再贷款波动较大,且不具有持续性,财政存款体量较小。统计数据显示,14年基础货币尚能增加,但15年以来,在权重最大的外汇占款不断下降背景下,基础货币呈净减少局面。(1)外汇占款占主导地位,2014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滑:2000年至2013年,外汇储备、外汇占款持续增加,但这种情况在2014年有所改变;1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以及美国宣布退出量化宽松,外储、外占出现持续下滑,且规模有扩大趋势。15年811汇改增加了市场恐慌,进一步放大了外储流失、外占下降。截至16年5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至23.7万亿,较14年5月高点(27.3万亿)下滑13%(3.6万亿),较15年底(24.8万亿)下滑1.1万亿。(2)央行再贷款波动较大,且不具有持续性:相比外汇占款,央行再贷款总规模较低(15年底仅为3.3万亿);16年初,在信贷扩张背景下,央行再贷款有明显提高;截至16年5月,央行再贷款规模5.5万亿,较15年底增加2.2万亿,其中增量主要来自1月份(2.5万亿,同时1月份信贷增加2.51万亿,社融增加3.4万亿),2-5月为净减少(3000亿)。(3)财政存款体量小,对基础货币影响不明显:财政存款体量较小,即使发挥积极作用,也难以对基础货币产生明显影响。15年财政存款净减少914亿,较14年(净增5531亿)降低约6400亿,量级规模较显著低于再贷款、外汇占款。月,财政存款净增1.26万亿,显著高于14、15年同期(分别亿),加剧基础货币收缩。2、私人部门信贷增长乏力:企业部门内生性增长需求疲弱,居民部门主要是房地产贷款带动,但持续性有限。年初信贷骤增,但持续性不足,月看:(1)由于房价上涨、地产销售火爆,居民中长期贷款猛增2万亿,占比超过33%;(2)企业贷款需求主体中,政府主导项目占相当大比例;(3)票据融资增加7600亿,占比超12%。上述这些方面都反映信贷增长并非是实体经济层面的内生性需求带动,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二季度信贷增长明显回落,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62%,实体企业意愿低迷,后续信贷扩张可持续性不足。二、如果不降准,年底M2增速可能会掉到10.3%的水平2014年以来,M2增速与货币乘数的差距迅速扩大,未来稳货币增长主要靠货币乘数的扩大。根据货币乘数公式:k=(Rc 1)/(Rd Re 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扩大货币乘数主要靠降准,目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很高(大型银行17%,中小型银行15%),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如果不降准,在货币乘数保持高位(5)、基础货币温和增长的假设下,年底M2增速可能会下降到10.3%。三、M2增长13%的政策目标还要不要实现?首先,货币政策决策当局年初制定M2增长13%的政策目标,应该已经考虑到5月和7月高基数会造成今年5月以后M2同比增长的下降。因此,我们判断,货币政策决策当局还是希望今年M2增长保持一定的水平。其次,当前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不强,货币流通速度放慢,在一定的经济增速下,需要更多的货币供应支持经济增长。此外,今年下半年,由于PPI同比改善,GDP平价指数恢复导致名义GDP增速上升,我们预计4季度名义GDP增长将显著提高至8.1%。如果不进行适当降准提高M2增长,二者的差距将进一步收窄,导致货币供应相对经济增长呈现边际偏紧。我们预计二季度M2与GDP增速差回落至4.6个百分点左右,较一季度6.2个百分点以及年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下滑;下半年随着这PPI价格回升,GDP名义增速将进一步提高,而在高基数下,如果不降准,M2增速或将继续下滑,两者增速差进一步收窄,货币供应相对经济增长呈现边际偏紧状态难以改变。四、历史上降准的触发条件是什么?理论上降准的触发条件包括:(1)经济增长变差;(2)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3)金融风险事件发生;(4)国际因素的负面冲击。从2014年以来央行历次降准的经济背景看,降准更多的是由于经济增长压力,日大幅降准前10个交易日7天回购利率大幅下降71个基点。在当前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背景下,(1)外部美联储加息是未落地的靴子,且可能引发多重预期变化,对汇率、国内利率政策产生影响;(2)英国退欧的影响还需观察;(3)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国政策博弈增加了市场波动;(4)国内产能过剩、去杠杆等风险仍在消化中,金融脆弱性增加。我们判断,虽然当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相对平衡,但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下降压力较大,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在市场对货币政策方向缺乏预期的情况下,降准可以向市场和经济主体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同时我们认为,结构性的公开市场操作不能取代降准工具。二者信号作用不同,降准的信号作用更加明确。历史上2014年11月,/6/8/10月,2016年2月的降准均向市场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起到了引导市场预期的主要作用。2016年以来,在外占下降、信贷扩张背景下,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增幅明显。1-6月,MLF、PSL分别净投放1.1万亿、6000亿,较15年末增长162%、55%(两者存量分别为1.75万亿、1.67万亿)。但考虑到疲弱的信贷需求,未来两者大幅增加的空间较为有限。如果不降准,我们从产生M2的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来看,基础货币角度,外占下降的趋势不会逆转,再贷款可发力但空间有限,财政或将超预期积极,但因体量小,无法逆转基础货币下降趋势;而从信贷扩张角度看,地产销售已现回落,即便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长,对于信贷拉动的空间也已接近极限,而实体企业层面需求还未有显著回升的迹象,信贷扩张上行空间有限。总体而言,如果不降准,M2增速将显著低于13%的政策目标,不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Bad Request (Invalid Hostname)中国或设定2015年GDP增长目标在约7%左右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中国设定2015年P在约7%左右,CPI目标在约3%左右。中国2015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为1.62万亿元人民币,赤字率2.3%左右。中国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4.5%以内。中国2015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为12%左右。中国2015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为6%左右。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中国将力争全面完成,调整完善,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中国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融规模平稳增长。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准率、再贷款率等工具。中国今年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中国将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者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中国将保持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双向浮动弹性。中国将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进口。中国将稳定房地产需求。中国将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中国将推进改革,健全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发改委2015年计划报告:中国今年将保持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加强积极财政政策。2015年贸易额增长目标约为6%。2015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目标约为12%。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加13%,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政府工作报告:中国2015年铁路和水利工程投资将为1.6万亿元人民币。2015年将保持铁路投资规模在8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国2015年将创造1000万个城市就业岗位。2015年粮食产量超过5.5亿吨。将降低2015年单位能耗逾3.1%。将加强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将实施IPO注册制改革。2015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资4776亿元人民币。2015年将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10%。2015年研发开支占GDP将达到2.2%。中国将加强内地和港澳的合作。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预期15.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3%;全国财政支出预期17.15万亿元,增长10.6%。全国预算赤字预期1.62万亿元,赤字率2.3%;地方预算赤字5000亿元。李克强总理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报告。按照惯例,报告会提出201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据媒体报道,这个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人预计,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将至7%。1978年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8%,近一半年份(17年)是超过10%的超高增长。从2005年到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预期目标都是8%。因此,有人会将GDP增长预期目标下调到7%看作是无奈之举。但如果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正在开创“新常态”,我们就能看到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积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GDP增速越高越好。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一般都被理解为“底线”,而不会被认为是“上限”,就是越快越好观念的反映。越快越好观念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将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这使人们陷入了“唯经济论”、“唯GDP论”,只从经济建设的角度看GDP增长,那时下调GDP增长目标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在开创“新常态”的要求下,我们应该从的角度看经济建设和GDP增长。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是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并非发展的全部内容。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对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使全面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得到较快改善;但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全面发展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是有目共睹。在社会建设方面,片面追求高增长导致对投资过于重视,因而使收入和财富分配向资本倾斜,不利于劳动者,造成了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不公。在文化建设方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培育了很多“市场的奴隶”。在政治建设方面,投资高增长是贪污腐化的适宜土壤。
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看GDP增长,并非越快越好,GDP增长太快,会使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的对立关系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它们之间的对立已经相当突出,为了推进全面发展,下调GDP增长预期目标是很有必要的。GDP增长目标下调,对投资增长的依赖会减轻,这有利于反腐、收入分配和减轻环境压力。下调GDP增长目标不是无奈之举,而可能成为观念转变的契机,使人们从“唯经济论”向全面发展观念转变。有关部门应该主动放弃对高增长的追求,减少对投资的刺激,而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促进公平、改善民生、保护环境。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NF002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2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