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
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
亲爱的同学:
&&&&& 您好!我是江西师范大学2012级传播学院的研究生,正在进行有关微信朋友圈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调查分析。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该问卷大约会花费您5分钟的时间。整个问卷采取匿名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仅用于本人的学术研究,不会产生任何商业行为。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度,请根据您自身情况和真实想法填写,答案无对错之分,我也会为您的个人信息保密,希望您能认真对待,如实填写。再次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谢谢!
&&&&&&&&&&&&&&&&&&&&&&&&&&&&&&&&&&&&&&&&&&&&&&&&&&&&&&&&&&&&&&&&&&&&&&&&&&&&&&&&&&&&&&&&&&&&&&&&&&&&&&&&&&&&&&&&&&&&&&&&&&&&&&&&&&&&&&&&&&&&&&&&&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 &您的基本信息1. 性别:*男女2. 年龄:*18岁及以下19-25岁26-30岁30岁以上3. 教育程度:*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4. 您的专业:*文科理科第一部分:以下是关于微信朋友圈社交平台的相关表述,请根据您的实际认知进行选择。5. 我在微信朋友圈上更新状态,只有好友可见*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6. 我与微信朋友圈中好友互动,非两者共同微信好友是看不见的*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7. 我无法转发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动态*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8. 微信朋友圈中的好友都是我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9. 微信朋友圈中的陌生人不会成为我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0. 我对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发布状态不会感到陌生*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1. 有微信朋友圈就是任性,随时随处都可使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2. 微信朋友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方便快捷*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3. 微信朋友圈操作简单,不擅长手机操作的人都能轻易完成*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第二部分:以下是关于微信朋友圈使用习惯的相关表述,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14. 早上醒来,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刷朋友圈*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5. 我会在上课或自习期间浏览微信朋友圈*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6. 课间休息时间,我会刷刷朋友圈消解疲乏*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7. 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看微信朋友圈*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8. 同学、朋友聚会时,我会习惯性地刷一刷朋友圈*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19. 我习惯在微信朋友圈中展现我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0. 我喜欢在微信朋友圈中抒发个人情感或思想独白*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1. 我会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链接一些精彩文章,与好友分享*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2. 看到一些新闻消息或小知识,我会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与传播*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23. 微信朋友圈是我宣传各种代购、直销类产品广告信息的重要平台*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4. 我是“点赞党”,喜欢以“点赞”来关注好友*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5. 我是“表情控”,表情符号胜似千言万语,有时还能避免词不达意的尴尬*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6. 我习惯用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评论好友的状态,“点赞”、“表情”都弱爆了*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7. 好朋友、男(女)朋友的朋友圈新动态,我一条也不会落下*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8. 我会关注身边同学的微信朋友圈*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29. 我会有选择性的参与父母微信朋友圈的互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0. 我很少参与老师微信朋友圈中的互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1. 我不会对陌生人的朋友圈动态进行点赞或评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第三部分:以下是关于您使用微信朋友圈动机的相关表述,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2. 我从微信朋友圈中了解到最流行、最热门的话题*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3. 微信朋友圈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信息,对我学习有很大帮助*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4. 微信朋友圈增加了我生活的幸福指数,给我带来快乐*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5. 微信朋友圈能使我暂时逃脱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压力*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6. 出于好奇心,我希望能微信朋友圈中寻求刺激*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7. 无聊的时候,我习惯性的刷微信朋友圈来打发时间*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8. 微信朋友圈提升了我的个人形象*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39. 微信朋友圈增长了我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使我更加自信*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40. 通过微信朋友圈,我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称赞*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41. 我身边的朋友都在用微信朋友圈,便于联系*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42. 微信朋友圈拉近了我与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43. 微信朋友圈让我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44. 微信朋友圈给我与父母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第四部分:以下是关于微信朋友圈对您的人际交往行为的相关表述,请根据您在最近一周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45. 我平均每天查看微信朋友圈的时间*1分钟以内1-5分钟5分钟以上-10分钟以内10分钟以上46. 我平均每天更新微信朋友圈的频率*0次1-2次3-4次4次以上47. 我平均每天浏览微信朋友圈的频率*0次1-2次3-4次4次以上48. 我平均每天参与微信朋友圈互动的频率*0次1-2次3-4次4次以上问卷完成!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本研究的支持!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微信对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影响的研究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微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人们生活,对其用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经数据分析,得出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强关系沟通深化、弱关系沟通广泛、间接隐蔽性高、沟通技巧缺失及自我实现和满足意识强烈。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在思维碎片化、深刻性与差异化、多跨度批判思维及思维交互互补。借此结论对开发商的平台构建提供借鉴,对用户的使用提出积极建议。
微信;人际关系;思维方式;调查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讯技术以其便捷广泛性催生出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软件的,并迅速获得市场。据统计,自微信诞生以来,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且每月活跃的用户已达到5.49亿[1]。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一方面,微信的使用者作为核心主体参与着系统各个功能的实际使用。另一方面,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其广度深度大到足以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本论文从用户角度出发采用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分析样本数据,得出各影响因素与用户使用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并最终分类汇总出微信对于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不仅能够促进社交媒体对于使用群体产生正面作用提供帮助、负面影响抑制和控制,也能够为广大用户更加系统有效的趋利避害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此次研究亦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1、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案
1.1调查研究方法
针对微信使用的实际问题,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来获取数据,鉴于调查范围较广人员分布密集,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问卷一部分为线下投放一部分为线上投放。同时由于微信用户使用的年龄界限分明,该调查抽样基于年龄段分层抽取并且针对不同使用比例调整了分配方案,以此来体现问卷的完善性。后通过回收问卷获取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把信息整合成对应问题的实质原因并汇总。针对网上发布的部分调查问卷,依据了其后台的数据库分析的结果,综合以上得到了分析的结论。
1.2研究方案设计
本次的调查问卷发放形式主要包括纸质问卷,以及部分网络问卷。纸质问卷主要依托随机抽取的部分单位和学校等下发,单位按照等级平均抽样,按照年龄、薪资水平的相应比例进行问卷发放。期间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包含纸质问卷300份,回收297份,有效问卷292份;网络采集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6份。问卷综合有效率为97.6%.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拥有微信账号的比例高达89.7%,对于尚未拥有微信账号的被调查者主要是年纪较大者,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运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对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得出微信的用户年龄分布图,图1可明显看出微信使用者的微信在(18~40岁)年龄段中高度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青年人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鉴于沟通方面,92.1%的被调查者表示微信沟通占了平时沟通的时间,对于部分年轻人尤为严重,这一状况对沟通技巧的缺失起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沟通的主要对象进行了调查(如图2),发现微信的沟通圈主要还是亲人朋友等亲近关系,其比例占到61.9%,同时相比较其他沟通方式,微信在陌生人方面也有一定的扩展。体现了强沟通和弱沟通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微信的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调查(图3和图4),有超过半数微信使用者表示平均每天的使用次数在10次以上,而每次的时间并不长主要分布在30分钟以内。得出了微信使用的高频率低时间的特征。正是这样的特征造成了被调查者表示时间的碎片化和获取知识的零散碎片化。微信作为社交软件,其最大的特征添加了众多新颖的互动开放共享性板块。但是其还是针对网络上不特定人的联系,尤其是“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使安全性难以保障,78.4%的人表示微信的安全有待提高,对微信支付的安全也提出了建议。确定了沟通对象后,又对沟通的具体情境(最多三项)进行分析,平时的沟通占据最多的比例,由图五看出微信与用户平时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被调查者表示在开心时与大家分享和心情抑郁占据了第二大部分,一方面表现出大家的表现与自我满足欲望强烈,也反映出微信在心理方面弥补了平时沟通的不足.对被调查者面对信息的态度方面调查,74.1%表示接触的信息多样,来自自己的亲朋好友、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公众号,甚至来自于陌生人等不同的社会群体。面对众多信息,人思维的深度也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思维成熟的越早。随之而来,不同人的性格、认知等差异,交友圈的差异等因素也让人思维的差异化越来越大。鉴于时间和地理位置差异跨度延伸,被调查者表示批判性思维也会突出,82.3%的被调查者表示面对一些信息不会马上接受而是会与大家沟通,思维交互互补得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批判性接受。
2.2分析与讨论
2.2.1微信对于人际关系影响
(1)强关系沟通深化
微信在推出时就基于强关系构建,它的好友建立首先是基于QQ和通讯录的好友[2],在中国这个强关系网络下,依托微信的便捷和广泛性,大大加深了沟通的数量和频率,朋友圈功能、互相之间的问候和红包也让强关系互动性增强。关系趋于强弱之间的人群也进一步扩展,变得紧密[4]。
(2)弱关系沟通广泛
微信在弱关系方面构建沟通网络体现在,“附近的人”功能从地理近距离出发,寻找自己生活圈相近的人进行沟通,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而“摇一摇”打破了地理距离的局限性,在无限地理距离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这一新颖的方式丰富了交友的偶然性,弱沟通的广泛性被无线扩大[3]。
(3)间接隐蔽性高
调查中得知,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在微信中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地理位置等信息,但是“附近的人”功能却把真实位置暴露,更有保护意识差的用户在朋友圈图片中暴露信息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虚拟的互动沟通环境下,极大增加了沟通的隐蔽性,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会凸显出来。
(4)沟通技巧缺失
多数用户表示,微信占据了生活沟通的绝大部分,尤其学生表示不愿意和别人实际沟通,一些本可以语言沟通的情况也依赖微信。虽然微信支持语音通话功能,但由于不同步的问题始终无法等同于人际交流关系,人际交流并不完全是虚拟平台上进行的,微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弱化了人们实际沟通能力。
(5)自我实现和满足意识强烈
微信的使用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微信大大迎合了其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这一心理,调查中多数人表示朋友圈中绝大多数是自我炫耀为主,把自己的见闻表现给大家观赏来获得自我满足和评论,游戏中心等比较的板块更是自我实现的平台,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秀排名而努力的刷成绩,也是一个突出表现。
2.2.2微信对于思维方式影响
(1)思维碎片化
微信的使用时间不长但是频率高,造成了时间和信息的碎片化,用户从微信上获取的知识没有具体的联系性,破坏知识和认知的主体性,不利于整体性思维构建。使信息量大为增加但是人的思维并没有广泛的统一起来[5]。仅仅是单纯的在脑海中形成碎片,没有形成网络体系,这些信息不久就会丢失。
(2)深刻性与差异化
用户能从不同的渠道接触大数据来获取知识,摆脱了特定空间与地域、年龄和层次,认识得到深刻化。但是由于不同人认识角度的规律,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接触的人和信息复杂多样、观点的褒贬不一,造成了思维整体的差异化。
(3)多跨度批判思维
微信中你可以在自己的小沟通圈也可以关注不同的企业群体的公众号也可以寻找志趣相投的人来获取信息,跨域了时间和地理的差异。在面对众多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对信息的真实合理性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认知和批判。
(4)思维交互互补
微信作为社交平台,其沟通的本质是交互。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信把自己的想法单独或群组发布出来,不同的好友可以进行评价和交流,给个人意见和结论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以此优势互补,完善自己的思维想法[6]。
微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功能极大地拓展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性,不仅仅是亲朋好友之间,更是互不相识的人之间。强弱沟通关系等进一步扩展加强,获取知识也更加广泛多维度,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和交互能力有很大提高。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满足。但另一方面其间接性和隐蔽性也带来安全隐患,沟通技巧的缺失,思维的碎片化也不容忽视。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工具,我们要对其合理运用,趋利避害。微信的积极意义都是无法否定的。应当尽可能地抑制微信负面影响,使其更好的服务用户,才是追求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2015年微信用户分析报告
[2]王欢,祝阳.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J].现代情报.-85.
[3](美)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国外社会学,1994(4).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
[5]刘桐.微信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6]温如燕.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4
作者:陈青 孙晓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微信对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影响的研究责任编辑:沈应婷&&&&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按栏目筛选
人际关系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人际关系论文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统计分析(2)
的陌陌,大都如此。 五、辩证应对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提倡网络交友。他们认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友充满神秘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网络交友为我们的社交生活开辟了新的空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的&陌陌&,大都如此。
  五、辩证应对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提倡网络交友。他们认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友充满神秘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网络交友为我们的社交生活开辟了新的空间,超越了现实中交友的地域限制。较之其他的网络媒介,微信在人际传播中有着更加高效与便捷的特点,是较为先进的网络人际传播媒介,微信网络群体的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结识新的朋友,二是集聚现实社会相熟的人,这些个体依靠信息的传播以及互动交流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群体逐步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微信的个体会逐步倾向于利用这个交际圈分享和获取信息。随着朋友圈群体的形成,使用微信的每一个个体就像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个体一般,形成社区化的网络人际传播,社会个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维护社区人际的共同部分,而之前在微信朋友圈所构建起来的网络空间,其实就是人际传播的公共领域的形成。在朋友圈中,成员之间活动在一个紧密相连的圈子当中,成员之间的身份、所共享的信息、观点都是透明的,相互之间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发表见解。重视记录和分享,并把这个作为首要的用户体验,大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从线下发展延伸到线上,丰富了彼此间的交往方式和内容。正是这样的一种共享性使得朋友圈内形成了一个私密的组织,不被陌生人打扰,使得圈内的感情更加的牢固,相对qq等工具而言,其组织的严密性也更高⑦。
  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在人们选择微信交往对象时能够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并为转化为现实人际关系提供了便捷条件。但能否转化为现实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彼此间在微信这一虚拟社交平台上能否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决定的。所以,虽然人们有通过微信的LBS功能结识陌生人的心理需求,但受诸多心理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通过微信认识的陌生人彼此间很难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人们很难如愿通过微信LBS功能达到预期的社交心理需求。
  微信究竟好还是不好,因人而异,而且,在不同人的手里,微信扮演了不一样的角色。要正确对待就是我们要具体情[DyLW. NeT专业提供代写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况具体分析,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微信交友的行为本身没有错,网络在传播好东西的时候,难免会夹杂坏东西,如果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缺乏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就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理想价值观而误入歧途,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只有合理的利用微信,自觉抵挡其负面影响,才能使它真正成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帮手。□
  ①微信,http:///subview/45056.htm
  ②张俊杰、姚先本,《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③岳玲,《基于网络人际交往的社会学分析》[J].《群文天地》,2009(5)
  ④虎嗅网,http:///article/7788/1.html
  ⑤李卓,《微信对青年群体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⑥浙江在线,http://. cn/05zjnews/system//.shtml
  ⑦温如燕,《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以呼和浩特市3所高校的大学生为例》[D].兰州大学,2014.6
  (作者: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技术与传播学院实验师)
更多相关论文
------分隔线----------------------------试论“微时代”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试论“微时代”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同学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问卷调查。此问卷目的在于探讨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此,诚恳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合作。本问卷以匿名方式进行填写,答案无对错之分,您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即可。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现在所在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微信的?&*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4.您使用微信的频率为&*A.每天B.每隔两三天C.每隔一周左右D.以月计算5.您一般使用微信的哪些功能? &*&[多选题]A.聊天B.朋友圈C.摇一摇D.漂流瓶E.附近的人F.公众平台G.微信转账/红包H.群发助手I.腾讯新闻J.语音记事本K.LBS(基于位置服务)L.其他
*6.您使用微信的目的是 &*&[多选题]A.联系家人、同学、朋友B.发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动态C.浏览朋友圈或回复好友动态D.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E.寻找志趣相投的群体F.寻找婚恋对象G.发布或查阅公众号推文H.接收或通知集体消息I.休闲娱乐,打发时间J.别人都用,自己也跟着用K.其他
*7.您在微信上交流的对象主要为 &*&[多选题]A.家人B.恋人C.老同学、老朋友D.大学同学E.老师F.陌生人G.其他
*8.您在微信上填写个人信息的真实程度是&*A.完全真实B.大部分真实C.小部分真实D.完全不真实9.您有没有通过微信和陌生人成为好友过?&*A.没有B.有,仅限于在微信上聊得来的朋友C.有,成为了生活中的好友D.有,成为了男女朋友10.您与朋友或家人相聚用餐时会不会也离不开微信?&*A.会B.不会C.偶尔看一看11. 微信是否对您的人际交往影响很大?&*A.是B.否12. 微信对您的人际交往有哪些积极影响? &*&[多选题]A.有利于我与家人/恋人/老朋友/老同学交流,联络感情B.有利于我与大学同学交流,传播重要信息C.有利于我与老师交流,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D.有利于我结识新的好友E.有利于我与他人平等交流,提高交往的主观能动性F.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G.拓展了我的人脉,扩大了我的交友圈H.减轻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孤独感I.没什么积极影响J.其他
*13. 微信对您的人际交往有哪些消极影响? &*&[多选题]A.减少和妨碍了我和他人面对面的交流时间B.弱化现实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C.现实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和疏远D.私人信息被泄露,易被陌生人骚扰E.人际交往中信任感、责任感缺失F.对微信产生社交依赖G.没什么消极影响H.其他
*14.总的来说,您认为微信对您人际交往的影响&*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人际交往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