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人民政府学前教育股的邮箱账号是什么

学前股-鹤城教育网
您的位置:
作者:办公室
来源:鹤城区教育局
浏览:3744 次
& &工作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统筹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 二、负责区属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的相关审批工作。
三、对全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保育教育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估。
四、负责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对区属学前教育机构违规办学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五、协助做好学前教育机构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六、承办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负 责 人:蒋胜华& &手机:办公电话:0745—2265917&&& &邮箱:
鹤城教育网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教育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联系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迎丰东路168号 邮政编码:418000 办公室:( E-mail:
湘教QS5_570 湘ICP备号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概要_赣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452贴子: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概要收藏
县情简介: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万。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宁都是客家祖地。宁都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属纯客家县,现有130多个客家姓氏。境内客家遗存十分丰富,客家民俗文化光辉灿烂,至今保存有千年古村田埠东龙村、孙中山先祖东平侯孙誗墓,宁都道情被列为全国地方戏曲独立曲种,客家傩戏、竹篙火龙、桥帮灯、采茶戏等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 年荣获“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称号。  宁都是文乡诗国。“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文乡”之誉添于明清。南宋时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誉全国,清初创立的易堂学馆位列当时“三山学派”之首。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清代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肉眼发现新星的天文学家段元星、最早分离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管轶等名人大家。自宋至清,宁都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30人,居赣南之首。  宁都是苏区摇篮。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巩固后方以及最后阻击和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是红军作战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全县有 5.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建国初期授衔的宁都籍将军有13人,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0人。  宁都是赣南粮仓。现有耕地76万亩,年产粮食8亿斤以上,占赣南总产的五分之一,自古就有“纵使三年两不收,仍有米谷下赣州”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形成了水稻、黄鸡、果业、蘑菇、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烟叶、席草、白莲、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宁都不仅是赣南“粮库”,还是资源“宝库”。全县有林地450余万亩,居全省第二。硫铁矿储量与开采价值居华东地区之首,锂辉矿为全国三大采矿点之一,铀矿储量大,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宁都是赣江源头。发源于宁都北部的梅江河自北向南流经11个乡镇,河道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是赣江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径流量最大的支流。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71.3%,是全国首批100个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之一。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翠微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凌云山、大龙山等,有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小二型以上水库114座,大小河流638条。  宁都县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致力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开创“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境界,致力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宁都样板”。工业方面,依托新中胜、锂电新材料两个省级产业基地,全力发展矿产加工、电子家电、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和门业、文化创意、物流“4+3”产业,致力打造5个年产值超50亿元产业集群。城市建设方面,围绕“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滨江园林”生态城定位,加快推进永宁新城和龙溪湾新区建设,致力打造赣州卫星城市。农业产业方面,大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拥有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7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建成济广、泉南两条高速公路,正在推进昌乐宁于高速、鹰梅铁路、吉建客运铁路、蒙吉煤运通道至福建泉州连接线建设,将形成“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奠定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1.5亿元,财政总收入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24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5元。
毕业季,你准备好了吗?
自然资源: 宁都,自然资源丰富,遍布全县各地,有植物、动物、矿物、太阳能、地热等主要自然资源。
第一节 植物
野生药用植物共有235种,其中历史较长比较重要的有:绵茵陈、金银花、黄枝子、香附子、车前子、金樱子、何首乌、野百合、野木瓜、石菖蒲、芦根、勾藤、芙蓉、辛荑、芍药、五加皮、野山楂、乌药、海桐、麦冬、厚朴、大蓟、夏枯草、凤尾草、马齿苋、半边莲、牛膝、金钱草、益母草、算盘子、野菊花、鸭舌草、酢浆草、鱼醒草、旱莲草、千里光、白花蛇舌草、蛤蟆藤、白马骨、八角莲、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天南星、野党参、四叶参、青木香、淫羊藿、享氏线蕨、三叶木通等多种。
宁都绵茵陈有悠久的历史,素以量多、质好取胜,尤以石榴排一带产品更佳。远在清朝末叶,畅销闽、粤、南洋各地。后因天然植物长期遭到破坏,产量锐减。
野生木本油料植物共有30多种,比较重要的有:木梓(油茶)、山鸡椒(果实叫山苍子)、黄樟、红脉钩樟、大叶钩樟、乌桕、山桐子、白乌桕等,尤以木樟为大宗,大沽乡油茶最多,素有“宁都油库”之称。
木本植物以松、杉、竹为主的木本植物共有90多种,其中较珍贵的木本植物有3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有银杏、香果树、花榈木、水杉、红楝子、银钟树、半枫荷、野山茶等13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凌云山区和小布钩刀咀一带。小布池边有两棵百余年的银杏,钩刀咀有香果树多株。这两种树,世界其它国家已属罕见。
此外,还有纤维植物、观赏植物、淀粉植物、栲胶植物、饮料植物、杀虫植物、单宁植物、橡胶植物等8类,计72种。
二、部分野生果、木简介
猕猴桃俗称藤梨子、羊桃(或阳桃)。落叶藤本植物,性耐旱,叶互生,圆卵形,花黄色,果实农历八月成熟,状似桃,因猕猴爱吃而得名,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水果之王”的美称。果核可入药,茎皮纤维可做纸,花可制香料。盛产于蔡江、大沽、小布、东韶、肖田、湛田、田埠、固村等公社(场)山区。猕猴桃的种类主要有三个:中华、多花和草质。尤以前两种为多,分布广。多生长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坡上,与蕨、丝茅、油茶混生。小布热水坑方圆不到十亩的山坳中,就有多花猕猴桃63株。小布陂下村东坑,有棵中华猕猴桃,挂果40多个,最大的重达52克。
君迁子俗称野柿子,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又叫酒坛柿;一种为球形。小的一斤十多个,大的一斤四、五个。大部山区均有出产。酒坛柿产量较多。
毛栗落叶灌木,与板栗同科,果实比板栗小。有两种:一种是一包多粒,果体较大;一种是一包一料,果体小而圆,均无苦味,可生吃、炒吃。北部、东部山区较多。有人采来磨浆做成形似豆腐栗糕。
杨梅常绿乔木或灌木。果实表面有紫红色粒状突起,味酸甜,可吃。山区较多。每年四、五月间,农民采摘上市。
酸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上有刺,叶呈长椭圆形。果实长圆,紫红色,肉薄,味酸。核可入药。田头、赖坊、长胜等地较多。每年均有少量上市。
银杏别称白果、公孙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扇形,种子为椭圆形,果仁可吃,又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用。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东韶、肖田、小布、大沽、洛口、安福、田埠等地剩有多株,呈现零星散生分布。
花榈木俗称花梨木。常绿乔木,叶椭圆形,花黄白色,子房有毛,荚果扁平,为制高级家具或美术品的优质材料。产于西北部山区钩刀咀一带。属国家三级保护树种。
水杉杉科落叶乔木,雌雄同株。适应性强,生长快,树干通直完满,树形优美,木质较好,为建筑、家具优质用材,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1980年,宁都林科所开始用人工栽培。
伯乐又称萼木,落叶乔木。单数羽状复叶,对生,总状花序,木质蒴果,呈梨形,为优质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产于凌云山、钩刀咀一带。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香果树茜草科,落叶大乔木。叶椭圆呈卵形,对生,聚伞花序,蒴果近纺锤状。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为我国所独有。钩刀咀一带山区有散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红楝子楝科,又名红椿、毛红楝。双数或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七至八对。圆锥花序顶生。蒴果长椭圆形,木质有斑点。属国家三级保护树种。钩刀咀、凌云山有散生。
银钟树 安息香料,落叶乔木。叶呈矩形或椭圆形。花白色,簇生于去年生小枝叶腋,成短缩的总状花序,有香气。果单生或簇生,呈椭圆或倒卵形。属国家三级保护权种。凌云山有散生。
半枫荷又名树参,边荷枫。五加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不裂或掌状深裂,不裂叶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分裂叶呈倒三角形。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5个组复伞形花序。果实近球形。根、皮、叶可入药,有祛风、活血、消肿之效。属国家三级保护树种。蔡江西部山区有散生。
野山茶山茶科,常绿灌木。叶皮纸质,呈矩圆或椭圆形,叶柄密生长柔毛。花单生叶腋,小苞片4-5枚,萼片5枚。花乳白色,蒴果近球形。喜酸性壤土,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木质坚韧,为优质工业用材。种壳可提单宁和活性炭。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钩刀咀有散生。
樟树常绿乔木,叶呈椭圆(或卵形),花白,稍带绿色。果实为暗紫色。木质致密,有香气,可防虫蛀。为制家具、工艺品的优质木材。枝、叶、果实可能制樟脑。清末、民国时期,百所古樟遍布全县各地。青塘、赖村、长胜、洛口、黄石尤多。五十年代末以来,因滥伐严重,所剩无几
第二节 动物
鸟类主要有喜鹊(鸦鹊)、乌春、鹧鸪、斑鸠(督鸪鸪)、鸲鹆(八哥、乌翼子)、布谷鸟(杜鹃、杜宇、子规)、画眉、鹰、鹞、鹤、麻雀、云雀、雉(野鸡、雉鸡)、竹鸡、禾鸡、乌鸦、野鸭、猫头鹰、猴面鹰、夜哀子、啄木鸟、寿带鸟、翠鸟、白头翁、蜡咀等。六十年代以来,农作物普遍施用剧毒农药,许多山禽亦被毒死,加之大量人工捕杀,鹰、鹞等下降率尤为明显。
兽类主要有狐狸、黄麂、野猪、鸡狼(俗称黄鼠狼)、山兔、野猫、狼、豹、水獭、刺猬、竹狸、穿山甲、獐子等。七十年代末,在县东北山区,还发现华南虎、野牛、野马(苏门羚)、金猫、小灵猫、大灵猫(九节狸)。
由于毁林和捕杀严重,野兽品种数量日益减少。如:獐、鹿等,已多年无人发现。
鱼类除人工放养的鲩(草鱼)、鲢、鳙、鲤、青、鲫、鲴鱼等传统品种外,非人工放养的主要有鳖、鳝、鳅、河鲤、石鲩、虾、鲦、铹铍、鲶、鳗、鳜、娃娃鱼等20多种。五十年代末以来,由于过量捕捞、电触、爆炸、药毒情况严重,江河水域的鱼越来越少。
虫类益虫主要有蜘蛛、蚂蚁、蜻蜓、臭大姐、螳螂等。可入药的有蜜蜂、蚯蚓、斑螫、蜈蚣、蛇、蝎、蚕、蝉、水蛭(蚂蝗)、蟾蜍等。
除上述四类外,还有青蛙(田鸡)、石鸡(石虫另)、蝙蝠、蟹、蚌、螺等多种。
二、部分野生动物简介
斑鸠俗称督鸪鸪,又叫原鸽、野鸽。毛灰黑,颈后有斑点,嘴短,脚淡红色,吃谷类。主要有两种鸠类:斑如梨花点者,体稍大,不善鸣;项下斑如珍珠者,体稍小,声大能鸣,名鹁鸠。斑鸠为珍贵食品,味鲜,清补,可入药。山区、丘陵多见。
鹧鸪形似母鸡,头如鹑,腹部黑白相杂,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脚黄色。雌雄多对鸣,肉嫩脆,味鲜美。山地、丘陵都有。
画眉似莺体小,毛棕褐色,腹部灰白,白眉如画故名。后颈和背部有黑褐色斑纹,善鸣,声绵动听,雄鸟好斗,可供玩赏。产深山荆棘中。
雉俗称雉鸡、野鸡。雄的尾长,羽毛甚美,可做装饰品。雌的尾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县境山区、丘陵均有分布。因猎捕严重,日见减少。
野鸭也叫水鸭。形似家鸭,毛黑褐色,有亮光,能飞善泳。山塘、水库多见。
白巴里鹩哥形体象八哥,全身白羽,头和眼周有红羽冠,脚和咀甲呈朱红色,鸣声动听,是县内珍禽之一。现已为数不多。
鸲鸽俗称八哥。全身黑色,头有羽冠。两翼下各有白羽,背、头部稍绿,脚橙黄。能效人言,可供玩赏。常成群活动。丘陵、平原较多。
猫头鹰俗称脑雕、含鸪雕。头似猫,羽灰黄色,有黑斑,吃老鼠,体形有两种,小的四、五两,大的二、三斤。多产深山和村前庄后树林中。
白鹤头小,颈长,嘴长且直、锐利,脚细长,喜群居或双栖,吃鱼和昆虫。梅江中下游和团结水库有时可看见。
杜鹃又名杜宇、布谷、子规、郭公。似鹤,体黑灰,尾有白斑,腹有黑纹,初夏常昼夜啼鸣。因其声似“布谷”,故名。杜鹃啼时,可为农候。不能筑巢,多居树穴和借鹊巢为窝,吃毛虫。全县各地都有。
喜鹊俗称雅鹊。嘴尖,尾长,毛大部分为黑色,肩腹为白色。叫声嘈杂,多在村中古树筑巢。旧时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故称喜鹊,受人欢迎。丘陵、山区,到处可见。
盍旦俗名夜哀子,羽黑色,飞翔似海鸥,常在夜间活动,鸣声哀凄。民间视为气象鸟,有谚云:“一哀晴,二哀雨,三哀日头晒破肚皮”。此谚尚有灵验。
野猪野生哺乳动物,毛粗,呈黑褐色。犬齿长而外露,性凶猛。山区庄稼,常遭践踏,对农作物危害甚大。
野兔较家兔稍大,毛呈茶褐色(或略带灰色)。山区、丘陵均有分布。
狐狸是狐的通称。形略象狼,一般咀尖、脚短、尾长。毛赤黄或灰褐色。性狡猾,昼伏夜出。毛皮可做衣料。宁都常见的有果子狸、挖鳅狸、猫狸、喷田猪、白(乌)尾狗、短狗、白面等多种。
华南虎通称老虎、黄斑虎。体大、毛黄,有黑色斑纹,听、嗅觉很敏锐,性凶猛,力大。常匿深山密林中。全身是宝,可入药。1959年春,县东部山区,会同源底一带,常出现群虎,伤害人畜。大者三、四百斤。
金钱豹又叫豹子。形似虎,较小。身上有很多金钱般花纹。性凶猛,能上树。骨骼、脏腑可入药。县西、北部山区曾有发现。
麂子雄的有长牙和短角,毛棕色,皮很柔软,可制革。腿细小有力,善跳跃。县东部、北部山区较多,每年冬季常有猎获上市。
苏门羚形似山羊,角白色或黄白色,略呈弓形,下段中空,为名贵中药。毛灰黄色,面部有棕灰色条纹,四肢细长,善跑,耐干渴。在东部山区曾有发现。
鲶无鳞,体多黏液,背苍黑,腹白,头扁,口阔,上下颌有须四根。尾圆而短,无叉。江河、池沼中常见。
鳖俗称脚鱼。形似龟,背甲有软皮。多生活在池塘中。甲可入药。近年来,洛口、城郊有人工养殖者。
泥鳅体呈圆柱形,头尖小,咀有须,近尾扁平,有黏液,背浅黑,有斑点,腹灰白。生活在淤湿泥土中。肉嫩鲜美。遍布全县各地。
黄鳝体长而圆,象蛇,无鳞,黄褐色,有的有黑斑。多生活在池沼、水田泥洞中。平原、丘陵、山区均有分布。
鹰嘴龟俗称乌龟、平胸龟,多生活在深山河流。东韶、肖田、洛口、湛田等乡镇有分面,可入药。
金环蛇又称“黄节蛇”、“金甲带”。整体有黄色黑色相间的环纹围绕周身,黑色环纹较黄色环纹略宽。有毒,生活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肉可食,又可与灰鼠蛇、眼镜蛇浸制“三蛇酒”供药用。
银环蛇亦称“寸白蛇”。有毒,体背面有黑白相间的环纹,毒腺极小,但毒性强烈。去内脏的幼蛇干燥后入药,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口眼斜、半身不遂及大麻风等症。
眼镜蛇又称“膨颈蛇”。有毒,生活于丘陵地带及平原,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膨大“呼呼”作声,可供药用。
蕲蛇俗称“瓦子角”“五步蛇”。黑色体短,毒性剧烈,多生活于山区。烘干后可入药治病。
灰鼠蛇亦称“灰背蛇”、“过树蛇”“黄金条”。无毒,生活于山区和平原。是食用蛇之一,又可入药,能治风湿等症。
茶花蛇生活在山区平原,专吃老鼠,蛇肉可食用。
黑眉锦蛇又称“黄颔蛇”。无毒,体长一米多,肉可食,又供药用,皮可制乐器。
乌梢蛇一作“乌鞘蛇”,亦名“乌风蛇”。无毒,长可达二米以上,背部呈棕绿至黑褐色,背中央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生活于山地、田野间。可入药,肉可食,皮可制乐器。
蝮蛇头呈三角形,颈细,有毒,捕食老鼠等小动物。
龟壳花蛇亦称“烙铁头”,长达一米多,生活于山区,有毒,捕食鼠类。
竹叶青俗称“青竹蛇”,全身绿色(有的尾端带红色),常匿竹叶及茅草丛中,夜间出动觅食,毒性很大,可入药。
黑背白环蛇无毒,体长一米内,可食用。
水蛇亦称“泥蛇”、“中华水蛇”,毒性不甚烈,生活于田野、池沼、河沟等处。可瘰疬病(俗称“疬子颈”)。
石尤子周身有鳞,尾易断,能再生。生活于草丛中,以昆虫为食。
蜈蚣常见的一种叫巨蜈蚣。体扁长,头部金黄色,背暗绿,腹黄褐色,躯干分21节,每节有足一对,多栖于腐木、石隙或垃圾中,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干燥全虫入药,主治小儿惊风、偏头痛、恶疮、蛇咬等证。
第三节 矿产
县内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钨、煤、铁、石灰石、硫、萤石矿、高岭土、硅石、云母、稀土、钴土、铀、锰、绿柱石、重晶石、铅、锌、钛、磷、铜、钾长石、钼、锡等22种。这些矿分布在青塘、赖村、安福、东山坝、石上、会同、固厚、固村、黄陂、钓峰、长胜、黄石等地。现将几种主要矿物简介如下:
钨分布于安福廖坑、青塘白石坳、坎田、大沽南林。廖坑矿藏分布范围较广,东西长3000余米,南北宽1000余米,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大小矿脉约30-40条。类型为高温热液石英大脉型黑钨矿及少量残积坡积砂矿藏。含量一般为0.02-0.03%,最高达0.22%。青塘白石坳矿,位于燕山期花岗岩株与石炭系纪灰岩的接触变质带上。类型:白石坳地带为砂卡岩型白钨矿。狮吼山、赤水至山峰仙等处均为含钨石英脉型黑钨矿。
硫铁矿分布在青塘打山岭、杜弯背、和尚脑、狮吼山、茶山岗、麻齐湖一带。矿化面积5.14平方公里。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为主。主要赋存于石炭系地层中。矿物组合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铜兰、辉铜矿、毒砂、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类型属高热液接触交代矿藏。矿石品质优良。
煤主要分布在青塘、赖村、黄贯等地。矿点很多,储量丰富。煤质为无烟煤,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地层中。煤层不稳定,变化较大,且常为断层所破坏。黄贯煤矿从莲花山至五罗棋山麓,纵贯两山,共有四平方公里含煤面积。
石灰石分布于青塘、黄贯、赖村等地。有的整座山都是。仅黄贯后山塘口一处石灰石储量就达100万吨以上。
铁矿石主要产于青塘狮吼山、刘坑燕子岩、田头牛栏洞、长胜尼姑山、固厚蜀田和铁树坳、东韶漳灌、肖田美佳山、东山坝等地。但矿石品位不高。
萤石矿分布在刘坑、会同、石上、东山坝、黄石、洛口、黄陂、钓峰等8个公社。据钻探资料表明,从黄石的山梓至肖田的小吟都延伸萤石矿脉,全县萤石蕴藏量估计可达百万吨。
绿柱石黄陂、小布、钓峰、廖坑等地均有分布。凡县内有花岗岩、云母岩的地方都发现有此种矿物。多呈绿色,也有无色、蓝色、黄色或粉红色的。呈六棱柱形,有玻璃光泽,硬度大,可用以提炼铍及其化合物。
其它矿物(1)大理石分布在青塘、赖村、肖田等地。纹理有土黄、黑色、灰白、红色数种。目前尚未大量开采。(2)建筑石料有小布花岗岩,灰白中夹杂黑星点,质地坚硬、美观;赭红石,产于石上莲湖,梅江河东及梅江下游两岸。开采量较大,多用于建桥、建房。(3)磨刀石产于青塘老埠磨刀坳、固厚蜀田一带,细嫩多浆。
第四节 地热和太阳能
地热宁都主要有两条地热带,一条由兴国至青塘过信丰;一条由肖田、湛田至瑞金过寻乌。现有温泉池三个(湛田、石上、肖田、青塘)。热水平均温度为30-40℃。平均水量为每秒1-2公升,按热量计算,全年热能资源为39×103千卡。相当于煤炭3500大卡/公斤的114.3吨煤。湛田李村温泉,温度高(出口水温为55℃),流量大(日流量200立方米左右),适宜开发利用。
太阳能县内太阳的年总辐射量年平方厘米为112.19千卡,平均每天可达488.9千卡/cm2月,最低的二月份,月平方厘米其值亦有5.9千卡。4-10月平均月平方厘米都在8千卡以上。
地理位置:
【位置面积】
宁都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3县接壤。其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2003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8.48万亩,林业用地440.1万亩,水面23万亩。县城距省会南昌324公里,至赣州市162公里。
【地质地貌】
宁都全境地质构造较复杂,褶皱、断层、隆起、凹陷均有。地质基础系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已出露的地层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以震旦系、白垩系为主。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紫色页岩、粉砂岩,以花岗岩居多。
宁都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全县有丘陵14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73%;山地17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13%。境内北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西、北、东三面高,中间低,自北向南依次下降。西、北部边界为雩山山脉,地势较高;东部属武夷山山脉的分支,连绵不断;中、南部是丘陵、岗地及纵贯南北的梅江河冲积平原。境内一般高程300米至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处是南部黄石镇下车坪村,海拔154米。
【气候特征】
宁都县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四季变化】
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入冬,宁都在蒙古冷高压东南侧,因而多吹北风或东北风。这期间,有寒潮侵袭,并伴有霜、雪、冰冻天气。正常年份是:前冬冷晴多严霜,天气干燥;后冬则多雨雪,天气阴寒。俗话说“三九、四九,相见不出手”。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春季3月中、下旬入春,蒙古冷高压强度逐渐减弱,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靠近县境,气温渐升,雨日渐多,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前期气温仍然较低,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有时天气较冷,俗语说“清明谷雨,冻死老虎”。后期是南北气团在县境互相推移的时节,降水强度大,且较为集中,常有暴雨发生,使江河水位陡涨,山洪暴发,这是宁都的汛期,常有雷雨或冰雹。
夏季5月下旬入夏,汛期过后,进入盛夏。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炎热。又因地处高压北缘,故多吹南风或西南风。有“小署南风十八天”之说。当副高压加强或减弱阶段,容易形成热雷雨天气。这种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且地方性明显,有“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之说。这时期,常有台风影响县境,有降水、降温、大风、暴雨现象出现。
秋季 9月下旬入秋,处署过后,夏季风减弱,但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不过这时的热与前不同,所谓“白露秋分节,夜寒白天热”。即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这时期,地面至中低空为冷性高压控制,中高空则仍为暖性高压影响,从地面至高空均为高压,且下冷上暖,气层稳定度大,不容易形成云雨,大部分年份天气晴朗。晚秋时节,有“小阳春”天气促使草木开花,甚至结果。
【气温、降水、日照、霜冻情况】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北部山区低,南部丘陵、河谷地区高。黄石、赖村的梅江河谷和固村盆地是两个平均气温高值区,在19℃以上。北部的肖田、郎际年平均气温仅在14℃。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
月平均气温,12月至2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其中一月气温最低。从3月开始有连续9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其中7月气温最高。
据县城稳定通过10至20℃,保证率80%的起讫日期:10℃最初出现在3月25日,20℃最终出现在9月28日,历时187天,总积温4723.5 ℃。
降水年降水量在毫米之间。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4至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70%,比重较大。
若超过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特大水年。自1939年以来,有、、六年为特大水年。大的洪涝灾害出现在这些年份。
若低于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枯水年。自1939年以来,有、、1971五年为枯水年。较严重的干旱均发生在这些年份。
7至9月降水量与4至6月降水量相比,明显减少。这一时期,容易形成伏、秋旱。
10至12月降水量最少。1至3月降水量次于7至9月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6毫米,最多的为1997年,达2791毫米,最少的为2003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与无降水日数之比为18:20,相差不大,农谚谓:“有多少晴天就有多少雨天”。1939年以来,日雨量最大的是日和日都为218.1毫米。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93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太阳辐射的年平均总量为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县城无霜期多年平均值为279天。最长为319天,最短为224天。
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30日。最早的初霜日期是11月5日,最晚的是次年1月3日。
平均终霜日期为2月22日。最早的终霜日期是1月16日,最晚的是3月28日。
初、终霜间隔天数(有霜日期)多年平均为85天。最天128天,最短32天。?
县北部初霜早,终霜晚,霜期较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根据县气象局观测记录: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俗说:“雪上高山,霜打洼地”。
历史沿革:
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宁都已有人类居住。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后楚灭越,全境属楚。
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雩都县。宁都为雩都县地,属庐陵郡。
三国属吴。孙权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于雩都,析雩都县东北陂阳乡白鹿营(今黄石镇营底村)置阳都县。此为宁都建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雩都)。
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移治赣县(今赣州)。宁都隶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宁都隶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析宁都虔化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置虔化县(旧志载:县西五里有石状如虎,传由虎化为石。虎为凶物,改为虔,故名虔化,县以此得村名),并属南康国。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南康国复为南康郡。宁都、虔化均属南康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隶虔州。开皇十三年,陂阳县(今石城县西)并入宁都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宁都为虔化县,隶属如前。迁县治于雪竹坪(今梅江镇)。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虔化属洪州总管府虔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化属江南道虔州。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江南为东西道。虔化属江南西道虔州。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升虔州为上州,虔化为上县。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升虔州为节镇,号百胜军。虔化隶之。  五代十国时,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析虔化之石城场置石城县。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虔化属江南路虔州。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东、西路。虔化属江南西路虔州。  宋大观元年(1107年),升虔州为望郡,虔化为上县。  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虔化为宁都。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行中书省,改赣州为路。宁都属赣州路。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十一月,升宁都县为州,辖石城县,属赣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赣州路为府,改宁都州为宁都县。洪武九年(1376年),宁都县属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  清初沿明制。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  民国二年(1913年),宁都复改为县。  民国三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三级。江西设四道,宁都县属赣南道。  民国十五年,废道,宁都县直属江西省政府。  1929年,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  1931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彭湃两县。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复并为宁都县。  日,赵博生在南城金溪黄狮渡战役牺牲。同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宁都县改为博生县。  1933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隶属如前。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仍为宁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并为专署驻地。  民国二十四年四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改划为八个行政区,宁都属第八行政区,仍为专署驻地。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都县城。29日成立宁都县人民政府。同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瑞金分区,后未成立,改为宁都分区(1951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宁都县隶之,并为专署驻地。  日,撤销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宁都县属赣州专区。  1954年6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南行政区。宁都县隶之。  1964年5月,改赣南行政区为赣州专区,1971年2月改称赣州地区。宁都县隶之。  日,改赣州地区为赣州市,宁都县隶之。
行政区划: 全县辖12个镇、12个乡: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蔡江乡。共有20个居委会、299个村委会。梅江镇面积:206.3k㎡ 人口:147380人 邮编:342800 代码: 
辖南路、北路、江东、城北、城南、博生西路、胜利西路、金盆等8个居委会,北门、西厢、刘坑、小湖、罗江、雪竹、吴家、罗家、志坑、七里、迳口、背村、下廖、黄贯、河东、碧岸、土围、湖田、赖坑、高坑、老溪、庵边、水东、长木、新庄等2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梅江南路。青塘镇面积:179.9k㎡ 人口:34808人 邮编:342822 代码: 
辖青塘圩居委会,青塘、坎田、西迳、社岗、孙屋、河背、坳背、赤水、南堡、谢村、洋垄等11个村委会。长胜镇
面积:185.1k㎡ 人口:52543人 邮编:342818 代码: 
辖长胜振兴居委会,长胜、法沙、赖坊、上南、果子园、真君堂、大岭背、黄岗、青树、水枞、栗山、中江、大坪、旱脑、新安、新圩、樟树、山车、鱼青、樟坑等20个村委会。黄陂镇面积:204.2k㎡ 人口:33924人 邮编:342809 代码: 
辖公园里居委会,黄陂、大桥坝、杨屋、杨依、荷树、山堂、金坑、王布、乌迳、塘下、坪溪、大湖、连陂、樟坊、增坊、高田等1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百富。固村镇面积:291.6k㎡ 人口:36243人 邮编:342815 代码: 
辖吉龙居委会,固村、大塘、岚溪、三道、桃布、湖坊、上旻、中旻、回龙、下河、格口、里村、流坊脑、团溪、王坊、旗山、首塅、老禾等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土富里。赖村镇面积:178k㎡ 人口:49401人 邮编:342823 代码: 
辖羊岭居委会,赖村、老嵊场、邮村、山坑、岩背、高岭、莲子、陂田、虎井、围足、水西、石街、蒙坊、新民、浮竹等1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马塘背。石上镇面积:174.1k㎡ 人口:26661人 邮编:342802 代码: 
辖金安居委会,石上、游家坊、温坊、湖岭、角源、蛇形排、小布脑、池布、干头、莲湖、莲塘、城头等1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火烧排。东山坝镇面积:171.4k㎡ 人口:23311人 邮编:342804 代码: 
辖兴东居委会,溪边、赣背、磜下、小源、大布、石湖、斜下、东山坝、城源、坪田、枧田、来源等1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溪边圩。洛口镇面积:315.9k㎡ 人口:28923人 邮编:342805 代码: 
辖清泰居委会,洛口、灵村、罗村、球田、严坊、金竹、高排、麻田、南岭、谢坊、古夏、员布、横坑等13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城上圩。小布镇面积:152.6k㎡ 人口:14114人 邮编:342813 代码: 
辖新街居委会,小布、上潮、树陂、陂下、大土楼、徐会、横照、木坑、湖家边等9个村委会。黄石镇面积:78.8k㎡ 人口:36650人 邮编:342821 代码: 
辖黄石、罗屋、大雅坪、阳都、大洲塘、江口、石子头、大岭、山梓、田坑、璜村、陂塘、沙子岭、石头、王元丘等1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盘龙窝。田头镇面积:66k㎡ 人口:34963人 邮编:342826 代码: 
辖田头、渡头、璜坊、坪上、琵琶、村头、南必、孙屋、边斜、江背、车头、白沙、璜山、松山、迳头等15个村委会。竹笮乡面积:94.3k㎡ 人口:27005人 邮编:342824 代码: 
辖幸福居委会,竹笮、侧排、水口、赤坎、鹅婆、大富、九塘、布头、小坑、松湖、新街等11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叉路口。对坊乡面积:142.4k㎡ 人口:25355人 邮编:342819 代码: 
辖昌盛居委会,对坊、营上、富丘、坑塘、石江陂、胡屋、东风、王坑、半迳、葛藤、里迳、丘田、寺背等13个村委会。固厚乡面积:141.7k㎡ 人口:23218人 邮编:342814 代码: 
辖固厚、贵坑、中心坑、王竹、凤凰、上坎、青山、椒坑、铁树、楂源、古溪、明坑、桥背、观下、王西、小洋旻、蜀田等17个村委会。田埠乡面积:165.1k㎡ 人口:21968人 邮编:342816 代码: 
辖莲塘居委会,田埠、九联、文明、马头、王沙、东龙、龙下畲族、武村、武里、金钱坝、洋杭等11个村委会。会同乡面积:183.9k㎡ 人口:27633人 邮编:342801 代码: 
辖街上、会同、武朝、谢家坊、桐口、鹧鸪、百胜、南田、南坑、陂头等10个村委会。湛田乡面积:189k㎡ 人口:15455人 邮编:342825 代码: 
辖湛田、新田、坳下、李家坊、井源、吉富、大富足、李村、长乐等9个村委会。安福乡面积:88.1k㎡ 人口:9905人 邮编:342803 代码: 
辖安福、马迹、社溪、力源、西甲、罗陂等6个村委会。东韶乡面积:268k㎡ 人口:19028人 邮编:342806 代码: 
辖东韶、漳灌、胜利、陂头、横江、汉口、辛野、琳池、永乐、田营、南团等11个村委会。乡政府驻琳池。肖田乡  面积:228.9k㎡ 人口:9591人 邮编:342808 代码:   辖肖田、郎际、美佳山、柏树、带源、小吟、郎源、吴村等8个村委会。钓峰乡面积:92.8k㎡ 人口:10284人 邮编:342811 代码: 
辖钓峰、桃源、中罗、东山下、曾村、源尾、下湾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下湾。大沽乡面积:170.5k㎡ 人口:13898人 邮编:342812 代码: 
辖大沽、南林、汉头、小沽、刘家坊、旸霁、上淮、古教等8个村委会。蔡江乡面积:84k㎡ 人口:12995人 邮编:342828 代码: 
辖蔡江、白门前、上湖坊、源头、罗坑、双溪、大坑等7个村委会。
2017运动宝贝不忘育人初心,继续深耕前行!
资源特色:
社会事业: 一、科技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1、县科学技术局:1958年9月成立宁都县科学工作委员会,日县科学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日更名为县科学技术局。内设办公室、计划与社会发展股、成果市场与科技管理股、科技情报站、地震监测站。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9人。  2、县地震局:2001年,县政府宁府字[2001]76号《宁都县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确定了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能部门为县科技局。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在宁都县科技局增挂了“宁都县地震局”牌子,实行二块牌子一套人马。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县地震局更名为县防震减灾局,其机构设置由原在县科技局挂牌调整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至2012年8月为止,县地震局仍与县科技局合署办公,没有分开单列。  二、科技局主要职责  (一)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研究提出科技促进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措施,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组织制订实施全县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与工程,负责统筹协调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负责全县知识产权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对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重大调整提出意见。  (四)组织实施县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地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科研条件保障的规划和措施,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共享。  (五)负责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新技术产业化措施,指导和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相关工作,促进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指导和协调全县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六)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县科技促进农村发展的计划,制订相关重要措施和办法,协调农村科技体系建设,组织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示范,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建设。  (七)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县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计划,制订相关办法,组织引导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示范,指导宁都山区开发工程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  (八)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产学研结合相关措施、制定科技成果推广办法,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相关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九)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建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审核相关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优化创新体系布局。  (十)负责本部门预算中的科技经费决算及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措施建议,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  (十一)负责科技奖励评审的组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建议,组织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类计划和创新团队建设。  (十二)制定科普规划,拟订促进技术县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规范性文件并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制定科技保密管理办法,负责相关科技评估管理和科技统计管理,组织开展全县国防科技动员工作。  (十三)组织拟订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措施,组织协调全县科技外事工作,负责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及国际组织间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和乡镇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  (十四)贯彻执行和组织实施国家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加强地震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的宏观管理。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全县防震减灾管理规定。  (十五)负责全县监测手段的业务管理及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管理,做好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和震害损失评估工作。  (十六)指导本县各乡镇的地震业务工作。  (十七)组织开展全县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抗、防、避震能力。  (十八)协助政府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及综合防御措施。指导有关部门制定部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十九)依照有关规定,管理全县抗震设防要求和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依法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地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工程审批”两项行政许可工作。管理全县的地震行政执法。  (二十)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宁都县科技管理和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科技服务,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推进以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推进宁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一)、领导科技意识增强  近年来,宁都县加大了对“科技兴县”、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县委、县政府把“科教兴县”作为我县的发展战略之一,列入议事日程,把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目标考核指标之一,不断加强了对全县科技发展的宏观决策和管理,加快了科技发展步伐。  (二)、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为推进科技进步工作,县政府出台了《宁都县科教兴县计划》、《宁都县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意见》、《宁都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完善并明确了推进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并精心组织抓好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全县各类专业科技人员已达7800余人;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人员和科技人才100余名;建立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所、村有协会、组有科技示范户的四级农科网,建立村级服务组织330个、科技示范户5100户;建立市县级科技专家库人才25名。基本具备了支撑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人才实力。  (四)、科技投入有所增加  县财政预算安排科技经费,逐年不断增加,基本达到了法定增长要求。此外,我县积极落实了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型企业每年基本能按销售收入的2-5%提取技术开发费,并积极拓宽科技贷款渠道,切实保证科技创新投入。  (五)、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十一五”期间,宁都县切实加强科技管理,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努力突破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就。  1、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超历史。“十一五”期间,我县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精心组织有关企业(单位)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资金扶助,共获得上级科技项目立项批复30项,扶助资金507万元,这五年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扶助为历史之最。  2、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县精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6 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13项,市级9项,县级63 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既加快了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五年来我县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11项科技成果通过了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有3项新产品被鉴定认证为科技新产品(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项、省级重点新产品2项。同时,我县切实加强了专利管理和应用工作,积极引和帮助企业、单位和个人申报国家专利,五年来全县专利申请量达145件,专利授权量达117件,专利授权量在赣州市各县(市)中名列前茅。  4、科技进步不断加快。五年来,我县积极组织和推荐科技创新成果项目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励,共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4项,如宁都宇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从野漆树籽中分离提取野漆树腊的研究”项目获2008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县良种推广站的 “抗稻飞虱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安两优318的选育及推广”项目、“安湘S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09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五年我县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励为历史之最,在全市县(市)中名列先进。  5、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快。全县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已有11家被批准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同时,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重点引进、扶持和发展了6个达市级、2个达省级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6、大力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五年来,我县推广农业新技术80余项,引进农业新品种60余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科技支撑和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  7、科技宣传普及活动取得新进展。一是抓好了科技宣传。进一步营造了“科技兴县”的发展氛围。二是抓好了科技普及。印发各类科普宣传资料5万余份,选派各行业科技特派员380余人次,深入乡、村、组开展科技普及活动。引进推广新品种和种、养新技术,实施新技术开发项目。三是抓好了科技培训。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数达1万余人次,使农村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8、科技条件能力建设得到新强化。 一是加强了科技队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强科技人素质”活动,积极组织科技干部加强学习和培训。五年来,共选派科技管理和业务骨干82人次赴省、市参加科技管理工作及业务培训学习。 二是加强了科技专家库建设。组织建立农业、水利、水土保持、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专业的市、县级科技专家库25人。三是加强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认真做好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科技工作方面政府信息近300条。同时,我县已完成全省科技创新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施,为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我县正在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将为我县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推进农村创业提供优质科技服务。 
  宁都县位于赣州市北部,总面积为4053平方公里。辖24个乡缜,262个村委会,17个居委会。全县有人口72万人,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更是文化强县、戏剧大县、文物大县,宁都文化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我县的文化事业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对文化工作的要求,努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艺术创作,全面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宁都钟灵毓秀,远在四千年前已有人类栖息,自三国吴嘉禾五年,宁都设县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七十年,自元代以来,历朝在此设州、专区224年,向来是赣南仅次于赣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其是唐宋以来,宁都人文蔚起、文风昌盛、英才辈出,涌现出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唐东平侯孙誗,北宋皇佑年间状元郑獬,南宋绍熙年间右丞相崔与之,南宋景定年间状元谢元龙,明成化年间探花、工部尚书太子少保董越,清初全国三大散文家之一的魏禧及“易堂九子”,清代被扬州八怪推为“一代画宗”,史称“江西山水画始祖”的著名书画家罗牧。从五代至清《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载有宁都籍文学家十六人,宁都被誉为“土尚故文”、“文乡诗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都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县份,是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驻地,是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宁都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红五军团的诞生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李富春、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土地生活和战斗过,留下大批宝贵的文物遗产,各类革命活动的遗址、旧居、标语等遍及城乡各地。宁都起义旧址列为国保单位。  明末清初出现的宁都采茶戏,列为全国的独立剧种,宁都道情列为全国的独立曲种,中村傩戏为闽、粤、赣客家地区独有。  宁都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一页,宁都是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家园。  二、文化机构队伍健全  1987年元月正式成立宁都县文化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文化艺术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一室一股,即机关办公室、社会文化股(同时挂文化市场稽查队牌子),下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采茶歌舞剧团、电影公司五个二级事业单位,直辖三级事业单位剧院管理站。在业务上领导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系统共有在职人员105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6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  文化馆是国家一级文化馆,定事业编15人。现有职工14人,内设办公室、文艺辅导部、书画艺术创作部、书画装裱部、文化企业部、戏剧创作研究室,拥有多功能活动场所2000平方米,先后二次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图书馆是国家二级图书馆,定事业编制10人,现有职工13人,内设办公室、外借室、报刊阅览室、资料研究室、内阅室、电子阅览室。拥有藏书10万余册,其中有《三魏全集》等古籍善本2600本,年接待读者5万多人次,曾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  博物馆与宁都起义纪念馆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定事业编15人,现有职工15人,内设办公室、保管室,陈列室,政研部。馆藏资料1000余册,馆藏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220件。宁都起义纪念馆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宁都县博物馆曾获得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单位。  采茶歌舞剧团2006年底经县政府批准重新组建,为全额拔款二级事业单位,以传承、发展、展示宁都采茶戏为首要任务,承担全县政策性和重大中心工作的宣传演出任务,定编25人,现在职工16人,现已正常运行。  电影公司为自收自支二级事业单位,2003年改制后,现有返聘职工4人,2006年11月县政府批准成立《宁都县阳光农村数学电影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开始运行。  剧院管理站为自收自支股级事业单位,定编4人,现有职工4人。2002年1日剧院拆除后,以拍卖所得支付职工60%的工资。
  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1.文艺作品逐年提高。  以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反映宁都发展成就,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优秀文艺作品,近几年来出版了《宁都采茶戏音乐》、《宁都起义》、《早期客家摇篮——宁都》、《孙中山客家始祖在宁都》,散文集《醉酒》、《翠微峰揽旺》、《宁都民间艺术》等书籍,每年举办全县农民艺术节,专题文艺赛事,设立文艺繁荣工程专项资金,组织全县文艺创作、演出及品牌活动,小戏《十里桥头》、《三把皮就医》,歌舞《欢乐道情》、《欢天喜地奔小康》、宁都道情《十七大精神指航向》,剪纸《新红旗渠》、漆画《英烈魂》等均获得各类奖项,打造出具有宁都特色的各类文艺精品,文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2、广场文化形式多样  通过以广场文化为龙头,带动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每年在县文化广场举办的大型文艺活动10场以上,如元旦、“五一”、“六一”、“七一”、“八一”、重阳、国庆等重大节日都有大型文艺演出,每年还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县民间民俗优秀文化艺术汇演、专业文艺演出等,老年大学文艺活动红红火火,夕阳红艺术团坚持常年演出,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开学结业典礼,节日庆典,各类汇演、调演活动频繁。社区老年腰鼓队,舞扇队、广场舞蹈全年坚持晨练,晚练,平时参与开业、开幕庆典,成为广场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3、农村文化丰富多彩  充分利用省分配我县的专项资金,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各乡镇结合本地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创作选编,演出一批内容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节目,每年为每个乡镇文艺演出4场,每个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每个乡镇组织开展2次以上的文化活动,据统计,到9月底止,我县演出365场次,观众达350万人次;放映电影17311场次,观众达385万余人次;开展乡镇文化活动336场,观众和参与人数达28.6万人次,农民看电影难、看戏难的问题逐年得到解决,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4、文博事业取得突破  我县文物工作已连续10年实现了文物安全年,对全县已发现的红军标语、漫画、革命旧址、文物实施保护工程,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公布为省、市、县文物保护名录,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建设进展顺利,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旧址群六处省保单位捆绑申报国保单位工作进展顺利,争取总参三部资金110万元,完成了小布镇赤坎村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的恢复修缮工作,重点文物景点对外开放,宁都起义旧址每年接待参观人数达7000多人次。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宁都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我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宁府办字[2007]96号),编撰出版了《早期客家摇篮——宁都》、《宁都采茶戏音乐》、《孙中山客家始祖在宁都》、《宁都的宗族、庙会与经济》、《宁都史话》、《宁都方言纪略》、《宁都民间艺术》等书籍,收集了近30个宁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村客家傩戏》、《洛口南云竹篙火》、《石上曾坊桥帮灯》、《宁都鼓子曲》、《宁都采茶戏》等批准公布为省保项目,石上镇“割鸡”、田头镇妆故事、东山坝镇扛灯、石上镇的剪纸、固村(固厚、田埠)茶蓝灯等15个项目批准公布为我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开展了文化市场诚信平安和专项整治工作,近年来,县城网吧由原来的36家减少到现在的16家。建立了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了日常监管和社会监督,采取了零时切断网络信号,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等措施,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和歌舞厅噪声扰民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7、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已新建文化广场1个,县城影剧院1个,反“围剿”战争纪念馆1个,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逐步实施,水口塔景区修缮改造、东龙古村落保护开展、图书馆书库建设等列入县重点规划实施,同时,加大力度加强了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到2007底,全县共创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室72个,文化中心户96户,农家书屋48户,业余剧团30个,常年坚持为农民演出,赖村卫东农民业余剧团被人们称为“红土地上的乌兰牧骑”。  8、文化产业取得新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的文化产业有各类文化经营户212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在册资金1107万元,文化产业经营收入904万元,主营利润384万元,全县文化产业人员报酬达到158万元。主要有文艺培训、文艺演出、电影放影、文化旅游、陈列展览、娱乐休闲、文物收藏及文化产品销售生产等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有灯彩、笼灯、纸扎、剪纸、字车、奇石、雕刻等特色文化产品。目前,我县重点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旅游业相结合,以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为龙头,以东龙古村落保护开发为重点,整合我县红色、古色、绿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条集红色、古色、绿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9、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我县把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列为全县先行一步的改革试点单位,2003年电影公司全面改制,县文化系统各单位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06年11月经县政府批准,组建《宁都县阳光农村数字电影有限责任公司》,06年底县政府批准重新组建宁都采茶歌舞剧团,积极实施全省“5511”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政府出资培养采茶表演人才,通过委培、进修、带徒授艺等方式培养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业务骨干,为宁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0、文化事业成就显著  近年来,我县的文化工作硕果累累,编纂出版了一大批艺术专著,创作各种文艺作品500余件,获得全国、省、市以上奖项200多项,获各种先进个人100多人次,先进单位60多个次,宁都县图书馆曾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宁都县博物馆曾获得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单位,宁都县长胜电影队2005年获文化部“送电影下乡活动全国优秀农村电影队”,赖村卫东文宣队先后二次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宁都县文化局自2001年-2007年连续7年被评为全市文化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宁都教育事业概况  宁都自古“士尚诗文”,历代人才辈出,文论昌盛,享有“文乡诗国”之誉。古代儒学长盛不衰,近现代新学如日东升。  目前,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1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所,完全小学116所,村小119所,教学点62个,职业技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全县共有中小学生12.4万多人,在职公办教职工5476人;校园总面积279.84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3.82万平方米。  近年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提出了“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先进教育理念,以及用4年左右时间重返全市教育先进行列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空前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当前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保持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2005年,我县通过了省“两基”复查年检,2008年和2011年又两次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并得到了省教育督导组的高度评价。 
2008年以来,宁都教育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先后荣获“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和省家长函授学校办学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特岗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数十项全国及省市级荣誉称号。 
目前,宁都全县教育工作者正以全新的姿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振奋精神,同心合力,努力将教育打造成“文乡诗国”宁都的一张新“名片”!
宁都县卫生系统基本情况(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8月)  一、组织机构:  1、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县卫生局)设一室五股一办:办公室、人事股、医政股、防保股、计划财务股、法监股、爱卫办(副科级)。  附设事业单位2个:卫生系统工会、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  2、辖县属医疗卫生单位10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农医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县结核病治疗所、县皮肤病治疗所、县医疗器械修理所。  3、辖乡(镇)医疗卫生单位32个:7所中心卫生院、17所一般卫生院、8个防保站。  4、村级卫生组织:村卫生所830个,乡村医生、卫生员876人。  二、人员结构  1、副股级以上干部情况:副股级以上干部254人(女干部57人):其中(1)政治面貌:党员158名,占干部总数的62.2%;(2)文化结构:研究生学历1人,占干部总数的0.4%;本科学历97人,占38.2%;大专学历90人,占35.43%;中专学历53人,占20.87%;高中及以下学历13人,占5.12%。(3)年龄结构35岁以下18人,占7.09%;36-40岁33人,占12.99%;41-45岁75人,占29.53%;46-50岁86人,占33.86%;51-55岁25人,占9.84%;56-60岁17人,占6.7%。  2、干部职工总体情况:全系统共有在职人员1361人(其中公务员21人)。  (1)人员分布:男职工775人,占56.94%;女职工586人,占43.06%;县城564人,占41.44%;农村797人,占58.56%,国家干部999人,占73.4%;国家工人239人,占17.56%,集体工人123人,占9.04%。  (2)技术结构:卫生技术人员1151人,占职工总数的84.57%。其中正高4人,占0.35%;副高44人,占3.82%;中级394人,占34.23%;初级709人,占61.6%。技工162人,占职工总数11.9%;其他48人,占3.53%。  执业医师441人(其中临床301人,公卫40人,中医92人,口腔8人),执业助理医师94人(其中临床64人,公卫11人,中医18人,口腔1人),执业注册护士368人,药剂人员121人(其中西药剂70人,中药剂51人),检验49人,其他专技人员194人。  (3)学历结构:研究生3人,占0.22%;本科学历232人,占17.05%;大专学历者515人,占37.84%;中专学历者419人,占30.79%;高中以下学历者192人,占14.11%。  三、病床情况  全县共设病床1160张,其中县城490张,乡(镇)670张。  四、医疗设备  1、总量:全县拥有千元以上医疗设备1011台(件),价值4894.93万元。其中县医院368台(件),价值3251.27万元;中医院134台(件),价值1147.95万元;疾控中心38台(件),价值115万元;妇保院16台(件),价值75万元;乡(镇)卫生院467台(件)。  2、县医院:拥有双排螺旋CT、腹腔镜、日产彩超、低剂量数字化X光拍片机、全自动生化仪等100万元以上,日产电子胃镜、微生物鉴定仪、血液透析仪、电子肠镜、内窥镜、多功能拍片机、日产B超、500毫安X光机、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多功能麻醉机等10万元以上的诊疗设备。  3、中医院:拥有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超声诊断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仪、500mA高频遥控诊断X光机、CR机、体外碎石机等10万元以上的诊疗设备。  4、全县25个乡镇医疗单位均装备有B超、心电图机,均配备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全部装备有50毫安以上的X光机。  五、离退休人员情况:  全系统有离休人员2人,退休人员519人。  六、财务收入情况:  1、2011年财政安排卫生事业费:县属医疗卫生单位392.6元,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3839.90万元(含各类专项补助款)。乡村医生防疫津贴9.5万元。  2、2011年业务收入情况:县属医疗卫生单位14151.45万元,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4383.70万元。  七、工作生活用房情况:  1、截止2011年工作用房:县属医疗卫生单位30869平方米,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60042平方米,其中危房240平方米。  2、截止2011年生活用房:县属医疗卫生单位2242平方米,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16739平方米。
火钳留名♥»»»»»»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中国烈士第一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   ┎━━┒ »»»»» ┠兴国┨ ««««« 欢迎您!   ┖━━┚    
 宁都县体育工作基本概况    宁都县体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稳步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入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事业健康、协调、稳定发展。  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深入人心。  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自觉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使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群众逐年增多,体育人口逐年扩大,每年以全民健身周活动为契机,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本地特色的各类大、小型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门球赛、围棋赛等活动外,还组织开展系列集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小型活动,如老年人扑克、麻将、钓鱼、太极拳比赛和少儿的韵律操、乒乓球赛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此外,通过一年积极有效的工作,我县体育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健全,充分发挥了各种群众体协组织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如县老年体协、钓鱼协会、门球协会、象棋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腰鼓队、健身气功队、秧歌队等等,成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主力军。2007年9月,我县成功举办了改革开放以来,时隔46年之久第一届全县体育运动会——宁都县第五届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共有64个代表团、2146名运动员参加11个大项29个小项的比赛,有5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唐玉英副市长亲临现场观摩并指导。第五届体育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县人民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和奋发拼搏的精神风貌,极大鼓舞和凝聚了全县人民积极投身“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宁都”战略实践和合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竞技体育常抓不懈,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多年来,我县把竞技体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抓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优秀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上。对运动员的选项、各年龄段的搭配和训练计划,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评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向上一级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2007年在赣州市第二届运动会上,我县获得金牌总数第七、团体总数第八;在市首届农民运动会上,我县拔河获全市第五、篮球获全市第三、龙舟获全市第七、乒乓球获全市第三;同年,在全国“贺龙杯”篮球赛上,我县代表队获全国第六的好成绩。  三、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体育产业持续向前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体育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全县城乡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的投入。县体育中心建设是全县人民共同期望,该项目建设纳入了县“十一五”规划,并列入2008年宁都县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之一。选址在县城龙边溪小区,规划占地面积79920m2,总投资5520万元,该项目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工程方案设计招标在07年12月前完成,其它各项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县体育中心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我县休闲健身娱乐场所缺乏的状况,充分满足城市居民健身休闲的需求,推动我县体育运动进一步向前发展。  体育彩票是我县的体育支柱产业。一年来,我县从管理入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强化措施,狠抓服务,进一步加大体彩销售力度;二是加强培训,扩大宣传,进一步提高体彩知名度;三是调整布局,增点扩面,进一步拓宽体彩覆盖面。同时,为提高体彩销售人员素质,我县多次组织销售人员到省、市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网点服务质量,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发行体育彩票的重大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我县体育事业发展,为体育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爱心。  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农民体质健康水平。  为科学指导农民健身,不断提高我县农民体质健康水平,一年来我县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积极开展“送体育下乡”活动。指导各乡镇、村庄社区成立农民健身活动站点,开辟科学健身宣传栏,每季度为农民刊登一期体育科学健身墙报,增强农民健身意识。其次,加强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主力军,为此,我县定期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进行岗位培训,开展科学健身和科学营养等专题讲座,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目前,我县共有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95人,遍布在各乡镇,构成强有力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此外,积极指导农村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种竞赛项目。2007年1月,我县蔡江乡举行了“庆丰收农民运动会”,比赛中安排了集趣味性与运动性相结合的多种项目,如跳绳、拔河、定点投篮、搬化肥、挑担子等,场面热闹,精彩纷呈,既增进农民兄弟间的友谊,又倡导了良好的村规民风,该新闻被《人民日报》采用。  主要目标  1、坚持“体教结合”,加快后备人才培养。拓宽优质运动员的选材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正确处理学习、训练的矛盾,使大批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  2、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强化工作责任,培养训练比赛的骨干力量,把工作业绩与教练津贴、职称评定挂钩,奖优罚劣。  3、加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中心建设步伐,健全群众体育基层组织网络,以开展省市体育建设项目试点村为契机,建设各级各类单项体育协会,把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向乡镇、行政村发展。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宣传体育彩票,让更多的人关注体彩、了解体彩,加入彩民队伍,扩大体彩销售量。
宁都县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简介  人人都要老,“养儿防老不如参加社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的特点。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从业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待遇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得到适时调整提高,因而是您“老有所养”的可靠保障。  一、我县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概况  我县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创始于1987年, 20多年来,宁都县社会保险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为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广为覆盖了我县社会的多种群体,主要有: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987年11月我县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业务,逐步完善后参加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三类”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机关事业社会团体聘用人员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996年我县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以单位名义参保,主要有部分参保的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全民合同制工人。为县级统筹封闭运行。  城镇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2003年1月,我县开展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灵活就业人员、单位置换身份职工等人员养老保险业务,为省级统筹。  二、我县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截止到二O一O年六月底,全县已有参保单位350家,参保人数24637人,离退休人员7161人。全年需支出退休养老金9016万元。现人平月退休养老金1060元,领取的最高退休养老金为1635元/月,最低为420元/月(不低于全县最低工资600元/月的70%)。到年底能征缴社会养老保险费5600万元,争取省统筹解决3416万元。  自2001年以来,我县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已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使全县离退休人员每月都能及时足额的领取养老金,无任何拖欠现象。  三、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努力方向  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征缴条例,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力度。  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为退休人员“老有所乐”逐步提供服务条件。  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按国家社会保险 “金保工程”的要求实现经办管理养老保险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进步大势所趋:公务员由国家保障;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财政保障,城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全民合同制工人由社会养老保险来保障;农民由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来保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官方的东西就是字太多了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在客家人最早聚居发展的宁都、石城两县交界处,有一块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盆地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绕着一座千年古村——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唐代,这里叫东屯。客家先民从宁都东面去福建,东屯隘口是捷径。北宋干德初年,在石城半迳定居的李翊俊来东龙打猎,看中了这块青山福地,举家迁至此地定居。因其“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形如卧龙”,改名东龙。
我只知道有个翠微峰
可乐鸡,赣州哪里有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投稿邮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