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网络孩子还会为什么玩游戏会上瘾上瘾吗?

孩子玩游戏上瘾原因:难敌其中“奢华”感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人父母的,都担心孩子们的学习,而各种各样的视频游戏,无疑是心目中最大的仇敌之一。作为家长们,让孩子们完全脱离游戏,似乎是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过引导和限制还是必须的。家长们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每周试着抽出一天脱离屏幕,也要限制接触屏幕的时间。
为人父母的,都担心孩子们的学习,而各种各样的视频游戏,无疑是心目中最大的仇敌之一。它们已经无处不在,难以抵挡。不过,游戏是否真的毫无益处?它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们对此其实并没有确切的了解。最近,卫报网站采访了几位医生和家长,以了解他们对游戏的看法。
在伦敦的一家私人医院里,有治疗儿童屏幕上瘾的康复疗程。Richard Graham医生是主疗医师。他回顾了项目开始的时候。2009年,他开始和同事们研究显露出游戏上瘾症的孩子。这些孩子们每天会花上6至7个小时的时间玩Xbox。但是,真正让他惊醒的时刻,是人们开始转向了《荣誉勋章》和《魔兽世界》。游戏和社交网络的结合,使得游戏变得更为上瘾,更加难以戒掉。人们玩游戏的时间常达到10至14个小时。
对于孩子们的游戏上瘾,家长们会非常痛苦。&我真的痛心,&Catherine Loveday说。她是一个神经心理学家,家里有两个男孩,其中一个对Minecraft极为上瘾。
&从某个层面来说,他真的学了好多东西。如果你能让他离开屏幕,去玩乐高,他非常有创造性。他真的在使用自己所学得东西。他了解元素。他知道蓝宝石是什么,还有好多的其它知识。他了解这些,因为他在游戏中使用它们来建造东西。&
游戏让人上瘾,是因为它们的奖励诱人,而且公平合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这一点。Graham 医生以&奢华&一词来形容游戏给人的感受,&高质量的屏幕,丰富的颜色,快速的游戏过程,所有这些都对孩子有吸引力。全球有5亿人在玩《Candy Crush》,而且花费的时间不少。Graham医生也难以抵抗其诱惑。
另外,玩游戏的过程也是交朋友的过程。玩Minecraft的孩子们不仅在游戏中交流,而且还会通过Skype通话。竞争和交流,都是孩子们玩游戏的驱动力。
作为家长们,让孩子们完全脱离游戏,似乎是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过引导和限制还是必须的。家长们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每周试着抽出一天脱离屏幕,也要限制接触屏幕的时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凤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2059
播放数:123730
播放数:173340
播放数:80199
48小时点击排行网络成瘾的解决办法
网络成瘾的解决办法
& & & & & & & & & & & & & & & &&网络成瘾的解决办法&&&& 买电脑为学习,结果事与愿违&&&&&&&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博士郭召良说,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学习而购买电脑,可往往发现购买电脑后孩子并没有或者很少用电脑来学习,而是利用电脑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或者玩网络游戏,其结果是影响了学习。象我们在前面看到故事一样,哲哲的爸妈买电脑就是为了哲哲能够学习好,可以哲哲却利用电脑来玩游戏,父母采用强制措施都没有办法制止孩子玩电脑游戏和上网。&&& 上网成瘾的危害不少&&&&&&& 郭召良博士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和上网的危害大,具体来说:(1)损害身体健康,引发头昏眼花、疲乏无力、双手震颤、视力下降等症状;(2)引发心理问题,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食欲下降、社会交往退缩、行为异常以及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3)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为此家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喜欢游戏是人类的天性&&&&&&& 郭召良博士说,喜欢游戏是我们人类共同具有的心理特征,不仅儿童喜欢游戏,也有成年人也喜欢玩游戏,玩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上网也逐渐成为现代人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上网也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部分,上网本身也没有错。&&&&&&&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超出这个度,就成为问题。如果学生对玩电脑游戏和上网达到着迷程度,本人已经无法克制自己不玩游戏或上网的时候,这时就成其为问题。&&& 积极引导为主&&&&&&& 当我们给孩子买电脑的时候,就要对迷恋游戏和上网有警惕,郭博士告诫家长,采取防范为主,引导孩子学习电脑新知识。比如,有的家长的做法是:把游戏软件从程序里删去,以减少对孩子的吸引,不让孩子痴迷到里面去。孩子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做网页、发电子邮件、电脑打字等。&&& 实行电脑管制措施&&&&&&& 孩子不太可能一点游戏和上网都不玩,因此适当限制是合理的选择。有的家长做法是:在电脑上输进了一个密码,把游戏锁起来。而到了双休日,孩子把作业做完了,才能提出申请,再给他打开密码,让他玩个痛快。有时孩子学习的效率高,还允许他多玩一会儿。&&&&&&& 除了家长采取强制措施,对电脑进行加密和上锁等方法外,从教育的角度看,培养孩子抵制游戏和上网的诱惑的自制力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因此家长可以与孩子签订协议让自己管理自己,家长进行监督,如果孩子做不到,再采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似乎更为合理。&&&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约法三章&&&&&&& 比如说有个家长谈到他的经验时说:我和他约法三章,只许每逢星期天玩电脑游戏两小时,如果超出时间,从下周的时间里扣除。坚持每周都这样。自从约法三章后,孩子没有失信,&我也没有失信。孩子的游戏瘾渐渐克服了。&&& 成瘾行为的解决办法&&&&&&& 以上措施可以用来解决孩子刚刚对电脑游戏和上网产生兴趣时,如果孩子已经到了迷恋阶段,郭召良博士建议我们遵循下面程序进行解决。&&& 了解成瘾行为所代表的心理需求&&&&&&& 第一,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了解孩子游戏和上网所代表的心理需要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对一个东西感兴趣或者到着迷的程度,一定是这个东西满足了他的某些心理需要。因此解决问题的前提就在于: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的孩子迷恋游戏是因为游戏给他带来了成功的,让他感到自信。&&&&&& 记者:你为什么喜欢上网?&&&&&& 学生甲: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所以我想我这辈子在学习上也别想出头了,所以,我一直在找一个我能出头的地方,好让同学看一看,我不是弱智。&&&&&& 记者:那你找到了吗?&&&&&& 学生甲:那就是玩游戏。有一次,我的同学在跟我一起放学的路上,他说他要去网吧,然后我就问,网吧好玩吗?他说很好玩,还请我去了。谁知道我对游戏很有悟性,一学就会,而且还打败了很多高手,所以我终于混出头了。我在玩游戏中,我感到自己是强者。&&&&&&& 还有孩子迷恋游戏是因为缺少其他游玩方式&&&&&&&&&&& 学生乙:每天放学回家,除了看动画片以外,就没有什么好玩的,周围没有什么伙伴,家长也不让我出去玩。后来爸妈给我买了电脑,让我学习,在学习之余,我逐渐学会了玩游戏,我发现玩游戏特别好玩,渐渐地就迷上了。&&&&&&& 有的孩子上网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或者不被理解。&&&&&&& 记者:你上网都做些什么呀&&&&&&&&&& 学生丙:我上网就是聊天,我曾经以不同身份、性别和年龄和别人聊&&&&&&& 记者:你都用过些什么网名?&&&&&&& 学生丙:我用过风花雪月、四十岁的男人、漂亮MM、007等等&&&&&&& 记者:你都什么时候上网?&&&&&&& 学生丙:其实我是心情不好才来的,我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而已,没有别的&&&&&&& 记者:那你为什么不把你的不愉快说给你的爸妈听?毕竟他们是你最亲的人啊&&&&&&& 学生丙:我们孩子的事,他们永远都不懂,也不理解,我在网上能找到很多朋友,我喜欢与他们聊天,爱聊什么就聊什么,我不喜欢与父母说话,他们不懂我说的话,所以还是网络好……&&&&&& 有的孩子迷恋游戏和上网是因为逆反心理。&&&&&& 记者:你在上网的时候多数是在干什么?&&&&&& 学生丁:与网友聊天&&&&&&& 记者:那你父母不反对吗?&&&&&& 学生丁:反对?他们当然反对啦!&&&&&& 记者:那你为什么不听你父母的劝告?&&&&&&&& 学生丁:听劝告?我为什么要听劝告?就是因为他们反对,我才上网的。&&&&&& 记者:你可不可以说得具体点呢?&&&&&&& 学生丁:好的,我上网的原因是因为我在跟我的父母怄气,因为有一次我在家上网的时候给我爸妈看见了,就说我不好好学习,专搞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于是我就跑到网吧去上,他们又说我是个女孩不应该去那些复杂的地方,要不然自己早晚会学坏的。于是我不服气,就和他们吵起来了,就是因为他们不给我上网,我就偏偏要上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我不是省油的灯……&&&&&&& 只有真正认识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后,我们才可能找到替代玩游戏喝上网的方案。也只有这样孩子玩游戏喝上网迷恋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否则,就不可能解决&&& 寻找满足孩子需要的替代方案&&&&&&& 第二,寻找满足孩子需要的替代方案。&&&&&&& 比如说,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功和胜任的感觉,希望被肯定,而玩游戏,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够一路过关,在游戏中自己的能力被肯定和发现,于是就迷恋上游戏。郭博士说,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发现如果能够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找到成功的感觉,就可以解决迷恋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提出最低要求,让他能够达到,然后给与鼓励,在达到以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获得成功&&&&&&& 又比如说,有的孩子玩游戏是因为玩的方式单一。对于这样的情况,郭博士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呆在一起,减少孩子因为孤独、寂寞而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如果孩子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而上网,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友谊。对于这样的情况,郭博士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友谊,家长帮助孩子和其他同伴进行交往,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从网络中走出来。&&&&&&& 如果孩子是因为逆反心理而上网,郭博士认为可能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比上网更需要优先解决。只有亲子关系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网络成瘾就比较容易解决。&&&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三,根据实际执行情况逐步减少或全部终止孩子玩游戏或者上网时间&&&&&&& 如果经过家长教育,孩子能够认识到迷恋游戏和上网是不对的,孩子有克服这个坏习惯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一步到位的规定游戏或上网时间不得超过一定时间如20分钟的规定,设置禁止孩子游戏和上网的方案,家长采取某些措施如加密、卸掉游戏软件、拔掉网线等措施。&&&&&&& 如果孩子不能完全认识或者同意家长的做法,可以采用渐进措施。家长可以对上网或游戏时间加以限制,逐步缩短。比如,孩子每天上网或游戏4小时,可以首先要求孩子每天只能上网3.5小时,待孩子能够完全做到以后,可以缩短到3小时;然后2.5小时,2小时,1.5小时,1小时,30分钟等。&&& 启动替代方案&&&&&&& 另一方面,家长要启动其他措施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让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新的活动上面来,这样孩子玩游戏或者上网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同时随着新活动的展开,以及从这些活动中所得到的成功和满足可以进一步增强孩子从游戏或上网脱离出来的力量&&& 持之以恒,不怕反复,耐心教育&&&&&&& 郭召良博士说,家长如果能够做到持之以恒、耐心教育、坚持鼓励和表扬,孩子从迷恋游戏和上网中脱离出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没有任何调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53
更新时间:
某老师来信说,一些学生玩网络游戏上了瘾,而手中又没有钱,就开始向其他同学要钱,少到一元、二元,多至一二百元。被劫学生因为怕挨打,只好从家里偷钱。事情闹大了,学校、老师知道了,虽然多次教育,但仍屡教不改。因为网络游戏对一些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他们管不住自己。李教师感以了无奈,遇到了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  
诊断:专家观点:网络成瘾,治标还是治本  
曾经有人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事实果真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铺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许多新问题。表现在教育上,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有过分迷恋游戏荒废学业的;有浏览不健康网站误入歧途的;有陷于虚拟世界而出现自闭的……一时间,网络成了“电子海洛因”,网吧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为了唤回网络沉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包括封存或限制电脑的坚壁清野,甚至包括武力威胁和惩罚。然而,种种措施却都收效甚微,于是教育者在无奈之下发问:怎么办?谁能救救这些网童?怎样让他们迷途知返?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没法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在已成问题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原因,或者更透彻地说,只有先弄清为什么,才可能提出有效的“怎么办”?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解决。第一,我们要了解孩子上网做什么?第二,我们要剖析孩子上网为什么?哪些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最后,才可能依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策略――我们怎么办?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认我们的目标:那就是网络成瘾,教育要治标还是治本?  
专家分析说,网络成瘾又称网络病态使用,是一种冲动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并因此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依据网络活动指向及其满足的需要来划分,网络成瘾者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网络游戏成瘾,上网主要是打游戏;二是网络关系成瘾,上网主要是聊天和交友;三是网络性成瘾,上网主要是浏览和观看色情信息;四是网络信息成瘾,这类成瘾者沉迷于大量网络信息的下载,不能自拔,并伴随有强迫性症状。而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成瘾都属于前三类情况,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数量最为庞大。  
调查发现,容易沉迷网络的学生,就性格特征来说,孤僻,不善交往的孩子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的孩子多。就学业成绩来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多,也有部分孩子原来成绩不错,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短暂的迷失,下滑或不适应,这种情况也容易上网沉迷。就家庭背景来说,单亲或问题家庭的孩子数量较多,也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但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或疏于沟通等。就年龄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即初中生的数量最多,跟这阶段的逆反及动荡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  
了解了孩子上网做什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沉迷上网,强烈的冲动一定伴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孩子在网上究竟获得了哪些满足呢?  
第一种满足就是成就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除了自控能力差和网络游戏本身的刺激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通过闯关打游戏获得了成功体验。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如果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势必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里无法被认可,通过网络,在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这也就难怪许多孩子为了游戏废寝忘食了。  
第二种满足是交往的满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同伴成长和互动的环境,在大人的关切和监督下长大。无论怎样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代替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有的孩子性格稍微孤僻一些,有话不愿意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善于交往,就通过在虚拟世界的交友,找到了共同语言,满足了自己交往的愿望。  
第三种满足是自由发泄的满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喜欢“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在现实世界里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管束,说话做事都有严格的限制,很难实现对自由的渴望。网络世界的匿名制给了孩子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也是各个学校贴吧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  
第四种满足是多种需要或丰富生活的满足。家长只关心生活,学校只关心成绩,孩子们觉得学校生活单调乏味,非常郁闷,而网上生活新奇刺激; 家长或 老师高高在上,而网上关系自由平等;随着身体的成长,青春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但在现实生活里无法和大人交流或请教,网上只要轻轻点击,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的教育着眼于孩子将来的成就,而网上给你现实的快乐。两相对比之下,网络就对孩子构成了致命的吸引力,不断地诱惑孩子越陷越深,终于不能自拔。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就不难寻求对策。教育者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犯了错误,最需要的不是无情的指责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有效的帮助。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一下完全禁止是很难接受的,可以通过逐步限制上网时间,培养意志力,转移孩子注意力,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在现实世界里获得成就感等措施来矫正。对于网络成瘾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在现实世界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多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话题内容应该丰富,而不是仅仅谈论学习,语气应该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  
总之,老师和家长应本着治标不如治本的理念,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密切观察,及时引导,改进教育方式,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诱惑。当然,个别情况严重的孩子还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介入和治疗。  
诊断: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  
学生沉溺于网吧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绝非个案,它是目前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姑且不论网吧管理上的漏洞,单就目前的教育来说,这反映了学生学习成就感的缺失。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学习成绩偏下的学生,有特长、爱好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也不大。这就说明学生上网是有原因的。  
有一次,我路过一家网吧,无意中看到几个穿校服的孩子聚在一台游戏机前面,出于好奇,我走进去旁观。几名学生正在玩《反恐精英》的电子游戏,只见其中一人操纵电子机器人腾挪跌宕,枪枪命中,过了一关又一关,旁观者的喝彩十分激动人心,他玩得更起劲儿了,得意极了。现在想来,正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缺少这样的成就感,才会沉溺于虚拟世界里并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对此,我认为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班内、校内表现机会,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能量得到释放。甚至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那并不突出的特长。尽管这些学生并不优秀,但如果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你会发现如果把最早出问题的这些学生管好了,将会引领更多的学生朝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诊断:陪伴孩子戒除网瘾  
为了杜绝学生进入网吧,学校德育处三令五申,但有些孩子还是网吧的常客。我班上的章召,今年10岁,如果不是偷了家里的1000多块钱,他的家长和我绝不会知道他“中毒”如此之深。我们制订了“陪伴戒瘾”计划,两个多月后,如愿以偿。  
一、光明磊落进网吧  
教育宜疏不宜堵,经和他父母商讨,决定让他父亲每周定期陪他进网吧,一天他父亲告诉我:“陪小召上网,我还学了不少东西。”我说:“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作欲擒故纵,要想改变他必须走近他。”  
二、让网吧变成学吧  
有了陪伴,章召悄悄有了变化。为了让他在上网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我每周会交给他些便条,请他帮我查些教学资料,并嘱咐他这些资料教学中会被用到,要认真选择,资料查好后发到我的邮箱。他做得非常好,课堂发言也异常积极,经常会补充一些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渐渐地,他对学习的兴趣浓了。  
为了挤占章召的上网游戏时间,我和两名有电脑的孩子商量上网和他聊天。聊天时我会故意提出课堂延伸的问题给几个孩子,几个孩子经过探讨总能给出比较满意的回答。由于有了QQ的交流,章召从孤独封闭变得活泼开朗,他在班级中有了几个伙伴。  
三、悄悄远离网吧  
一次,我安排章召和几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几个孩子忙碌奔波了两个星期。调查结果对章召震动很大,因为,他知道了因上网而误入歧途的孩子太多了。章召自从那次报告会后,开始远离网吧。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地里种了菜就不会长草,心里有了善就不会生恶。”要让孩子远离网吧,就要让他拥有积极的生活。  
诊断:走进少管所  
有人说,有轻微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孩子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预备队”,这话很有道理。有的孩子为了上网进行敲诈勒索,若不及时教育他们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然而, 单凭 老师的说教有时很难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让学生“走进少管所”。  
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领导与当地少管所联系,让少管所的领导安排一场现场报告会,由因迷恋网络而敲诈勒索,抢劫钱财,但目前改造良好的少年现身说法。少年犯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迷恋网络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敲诈勒索钱财让自己失去自由的痛苦,对没有听 从家长和 老师教诲而产生的悔恨,身入高墙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使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幸福,珍惜目前受教育的机会,远离网络游戏。  
少年犯的报告结束后,最好让学生与他们再进行近距离接触,通过他们自由对话,进行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和沟通,进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还要听听少管所管理人员的报告,让他们讲一讲,成长期的学生该怎样来避免犯罪,如何增强自身的自制力,怎么做才能远离网络游戏等。  
通过走进少管所,学生会从少年犯身上吸取深刻的教训,自觉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  
诊断:连锁塑造  
学生因上网劫财,说明他已经深陷其中,要想治愈其网瘾,必须准备做反复的工作,笔者建议实施“连锁塑造”的拯救措施。  
一、总体原则  
从沟通开始,不断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提供必要支援,体验成功乐趣。  
二、具体措施  
1.倾听孩子进网吧的原因。  
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话。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对于网络的见解,不要打断他的思路,听得越多,了解的信息就越多,就能寻找到更多的线索。其次,不要急于实施什么策略,而要观察他主要玩哪类游戏,从而寻找到突破口。  
2.初步签订协议,让其兴趣逐渐转移。  
教师分别和孩子、家长协商,达成书面协议,协议大体为:  
A 每天可以玩游戏,上学的日子每天不能超过30分钟,节假日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  
B 不能借用他人的钱,符合规定家长要无条件支持。  
C 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后才玩游戏。  
D 要在自家、老师家里或者学校玩。  
E 帮助老师查找资料(节假日让孩子帮忙,不能太勤。)  
协议实行期间,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一点一滴,也要记录下来并给予表扬,这种表扬可以直接表扬,也可以侧面流露。  
三、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有体验新事物(指网络以外)的乐趣,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引领他参加他有情趣的活动。比如他对篮球有兴趣,这时师者不妨主动提供一些NBA的信息,特别是孩子最喜欢球队的信息,教师还可以抽时间和他一起观看球赛,并抓住适当时机进行教育。  
诊断:换种思路解决问题  
学生上网成瘾,老师要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都知道,这些整日里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缺少成功的体验。然而通过网络游戏,孩子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的自信和快感。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力求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们有效地淡化和忘记对网络游戏的沉溺。  
总之,吸引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他们就不会再沉溺于网络游戏,不沉溺于网络游戏也就不会再向别的同学索要钱财,问题也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诊断: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最佳途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撞击着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孩子。禁止孩子接触新事物的做法显然是偏激的、不可取的。笔者认为,上好信息技术课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杜绝孩子因苦于上网无钱而劫财。但是,现在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就是“摆设”,老师怕孩子上网玩游戏,怕孩子接触不良网站,于是就关闭了网络,信息课上只是教孩子打打字,随便画点什么。学校对这门课程也疏于管理,很多领导只是检查是否有人上课,根本没有检 查 老师的教学内容。结果是字也没有打快,画也没有画好,却使孩子对这一门功课失去了兴趣,从而转向了网吧。  
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QQ等聊天工具和E-mail等,教会孩子怎样上网与人进行信息沟通,帮助孩子正确结交网友,教会孩子运用网络搜索信息,开拓视野,增大学习的空间和容量,通过某些游戏,发展智力,提高网络技术等。  
有些学校就做得很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孩子们可以上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有的老师给自己的班级建立了QQ群,在这里与孩子们谈心,解决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还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等。有的老师还会带着自己的学生进入各种有益的论坛,帮助和引导孩子在论坛上发帖、跟帖,把他们的才思和智慧展示出来。我想,这些孩子们是不会去网吧的,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群,自己的论坛,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  
【字体: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玩游戏会上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