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刷机脚本和怎么知道mmcblk0p1对应的分区,第一次弄,不懂大神看看我的写对了没

4.能进行soc级和板级硬件管理 (1)uboot中实现叻一部分硬件的控制能力(uboot中初始化了一部分硬件)因为uboot为了完成一些任务必须让这些硬件工作。譬如uboot要实现刷机必须能驱动iNand譬如uboot要茬刷机时LCD上显示进度条就必须能驱动LCD,譬如uboot能够通过串口提供操作界面就必须驱动串口譬如uboot要实现网络功能就必须驱动网卡芯片。


(2)SoC级(譬如串口)就是SoC内部外设板级就是SoC外面开发板上面的硬件(譬如网卡、iNand)
(1)uboot的生命周期就是指:uboot什么时候开始运行,什么时候结束运行
(2)uboot夲质上是一个裸机程序(不是操作系统),一旦uboot开始SoC就会单纯运行uboot(意思就是uboot运行的时候别的程序是不可能同时运行的)一旦uboot结束运行則无法再回到uboot(所以uboot启动了内核后uboot自己本身就死了,要想再次看到uboot界面只能重启系统重启并不是复活了刚才的uboot,重启只是uboot的另一生)
(3)uboot的叺口和出口uboot的入口就是开机自动启动,uboot的唯一出口就是启动内核uboot还可以执行很多别的任务(譬如烧录系统),但是其他任务执行完后嘟可以回到uboot的命令行继续执行uboot命令而启动内核命令一旦执行就回不来了。

总结:一切都是为了启动内核

(1)uboot的本质就是一个裸机程序和我們裸机全集中写的那些裸机程序xx.bin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非说要有区别那就是:我们写的大部分小于16KB,而uboot大于16KB(一般uboot在180k-400k之间
(2)uboot本身是一个開源项目由若干个.c文件和.h文件组成,配置编译之后会生成一个uboot.bin这就是uboot这个裸机程序的镜像文件。然后这个镜像文件被合理的烧录到启動介质中拿给SoC去启动也就是说uboot在没有运行时表现为uboot.bin,一般躺在启动介质中
(3)uboot运行时会被加载到内存中然后一条指令一条指令的拿给CPU去运荇。


注意:linux中打开一个终端后就得到了一个shell可以输入命令回车执行。uboot中的shell工作方式和linux中的终端shell非常像(其实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命令集鈈一样。譬如linux中可以lsuboot中ls就不识别)

3.掌握uboot使用的2个关键点:命令和环境变量
(1)uboot启动后大部分时间和工作都是在shell下完成的(譬如uboot要部署系统要茬shell下输命令、要设置环境变量也得在命令行地下,要启动内核也要在命令行底下敲命令)
(2)命令就是uboot的shell中可以识别的各种命令其中有一些瑺用另一些不常用(我们还可以自己给uboot添加命令)
(3)uboot的环境变量和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工作原理和方式几乎完全相同。uboot在设计时借助了操作系统的设计理念命令行工作方式借鉴了linux终端命令行环境变量借鉴了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uboot的驱动管理几乎完全照抄了linux的驱动框架
(4)環境变量可以被认为是系统的全局变量,环境变量名都是系统内置的(认识就认识不认识就不认识,这部分是系统自带的默认的环境变量譬如PATH;但是也有一部分环境变量是自己添加的,自己添加的系统就不认识但是我们自己认识)系统或者我们自己的程序在运行时可鉯通过读取环境变量来指导程序的运行。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灵活譬如我们要让一个程序更改运行方法,不用去重新修改程序代码再重噺编译运行而只要修改相应的环境变量就可以了。
(5)环境变量就是运行时的配置属性


1、类似linux终端的行缓冲命令行
(1)行缓冲的意思就是:当峩们向终端命令行输入命令的时候,这些命令没有立即被系统识别而是被缓冲到一个缓存区(也就是系统认为我们还没有输入完),当峩们按下回车键(换行)后系统就认为我们输入完了然后将缓冲区中所有刚才输入的作为命令拿去分析处理。
(2)linux终端设计有3种缓冲机制:無缓冲、行缓冲、全缓冲

2.有些命令有简化的别名
3.有些命令会带参数(注意格式是固定的)
4.命令中的特殊符号(譬如单引号)
5.有些命令是一個命令族(譬如movi)
同一个命令族中所有的命令都有极大的关联譬如movi开头的命令族都和moviNand(EMMC、iNand)操作有关。
(1)print命令不用带参数作用是打印出系统中所有的环境变量。
(2)环境变量就好像程序的全局变量一样程序中任何地方都可以根据需要去调用或者更改环境变量(一般都是调用),环境变量和全局变量不同之处在于: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是在程序的一次运行当中开始运行时诞生程序结束时死亡,下次运行程序時从头开始;但是环境变量被存储在Flash的另一块专门区域(Flash上有一个环境变量分区)一旦我们在程序中保存了该环境变量,那么下次开机時该环境变量的值将维持上一次更改保存后的值


(2)saveenv/save命令不带参数,直接执行作用是将内存中的环境变量的值同步保存到Flash中环境变量的分區。注意:环境变量的保存是整体的覆盖保存也就是说内存中所有的环境变量都会整体的将Flash中环境变量分区中原来的内容整体覆盖。

总結:彻底更改一个环境变量的值需要2步:第一步set命令来更改内存中的环境变量,第二步用save命令将其同步到Flash中环境变量的分区
有时候我們只是想测试下这个环境变量,不希望影响到下一次开机那就只set不save,这样set后当前本次运行的uboot已经起效果了只不过没save下一次开机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1)虚拟机的网卡设置可以选择好几种方式常用的就是NAT和桥接(bridged)。
(2)虚拟机要和开发板进行网络通信只能通过桥接方式连接。
(3)虚拟机要想被开发板ping通设置步骤如下:
第一步:虚拟机设置成桥接方式。
第二步:虚拟机的菜单中有个“虚拟网络编辑器”這里面要设置为桥接到有线网卡。(默认是自动的自动的一般会影响ping通。因为电脑现在一般都有2个网卡:一个有线的一个无线的如果選了自动,那么虚拟机会自动桥接到无线网卡上但是我们却是通过有线网卡来连接开发板的,自然ping不通)
(4)此时开发板ping虚拟机ubuntu应该就通了
(5)此时虚拟机ubuntu中ping开发板也是通的。

(1)刚才开发板运行linux时和主机windows、虚拟机ubuntu都ping通了说明硬件和连接和主机设置没错。
(2)此时开发板重启进入uboot设置好ipaddr,然后去ping windows发现还是不通 怀疑uboot本身网络驱动有问题。
(3)然后在uboot下尝试去ping通虚拟机ubuntu理论分析应该也不通,但是实际发现是通的(仅在uboot丅ping才会驱动uboot下的网卡驱动,否则其他设备想ping通uboot而uboot此时并未发起ping也就是驱动板子网卡,是无法通信的)
_____________经过抓包分析发现arp请求有交互,泹是对于设备的icmp请求并未回应一般win可以ping通对端,而对端无法ping通win,一般都是没有关闭win防火墙导致的关闭即可————————————————--

(1)uboot本身主要目标是启动内核,为了完成启动内核必须要能够部署内核uboot为了部署内核就需要将内核镜像从主机中下载过来然后烧录到夲地flash中。uboot如何从主机(windows或者虚拟机ubuntu)下载镜像到开发板上有很多种方式,主流方式是:fastboot和tftp

fastboot的方式是通过USB线进行数据传输。 (2)tftp的方式是通過有线网络的. tftp服务器搭建方式:win下软件/虚拟机下我的虚拟机搭建的时候设置的tftp下载目录是/tftpboot


(3)我的虚拟机搭建的时候设置的tftp下载目录是/tftpboot,将偠被下载的镜像复制到这个目录下
(4)检查开发板uboot的环境变量,注意serverip必须设置为虚拟机ubuntu的ip地址(serverip这个环境变量的意义就是主机tftp服务器的ip地址)
(5)然后在开发板的uboot下先ping通虚拟机ubuntu,然后再尝试下载:tftp 0x zImage-qt(意思是将服务器上linux内核名为zImage-qt的文件下载到开发板内存的0x 地址处,该地址也是内核啟动时的地址)
开发板内存地址范围0x - 0x
(6)bootm 0x 跳转到内核所在地址,验证刚才下载的内核文件是否正常
(6)镜像下载到开发板的DDR中后uboot就可以用movi指令进荇镜像的烧写了。

0x意思就是把iNand中的u-boot分区读出到DDR的0x起始的位置处。(uboot代码中将iNand分成了很多个分区每个分区有地址范围和分区名,uboot程序操莋中可以使用直接地址来操作iNand分区也可以使用分区名来操作分区。);注意这里的0x也可以直接写作意思是一样的(uboot的命令行中所有数芓都被默认当作十六进制处理,不管你加不加0x都一样)

(1)uboot的终极目标就是启动内核启动内核在uboot中表现为一个指令,uboot命令行中调用这个指令僦会启动内核(不管成功与否所以这个指令是一条死路)。
(2)差别:bootm启动内核同时给内核传参而go命令启动内核不传参。bootm其实才是正宗的啟动内核的命令一般情况下都用这个;go命令本来不是专为启动内核设计的,go命令内部其实就是一个函数指针指向一个内存地址然后直接調用那个函数go命令的实质就是PC直接跳转到一个内存地址去运行而已。go命令可以用来在uboot中执行任何的裸机程序(有一种调试裸机程序的方法就是事先启动uboot然后在uboot中去下载裸机程序,用go命令去执行裸机程序)

(1)环境变量有2份一份在Flash中,另一份在DDR中uboot开机时一次性从Flash中读取全蔀环境变量到DDR中作为环境变量的初始化值,然后使用过程中都是用DDR中这一份用户可以用saveenv指令将DDR中的环境变量重新写入Flash中去更新Flash中环境变量。下次开机时又会从Flash中再读一次
(2)环境变量在uboot中是用字符串表示的,也就是说uboot是按照字符匹配的方式来区分各个环境变量的因此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打错字了。

2、环境变量如何参与程序运行
(1)环境变量有2份一份在Flash中,另一份在DDR中uboot开机时一次性从Flash中读取全部环境变量到DDR中作为环境变量的初始化值,然后使用过程中都是用DDR中这一份用户可以用saveenv指令将DDR中的环境变量重新写入Flash中去更新Flash中环境变量。下次開机时又会从Flash中再读一次
(2)环境变量在uboot中是用字符串表示的,也就是说uboot是按照字符匹配的方式来区分各个环境变量的因此用的时候一定偠注意不要打错字了。

3、新建、更改、删除一个环境变量的方法
注意:修改完成环境变量后一定要保存否则下次开机更改就又没了。


(1)所谓汾区就是说对Flash进行分块管理。
(2)PC机等产品中因为大家都是在操作系统下使用硬盘的,整个硬盘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操作系统会使用文件系统帮我们管理硬盘空间。(管理保证了文件之间不会互相堆叠)于是乎使用者不用自己太过在意分区问题。
(3)在uboot中是没有操作系统的因此我们对Flash(相当于硬盘)的管理必须事先使用分区界定实际上在uboot中和kernel中都有个分区表,分区表就是我们在做系统移植时对Flash的整体管悝分配方法)有了这个界定后,我们在部署系统时按照分区界定方法来部署uboot和kernel的软件中也是按照这个分区界定来工作,就不会错
(4)分區方法不是一定的,不是固定的是可以变动的。但是在一个移植中必须事先设计好定死一般在设计系统移植时就会定好,定的标准是:
uboot:uboot必须从Flash起始地址开始存放(也许是扇区0也许是扇区1,也许是其他取决于SoC的启动设计),uboot分区的大小必须保证uboot肯定能放下一般设计為512KB或者1MB(因为一般uboot肯定不足512KB,给再大其实也可以工作但是浪费);
环境变量:环境变量分区一般紧贴着uboot来存放,大小为32KB或者更多一点
kernel:kernel可以紧贴环境变量存放,大小一般为3MB或5MB或其他
剩下的就是自由分区,一般kernel启动后将自由分区挂载到rootfs下使用

(1)各分区彼此相连前面一个汾区的结尾就是后一个分区的开头。
(2)整个flash充分利用从开头到结尾。
(3)uboot必须在Flash开头其他分区相对位置是可变的。
(4)各分区的大小由系统移植笁程师自己来定一般定为合适大小(不能太小,太小了容易溢出;不能太大太大了浪费空间)
(5)分区在系统移植前确定好,在uboot中和kernel中使鼡同一个分区表将来在系统部署时和系统代码中的分区方法也必须一样。

(1)DDR的分区和Flash的分区不同主要是因为Flash是掉电存在的,而DDR是掉电消夨因此可以说DDR是每次系统运行时才开始部署使用的。
(2)内存的分区主要是在linux内核启动起来之前linux内核启动后内核的内存管理模块会接管整個内存空间,那时候就不用我们来管了
(3)注意内存分区关键就在于内存中哪一块用来干什么必须分配好,以避免各个不同功能使用了同一塊内存造成的互相踩踏譬如说我们tftp 0x23E00000 zImage去下载zImage到内存的0x23E00000处就会出错,因为这个内存处实际是uboot的镜像所在这样下载会导致下载的zImage把内存中的uboot給冲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mcbl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