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镇到雪乡多少公里有多少环节工人

长汀战斗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长汀战斗发生于~14日 发生地点为福建省西部,1929年3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对福建长汀城南长岭寨国民党守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斗。此役,红军俘敌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余支,3门,炮弹百余发,以及一批物资,使红4军得到很大补充,全军上下每人缝制了一套军服,军容为之一新。红4军占领长汀县城后,建立了长汀县革命政权;极大地鼓舞了闽西人民的斗争热情。红4军主力也进行了整编,第28团大部编为第1纵队,余部与特务营合编为第2纵队;第3l团编为第3纵队,全军共3000余人。
长汀战斗长汀战斗
长汀战斗长汀战斗的意义
福建(又名长汀)是中国革命第二个转折点、、中国著名革命圣地—红军故乡、中国红色旅游名城、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二个最美小城之一、中国红色中华第一市—汀州市、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中央红军第一个出发地、红一军团诞生地、中央红军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始点、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建第一个设市城市、福建美食名城、世界客家首府-汀州、中国宗教旅游观光城市、中国十大情人节之一。
长汀战斗长汀战斗的简介
1929年2月,红4军于大柏地战斗后,挥师北上,进抵吉安之。红4军前委得知根据地已经失守,第30团主力也已突围向西南转移。原定的内外线配合打破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第3次“会剿”计划已无可能,而赣军第21旅、第35旅已分别从、永新向东固扑来,在此情况下,红4军前委决定红4军立即离开永固,沿闽赣边界向南游击。2月25日,红4军主力离开永固,经藤田、广昌、石城南下,于3月12日抵达闽西长汀南部之四都。
3月上旬,国民党蒋桂两派矛盾激化,“追剿”红4军主力的江西国民党军第21、第35旅奉命撤回准备参加对桂系作战。而盘踞在长汀的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2混成旅,则因红4军主力危及其地盘,急以1个团在长汀城南之寨山地设防。以另1个团进犯四都,企图将红4军主力逐出闽西。红4军前委决定歼灭敌第2混成旅,夺取长汀,求得在立足。遂以第28团向进攻四都之敌出击,在预期遭遇战中歼其一部,迫其残部回退与另一团坚守寨。3月14日,红4军主力分为进攻寨,以一部兵力从左翼迂回其侧后,主力从正面攻击,经3小时激战,全歼守军,击毙其旅长郭凤鸣,并乘胜攻占长汀城。4月1日,红4军由长汀回师,在与由突围的第30团(即第5军)会合。
长汀战斗相关事件
在那峥嵘岁月,长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27年开始长汀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一直到长汀解放,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从未间断,堪称“红旗不倒”。从1929年到1934年,长汀有两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被誉为“红军故乡”。长汀的大地曾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现在册的烈士有6760多名,居全省之首,其中瞿秋白、何叔衡、万永诚、龙腾云、阮山、王叔振、唐义贞等为革命献身长汀,这是一片“红色土地”。
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长汀战斗过、工作过,他们以各自伟大或非凡的功绩和实践,使长汀不仅彪炳史册,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举行了最早的红色奠基。
长汀战斗毛泽东挥师汀江创伟业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是中国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为开辟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七次到长汀进行革命活动,汀江两岸处处留下了伟人的光辉足迹。
一、制定创建中央苏区的战略方针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向、闽西进军。3月11日,红四军从的壬田出发,翻越武夷山南麓,向长汀前进,12日进驻。当晚在四都圩上的客栈“协和店”主持召开红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议。13日到达陂溪村,下午,毛泽东在村旁的草坪上主持召开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会上,听取了长汀地方党负责人段奋夫的汇报后,决定进攻寨,消灭国民党土著军阀郭凤鸣旅。14日上午,长岭寨战斗大获全胜,下午解放了长汀县城。
进城后毛泽东、朱德住在巷的“辛耕别墅”,红四军政治部、司令部也设在这里。15日上午,毛泽东在南寨广场召开万人群众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鼓舞人心的报告,他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大家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工人农民自己的政权,实行。”他还说:“红军来长汀是为民除害的,今天就除了郭凤鸣这个大害”。
为了了解长汀的政治历史和社会情况,毛泽东不顾行军中的疲劳,认真查阅《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并召开了阅历丰富,有代表性的老佃农、老裁缝工人、老钱粮司爷、老衙役、老教书先生、老流氓头等6种人员参加的调查会。通过调查研究,准确地掌握了长汀地方的阶级状况,正确制订打土豪、筹款的对象、政策及办法。印发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阐明了党和红军对城市商人及知识分子的政策。将红四军以纵队为单位向新桥、河田、古城等地游击,宣传发动群众。从而,稳准狠地打击了反动分子。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军款5万银元,红军的给养基本得到解决。
3月20日,毛泽东在“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会上批准成立革命委员会,将中共长汀县临时县委改为中共长汀县委;决定对红四军进行整编,将团的建制改为纵队建制,成立了三个纵队,并成立了长汀;利用筹来的钱款赶制4000套军服,每个指战员发一套,第一次统一了红军军装。毛泽东在会上对闽、浙、赣等省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及自然条件作了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针对即将爆发的有利时机,提出了红军目前的行动方针。会议决定,红四军应利用当时蒋桂军阀已经决裂,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大混战即将到来的有利形势,以及闽、赣两省敌人的力量比较弱,党和群众的基础比较好等有利条件,在闽、赣边界20余县的广阔范围内,用游击战术发动群众,造成闽、赣边界的新局面。会议认为,“唯闽西一区之内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是必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
会议的当晚,毛泽东代表前委连夜起草了《关于攻克汀州及今后行动方针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报告称:前委决定四军、五军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两团之行动,在国民党内战的初期,以、闽西20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
毛泽东站在纵观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高度上,清晰地勾划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这一蓝图,毛泽东于4月1日率红四军向江西进发。经一年多的革命实践证明,毛泽东在红四军前委会上制定的战略计划,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它是“”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对于当时全国各地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红旗跃过
日,毛泽东在召开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会上决定红四军二次入闽,武装开辟闽西根据地。19日,红四军从出发,进驻。20日早晨,毛泽东在濯田樟树下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宗旨后抵达濯田水口村码头渡口。
是汀江河与濯田河的交汇处,时值雨季,江水猛涨,江面增宽,给红军渡江增大了困难,加上江西李文彬旅尾追红军。红军必须迅速过江,尽快甩开李部。红军要过江,必须要有渡船,由于受反动分子的宣传,当 地船夫将渡船全部撑到离渡口很远的偏僻处了,红军到处找不到渡船。在万分火急的情况下,红军小分队在蓝坊村发现一只大木船,并找到船主蓝星朗,在战士们的宣传下,蓝星朗兄弟看到红军身穿粗布军装,脚着草鞋,态度和蔼可亲,确实是穷人的军队,与凶神恶煞般的国民党军队完全不一样。兄弟俩高兴地拿起船篙,撑着木船来到了渡口。在几个小分队的努力下,共找到9条木船,18个船工,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全军3000余人顺利渡过了。每位船工还领到要十天才能领到的工钱1元银元。
红军渡过后,经涂坊、南阳,直下龙岩、上杭。当时任红四军支队政委的毕占云在回忆中写道:“自从红军消灭了土军阀郭凤鸣之后,闽西人民都称红军是自己的‘命根子’,是‘天兵神将’。因此,在红军进军到古城、四都、濯田、、涂坊等地时,群众纷纷烧茶水,送干粮,青年人争先恐后参加红军。当时虽然天气炎热,行军极度疲劳,但在毛党代表‘开辟闽西’的号召下,和群众的热情鼓舞下,个个情绪高涨,斗志昂扬。”
红四军渡过,攻下龙岩后,毛泽东挥笔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光辉诗篇,用“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诗句,赞扬闽西各县的大好革命形势。当时,汀南已掀起的高潮。到1930年6月,中共长汀县委在红四军的帮助下,全县除了几个偏僻乡村,尚未起来暴动外,其他中心区域早已分光田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全县赤色区域达十分之九,人口约有25万左右。
三、汀州前委扩大会议
在全闽西分田分地的大好形势下,红四军又于日进驻汀州,进行广泛的宣传群众和组织社会调查。毛泽东在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长谢汉秋的陪同下,于26日从上杭苏家坡抵达汀州,返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
28日,毛泽东在“辛耕别墅”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上陈毅传达了从上海带回的中央“九月来信”,同时确定了当前的主要工作,决定在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上,大部分同志都认为红四军如果不及时加以训练整顿,是难于执行党的政策和红军纪律,一定要对红四军全体指战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较长时间的整顿训练。
当晚,毛泽东在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党中央,另一封给李立三。给党中央信的要点是:毛泽东病已好,已从来到长汀,遵照中央指示,回到前委工作;部队准备向刘、金、张进击,打破刘(和鼎)、金(汉鼎)、张(贞)军等进剿;陈毅已回到部队,中央的意思已完全到达;要求中央寄党内出版物和购书一批,赶急向部队进行教育等内容。在给李立三的信中,主要是向毛泽民、杨开慧和毛岸英转告毛泽东的近况,迫切希望李立三时常寄书报;中央驳陈独秀的文件已经收到等内容。
此时,国民党蒋介石组织兵力围剿红军,金汉鼎部已迫近长汀。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于12月3日离开汀州,开赴连城,一方面对红四军进行整训,另一方面筹备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四、汀州整编
在闽西苏区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于1930年6月上旬从江西寻乌第三次入闽,经武平、上杭、抵达的南阳(今属上杭)。毛泽东在南阳“书院”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中共闽西特委联席会议。会上总结了闽西的分田经验,通过了《富农问题》和《流氓问题》两个决议。中旬,会议移到汀州城召开,称为“汀州会议”。
汀州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由涂振农传达1930年5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有关决议和由李立三起草,以党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以及党中央关于整编红军的命令。
汀州会议决定,红四军与闽西、的主力红军进行混合整编,即以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三军为基础,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为红一军团)。红一军团辖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红。毛泽东任军团政委、朱德任军团长、杨岳彬(后叛变)任政治部主任、朱云卿任参谋长。
在汀州会议期间,还决定成立全国各根据地红军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委员有朱德、曾山、邓子恢、黄公略、彭德怀、林彪、彭清泉、伍中豪、谭震林、陈毅、段月泉、方志敏、邵式平等。
6月19日,在的南寨广场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毛泽东、朱德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从此苏区的红军得到壮大,军威大震,从打游击战转入打了。
2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从向南昌、长沙进军。途中毛泽东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的光辉诗篇,颂扬规模巨大的红军与工农运动。
五、汀州军事会议
1932年3月,中央红军久攻江西赣州不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在于都江口会晤,决定不再攻打赣州,将红一方面军组成东、西路军。西路军由朱德率领,在周围发动群众,筹款诱敌;东路军由毛泽东率领东征福建。3月底,毛泽东率领东路军先后抵达长汀、上杭。
1932年4月初,周恩来率红军总部迁驻,并在汀州福建省委驻地,与福建省委联合召开红军攻打漳州军事会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红军进军漳州的形势报告,毛泽东从巩固闽西苏区发展闽南苏区这一战略方针出发,分析了在取得三次反“围剿”完全胜利的大好形势下,红军攻打漳州,在政治上可以扩大党和红军在东南沿海的影响,在军事上可以消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和牵制粤敌进攻苏区的计划,在经济上可以补充红军和各级政府的给养。在战略上,不是要占领城市,而是攻下漳州后,完成了三大任务就回师苏区。
会上,大家根据的军事地图,进行讨论,部署兵力。会议决定,毛泽东率领东路军9个师27个团3万余人向进发。周恩来与红军总部留驻汀州,与福建省委一道领导开展支前工作。
这次汀州军事会议,是一次决策性的军事会议,为红军东征漳州的胜利,奠定了可靠基础。
六、在老古井休养所
1932年10月,毛泽东因病带一个警卫班,从江西宁都来到汀州市,住在福音医院老古井休养所养病。为了发展苏区经济,总结革命战争中经济建设的经验,毛泽东一面养病,一面深入市进行社会调查。
毛泽东这次来汀开始住在西门外的罗汉寺,他每天早上或下午都到市郊与农民谈心拉家常,和农民一起车水浇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收成情况,询问农民对地方政府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后来,在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日章的再三要求和动员下,才搬到老古井休养所休养。
在此,毛泽东仍然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每天半天休息,半天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经常与周以栗、陈正人、等交谈如何领导反“围剿”斗争,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等问题。在即将回福建省委工作时,还特别请张鼎丞、刘晓、谭震林等共同商讨福建省的反“围剿”战争。、张鼎丞等按毛泽东的指示,亲自前往杭、永、岩边界领导游击战争。随后,毛泽东在休养所召开过多次座谈会、调查会、积极分子活动会,详细地向各位代表了解汀州市的经济建设情况,同时还深入基层工会、商会、合作社、公营工厂、机关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在省苏维埃政府,他不但向一般干部询问情况,而且还向厨房工人了解干部们的生活情况。同时请省政府、省军区通知前方的部分战士来开座谈会。在此期间,毛泽东还深入红军斗笠厂召开座谈会,调查工人的生产情况。他指示工人想办法多生产斗笠,并提出了改进斗笠式样的意见,把夹边尖顶斗笠改为平顶缠边斗笠,使斗笠能够一物多用。由于前线需要的斗笠数额大,斗笠生产任务重,毛泽东交代陪同前往调查的省政府干部说:“可再招收一部分斗笠工人,今后不要动员斗笠工人当红军,做斗笠支援前线也是一大贡献。”工人们听了非常高兴 ,更加激发了生产热情。
为了解决工人、农民、战士反映的各类问题,毛泽东专程前往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召开干部会议,一方面听取干部们如何加强汀州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工人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告诉市政府领导。毛泽东希望汀州的干部要学会做生意,注重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毛泽东还严厉批评了一些苏维埃政府领导人认为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经过二个多月的社会调查,为后来写《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积累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他指出“比如以前一个时期,汀州市政府只管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汀州市群众的问题是没有柴烧,资本家把盐藏起来没有盐卖,有些群众没有房子住,那里缺米,米价又贵。这些是汀州市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十分盼望我们去帮助他们解决。但是汀州市政府一点也不讨论。所以,那时汀州市工农代表会议改选了以后,100多个代表,因为几次会议都只讨论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完全不理群众生活,后来就不高兴到会了,会议也召集不成了。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呢?因此,也就极少成绩”。我们要反对“汀州市的官僚主义领导方法。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领导者。”汀州市的领导干部,在毛泽东的批评、教育、帮助下深受教育,他们按毛泽东的教导,努力改变过去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汀州市群众最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因此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等各项工作也很快开展起来了。
长汀战斗周恩来在长汀的岁月里
周恩来(1898年—197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曾经4次来到福建,其中3次的主要活动都在长汀,他为创建长汀地方党组织,纠正闽西肃清“社会民主党”的错误,巩固闽西苏区和发展闽南党组织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心血,倾注了满腔的深情。
一、首次到长汀
日,周恩来和朱德、刘伯承、贺龙、叶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随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带领起义军途经赣南、闽西向广东进军。于9月3日抵达长汀县城。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起义军在汀城迅速开展政治宣传,四处散发“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没收大地主土地,实行”、“保护中小商业人员”等传单;张贴起义军的宣言、告示;刷写“革命者来”、“不交租谷于田主”、“组织农民协会”等标语。使汀城的进步青年纷纷向起义军靠拢,反映长汀人民受压迫的情况,帮助起义军解决问题。特别是进步青年傅连日章医生,无偿为部队医治300多名伤病员。从而加深了与起义军的联系,对起义军的政治主张更为了解,增强了地方进步青年的革命信心。
周恩来得知长汀有一批进步青年革命热情高涨,因此及时委派李立三、周肃清等人与他们交朋友,召开座谈会。他们得知张赤男、李国玉、廖惠清、傅维玉等在外地已加入党组织,发展黄仰颜、黄亚光、段奋夫、罗化成等加入党的组织。后报经起义军前敌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共长汀特别党支部,选举段奋夫为支部书记。从此,长汀人民有了共产党的领导。
周恩来还利用起义军在长汀休整几天的时机,连续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次是关于进军东江的军事会议,制定了进军东江的军事计划,另一次是讨论了关于起义军的财政经济问题,制订了新的筹款政策。根据新的政策,起义军在长汀城筹得军饷4万余元(),大大充实了起义军的给养。
二、第二次途经长汀
1931年12月,周恩来离开上海,经广东的汕头、大埔,闽西的永定、上杭,第二次来到长汀,而后到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
当时,闽西苏区受“左”倾路线的影响,正在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数千名共产党员、红军干部和苏区干部受到无情打击,甚至被杀害,使得苏区的干部群众人心惶惶。周恩来发现这个严重问题后,立即向中央写信,指出:“我进入苏区虽只三日,但沿途所经,已见到闽西解决社会民主党问题上造成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在长汀停留期间,曾向闽粤赣省委的领导及干部们作了一次长达6小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并阐述了闽西肃“社会民主党”的恶果,使省委的领导和干部们提高了思想境界,增强了工作的信心,明确了肃“社会民主党”的错误。
周恩来到达后,立即主持召开苏区中央局会议,通过了《关于苏区肃反工作的决议案》,指出肃反运动扩大化是最严重的错误。同时,苏区中央局随即致信闽粤赣省委,要求坚决纠正肃反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周恩来特派任弼时代表苏区中央局前来长汀,指导闽粤赣省委的工作,纠正肃反运动。从而结束了长达1年之久的闽西肃清“社会民主党”的错误运动,挽救了大批共产党员、红军和苏区干部。周恩来为苏区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第三次在长汀
1932年3月中旬,周恩来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将红军组成西路军和东路军,深入敌人军事力量薄弱的地方开展游击战争,下旬,毛泽东亲率东路军向进发。3月30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建议东路军攻打。提出“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周恩来阅了电报后,深表赞同。认为,红军攻下,在军事上能消灭的有生力量,为闽西苏区的巩固和发展消除隐患,在经济上可筹款筹物,缓解苏区财政困难状况。因此,周恩来率领红军总部移驻汀州。4月初,周恩来在中共闽粤赣省委主持召开了红军东征的联席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具体阐明了东征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周恩来在会上,不但对整个作了宏观上的指导,还要求闽粤赣省委领导各县做好政治动员、粮食供应、运输等后勤保障工作。
会后,毛泽东率东路军向进发。周恩来留驻汀州,协同各县做好支前工作。4月19日,红军取得了东征漳州的巨大胜利,共歼敌1600多人,缴获步枪2300多支,子弹13万多发,炮弹4900多发,炸弹242枚,飞机两架及电台、电话机等军用品。红军在期间,筹集款子达100多万光洋,布匹、食盐、药品、大批粮食、胶鞋等物资。这些军用品和财物,经闽西各县的运输队,花费1个多月时间,才如数运到长汀、苏区。
在红军攻打漳州期间,周恩来在工作了1个多月。5月16日,还在闽粤赣省委大礼堂接待了漳州工人参观团,在当晚的茶话会上,致了热情洋溢 的欢迎词。周恩来还指示中华苏维埃银行福建省分行,将缴获的金银财宝,在举办金山银山展览会,使苏区的金融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
5月28日,东路军为了执行新的任务,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主动撤离漳州,胜利回师苏区。周恩来也率红军总部返回江西。
长汀战斗刘少奇在长汀
刘少奇(1898年—1969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湖南省人。刘少奇在领导苏区的工人运动中,他针对蓬勃发展的苏区工业极为重视,曾多次深入长汀县城(当时为汀州市,誉称“”)视察各基层工会,布置工作和进行社会调查。1934年7月,又奉命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直接领导福建人民的革命斗争近4个月。为了解决问题,促进生产发展,亲自蹲点(现的一部分)。各项工作都显示了他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态度和领导才能。
一、深入汀州市作调查研究
汀州市是中央苏区的中心城市,是福建省职工联合会驻地,这里有十几家公营工厂和上百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公营、集体、个体工人5000余人。为解决苏区军民的给养和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少奇来到长汀后,听到、看到大批刚刚发展的苏维埃工业、手工业在解决军民给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感到高兴。但也发现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许多不可忍耐的状况”而感到忧虑。他及时地选择汀州市工业、手工业集中地,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1933年4月、8月,刘少奇曾2次深入汀州市各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调查研究,主要在中华织布厂、红军被服厂、印刷厂、斗笠厂、弹棉厂、兵工厂、熬盐厂检查指导工作和工人促膝谈心,使汀州市的工人运动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汀州市总工会与各基层工会的工作,主要做了五项工作:第一,协助厂长管理生产,组织提高工人的劳动热情,组织生产竞赛和工人突击队。要求工人自觉执行厂规厂纪和劳工政策。改善工人生活,解决工人中的不安问题;第二,动员青年工人参军参战,把25岁至45岁的壮年工人组织参加工人,编为一个团,配有少量枪支,平时轮流在市区、厂区站岗放哨,维持社会治安和厂内的安全;第三,组织木船工人、苦力工人前往白区购买食盐、药材等急需的军需民用物资及工厂的生产原料,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第四,组织工人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宣传青年工人参军参战,帮助红军家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规定每星期六为拥军优属日,帮助红军家属挑水劈柴、扫地、洗衣服等;第五,发动工人购买股票,扩大生产资金,踊跃认购经济建设公债,发展生产,支援各项建设。
刘少奇在中华织布厂、被服厂、印刷厂调查中,了解到女工在生产、支前中起模范作用时,就关切地问:“这些厂,女工多,工会有没有女干部?”“有”,工会干部回答说。“你们做得好,这是一支妇女解放的伟大力量!”刘少奇肯定地说。当介绍到中华织布厂女职工谢琼英是个织布能手,选她当了工会干部后,更加积极生产,关心女职工的疾苦,得到工人们的拥护和好评时,刘少奇高兴地说:“我们工会,是培养妇女,解放妇女的群众性组织,工会中要有女干部,要鼓励妇女们积极报名加入工会组织。”当他了解到各个工厂的工会都有女干部时,表扬了汀州市总工会做得好,做得对。并强调指出:“要加强培养女干部,促进妇女参加工会,使妇女职工运动发展更快。”
刘少奇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工厂没有制订应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差。“许多工厂尤其是军事工厂每月的生产计划不能完成”“生产品质劣,兵工厂的子弹,有3万多发是打不响的,枪修好了许多拿到前方不能打。”“被服厂作好的军衣不合尺寸,不好穿,扣子一穿就掉。”
为了克服这些方面的严重现象,刘少奇与厂长、工会干部及工人谈心、找原因。认为要办好工厂,必须制订厂规厂纪和完善各项责任制。所以,刘少奇回到后写了《论国家工厂的管理》,刊于苏区中央局机关杂志《斗争》第51期。文章强调:一、“必须把工厂中的完全个人责任制建立起来,厂长对于全厂的生产和行政,负有绝对的责任,厂长有权决定和支配全厂的一切问题,在不违犯劳动法的范围内,关于工资、工作时间、生产数量,以及调动,处分和开除工人、职员等,厂长有权利与执行。”二、“工厂中各科的科长与各生产部门的主任,也必须清楚规定他们的责任与权力,各部门必须设置负完全责任的工头副工头,有几班工作的必须有领班,工头负该部门全盘责任,领班负一班人的责任,他们对厂长或科长负责,对于该部门的工作分配、生产计划、生产品的检验、工人的请假、调动等在取得厂长同意之后,完全有权力支配。”三、“在工资制度上刺激工人来努力增加生产,体工制与包工的办法要采取,最好是规定每天或每小时的工资数量,同时规定生产数量,超过生产数量的加给工资,不足生产数量的扣除工资。三个月完全不旷工、不请假、不迟到、不犯厂规、生产数量完成与超过的应给以特别的奖励。工资以月为单位来计算是不好的。应改为以日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四、“建立真正的工厂制度,执行劳动纪律,科学的去计划生产,组织生产,吸收工人参加核算,算得愈清楚,愈有把握,愈不吃亏。”
刘少奇提出的四条工厂管理措施,是很科学的,不但适用于公营工厂,也适合于各种合作社和手工业作坊,有利于生产计划的完成,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从而使苏区的公营工厂得到巩固和发展。对于当时苏区教条的执行劳动法,机械地执行八小时制,提出过高的劳动条件,过高的工资待遇,搞片面的,近视的福利要求的左的作法,是一种严肃的批判。
二、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苏区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省职工联合会都设在长汀县城。由于刘少奇曾较长时期在汀州市指导工作,对福建的省、县党政军领导干部比较熟悉,各方面的情况更了解。为了加强福建的工作,1934年7月初,中央决定刘少奇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已经持续了8个多月,在反动派的残酷进攻和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下,闽西苏区正处于极为艰难困苦时期。刘少奇到任的第二天就召开省委干部和各县委负责人会议,作形势报告,布置当前工作。要求组织各县军民一方面抗击敌人进攻,一方面抓好夏粮收成和支前工作。严格要求省委干部,处处要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到1934年9月,闽西苏区的上杭、连城等县相继失守,国民党已进攻到连城的朋口,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国民党飞机不时轰炸长汀县城。这时,刘少奇一方面组织省委、省苏等机关先后3次搬迁到长汀城郊的东街、大埔、梁屋头。另一方面多次召开干部会,积极分子活动会,要求各地加强独立领导,即使在被敌人切断联系后也能单独作战。强调加强地方武装的组织,建立党的秘密组织,加紧把粮食运到汀瑞边界,以备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的这一部署,为后来闽西各级党组织坚持长期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少奇为了响应中央紧急动员群众筹借24万担粮食供给红军的号召,他要求后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节约3升米支援前线,并将省委机关原吃大锅饭改用饭包蒸饭。就是用本地一种长阔叶席草织成小草包,每人发给一个,每人每餐按自己的粮食定量把大米放在包里拿到锅里煮,包上挂着写着自己名字的竹牌,吃饭时各人取各人的饭包,称之为“包包饭”。
在刘少奇的带动下,汀州市各军事机关、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都吃起了“包包饭”。有一天中午,同志们正在饭厅里吃饭,平时刘少奇也和大家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可是这天就不见他,起先大家以为他有事先吃了饭,一问炊事员才知道刘少奇为了节约粮食,一天三餐改为二餐。消息一传开,不仅推动了全省节约粮食支援前线的工作,而且成了广大干部、红军战士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粉碎敌人“围剿”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3年9月,根据中央划小行政区的指示,划出长汀管辖的城郊、策田、德联、古城、东陂岗等五个区成立。兆征县是为了纪念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而命名的。其、东陂岗区直接与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江西瑞金县毗邻,县里的工作好坏可直接传递到中央领导的耳中。刘少奇十分重视的工作,在一次省委干部工作汇报会上,他听到省委秘书温仰春反映兆征县的工作一直上不去,尤其是扩大红军、夏收夏种远远落在其他县后面的情况时非常着急。会后,为了将情况调查清楚,促进的工作,他决定亲自到兆征县蹲点。
兆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设在汀州市区,刘少奇听了兆征县领导的汇报后,就深入各区乡了解情况,这个县仅有5个区,方圆不到200华里,走一趟只需4、5天时间。刘少奇在前往古城区时,路上和一个推鸡公车的老汉结伴而行,同时拉起了家常。他了解到这段时间工作特别多,要深入扩大红军,要组织支前队,要筹集物资开展支前和慰劳红军家属,又要组织成立县游击队,又要开展借谷运动和每户每月节约3升米运动。县委领导顾此失彼,结果生产没抓紧,群众有情绪。有一天刘少奇在梁屋头村召开座谈会时,听到一位红军家属反映说:“过去组织了红军家属耕田队,现在没有了,生产有困难。”一个青年妇女说:“闹革命搞扩红,我们都拥护,可是村里的男人都参加红军了,田里的活叫谁干?”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刘少奇都逐条记下。
刘少奇经过一星期的走村串户,帮助农户干活,开展调查研究,终于摸清了的情况。随后,回到兆征县委,与干部们围坐在办公室一盏瓷灯下,把调查了解的问题摆出来研究,请大家发表意见,提出解决的办法。随后就召开了县委、区委负责人会议和为期3天的红军家属代表会。刘少奇在县委、区委负责人会上强调指出:“一个领导做好全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比方说,我们负责十项工作,一项工作的好坏,对其他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抓好各项工作。”他要求县、区、乡的主要领导干部要注意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
通过召开红军家属代表大会,一方面希望红军家属继续向政府反映情况,另一方面由县委领导作政治报告,表彰优秀红军家属,颁发红军家属光荣牌和光荣证。决定恢复红军家属农忙耕田队,号召全县妇女学会犁田,尽快解决青年男子参加红军后,劳力不足和无人用犁用耙的的困难。
刘少奇到蹲点后,使兆征县的各项工作都有较大的起色,连最难完成的借谷任务也顺利地完成了。
刘少奇在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和艰苦朴素、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激励长汀人民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夺取各项工作的新胜利。
长汀战斗朱德转战长汀
朱德(1886年—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四川省仪陇县人。1927年9月初,朱德随同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八一”南昌起义军来到汀州。帮助建立了党组织,制订了新的财政经济政策,打击土豪劣绅,广泛宣传发动了群众。朱德最为满意的是由于富庶,筹集了军款 6万余元(银元),解决了起义军的给养。汀州人民对起义军非常热情,处处是送粮、送菜、送茶、送水的动人景象。尤其是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日章医生自筹资金,召集汀州所有医务人员及青年女学生,成立临时组合医院,免费为起义军的300多名伤病员治病。当时年轻的营长陈赓在江西会昌战斗中,腿骨被敌人的子弹打断了,傅连日章为保住他的腿,采取了“保守疗法”,每天用“油素”为他消毒,把自己喝的鲜牛奶让给陈赓喝,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终于避免了截肢,把腿保了下来。大部份伤员都治好了,暂时未愈的伤员,傅连日章让他们留下继续治疗,并以基督教的名义保护他们,免遭敌人迫害,直至他们全部归队。这一桩桩动人的事例,给朱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增进了他对的深厚情谊。
日红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朱德和毛泽东一起住在辛耕别墅。当晚,他就请毛泽东一同去看望傅连日章医生。老朋友相见格外亲切,在交谈中傅连日章得知红军队伍发生了天花,如果传染开来,那就不得了。要求朱德军长高度重视,主动做好预防工作,并答应朱德将医院库存一批英国进口的牛痘预苗,给全军指战员种一次牛痘。朱德听后无比高兴,激动地向傅连日章敬了一个军礼!第二天,朱德主持召开团、营、连长会议,立即组织战士接种牛痘。当时由于对种牛痘有疑虑,有的说腿种痘了会红肿,几天无法走路;有的说手种痘了几天都不能动,会影响打仗。为了消除战士们的顾虑,朱德第一个种了牛痘,随即全军指战员都种了牛痘 ,解除了一场天花蔓延的灭顶之灾。
15日上午,朱德和毛泽东在南寨广场召开万人群众大会。会上,阐明了红军的宗旨,号召劳苦群众参加革命,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20日,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
会后,朱德指挥红军进行分兵游击,开展打土豪、筹款、分浮财。共筹款达5万元(银元)。赶制4千套军衣。每个指战员发了4元零用钱,发了一套新军装,军容军貌焕然一新,红军第一次在长汀统一了军装。
朱德在长汀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只睡3、4个小时,对红军在汀的工作非常满意。正如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文中指出:“许多有关长汀的情景铭刻在朱德的记忆里,……在缴获的武器中间,有2000支步枪和十挺机关枪都是崭新的,而且是日本造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那家拥有新式缝纫机(日本货)的工厂。同兵工厂一样,这家工厂也属于郭凤鸣的,专给他的部队做军装。工厂里的工人每天要工作12小时,现在则组织了工会,建立起制的制度,每班8小时,给红军做军服。朱将军在提到这批缝纫机时,连声音都亲切了许多。朱将军说:这批机器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在那以前,我们身上的全部衣服都是用缝的,可是我们现在终于有了第一批正规的红军军装。新军装的颜色是灰兰色的,每一套有副裹腿和一顶有红星的军帽。它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于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此前朱德夫人伍若兰被国民党刘士毅杀害于,两个多月来,朱德一想起牺牲的伍若兰便黯然神伤。当时在前委任秘书的曾志十分同情朱德同志,有意为朱德牵线搭桥,将与曾志同志在前委任秘书的康克清介绍给朱德。经过几天的准备,曾志、贺子珍、吴统莲等在辛耕别墅布置了一间简易新房,毛泽东、陈毅、江华、蔡协民等,掏出了刚领到的零用钱1块光洋,购买了糖果、罐头等食物,和前委机关的工作人员为朱德、康克清举行了俭朴的婚礼。至今,朱军长在辛耕别墅喜结良缘的佳话,还在长汀城乡传扬。
康克清,1911年生于江西省。1926年在家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8年9月,带领家乡近百名赤卫队员上了参加红军。随后,在红四军前委做宣传工作。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向闽西进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她与朱德在枪林弹雨中并肩作战多次转战长汀。
1929年11月,朱德率领红军集结汀州,适逢陈毅从上海带回中央的九月指示信。朱德立即派员前往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苏家陂,迎接毛泽东抵汀州。26日毛泽东到达,几位领导人经过彻夜交谈,极力支持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会上,大家一致同意筹备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后,朱德在作了社会调查后,即率红军离开了汀州,前往连城对红军进行军事训练。
1930年6月上旬,朱德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驻南阳,在书院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中共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会议通过了《富农问题》和《流氓问题》两个决议案。
“南阳会议”召开期间,党中央派涂振农(后叛变)到达汀州,要向红军和苏区领导传达中央有关决议和命令。于是,会议移到汀州继续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传达由李立三起草,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及中央关于整编红军的命令,和要求红军去攻打南昌等意见,到会代表原则上同意中央关于整编红军的命令,但对决议案却发生了较大的争论。正如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的:“毛泽东和我(即朱德)对于整个方案都表示怀疑,但是我们久居山区多年,能够得到有关国内和国际局势的情报很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接受中央委员会的分析。我们知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箫条,我们笼统地知道中国的情况比辛亥革命以前清朝执政时还糟糕。中央委员会认为全国已经处在总起义的前夕,我们只好接受”。……“话虽如此,就我们所知,我们的部队以及其他红军部队力量既弱,装备又不好。即或我们能够攻占几座,即或有些产业工人参加战斗,但能否坚守城市的确是大可怀疑的。反革命的部队在数量占优势,在装备上更加不知好多少倍;我们比过去还更坚信,支持国民党独裁政权的帝国主义会积极进行干涉、来保护那个政权。蒋介石虽然正在跟冯玉祥作战,我们还觉得
他正在计划对我们发动一次大的攻势,而且不久就要开始。”……“除了毛泽东和我之外,很少有人反对李立三路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接受。”
“汀州会议”最后决定,将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为一军团),毛泽东任军团政治委员、朱德任军团长、杨岳彬(后叛变)任军团总政治部主任。朱云卿任军团参谋长。整个军团约3万人。6月下旬,在的南寨广场召开整编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成立,毛泽东、朱德都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红一军团成立这一天,南寨广场红旗招展,群情振奋,慰劳品堆积成山。红军士气高昂,军威大振。会后,红一军团奉命向江西进发。
1932年5月,朱德来到红军总部检查工作,正逢汀州市举行体育运动大会,他亲自带领总部的红军干部组成篮球队参加比赛,荣获第一名。
1934年9月初,国民党东路军第三师、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和三十六师各部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集结到连城朋口、莒溪一带,企图向长汀推进。
中革军委得知情报后,及时命令朱德率领红一军团从宁化火速赶到长汀的钟屋村,部署歼敌任务。朱德当机立断,指挥红军在温坊全歼国民党的一个旅计4000余人,其中死伤2000余人,俘敌2000余人,缴枪1620余支,迫击炮6门,子弹44万发。取得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重大胜利。由于中央苏区北线大门广昌告急,朱德奉命率红一军团赶到江西广昌参战。随后,朱德亲率中央主力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朱德多次转战长汀,为创建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光辉业绩永远铭刻在长汀人民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成为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长汀战斗邓小平视察长汀
邓小平(1904年—1997年)四川广安县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前往苏联学习。1926年底回国。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6月,为中共中央代表赴南宁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并领导发动白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成立了红七军,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和军政治委员。1931年初夏,邓小平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与妻子金维映从上海经地下交通线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在苏区的永定虎岗、上杭白沙、长汀的南阳、河田等地停留了2个余月。
此时,闽西苏区正在传达贯彻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决议,确定闽西党组织目前的中心任务之一是肃清社会民主党,自上而下地彻底改造苏维埃。同时,根据四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指示,中共闽粤赣边特委于5月14日作出《关于彻底肃清社会民主党、AB团的决议》,号召各地要“以肃反为一切工作的中心”,限令两个月内肃清社会民主党,使闽西肃反委员会成了凌驾于闽西苏区各级党、政、军组织之上的独裁机关。在“肃反”的名义下,集捕人、检察、审判权为一体,独断专行,任意践踏刚刚建立起来的各种法制。他们把错误的肃反政策和宗派主义纠缠在一起,打击面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各级党组织、各群众团体都可以抓人杀人。在5、6、7三个月的“肃社党”高潮中,大批的优秀干部和红军指战员蒙冤受害,闽西苏维埃政府35名执委被肃过半,新红十二军连以上干部也半数以上被肃,闽西数千人被错杀。
邓小平听到、看到这些情况内心十分不平静,他忧心忡忡对妻子金维映说:“这样搞下去不要敌人打,自己也要垮台,恐怕根据地也难于保住。”
这时,毛泽东、朱德在前线指挥红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的胜利,使闽西苏区与苏区连成一片。邓小平奉命前往,出任瑞金县委书记。
当时,县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原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县苏主席谢在权也搞肃反扩大化,大杀所谓AB团分子。邓小平上任后马上下令拘捕了李添富和谢在权,并在锦江中学操场上召开公审大会,枪决了李添富和谢在权,才使的局势日趋稳定。
11月7日,毛泽东在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后,邓小平、张鼎丞、郭滴人先后向苏区中央局和毛泽东汇报了肃反中的种种错误,才决定立即停止“肃社党”运动,并平反冤错案,毛泽东交代拔给闽西5000多元作为善后救济费。这场运动才基本上得到制止。
1933年8月,邓小平任《红星报》主编后,经常报导红军东线战场()的战斗消息。1934年9月初,邓小平亲自改稿,在《红星报》全面报导了红一军团在长汀东南的取得全胜的过程。文章中指出:“整个,共歼敌4000多人,打死打伤2000多人,俘虏2400多人。”这次战斗结束后,敌人第二旅旅长许永相只身逃回,被蒋介石下令枪毙了。第三师师长李玉堂由中将降为上校。
几十年后邓小平仍对长汀记忆犹新,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的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时,邓小平问陈鼓应教授哪里人?陈教授回答说是福建长汀河田人。邓小平听后非常亲切地说:长汀河田我在哪里住过一段时间,当时哪里的水运交通很方便,经济很繁荣……。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汀县水泥多少一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