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券和国债买用国债可以收到什么效应

优化国债结构 发挥杠杆作用
优化国债结构 发挥杠杆作用
[ 国家统计局 严先溥 ] 机构:[ 上海证券报 ]
  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是必要的。关键是用好国债资金,调整投资结构,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国债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
  近几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今年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的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是必要的。从发展趋势看,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难以淡出,国债投资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关键是用好国债资金,调整投资结构,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能力。同时,要重视改善消费环境,开拓城乡市场,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一、今年国债资金的规模、投向与供求情况
  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400亿元,国债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今年国债资金将主要投向五个方向:一、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三、促进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四、继续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五、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
  1、国债发行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规模
  国债的合理规模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二是政府偿债能力。目前世界上国债依存度下限标准约为10%,中限标准约为30%,高限标准约为50%。国债负担率下限标准约为20%,中限标准为40%,高限标准为60%。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这两个指标定在中偏上应当是可以承受的范围(见表1)。表1数据表明,虽然我国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不断提高,但从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来看,国债发行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
  目前国债规模基本适当。因此如果经济规模能够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仍然具有相当的空间。而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以及国民应债能力的角度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尚有扩展空间。但由于2003年已经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6年,多年累积的国债余额在绝对数量上已经相当庞大,因此国债发行规模在量上也不应增长太多(见表2)。
  2、国债的供求情况
  供给情况。2003年国债供应量将保持与2002年持平的水平。但如果有突发性因素,也有可能增加供给量。例如美伊战争若不可避免地爆发,将对我国的能源供给影响较大。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战略性的石油储备,在短期将因为油价的飙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抑制经济的增长。因此,一旦战争爆发,为保证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可能增加国债的发行。反映在国债市场上,通过供给增加和比价效应,对现券,从而对市场走势产生影响。
  需求情况。预计2003年机构对于国债的需求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由于存差居高不下,商业银行对于国债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规模;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规模的持续壮大,在其资产配置中,国债的绝对需求量将呈持续增长之势。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仍将是国债需求持续而稳定的主力军。此外,去年采取降低准入限制和批准39家银行扩大代理结算范围的措施,将促成2003年国债市场投资者基础逐步放大,增加对债券特别是国债的需求量。
  目前,经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动向是:
  (1)预计今年房地产市场将逐步降温,由此可能挤出一部分闲散资金进入国债市场。
  (2)委托理财资金需求将导致国债特别是新券的需求增大。委托理财资金对于国债的需求增大,特别是年初资金面相对宽裕的时候,作为相对质地较好的新券,理当成为这些机构的首选,届时对于次新国债的需求必然旺盛。
  (3)相关市场的分流作用。股票市场从2001年6月起开始的一轮调整,其深度和广度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由于国内资本市场资金推动型性质仍然没有改变,因此在结构型调整完成以后,股市将会酝酿一次大级别的反弹行情。一旦行情出现,可能会从债券市场上分流出部分资金,减少交易所市场机构对国债的需求。
  (4)由于债券等证券类资产在银行等机构的资产中比重上升,反映在货币市场上即为债券招标利率、债券回购利率及同业拆借利率的不断下降。预计今年整个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仍然在低位运行。但在相关市场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的时候,回购市场将会出现波动,形成盈利机会。
  二、保持国债发行规模有利于中长期经济增长
  近年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连续实行五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又推出了一些其他配套政策,使得积极财政政策内容更加丰富,如:增发国债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退税力度,支持出口;国债投资向中、西部倾斜,支持西部大开发,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有深远影响,有力地保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在宏观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九五"初期,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是"适度从紧",财政赤字有所压缩。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从1998年起,在财政政策方面,从"适度从紧"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国债发行,加大政府支出。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到2002年累计发行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政府还通过采取其他措施如提高工资收入等,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上,坚持投资和消费的双向启动。针对近年来出现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采取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以启动投资需求,1998年至2002年五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加之银行配套资金和企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资金较为充裕,有效地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加大启动投资需求的同时,还注意启动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延长节假日,清理和完善消费政策、消费环境以及扩大高校招生等措施,加之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有效地扩大了居民消费。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保持适度的国债发行规模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中长期经济运行的影响,有很大的稳定作用。
  国债资金投向与运作效益显著
  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五年发行国债投资,用于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大致测算,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至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从近几年国债资金的投向与运作情况看,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1、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据统计,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1.7个百分点,2001年带动1.8个百分点,2002年预计为2个百分点。国债项目还直接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因此,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成为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撑点
  国债投资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据统计,近年来,国债项目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扎实。
  到目前为止,全国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已投入1100亿元,用于堤防的600多亿元,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得以加固。加高加固长江干堤3576公里,使其抗洪能力显著提高;在长江沿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680个;大江大河综合防洪能力显著提高;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效果明显,部分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国债投资还建设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到2001年底,安排国债资金的工程项目,累计建成通车里程2.55万公里。新增公路7.6万公里,改建和新建机场35个,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
  国债资金还支持了高科技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截至2001年底,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债投资已安排项目392项,总投资规模达到5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7亿元,其中国债投资近67亿元。一些项目开始初见成效。由于国债资金中有一部分专门用于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贴息扶持,很好地带动了银行和社会资金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一些重点行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3、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
  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国债投资直接创造的新就业岗位达500万个,占同期新增就业岗位的五分之一以上。国债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就业的增加,为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国债投资还为城乡居民增加了收入。就农村而言,运用国债资金开展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
  1998年以来,农村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共安排资金2885亿元,其中利用国债619亿元。全国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降了0.1至0.3元,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300多亿元。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村村通广播电视、高校高中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血站建设,以及近1000项城市供水、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为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
  从城镇来看,运用国债资金加强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同时,通过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近几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几次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1998年至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5%,2001年增长8.5%。
  4、加快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国家还利用国债投资加大了西部开发的力度,开工建设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跨世纪宏伟工程。在地区分布上,国债资金坚持了向中西部倾斜的方针。2001年中西部国债项目个数占了60%以上,国债项目计划总投资也占了近50%,分别比当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西部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高4.9和11.6个百分点。国债资金的注入,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在这些地区投资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如内昆铁路,重庆的长涪、上界高速公路,四川的成灌、成雅高速公路,云南太保公路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西部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大大改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还有2.7亿元国债投资被安排进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结束了10万多个行政村不能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历史。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排760亿元国债资金,总投资3800多亿元,使一大批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的供水、供气、交通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方便了居民生活,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安排57亿元建设人畜饮水和治砷、治氟工程,改变了贫困地区缺水面貌,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清洁了水源,改善了农村的生存环境和卫生条件。在社会事业方面,5年来国家累计安排国债投资220亿元,同时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配套投资500多亿元,用于教育卫生等建设。
  国债仍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的周期波动是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有必要将国债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调控供需平衡的重要工具。国内外财政运行的实践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它不仅仅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国家财政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也是对经济非均衡运行的一种有效的校正力量。
  从今后趋势看,运用好国债政策,发挥好国债投资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确定合理的国债规模。国债规模的扩大,固然有助于在一定时期内扩大财政的投资能力,但国债是有借有还的,国债规模过大甚至膨胀,会增加财政未来的还债压力和风险,对财政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国债规模必须适度,这是正确运用国债投资政策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需特别指出的是,考虑我国未来的国债规模或发债空间,不能简单地和国外的某些债务指标进行对比。资料表明,中国目前的债务负担率比国外发达国家确实低不少,如美国为52.0%(1992年)、日本为52.7%(1992年)、德国为25.8%(1991年)、英国为37.2%(1991年)、法国为29.6%(1992年),而中国约为18%(2001年)。但必须注意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经济基础有相当大的差距。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国家财力集中程度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为30%至40%,有的甚至超过50%。也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债务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经济基础上的,整个国家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强。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与国外比较,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家财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2001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6%。因此,从总体来讲,我们国家对债务的承受能力要相对弱一些。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的基本看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总体国债规模应该选择一条均衡增长或适度增长的道路,而不能过度扩张。因为国债发行的骤然下降会严重制约政府即时的调控能力,但国债的过度扩张也会对未来的经济安全带来风险。
  2、要优化国债结构,完善国债运行机制。合理的国债结构及其国债运行机制,对于避免债务膨胀、提高国债资金效益、增强国债的偿债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从国债的期限结构看,目前我国国债发行的期限较短,不利于有效发挥国债资金支持经济建设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政府的筹资成本和借新还旧的压力。可考虑借鉴国外的做法,适当增加长期国债的比重,以满足国家长期投资的需要,延缓政府财政的还债负担。从国债的品种结构看,应该多样化,除了现在一般的财政债券、储蓄债券外,当前特别需要强调加大发行专项建设国债的比重。通过专项建设国债方式可以为国家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筹集资金,相应从项目建成后的投资回报中,解决或部分解决还本付息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加强国家对重点建设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的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还债压力。从国家债务的使用结构看,要优先将国债收入用于生产性投资建设项目,以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为国债的回收和偿还奠定坚实的基础。
  3、扩大国债投资的"乘数效应"。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启动、刺激作用,关键不在于其数量多少,而在于其投资乘数作用的大小。一般来说,其乘数效应越大,所带动的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越多,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可相对减少。因此,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通过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财政参股和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的调整优化等途径,努力扩大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扭转社会投资增长跟进不快的局面,会对逐步减轻国债发行压力,防范与化解财政风险,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型,从而对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国债发行应主要倾向于居民。居民是最大的资金盈余部门,居民的储蓄倾向较强,因此,国债的发行对象应主要是居民个人。由于我国证券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广大居民参与交易所场内交易并不方便,这样,在证券交易所发行并流通的记账式国债不被居民投资者青睐,而储蓄性质的凭证式国债受到普遍欢迎就不足为奇了。与美国、日本不同的是,机构投资者还不是我国国债的投资主体,政府应主要面向居民发行国债,且应以凭证式国债为主。
  [资料链接]如何衡量国债规模
  衡量国债规模是否合理,通常有以下几个指标:(1)国债负担率。指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表示国民经济国家债务化程度和国债积累额与当年经济规模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国债累积余额应控制在当年GDP的45%为宜。(2)国债偿债率。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着政府财政偿还债务的能力。一国财政偿债能力越大,政府举债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偿债率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22%。(3)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指标从流量上反映了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债务收入。政府举债过多,债务依存度高,表明财政债务负担重,有可能给财政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国债依存度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15%~20%,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为25%~30%。
表1 近年来国债余额及相关指标
单位:亿元
15.29% .12%
16.28% .22%
15.63% .71%
依存度 借债率
注:2002年数据除国债发行额外均根据相关资料推算而得
表2 近年来国债发行情况
单位:亿元
债务还本 财政赤字 国债实际发
增发长期 国债规模 财政收入
■相关新闻
(02/28 11:03)(02/24 16:41)(02/21 09:06)(02/20 10:41)(02/18 10:31)(02/18 07:24)(02/18 07:05)(02/15 10:18)(02/13 07:20)(02/13 07:06)
■该作者文章
■该机构文章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因SARS突发而暂缓的公务员加薪计划将从12月起实施。
,了解详情
••••••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82或663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对凭证式国债发售新方法市场效应分析
  ――联网发售 集中管理  今年以来,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凭证式国债发售全面采取了债权集中管理、联网发售、通购同兑的运作模式,从今年一、二期国债的实际发行运作情况来看,凭证式国债联网发售、通购通兑系统为国债的高效、快速发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其积极效应极为明显:  一是联网发售成功破解了国债流通性较差的矛盾。目前采用的省际间联网发售、通购通兑方式,成功解决了因条块分割所造成的凭证式国债市场零碎的问题,实现了国债在省际系统内的流动;同时,这种办法突破了以往凭证式国债只能在原购买网点兑付的限制,成功解决了国债质押贷款、提前兑取、灵活兑现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的发售机制。采取国债联网发售以后,债权集中管理,全省发售网点按市场需求抓售指标的方式,将市场化零为整,指标规模化管理,发售信息公开透明,发售指标按各网点需求有针对性地合理确定,适应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方式,国债发售步入了多、快、好、省的市场化发售轨道。  凭证式国债联网发售尽管好处很多,积极效应明显,但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在联网发售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联网发售加剧农村地区凭证式国债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农村国债市场的逐步萎缩从前几年已经开始,但是实行联网发售以后其萎缩速度加快。以西安地区为例,今年采取债权集中管理、各网点抓售竞卖方式以后,金融业相对落后,发售网点稀少,需求趋弱的农村市场,更是难与技术手段先进、网点星罗棋布的城市竞争。  国债提前兑取的垫款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凭证式国债提前兑取的压力越来越大,各家承销银行的持有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截至去年底,西安市多家承销银行被动持有国债7.5亿元,比上年净增2.9亿元。如果按照原来的规定,提前兑取必须在原购买网点办理,因提前兑取国债造成的被动持有风险也就被限制在原发售银行。但实行全省联网发售、通购通兑以后,提前兑取就超越了原购买网点的限制,就有可能造成提前兑取量相对集中的银行被动持有增加、垫款增大,从而影响其经营效益;同时也会出现地区间因被动持有国债而产生资金不平衡状况。  弱化了承销银行被动持有国债的风险分担功能。随着凭证式国债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国债的发售形势也随之变化莫测,旺销、平销、滞销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采取债权集中管理,联网竞售的方法,取消了指标层层分解的环节,国债旺销时,金融欠发达地区难以抓售到指标而无券可售;而当国债滞销时,由于各商业银行分支行无发售指标的压力,积极促销的动能消失,最终的持有风险将会由债权集中管理的部门承担。  联网发售系统程序各行自行开发,联网程度不一。由于西安市联网发售程序高、低端差距较大,联网程度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实行抓售指标的办法,导致国债发售市场较为凌乱,全市发售速度悬殊较大,发售信息不畅,监管难度增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尽快制定和完善适应国债联网发售的有关管理办法。要迅速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债竞售模式,尽快建立针对性比较强的、严格的操作规范及目标管理体系,以妥善解决国债的指标管理、提前兑取、质押贷款等环节出现的问题;要特别加强监管及计划部门对国债市场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发售指标管理与调控,真正落实分销银行的责、权、利关系,提高计划部门的市场应变能力,引导国债一级市场均衡稳定发展。  注重对农村凭证式国债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努力引导农村闲散资金投资国债市场。在各商业银行区县机构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当前要特别重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国债发售方面的作用,努力推动农村信用社系统的电子化建设,尽快将资质良好的农信社纳入到国债承销银行体系以加大农村国债市场的开发力度。  统一开发凭证式国债联网发售系统,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债权管理与调度的网络化监控。要努力加强各个区域内联网的协调工作,实现市场销售进度公开透明,尽快形成各承销银行与人民银行、财政系统形成对接的国债发售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最终建设成实时监控、灵活调度,具有资金结算、质押贷款、兑付等多种功能的电子化国债综合网络系统。 &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当前位置:&>&&>&&>&& 正文字号:|  【文章摘要】政府依据财政政策发行国债筹集财政收入,同时,国债也是一种收入稳定的投资工具,在金融市场中可以进行业务操作,它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机的契合点。国标签:  【文章摘要】政府依据财政政策发行国债筹集财政收入,同时,国债也是一种收入稳定的投资工具,在市场中可以进行业务操作,它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机的契合点。国债的货币化对于筹集,对于通货膨胀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进而影响着宏观的发展。
  【关键词】国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
  国债一直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弥补赤字的重要手段。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债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实施财政政策的工具,而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它对于货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商品市场的储蓄和投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后半时期,国债规模明显扩大,&巧合&的是与此同时我国物价总水平一再上涨,这引起了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的关注。那么国债的发行是如何通过影响货币供给来推动通货膨胀的呢?笔者由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概念界定以及相关假定
  国债的货币化是指由政府向商业银行和公众发行国债,把筹集来的资金用于扩大政府支出,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然后由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以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
  本文中讨论的国债指的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内公债,不包括对外的举债,仅就国内市场进行分析。同时财政赤字指的是广义的财政赤字,即当年财政支出与当年财政收入的差额。
  从通货膨胀的成因来看,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型等,但不管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归结起来国债的发行规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就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总量和货币结构来变动来实现的。
  二、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从国家制定财政政策,确定发行国债,各经济主体认购国债,国债在市场流通,到国债的偿还,无一不体现着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下面依据国债发行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
  (一)从国债发行时的承购主体角度分析
  我国发行国债,一般由财政部委托银行代办,然后向国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售国债。不同的机构承办对货币供给量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
  1、由中央银行承购。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机构,如果由其承购,相当于一种由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变相的透支。财政部获得中央银行提供的资金后,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支付给企事业单位,他们也可以把这笔钱存入商业银行,扩大商行的信贷资金,据以发放更多的贷款,这样的运动周而复始,自然会制造大量的派生存款,扩大货币乘数,促使物价上涨,引起需求上拉型的通货膨胀。
  2、由商业银行承购。商行是通过存款余额来购买国债,那么这种购买方式可能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商业银行资金较为充足,虽然余额用来购买了国债造成存款余额相应减少,但由于财政部又把这部分所存入商行,那么这样形式的货币一减一增,并未带来货币供应总量的大幅变化,整个供求关系基本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自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与之相反,另一种情况是由商业银行认购后资金不足等其余原因,造成商业银行承购国债后需要向中央银行申请抵押贴现或抵押贷款,那么此时,社会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二)从国债在流通领域中对货币供给的扩张效应角度分析
  1、从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角度分析
  货币供给量地增加。进入流通领域后,国债以其较高的信誉度,被人们认可为&准货币&,对于债券持有者,既可以选择在持有债券到期时将它兑换成现金,也可以随时将其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或者买入新债券。中央银行也不例外,中央银行经常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来调节货币供应,其中买入公债则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B,有:M s=m BMs为货币供给总量,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其中货币乘数m=(1+c+t)/(Rd+tRt+e+c),Rd表示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t表示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e表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c为通货比率。
  同时伴随着可转让债券、短期债券发行量的增加,债券总体的流动性增加。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在更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国债的流动性,同时可以帮助逐渐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满足财政资金对经济建设的不同需求,活跃市场。流动性的增加给货币供给量增加提供了一个平台。
  2,从IS-LM模型来分析货币供给量增加造成的影响
  在IS-LM模型中,对IS曲线,因为AD=C+I+G,政府发行增支国债后,总需求增加,故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并带来两种结果,一方面收入水平增加,增加程度取决于支出乘数大小,一方面利息率提高,提高程度取决于货币供给增加情况。
  对于LM曲线,由于债券货币化,货币供给增加,LM向右下方移动,利率水平降低,刺激投资,能够提高收入水平。
  图一:IS-LM模型变动图
  如图所示,当财政支出增加时,总需求增加,导致IS曲线右移至I1S1的位置,此时如果LM曲线未发生移动,则利率增加至I1,收入增加至Y1。如果债券完全货币化,则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最终达到平衡时,利率不变,收入增加到Y2,没有出现收入损失。但实际生活中,债券不可能完全货币化,所以利率在I0和I1之间,实际收入在Y1和Y2之间,即图中虚线L2M2所表示的情景。这说明了增支国债的发行对收入有扩张作用,而实际上,这种扩张作用随着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增支国债对总需求的扩张效应与政府的支出乘数也密切相关。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特殊时期,政府宁愿冒着通货膨胀的风险也要发行国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发债可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从低迷中苏醒。转贴于中国论文库 &1&&&· · · · · · 期刊论文发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债的资产效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