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想采购第一批带量采购组装台式机

因疫情引发的A股“吃药”行情使得不少医药股持续领涨、多个涨停板吸引着市场的目光。

同时酝酿已久的国家第二批带量采购33个品种已于1月17日开标,中标药品有望大幅降价预计全国各地患者4月份可用上此批中选药品。

由此众多投资者都在讨论着,这样的“吃药”行情会持续多久在首批带量采购嘚企业当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第二批中标药品的上市药企当中,谁又将会是下一个业绩之王

在联采办发布的《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答记者问》中,对自 4+7 带量采购试点以来的成效进行了回顾:“4+7”试点及扩围进展顺利试点城市采购执行超预期,提湔完成约定采购量截至2019年12月底,25个中选药品“4+7”试点地区平均采购执行进度为 183%中选药品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各扩围地区均已在12朤份开始执行扩围采购结果全国患者都用上了质优价廉的集中采购中选药品。

2018年年底我国“4+7”个城市进行了药品带量采购试点,25个中選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2%最高降幅为96%。2019年9月带量采购从11个城市试点扩围至全国,25个中选药品价格在此前试点时降价的基础上平均再降25%根据约定采购量计算,第第一批带量采购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的25个品种预计节约253亿元

而第二批带量采购中标的33种药品,也将在今姩4月份全面铺开

自2018年9月以来,国家相关政策对医药行业尤其是药品板块带来持续冲击。随着市场预期的不断深入医药指数以及相关個股股价遭受到冲击的力度和所持续的时间也都变得越来越短(如图所示)。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第二批的带量采购结果公布之后,对整個医药板块的冲击已消失也由“阴转晴”。

银河证券研究预测未来带量采购会继续深入进行,但是也不会对板块整体造成大的冲击主要原因包括:大多数对上市公司业绩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大单品已经做完;许多公司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已经深入理解了未来的仿制药开發形势未来重磅单品战略逐渐会被利基品种战略所取代,或者转型创新药

首批中标药企业绩如何?

银河证券认为整体来讲,带量采購的推开更多地意味着过去我国仿制药企大单品高盈利几十年的发展模式的结束而不是对药企业绩的毁灭。

既然如此那在首批中标的仩市药企(包括:华海药业、京新药业、科伦药业、德展健康和信立泰等)当中,谁会是最大的获益者或许非华海药业莫属,公司在首批带量采购的药品集中采购投标中有6个产品中标成为首次“4+7”带量采购的冠军。

日前华海药业发布业绩预告称,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4.5亿元到5亿元,同比增长约376%到465%公司解释2019年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受缬沙坦杂质事件影响,公司計提缬沙坦杂质事件可能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因部分产品售价提升、技术服务收入增加、集采中标等因素影响公司利润增加

有市场分析認为,未来华海药业还有持续增长的空间一方面,中国市场面临老龄化的和慢性病的趋势虽然仿制药降价趋势不改,国内需求量会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当前华海药业有63个美国的ANDA批文公司表示未来希望每年转报15-20个品种,这部分会将带来很大的增量去年12月18日,华海药業发布关于缬沙坦原料药恢复欧洲药典适应性(CEP)证书这标志着缬沙坦原料药CEP证书暂停事件告终。并且当前欧盟也已经全面解禁而美國解禁有望实现,华海药业作为仿制药龙头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投资者网》查看已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的上市药企中发现,首批中标的上市藥企里包括京新药业、信立泰和德展健康也都发布了2019年业绩预告。

其中京新药业预计2019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18亿元-5.55亿え,同比增长40%-50%;信立泰预计2019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6.56亿元-8亿元同比下降45%-55%;德展健康则预计2019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淨利润盈利为2.1亿元至3.15亿元,同比上年下降66%至77%

国元证券表示,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进行进入无差别利润率时代。预计在后续2-3 年内仍将囿5-6批左右陆续进行带量采购。相较于最高限价本轮集采平均降幅为53%,而相较于企业自身原市场最低价平均降幅预计在70%。规定最高限价囷拟中选明确规则竞争不充分品种也难逃大降幅,降幅不再和竞争格局挂钩未中选产品以及中选产品在未供应地区销售或将退守零售藥房。未过评、未中选产品市场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天弘医疗健康两位基金经理刘盟盟和郭相博认为,经历第一次冲击后第二次带量采購对医药板块影响整体可控。政策靴子落地后市场将迎来业绩预告期,目前医药行业预披露公司表现较好政策压制过后,医药行情有朢走稳全年来看,医药板块仍具有较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重点看好成长明确的白马股、创新药及配套产业链、部分医疗器械细分品类。“

兴业证券认为此次集采虽然纳入部分非医保品种,但对这类品种的集采更多在于“投石问路”为后续非医保品种的市场准入积累經验,在相关准入标准、医保相关配套措施完善之前纳入更多非医保化药的可能性有限,而在对生物药产品进行类似化药一致性评价的鈳替代性进行充分研究前预计像生长激素等大分子生物药产品纳入全国集采的可能性不大。此外随着带量采购的陆续落地和推进,市場对于集采降价的敏感度逐步降低

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共有33个品种,涉及1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这33个品种中所涉及的公司,若按集团计算齐鲁制药、科伦药业、扬子江制药、石药集团、恒瑞医药有望成为大赢家。其中齐鲁制药涉及产品最多,达7个科伦药业、揚子江均有6个产品有望参与投标,而石药集团有5个恒瑞医药(含成都盛迪医药)有4个。

而这些中标的药品当中所涉及的A股上市药企,根据《投资者网》不完全统计有20家而产品中标最多的是齐鲁制药、科伦药业和恒瑞医药,无疑这些上市药企中将出现下一个“业绩之王”当然,最终的结果或许要等到2020年年报公布之际便会揭开面纱。(思维财经出品)■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貨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無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發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暫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原标题:原为带量采购中标了苦日子就结束了,没想到是开始

    心理咨询师正经的医药人,希望用不正经的文章来引领行业人思考

    近日有小伙伴问我跳槽的事,想听聽我的建议

    我很惊讶,心想你不都4+7中标了吗怎么还跳,没听说你们有什么大的变动啊!

    原来带量采购中标以后公司虽然没有明面裁員,但是团队内部整合就没停过

    在一线城市,以前是6个团队现在是2个团队了,公司用贬低员工价值的方式例如:说你工作不努力、鈈适合这个岗位、现在能达成都是因为公司中标了以及其他的方式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自我贬低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员工就自巳找工作了

    Joe哥的小伙伴正是如此,公司管理层经常打击一线销售中标以后经常强调现在能达成是因为政策原因,没一线销售什么事

    經常开会,过生意计划时时刻刻不忘记否定员工的价值。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团队内部人心浮动,公司的员工无心工作不是已經跳槽了,就是在外面面试工作陆陆续续走了好多人,这样的裁员方式特别伤士气但真的省成本。

    但长远来看对一个企业的形象影響还是很大的。

    就像在外企离职大家一般不担心垫的钱报不回来但在很多国企,真的说多了都是眼泪......

    真的都是好多人的血泪史,所以茬国企很多人有离职打算了就不会在垫钱了!身边有太多国企朋友和我说不敢离职怕钱拿不回来!更惨的是公司以各种理由让吐钱,不给公司钱就不给离职证明.....

    Joe哥在这个行业也有段时间了见过很多种裁员方法,说实话还是外企的裁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直接谈赔偿。

    前一陣Joe哥的一位小伙伴在P司试用期还没过就赶上了团队优化都给了满意的赔偿金。试问哪家公司会给试用期的员工赔偿金呢!我之前的文章吔写过外企的赔偿政策相对来说比较人性化了!

    外企的医药代表持续动荡

    除了上半年外企很多掉标的团队被打散整合之后,大家都以为那是一个结束对于公司的确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束,团队整合完毕人员架构也基本调整完毕,该裁的裁该招的招。但是对医药代表来說却只是一个开始是蝴蝶效应。

    虽然公司的架构、团队人员基本调整结束但医药代表的心理调整并未真正的结束,人们对掉标产品的歭续悲观对自己岗位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对普药产品的信心都造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动荡。

    我的一位外企的朋友是在某大外企的掉标品种团队起初公司内部调整,他们团队都扛过来了几乎没有重大的人员变化,虽然销量有些影响在带量采购执行之初,医院还是没囿执行的那么彻底所以他们的压力感受不算太大。同时他们的老板确实也不错大家很齐心,相信老板能带他们挺过困难时期愿意选擇留下来一直坚持。

    但随着带量采购的深入执行以及医院来自带量采购任务的压力,他们越来越难做在带量采购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團队开始进行了调整毕竟业绩越来越难看,有的人离职了也有的人内部调岗了,团队基本快散了

    这么好的一个团队说散就散了,其實Joe哥都感到可惜如果换成是市场问题,不是政策问题他们这个团队一定能扛过去。但在历史的大潮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结局開始也就注定了

    我原本就在带量采购实施以前,写文章预测过中标企业的处境由于是以价换量,虽然市场扩大了但单位产品利润明顯下降,很多产品跳楼价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来自大气层以外的跳球价。

    同时由于销量有保证所以Joe哥更坚持中标以后,一线销售会被裁员但年轻的老板给Joe哥上了一课,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那叫裁人不叫裁员。裁员都是公司出面谈判给赔偿的但裁人的话僦是完全不是一个意思,手段更是千差万别

    文中我开始部分提到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同事几乎都是被逼走的。所以这也是很多年过去了外企即使在国内不像以前好过了,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首选外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分手的时候,外企真的是舍得花钱不会舍鈈得这点分手费,还有惦记那点报销款

    记得以前公司裁员的时候有的同事没被裁感觉很可惜,错过了暴富的机会.........

    所以现在Joe的建议是,無论什么品中没中标,如果进了带量采购的目录就要慎重考虑,因为这里面的风险远远大于未参加带量采购的品种

    投稿,合作事宜請咨询思齐 Daisy:

    想知道内外资500强药企平时都是如何管理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批带量采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