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app耗app流量消耗排名吗

时尚博主黎贝卡:一个自带流量,又最能唤起你“时尚心理”的网红自媒体 - 微果酱 - 微信公众号文章
&时尚博主黎贝卡:一个自带流量,又最能唤起你“时尚心理”的网红自媒体
时尚博主黎贝卡:一个自带流量,又最能唤起你“时尚心理”的网红自媒体
日06时12分来源:
2016年,“网红”大热,成为投资界、新媒体界的“香饽饽”。papi酱的爆红,也告诉我们:“网红”千千万,想要在大潮里中存活下来,除了颜值,你还得有实力。
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这个“实力”,应该包括“内容+连接”两方面的能力,缺一都可能成为“现象级网红”,大浪淘沙后迅速退出大众视野。而今众多“网红”中,“连接”能力出色的黎贝卡,应当算得上是将“内容+连接”都做得极好的时尚界“网红”代表。
如果我们要用最近流行的“网红自媒体的最大价值不是流量,而是心理唤起”这一观点来理解的话,黎贝卡,恰恰就是一个既会自带流量,又能同时唤起用户“时尚心理”的网红自媒体了。
“内容”:一个有格调的时尚公众号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一个致力于教人买买买的时尚公众号,创立于2014年10月底,目前粉丝80万+。该公众号凭借独具个性的时尚解读以及文字风格,将看似高冷的时尚内容变得平易近人,帮助粉丝了解时尚、走近时尚、过上更有格调的生活。
事实上,黎贝卡原是《南方都市报》的首席记者,本职却与时尚无关。但她用“分享”的态度,总结自己真实的爱美心得与shopping经验,打造了“叫醒你的衣柜”,“好物清单”,“包治百病”等备受追捧的时尚专栏。
这个老黄眼中“有趣的美女加才女”(具体可移步),凭借优质的时尚内容,不仅成为80万+用户的“花钱明灯”,变身众人眼中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买神”和“时尚博主”,更得到了众多明星一致好评。去年10月25日,黎贝卡公号成立一周年之际,姚晨、章子怡、黄晓明、佟大为等当红明星艺人都主动转发致贺。
“连接”:各大时尚品牌的宠儿
如果说好的内容是黎贝卡成为时尚自媒体“网红”的牢固基石,那么超强的连接能力则为其“网红”周期注入强大生命力,这也是黎贝卡区别于一般“现象级网红”的最大不同。
随着“黎贝卡的异想世界”用户日渐增多,在时尚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黎贝卡也开始受到各大时尚品牌的青睐,从时尚自媒体人华丽转身为时装周的秀场头排上座嘉宾,并且陆续出现在各大刊的封面,还成为淘宝全球购等知名品牌的代言人。
时装周秀场头排
黎贝卡曾多次受LV、Chanel等时尚品牌邀出席巴黎时装周,近日的Chanel 2016秋冬大秀也出现了她的身影。
大刊杂志封面
除了走进时装周的秀场头排,黎贝卡还登上了不少知名杂志的内页及封面,包括瑞丽、风度、悦己等时尚杂志。
(瑞丽杂志)
(悦己杂志)
同时,她还登上了主流的新闻时政大刊《博客天下》封面,正如封面文案所言,黎北卡成功地“洗劫”了朋友圈的注意力。
与淘宝全球购合作
尽管黎贝卡没有如其他网红一样开淘宝店,但仍有不少淘宝店铺会在商品打上“黎贝卡推荐”等字样,也侧面反映了黎贝卡对买家潜在的巨大影响力。
近日,淘宝开机屏、淘宝APP首页、淘宝首页焦点图都出现了黎贝卡的身影。她在微博中解释,“这是和淘宝全球购的合作。作为达人,从海量单品中选出值得买的,分享我的好奇心好货发现故事。”
(淘宝首页焦点图)
LV慈善活动
3月31日,陈妍希在微博上晒出与黎贝卡的合照,他们共同参加了Louis Vuitton的慈善活动。
除了在时尚圈占据重要一席,黎贝卡还通过“时尚”连接了越来越多当红明星,与他们共同看秀、出席大品牌活动等,获得他们的真诚背书,这与其他小打小闹的网红着实不太一样。
受邀拍电影、推品牌联名产品
黎贝卡在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表示,曾有网红孵化公司找到她,希望将她做成当下时代最热门的个人时尚IP。但她拒绝了,因为她更愿意将主动权和掌控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近期更是传出了不少人上门买版权,想制作黎贝卡的电影或者网剧,还有品牌商想与其推出联名产品。
未来,尚不清楚黎贝卡将会以何种方式继续惊艳时尚圈,但无可置疑的是,“黎贝卡”已经不仅仅是现下时尚圈的大热“网红”,更是一个时尚品牌,即便没有孵化公司,凭借自身的各种实力“连接”,完全也可能成为热门的时尚IP。
比起“网红”,更像“时尚博主”
以上种种看来,黎贝卡在时尚界的影响力确实不可小觑,绝对算得上时尚界重量级“网红”。
但果酱妹觉得,相比于国内“网红”,黎贝卡实则更像是她笔下的国外“时尚博主”:
辨识度高,不只靠脸走红
在国内,说起“网红”,也许你脑海中就已经浮现了关键词:锥子脸、大眼睛、高鼻梁......一张张相似的网红脸,着实让人傻傻分不清。
事实上,国外的时尚博主更多元,即使外形并不出众,只要有过人的时尚嗅觉,依然能赢得一大票粉丝跟随,比如在Instagram活跃的Margaret zhang。
在国内,比黎贝卡美的网红有很多,但像她这样清新自然,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的不多,她的美有种气质,就如同她的文字一样独具风格,反倒更具辨识度。但是,与其说她是“靠脸”走红的,不如说她是靠独特的“时尚嗅觉+内容”走红的。
接地气,更像闺蜜
外国的时尚博主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但也正因如此,她们总比时装编辑和明星更能击中普通人的时尚痛点,也更容易被借鉴和模仿。
黎贝卡正是用闺蜜式的话语,解决用户关于穿搭的苦恼与诉求,形成了自己强大的号召力。
强大的内容创造力
国外网红对图片、色彩、构图、营销等都有自己的见解,原创能力比国内大多只负责“美”的网红更强。
黎贝卡能够“火”, 除了时髦和接地气,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内容为王”,也曾获得“最佳原创自媒体账号”的称号。她曾在采访中透露,“我并不是想要变成一个网红或者一个明星,我没必要去参加那么多活动跟社交,还是应该把内容做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巴黎时装秀同场观秀的还有周杰伦夫妇、朴信惠、林允、女魔头Anna Wintour、美国歌手Willow Smith等嘉宾。而本次所有座位都是“头排客”,这可谓对过去只有社会名流、明星才能坐头排的极大颠覆。这似乎也意味着,集“内容+实力”于一身的自媒体人正逐步享受与超模、明星相同的待遇,并且在时尚圈逐渐展现其话语权以及影响力。
而敏锐的时尚触觉,分享经验、解决用户痛点的初心,持之以恒的内容创作,这些都是黎贝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原因。
或许,正因如此,她才得以在诱惑中保持独立的思考,改变人们对“网红就是靠脸”的看法,赋予“网红”新的定义。
〈 作者| Wenny & Vivi 〉
〈 本文为微果酱(ID:wjam123456)原创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络心理学:上网是浪费时间 - 壹心理
网络心理学:上网是浪费时间
发表于 22:42:48
在任何时候53%的18-29岁的人上网都只是为了找乐子和消耗时间,而75%的人上网没有特别目的。
而在网上浪费时间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27%的50-64岁人上网无目的性,而只有12%的65岁以上的人这样。
好了,科学又以客观的态度证明了我们早就知道的事。上网最大目的就是找乐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南大学心理学硕士
每个人都拥有自我成长的力量
200.00元/50分钟
好评率100%
一片宁静。
内容运营,合作请联系 yong.您的位置&&&&
CEO的创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赚钱
来源:互联网
CEO的创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赚钱  6月13日,深圳南山深圳大学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报告厅…
原标题:CEO的创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赚钱
  6月13日,深圳南山深圳大学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报告厅。一场名为&PSY+互联网&的活动正在上演,主题是:CEO的创业心理学。
  这是一场很难归类的活动,既非心理学,也非创业者论坛。这种强烈的跨界感,也是活动主办方壹心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这家心理学细分领域的新,创业数年间相继推出心理FM、口袋心理测试等APP以及心理学人网络社区&心理圈,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心理学网络服务平台。
  在旗下多个心理学应用获得海量用户之后,公司创始人黄伟强决定让原本低调的&壹心理&品牌前台。而提高在大众领域的知名度,也是投资方北极光去年A轮投资数百万美元后最主要的要求。
  增加品牌度的一个做法,便是推出类似TED大会形式的&PSY+跨界&系列活动。
  &我们现在用户有1000万,没花一分钱做推广。&黄伟强得意地说,目前同行中的第二名,用户量还不到50万。
  2008年,毕业于师范大学(珠海)心理学专业的黄伟强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创建了蓝心网,成为当时流量最大的心理学网站之一。后来,黄伟强&二次创业&,于2011年10月创立了心理网,并在近一年后正式更名&壹心理网&。
  如今,壹心理全网注册会员1000万,是国内访问量第一的心理网站。其中,壹心理网站会员500万,日均网站访客20万,页面访问量100万;心理FM的APP注册用户300万,口袋心理测试客户端注册用户200万;其心理学人网络社区&心理圈&,则活跃着158个心理、576家心理机构以及3317位心理咨询师。
  作为专注于心理学这个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壹心理用4年不到的时间做到千万级用户量。在黄伟强看来,这个成绩充分说明了自己公司执行团队在平台运营能力上的强大。
  事实上,这也是黄伟强本人的标签。这位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创业者,有着深谙大众心理的独特能力,这让他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兴起的时代颇能&呼风唤雨&。
  早在2008年,黄伟强就是玩&饭否&的潮人。微博、陌陌、豆瓣等很多互联网社交产品,他都是前100万用户。2009年新浪微博兴起,黄伟强又成了第一代&草根达人&,他在2010年的粉丝量在总排名中高居第33位。
  在腾讯推出微信后,黄伟强也是最早的尝鲜者。2012年他曾帮助一位朋友在一周时间里增加了100万微信粉丝。而壹心理自有公众号也几乎是微信最早一批经过认证的公众号,充分利用了平台初期受众的知识焦虑,在零推广的情况下迅速实现了超10万关注者。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生态,不同的时间节点也有不同的做法。&对于如何利用平台提高流量,黄伟强一言概之:&反应一定要快,第一时间入驻平台是有红利的。&
  现在,壹心理旗下的产品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社交矩阵:仅在微信公众平台就有&壹心理&、&心理FM&、&壹心理测试&、&趣味心理学&、&治愈系图片&、&心灵治愈课&、&热点心理学&等众多公众号。在新浪微博上,公司旗下也有@壹心理、@心理FM、@心理圈、@心理学入门;网易微博上则有@实用心理学等。
  而除了网站、移动APP矩阵和社交矩阵,壹心理在人人小站和豆瓣平台这两个平台上分别拥有110万和80万用户,其他新闻及邮箱客户端共计700万用户,并悄然进入方兴未艾的浏览器轻应用&UC浏览器轻应用260万用户;QQ浏览器轻应用820万用户。
  &我们更像心理学领域的果壳网,而不是知乎。&黄伟强说,壹心理的定位是做一个连接专业心理学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平台。这种定位之下,知乎那样UGC(用户原创内容)便行不通了,因为壹心理要的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心灵鸡汤&,而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的心理学知识应用。
  从团队结构和用户特点上,壹心理也与果壳网非常像。壹心理团队主要由专业编辑和互联网运营人士组成,超过50%的是心理学学士、硕士或博士。目前网站用户呈现出较高的专业化特点,其中约有10%是心理学专业人士,80%是心理学爱好者。
  壹心理网站也像果壳网,是一个兼具和社区功能的主题网站。在壹心理网的&心理学&栏目,有100多位兼职翻译,每天翻译国外最新的心理学资讯,并与国内各大高校心理系、国内知名心理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从心理学的角度,为网络用户、传统的用户解读最新的新闻事件。
  这种做法,与果壳网在热门事件中的科普专家形象颇为相似。不过,相比起果壳网偏向理工类的科学话题,壹心理的内容明显与普通公众要更接近一些,而用黄伟强的话来说,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中最科学&的专业,是能够马上应用在生活里的。
  &我们现在最受欢迎的文章大多数是婚恋、职场等话题,这些都属于心理学范畴。&黄伟强介绍,而在这种订阅专栏文章的方式之外,壹心理还提供了三个递进关系的应用产品:心理、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
  其中,心理主要为大众提供&治愈系&心理FM节目,将积极心理学的元素融入到声音里面,以达到&治愈心灵&的效果。心理FM作为最成功的心理应用之一,截至2014年12月已在17个有声平台上线万注册用户,每天节目收听次数超过110万。
  如果说心理还是一个浅层的应用,那么心理测试则在专业性上更进一步。壹心理为个人用户、各大合作网站、传统以及企业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心理测试。1200多个心理测试包括不计算常模样本的趣味测试,以及用于专业测试的自评量表。
  而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不由壹心理直接提供。依托于心理学人在线社区&心理圈&,壹心理网罗了全国超过3400个心理机构、团体、咨询师,并认证了超过300个专业人士成为其心理咨询师。
  作为新和知识社区类型中最出名的创业公司,果壳和知乎在很长的时间内也几乎被认为是国内&唯二&的此类公司。但无论是果壳还是知乎,在商业模式上都一直质疑。壹心理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
  2010年3月,美国问答SNS网站Quora获得首轮融资,初创估值已是8600万美元的规模。同年11月,果壳上线月,知乎上线,这两个致力于经营高质量内容及高素质用户的网站被认为是Quora&在中国下的两个蛋&。
  在创办初期,知乎与果壳的用户重合度极高,但此后有着工程师特质的知乎在产品开发上迅速发力,保持较高的用户量增长,社区活跃度持续提升;而浓重科学家特质的果壳则屡屡抓住新闻热点,借力社交平台和转载扩大了品牌知名度与公信力。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果壳酝酿并启动了转型计划,与一些商业科技品牌合作,为他们讲述品牌故事。据称,这个商业玩法在2012年、2013年分别给果壳网带来了500万元、1000万元的收入,在2014年的目标则是2000万元。
  与此同时,果壳又结盟美国免费网络公开课平台Coursera,成立MOOC学院,翻译并引进海外的教育资源,然后导入学习强烈的自有用户,进而利用品牌去寻求更多的课程授权,试图打造全球在线教育在中国地区的分发入口。
  相比之下,凭借心理学的天然特性,壹心理一开始就找到了挣钱的子。心理学咨询作为一种传统服务,一直就有专门的心理学咨询公司在做这种业务。壹心理的合伙人之一郭永兴,就曾从事这个工作,服务过不少国内外的500强公司。
  &外国企业采购心理学咨询服务,主要是作为员工福利,中国公司则是把这个当作管理咨询服务的一种。&郭永兴介绍,在加入壹心理之后,这位心理学博士把大量的线下心理咨询公司与心理咨询师引入壹心理平台,而壹心理则为他们提供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服务支持。
  但在这种收费的2B服务中,壹心理提供的只是能够通过网络完成的标准化产品,如用问卷开展的心理评估,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则交给线下的心理咨询公司或心理咨询师。在黄伟强看来,在大众还没有形成付费购买心理服务的习惯时,先做好企业市场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壹心理和果壳、知乎一样,都是重度内容分享社区,连接用户和行业专家,为用户提供更精准、优质的信息。壹心理和知乎、果壳不一样的地方是,它的内容更加聚焦,专注于心理学领域,也正因为如此,壹心理比果壳和知乎更容易建立自己线上和线下的完整生态。
  此外,壹心理有了线下专家和资源的优势,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不仅能更及时有效地服务线上用户,而且能拓展出更多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心理服务,比如在线的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以及针对企业员工的系统心理学服务等,这是当前中国现阶段大众需要的,也是未来的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编辑:王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书app 耗流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