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英利集团招聘光伏片核心技术来源

做全球光伏产业领跑者――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3周年综述(上)股票/基金&
英利汉能连续崩盘 光伏行业或迎寒冬
作者:赵婷
  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荣耀还让人记忆犹新,两度赞助足球世界杯的噱头也似乎发生在昨天。
  作为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巨头, 英利在连续五年亏损之后, 走上了资产债务重组之路。
  命运急转直下的英利, 早前因多晶硅价格上涨, 收益颇大, 但也因其价格下跌一败涂地。 内讧不断的英利, 期望扩张下游电站挽回困局, 终究是雪上加霜。
  无独有偶, 另一光伏巨头汉能也是连遭重创, 其先是股价暴跌, 市值蒸发千亿元。 之
  后以每股均价0.18元出售 25亿股汉能股票。 光伏行业的未来值得深思。
  昔日全年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
  “作为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巨头,英利掌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在推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起到了 ‘扛大旗’ 的领军作用。”中国循环经济高级协会专家曲睿晶表示。
  资料显示:2012 年,英利全年组件出货量超过 2.2吉瓦,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 到了2013年,尽管面临天合、 阿特斯等同行业企业的竞争,英利依然以 3.2 吉瓦的出货量领跑光伏行业。
  据曲睿晶介绍,英利集团成立于 1987 年,总部位于保定,1998 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1999年承接国家第一个年产 3 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 2007 年 6 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一度成为中企业的国际化榜样。
  英利集团还是赞助两届足球世界杯的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年,光伏产业发展超出预期, 供应不足推动硅料价格飙升,这使得中下游厂商争抢原料库存,进一步推高价格。 2008 年 10月,多晶硅价格在光伏组件供不应求以及国内产能严重不足的共同影响下一路飙升,一度上涨至 500美元/千克。
  初期阶段,为了控制原材料渠道,获得低价原料、建立成本优势,英利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合作,锁定购买价格。英利自然从中获利不少。
  英利于 和2010年均实现盈利。其中,2010 年英利营业收入为18.94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15亿美元。
  然而,英利的这段辉煌历史与现今的业绩却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英利 2015 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分别为 3.632 亿元、 5.981 亿元、 32 亿元。 2015 年前三季度英利的累计净亏损已经达到 41.62 亿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51.9亿元。
  英利 2015 年第三季度财报更显示, 其资产负债率高达 121.3%。该 季 度 英 利 总 资产缩水 7个多亿, 其中固定资产锐减近 6亿元。 这是因变卖六九硅业固定资产, 偿还债务所致。 同期英利流动负债184 亿 元 ,且 仅 持 有 16.05 亿元 现 金 ,110.89 亿 元 流 动 资产。
  累计亏损逾131亿元
  事实上,英利早前因硅料价格飙升尝到甜头,但也因此埋下隐患。殊不知,当初价格上涨引发大量投资,导致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
  经过几年爆炸式增长,2010年太阳能多晶硅市场需求量达到12.5万吨,而上游产能的迅速扩张使当年供应量超过14万吨,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2009年,多晶硅价格从300万元/吨急转直下, 到2011 年上半年价格约为每吨60 万~80万元,进入 2012年价格已经低至12万元/吨左右。到2015年12月,国内企业对外报价平均在11.25万元/吨左右。
  受此影响,天威硅业于日宣布破产,欠母公司天威保变债务达8亿元无力偿还。 新光硅业3年亏损额高达 11.5 亿元,于2014年8月申请破产。2014 年11月17日,天威保变控股 49%的乐电天威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于2010年8月投产的六九硅业,2011财年亏损22.8亿元,商誉减值2.7亿元。
  2011年,英利营运收益从2010年的27.81亿元陡然变为-26.95 亿元,创下英利自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纪录。梳理英利历年年报可知,英利2012年、2013年、2014年相继亏损约30亿元、19.44亿元、12.7亿元。
  2011年到月,英利已经连续亏损逾131亿元之巨。
  此外,2012 年至2014年,英利的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徘徊在100%左右。
  与此同时,截至日,英利总资产271亿元,总负债258亿元,短债为101.2亿元;中期票据有17.13亿元(不包括已到期或将在2015年到期的23亿元),还有28.6亿元的长期债务。
  除了债务危机,2015年英利股价曾连续4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达到强制退市的标准。为避免退市,从去年12月28日开始, 英利宣布采取 “10并1” 的并股方案提高股价。
  目前,英利的债务来源分别是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中国),和控股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涉及天威英利的债务总共有 24 亿元中期票据, 另外 15 亿元中期票据债务由英利中国发行。
  今后,英利中国还有3亿元票据未到期;天威英利还有3.57亿元债务已到期违约未偿还,且还有14亿债券未到期。
  “除受多晶硅价格下跌影响,英利还受双反影响,海外市场遭遇重创,公司的资金链面临较大压力。”光伏太阳能网创始人 刘昶告诉青年报记者。
  内讧不断、扩张下游电站失利
  据刘昶透露,2012年英利为了减轻遭遇“双反”所带来的业绩压力,2013年开始大举进入光伏产业下游电站的建设。
  2013年上半年, 英利 CEO亲自开车在我国西部、 西南部地区考察, 初步确定英利下游电站布局。
  日,英利通过联合竞标,签订阿尔及利亚233兆瓦光伏地面电站合约。2014年,英利还通过合作在阿尔及利亚拿下 25兆瓦地面电站项目。
  “由于光伏电站需要资金投入较多(100MW电站通常需要 8亿~10亿元的投资,英利只能通过贷款的方式来实现产业扩张。” 刘昶说。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末,英利在贷款达到30.5亿元。在中国(,)、中国进出口银行分行等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已达到55.4亿元。
  然而传统电企电力过剩的情况下,建设光伏电站投资转化的效益不够,英利脆弱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业内认为,2012年前后,英利的快速扩张与公司资金还有当时国内光伏产业的环境已经脱轨了,是导致其资产重组的重要原因。
  而今天看来,早前的内讧也是英利一败涂地的重要原因。
  1998年,保定最大国有企业天威集团旗下 “天威保变” 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之后与找寻靠山的英利“结盟”, 并形成了双主业格局。
  然而,2004年发生了一场股权变动。
  这一年,英利新能源启动二期工程, 需要天威保变更进一步的融资担保支持。天威保变却借机拥有英利新能源(后改名天威英利)的51%控股股权。
  随后天威集团开始系列投资并购,几大多晶硅巨头背后都有其身影。
  2005年9月,天威保变又收购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35.66%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7年天威保变持有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51%的股权。同年,在四川注册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及天威新能源(成都)光伏组件有限公司。
  2008年1月,天威保变与乐山电力(51%)共同组成乐电天威(天威保变控股 49%)。
  从2004年开始,天威集团的种种行径早已引起英利的不满。
  借海外上市机会,英利通过上市公司英利绿能渐渐收回对天威英利的控股权。2006年8月到2007年,英利分次增资将持股比例上升至74.01%。其中,第一次将股权比例增加2%升至51%,只是英利为此付出了2500万元。
  在乐电天威成立仅仅两个月后,英利便宣布成立六九硅业有限公司,该项目公司注册资金1.9亿美元,项目总投资 126 亿元。 此举表明英利对天威集团的反抗,也道明英利想从多晶硅上获取巨额利润,只是均未如愿。
  “不会退出光伏行业”
  目前,整个“英利系”进入债务偿还的期,短期债务周转大幅占用购买原材料等的日常营运资金,导致 “英利系” 开工率大幅下降,经营层面对债务周转的支持力度弱化。
  1月21日,各界人士确认负债累累的英利已经走上了资产债务重组之路。
  相关重组工作由国务院副总理级别的领导直接牵头,包括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河北能源局、保定市政府、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在重组方案形成之后,须上报国务院。
  英利的重组由国开行担任主席,成立金融债权人委员会,银监会法务部会同监管指导协调工作,尽快摸查英利生产经营和负债情况,会同英利提出可操作性资产重组方案,实现银企双赢。
  “目前英利最应该做的就是停止对下游电站的建设,同时淘汰一些盈利低甚至亏损的项目,增强业务集中度。”刘昶建议。
  据重庆青年报记者了解, 英利在国内外均有光伏电站项目。 只是这部分资产还没有捂热产生电费收益, 由于债务危机, 英利不得不频频出售电站资产。
  日,英利就出售了六九硅业的闲置土地以换取 5.88 亿元的现金流。
  截至2015年8月,英利已经成功出售54兆瓦电站项目。8月6日,英利售出 18.8兆瓦的一个电站项目,该项目占地超过 50 公顷,于2015年3月份完成并网,年发电量大约能够满足5700户英国普通家庭用电需求。“出售这部分资产以换取 8 亿~9 亿元现金流,可用于偿还 10亿元的到期债务。” 英利公共关系部副部长新说。
  为了偿债,截至 2015年6月底,英利已将 26.19亿元资产用于抵质押以取得银行贷款。
  业内人士认为,有两种比较可行的重组方案,一是申请破产重整,二是通过“债转股” 的方式,将英利重组成一个公共化企业。
  “英利不会全面退出光伏领域。” 英利绿色能源首席财务官王亦逾回应道。
  王亦逾同时称:“解决财务杠杆高的问题是重组的主要目的。英利正在接洽非常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 但具体细节仍处于保密阶段,后续进展会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流程,进行披露。”
  “重组后,英利仍将面对很多问题,例如管理团队的组建、重组后经营战略的确定等。”刘昶说。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赵婷
(责任编辑:HN064)
01/05 10:3201/03 07:1612/25 03:1612/16 11:5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英利见习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英利见习报告
上传于||文档简介
&&英​利​见​习​报​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定英利招聘普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