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老三套工艺加工润滑油基础油有哪些的全过程

润滑油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表1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
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润滑油检测仪THY-18F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
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
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或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 001-95,详见表2。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我国基础油的分类
通用基础油 UHVI VHVI HVI MVI LVI
专用基础油 低凝 UHVIW VHVIW HVIW MVIW
深度精制 UHVIS VHVIS HVIS MVIS
该标准按黏度指数把基础油分为低黏度指数(LVI)、中黏度指数(MVI)、高黏度指数(HVI)、很高黏度指数(VHVI)、超高黏度指数(UHVI)基础油5档。按使用范围,把基础油分为通用基础油和专用基础油。专用基础油又分为适用于多级发动机油、低温液压油和液力传动液等产品的低凝基础油(代号后加W)和适用于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等产品的深度精制基础油(代号后加S)。其中HVI油和VI&80的MVI油都属于国际分类的I类基础油;而VI&80的MVI基础油和LVI基础油根本不入类;VHVI、UHVI按国际分类为II类和III类基础油,但在硫含量和饱和烃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中学教育、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润滑油基础油83等内容。 
 基础油的分类和简介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润滑油基础油的分裂以及简介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 很多人搞不清楚润滑油是如何分类的,那...  Q-SY44-2009通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完整描述了我国基础油现行的、规范的产品执行标准,内容全面。它是润滑油基础油供应商产品控制、销...   年中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现状研 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68782 中国产业调研网
润滑油基础油
年中国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来 关摘源: 百川资讯 更新时间: 15:59:34 键字:润滑油,润滑油基础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要: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我国 于 70 年代起,制定出三种矿物基础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 和环烷基中性油...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过程生产基础油的过程是一个剔除非理想组分的过程。 润滑油的理想组分―...  3、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 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 95%以上) ,但有些 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 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 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 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  润滑油调和技术和配方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内燃机油一般是由基础油和功能性添加剂组成。 基础油是国标矿物基础油或合成基础油,基本要求是: 1)粘度指数...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老三套生产工艺教程详解.ppt 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燕山润滑油基础油 生产工艺(炼油三厂)炼油三厂简介润滑油基础油简介润滑油基础油简介燕山润滑油生产系统物料流向示意图*炼油三厂主要以生产润滑油基础油为目的,同时生产石蜡、石脑油、航煤、化工裂解料等产品。所属装置:润滑油生产系统包括:二蒸馏(300万吨)、糠醛精制(70万吨)、酮苯脱蜡(52万吨)、白土精制(52万吨);石蜡生产系统包括:石蜡加氢(8万吨)、石蜡成型(10万吨);其他装置:丙烷脱沥青;储运系统:中间罐区(为润滑油系统提供中间存储,共79个罐)润滑油基础油是石油的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的混合物。其中烷烃-环烷烃是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组成部分,而少环长侧链的环烷烃和芳香烃因具有良好的粘温性和抗氧化安定性,是润滑油的理想组份。好的润滑油需要好的基础油。优质基础油应具有的重要理化特性。●适当的粘度和好的粘温特性●低的蒸发损失●优良的低温流动性●良好的氧化安定性●适当的对氧化产物及添加剂●好的抗乳化性及空气释放性以下介绍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系统主要工艺过程。润滑油糠醛精制流程润滑油料除了溶剂精制除去非理想组分外,还必须除去其中的高凝固点组分(石蜡和地蜡),以降低油品的凝固点或倾点。炼油三厂生产过程为酮苯脱蜡,利用丁酮和甲苯混合物为溶剂,通过冷却结晶、过滤分离、溶剂回收等过程,实现蜡组分良好结晶和过滤分离,达到降低润滑油料凝固点的目的。同时生产出的蜡作为蜡加氢原料,生产精制蜡产品溶剂脱蜡溶剂脱蜡流程*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润滑油基础油概论及加工工艺要点解读.ppt 5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润滑油基础油概论及加工工艺引言基础油的发展趋势对性能要求的趋势--成品油成品油--基础油+添加剂成品油对基础油的要求的提升APIⅡ、Ⅲ类基础油的优越性基础油的发展趋势环保的要求 低排放 节省燃料油发动机制造商的对策 设计新型发动机润滑油工业的对策 老办法:改善添加剂 新办法:改善添加剂和基础油基础油的质量发展对基础油品质的压力长寿命=高氧化安定性 —添加剂损失少低挥发度=高沸点 —低油耗(内燃机油)低粘度=好的低温泵送性随着21世纪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升级换代,润滑油规格标准的提高速度不断加快。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也越来越依赖基础油的内在质量。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基础油的质量,以满足各类润滑油标准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必然的课题。APIⅡ、Ⅲ类基础油的分类 中石化基础油协议标准(日实施)不同方法生产的基础油组成II类油的优点—高纯度轿车机油氧化安定性(5W-30)加氢基础油的优越性老三套工艺是通过物理分离模式把油中的非理想组分(多环芳烃,极性物等)除去,不能改变油中的既有的烃化物结构,因而其性质大大依赖于原油性质。基础油中烃类的组成及含量对成品油质量影响最大。提高饱和烃的含量是提高基础油质量的必然途径。基础油中好的组分是异构烷烃及少环而带长侧链烷烃的环烷烃,而正构烷烃由于倾点高,多环烷烃及芳烃由于氧化安定性差等均不是理想组分。加氢工艺正是通过化学反应,把油中的环状物,饱和烃,芳烃等转变为我们希望的组分。因而对原油的限制相对宽泛。加氢裂化/处理有较大的原油灵活性高效益使基础油生产选择加氢工艺小结走加氢道路是提高润滑油质量的必由之路人类最早使用动物脂肪作为润滑油。加拿大和美国分别于1858年和1859年开始商业化使用石油。美国宾西法尼亚匹兹堡炼油厂最早使用石油馏分作为润滑油。1876年俄罗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润滑油生产厂,并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推出了第一批矿务润滑油样品。早期润滑油基础油生产采用酸碱洗涤精制和白土渗滤精制润滑油,用冷榨和离心法脱去基础油原料中的蜡组分。1923年建立了第一套液态SO2精制装置,1928年第一套酚精制装置在加拿大帝国石油公司投产。第一套润滑油酮苯脱蜡装置于1927年在美国印第安纳炼油厂投产,1933年德士古公司开发成功糠醛精制工艺。20世纪70年代德士古和埃克森公司开发了N-甲基吡咯烷酮精制工艺。1969年法国IFP开发了润滑油加氢处理工艺,在西班牙普伟托利亚诺炼厂投产。美国海湾研究开发公司、雪弗龙和壳牌先后开发和工业化了自身的加氢处理工艺。1977年英国BP公司开发了第一套催化脱蜡装置,在美国德州贝敦炼厂投产。壳牌、雪弗龙和莫比尔开发了异构脱蜡催化剂和工艺,生产高粘度指数基础油。雪弗龙在旧金山里奇蒙炼厂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条全氢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线。20世纪60年代以前采用老三套技术(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精制)。20世纪60年代石油三厂二段加氢技术生产基础油,兰炼和燕山采用加氢精制生产基础油,80年代石油三厂开发了润滑油高压催化脱蜡催化剂并实现了工业应用。20世纪90年代石科院完成了以溶剂精制和加氢技术相结合为特点的润滑油中压加氢处理RLT技术和润滑油催化脱蜡技术RDW的工业应用,1997年兰炼引进了IFP润滑油高压加氢技术生产基础油。1999年大庆炼化引进Chevron润滑油异构脱蜡投产。2000年石科院推出了全氢法润滑油高压加氢RHW技术,在克拉马依投产。2001年石科院老三套与加氢组合RLT工艺在荆门投产。2000年石科院开发了异构脱蜡催化剂,完成中试寿命试验。2004年上海高桥公司引进Chevron异构脱蜡技术投产运行。2006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为430万吨,2008年我国APIⅠ类基础油生产能力占基础油总生产能力的85%左右。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和现有国情,润滑油成品对采用老三套工艺生产的优质APIⅠ类基础油需求将长期存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基础油基础油生产企业大多采用性质适合生产基础油的大庆原油为原料,以溶剂精制和溶剂脱蜡传统工艺生产粘度指数大于95的APIⅠ类基础油。随着大庆原油资源的逐渐萎缩以及适合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低硫石蜡基原油价格高涨,以溶剂精制工艺为主的基础油生产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保障压力。原油质量变劣。分储分炼。基础油生产工艺改进及生产装置投资。总体上粘度指数90以上的HVIⅠb基础油(APIⅠ类)所占比例很低,粘度指数95以上的HVIⅠc基础油就更少。老三套工艺技术:溶剂精制→溶剂脱蜡→补充精制目前的工艺技术都是围绕老三套的物理过程转化为化学反应过程,同时进行各种过程的重新排列,不断优化提升基础油的质量。物理方法将理想组分与非理想组分分离,通过原油常减压蒸馏,切取不同粘度的常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作为润滑油生产原料,而后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高压加氢与“老三套”组合工艺生产重质基础油的工业应用--《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年10期
高压加氢与“老三套”组合工艺生产重质基础油的工业应用
【摘要】:在原油分输分炼的基础上,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应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高压加氢和"老三套"结合的新技术,提高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等级,生产优质HVIⅡ6、HVIⅡ10润滑油基础油和国内市场紧缺的HVIⅡ类150BS基础油;同时,充分利用石蜡资源,采用溶剂蜡脱油技术,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62号~68号精炼蜡及80号软质微晶蜡产品,实现了高附加值产品收率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E666【正文快照】:
随着环保标准和燃油经济性要求的提高,对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10年中,润滑油基础油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APIⅠ类基础油比例从65%下降到45%,APIⅡ和APIⅢ类基础油比例从21%上升到42%,其中APIⅢ类基础油比例提高了1.2倍。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Chevr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立权;[J];润滑油;2000年01期
刘毅;王钟;何武章;;[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年02期
毕云飞;郭庆洲;李洪宝;王鲁强;;[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年03期
安军信;行程;吕玲;;[J];石油商技;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苏怀强;;[J];广东化工;2012年05期
刘文勇;田然;陈世安;赵文辉;刘彦峰;吴显军;;[J];化工进展;2009年03期
凌昊;沈本贤;周敏建;;[J];化工科技;2007年01期
张峥,翁惠新,赵江;[J];润滑与密封;2001年06期
宋昭峥;侯永宾;王晓琳;;[J];润滑油与燃料;2009年Z3期
牛春革;郭庆洲;罗来龙;韩韫;;[J];润滑油;2006年04期
陈孙艺;梁小龙;曹恒;郑星;;[J];润滑油;2007年03期
张峥,张鸣,翁惠新,韩志国;[J];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02期
许雪茹;[J];当代化工;2001年04期
孟宪筠;;[J];当代化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哲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杰;[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朱永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黄韬;[D];兰州大学;2008年
杨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郭建新;[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张瑞;[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Guo RShen BFang XSun JPeng CCui X;[J];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2014年02期
安青;;[J];炼油与化工;2008年01期
别东生;[J];润滑油;1997年04期
康小洪,刘广元,王致善;[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7年09期
何武章,蒲祖国;[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年10期
汪军平;刘新果;刘彩虹;宁德臣;;[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3期
石亚华,祖德光,刘广元,康小洪,杨远,郭群;[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年10期
孙国权;姚春雷;全辉;张志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哲生;[J];当代石油石化;2001年07期
张峥,翁惠新,张鸣,许惠,俞巧珍;[J];润滑与密封;2002年06期
瞿宾业;董灵;;[J];工业计量;2003年S1期
王成功;;[J];石油商技;2005年05期
陈士锋,吴良英,翁惠新,张峥,陆国飞,杨慧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夏青虹,武志强;[J];润滑与密封;2005年02期
陈士锋,王立华,周红英,翁惠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王清华;[J];润滑油;2005年02期
邢宪忠;刘斌;崔乃龙;;[J];炼油与化工;2006年02期
王玉章;杨文中;龙军;;[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鄂红军;廖鹏飞;蔡文通;孟雪梅;;[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5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贺瑜玲;王京;黄蔚霞;;[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毛润乾;陆雨丽;华献君;庄晓华;王海峰;郭明昉;;[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李久盛;;[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周明;毛大恒;毛向辉;;[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汪利平;李桂云;;[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静;王会东;周旭光;;[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W.S.MY.R.CW.S.K;[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和平;;[A];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C];2007年
申宝武;朱和菊;周干堂;;[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子;[N];中国工业报;2006年
华润;[N];中国石油报;2006年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8年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9年
小草;[N];中国石化报;2001年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9年
庞晓华;[N];中国化工报;2009年
晓华;[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绍宏;[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唐绍红;[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志强;[D];长安大学;2006年
刘晶郁;[D];长安大学;2004年
王恒;[D];长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慧;[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孔吉霞;[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13年
王宗宽;[D];中南大学;2007年
樊桂臣;[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王齐天;[D];山东大学;2012年
吴学谦;[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马书杰;[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曹国超;[D];天津大学;2007年
卫鹏;[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金志良;[D];长安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润滑油基础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