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2016全国司法考试状元网的状元卷怎么样

青州状元卷的故事:怎样流落民间,又怎样失而复得?
青州才子赵秉忠千古流传状元卷&
状元,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在古代社会,中状元是众多读书人的梦想。一举成名天下知,那是何等的自豪和荣耀!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有着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有案可查者620余名,包括唐朝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翁同龢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传至今的状元墨迹试卷,在全国却只有一份,那就是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明朝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在本报参与协办的山东省文物精品大展上,这张珍贵的状元卷首次展现在泉城观众面前。
  青州才子 秉性刚直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才俊辈出的地方,前后共出过六位状元,其中就包括状元卷的作者赵秉忠。赵秉忠(公元1573年-1626年),字季卿,号其阳,出生在青州郑母村的一个官宦之家,因受家庭影响,自幼勤奋好学,熟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才华横溢,在乡试、府试、院试中脱颖而出。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89年),他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30岁任会试同考官,39岁升庶子,典试江南,为国家选拔了不少栋梁之材,后升礼部尚书。
  赵秉忠秉性十分刚直,不畏权威。据说当时有一位督学佥刘毅性情严厉,由于在昌乐县主持考试时,有个考生为作弊把小抄夹在鞋子里,受到重罚,从此规定考生都赤脚立雪中等候入场。赵秉忠15岁参加考试时,对此规定气愤不过,毅然走上台阶质问刘毅:“为什么因一人行为不端就连累所有人呢?难道这就是贤者考选人才的入门规矩吗?”刘毅听后,便废除这一规定。
  但赵秉忠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后,其刚正的个性却为专擅朝政、陷害异己的宦官魏忠贤所不容。1624年(天启四年)大臣杨涟上书弹劾,列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草疏者即赵秉忠门生缪昌期。次年,缪昌期受魏忠贤陷害,下狱论死。魏忠贤责问赵秉忠,赵秉忠不予理睬。魏忠贤恨之入骨,屡次在熹宗面前说他的坏话。熹宗说:“你说的不就是那个穿短袍讲经的人吗?我看那人忠心耿耿,正准备重用他呢!”后来赵秉忠看到朝政日非,魏忠贤又不断迫害,于是多次上书请求告退,得到熹宗同意。但回乡不久,就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削官。其后魏党越来越嚣张,朝政更加不可收拾。1626年赵秉忠愤懑而死。崇祯初年,朝廷为他平反,恢复原官,加太子太保,按大臣礼节重葬。
  朝堂密档 流传民间
  据专家鉴定,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的纸张、绫子、文字、图章等都是明代原物。在此之前,我国明代殿试卷尚未发现过,因此,赵秉忠考中状元的这份殿试卷便成了海内外孤本,弥足珍贵。殿试卷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为研究中国的科举制度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中国古代的殿试状元卷,一般都作为重要档案收藏于宫廷之中,任何人私自携带出宫廷都要灭门九族。但由于改朝换代、战火连绵以及外国侵略,历代存于宫廷中的状元卷都已佚失。赵秉忠的状元卷,在青州博物馆征得之前,收藏在其后人手中,并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悉心珍藏,从来秘不示人。从明代万历年间到现在,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状元卷依然保存完好。那么,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如何流出宫廷的?这一问题,后人只能推测了。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赵秉忠因怕魏忠贤以状元卷上的争论为把柄对自己加以陷害,所以告老还乡之前将自己的殿试卷子偷偷拿出带回,于是,状元卷就一代代流传下来。最后,状元卷于1983年由赵秉忠第13代孙赵焕彬捐献给青州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
  据赵焕彬老人说,这状元卷是他们家的传家宝,一辈辈人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特别是在文革时期,状元的很多遗物都被毁了,是赵焕彬老人多了一个心眼,将状元卷藏在了枕头中,天天枕在头下,才幸免于难。
  清雅绝伦 气息高古
  这份状元卷为十九折册页,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全绫装裱,以不同书体昭示着内容迥异的上下两阕。上阕的宋体,方正圆润,舒展苍劲,下阕的小楷,清雅绝伦,虚和婉丽,是一篇2460字的八股文,行文流畅工整,字体隽永,全文无一处涂改,无一处错字别字,一气呵成。美文的篇末,依次署着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九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册页之首的下方,赫然盖着竖长硕大的“弥封关防”;上方,则是朱笔顶天的浑然御批——“第一甲第一名”。
  从书法、文风、布局、神韵、才情来看,这份状元卷都堪称经典!赵秉忠在字里行间的书写功夫让人惊叹,从开始到结束,如行云流水,恣意纵横,没有刻意准备,这是在考场上限制时间内的命题之作,能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而评卷官所写之批记的功夫也毫不逊色,从其书法功夫上足可见古人对文化素养、修养的重视。
  深入浅出 雄才大略
  赵秉忠这位力压群芳的头名状元,他在卷子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殿试时,皇上钦定的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这个题目非常明确,就是要求答卷人站在帝王的立场上,回答如何执政和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执政的问题。赵秉忠在答卷中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回答,帝王执掌国家政权,要把国家治理得和谐兴旺,就必须有实政和实心,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接着,他对这种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作了解释,认真总结历代帝王治国的经验教训,并针砭时弊,提出了治国安邦的十条建议。有理有据,言辞恳切,从总结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怕冒犯皇上的威严,反映了他的雄才大略。这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用实政和实心的论述回答了皇帝的策问,使皇帝龙颜大悦,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一举成为明朝第47位状元。
  华夏瑰宝 完璧归赵
  状元卷于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馆后,该馆名声大振,国内外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8月初,被称为该馆镇馆之宝的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不翼而飞。能准确地潜入一级文物库房,说明盗贼对库房及文物非常熟悉。警方分析这肯定是一起监守自盗或内外勾结的案件。经排查和询问,发现了一个重点嫌疑人——当时青州博物馆的保卫干事林春涛,就在警方实施监控时,林春涛谎称上厕所,趁夜色逃跑了。后来,在文物尚未出手之时,公安人员奋战8天9夜,奔波万里,终于追回了状元卷,完璧归赵,盗窃者被判死刑。
  状元卷失而复得已经16年了,它不仅是研究赵秉忠这位历史人物必不可少的文献依据,也是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宝贵资料,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珍宝。人们可到山东省博物馆亲眼目睹这件状元卷的风采。(360doc博物馆)
国宝:千古一卷之青州状元卷的由来
山东青州郑母街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是从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却走出了一个丞相、一个状元、一个尚书和一个侍郎,真可谓是藏龙卧虎之地。
郑母街历史名人多,文物自然也多,所以青州市文物管理所的副所长魏振圣常来这里转悠,希望能收到有价值的文物。
  这天,魏振圣在村里和一个晒太阳的老汉聊天,这个老汉神秘地对他说:“你不是收古董吗?赵焕彬手里就有一件古董,据说很值钱。”魏振圣问道:“那是什么东西?”老汉告诉他这个东西叫“状元卷”。
  老汉无意中的话让魏振圣非常兴奋。青州的确出过一个状元,而且,这个状元就出在郑母村,叫赵秉忠,他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殿试第一名。郑母村至今还残存着一些关于赵状元的遗迹和传说。
  难道眼前这个老汉说的状元卷就是郑母村的赵状元的殿试试卷吗?那么,那个赵焕彬又是谁呢?他真的藏有状元的试卷吗?&
  魏振圣决定走访赵焕彬,他一路打听找到了赵焕彬的家。原来赵焕彬是赵状元的第13代孙,一个温和的农村老汉。魏振圣寒暄了几句,就说明了来意,希望收购状元卷。但赵焕彬的回答却让魏振圣很失望,他说他们祖上确实出过状元,也当过大官儿,可卷子是朝廷的紧要物件,哪能随便往家里弄?就是真的弄来,十几老辈了,兵荒马乱的,早就没了。他还让魏振圣不要听信谣言。
  魏振圣回到家里,心却还被赵焕彬和状元卷缠绕着。论理,状元卷历来藏在深宫大内,是根本没办法拿出来的。但是无风不起浪,为什么好端端地会有人说到状元卷呢?
  第二天,魏振圣找来《益都县图志》,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他发现,不但赵秉忠做过状元,赵秉忠的父亲赵僖也曾在京城做过礼部侍郎。这对高官父子有没有可能把状元卷带回青州呢?更重要的是,赵家15代香火未断,一直人口繁盛,客观上也有保存状元卷的可能。
  走访了其他的赵家人。让魏振圣吃惊的是,居然很多人声称见过状元卷。但他们好像都不把这张试卷当回事。据说,赵家有几个上学的孩子还曾经拿这张状元卷当成临摹的字帖,学写毛笔字。
  听到这些话,魏振圣吃惊之余又很兴奋。因为这说明状元卷的确存在过,那么状元卷现在在哪里呢?对此,赵家人都说不知道。
  于是,魏振圣再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魏振圣对赵焕彬说:“状元卷是你们的传家宝,既然是传家宝怎么会弄丢呢?如果真的丢了,是谁丢的呢?”赵焕彬又改口说:“不是弄丢了,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时候给烧掉了。”魏振圣再次无功而返,但魏振圣隐隐感觉到状元卷还在,而且就在赵焕彬手上。
日,魏振圣第24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赵焕彬老人看着魏振圣说:“老魏啊,看来你是真心的,状元卷的确在我手上。”说着转身进了里屋,取出一个米袋,从里面抽出一个折子,正是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
状元卷的正文是极其工整的小楷,共2460个字。第一页上有万历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卷末,有少保兼太子太保张位等九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 赵焕彬告诉魏振圣:“这折子以前还陪我闯过关东,我就把它缝在旧皮袄里面。”而此时的魏振圣完全被这份难得的国宝吸引住了。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唐代开始全面实行,是普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读书人需要通过县令和知府主持的考试,才能称为童生。童生参加院试,通过的被称为秀才。秀才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的成为举人。举人参加乡试次年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通过的被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三名称为探花,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一名就叫状元。可以说,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直考到状元,实在是沙里淘金、金里再淘金。
  状元卷就是状元的殿试试卷,是极其罕见的文物。赵秉忠的状元卷被发现前,还从来没有人见过明朝的状元卷。即便是清朝的状元卷,也只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寥寥几份。而赵秉忠的这份明朝的状元卷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状元卷是相当难得的一件文物。根据它的纸张、装裱,还有残损的程度来看,不像是伪造的。但是因为大家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敢擅自肯定是原件。
  为了进一步证实状元卷的真伪,魏振圣带着状元卷赶赴省会济南,找到了当时看文物比较有名的霍建秋、王笙甫、刘春浦。这三个老先生看了以后,相当震惊。他们认为是真的,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到北京故宫去看看,因为这个东西出自故宫,最好还是请他们来进一步做裁定。
  他们看了原件,绫子和装裱的技术以及宣纸各个方面,还都是明朝的原件,从破损的程度看,也认为是那个时候的东西,但是就觉得心里没底。最后就只好用另外一个办法来进行定夺,把礼部之印请出来和它进行比较。
  为了最后确认状元卷的真伪,几位专家从故宫博物院里取出了明代礼部的大印和试卷上的礼部印章进行比对。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对,确确实实是那个印盖上的。故宫博物院的王以坤、冯华两位专家一致认定,这份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是真迹、孤本。他们在鉴定书上写道:“目前我们国家的明代殿试卷,发现的只有这一份真迹,可以说是无价宝,属国家一级文物。”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废止于清代的光绪年间,共出状元700多人。赵秉忠状元是明代万历26年,就是公元1598年中的状元。既然曾经出现过700多名状元,那么状元卷也该有700多份,除了赵秉忠的这一份,其他700多份状元卷在哪里呢?
  通常状元卷在封建王朝都被视为国家机要档案,被封存在深宫大内,除了皇帝和极少数高级官员,其他人根本无法看到,其保存状况应该是很好的。但是在连年的战乱中,这些国家机要档案却遭遇了灭顶之灾。
  可以说,正是由于战乱,才导致历代中国状元试卷无迹可寻,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赵秉忠的这份孤本状元卷弥足珍贵。
  既然状元卷在战争中纷纷毁于战火,那么为什么惟独赵秉忠的这张状元卷能够逃过劫难保存下来呢?本当藏在深宫大内的状元卷又为什么会流落到民间呢?赵家又是如何把赵秉忠的状元卷从宫廷带到青州的呢?
  对这个问题,有人推测与赵秉忠和他的父亲赵僖有关,因为赵秉忠、赵僖父子都曾在礼部任职,而科举考试就是归礼部分管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赵家父子利用职务之便,带回状元卷光宗耀祖,倒也顺理成章。但这个说法受到了赵家后人的质疑。因为他们家族当时已经很辉煌了,用不着一个状元卷来证明。
  之后,又有专家提出: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忠为了避免魏忠贤的陷害,才从大内偷出了自己的状元卷。
  魏忠贤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之一,而赵秉忠性格历来耿直倔强,状元的身份也让他对魏忠贤这个宦官不屑一顾,为此,二人渐生怨恨。
  天启4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让魏忠贤和赵秉忠的关系势同水火。是年,以杨涟为首的官员上书揭发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当时为杨涟起草罪状的尚书就是赵秉忠的学生缪昌期。因为赵秉忠和缪昌期这个关系,所以魏忠贤对赵秉忠恨之入骨,多次在皇帝面前说赵秉忠的坏话。后来由于皇帝庇护,赵秉忠逃过了一劫,但是魏忠贤权倾朝野,赵秉忠不得不有所忌惮。
  所以有人认为,状元卷成了赵秉忠的一块心病,因为这份状元卷虽然主要阐述了安邦治国的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抨击当朝时政的内容。赵秉忠很担心魏忠贤利用状元卷来陷害他。于是,他利用礼部尚书的职务之便,将状元卷从大内取出,然后告老还乡。但是这一说法依然受到质疑,因为当时要动宫廷档案,就是杀头,祸灭九族,如果把状元卷拿出来作为避免魏忠贤陷害的证据,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再说,赵秉忠为人非常正直,这样的事,他绝对不会做。
  究竟赵家是如何把状元卷从宫廷带回青州的,恐怕将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那么赵家的状元卷又是如何一代一代地传到赵焕彬的手中的呢?对此赵家人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说,因为赵焕彬解放前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家族的聚会中十分活跃,家庙的很多东西都由他和几个兄弟保管,所以要把状元卷弄到手可谓易如反掌。也有人说,是由于赵焕彬办事能力强,家族才决定把状元卷交给他保管。
无论状元卷如何传到赵焕彬手中,它历经战乱、灾荒、下关东、“文革”等等生活变故而不曾丢失,足见他对状元卷的重视。可以说,他对状元卷的保存是功不可没。
这份状元卷是怎么从宫里出来的,到今天也还是个谜。
千古一卷之青州状元卷被盗又失而复得
  赵秉忠的状元卷一直存放于青州市博物馆,和东汉时期的“宜子孙”玉璧一起被称为镇馆之宝。这两件镇馆之宝先后被当时的工作人员林春涛盗走,拿到胶州销赃,因要价太高没出手。当地公安部门经过8天9夜的追捕之后,终将两件宝贝完璧归赵。&
墙壁上发现脚印 俩宝贝不翼而飞
  赵秉忠的状元卷由赵氏后人捐出后,一直存放于青州市博物馆。状元卷和该馆1982年征集到的一件东汉时期的“宜子孙”玉璧是镇馆之宝。
  日,库房管理人员到一级品库查看保险箱的情况,突然发现两个保险箱被撬,另一个被移动了位置,上面有一只清晰的脚印。抬头向上看发现,正对的石膏天花板被移动了一块,并且破碎了一个小角,附近白色的墙壁上留下了一道蹬踩过的痕迹。可能有盗贼!管理人员马上报告了青州市公安局和青州市政府。
  一接到报案,公安人员立即赶到青州市博物馆进行侦破。一级品库室内,由于门和窗都是用铁板密封的,在300瓦灯泡的照射下,加上雪白的墙壁,里面一片通明,公安人员按照箱内的文物搬运清单,仔细地清查盘点每一件文物。点完两个保险箱时,已接近下午一点钟。这时,还没有发现状元卷失窃,大家暂停工作,先去吃午饭。
  饭后回到一级品库,库房主任指着那个被移到墙角、上面带有脚印的保险箱说,状元卷和“宜子孙”玉璧就在这个里面。保险箱打开后却发现,状元卷和“宜子孙”玉璧两件一级文物都不见了。
  发现状元卷被盗后,公安局长与有关干警立即在博物馆的接待室内召开紧急案情分析会。分析认为,博物馆平时防盗措施严密,不仅警卫人员日夜值班,而且还配备两条警犬。可是罪犯在作案时没被值班人员发现,而且设在库房内的报警器没有报警。由此断定:属馆内人员作案或内外勾结作案。
锁定保卫人员 兵分三路查找
  根据以上分析,当天下午5时,公安人员在博物馆迎门大厅召开了全馆人员会,向职工有所保留地通报了案情,希望同志们提供线索,配合公安部门追回文物。
  会议只开了十几分钟,结束后要求女职工可以回家,男职工一律不准回家。
  晚饭后,技术组由刑警队副队长温乐亭带领,继续调查取证。内保科曹科长带人继续清点文物。各调查组立即开始与馆内职工分别谈话,了解情况,询问每个人从8月2日到5日这几天的活动情况。因为8月2日下午保管部和办公室人员还进入过一级品库,统计过柜子并在文物柜子上贴过标签。当时,三个文物柜摆放整齐,没有任何挪动和撬开的痕迹。因此可以确定,罪犯作案时间可能是8月2日下午5时至8月5日上午9时之间。
  一级品库内灯火通明,调查取证工作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1时30分。侦破人员在一级品库房调查取证时,博物馆保卫人员林春涛多次借故进去观看,表情很不自然,引起了公安人员的警觉,对博物馆领导作了交代:林春涛有重大嫌疑,要特别注意他的行动。
  林春涛,26岁,初中毕业,退伍军人,曾在黑龙江军区当过四年通讯兵,在博物馆担任保卫科干部已数年,熟悉馆内情况。此人平时经常迟到早退,与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多有来往,馆领导曾多次对其提出批评。
  天色微明时,突然有人向馆领导报告说,林春涛不见了。公安人员迅速将其锁定,展开了状元卷失窃案的大追捕。&
  专案组兵分三路,分头查找。然而4天4夜过去了,案件仍然没有进展。
抓捕8天9夜 文物完璧归赵
  负责排查林春涛朋友的小组,得到一名职工提供的线索,8月2日至4日,有个叫朱华光的常到博物馆来找林春涛。案件在抓到朱华光以后出现了转机。
  据朱华光交待,8月3日和4日,林春涛去了一趟胶州。林春涛很可能是带了文物去销赃!专案组立即调集人马赶赴胶州。但是,根据有限的线索,在胶州找到林春涛,简直如大海捞针。负责刑侦工作的副局长陈敏祥和刑警队副队长温乐亭带领专案组通过查找林春涛租用过的出租车,排查胶州的文物贩子,查找林春涛在胶州的亲戚关系。
  他们在胶州转了四天四夜,找了十多个村庄,先后抓捕文物贩子6人。在审讯文物贩子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林春涛岳父孙某的线索。
  干警们顺藤摸瓜,来到距胶州50公里的平度兰底镇,在当地民警的带领下,来到镇上一个粮库大院。看门的老头说,孙某已好长时间没来了,但他的女婿林春涛刚来过,当天去青岛买摩托车,估计下午4时左右回来。
  这个消息让专案组大喜,陈敏祥立即指挥民警在屋内隐蔽,等林春涛回来时将其擒获。
  青州市公安局的干警们奋战了8天9夜,于8月13日将林春涛抓捕归案,状元卷和“宜子孙”完璧归赵。
从三楼滑入 共盗窃三次
  林春涛归案后,态度比较老实,详细交代了作案过程:一共偷了三次。共偷出文物21件。
  林春涛交代,第一次盗窃大约在1991年4月底。文物库房的一楼有两道门,其中一道门的钥匙林春涛有,是之前换门锁时他私自留下的。可仅有一把钥匙是进不去的。
  博物馆规定,保卫人员要轮流值夜班,一个保卫人员带一名临时工。由于只有一把一楼的钥匙,林春涛便经常利用值夜班的机会窥探库房。一天夜里,林春涛发现第二道门的铁栅栏没有上锁,心中暗喜。他支走临时工,拉下报警器的闸,潜进文物库,从一楼沿楼梯顺利到了三楼,顺着立在楼梯旁形同梯子的一辆大木推车爬上去,便触及到石膏天花板。他将石膏板移开,用防火钩钩住吊天花板的框架上了天棚。在手电筒的照明下,他来到一级品库上边,再掀开石膏板,用防火钩钩住天棚,手抓钩柄滑入库内。他用螺丝刀撬开文物柜门,取出“宜子孙”玉璧以及其他几件玉器后,又把文物柜门照样弄好。然后,原路返回三楼楼梯口,盖好楼梯口的天花板,又顺着木推车下来,悄悄地走出库房,简直天衣无缝。
因要价太高 销赃没出手
  林春涛将偷来的文物转移到胶州,通过文物贩子之手卖掉几件。由于“宜子孙”玉璧要价太高,一时并未出手。
  第二次行窃是5月初的一个深夜。他用同样的手法,盗出了状元卷和其它一些玉器,仍然没被发现。林春涛携带状元卷跑到胶州,找到文物贩子,要价150万元。胶州的文物贩子一是拿不出这么多钱,二是怀疑这状元卷不是真的,觉得这么本破书怎么值这么多钱,甚至还携带状元卷跑到青州,找人打探虚实。就这样,状元卷没有出手。
  两次作案都没被发觉,林春涛第三次作案竟然在大白天进行。8月3日中午,全馆人员都下班回家了,林春涛值班。他故伎重演,来到一级品库的上方。因为是白天,他手忙脚乱,把天花板踩破了一角,这才露出了马脚。
  最终,林春涛被判处死刑。(辑自网络)
我的更多文章:
( 20:21:29)( 18:04:00)( 05:39:24)( 05:07:58)( 05:44:5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四尺对开状元卷】_四尺对开状元卷图片_价格 - 淘宝网
1433人付款
淘宝全球购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包括美国、日本、澳洲等海外四尺对开状元卷代购,四尺对开状元卷洋货直邮,四尺对开状元卷海外品牌等全球购商品
您是不是想找:青州国宝—状元卷
10:03:29     
来源:中国日报网山东记者站
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现存的惟一一份状元卷,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被发现。这份试卷出自明代青州状元赵秉忠,他的后代保存这份状元卷400多年。
这份状元卷是宣纸,长3.3米,宽38厘米。正文之前有万历皇帝的顶天朱批6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全卷2460个字,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约长70厘米,是填写考生姓名、机关、年龄等,上溯三代的基本情况;中间部分2 米多长是正卷,用八股文小楷书写。最后面的一部分约长55厘米,列有9位读卷官的职务、姓名。9位读卷官中有3位是吏部、户部、刑部尚书。
这张状元卷是赵秉忠1598年,在殿试中所答万历皇帝出的题目《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的试卷,卷中,他论述了帝王与百姓、政策与法治、法制与德制的关系。建议皇帝依法治理国家,以德材衡量用人,二者并举才能达到目的。他还提出了“天民”的观点,将皇帝君主与平民百姓置于上天面前的平等地位,论述法制、德制以及廉政对于安抚民心、稳定社会、治国安邦的重大作用,是一篇难得的治国安邦的好文章。此卷使他从292名贡士中脱颖而出 ,被九位阅卷官和皇帝选中成为了明代第47位状元。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至清代末年结束,历经1300多年,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但保留至今的状元卷只有这一份。
赵秉忠(),明代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县)郑母村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秉忠25岁时考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后因秉性刚直,被削职还乡,天启六年(1626年)他53岁含恨而死。
状元卷被赵秉忠的后人精心保存几百年,到了第13代孙赵焕彬老人手里。1983年,被原青州市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发现并动员赵焕彬老人捐给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年魏振圣得知此事,先后24次到郑母村去动员老人将状元卷捐献给博物馆。赵焕彬被魏振圣的真诚所感动,老人手捧着已珍藏了多年的卷子说:“这可是我们家族的传家之宝啊,十几代人把状元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确,十几代人历经磨难,细心珍藏,从来秘不示人,用生命保护这状元卷,上世纪40年代他闯关东时,就把状元卷缝在衣服里保存。在十年文革动乱中,他将这份状元卷藏在了枕头里,天天枕在头下,才保留了下来。 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状元卷依然保存完好。
魏馆长曾带着状元卷去北京故宫博物院,经专家鉴定这份状元卷是明代的殿试卷真迹,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的空白,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状元卷,堪称国宝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青州是一个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才俊辈出的地方。自北宋至清代出过六位状元,郑母村就曾经出过两个状元。
古时的科举制度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进入殿试者为进士。殿试录取三甲,第一甲取士三名,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能够考取状元的全国每3年仅有1人。
殿试状元卷,一般都作为重要档案收藏于宫廷之中,但由于改朝换代、战火等原因,历代存于宫廷中的状元卷都已佚失。
状元卷系宫廷机要档案,赵秉忠这份殿试卷是如何流出皇宫?现在已经成为难以破解之谜。
状元卷捐出后,一直保存在青州博物馆,该馆也因收藏该卷蜚声海内外。1991年8月,该馆的一名保安林春涛曾将状元卷偷出欲以150万天价出售,后经公安人员奋战8天9夜才将其擒获,状元卷得以完璧归赵。盗卷者林春涛判处死刑。
状元卷失而复得以后,就深藏不露了,展出的是复制品。这份状元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大连、太原等多个城市展出,引起轰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山东记者站(记者 鞠川江 王倩) 编辑:马原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司法考试状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