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美国美国ism非制造业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促使美国对制造业同服务业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实体经济重新受到重视,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美国要实现经济复苏,就必须暂时抛弃金融创新而重新回归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实现经济重心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型。也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制造业回归”战略,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增加国内就业,以摆脱经济增长疲软的困境。而制造业回归战略的各个方面都与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彼此竞争的关系,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美国经济陷入结构性失衡的背景,从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制造业出口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几方面得出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大大降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整理总结了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的框架体系和具体措施,进而利用大量数据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实施效果,结果证实制造业回归的确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包括制造业比重有所上升、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扩大、制造业中耐用品的就业人数上升明显、高科技产品等先进制成品的出口额有所增加等。然后,文章揭示了制造业回归对中美贸易和投资产生的影响,对中美贸易影响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失衡状态有所缓和、我国对美国出口遭遇更多的贸易摩擦、我国出口相关利益和就业受到影响等几个方面;而对中美投资的影响表现在美国对我国投资增速放缓和中国对美国投资形势依然严峻两个方面。最后,分析了对我国的启示和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提出了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F124;F471.2【目录】:
内容摘要4-5Abstract5-9第1章 导论9-16 1.1 问题的提出9-11
1.1.1 问题研究的背景9-10
1.1.2 问题研究的意义10-11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11-15
1.2.1 国外研究概况11-12
1.2.2 国内研究概况12-15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15-16
1.3.1 本文研究思路15
1.3.2 本文研究方法15-16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16第2章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相关理论基础16-19 2.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6-17 2.2 超保护贸易理论17-18 2.3 新贸易保护理论18-19第3章 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及其效果评价19-29 3.1 美国制造业发展表现19-21
3.1.1 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下降19-20
3.1.2 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渐降低20
3.1.3 国际收支失衡日益严重20-21
3.1.4 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21 3.2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政策框架体系与内涵21-25
3.2.1 政策框架体系21-23
3.2.2 振兴制造业的主要举措23-25 3.3 美国制造业回归实施效果的对比分析25-27
3.3.1 制造业比重有所上升25
3.3.2 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扩大25-26
3.3.3 制造业中耐用品的就业人数上升明显26-27
3.3.4 高科技产品等先进制成品的出口额有所增加27 3.4 美国制造业回归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27-29
3.4.1 新兴制造业人才储备不足28
3.4.2 新兴制造业主导行业不明确28-29
3.4.3 制造业回归的可持续性发展29第4章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美贸易的影响29-35 4.1 中美贸易失衡状态有所缓和29-31
4.1.1 美国出口能力不断提高29-30
4.1.2 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势明显减弱30-31 4.2 我国对美国出口遭遇贸易摩擦增多31-33
4.2.1 美国华贸易政策更加激进31
4.2.2 “双反”案件陡然增多31-32
4.2.3 “337调查”愈演愈烈32-33 4.3 我国出口相关利益和就业受到影响33-35
4.3.1 出口企业利益受损33-34
4.3.2 我国制造业就业形势将恶化34-35第5章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美投资的影响35-41 5.1 美国对中国投资增速放缓35-37
5.1.1 美国对我国投资制造业降幅明显35-36
5.1.2 美国制造业从中国撤资涉及众多行业36-37 5.2 中国对美国投资障碍有增无减37-41
5.2.1 中国对美国制造业投资增幅明显37-39
5.2.2 中国对美国高端行业投资阻力增多39-41第6章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41-45 6.1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的启示41-42
6.1.1 制造业是立国之根本41
6.1.2 新兴制造业引领经济新增长41-42
6.1.3 注重经济结构平衡发展42 6.2 我国应对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建议42-45
6.2.1 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42-43
6.2.2 降低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43
6.2.3 积极开拓制造业内需市场43-44
6.2.4 灵活多样选择对美投资方式44
6.2.5 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产业链整合44-45参考文献45-48后记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秋石;;[J];当代财经;2008年12期
唐志良;刘建江;;[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欧阳峣;生延超;;[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赵丽丽;;[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蒋钦云;;[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1期
段国蕊;;[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2期
黄晓凤;;[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3期
袁冬梅;;[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4期
高永富;;[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2期
米建伟;陈强;;[J];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晓丽;龚新蜀;;[J];北方经济;2010年06期
计海涌;;[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周启良;;[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高鹤;;[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王汉儒;;[J];财经论丛;2012年03期
王汉儒;;[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江海潮;;[J];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王秋石;;[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王展祥;;[J];当代财经;2010年07期
王秋石;李国民;王展祥;;[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瀚;;[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陈凯华;余江;;[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阚京华;;[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王程韡;;[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宋早雪;;[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牛立超;[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杨红强;[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高常水;[D];天津大学;2011年
罗瑞荣;[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蔡德发;[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杨丹;[D];吉林大学;2012年
许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闫克远;[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程春艳;[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院花;[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石佩艳;[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慧;[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马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郭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张晓燕;[D];山东大学;2011年
程晓丽;[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王杨;[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贾永肖;[D];河北大学;2011年
任艳翠;[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太璞;[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张鹏;禇霞;;[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芮明杰,赵春明;[J];财经研究;1999年09期
李未无;[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王国刚;;[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张晔;;[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于学军;;[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陈万灵;任培强;;[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6期
刘凯旋;孙凤英;;[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周孜冶,廖圣强,陈炽,Hamilton L[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丹辉;[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汪寿阳 李自然;[N];科学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汽车与配件;2003年33期
;[J];汽车与配件;2003年35期
董书礼;;[J];求是;2006年23期
;[J];制造业设计技术;2000年01期
史明浩;[J];中国科技信息;2001年Z2期
范刚强;;[J];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04期
;[J];装备制造;2011年Z1期
覃乾;;[J];装备制造;2011年06期
李现宗;[J];连锁与特许;1998年06期
周明;[J];中国金属通报;2002年4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张曙;;[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黄桂田;孙露晞;;[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杨叔子;;[A];首届湖北科技论坛主体报告及专家建议书[C];2001年
路甬祥;;[A];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主旨报告[C];2010年
崔焕金;曾蓓;李旗纲;;[A];决策与管理研究()——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邬贺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海涛;;[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范道东;王玉明;施庆华;;[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黄鲁成;王彤;;[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泓洋;[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岚田;[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何伟文;[N];国际商报;2004年
何瑛;[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N];中国证券报;2003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N];人民日报;2010年
顾列铭;[N];中国信息报;2008年
王大伟;[N];中国贸易报;2006年
;[N];中国冶金报;2008年
朱琪;[N];汕头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海君;[D];吉林大学;2012年
喻美辞;[D];厦门大学;2009年
高斌;[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孙磊;[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周松兰;[D];武汉大学;2005年
田红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袁开洪;[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张孝锋;[D];南昌大学;2006年
张会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杨磊;[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楠楠;[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左跃荣;[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王晓坤;[D];苏州大学;2009年
沈霞云;[D];厦门大学;2007年
朱莹莹;[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许亚运;[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范磊;[D];郑州大学;2003年
贠雅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王业祥;[D];扬州大学;2007年
薛育芬;[D];厦门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原因及其振兴对策--《磨床与磨削》1998年02期
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原因及其振兴对策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416【正文快照】:
任何国家的人民要生活得好,首先必须生产得好。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竞争异常激烈。当然,各国的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历史,人员素质等各有不同,在发展制造业中,采用的途径也各不相同。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有其特点和客观规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梅英;;[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6年03期
;[J];现代制造;2005年04期
周延祐;[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0年01期
白木,周洁;[J];中国机电工业;2001年10期
梁训瑄;[J];中国机电工业;2004年08期
梁训瑄;;[J];工具技术;2007年06期
;[J];工具技术;2008年04期
;[J];制造技术与机床;1959年06期
建新;[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5年04期
陈循介;[J];磨床与磨削;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明君;;[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刘建文;马熙康;;[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梁训瑄;;[A];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论文集[C];2004年
梁训瑄;;[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刘建荣;;[A];“跟踪重点需求,自主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韦安柱;张春辉;陈惠卿;;[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韩长生;;[A];晋冀鲁豫鄂蒙云贵川沪甘湘渝十三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机电工程类技术应用论文集[C];2008年
张志刚;;[A];“跟踪重点需求,自主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缪颖;[N];中国工业报;2005年
文铮;[N];机电商报;2004年
吴富春;[N];中国物资报;2000年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供稿;[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赵卫东;[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易檩;[N];机电商报;2004年
孟庆国;[N];中国工业报;2006年
恩宝贵;[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说说美国制造业变化的主要原因_百度知道阅读下图,其中美国在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法国4.04.25.27.97.86.86.16.14.4俄国5.05.65.67.07.68.88.25.39.0A.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速发展B.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C.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D解析:本题的设问是“变化的原因不包括”选择否定选项。题干考查的时间是年,从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在不断上升,上升的原因与工业革命、美国统一战争有一定关系;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在不断上升在下降,下降的原因与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关。D项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独占鳌头的是英国,而不是美国。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数据分析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分析变化的趋势,然后对应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探究变化的原因。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答案
解析:本题的设问是“变化的原因不包括”选择否定选项。题干考查的时间是年,从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在不断上升,上升的原因与工业革命、美国统一战争有一定关系;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在不断上升在下降,下降的原因与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关。D项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独占鳌头的是英国,而不是美国。故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数据分析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分析变化的趋势,然后对应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探究变化的原因。相关试题从实例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已经赶上美国的了吗?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前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想问问家里有没有开厂的人,从过去十年的角度来看,制造成本已经上升到和美国差不多的程度了吗?希望有亲历者或相关研究者来回答。
按时间排序
抛开产品质量谈成本就是耍流氓
谢邀,我并不知道。
谢邀,家里在办厂,但是主要做内销,不好说和美国相比的结论,说说自己亲身感受这些年的厂里变化吧,有在美国制造业做过的可以进行下对比。
首先家里是做半导体的,三极管,办厂已经有十个年头左右,一开始的员工都是1000开头的,现在都是2000开始,包培训和吃住水电,这还是第一、二个月的工资,后面开始基本就是3000出了。3000也是半年内的,出半年很多都+了,这些是生产车间工人的费用。还没有加上福利、全勤奖、高温补贴啥的。
其次就是行政管理,现在办公室文员一般2500,高级别些的普遍4000以上,厂长是5000+,以前的工资,打个对折吧。
加起来的费用,不同厂里人数不一样,但是这样累计起来,应该也差不多了,地租的话很多厂房都是一次性租10年,变动应该不大。
这是广东潮汕地区的,其他地方不太清楚。
还有个问题,员工普遍80后90后,我的感觉是80后很多成家了,稳定的多,90后基本不靠谱,一来他们网络讯息发达,会到处找工资更高的招聘,然后找老板要求加工资,不然走人。你跟他说做久了技术成熟工资会很高,总是跳槽永远拿不了高工资人家也不管。所以现在招聘都倾向于找30岁以上的,否则整天和一群小孩谈判真心累。(没有批判90后的意思,单纯指厂里的小孩)。
我还记得几年前做大学的论文课题,说到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只是制造优势是撑不了多久的,看来真是大势所趋。市场是非常残酷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据我所知做半导体的工厂倒闭的非常多,一方面电子行业变得太快,老产品淘汰非常快,不停贬值,一箱子货成千上百的掉价,一方面工人(尤其是90后的)资讯发达又不定性,到处跳槽要求加人工,少一个子儿人家就不干,所以压力相当大。
不知道和美国相比怎样,但是我知道亚洲还有很多国家,工资和物价比我国便宜很多,已经有不少人把工厂移去国外或者雇佣外国移民(这个貌似是黑工),来降低成本。目前也在苦思转型的问题,希望能尽快找到答案吧。
质量没怎么提高,效率提高也不是很大,这样成本还上升了,个人觉得对行业发展不是什么好事。打个比方,废品率比人家高很多,执行的标准还比较宽,效率不高,人力成本还慢慢上升,原来不是说有劳动力优势吗。现在这个优势也慢慢降低了。我觉得矛盾又可怕的是,工人要求待遇的提高,但是在这样一个阶段如果中国丧失了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必然就业机会失去很多,随之而来的又是人力成本的下降。真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吧。
你说成本吗。
看到一大群用自身经历的小工厂的成本来论证,也是醉了。不管你的经历让你觉得成本上升还是下降,这都!没!有!卵!用!小规模生产必然导致成本高啊,这么简单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放在那里,你信不信如果按照BCG的方法去分开做美国的小企业和大企业,差距更大?
啥都不说了,你看看我下面一个员工的工资单就可以了。这是2014年下面员工离职的工资单,2015年又加了10%的工资。你看看应付工资是多少,实际到手是多少,但是公司一共支付了多少。应付总计:7098.54元应付总计:7098.54元实际到手(实发工资):5713.84元公司为您个人的总支出为:9713.21元。
中国不是存在劳动力成本计算问题,而是体系过于复杂庞大,中间节点太多。SMT及整机从业数十年,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原来的行业。看不到希望
谢邀。曾经开过4年的厂,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属于化纤纺织行业。大多数的亲历者是很难将自己的成本与美国的成本去比较的,除非那些做出口的。说一些我自己的直观感受吧,2010年开厂到2014年期间,成本每天都在增加。1,工人工资2010年是70元/天,2014年的时候是100元/天,一些招不到工的厂已经开到了110元到120元。个人主观的分析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大家越来越有钱了,拿点钱出来买点设备还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机器还是比房子便宜的,而且机器还挣钱,而且门槛低,开的人越来越多。厂多了,工人没变还是那么多,所以招工就变难了,自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工资吸引工人。另一方面,大家的工资都在涨,物价也在涨,工人也会有社会比较的。2,电费基本没有变过。3,房租在上涨,因为我搬迁过厂房,换过更大的地方,所以无法比较,但是房租整体还是涨的。4,其他开支最大的就剩下运费与伙食费了,正常的物价增长。成本的增加对于简单的加工制造业就是这样的。但是利润空间却没有变过。2010年的时候,500D/3型号的产品是2000元一吨,2014年的时候还是2000元一吨。那些常用规格,比如150D/3,250D/3,有小幅度的增长。加了200元一吨左右吧。还要看具体的客户,有些客户也是没有变过。再来说说比较的问题。跟美国比,因本人学过金融,所以有关注过宏观。奥巴马政策上鼓励制造业回流。虽然人员成本比国内的高,但是电费运输等比国内的便宜,人家没有收费站好吧,人家的油价也是国际浮动的好吧。跟美国比呢,是一些金融期刊的文章。但是同行呢,大多是在跟东南亚的在比较。加工制造业确实在向东南亚转移,而且作为简单的缺乏技术的行业,工人依旧是最大的成本,听同行说,那边有的工厂只有几百元/月。最后德国那边都工业4.0了,我看传统制造业在国内算是夕阳产业了吧。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入行,已经入行的争取技术转型,产品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吧。生意兴隆。
我一直觉得发达国家比不发达国家效率高,成本低。我是SB吗?
坐标东北 家里有个养殖场。感觉从上初中开始,原奶的成本价在不断的上涨,收购价却基本保持不变。。。 这一段原奶供应过剩...愁死了...
正巧我昨天刚看完关于反驳这个问题的一个文章,借来给众网友一观。陈经:有一个西方机构说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经济学家发表时间: 08:26:32关键字: 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中国制造成本美国制造业波士顿咨询集团西方机构制造业制造业成本近来很多新闻引用了“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这么一个结论。如这几个消息(以下引用):1.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成本正逐年上升。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2. 境外媒称,美国专业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陆的制造成本已达到美国的96%,与美国相差无几;《纽约时报》日前则表示,大陆的纺纱业成本,反而比美国高出30%。据台湾“中央社”8月10日报道,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布题为《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的报告,提及上述结果。这项报告指出,若比较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的经济体,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中国大陆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这表明两者差距已大幅缩小。3.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前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引用完毕)总之,有一个西方机构(这次是BCG)发布了报告,公布了某种指数。有媒体直接介绍了这个事,如新闻3。还有媒体谈的是其它事,但引用这个指数当证据。这些媒体从业人员介绍或者认同了这么一个数据: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如果肯认真点去看英文原文,链接是这个:简单说,就是根据2014年数据,BCG发布了一个“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指数越低越有竞争力,美国100,中国96。中文媒体脑补了一个“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把指数100当成是一个成本价格了。不少人看了估计会嘀咕,中国的工资还比美国低很多,总成本居然已经达到美国的96%了?但又搞不太清。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公司,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同篇文章里,还有2004年的数据作为对比,仍然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成本竞争力指数是86.5。如果按前面的脑补逻辑,2004年,美国1美元能造的东西,中国也要0.865美元,并不便宜多少。媒体一般都说10年来,中国工资上涨到三倍,制造业成本上涨好多;又说美国搞了页岩气革命,制造业成本下降。结果10年过去,比例只从0.865变成0.96?这怎么也说不过去,所以媒体都不提美元这个数值。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真相是,2004年的0.865美元和2014年的0.96美元都是胡扯。魔鬼藏在细节中。这个指数的计算方法,先选定一个基准国家,把劳动力、电力和天然气三项成本加权考虑,再加一个数凑成100。媒体报道的都是以美国为基准的数据。美国的这三项成本是:1. 劳动力综合成本,数值是18.2。2. 电力成本,数值是1.1。3. 天然气成本,数值是1.5。三项相加,美国的成本就是18.2+1.1+1.5=20.8。三个分项的具体数值应该是根据占成本的比重给出来的。20.8这个数字不够整,就加上个79.2,变成100好听。这是美国的数值,2004年和2014年都不变。为什么不把20.8乘以一个数变成100,而是要加上79.2?这就是人家“专业”地忽悠的本事了。这79.2叫“其它”,所有国家都一样,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低于79.2。例如2004年印度是86.8,比中国的86.5还高。这意味着即使你的劳动力、电力、天然气成本都是零,你的最终得分也会是79.2,在媒体看起来就是你的成本接近美国的80%。制造业降成本最厉害的是产业聚集,BCG却故意忽略,你有没有产业聚集都是加79.2。自然科学的论文要是设计这么荒谬的统计指标,肯定会被审稿人批得体无完肤。相应的,中国2004年的数值86.5是这么出来的:1. 劳动力综合成本,4.5。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是,花同样的钱,在中国能做出4倍的工作量。2. 电力成本,1.4,比美国高一点。3. 天然气成本,1.4,比美国低一点。所以,中国2004年的三项成本之和是4.5+1.4+1.4=7.3。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三分之一。但美国加了79.2凑成100,中国也加79.2,就变成86.5。同样,中国2014年的数值96是这么出来的:1. 劳动力综合成本,10.2。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是,花同样的钱,在中国完成的工作量接近2倍。相对于2004年优势减少,但优势还是很明显的。2. 电力成本,1.8,比美国高一些了。3. 天然气成本,4.4,比美国高很多。所以,中国2014年的三项成本之和是10.2+1.8+4.4=16.4。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约80%。但加了79.2后,就变成95.6,略成96。“美国1美元,中国0.96美元”,就是这么来的。由于有个以不变应万变的79.2在那儿垫底,这个总数完全成了误导。即使是这个指数的原始含义,2014年中国的16.4对美国的20.8,也很不合理。这相当于说,在中国进行制造,人工成本的考虑是10.2,电力成本考虑是1.8,从权重来看,也能说得过去。但天然气成本4.4,这就莫明其妙了。为什么中国制造业的天然气成本居然能到用人成本的小一半?中国企业凭什么要用这么多天然气?这是BCG搞的障眼法。美国三项成本的比重是18.2:1.1:1.5,对它自己也许是合理的。但是把别的国家相对美国的各分项调整以后,会极度扭曲这三项的比重,这是极不科学的。美国天然气便宜,它就用天然气。中国用美国三倍价格的天然气去搞制造业不是扯淡吗?当然用其他更便宜的能源(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费来源80%以上是水和煤)这种逻辑不是低智商的表现,而是高级骗术。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体系,目的就是营造美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假象,打击投资者对其他国家的信心,诱骗资金流出其他国家,流入美国。利益相关者懂了,也只是会心一笑。相信并加以传播的,就是真傻了。这个成本评估经过胡乱加减乘除操作,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它就利用媒体优势,扔出了这么个报告,得出了数个“重要结论”,黑的还不仅是中国:1. 在美国制造,和中国成本差不多。2. 中国和巴西的成本都在急剧上升。3. 在墨西哥制造,比中国成本低。(解析具体数据,发现是墨西哥天然气和美国一样便宜,把指数弄低到91。)4. 俄罗斯、东欧、西欧,除了英国,全部成本巨高,10年来一直高。5. 印度稳住了制造业成本优势,成本一直很低,比中国有希望。6. 最重要的,因为这数据,制造业有了向“美国、墨西哥、印度”转移的趋势。请赶快离开成本急剧上升的中国。这些逻辑,通通是瞎说。例如印度的电力供应不足,企业和家庭都要自备柴油发电机,不考虑这个,电价成本有意义吗?用不着看这指数那指数,出口总额、出口增长率、全球市场份额、FDI,这些数据每个月都有。吹成就、唱衰、看趋势都很清楚明白。出动了高级骗术,正说明这些数据不够看。为了掩盖美国自己制造业的没落,居然使出了这样的炒作手法,妄图吸引投资者的眼光,让不明就里的投资者撤出大陆,始终都是小道,也说明美国已经认识到自己制造业衰落的危机有多严重了。回头再看看国内的专家和学者的引用与转发,加之不求真相与媒体的大量报道,此刻无言。所以不用急,时间在我们这边!本文刚完成,又看见了中金公司的正式报告《变革中国之“制造奇迹”》,不少内容还可以。但中金公司也中招了,在报告的第9页,又出现了这样的内容:“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4年一系列制造业报告研究指出,中国过去十年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其中工资水平上涨达到187%,已经不具备吸引力;同时,在调查25个主要经济体的基础上,BCG提出美国综合制造业成本目前仅高于中国5个百分点,依此趋势发展,十年之后美国制造成本将可能低于中国。”地址链接:
我真的不知道机械制造业用人成本是怎么增加的,我们公司(在东北)工资一线工人和设计、工艺人员的工资基本维持在两千多点(一线工人有时会高点最多能到3000多,全靠加班),你们说的上升的那部分至少没分摊在员工身上吧。
基础工业差的不止一点半点,题主所说的制造业貌似只限于鞋子,服装吧。但是,汽车制造产业,医疗设备制造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十几万的自主品牌的车都销售不动,比如说我所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中高端的产品全部是国外垄断。并且你看看医院里有哪个大型医疗设备是国产的?全都是进口。
即使成本不及美帝,出售的价格也要比人家高出不知多少
听说外国的蓝领倒是工资很高,一个人的工资能养活全家人,我们这边可以么?没这个前提,你要求工人具备这种素质?说实话,就算具备这种素质的,也是为了尽快能升到更高的管理职位,到时候,就是比他糟糕的补上了。
谢邀!家里没开厂,工作也不到十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差不多五个年头了吧,只说一说我一些粗浅的看法!我所从事的是制造业,问过一些老人,相比十年前材料的成本起伏并不大,但利润空间却缩小将近一半!还有就是人工,人工成本涨辐很大!十多年前我们这的一个基础工的工资也就一千多块,而现在最少也要三千多!增涨了两倍!所以我想制造成本的增加最主要还是来源于人工成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快要赶超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加工制造囯,因为人家人工便宜嘛!
个人感觉这个成本计算会比较复杂。低端产品的成品应该是低于美国的,高端产品也许持平或者略高于美国。影响因素太多了,人工,运输,税收,水电。就目前来说除了人工成本比美国低,我们的运输,税收,水电都要比美国高
简单讨论一点吧。从
给的图中 美国labor的占比是中国的2倍左右。美国的最低时薪是10美元每小时左右(一些州8或9,还有些州吵着要增至15)。也就是说美国labor的价格只比这个高,不会比这个低。中国是多少我不知道,我们暂且估算为最低时薪10人民币每小时。以最低时薪和当前汇率计算,美国单位labor价格是中国的6倍。那么只有当1个美国工人的效率相当于3个中国工人的效率的时候,才能解释美国labor的占比是中国的2倍左右。美国工人真的这么高效吗?1. 就教育水平而言,我个人觉得中美工人不会有明显差异。2. 就工作时长而言,我个人觉得中国应该比美国长。3. 难道是因为美国设备先进,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在的答案下说了几句,结果一堆赞,我就仔细说说我的所思所想利益相关,电工,偏模拟,多年混迹于外企我从08年开始接触国内制造企业,包括私营民营,日资,台资,港资,德资和美资。产品涵盖PCBA,注塑,铸造,机加都有,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先说工人素质接触过的一线工人从60后到90后,我的结论是72后到86前工人的平均素质最高,这个是由他们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决定的,或者说是最关键的一点。以6岁可以接受小学教育,12岁接受初中教育,15岁接受职业教育或者普通高中教育三个年龄划分来看,这群人在最晚在2004年间毕业,最早1978年入学,由于1976年文革结束,国家重新走上正轨,那么从年教育发生了什么?参考我归纳相关的大事如下:1977年恢复高考,大事情,很多人的命运就此彻底改变,消息灵通的人在夏天就知道可能要恢复高考。而冬天的高考录取结果也让人确认唯有读书高这句老话还是管用的。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内容重点提到了基础教育要改革要充实。同年还有个《扫盲指示》,这个更直接更实际,两者都是要重建和整顿教育。1983 邓小平三个面向提出,这个直接把政治正确剥离开,再也不用提又红又专198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实就是要因地制宜办教育1988《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农村和边远地区有了更合适的教材1989 希望工程,这个饱受诟病,但是受益的人实实在在的不少,还记得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么?1991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一个让很多人有机会读中学,一个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师资得到补充和规范。当年初中毕业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接近20%,而初中毕业升学率不到42%,可见当年读中专的素质该有多高。1996 毕业分配制度大改革,中专生开始被抛弃,两头不靠。当年还有点热度,部分优秀生源不上高中继续傻乎乎的读中专。1997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蓝翔新东方等等可以光明正大的搞职业教育。大家不要笑,早期这类学校还是培养了不少合格的技术人才。1999 高考扩招开始。后果之一,就是高中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热起来。2001 江core宣布普九基本搞定,不要小看这一条,没有普九,其他都是空谈。当年高考录取人数突破50%。另外,高考扩招使得高考落榜生的质量一降再降,高中毕业混社会的都是神秘人,大家可以想象。 200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据我所知,老家亲戚有依靠这条路走进城市,受益人群涌入城市不再是那种一无所成的苦力。高考入学率突破60%,这是连续第三年。为什么我会认为86后普工素质开始下降?请注意两个节点,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1入世,中国制造开始爆发,这意味着2004年满18岁的那群人赶上了制造业大爆发的好日子,其中高考落榜中优秀者和靠谱的职教毕业生可以充实到一线,而制造业的大爆发给了他们最好的上手机会,转产来到国内的企业给了他们难得的机会。被人大骂的日韩新台港的技工可是手把手带着他们干活,这样的待遇,现在不可能有。而2004年,国企实有下岗人数首次跌破200万,这是从老朱的改革开始后第一次。这意味着被国企抛弃的优秀技工不再随处可见。2004后,经济火热,农村弃学打工梦想进城发财的也多了起来,这不是好事。再往后,父辈的积累让子女有了不同的机会和资本,父辈间的差距在子女身上进一步拉大,被迫去做普工的,只能呵呵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制造业衰落 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