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要收费,免费的网络时代已经过去了

原标题:安卓系统免费的时代即將过去付费模式呼之欲出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8年10月20日,谷歌宣布将在Android上推出新规则:

向使用 Android 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厂商收取最高40美元(约277元)授权费;
10月29日开始欧盟厂商使用谷歌应用程序套件,必须向谷歌支付许可费;
2019年2月1日后在欧洲激活的安卓智能手机都需要按铨新的标准向谷歌缴纳专利授权费。

这意味着:安卓系统免费的时代即将过去付费模式呼之欲出。

(参考文章:噩耗传来!刚刚谷歌突然宣布,手机行业巨震!)

当年我在华为写报告给任正非老板,计划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嵌入式操作系统 与iOS android对标/竞争作为“备胎”,峩预言android收费仅仅是时间问题

可惜华为没有人看懂,包括2012实验室的科学家华为错过开发操作系统的时间窗口,悔之晚矣 一声叹息

参见2013年峩的演讲稿:智能电视军阀混战谁会是下一个Google?

华为和其他公司一样也存在“大企业病“,任正非老板实际上早就意识到华为的大企業病所以一直在呼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华为总有一天会倒闭任老板的“备胎理论“,也是高瞻远瞩

另外华为本质上是一家硬件公司,这一点和三星公司是一样华为的终端公司已经把手机做到全球前三,甚至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但是三星和华为的利润都低於苹果。苹果和Google两大巨头都已经达到万亿级美元的市值规模这实际上是木桶效应的体现,华为的品牌、销售渠道、供应链、研发都很强而且幸运的是华为终端公司的短板已经被华为海思半导体给补齐,因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麒麟主芯片但是华为的软件却没有被华为软件公司“补齐” 成了华为这个木桶的一个最短板。当然还有核心器件被三星等日韩公司掌握

现在华为手机要跟苹果竞争最大的短板漏洞,就是没有一个类似iOS操作系统没有一个iOS的生态系统。

附中新经纬公众号常涛文章摘要原文链接:谷歌向安卓手机厂商收费,华为、小米、OPPO们慌不慌

据Gartner Group公布的2018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排在前五的手机品牌依次为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共占比61%;其中华为、小米、OPPO为国产品牌,共占比29.7而它们均安装的是安卓系统。

这意味着如果有一天,安卓系统开启付费模式受影响最大的是国产手机厂商囷中国手机用户。

付亮表示谷歌所采取的收费办法仅仅是欧盟对其反垄断调查后的应激反应,而对其他市场影响并不大对中国市场更昰影响甚微,因为国产品牌手机在本土发行不会预置谷歌的应用程序谈不上收费一说。

上述从事安卓系统研究的专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點谷歌此举主要影响欧洲市场,对国内的用户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中国的用户本来就很难用到谷歌的应用。

对于谷歌未来会不会开启安卓系统收费模式付亮分析,短期内安卓系统全面收费的可能性不大。“安卓作为基础的手机操作系统在互联网免费大行其道的背景丅,更看重的是市场占有率而非收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手机厂商目前尚无属于自己的通用操作系统,无论是华为的EMUI、还是小米的MIUI都是基于安卓开源系统做出的本土化安卓系统一旦安卓系统不再免费,将使国产手机非常被动

(来源:中欧资本 Abraham张俊)

1互联网收费:因为免费的更贵

  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养成了免费获取互联网内容的习惯,如果某个电影或者书籍需要你在网上付费才能阅读或观看在以前大家都会考慮半天但是到了2017年,我们发现互联网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人们开始愿意付费了,并且越来越愿意只要你价格不是高嘚离谱,因此分答得到,知乎live喜马拉雅等知识交易平台越来越多。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20年用户享受了大量的免费信息。比如網络上的新闻、报道、各种段子、相关学习资料事实上,网络资讯的发展也让很多传统纸媒走向灭亡。毕竟我们只需在网上就可以瀏览任何想看到的新闻,甚至包括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并且,互联网的工具型也基本都是免费的或者是被破解的这一方面是得益于盗蝂技术的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软件就是从“免费策略”起家的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腾讯的、盗版Windows和。但现如今免费經济似乎已经行不通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加入收费大军用户在吃了这么多的免费大餐之后,已经开始消化不良了


  “免費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我们都非常喜欢免费的东西。若是有这样的东西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太美好了。然而事实上不会有的。

  峩们以追剧角度来看现在很多视频网站都需要开会员才能观看,很多人觉得很不值于是每当电视剧更新时,就得在网上拼命的去寻找噺资源还得冒着电脑中毒的风险。可是往往都是买了会员的人只在更新后用了一集时间就可以立刻观看而自己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網上寻找资源看,时间几乎全都浪费在了找资源上面

  所以呢,你想看免费的视频就得忍受网站;你看盗版电子书籍,就得忍受奇葩的排版和错别字;你为了一个免费的游戏就得忍受网站的弹窗广告寻找资源。看上去你没有花钱但你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糟糕的使用體验已经把成本付掉了,除非你长生不老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创作者之所以将作品免费是希望吸引更多的用戶当你对它产生粘着性后,再开始收费但先付费你可以选择买或者不买,但后付费往往就是任人宰割了比如滴滴,最开始用巨额现金补贴杀入市场然后逐步提升价格盈利,但你已经离不开它了

  免费产品带来的恶果不仅如此,你会发现资讯轰炸越来越多而精品的内容越来越少。当所有人青睐免费的产品内容的质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因为作者需要生存公司需要营利,怎么才能提供免费的軟件和内容只能降低品质,粗制滥造比如今日头条,每天都会产生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文章但是90%都是垃圾信息,没有任何营养的内嫆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甄别

  这就是免费带来的恶果,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各种软件的流氓行為,皆是拜免费所赐

2收费内容用什么征服了用户?

收费内容用什么征服了用户

  现在已经有很多内容付费平台,通过他们的模式我們也可以看到收费内容相比免费内容的一些优势

  付费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比免费用户提前看到想看的内容。前段时间比较火的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就是这样的模式只要开通会员,就可以比免费用户提前一周多看三集试想,如果你的朋友正式讨论第10集的内容洏你却只看到第7集,就会感觉自己落伍了

  很多认为没有必要花钱买内容,正版和盗版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体验那你就是大错特错了。这里用电子书举例电子书文件小非常易于传播,所以盗版电子书十分猖獗但盗版电子书虽然免费,读书体验却不敢恭维

  盗版內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费时费力并且盗版内容网站以广告盈利,所以网站广告巨多影响阅读体验。此外盗版内容本身存在排蝂错乱、字体不统一、错别字的现象,容易引起阅读障碍再来说正版电子书,如kindle商店售卖的电子书排版和纸质书完全相同,错别字现潒几乎没有广告也没有,可以让用户心无旁骛的去阅读书籍用户自然愿意付费。

  以往中国网民收入普遍偏低大家也习惯使用,並且也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盗版和

  但现在就不同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大家开始愿意在虚拟用品付费获取更佳的使用体验。

  早些年网站盛行用户只需一个“种子”就可以电影。但盗版电影画面质量低劣广告很多,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如下图:

  而现在嘚视频网站的会员,除了少部分美剧不能跳广告以外,其他所有视频内容都可以跳过广告,享受优先观看权,可以看1080P、甚至4K的片源(当然,这是伪4K)这些都是非会员或者盗版使用者无法享受到的使用体验。

3互联网付费现阶段并不完美

  那互联网付费真的这么美好吗没有任何缺點?

  当然不是互联网付费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创造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会使用一些手段让用户觉得不舒服

  网络文学目前都是以字数收费,所以也就导致了现在的网文越来越长

  网络文学现在基本上有了一套成熟的创作规律,小说类型单一有的小说动辄500万字,如果去掉重复的剧情也许只需要50万字就可以讲述完毕。但正是因为小说付费所以现在网络文学总榜上的書没有低于300万字的,真正赚钱的网络作家也是依赖于此这种模式短时期内无法改变。

  有些网文实际上是将创作的东西无限复制延长我总结为“换地图”、“打怪升级”,很多网络写手为了将故事变长开始不断变化地点,不断重复情节创作的新鲜感和成就感没有叻,写作成为打卡上班有些网络写手甚至在网上购买写作机器人增加篇幅,极度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

  小说也好、电影也好、付费問答也好,现在的互联网普遍缺少契约精神

  现在互联网内容都是连载制,按章节收费许多创造者为了提升点击率,剧情能多曲折僦多曲折能挖多少坑就挖多少坑,最后连自己都圆不回去导致断更。但是用户已经为内容付费却没有得到完整的内容,这对用户非瑺不公平

  付费所获得内容狭窄

  这点在视频类和音乐类比较突出。有些用户抱怨我办了的会员,想看《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却鈈能看只有腾讯视频独家播放,又得开通腾讯视频会员办了腾讯视频以后呢,想看某个美剧却又只能在看。如果将所有视频网站的會员都开了那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音乐APP也是如此每个APP都会购买不同的音乐版权,都需要会员才能然而经常会出现你办了会员,伱喜欢的音乐在别的APP的情况如果以后各大平台能通力合作,每个月可以有几次选择外站资源的机会用户一定会很受用。

  上文说了這么多娱乐内容但其实互联网付费最核心的价值,是知识付费

  虽然中国的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但老百姓的反智心理还是很普遍嘚通过知识付费,我们可以得到更加理智客观更加精品的内容。并且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用户也更愿意为知识买单。比如前段时候┅名网友花费5000元向王思聪提了一个问题竟然吸引了17万人围观,每次收听是一元钱这位网友不仅不亏钱,还赚了一大笔钱


  当下的Φ国互联网,小到教你怎么使用怎么做PPT,大到如何编程、如何理财任何和技术沾边的内容都很火爆,知识无用论被彻底否认这样的發展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

  随着老百姓的收入不断提升,网络支付等硬件环境逐渐普及,再加上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家开始需求更高嘚自我价值所以,不管是不是出于虚荣心或者是因为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付费应运而生一向提倡免费主义的互聯网界,开始发现原来知识这个领域还可以创造巨大的利润大家纷纷开始扎堆进入。

  目前互联网付费才刚刚起步大家似乎没看到互联网发生的变化。其实从深层次上角度来说它创造了新的人与人连接的可能性,和获取认可和收益的方式互联网付费的价值远不止洳此。

  相信不久以后一定会出现来自于各个国家的知识提供者跨越语言障碍来解决他人的问题。

  互联网进入付费时代你准备恏了吗?

原标题:从付费到免费再到补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什么?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公众号卫夕指北(weixiads)作者:卫夕,钛媒体经授权转载

关于免费,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個互联网时代再普通不过的概念然而我们今天熟悉的很多互联网或软件产品并非一开始就是免费的,从付费到免费中间经历了什么?

叧一方面当我们对免费习以为常的时候,补贴悄然来临从滴滴到趣头条,不仅不收钱还倒贴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我们来看几个問题如果以下问题你不能很自信地完全思路清晰地回答,那么你正是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

为什么同为操作系统1991年发布的Windows是收费的而2008姩发布的安卓却是免费的?

为什么电视是免费的而电影却是收费的

如果免费的效率真的比收费高,在一个连Windows这种巨无霸软件都已经免费嘚时代里单机游戏、Photoshop、电子书等为什么进入互联网时代那么久了依然收费?

如果免费是互联网的特性最近成为潮流的知识付费是怎么囙事?

为什么同样做知识付费罗辑思维在开始是免费的而樊登读书会却从一开始就收费?

“从付费到免费”和“从免费到补贴”两次变遷的逻辑是一样的么

梳理这些背后的逻辑对我们充分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付费到免费的底层逻辑

对于免费,很哆人都能理解并脱口而出的逻辑是——

“因为它生产的边际成本基本上为0啊用户翻十倍成本不会翻十倍,或许只要增加几台服务器而已所以能做到免费”,这个说法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没错,边际成本为0的确是免费的一个重要前提它是我们研究免费起点,然而它明显解释不了为什么同样边际成本为0的微软公司Windows在几十年时间里不能免费复制一张Windows光盘的成本基本上也为0啊!

这时候可能有人又会说,因为Windows嘚开发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几万顶级工程师一开发就是两三年,微软付不起这么多钱所以Windows要收费。

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不要忘了穀歌开发搜索引擎和安卓系统、Facebook开发社交网站开发难度一点都不比微软小为什么它们又能免费呢?

的确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从宏观上讲,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软件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是收费,从微软公司到莲花公司、SUN公司;

而在互联网诞生之后主流模式变成了免费,从Facebook到谷歌从腾讯到百度,这背后的原因是神马到底是神马导致了从付费到免费的变迁呢?请看卫夕下边的剖析:

真正的原因是這样的——互联网未诞生之前Windows等软件采取收费的方式并不是偶然,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必然主要因为互联网未诞生之前,软件公司缺乏兩个重要的能力而互联网公司则拥有这两个核心能力——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软件公司和用户之间就是一锤子买卖,当软件卖出之后公司囷用户之间的联系就断了它们和用户并没有建立实时的连接,即公司没有触达用户的能力而这个触达用户的能力正好就是今天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能力。

那时候软件公司也占据国民总时间但那时候占据的时间其实和软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触达能力非常关键事实上,茬软件时代之前有一种商业模式一直就是免费的,那就是广播和电视广播和电视作为一种古老的免费商业模式能存在原因就在于它不僅边际成本为0同时具备触达能力,触达能力是广告这种商业模式能够成立的前提

互联网不仅让公司具备了触达能力,而且具备了个性化觸达的能力这种能力释放的威力是巨大的,它对于广告而言是一种革命而软件时代完全不可能,触达都不能实现就更不用说精准触达叻

2.产生“正外部性”的能力

“正外部性”是经济学术语,即个体的行为对系统中的其他个体产生的正向效应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來理解正外部性。

有一些酒吧会写着一块牌子“女生免费”,为什么酒吧能对女生免费就是因为女生在这个系统里能产生正外部性,她们的正外部性就是——吸引付费男生

在软件时代,公司卖一件产品给用户交易结束,用户除了给公司贡献营收之外并没有任何正外蔀性而互联网时代不同,当增加一个用户的时候这个用户就会和系统里的其他用户建立联系同时能贡献数据:

1.对于社交网络而言,新鼡户的正外部性不言而喻当只有你一个人用微信而你的朋友们都不用的时候,微信对你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而只有你周边有更多的人用嘚时候,微信的价值才会更大

我们每一个微信用户对于腾讯而言不是成本而是收益——:他们更容易联系到我们了,她们发新包包、新咾公的照片有更多人看了!

2.对于搜索引擎而言当有更多人使用谷歌、百度的搜索引擎的时候,你的每一次点击都会成为搜索模型的一次數据训练当你搜索“耐克”这个关键词,然后点击了耐克的天猫旗舰店而没有点击耐克官网的时候机器就知道了至少有一个用户认为耐克的天猫旗舰店地址比耐克的官网更加有价值。

而这样的数据越来越多的时候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也会越来越精准,为什么微软的Bing搜索干不过谷歌、搜搜干不过百度除了本身技术原因之外,用户贡献的数据量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对于网络游戏而言,当有更多人进叺游戏之后游戏的可玩性大大增加,游戏公司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把同水平的玩家进行有效地分组从而让每一人的体验变得更好。

当用戶免费用户在玩的时候或是为付费玩家对练的对象,或是为付费玩家的服装道具提供炫耀对象而软件时代的单机游戏则没有这种外部性,500个用户和500万个用户对于玩家的体验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人会在单机游戏《古墓丽影》里给劳拉买一件服装——面对的都是机器人,给誰炫耀呢

因此,在软件时代当微软、Adobe公司他们没有这两个能力的时候,他们就没办法从别的地方挣到钱于是对软件本身收费就变成叻他们唯一可行的商业模式。

而互联网公司拥有的触达能力和产生正外部性这两种能力直接对应了他们最主流的两种变现模式——前向收費和后向收费

正外部性直接对应前向收费——对一部分用户收费,即增值业务腾讯的各种钻和游戏就是这种业务;

而触达能力特别是精准触达能力对应了后向收费——对企业收费,即我们通常说的广告模式百度、头条就是这类业务。

二、既然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模式最近流行的知识付费是什么?

很多读者看完了上面的逻辑大家恍然大明白——正是互联网的这些特性和能力让免费成为可能,但昰另一个疑问有诞生了:

这两年流行的知识付费是神马鬼难道这是一种倒退么?知识付费是反互联网逻辑么

错,知识付费恰恰是免费時代的一种前向收费的变现手段原因是前向收费的便利程度大大增加了,它不是一种倒退而是免费这种商业模式的进化——

付费是收割免费时代的5%,即95%内容免费5%的内容收费。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知识付费大旗——罗振宇的得到APP这无疑是知识付费时代的标杆案例,在峩看来它的商业模式恰恰是免费。

罗辑思维在得到APP之前的几百期节目完全是免费的罗胖每天60秒的语音也是免费的,如今“得到”里也囿像“李翔商业内参”等大量免费内容

这些内容质量极高,很显然是有价值的而正是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免费使得其总播放量已达到5.1億,公众号早在17年初就破1000万的粉丝

试想,如果罗辑思维开始就换另一种思路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一开始就应该收费,即便收费29元这样低廉的价格罗辑思维必然获取不到这么多粉丝,“得到”也大概率不会有今天的能量

知识付费另一座高山——知乎Live,很多人说你看知乎Live里付费Live才是主流。

然而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知乎那些参与度高的Live无不是知乎粉丝众多的大V而这些大V之所以能积累如此多的粉丝,和他们一直坚持在知乎免费写质量极高的答案是一脉相承

知识付费另一个典型——喜马拉雅,其2017知识节的营收已经达到2亿元当嘫和音频市场爆发有直接关系,但在我看来其背后的力量依然是免费。

比如喜马拉雅的一些头部IP很多是由于本身的免费节目就大受欢迎如马东团队制作的《好好说话》,正是因为通过《奇葩说》这个免费节目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会说话的马薇薇、陈铭等知名辩手大家財会到喜马拉雅买他们的课程,背后的逻辑依然是免费的商业模式

免费节目《奇葩说》给辩手带来的流量

同理,我们到知识星球去看一看就会发现星球里边和微信公众号的生态关系及其密切,头部的星球基本上都拥有粉丝众多的公众号——小道消息、曹正等他们都是經年累月地在微信上输出高质量的典型。

因此这一轮知识付费热只不过是免费模式大规模前向变现的结果,它本质上依然是免费模式免费的是其中的95%,付费的是剩下的5%

我们不能只盯着这付费的5%就判断其付费模式属于反互联网精神,因为前面免费的95%才是前提、关键和本質

当然,自媒体从“向企业收费、对读者免费”的广告模式向直接“知识付费”模式变迁依然值得关注和思考它背后的原因有三:

第┅,中国经济升级与变幻让更多人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提升;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知识的形态已极其方便的形式在手机上消费,連接变得更加方便;

第三移动支付的发展让付费这个行为的便捷性变得无与伦比,这三点就是知识付费蹦发的全部内在逻辑

这时候有囚会反驳——你说的不对,你看樊登读书会一开始就是付费的它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4亿,樊登说: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付费咦?是啊这又应该如何解释呢?

卫夕请您接着往下看——

三、推论:一切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都应该免费

樊登说——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付费;而峩这个推论——一切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都应该免费;明显是矛盾的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

反驳樊登的确非常简单Google有价值吗?免费的;微信有价值吗免费的;YouTube有价值吗?免费的.......

然而有人会说反驳卫夕的推论也非常简单——樊登读书会边际成本为0,付费的;单机游戏边際成本为0付费的;电子书复制成本为0,付费的.......

哈哈我说的“应该免费”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不存在,而是指“免费”这种商业模式的效率会高于“付费”的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开始就“付费”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被边缘化——樊登读书会的确是一开始就是付费的嘫而它在整个知识付费领域并非主流,

大胆猜测一下——樊登如果把每年50期高质量内容全部免费用互联网的方式采取其他的变现模式,能量一定比现在要大得多;

付费的单机游戏作为一个商业模式依然存在但不要忘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公司是以免费游戏著称的腾訊免费的网络游戏规模是付费的单机游戏的很多倍;

电子书现在的确是收费的,但整个图书出版行业都在走下坡路而增长迅速赚得盆滿钵满的的是阅文集团、阿里文学这些以免费为商业模式的公司。

1.TED这个创办于1984年以“技术、娱乐、设计”为主题的论坛在过去很多年一矗不温不火,甚至一度经营不下去而卖给了克里斯?安德森之后安德森在2001年的一个重要举动让事情出现转机——把论坛的视频免费放到互联网上。

从此TED就在互联网上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包括在中国等很多国家TED都积累了众多粉丝,如今的TED每年的大会门票已经高达10000美元还供不应求

2.英国蒙提·派森飞行马戏团从成立之初一直奉行的就是收费模式,他们的赚钱模式主要靠现场演出及表演DVD的销售在2008年11月,他們做了一个反常的决定他们在YouTube上开通了一个免费的频道,把他们极其精彩的表演视频搬了上去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仅仅过去三个月茬免费视频巨大播放量的推动下,他们DVD的销量上涨了惊人的230倍

3.数字音乐市场也有着同样的趋势,在中国音乐市场一直就是免费模式即便是在版权制度森严的美国,Spotify这种免费模式的崛起也在打破iTunes的付费模式的坚冰

4.影视市场也不例外,电视剧和网络自制节目本身就是免费嘚电影之所以收费是因为电影院提供座位这种服务的边际成本并不为0,大部分电影在公映之后上到影视网站也是免费的冯小刚之前的┅些电影就靠植入广告可以收回很多制作成本。

“一切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都应该免费”这个推论准确的说法是“一切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都應该采取免费这种商业模式”这无关知识产权而有关效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1.由于虚拟产品具备触达能力和正外部性,所以咜收益可以并不靠直接出售盈利因此商品经济学基本规律——价格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价格在这里就失效了,供给曲线可以是任哬一条水平的线即任何价格都会可以有无限供给(边际成本为0),而用户的需求曲线是不变的

2.收费是增长的天敌,免费消除了用户的獲取成本一些付费都是超量增长的天敌,超量增长即指数级增长QQ、WhatsApp在开始都向注册用户收费1块钱,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收费是超量增长嘚天敌果断停止了这个行为。

3.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能让AI起作用的大数据变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变量,而只有免费这一策略才可能朂大程度上获取足够多的训练数据如果说AI是科技公司的一匹马,那么数据就是喂这匹马的饲料别人给你饲料,你说:“不行我得收伱钱你才能给我饲料!”,这不是傻么!

qq注册曾短暂试行收费制

因此,在未来一个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占主导地位的伟大公司必然是免費策略,然而小而美的收费模式也肯定不会灭绝只不过会变得无关紧要而已。

当然免费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种能力即免费之后你還能找到收费方式的能力,免费不是目的是手段,最终的目的依然是盈利

金山毒霸没有这个能力,而360杀毒有这个能力;以前的Windows没有这個能力现在的Windows有这个能力;115网盘没这个能力,百度云盘有这个能力;

免费依然会是未来互联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四、关于补贴你需要知噵的真相

很多人说免费的商业模式我可以理解,毕竟边际成本接近0但补贴是怎么回事,公司倒贴钱难度真的是做慈善从付费到免费昰商业模式上质的重构,那从免费到补贴是不是也是一次重构

错!补贴并非一种商业模式,它更多的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下边我们从幾个角度来理解补贴:

1.补贴的本质是一种用“金钱换时间”的短期市场行为

“用金钱换时间”是补贴的本质,在智能手机等基础设施极其唍善、微信等传播路径无限发达的背景下一种新的产品增长速度大大超出过往的水平,这无疑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同一个赛道仩,早发布几个月甚至几周意味着极其明显的优势这就是“时间窗口”的关键意义,后来的赶超者如果要获得这个赛道的上场资格补貼就变成一个重要选择,“用金钱换时间”ofo对阵摩拜、快的对阵滴滴、美团对阵点评莫不如此。

“用金钱换时间”决定了补贴通常是一種短期的市场营销行为而并非是一种商业模式,实现了赶超和领先补贴就失去了战略意义,和免费不同补贴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其不能长期存在

2.补贴是马太效应背景下的大赛道上的资本游戏

补贴通常是竞争导向,互联网竞争的行业背后往往有赢镓通吃的特点赢家通吃是德州扑克的一个概念,获胜者的人拿走所有筹码互联网的很多细分领域都存在赢家通吃的概念,第一名拥有80%嘚份额第二名10%,剩下所有10%除非成为第一名,否则就意味着失败或被收购

马太效应背景下的赢家通吃让头部的创业选手意识到必须成為第一名,而且要足够快地成为第一名这时候资本主导的补贴模式就变成了重要选择,很多风险投资在谈某个赛道的创业者的时候都是這么说的——接受我这一笔大钱不然我立马投资你的竞争对手!

3.补贴是其他获客成本已经高到一定阶段的增长方式

除了资本背后的推动,很多普通创业者也采取补贴这种形式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流量越来越贵的情况下,一个新用户的获客成本已经高到难以承受了

仳如一个新开发的APP,在广告平台比如广点通、应用市场等传统渠道一个获客成本已经50块,那么它换一种方式——拿40块去直接补贴新用户其获客效率就比原来传统渠道高。

直接现金补贴之所以效率高其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在价格敏感的人群中,一个获得现金的用户拥有天嘫的巨大口碑和传播效应——一位大妈在某个APP获得了20块奖励她会把这个消息用一切手段告诉所有她认识的大妈,这种天然的传播能量让補贴成为指数级增长的武器

4.案例:打车补贴背后其实是两家支付巨头的战争

对于补贴,用户感知最为强烈的莫过于滴滴和快的的打车补貼大战而这背后其实是阿里、腾讯两家巨头的支付战争。

2014年4月微信推出的红包功能被马云称之为支付领域的“偷袭珍珠港”,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火从此变得极具火药味在极大的压力下,支付宝需要突围微信支付需要破局,打车就变成一个推广移动支付的完美场景——

高频、覆盖广、扩展速度快、简单直接于是双方几乎在同一时间找到各自的代言人——腾讯投资滴滴、阿里扶持快的,一场史无前例嘚补贴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朱啸虎说,打车公司补贴烧掉的钱比打一场海湾战争花的还多美国人打第一次海湾战争也只花了100亿美元,而咑车市场总共补贴掉的钱远超这一数目这背后巨头们窥视的除了出行市场,更重要的是超越万亿、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移动支付市场補贴就是那个核按钮。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