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农村妇女创业贷款。我想创业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我没钱没文化,请问大家谁能告诉我我能做什么呢?

并非所有想创业的人都喜欢创业,大多数人只是想要那个结果
我常常感到气愤,总是被太多人问起,我想创业,但就是没有很好的项目,询问我这边是否有好的“路子”,这其中不乏我较亲近的同窗契友。
我将我能够提供的资源和盘托出,并承诺在需要帮助时会尽力帮助。可对方又避而不谈了,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我想想算了,可能他只是突然冒出的主意吧。
但时隔不久,又是同一批人,当再次被问起是否有好的创业项目时,换来的总是我同样的答复,我一个自由身哪里有什么好的项目,只能是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生活上勉强度日。卡上存款的数字要小于你们中的任何一个。
奇怪的是,他们相信我句句属实,但还是坚信我身上藏着他们看不到的「金钥匙」。我猜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我是他们圈子中唯一一个自由身吧,在太多突然的时刻给了他们“惊奇”,充斥着太多神秘。
被问的次数多了,我想到可能他们真的希望加入我的生活,同我一起并肩前行,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不够意思。我特意找了几个下午,同他们约好时间,由于我总是怕给别人增添麻烦的性格,次次都是我登门拜访,我将我的想法和正在做的事情毫无保留的说出,并表明愿意加入者欢迎加入,不需要投入一分的金钱,我深知在友情中这是最大的忌讳(可能用词不当,但你一定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
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在去年,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放弃学业找到我,我突然收到他要退学的信息也吓了一跳,他受不了学校里的诸多“麻烦”,自大妄为,以为自己天生就是赚钱的奇才。我为他找了很好的房子,他觉得所有的事情赚钱都来的好慢,一心想着股票、彩票,自信自己胜于华尔街玩转金钱于手掌之间的金融天才,我几乎为他花光了我所有的金钱,迫不得已我搬离了出去,为了拯救最后的友情和爱情,我和他的女朋友都为他进行了小额贷款。
言归正传,我询问他们是否有更好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放弃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多少次我奢望能和三两好友一起干点属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孤军奋战常常让我想要逃离。
但次次都使我枉费唇舌,在兴奋中开始,在沉默中结束,我试着询问他们的想法,换来的总是同样的结果,“噢,原来你并不能带我们赚钱呐”、“创业原来是这样麻烦啊”,然后一欢而散,“走走走,去吃饭”。
上班你知道的,免不了会被上级训斥,重复的工作也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没有意思,而这样的时候便是最拿得出勇气想要离职的时候。有那么几个时刻,朋友斗志昂扬的找到我,大有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气势,甚至要取出卡上的存款同我“集资”,我总是忍不住泼几盆冷水,原因则是我认为这比投资人的钱还要让我感到“烫手”。
创业是件十赔九稳的事情,虽然身边很多同学都开了自己的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谈赚钱与否,是否瞎折腾,就年轻这件事来说,他们的生活的确更值得让人羡慕。
而身边因工作不开心多次下定决心要创业的朋友,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朋友圈和班级群里因创业而获得各种人生新体验的同学的刺激,在多个深夜通过微信和电话找到我,与我畅聊他的想法,那一刻我相信他真的能拿得出勇气,相信他是认真的,但热情也就仅能停在那个深夜时刻。天亮了,激情也就不在了。
太多这样的时刻了,数都数不清,这就是我开头讲道常常感到气愤的原因,他们都是我的同窗好友。
写下这篇文章,也是因为在近些天接二连三、无一例外的耐着性子听取了他们的牢骚,道理讲过太多次了,有些事情我相信他们比我清楚,但有时还是忍不住想说一句「懦夫」。
为了将事情做好,我们首先要喜欢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喜欢这件事情的结果。即使我将徐小平的微信推送给「你」,又有何用呢?
在我接触过的诸多创业者中,适合创业的人大多属于三种。在某一行业工作数年,或在某一领域深有研究,多年来积累了大量资源,清楚此行业的痛点与缺憾,同时对现有生活充满了不满。
另外一种在成年不久(或未成年)即对某项事物充满了兴趣,我接触到的大多数人为计算机,在中学就能通过自学来编写程序,长大之后自然而然在此领域发挥出更大的成绩。还有一些兴趣多为写作,摄影等。
第三类人往往自信到自负的程度,在网络上或电视上看到某一种成功的模式,就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更好,当然,他们也会付诸于行动去尝试,可能一开始会失败,但绝不会让他们气馁。在看到另一种成功的模式时,他们同样会如第一次那样自信,但远比第一次要来的稳重谨慎,次数多了,离他们所要的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这类人往往被称为生下来就带着创业的基因。
可能还有第四种,我还没有接触到,我也「奢望」能和任何一个有想法的人坐下来聊聊。
就在前不久,一个不是很熟的朋友帮我约到在硅谷创业,最近刚回国的朋友,虽然她此次回国是为了打开国内市场,可她在苏州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很荣幸她能将一天的时间划分给我,那是我最近几月来接触到的创业者中故事最精彩的一个,她是非常真实的一个人,我很想和她再聊五个小时,她还有很多精彩的事情没有告诉我,但由于不想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就带着遗憾离开了。
她是一名高级科学家,布朗大学化学系博士,同时又是马化腾、杨元庆、李开复、雷军、贾跃亭、吴晓波联袂作序的《黑科技》作者之一,在五分钟内徐小平便对其投资数千万,但还不够精彩。
在网络阅读的时代,这篇文章字数已经足够多了,我相信能看到这里的人也没有几个,但我还是很想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剩下的故事放在下一篇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不到合适的宁可单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