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包个茶园承包公告做加工

我是一个做茶叶加工的,现在我想把我的商品包装拿到市场上卖?请问需要那些手续?谢谢。_百度知道
我是一个做茶叶加工的,现在我想把我的商品包装拿到市场上卖?请问需要那些手续?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就是想加工东西销售东西么?
这个好像需要
到工商部门注册哎 需要缴税的
可以注册一下自己的商标,然后去工商办理登记,取得市场许可后,就可以使用了,可以联系北京信诚万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商品包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网友评论: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200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黔ICP备000005
联系电话:(;联系邮箱: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
>>&加工基地
汉家刘氏高效标准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为认真落实《2012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谷城县高效标准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切实提升我县茶叶产业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引进优良品种,通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投入,切实提高茶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茶叶综合生产和产业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通过标准茶园建设,实现&三提高&:一是技术集成应用率提高。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是产品质量提高。园区建成投产后通过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分级包装,贴标上市,品牌化销售,抽检合格率为100%。三是产业化水平提高。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逐步将分散生产转变为合作生产,有效提高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从而推进产业化经营水平,将园区建成科学技术的展示园,科技人员的实验园,广大茶农的培训园,现代农业的观摩园。
(三)建设地点及规模
湖北汉家刘氏茶叶有限公司高效标准茶园建设地点选择在紫金镇花园村,与汉家刘氏茶搏园遥相呼应,设计建设面积900亩,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四)建设内容
1、900亩茶地开垦及整理;
2、引进良种茶苗,及时移栽,加强管理,提高成活率;
3、因地制宜建设路网工程,其中作业道2500米,人行道2000米;
4、引水工程,科学规划,找准水源,修建引水设施,确保茶园生产需用;
5、排灌系统,设置蓄水池,渠道、横水沟、纵水沟、隔离沟,做到分段拦水、节节蓄水、水往沟流、泥不出圃、遇旱有水、遇涝排水;同时,铺设喷灌工程必需的管网,既节约用水,又满足生长;
6、在单条栽的行间戓双条栽的大行间每亩深施底肥(茶树专用肥)200斤;
7、开展无公害农资示范,安装15台太阳能杀虫灯;
8、设置隔离绿化带,在茶园中间和周边栽植常绿树木2000株以上,以防止茶园受到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
9、分期分批对项目区茶农开展科技培训;
10、收集、整理项目实施的图片、文字等档案资料,形成总结报告。
二、技术方案
(一)园地选择
标准茶园建设是通过生态农业生产方法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为社会消费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茶叶。因此,对园地的选择要十分重视生产园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
(二)园地规划
1.规划原则
(1)与茶树的生长发育要求相一致
茶园规划时,设计种植茶树区块的气候、土壤等因子一定要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切不可因强调区块整齐一致等要求而将不适合种茶的地块规划成茶园。
(2)以茶为主,农、林、牧、渔协调发展
对选择的土地全面的勘察和设计。首先,根据茶场规模,选择地点适中,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地方建立场部及茶厂;其次,要根据以茶为主,多种经营,合理安排好茶与其他农、林、牧、渔等各业之间的关系;再次,根据地形的分布情况,通过道路、水渠、绿肥基地和林区等将全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使之既能适应机械化操作,便于茶园管理,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道路和排、蓄、灌水利系统
新茶园规划时坡度超过25度的陡坡地,应是自然植被或林地;坡度在15~25度的茶园应建立等高梯级园地,保持园内水土。
(4)有利于茶园管理机械化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考虑茶园各项技术管理机械作业的要求,力争实现茶园耕作、施肥、采、剪、灌溉等管理机械化。
(5)以植树造林为重点,加强茶园生态建设
茶园周围、园内主要道路与主渠两旁,陡坡、沟谷和土壤贫瘠等不适合种茶的地方,应植树造林或保留原有植被。在有灾害性干寒大风侵袭的江北和沿海茶区,应设置防护林帶;华南太阳辐射较强的茶区还应在茶园内种植遮阳树。面积较大的茶园,还应设置一定面积的绿肥种植区,为茶园地面覆盖和生产有机肥提供必要的原料。
2.道路设置
以及道路与作业区、防护林、排灌系统、机械管理等应相互结合,形成茶园道路系统。一般分为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环园道。
(1)主干道& 60hm2以上的茶园要设立主干道。主干道是茶园的交通要道,即是各生产区的纽带,同时也与外部公路相衔接。路面宽度通常为6~8m,可供2辆货车对开行驶,纵面坡度应小于6&,转变处的曲率半径通常应大于15m。面积在60hm2以下的茶园,不必设置主干道,但需将场部与附近公路连接段按主干道规格修筑。
(2)支道& 根据地形、地势和茶园面积大小设置,作为茶园划区分片的界线,是园内运输、机具下地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与干道相互连接。一般路面宽度4~6m,纵面坡度小于8&,转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10m,可供1辆卡车或拖拉机单独通行。40hm2以下面积较小的茶园,因不设立主干道,支道实际上成为园区的主道。
(3)操作道& 为茶园划块的界线。是从支道或主干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作为下地作业与运送肥料、鲜叶等物质进出茶园使用。路面宽度2.0m,纵面坡度小于15&。两操作道之间的距离宜设在50~100m之间,若接近100m,也可在每块茶地中段设置宽0.5~1m的浅沟,以利操作人员来往。
(4)环园道& 设在茶园四周的边缘,作为茶园与周围农田、山林及其他种植区的分界线,防止水土流失及与园外的树根、竹根等侵入茶园。环园道可与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相结合,故路面宽度不完全一致。专设的环园道一般路宽为1.5m~3m。
每片茶园茶行两端的操作道或环园道,应按机耕地头道的要求设置,为茶园机械调头使用。一般可设计2~3m。
总之,茶园道路的设置,既要便于茶园管理和运输畅通,又要尽量缩短路程,少占园地面积。道路占地面积,依地形、地势有所区别。应控制在占茶园土地总面积5%左右较为适宜。
丘陵地区多数坡度较小,山脊起伏不大,干道、支道应尽量考虑设在山脊分水岭上;如坡度较大,山脊又起伏不平,干道(或主要支道)应设于山坡坡脚。上山支道的纵坡以5&~8&为宜,坡度较大时,应设置成斜形或呈&S&形道路,迂回而上。坡面长的园地,应沿等高线在山腰设置支道。上山步道,可依上山支道为起点;也可从山脚起专设上山步道,向坡上或坡下呈&S&形开筑缓坡道路,纵坡以不超过15&为宜。10&以下的缓坡,步道可开成直道。
3.分区划块
划区分块是指以各级道路为界线,目的是便于管理。可根据茶园面积及地形情况,将全部园地划分若干个生产作业区,作为一个综合的经营单位。每个生产作业区,又可按自然地形或将地形有明显变化的地块分别划分为若干片。每片按照茶园面积大小,再划分若干块。这对田间的定额管理,以及产量、肥料、农药等各项指标和措施的落实,都很方便。平地和缓坡地的茶园地块,应尽可能划成长方形或近于长方形,适当延长地块长度,以利于机械操作。确定茶园地块大小,主要从茶园管理是否方便、地形条件是否复杂进行综合考虑,一般以0.7hm2左右为宜。
此外,茶园道路设置与划区分块的规划,应结合水利系统和茶园生态系统的建设。在有风害的地区,应特别考虑防护林带的设立和走向,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4.水利系统设置
茶园水利系统包括茶园排水、蓄水和灌水系统。水利系统的设置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又要有利于蓄水和灌溉抗旱。做到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排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应同时设计。
(1)蓄排水沟& 合理的沟渠系统要求平地或低洼茶园应以排水为主,坡地及梯级茶园应以蓄水为主,蓄排结合。做到&平地或低洼茶园不渍水。坡地、梯级茶园小雨、中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水不冲园。遇旱需水水进园&。水沟系统由截洪沟(隔离沟)、横水沟、纵水沟3个部分组成。
(2)截洪沟(隔离沟):坡地及梯级茶园,为防止茶园上方积雨面上的洪水及周围的树根、竹根及杂草等侵入园地而设置截洪沟(隔离沟)。截洪沟一般按0.2%左右坡降设置。沟内取出的土通常放在沟的下方,筑成道路。沟的一端或两端要与纵水沟或自然沟相通。截洪沟的深度及宽度,一般深50~100cm、宽40~60cm。沟内每隔5m左右筑一堤坝,小堤坝要低于路面,拦蓄雨水及泥沙。雨水太多时,由坝面流出,减缓径流。
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的环园道内侧,应修隔离沟,沟宽50~70em、深30~50cm,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泥沙沉积坑,减少泥沙冲出园外。
(3)横水沟:拦截茶园内部的水流而开设,对留蓄雨水,减缓径流,截留表土,避免雨水从梯面漫出有很好的作用。据在坡度20&左右的茶园定区观察结果,梯级茶园中有横水沟的,每667m2一次可贮水15290kg(不包括渗水量),相当于23mm的降雨量,水土流失临界值降雨量可提高到30mm左右。
梯形茶园,在修梯时每梯内侧应开横水沟。一般沟宽30~40cm、深20~30cm,每隔4~8m筑一坚实土埂,土埂略低于梯面。坡地茶园的横水沟,一般3~4m筑1个土埂,每一段沟底应有适当坡降度。5~10行茶树设1条;在较大范围内比较低平的茶园,应增设横水沟,一般每隔8~12行茶树设立1条。这种横水沟,沟底尽量水平或向纵水沟成一定倾斜,每隔一定距离设1个积沙坑,既能沉积泥沙,又能及时排除积水。
山腰设有横向操作道的茶园,路的上方应设立横水沟。坡地茶园横水沟要以此为起点,向上向下按一定距离设置,形成水利网。
(4)纵水沟:纵水沟其主要作用是排除园内多余的水分。设在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或一片茶园中地形特低的集水线处,与截洪沟、横水沟、隔离沟相连接。通常宽40~50cm、沟深20~30cm。纵水沟与横水沟连接的地方要设置沉沙坑: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为降低跌水的冲击力,减少冲刷。应设置用砖石砌成的跌水墙与消力池。山地茶园的纵水沟内也应设置小水坝,拦蓄雨水,使沉沙缓流。地下水位高的茶园,为排除渍水,可设置明沟或暗沟。
(5)茶园灌溉系统& 有流灌和喷灌两种。用抽水泵或其他方式从水源把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进行灌溉,主要由渠道、纵沟和横沟等组成。渠道的作用是把机埠抽出或自流水源的水输送至各纵沟,其深宽度视流水量而定,一般设置在茶园的较高处。
(三)园地开垦
园地开垦是建设优质高效茶园的关键基础工程之一,其目的是清除园地中的障碍物,调整地形,深翻、熟化土壤,为茶树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园地开垦前,必须先清除地面障碍物,将乱石、树木和坟墓等清出园外,但主道、沟渠两旁,防护林带地段和不宜植茶地块上的树木应保留。开垦时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要求。严禁烧山开垦。
1.平地及缓坡茶园开垦
对于平地和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茶园,茶园开垦分成初垦和复垦。初垦全年均可进行,但应注意避开暴雨季节。初垦深度要求在60厘米以上,耕后的土块不必打碎,这样有利于蓄水和熟化,提高土壤深耕效果。地面上的杂草要深埋,以增加土壤肥力,但一些再生能力很强的竹根、茅草根等必须彻底清除出园外。初垦最好使用挖掘机等机械作业.并辅助以人工作业,复耕的深度稍浅,但也应在30厘米,打碎土块,进一步清除杂草,平整地面。坡地茶园开垦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使坡面相对一致。开垦后的茶园最好能种1~2季绿肥,并翻埋人土,提高土壤肥力。
2.陡坡梯级茶园开垦
坡度在15~20度的陡坡地必须建立水平梯级茶园(如图1)。这种台阶式茶园,能有效地拦截地面径流,防止冲刷,起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开垦前应在园地上方修筑隔离沟,以防园外雨水冲入茶园。开垦的时间不要在暴雨较多的季节进行。修筑梯级的方法,按等高线由下而上逐层修筑,以充分利用表土,梯壁材料以草皮、石块均可,梯壁高度以不超过1米为宜,梯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内侧倾斜。梯面宽度至少应在2米以上,以利田间管理和机械作业。总之,修筑梯级茶园的要求是: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回沟;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四)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包括挖种植沟、施底肥、确定种植方法、茶苗移栽等内容。
1.挖种植沟与施底肥
实践表明,茶树种植在一定范围内,土壤耕作越深,底肥越多,茶树成园越快,产量越高,高产稳产年限越长。据对茶叶试验场的调查表明。深翻80厘米和50厘米,与25厘米相比,茶叶产量分别增加36%和24%。
由于茶树种植后,肥料很难施入到底层土壤,常使茶园土壤表现为表土肥力水平较高,而底土则相当贫瘠。底肥的施用可以改良底层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加速土壤热化,提高土壤整体的肥力水平,诱导茶树根系向深处发展。茶树种植沟的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宽度以种植方式不同而异,单条栽30厘米,双条栽适当加宽至50厘米以上。底肥以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农家有机肥,特别是厩肥和堆肥等改土效果较好。由于我国红黄壤茶园土壤,磷素营养严重不足,加之磷的移动性较差和不易淋溶损失等,在底肥中磷肥必不可少。考虑到茶园土壤呈酸性,磷肥的品种以缓效性的磷矿粉和钙镁磷肥为宜。底肥的数量一般要求每公顷施农家肥150吨以上,或商品有机肥6吨以上,磷矿粉或钙镁磷肥3吨以上。
2.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指茶园中茶树行距、株距(丛距)及每丛定苗数。种植密度的大小不仅影响茶树个体与群体发育的关系,直接影响单位面积茶叶产量及其可持续性,而且关系到茶园的机械化作业等。茶树种植密度的确定,主要与品种类型、地形条件、土壤肥力及今后的管理水平等有关。
不同类型的茶树品种,例如,对于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于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 单行条栽的行距1.5米,丛距0.33米左右,每丛2~3株;双行条栽的大行距1.6~1.8米,小行距和丛距分别0.3~0.4米,每丛1~2株。& 对于乔木型& 茶树,一般采用单条单株栽,行距1.5~1.8米,株距0.4米。
就地形而言,一般平地和缓坡,土壤条件相对较好,可适当稀植,按照上述不同类型茶树的标准;但对于陡坡茶园,采用单条栽,能进行机械耕作或施肥的茶园,行距应在1.4米以上。
就土壤肥力和今后的管理水平较高的茶园,可适当稀植,如每丛只种一株质量较好的茶苗;而对于土壤贫瘠,或管理水平较低的茶园,应适当密植,或增加每丛的株数,但以3株为限。
3.茶苗移栽
茶苗移栽适期,主要是选择茶苗地上部的休眠期,移栽成活率高。另外,避免在干旱和严寒进行。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茶苗移栽的适宜时间是秋末冬初和早春2~3月。秋末冬初,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期,但根系仍能生长,茶苗越冬后,根系机能恢复快,翌年春天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但冬季有干旱和严重冰冻地区,早春移栽更好。为提高茶苗的成活率,移栽前起苗,尽量多带土,并缩短途中运输的时间。茶苗应种在底肥沟的上方。茶苗定植时根系蘸黄泥浆,手扶茶苗,覆土至接近茶苗的泥门,使根系舒展,再用细土压紧根际土壤,定植后充分浇水,然后再向根颈部覆土至茶苗泥门。移栽后应根据茶苗生长情况及时打顶或离地15~20厘米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
(五)幼苗期护理
茶苗种植后1~2年,加强幼苗期护理.是争取全苗、壮苗的关键。
(1)铺草。茶苗种植后,在茶行两侧、小行距内和茶丛间要及时铺草,厚度要求在10厘米左右。这样既能减少蒸发,增加雨水渗透性,涵养土壤水分,又可抑制杂草滋生。铺草还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夏季能降温抗旱,冬季则有增温防冻效果,是一项确保幼龄茶园全苗、壮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2)浇水。抗旱保苗是提高茶苗成活率的关键。移栽茶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应及时浇水,根据天气情况要求每隔4~10天浇水一次;高温季节,更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施肥。茶苗成活后,应及时以稀薄人粪尿为好,好每隔半到1个月浇施一次;也可以同时喷施一些叶面营养肥.以促进茶苗早发快长,夏季喷施还有抗旱作用。茶苗种植后的第一个秋季(9~10月份)就要开始施基肥,施肥沟距茶树20厘米,深度2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施茶树专用肥25~3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50千克左右。
(4)病虫草害防治。新垦茶园土壤疏松,杂草生长快,容易与茶树争水、争肥、争光,从而影响茶苗的正常生长。茶行间铺草可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对已长出的杂草,茶苗附近的草要用手工拔除,对体积较大或根系旺盛的杂草时要一手按住茶苗根部,一手拔草,以免松动茶树根部,影响茶树生长。春末夏初开始还要注意及时防治炭疽病、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等病虫危害,主要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的方法为主。
(5)套种绿肥。在1~3龄新种植的幼龄茶园。每年应在茶行间可套种植两季绿肥作物,种植绿肥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壤覆盖度,改良土壤结构,墙肥土壤,而且对幼龄茶园有遮阳、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6)补缺。茶苗经过一个冬春夏或春夏的生长,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缺丛断行现象。要求在当年及时补缺。选用的茶苗要求生长势较强的同龄茶苗,保证同一地块茶苗生长一致。
(六)生态建设
当前茶叶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十分严峻:首先,基地茶园生态系统组分越来越单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丘陵低山地区,集中连片的几百亩到数千亩茶园,无防护林和树木遮荫,长期受烈日暴晒,寒风侵袭,茶树能量消耗大于积累,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严重,造成茶园低产、低质、低效益;第二,生物种类结构与食物链简单,滥用农药,有益生物种群日益减少,有害病虫日益猖獗;第三,茶叶生产中大量投入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石化能,光顾眼前利益,却严重地损害污染了茶园及周边的土壤、水质、空气等生态环境,增加了茶叶农药残留量,降低了茶树抗性与茶叶品质;第四,茶叶生产受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当今大气污染遍及全球,如CO、SO2、煤粉尘、汽车尾气等不断增多,近年的大面积沙尘暴、&酸雨&、&泥雨&的出现,以及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增多,水质、土壤的污染,都直接使茶叶生产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标准茶园建设,就是要采用人为的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等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上述存在的种种生态问题,保护和改善茶叶生产的生态环境。
1.植树造林
(1)设置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不仅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而且可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温,改善茶园微域气候,避免或减轻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防护林分主林带和副林带两种,主林带要与当地的主要风向相垂直,树种要求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森林相结合,常绿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相结合。林带宽度一般是种4~6行乔木,行株距为2米&3米,两旁栽种灌木。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一般为林带高度的20倍左。如树高为10米的防护林带,可每隔200米设置一条主林带。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或成一定的偏角,一般种2行,每隔400~600米可设一条,常在茶园四周和道路两旁设置副林带。山地茶园因地形复杂,防护林带可设在山顶的分水岭和山涧自然沟谷的两岸。林带与茶园间应有2米以上的间距,并开设隔离沟,以防树根侵入茶园。
防护林的设置还应注意与区域内的道路;水渠和排水沟等相互配& 合。选用的树种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快,与茶树无共同& 的病虫害关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般采用杉木、油茶、按树、檫树、乌桕、榆树、香樟、柏树和女贞等树种作为防护林。
(2)种植行道树、遮阳树
茶园行道树一般种植于主道、主渠两旁,以及陡坡和沟谷边上易受水土冲刷的地方。行道树离路边、水沟0.7~1.0米。与茶行平行的道路,阔叶树株距为1.5~2米,针叶树株距l米;与茶行垂直的道路,则在每条茶行的末端或隔一条茶行末端种植,以利入园作业。
遮阳树的种植应考虑不妨碍茶园机械运行为原则。平地和缓坡茶园行株距为10~12米,呈三角形排列,每亩种植4~6株,遮阳度控制在30%左右;坡度大于15度的茶园,一般每隔8~10个梯级设一横山步道,可在步道外种一行,株距10米左右,平均每亩种6株。我国多数茶区,如江南茶区、江北茶区,以及西南某些茶区的光照并不十分充足,这些茶园以多种行道树和防护林较好。而对光照充足的南方茶区,种植遮阳树不仅能提高茶叶品质,早产多产名优茶,有利于茶叶产量的提高。此另外,遮阳树还能降低地表径流,保持水土;遮阳树每年的落叶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行道树和遮阳树应选择根系深、树冠宽大、叶片稀疏、冬季落叶、病虫害少的树种,如台湾相思、托叶楹、大叶合欢和泡桐等。
2.茶园间作
在同一茶园内,以茶为主,在茶树行间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茶胶间作、茶果间作和在幼龄茶园内间作豆科绿肥等也是茶园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茶园间作有许多优点。首先,它能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提高品质和产量;其次,间作作物的根和叶腐烂后,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如间作豆科作物,还有固氮作用;第三,调节茶园小气候,夏天对茶树起遮阳作用,冬季能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季能拦截径流,有利于蓄水保土;第四,抑制杂草生长。另外,间作的作物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人。但是,不合理间作也会造成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影响茶树生长,甚至引起或加重病虫危害。因此,茶园间作,应选择合适的树种或作物,并注意种植的密度。一般每种5~10行茶树,间种1行果树或橡胶树,果树和橡胶树与茶树的距离应在2米以上。
此外,采用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保护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例如,在丘陵山区茶园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对坡地茶园应修筑水平梯田,降低坡度,实行等高种植和合理密植,同时推广茶园铺草,地表覆盖有机物,利用山草、残茬或刈割绿肥等铺在茶园行间,试行减耕与免耕,减弱地面土壤侵蚀,增加水分渗透,稳定土壤温度与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改善茶园小生态,促进茶树生育旺盛。
在茶叶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物质,杜绝与清除污染源,保护基地的生态环境。
在有条件的生产基地茶场,应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利用禽畜粪和塘泥还田,或在茶园中直接养羊、养鸡等,协调生态,达到茶、林、牧生态效应的良好循环,促进有机茶生产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茶园承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