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营销能力能力

什么是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人才,前景如何?
网站分析在中国——从基础到前沿
Sidney Song
网站分析在中国——从基础到前沿
  上一回我们介绍了:1. 热图相关的关键指标;2. 如何通过热图分析着陆页和推广单页;3. 热图和事件监测的关系,下回我们继续看热图在转化分析上的贡献、热图的组合与细分,以及app上热图的应用。
网站分析经验分享
网站分析的逻辑模型,思维方法,实战经验和案例的分享。
网站分析圈子/活动
目前正在每月进行的活动是WAW(网站分析星期三)。此外,所有的网站分析和互联网广告和营销方面的活动也都会在这里通知。
网站分析产业有什么新鲜事?中国的网站分析发展到什么状况了?这是这个分类要关注的内容。
网站分析工具
想了解Google Analytics, Omniture以及其他网站分析工具、网络营销监测和分析工具吗?看这里!
这里有招聘信息,也有求职信息。也可以直接给我写信询问更多的工作机会和人才储备。招聘专用邮箱是:sxwuda(at)163(dot)com。
这个文章接受台湾东森集团采访整理。
  今天的互联网从业者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数据,这并非是因为仅仅来自于&大数据&概念的炒作,而是因为我们可依赖的数据极大丰富,而我们可以动用的工具也相当充足。
  这样,有一批立志专门从事互联网数据相关事业的朋友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尽管,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人才早已有之,早在人们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计算的时候便有精通数学的数据科学家,但互联网领域的数据人才却与之有巨大的不同。
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人才的定义
  我们如何定义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人才?事实上,定义二字本身会让我觉得不安。我并不觉得要满足一定的条条框框才能算&人才&,而涉及到商业领域,许多目标的实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而且殊途同归。
  但我觉得,作为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人才,还是有几个基本的共性可循。
  第一点,应该是乐于分析且善于分析的人。我认为这多少是有些与生俱来的特质。乐于分析,是指他遇到了问题并不武断结论,不想当然,且保持愉快的心情去探究。而其他人或许嫌麻烦地避之不及。善于分析,则是指他常常可以做不算离谱的假设,并应用逻辑和方法去验证这些假设,并在反复的验证中直到发现问题背后的所在。我认为这一点比其他什么都重要,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弥补,但这一点却更似乎&与生俱来&。
  第二点,他拥有第一点提到的逻辑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并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所谓的讲逻辑,就是你的论据要能够支撑你的论点;所谓的有知识,就是你的论据是建立在事实和科学基础之上的;所谓的讲方法,就是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工具是最佳的。比如,要证明一个页面优于另外一个,你就需要按照逻辑一步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段,从捕获数据,到分析数据,到根据分析提出理论上的改进方案,然后再利用较大数据量的随机测试来检验你的方案,以及在随后的进一步对比和分析。你不可以不讲逻辑,说这个页面就是这么改就一定行!(老板们往往都是有这样强烈直觉的,但大多数时候都相当不可靠。)你说行,得讲理由,得讲证据,而且这证据经得起推论,就是我们探案时候的&证据链&。这个过程中包含的方法则包括合理的数据抓取的方法、各种数据细分分析的方法、科学测试的方法等等。这些你要很在行。
  第三点,你是&讲生意&的。讲生意不是说你真的去谈生意,而是你工作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了生意。做分析的时候,我们大抵都觉得自己好似福尔摩斯,我们一头扎进数据中,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推理,但我们却可能忽略了,数据分析人才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生意,而不是为了更好的分析。说来有些矛盾,那些最初最好(最好的定义是最有效)分析的人,很多时候并非那些分析科班出身的人,而是最懂业务的人。我几乎有些偏执地认为,纯粹地培养做分析的人才是一个伪命题。善于业务的人一定需要善于分析,但是反过来就不一定。数据分析的人才,必须首先是业务人才。更何况,我们是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运营就是生意的同义反复。
  其实谈到这里,讲到了数据分析的本质。数据分析本身毫无意义,如果它不能从你的生意出发又回到你的生意。大数据,哦,这个概念也很火,但是,似乎有些落不了地呢。这正是因为,很多时候,大数据既不来源于你的生意,最后也用不到你的生意。这其实就是这几年大数据概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它广泛地应用于商业。
  第四点,工具。相对没那么重要,但还是得说一下。善于使用工具是数据分析人才的基本素质,如果你觉得工具缺失或者不趁手,还需要有发现并获取工具的能力。不过,总体而言,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分析的问题,都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帮我们解决。是的,所有的问题都有工具。
  有朋友一定会问,为什么没有提数学?为什么不讲讲数据建模?个人认为,也仅代表个人观点,这些真不是互联网运营的数据分析人才一定得具备的。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不少时候我们会用到这些方法,比如我们在分析用户流失的时候,我们在进行预测分析的时候,或是我们在归因、聚类或需要人工智能的时候。但是,如果要把这个东西作为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人才的第一要件去要求,那根本就会挡住无数真正具有天赋的分析人才的事业之路,更何况,这些东西当你需要用到的时候,它们更多是以工具的形态存在,以垫脚石的姿态来帮助你,而不应该作为一个分析爱好者成为人才的包袱和拦路虎。不过,我们很多企业却把这作为要件,而忽略我前面说的那四点,这就太舍本逐末了。
数据分析相关的职位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业务部门都需要有优秀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运营部门毫无疑问。
  互联网运营牵涉到几个关键部门。一个部分是获取新的用户(或者新的流量)的部门,另外一个则是对互联网产品(APP、网站等等)负责的产品部门,然后是在这些产品之上进行日常经营和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运营)的部门,最后是服务于既有用户(或客户)的部门。这四个部门当然不一定在各个企业截然的被区分开,有时候,几个部门会合并,例如第一个和第四个部门容易被合并在一起,或者第一个和第三个部门合并在一起。
  这些部门之外,再额外设置一个数据分析部门是可能的,但并不常见。这样的部门可能源自于传统的企划部门,进行被称为企业BI的工作。但互联网企业这样的设置并不多见。
  但是,这些部门之内,设置数据分析相关的职位就太常见了。对于第一个部门即获取新用户的部门,数据分析工作几乎是贯穿始终的。这些部门往往有一个或者几个流量优化师,他们的工作必须基于每日的数据,并结合对于流量渠道的深入认识以及与其他同事的持续沟通,从而达到正确地选择流量渠道、合适价格地购买流量,以及最大化流量产出。他们的工作还包括需要对流量的质量进行持续的追踪,并不断提出优化流量的方法。这个工作至始至终都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作支撑。这个部门的数据分析人才的职位常常是流量优化师、渠道运营经理之类。
  第二个部门,他们负责对网站、APP或者移动端H5站等进行不断改良优化,理论上所有呈现在前端的事情(与网站的后台相对)都应该是他们负责的,所以产品经理、创意设计、前端工程师等&异星人&是集中在这个部门的。除了他们,这个部门肯定需要一个网站/APP分析师,利用数据来说明设计和攻城狮们的作品是不是真正被用户所喜爱。也正因此,这个部门的这个职位往往容易引发争议、争论甚至争斗,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有些公司不在这个部门中设置这个角色,而是由产品经理兼任,这完全可以理解。中国的情况往往如是,不过我看到的比较大的美国企业,却几乎都有正牌的网站(APP)分析师,甚至这些分析师被单独拎出来成立一个部门。这表明他们的生意比我们做的精细太多。
  第三个部门,日常经营和管理部门,这个更不用说了,只要没有&老板和政治作祟&的地方,肯定必须是数据说话。你的活动主推什么商品、如何定价、进行什么样的促销、如何创意、如何文案、如何设置时间节奏和排程等等,都需要依赖于数据。这个部门的负责是运营总监,他的左膀右臂之一必然是运营分析经理,不过我更乐意叫他们运营优化经理之类。这个职位的分析工作日常且密集(regular and intensive),而且遇到特殊事件和旺季则更加忙碌。有些朋友对我说,我们公司并不设置这个职位,但是他们并不否认相关的数据工作&&&是的,我们要看很多报表、热图,没有数据我们肯定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不设置相关职位可以理解,但是不设置相关职能则不可思议。运营分析人员也同样会做一些与流量分析人员类似的工作,因为如果经营效果不佳,有必要排除流量本身的问题,才能更好的研究其他的可能性。同理,运营分析人员也会关注承接端(即网站或app)本身的表现。所以,他们相对而言,非常的&全能&。
  第四个部门,过去是&数据库营销部门&,今天则容易被称为&用户增值部门&,名字变了,工作内容也有一些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数据发邮件打电话骚扰什么的,更需要做一些跟客户的深度互动。主要工作是维系既有客户,并且引导既有客户实现持续地、更高地消费。这个部门不用说了,本身就是依靠用户(客户)数据库工作的,而且数据库还需要升级,即不仅仅只是客户的静态信息(年龄生日有没有米什么的),更重要的还有他们的购物、行为及兴趣,所以这个部门如果设置,一般都需要有一个数据分析的好手,一个能做数据挖掘的数据科学家。当然了,小公司往往不设这个部门,而中、大型企业这个部门很受重视。我的客户几乎全部都有这个部门。不过,有一点我要指出,虽然这个部门是常设部门,但是分析好手和数据科学家,并非各个公司都能够配备齐的。
  除了这些业务部门的常备数据分析人员,还有一个新概念被提出,即增长骇客。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最近几年发展极为火爆的互联网O2O共享经济平台任互联网推广负责人,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我有没有增长骇客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增长骇客职位,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估摸着,这个职位是顺应&精益创业&而来的,即,不断通过数据验证MVP(最小变量产品)的那个人。嗯,这样的角色,绝对是精益创业公司所需要的,只是嘛,这样的人真的太难找了。
待遇几何?
  谈到职位,大家肯定会问到待遇。北京的互联网相关的职位的薪水,近些年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并非是数据分析人员的薪水涨,而是整个互联网的行业的小伙伴们的薪水都涨!给大家一些参考值吧。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百度的待遇大概一年12-16万,开发和分析人员的价格并无太大差异。分析人员干到3-5年的,年薪分化情况比较显著,我看到有公司开40万年薪招聘分析经理,但并不一定是普遍现象。我那位寻找&增长骇客&朋友公司的薪水大约也是这样,但还包含额外的令人艳羡的极有可能上市兑现的期权,这样含金量便大大提高。做到更高职位则不同,数据分析或者大数据应用现在忽然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所以这一类高级人才的薪水超过百万人民币也不奇怪。
图:国外的digital analytics的职位薪水情况,总的趋势是上涨(This chart provides the 3-month moving average for salaries quoted in permanent IT jobs citing Digital Analyst within the UK.)
  中国互联网市场对于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原本比对开发工程师的需求要弱,不过市场的人才供应情况更少,这个行业普遍缺乏具有系统性数据分析能力(就是我前面说的那四个能力)的人才。2016年,我明显感觉到这个缺口在进一步变大,原因在于突然爆发的精益创业、精益经营的需求随着经济的下滑而被激发出来。向我讨要人才的情况也比15年的时候要频繁得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开这门培训的原因,我觉得市场上需要这样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在市场上却非常匮乏。
  数据分析人才的未来取决于数据分析本身的未来。最让我欣喜的事情是,这个未来现在正变得清晰起来,几个同方向的力量形成合力正在促进数据分析走向一个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的阶段。第一个力量来源于人们普遍对于数据价值的认可和重视。数据文化比过去要被更广泛的认同。经济形势的走弱也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精细化运营需求的提升,这也提升了数据的价值。第二个力量来自于可以使用的工具比过去要丰富太多,而使用难度又成倍降低。你可以比较一下3年前的Omniture和现在的Google Analytics便知道这种变化的速度有多么的惊人。功能更强大但使用更简便的工具仍然在不断涌现。第三个力量来自于资本的力量,即更多的基于数据产品、工具、解决方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商业项目被认可和被大规模资助。第四个力量来自于连政府都在极力鼓吹和促进,尽管我怀疑政府并不清楚数据是什么。第五个力量来自于国外的成功先例所起到的正向激励作用。
  我一直都强调,数据的革命是继互联网革命之后另一个颠覆世界的变革,现在我们正踩在这个变革的门线上,下一步是自然而然的走向更深远的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乃至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世界。
  所以,我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我这个文章的朋友,都已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谢谢大家!
确实,通过数据我们能发现很多运营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业务方向,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相信未来数据分析师会越来越重要。
最近的帖子[原创]深度揭秘中国在网络空间的能力到底有多强?90%的网友不知道!
导读:这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壮大,凭借两弹一星一艇(核潜艇)以及众多世界领先的超级武器,我国在全球各国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攀升。从前段时间外交怒斥加拿大记者的强硬态度以及近日南海一系列的军演动作就可看出,中国真的崛起了。
然而,现实中的挫败并不能阻挡某些国家在网络空间中对中国的猛烈进攻。正如美国军事预测家杰姆斯·亚当斯在《下一场世界战争》一书中所预言的那样:在未来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
虽然中国官方在网
这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壮大,凭借两弹一星一艇(核潜艇)以及众多世界领先的超级武器,我国在全球各国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攀升。从前段时间外交怒斥加拿大记者的强硬态度以及近日南海一系列的军演动作就可看出,中国真的崛起了。然而,现实中的挫败并不能阻挡某些国家在网络空间中对中国的猛烈进攻。正如美国军事预测家杰姆斯·亚当斯在《下一场世界战争》一书中所预言的那样:在未来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虽然中国官方在网络空间中的军事实力鲜被提及,但通过民间的一些组织与公司,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原来中国在网络空间安全上的能力竟然如此强大。像启明星辰、绿盟科技、360网神、深信服、天融信等等都是业界比较知名的做网络安全防护的企业,但碍于90%以上网友可能并不知道或从未听说过这些名字,笔者还是以大家熟悉的中国最大互联网安全公司360为例(也是目前披露安全实力,可收集安全信息最多的一家企业),深度分析360体系下的几套安全系统,见微知著,看看咱们中国的网络空间实力到底强在哪?1、威胁情报中心说到情报机构,一般都会想到CIA、NSA、MI6等等,现实中情报机构一般都隶属于国家政府,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分析关于外敌、恐怖组织等方面的情报。而360的这套威胁情报中心就好比网络空间中的军机情报处,收集和分析互联网中的数据,并形成威胁情报。它拥有着全球独有的样本库,总样本超95亿;以及高达50亿条DNS解析记录的互联网域名信息库等海量数据。同时,它每日还会新增亿万条网络中的各类数据以更新数据源,并加以关联分析,形成源源不断的威胁情报供给。有了情报,就可以提前预测“敌人”的动向,提早做好防御部署,所以威胁情报中心在网络空间中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据公开消息显示,360威胁情报中心作为国内首个公开面向企业和机构的互联网威胁情报整合专业机构,目前情报产量全球第一。[align=center][b][/b][/align]2、天眼360的天眼系统是首个基于全球最大安全数据库分析的未知威胁及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在安全大数据分析领域绝对的No.1。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网络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威胁,若是连谁在“攻击”你都不知道,又何谈防御或查杀呢?而天眼就好像雷达卫星或是高精显微镜一样:广能网罗世间威胁,感知全球安全态势;微能洞察细小微纤,精准揪出未知威胁。最新数据显示,天眼监测到了29个针对中国重要机构发动APT攻击的境外黑客组织,其中不乏著名的“海莲花”。而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也曾在参观完这套系统后给出了高度评价,并勉励称:“网络安全很重要,你们要好好干!”3、天擎360的天擎是全球首款基于自适应安全架构的一体化终端安全产品。它不仅能成为中国企业的安全帮手,帮助企业运维管控、修补终端上的漏洞、抵制非法操作;还能与天眼联动,揭露高级威胁事件,并快速进行响应处置,帮助中国企业生成本地特有的终端威胁情报,完善整体的安全防御策略。所以说,天擎就好似艾德曼合金制作的盾牌一般固若金汤、牢不可破,保护自己人,干掉入侵者。 4、天堤360的天堤是全球首款基于检测与响应模型的大数据“智慧”防火墙。天堤就好似高耸入云的通天巨阵,把守着网络的边界安全,想进入者无一例外必须通过这道关卡。而对于传统的防火墙来说,天堤的“智慧”体现在于它不仅可以识别那些已知的威胁,还可以通过对数据行为的检测,判别那些经过“伪装以及乔装打扮后”的外来“间谍”。同时,它还可以接收来自云端的威胁情报,并且与天眼、天擎进行数据情报互换,形成三维联动的协同防护体系,并自主学习优化自身实现自适应化的主动防御,真正做到“目通耳达,放善阻恶”的智慧防护。只要有天堤在,外部攻击可能连这网络空间的“第一道门”都进不来。5、天网360的天网是全球首个全方位立体网站安全防御体系。从历史资料来看,无论是在电影终结者里、还是现实中,“天网”一般都是指代国家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这里要说的天网其实就好像网络空间中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只不过防御对象由导弹变成了网络武器。此天网有着全球独有的P2DRM2A七维安全模型,它在网络空间中所构筑的七道防线与立体防御体系可将任何网站都变得无懈可击;同时它还能够实时的汲取威胁情报与云安全体系进行联动,做到集群防御、协同作战以及主动化防护,并且可对全局安全态势进行感知,抵挡来自外部的一切攻击。 6、天机360的天机是全球首个一体化移动办公安全方案。如今已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恶魔的利爪也从PC电脑延伸到了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虽然移动设备相对便捷,但也更容易丢失或被攻击,造成企业机密或是敏感信息的泄露。而天机所构筑的移动终端安全+管控+隧道+高频安全组件+应用保护的五行防御体系,不仅可以加固重要的工作文档,查杀各类病毒威胁;其强大的阅读即焚、远程擦除、强制管控等功能更是可以给你007特工专用装备的使用体验。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山人自有妙计。[align=center]7、天巡360的天巡系统是中国首款独立的无线入侵防御系统,堪称无线边界安全的守护神。它所构建的三重安全防护体系不仅能够阻断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无线危机,还可以精准识别攻击行为并快速对威胁进行响应,并且不间断地对无线网络进行监测并将无线入侵拒之门外。做到内外兼顾,内守外防的互通体系。所以说,它无疑是中国无线边界安全领域的No.1。 [/align]8、安全监测与响应中心360的安全监测与响应中心(以下简称360CERT)是中国首个覆盖安全全生命周期注重解决问题的民间CERT。什么叫安全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是对网络威胁的提前发现、遭受攻击时的实时感知、还是被攻击后的应急处置,在这里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与服务。360cert就好像一支安全特种部队,7 x 24小时整装待命,在危机时救你于水火,致力于为你解决所有的安全难题。甚至还可以坐下来指导你,手把手教学,让你也成为网络安全中能够独当一面的“老司机”。能提供如此全面安全服务的机构,全球也仅此一家。9、安全创新中心360的安全创新中心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网络安全创新基地,它下属有12支安全研究团队、三大研究院、三大平台以及四大实验室。从国家安全、企业安全到个人安全,研究全面涵盖windows、安卓、IOS、APT、虚拟化安全、人工智能、智能产品、反诈骗、DDOS攻击等领域,同时这里还拥有着中国最强的漏洞挖掘能力,产出大量的安全漏洞,其中不乏被称之为网络核武器的0day漏洞。这样强大的整体实力其实不仅在亚洲,甚至是全球都绝无仅有。当然,中国在网络空间中的能力不仅仅如此。只不过中国向来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外交政策的宗旨,并不会像它国一样任意抛洒如“幽灵网络”、“震网”、“火焰”等破坏力巨大的超级病毒武器。目前主要还是以网络安全的自卫为主,仅凭借民间的力量便可完成在网络空间中的侦查、拦截、锁定、摧毁目标等动作,将众多威胁与攻击拒之国门以外。但若真在网络空间中开战,相信中国还会亮出更多运用在互联网中的大杀器。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2楼4楼13楼对于南海争端而引起的“网络战争”,在2015年的时候便发生过一次。当时菲律宾、越南两国黑客进行了联合行动,通过网络大量招募世界各国黑客,组成“全球黑客联盟”。对中国政府、教育、企业等网络展开以网页篡改为主的黑客攻击。当时我国一些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网站遭到攻击和涂鸦。组织者还在Facebook上建立了行动专页,让黑客们通过留言的方式将入侵的网站黑页地址贴在专页上,来展示其攻击“成果”。 而对于南海争端从而引发的“中国网络安全”问题,在我上周写了这篇以360为例的文章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也有不少小伙伴发私信向我吐槽。但我想说的是,之所以选择用360为例是因为它的确是一家良心企业。它平复了病毒木马肆意乱窜的年代,引领杀毒进入了免费的时代,让杀毒软件真正在中国老百姓的电脑里普及。之前微软有个报告说,近年来中国老百姓电脑中毒率下降,跟360的普及关系很大。而对于此次“南海仲裁”事件而引发的民间黑客攻击行为,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中国红客联盟也发微博表示过分的“攻击”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相信国家,支持国家就好。“针对国外黑客对中国的报复性攻击,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作出说明,只要不上升至“国家战役”级规模,其实凭借360等一系列民间网络安全企业便可做出有效防护。下面还是以360为例,只不过本次将以中国目前现役舰队和武器的形式,更直观的来展现我国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到底有多强,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批评指导。1、威胁情报中心 —— 网络空间中的国家安全部中国国家安全部(Ministry of State Security)是中国政府唯一对外承认的国家安全机构,成立于1983年。国安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重要机关部门,除办公厅外下设:18个局。而360威胁情报中心就好比网络空间中的国安部,负责收集互联网威胁情报、反外来网络间谍工作和保卫国内网络安全的任务,威胁情报产量全球第一。它可为360安全舰队战斗群中的各个武器舰船系统输送“敌人”的各种情报,以便战斗集群提前做出防御部署。 2、天眼 —— 中华神盾中华神盾相控阵雷达是中国现役的整合式水面舰艇作战系统。此系统的核心是一套电脑化的指挥决策与武器管制系统,可接收来自于舰艇内外的一切信息,经过自动化的讯号处理,目标识别,威胁分析之后,汇集在神盾的大型显示幕上,为指挥官提供最即时的情报资料。它可以综合指挥舰上的各种武器,同时拦截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个目标,还可对目标威胁进行自动评估,从而优先击毁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目标。而360天眼在网络空间中广能网罗世间威胁、感知全球安全态势,微能洞察细小微纤,精准揪出未知威胁的特性与中华神盾如出一辙,相似程度高达99%,它们强大的识别分析、威胁追踪、态势感知以及可视化展示都能为各自的“战斗集群”提供全方位的侦查发现、安全决策与防御调动能力。同时对于有组织性、目的性的“潜伏式高级攻击”还可以追其根本,揪出始作俑者。3、天擎 —— FL-3000N近防导弹系统FL-3000N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可有效拦截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对付海上、空中和陆地对舰艇发起的饱和攻击。导弹速度高、重量轻、反应快速、制导精度高,可有效拦截各种超音速和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其采用被动雷达+红外双模制导方式,对海最大拦截距离为9公里,具备多发齐射能力,间隔时间不超过3秒。FL-3000N武器系统完全胜任海军在复杂环境下对抗多平台作战的要求,满足当前和未来战争的舰艇自卫防御的需要。在网络安全中,天擎负责守护PC终端安全,就像FL-3000N近防导弹系统一样附着在航母上,其基于自适应安全架构的一体化终端防御体系可为“航母”提供贴身的护航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中华神盾相控阵雷达(天眼)的指令反馈,将一切威胁快速、精准的斩杀殆尽。4、天堤 —— 054A型护卫舰054A型护卫舰是中国最顶尖的护卫舰之一,主要承担舰队保护、防空战斗、反水面和反潜战斗的任务,是中国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泛、建造数量最多的主战舰艇之一。其广泛的用途与功能就好比网络中的防火墙无处不在,不可替代。而天堤作为全球首款基于检测与响应模型的大数据“智慧”防火墙,就好像护卫舰一样把守着网络安全的边界大门,守护着母舰。其强大的作战交互能力能够很好的与FL-3000N近防导弹系统(天擎)和中华神盾系统(天眼)进行联动配合,形成三维联动的协同防护体系。5、天网 ——052D型导弹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现役导弹驱逐舰,也是舰队中所不可或缺的一员。本级舰配备有中华神盾相控阵雷达,以舰队防空为主要作战任务。而专注于网站安全的360天网就就好比导弹驱逐舰一样,它在网络空间中所构筑的七道防线与立体防御体系可监测及抵御任何攻击,使网站牢不可破,无懈可击。6、天机 —— 歼-15飞鲨舰载机歼-15飞鲨舰载机是重型双发多用途第四代战斗机,具有强大的反舰护卫能力。可以携带使用中国现今所有精确打击武器,如霹雳-8/9近程空空导弹、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远程空空导弹等等。如今的网络攻击在移动端也是屡见不鲜,而天机正如这飞鲨一般,具有着远程打击能力,可斩杀移动威胁于千里之外,保护重要信息不被“敌方”所窃取。 7、天巡 —— 万发近防炮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也被称为近防炮,是中国研制的一款11管30MM式加特林速射炮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一次能够锁定数十个目标,最大火力为每分钟超过10000发,是航母上防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采用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火炮三位一体的结构,其全部作战功能由高速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反应速度极快。而这就好像天巡在无线网络边界所构筑的三重安全防护体系,不仅能够阻断多重无线危机,还可以精准识别攻击行为,快速对威胁进行响应,并且不间断地对无线网络进行监测并将无线入侵拒之门外。8、安全监测与响应中心 —— 中国海军陆战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 PLA Navy Marine Corps)是海军的一个兵种,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寒区作战、沙漠作战、丛林作战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目前已发展成由两栖侦察兵、陆战步兵、装甲兵、炮兵、导弹兵、空降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作战力量。然而360安全监测与响应中心就好比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海军陆战队,他们7 x 24小时整装待命,在危难时救你于水火,致力于为你解决所有的安全难题。如此骁勇善战的“安全特种部队”,全球也仅此一家。9、安全创新中心 —— 094型“晋”级战略核潜艇094型核潜艇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装载的新型"巨浪-2"(JL-2)洲际弹道核导弹是中国二次核打击的主力,也是构成核三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最大射程约14,000km。因此,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从中国近海的活动"阵地"瞄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目标区。为何将360安全创新中心比作核潜艇?因为这里除了拥有亚太区最大的从个人安全、企业安全覆盖到国家安全的庞大研究团队与研究院以外,还拥有着中国最强的漏洞挖掘能力,产出大量的安全漏洞,其中不乏被称之为网络核武器的0day漏洞。所以,在网络空间中它的地位就像携带洲际弹道核导弹的核潜艇一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威慑力。而最后我想说的是,南海是中国固有的领土,2000年来一直如此。若有敢打着“仲裁”的幌子犯我中华疆土,虽远必诛!8楼我只知道一点:兔子为了保护网络空间的环境,特地修了一道“绿坝”,防止家里的小兔子们串到别的国家的网络上去“偷菜”,但这一大公无私的举动居然还被西方世界说成没人权。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风控技术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