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所需的图片应该在什么网站上面正在收集所需信息了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公网安备 20号
E-mail: 手机: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bc9d0-ua98).SCI论文图片处理及要求
一篇没有任何图片作为佐证的SCI论文,其内容的可信度是十分的低的。只有真实可信的试验图片信息才能让人了解到更多的资讯。因此,图片在一篇SCI论文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图片的处理也可以说是SCI文章核心价值所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些SCI论文中的图片呢?
图片素材来源:
1)由采样软件导出,如powerlab的动作电位图、血压图等;
2)统计作图软件生成,如excel的柱状图等。前者多为彩色照片,色彩包含了重要信息;后两者多为线图,色彩一般仅为了不同组之间的区别,因此为了投稿的经济性,一般主张将色彩丢弃,换用形状特征来区别组间,效果可能更好。对于彩照和线图的投稿要求是不同的,下面将会谈到。
3)数码设备拍摄的照片或CCD;
前置原则:
1)原始图像要保留,修改后的图像务必另存而不要覆盖原始图像;
2)尽量减少保存次数,以免损失图像质量,可以多处修改一一完毕后再做存盘;
3)所有操作不得使图像失真,任何影响图像真实性的修改都是不允许的。
图片的来源和获取是我们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必要做的事情,那么在获取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同时,获取后的图片,我们在处理上也要符合投稿的需求,这样也是提高论文发表几率的细节之一。
投稿要求:
1&图片格式&一般要求图片为TIFF格式,并存为独立文件。
2&色彩要求&一般要求为CMYK色彩。RGB色彩用于数码设备上,而CMYK为印刷业通用标准,两者存在差异。但现在大多数杂志不要求作者做此项修改。
3&图片大小&此项非常重要,注意这里指的是图片的物理尺寸(单位是cm&cm,而非像素),用来印刷排版。一般只规定宽度,如neurosci&lett规定半幅(单栏)为8.3&cm,全幅(双栏)为17.6&cm。可通过&图像/图像大小,在弹出窗口中修改,注意选择单位为厘米,并勾选按比例缩放。
4&图片分辨率&非常重要,和像素大小直接相关,易和上面所述物理大小相混淆。各刊物均有具体要求,且国外杂志对此要求严格。如neurosci&lett规定:线图至少达到1000dpi,彩照达到300dpi,两者的混合图片达到500dpi。可通过图像/图像大小,在弹出窗口中修改。单位选择&像素/英寸。其实像素/英寸翻译为ppi,和dpi(点/英寸)为两个概念,前者用于数码文件,后者用于印刷业。这里用ppi代替dpi,在投稿中是被认可的,因此也没必要纠缠概念了。
5&文件命名&一般要求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命名为Fig&1.&Fig&2.&等等。
&写论文就找赛恩斯5036,医学论文编译-老徐:QQ/微信:
联系电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像中的秘密: 21 篇论文涉嫌造假调查(2)
来源:知识分子
作者:秦风
前文提示:10 月 27 日,针对高校研究人员匿名举报香港大学 20 余篇论文造假一事,《知识分子》报道了美国一家涉事期刊经过调查后,撤销了其中的 2 篇论文(详情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今天的报道将着重分析此次涉嫌造假的 20 余篇文章的特点——图片造假,并请相关专家对这一造假现象难以辨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需要强调的是,《知识分子》作为媒体平台只做负责任的报道,无意做学术造假的仲裁者,而是将调查过程与资料公布于众,由读者判断,并请相关方面考虑如何处理,藉此与大家一道努力改善学界环境。「学术造假随处可见,可其危害性并未被充分地认识。我以为主要原因是对学术造假的揭露还很不够,尤其对高水平的学术造假披露得更少。」今年 3 月,《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收到的一封检举邮件中称。这位自称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高校科研人员在信件中指称,港大医学院有 22 篇论文(编者注:检举者指称有 22 篇论文涉嫌造假,经《知识分子》核实后,被指造假论文实为 21 篇,其中,论文 19 和 22 系同一篇论文)、近 50 人涉嫌学术造假,并对造假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与 10 月 27 日《知识分子》发表的两篇已被撤销的论文(论文 7 和论文 8)类似,此次涉嫌造假的论文均被指存在图像资料造假。一些文章中的图像被全部或部分复制,甚至加以修改如水平翻转后,用于另一篇论文;一些文章将同一显微镜观察图(或经放大后)用于同一篇文章中的不同实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文章均通过了此次事件所涉及的 12 家期刊诸多编辑人员的「火眼金睛」,成了「漏网之鱼」,得以顺利刊发。发现:图像中隐藏的秘密此次涉事文章的造假手法被检举人归纳为三种:1)将相同的对照组结果用于多项不同的实验和多篇论文;2)将相同的实验结果用于不同的实验;3)人为编造实验结果。第一种造假手法以《FTY720 通过 PI3-K 介导的一种蛋白激酶脱磷酸作用诱导人体肝癌细胞株凋亡》一文(论文 9)为例,该文中图 4 的蛋白印迹转移图分别被分段复制(并加以翻转等调整)后,用作其他 4 篇论文(论文 10、11、12、13)中的另一种蛋白印迹转移图(如图 1)。「这些都是有意造假,任意编造实验结果,已经到了随心所欲做文章(的地步)了。」检举人在上述匿名信中说。不仅如此,论文 9 中图 5A 的蛋白印迹转移图的前 5 道也被翻转后用于论文 13 图 5B 的 a-SMA(如图 2),「一样的东西用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一加工就变成了另一样东西,又做成了一篇高水平论文」,检举人称。此外,论文 6、7、20、21、22 在蛋白印迹转移实验对照组方面亦存在类似造假手段。「这样的对照完全是人为编排而并非真实结果,由此得出的任何结论均毫无意义。」检举者写道。图 1. 论文 9(FTY720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hepatomacell lines through PI3-K-mediated Akt dephosphorylation)图 4 被复制后用于其他 4 篇论文。图 2. 论文 9 的图 5 被翻转后用于论文 13(Lupeol suppresses cisplatin-induced nuclear factor-kappaB activation inhead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nhibits local invasion and noda lmetastasis in an orthotopic nude mouse model.Cancer Res. 2007 Sep)图 5B。第二种造假手法也同样被广泛使用。例如在《确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肝癌的一种新型功能性蛋白》(论文 3)一文中,作者将同一篇论文中相同的蛋白印迹转移图用于不同的疾病阶段(如图 3):该文中图 2-Af 标注为肿瘤发生时期,图 2-Bg 标注为肿瘤复发期,两张图发病时期不同,但图片却完全一样。「结果必有一假,甚至全都是假的」,检举者指出。类似的问题还存在于其他若干篇文章中,如在《CD90+肿瘤干细胞对人类肝癌的重要性》一文(论文 1)中,作者将同一显微镜观察图放大作为同一文章中另外两个不同的实验结果(如图 4);又比如,论文 8、10、11、12 则存在将相同的显微镜观察图用于不同的实验、当成不同的细胞或接受不同的处理等情况;此外,甚至还随意将图像加工处理,以用于不同文章。图 3:论文 3 图 2-Af 和 2-Bg 系同一幅图被用于同一文章中不同的实验阶段。图 4:论文 1(Significance of CD90+ cancer stem cells in human liver cancer. Cancer Cell. 2008 )图 1A 和图 2Cc 系同一幅图用于不同实验过程。第三种造假手法也大量存在。如《找到人类肝癌的局部和循环干细胞》(论文 14)「更离谱」,在同一幅图上复制一个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的细胞、进行图像翻转,然后贴到另一种细胞的实验结果上:图 1B 上排的 PLCCD90 阳性细胞是从下排的 MHCC97L 复制并经过翻转而成(图 5)。「将上排图的对比度调低,在原文上粘贴的痕迹清晰可见。(作者)随心所欲到了极点,太有才了!」检举者说。类似的人为编造实验结果还包括:论文 2 将一种蛋白的印迹转移图复制、翻转,然后用作另一种蛋白的印迹转移图;论文 4 的蛋白印迹转移图被切割、复制和重新排列后用于论文 5;此外,论文 19、21 和 22 同样涉嫌将相同的蛋白印迹转移图用于不同的实验结果。图 5:论文 14 中的同一图像被复制、翻转,并用于另一实验结果;图 1B 上排的 PLCCD90 阳性细胞是复制于下排的 MHCC97L 并经过翻转而成。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方翔(化名)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举报内容基本属实。有些造假手段低劣,有些很有欺骗性。」在上述案例中,复制或翻转一张实验图,并将其用于其他实验或论文中,这样的造假手法看起来很简单,为何被反复炮制并且躲过了期刊审稿人的眼睛?对此,方翔解释说,「图片及数据是(研究)结果的主要表达形式。目前对文字的造假、抄袭、剽窃等都有计算机软件可以检查,而对图片的造假几乎全凭人眼的识别。」他表示,「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课题。为了还学术界一片净地,希望更多学者关注这个问题。」致歉:刻意造假后勘误纸包不住火。事实上,在这 22 篇涉嫌造假的论文中,除了上述两篇新近撤稿之外,此前还有 3 篇被举报涉嫌造假的论文已经在期刊上发表了勘误。这三篇文章分别为《鼻咽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存在差异的机制》、《MAD2 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控制的重要性》和《有缺陷的有丝分裂检查点和鼻咽癌细胞中 MAD2 蛋白表达异常减少的相关性》(即论文 15、16、17),其共同作者包括王湘红、王云川、曹世华等人。以论文 16、17 为例(如图 6),论文 17 图 2B 右列上方的图像经上下翻转后,被用作论文 16 图 1-C2 的海拉细胞;论文 17 图 2B 右列中间的图像左右翻转后被用于论文 16 图 1-C4。检举者称,这两篇文章的人为造假痕迹非常明显。图 6:论文 16 和 17 存在多处造假现象。有趣的是,论文 16 和论文 17 的作者在文章发表多年后的 2012 年,分别对两篇文章刊登勘误说明。论文 16(2002 年发表于《癌症研究》)的勘误声明(2012 年刊登)中写道:「作者表示,发生这一疏忽是因为对实验室中的图片作了错误标记……作者对这些错误感到懊悔。」(具体勘误内容如图 7)图 7. 勘误:《MAD2 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控制的重要性》在这篇发表于 2002 年 3 月 15 日的文章中(发表于《癌症研究》,2-9)作者未说明图 1 中的部分片段此前曾发表于 2000 年的《癌症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发表于《癌症研究》的相关论文的若干名作者同样也是《癌症学》相关文章的作者。作者表示,发生这一疏忽是因为对实验室中的图片作了错误标记。特别是,在《癌症研究》所发表文章中,图 1-C2 是错误的。同样的图片(经过处理后被标注为海拉细胞& 或称人子宫颈癌传代细胞& 有丝分裂指数)被用作《癌症研究》论文中的图 1-C1 和《癌症学》论文中的图 2B 右列上方。而用于《癌症研究》文中的图 1-C2(经过处理后被错误地标注为 SKOV3 细胞的有丝分裂相)也被用于《癌症学》中的图 2B 右列中间(经过处理后被标注为 SUNE1 的有丝分裂指数)。作者对这些错误感到懊悔。2012 年美国癌症研究学会而论文 17(2000 年发表于《癌症学》)的勘误声明(2012 年刊登)中则写道:「这些错误的出现是由于我们数据文件的标注错误。两篇文章的相关结论并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它们还有这两组数据以外的其他研究结果作为支撑。作者懊悔这些错误的出现,并对因为我们的疏忽造成的困扰和不便表示歉意。」(具体勘误内容如图 8)图 8.《有缺陷的有丝分裂检查点和鼻咽癌细胞中 MAD2 蛋白表达异常减少的相关性》发表于《癌症学》,21,, 2000 年。Doi: 10.1093/carcin/21.12.2293作者为两张图片的错误使用和标注致歉。这两张图片发表于 2000 年《癌症学》)期刊中的《有缺陷的有丝分裂检查点和鼻咽癌细胞中 MAD2 蛋白表达异常减少的相关性》一文(21, ),作者为 Wang,X, Jin, D.Y., Wong, Y.C., Cheung, A.L.M., Chun, A.C.S., Lo, A.K.F., Tsao, S.W.;以及 2002 年《癌症研究》中的《MAD2 表达对于卵巢癌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控制的重要性》一文(62, ),作者为 Wang,X.,Jin,D.Y., Ng,R.W., Feng,H., Wong,Y.C., Cheung,A.L., Tsao,S.W. 图 2 中的两个图像被错误嵌入。首先,同样的图片被用于图 2B 中的右列上方(经过处理后被标注为海拉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发表于《癌症学》(2000 年),并被用于图 1-C1 的图像发表于《癌症研究》(2002 年)。其次,同一张图片被用做图 2B 右列中间(经过处理后被标注为 SUNE1 的有丝分裂指数)发表于《癌症学》(2000)和图 1-C2(经过处理后被错误地标注为 SKOV3 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发表于《癌症研究》(2002 年)。这些错误的出现是由于我们数据文件的标注错误。两篇文章的相关结论并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它们还有这两组数据以外的其他研究结果的支撑。作者懊悔这些错误的出现,并对因为我们的疏忽而造成的困扰和不便致歉。牛津出版社 2012 年出版。保留所有权利。版权事宜,请致信:journals.与此类似,论文 15 也存在同样的造假现象(如图 9):图 2B 的细胞 SUNE1 图像,是经人为刻意调节对比度后用于图 2E 变成另一细胞(CNE1)。同样,作者在原文(2001 年刊登于《抗癌研究》) 发表多年后,于 2005 年 1~2 月刊上登载勘误声明,说不小心用错了。但检举者认为:「其实刻意作假的证据已经很明确,无需勘误。」图 9:刻意造假被揭露后,发表勘误。「举报属实。这是典型的有意造假。尽管作者发了勘误,但刻意造假是无法勘误的。」香港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勘误只适合于真的不小心用错了,这是很容易区别的。「论文 15、16、17 做了多次勘误,说用错图,标错地方,其实是越描越黑。你把图旋转 90 度又正反翻转一次,这本身已足够说明有意造假,还勘误?只能说明作者敢做不敢当。」这位学者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有很多类型,比如重复发表文章、有意掩盖阴性结果、抄袭剽窃他人结果,但最严重和不能原谅的就是伪造结果和篡改结果,也就是说论文的图片和数据不是真的从实验中获得,而是人为编造的。因此,他认为,相关涉嫌造假论文的作者「应该撤文,勘误毫无意义」。他希望学术界要有正气,否则「歪门邪道的做法就横行了」。那么,在此次涉嫌造假事件中,除了《美国移植学报》已做出的撤稿回复以外,剩余其他 11 家期刊在收到信息后反馈如何?港大方面和相关作者又如何回复?明天,《知识分子》将继续进行相关报道,敬请关注。附:被指涉嫌学术造假的论文目录及链接(其中,论文 7、8 分别对应于正文中所述已被撤稿的 A 文、B 文,检举者所列论文 19 与论文 22 系同一篇文章,点击可看大图)本文转载自饶毅、鲁白、谢宇主编的《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已获得授权。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收集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