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具有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所说的那种追求荣誉的个性,认为人格上的污点比伤疤还难看。这句话的解析

诚实的亚伯拉罕·林肯
诚实的亚伯拉罕·林肯
当林肯刚进入法律界的时候,他还很贫穷。一天,一个邮局的负责人来拜访这位年轻的律师,因为林肯刚刚做过一段时间的邮政员,手头还有一笔邮局的钱,而这个人就是来跟他结清帐目的。跟这位负责人同来的还有亨利博士,因为他相信林肯这时肯定没钱,所以准备特地来贷款给他。这时,林肯先出去了一会,他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然后很快就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袋子,里面是邮局预付给他的17.60美元。林肯所要还给邮局的正是这个数目,并且正是当初给他的那些钱。对于不属于自己的金钱,林肯从来不肯动用,即使是临时动用。
“你得先预交30000美金,”他跟一个向他咨询关于一块土地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说。“但是我弄不到那么多钱。”“那我替你想办法。”林肯说。随后,林肯去了一家银行,告诉银行出纳说他要提30000美金,并补充说:“我一两个小时以后就会送回来。”出纳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他,甚至连张收据都没填。
“除非他确信当事人的案子会赢,否则林肯先生是不会接手的。”伊利诺斯州斯普林非尔德的一名律师这样说,“而且法庭、陪审团和检察官都知道,只要亚伯拉罕·林肯出庭,那他的当事人肯定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我并不是站在政治的立场上来说这番话的,因为我们属于不同的党派,事实的确如此。”
有一次,林肯得知他的当事人捏造事实,骗林肯说他自己是正确的,于是他就拒绝为他作代理。然而,林肯的一个合伙人接了这个案子,并且胜诉了,得到了900美金的代理费,但是林肯拒绝接受本该属于他的那一半。因为他渴望正义,渴望人格的完美。
在林肯做店员的时候,也正是由于诚实的品质才驱使他跑了6英里的黑路,去归还一位夫人的零钱,而不等到下次找机会再还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诚实的亚伯拉罕”成为人性中最高贵品质的代表。
当林肯的盟友从芝加哥给他发电报告诉他,只有保证能够同时获得两个敌对代表团的选票,他才有可能被提名为候选人,但是要想得到这两个选票则必须向他们承诺在将来的内阁中都给他们一定的职位。林肯回答说:“我不会同他们讨价还价的,也不会受制于任何势力。”他具有伯克所说的那种追求荣誉的个性,认为人格上的污点比伤疤还难看。
当时,“诚实的亚伯拉罕·林肯”在美国,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正义与诚实的代名词了。&
梅耶·安塞姆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关于诚实的教训。他是赫赫有名的罗特希尔德家庭财团的创始人,18世纪末他生活在法兰克福著名的犹太人街道时,他的同胞们往往在那里遭到了令人发指的残酷迫害。虽然关押他们的房子的门已经被拿破仑推倒了,此时他们仍然被迫在规定时间要回到家里,否则将被处以死刑。他们过着一种猥琐和屈辱的生活,生命的尊严遭到践踏,所以,一般的犹太人在这种条件下也很难过一种诚实的生活。但实践证明,安塞姆不是一个普通的犹太人,他开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在上面悬挂了一个红盾。他将其称之为罗特希尔德,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红盾”。他就在这里干起了借贷的生意,迈出了创办横跨欧陆的巨型银行集团的第一步。
当兰德格里夫·威廉被拿破仑从他在赫斯卡塞尔地区的地产上赶走的时候,他还拥有500万的银币,他把这笔钱交给了安塞姆,并没有指望还能把它们要回来,因为他相信侵略者们肯定会把这些钱没收的。但是,安塞姆这位犹太人却非常精明,他把钱埋在后花园里,等到敌人撤退以后,就以合适的利率把它们贷了出去。当威廉返回来的时候,等待他的是令他喜出望外的好消息——安塞姆差遣他的大儿子把这笔钱连本带息送还了回去,并且还附了一张借贷的明细帐目表。
在罗特希尔德这个家庭的世世代代当中,没有一个家庭成员曾经为家庭诚实的名誉带来过一丝的污点,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事业上的。如今,估计“罗特希尔德”这个品牌的价值就高达4亿美金。
当一个年轻人妄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钱财的时候,他是很悲哀的。任何交易,如果你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要取得某件东西,或者不想付出与自己得到的东西相应的代价,不管这笔交易是一张彩票、一纸证券还是任何其他交易,也不管这笔交易额是1个美分还是100万美元,你的行为都是不诚实的、不光彩的。
本文选自《成功的品质》 奥里森·马登(美)著
英语中有一句格言「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意为「诚实是最佳的决策」。无论处于何种时代,这都是不变的定律,且已被无数中外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愿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奉行这一行为准则,相信您不仅会自身受益,对周围的人亦会有良善的感化力量;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您将会发现周遭环境中有越来越多诚实的行为令人欣喜……
坚定不移地奉行诚实之德就能契入古人总结的「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的致理之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四大手段赢得交际亲和力
四大手段赢得交际亲和力
1.主动攀谈,求得他人认可
言为心声,只有用语言与别人交谈,别人才能更好地认识你,你也才能更好地认识别人。以交谈的方式与别人沟通,可促进和深化交往。
2.善意疏导,去除他人误解
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磨擦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多沟通,说开了彼此之间就会取得理解,逐步磨合,再走向和谐。
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只要稍作一点解释,就会弄清事实,澄清是非,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3.随和解释,赢得他人佩服
要想取得对方的信任以利于沟通,就要注意在言谈举止方面大方自然一点,不要清高自傲、孤芳自赏,该坦率、直露的地方绝不含糊其辞。只有多向人坦白你,别人才能相信你,从而向你多坦白他自己,达到双方的有效沟通。
4.大度宽容,善待他人
不足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说明利益是互惠的,即只有善待他人,他人才能善待你。彼此之间通过包涵和谅解就能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往中,适当谅解和善待对方的缺点和不足,通过交谈和解释等方式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好感,以了解和亲和对方。所以说,当别人有了不足,特别是有损自己利益时,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才会博得别人的敬重。
我们今天提出素质教育,从积极方面来说,就是要使我们国家的教育积极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变化,培养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材。但是从消极方面来说呢,那就是针对我们当前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其主要表现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趋向功利主义,学生的全同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甚至畸形发展。我们的学生简直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通过各种机械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取考试成绩的高分。
孔子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孔子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教育的代表。西方人都把孔子当作中华文化的象征。美国就有几个孔子的铜像,铜像下面都有孔子的一段话。这几段话就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已者,皆有所养”。
联合国大厅也有这段话,可见外国人也很尊重孔子。
美国有一个三十三位大学校长和权威人士组成的迎接挑战委员,在一份致总统的建议书中建议美国重视素质教育,所以最近几位总统,从里根到小布什竞选时都提出要当一个教育总统,可见美国的社会问题严重性。
当代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不道德程度已经是悲剧,而且社会管理也很糟糕。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墨家的仁爱学说,是解决现代化社会伦理问题所急需的。
西方一批自然科学家,包括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集会后发表的宣言中认为: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以前孔子的道德智慧。
孔子的道德智慧是什么呢?一九九三年开的世界宗教会议,他们讨论全球伦理,出了一本书叫《全球伦理世界宗教会宣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找出一条认为是世界性的伦理道德的一句话,就是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称之为世界伦理的底线和黄金规则。
中国的文化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种理性自觉。假如你缺了这个自觉,你就不是人了。
中国的教育就是人兽之分的教育。人和动物不同,孟子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这是孔子一个非常有名的教育思想。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台湾研究院的院长李远哲,他发表一篇中国文化和教育的演说,他讲了一段很精彩的话:“在教育的领域里,最值得提起的,也许是孔夫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一个人虽然有先天秉赋的不同和生活环境各异,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非常可惜的是,目前在过度激烈的升学竞争中,道德的教育被忽略了。”
杨振宁先生有一段回忆,他说:“我从七岁到十五岁,是在清华园里长大的,度过了一非常美好的童年。我父亲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我很小数学就念得很好。假如父亲在很早的时候就教我微积分的话,我想我一定可以很早就念的很好,但是他没有做这种事情。一九三四年我念完初一,暑假我父亲把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雷海宗找来,他跟雷海宗先生说:'你可不可以找你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了他一位得意的学生,叫丁则良,丁后来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用了一个半暑假,我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背下来,大约35000字。现在回想起来,这对于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有用的多。”
前不久我看到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做的一个报告,讲得非常好,他讲物理学和美学。他说物理学是这个层次,哲学是这个层次,(手比划高一些),最后是宗教,就是说哲学高于物理学,宗教又高于哲学。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写过一本书叫《经典长谈》,他在序中这么写的:“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朱先生所说的经典训练的价值在于文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传承或人文素质。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重印《经典长谈》的序中,不仅肯定了朱自清的观点,而且进而指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应该推广到整个社会,这是很必要的。历史不能阻断,文化遗产……”。
南怀瑾先生最近在我们这个读经中心开的讨论会,他有一段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从儿童时期开始读诵历史名著,是我们一贯的传统教育基本方法。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诸位先生,又如吴大猷、苏步青等诸位先生,都是在幼年时期,受过这种启蒙的教育,有了中国文化的底了,然后又接受新时代的科学思潮,才影响了这段历史。”
其实,那个时代的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民族资本家绝大多数都有深厚文化底蕴。
什么叫经典呢?经典就是经过千锤百炼以后形成的一个沉淀的一个结果。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不是一代人几代人,而是多少代人把它积累下来的,它集中了民族的智慧。
复兴这个民族,首先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都断了,没有了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现在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挖掘得很深,台湾的张尚德先生跑过欧美、台湾、香港,最后他很失望。他说:“我说一句不该说的话,也许再过多少年,我们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还要派留学生到外国去”。还有个成中英先生,他有一次到德国做了三个月的客座教授,发现德国的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远远超过我们国内的学者。所以我们要迎接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要回到原点上。我们要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从这些经典著作读起,这样重植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我们还有希望。
&做人的十个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53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过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方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有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喜欢算命,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跑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使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他。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的。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何谓自信?这对于一个心理懦弱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综观古今中外,凡有大作为者,无一不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心。正所谓信心坚定,无事不办。
人生的智慧,源于一颗不断被验证的自信心。的确,不自暴、不自弃,永不服输的处世观念为我们人生坚定的助力,是我们成就的基石。
《弟子规》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相信自己有无尽潜力,一旦开发,我与圣贤君子没有区别。而开发潜力的途径,在于不断感受他人需要,承担责任,从而提升自己待人处世接物的能力与智慧。因此,自信之人必然谦卑、服务他人;反之则妄自尊大,妄自菲薄,换来的只是庸庸碌碌,烦恼一生。
愤怒、恐惧、好乐、忧患的心态,皆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缺乏自信的人,只有「听天由命」,成则欢天喜地,手舞足蹈;败则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孰不知,脱离窘境,还需反躬自省,从提升自信心做起啊。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让我们用自信的微笑,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去迎接幸福美好的人生。
吉田教授的最后一堂课
一九八〇年代,日本经济一片繁荣,企业争相预约毕业生。出自名校的学生,有两、三家公司待挑选是常事。我那时即将自日本的上智大学毕业,教授社会学的吉田教授在最后一堂课,一反平日让学生随意就座的方式,将四年级的学生全部请到前面几排的座位。宛如对即将出征的属下,做最后的叮咛。
吉田教授开口说道:「恭喜各位已经在日本一流企业找到很好的工作。各位都是顶尖学校的学生,资质比一般人优秀很多,初入社会时,难免遇到一些能力不如各位的同事,却偏偏是各位的顶头上司。工作难免会犯错,难免会挨上司的怒骂。但请各位牢牢记住:挨骂的时候,无论对错都不要辩解。」&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产生疑惑:「无论对错,都不要辩解?这岂非加深误解?岂非等于公然认错?有必要为区区几斗米,如此折腰吗?」&
吉田教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继续说道:「是的,无论对错,都不要辩解。各位尽管立正站好,头愈低愈好,不断点头,大声说:『是的,谢谢指正』,『是的,对不起,下次不再重犯』,『是的,非常抱歉,今后改进……』」
留学生之中有人打断教授的话,发问道:「如果自己没有错,还要这么低声下气吗?」吉田教授笑着回答:「各位想想,如果真的不是自己的错,怒气中的上司也听不进任何解释,到最后,事情也会转变成『态度不佳』的错,这样只会加深事态的严重性。
盛怒中的『斥责』,就宛如『齐发的万箭』。利箭迎面而来,各位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错,就抬头挺胸努力辩解,结果被万箭穿刺得满面豆花。各位要低头,要弯腰,愈低愈好,愈弯愈好,让万箭全部掠过头顶,随风而去,不要害得自己万箭穿心。等到怒气过后,各位抬起头来,毫发无伤,还是英俊美貌。」&
吉田教授唱做俱佳,引得全堂阵阵笑声。&
「想想看,怒气中的上司,听得进几句辩解?而如果真的不是各位的错,辩解的结果,证明是上司的错,如此,公然让上司漏气,对各位也没有多大好处。」
「话说回来,明明不是各位的错,却还能立正站好,弯腰低头,不断地道歉,大声感谢指正等等。了解内情的同事看在眼里,必然会佩服各位的胸襟。事后,等上司气消了,或适当时机再找机会跟上司说明:『其实上一次……』上司了解之后,内心必然会想:『骂错了,还能如此虚心受教。这是老道的业务人员才做得到的,又没有让我公然漏气,跟我辩驳。等于欠你一次情,好小子。』职业生涯很长,上司自然会找机会设法补偿各位的,各位不必担心被误会,努力工作,时间将会证明一切的。万一真是因为自己判断错误,还强词夺理,日后将会很辛苦,可能要做许多事才补得回来。」
吉田教授早已退休,我也由挨骂的上班族,变成责骂部属、讨人厌的上司了。&
对于喜欢据理力争,一切讲求合理的我,在上班生涯中,幸赖牢记着吉田教授的叮嘱,幸运地很少挨骂,但是每当看到日本同事们,不论是遭上司批或挨话筒另一端的客户抱怨时,都是「立正、低头、弯腰、大声道歉:下次改进,下次改进」,心里总是纳闷:「难道他们都上过吉田教授的最后一堂课吗?」
编后语:看完上篇短文,大家一定想这位作者好幸运,能在就业
前获得如此重要的处世经验传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请来吉田教授啊。不知下面的话语大家有否听过:「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
这句话出自中国童蒙养正书籍《养正遗规》之《朱子童蒙须知》的「言语步趋」部分。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诲,在家我们是好子女,在校是好学生、好同学,在单位是好员工,而且做得自自然然,无任何勉强,从小到大一路好顺呢。
《弟子规》中还有更简短的教诲「有则改 无加警」、「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有人肯对我们劝善规过,我们感恩还来不及呢。合理的部分认真听取,若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形,或被误会了,不正是磨练安忍德能的好机会吗?把领导当作父母,即使受到误批,也有一句教诲可以让我们处之泰然,那便是「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如若真能
如是而行,则我们身边如父母兄弟般的良师益友会越来越多。
吉田教授就在我们华夏传统文化的经典里。您找到了吗?
诚实的亚伯拉罕·林肯
当林肯刚进入法律界的时候,他还很贫穷。一天,一个邮局的负责人来拜访这位年轻的律师,因为林肯刚刚做过一段时间的邮政员,手头还有一笔邮局的钱,而这个人就是来跟他结清帐目的。跟这位负责人同来的还有亨利博士,因为他相信林肯这时肯定没钱,所以准备特地来贷款给他。这时,林肯先出去了一会,他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然后很快就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袋子,里面是邮局预付给他的17.60美元。林肯所要还给邮局的正是这个数目,并且正是当初给他的那些钱。对于不属于自己的金钱,林肯从来不肯动用,即使是临时动用。
“你得先预交30000美金,”他跟一个向他咨询关于一块土地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说。“但是我弄不到那么多钱。”“那我替你想办法。”林肯说。随后,林肯去了一家银行,告诉银行出纳说他要提30000美金,并补充说:“我一两个小时以后就会送回来。”出纳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他,甚至连张收据都没填。
“除非他确信当事人的案子会赢,否则林肯先生是不会接手的。”伊利诺斯州斯普林非尔德的一名律师这样说,“而且法庭、陪审团和检察官都知道,只要亚伯拉罕·林肯出庭,那他的当事人肯定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我并不是站在政治的立场上来说这番话的,因为我们属于不同的党派,事实的确如此。”
有一次,林肯得知他的当事人捏造事实,骗林肯说他自己是正确的,于是他就拒绝为他作代理。然而,林肯的一个合伙人接了这个案子,并且胜诉了,得到了900美金的代理费,但是林肯拒绝接受本该属于他的那一半。因为他渴望正义,渴望人格的完美。
在林肯做店员的时候,也正是由于诚实的品质才驱使他跑了6英里的黑路,去归还一位夫人的零钱,而不等到下次找机会再还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诚实的亚伯拉罕”成为人性中最高贵品质的代表。
当林肯的盟友从芝加哥给他发电报告诉他,只有保证能够同时获得两个敌对代表团的选票,他才有可能被提名为候选人,但是要想得到这两个选票则必须向他们承诺在将来的内阁中都给他们一定的职位。林肯回答说:“我不会同他们讨价还价的,也不会受制于任何势力。”他具有伯克所说的那种追求荣誉的个性,认为人格上的污点比伤疤还难看。
当时,“诚实的亚伯拉罕·林肯”在美国,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正义与诚实的代名词了。
梅耶·安塞姆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关于诚实的教训。他是赫赫有名的罗特希尔德家庭财团的创始人,18世纪末他生活在法兰克福著名的犹太人街道时,他的同胞们往往在那里遭到了令人发指的残酷迫害。虽然关押他们的房子的门已经被拿破仑推倒了,此时他们仍然被迫在规定时间要回到家里,否则将被处以死刑。他们过着一种猥琐和屈辱的生活,生命的尊严遭到践踏,所以,一般的犹太人在这种条件下也很难过一种诚实的生活。但实践证明,安塞姆不是一个普通的犹太人,他开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在上面悬挂了一个红盾。他将其称之为罗特希尔德,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红盾”。他就在这里干起了借贷的生意,迈出了创办横跨欧陆的巨型银行集团的第一步。
当兰德格里夫·威廉被拿破仑从他在赫斯卡塞尔地区的地产上赶走的时候,他还拥有500万的银币,他把这笔钱交给了安塞姆,并没有指望还能把它们要回来,因为他相信侵略者们肯定会把这些钱没收的。但是,安塞姆这位犹太人却非常精明,他把钱埋在后花园里,等到敌人撤退以后,就以合适的利率把它们贷了出去。当威廉返回来的时候,等待他的是令他喜出望外的好消息——安塞姆差遣他的大儿子把这笔钱连本带息送还了回去,并且还附了一张借贷的明细帐目表。
在罗特希尔德这个家庭的世世代代当中,没有一个家庭成员曾经为家庭诚实的名誉带来过一丝的污点,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事业上的。如今,估计“罗特希尔德”这个品牌的价值就高达4亿美金。
当一个年轻人妄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钱财的时候,他是很悲哀的。任何交易,如果你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要取得某件东西,或者不想付出与自己得到的东西相应的代价,不管这笔交易是一张彩票、一纸证券还是任何其他交易,也不管这笔交易额是1个美分还是100万美元,你的行为都是不诚实的、不光彩的。
本文选自《成功的品质》 奥里森·马登(美)著
英语中有一句格言「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意为「诚实是最佳的决策」。无论处于何种时代,这都是不变的定律,且已被无数中外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愿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奉行这一行为准则,相信您不仅会自身受益,对周围的人亦会有良善的感化力量;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您将会发现周遭环境中有越来越多诚实的行为令人欣喜……
坚定不移地奉行诚实之德就能契入古人总结的「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的致理之中。
 美国富翁希尔顿曾经举国这样的例子: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0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摆针,价钱就可以攀升到2500美元。
  这个世界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是智慧。
  许多人都在瞪大眼睛寻找财富,他们不放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寻寻觅觅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却落得个平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伯克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