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共同繁荣的瓶颈有哪些?如何突破

Copyright &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 传真:029-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亟待突破六大瓶颈
  我国名义城镇化率已达56%,但城镇化质量较低,若以“人的城镇化”标准来考核,则实际城镇化率远低于50%。超过两亿城镇常住人口多数不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公共交通、空气治理、防灾减灾能力等达不到现代化要求,房地产库存严重、城镇居民宜居感不高。特大城市面临人口过剩、资源短缺和盲目“摊大饼”等尖锐问题,而中小城市在转型升级中却遭遇人口流失的困境。
  一份被外界视为推进我国“十三五”乃至未来城市发展“时间表”与“路线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前天正式发布。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下发并奠定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基本思路与基调的《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发布重磅文件,凸显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亟须转型的现实。
  今天,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占总人口比重为56.1%。我国已迈入“城市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末发轫于农村的改革实现了生产力的初次解放,那么在城镇化率过半后,城市改革则事关生产力能否获得再次解放。这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已成首要调控目标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正如分析人士所说,今后中央“一号文件”不用再针对“三农问题”了,因为农村问题在中国是个发展短板,而非核心问题。
  然而,目前城市的现状远不能支持发展需求。一方面,尽管名义城镇化率已达56%,但城镇化质量还较低,若以“人的城镇化”标准来考核,则实际城镇化率远低于50%。超过两亿人的城镇常住人口多数不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其经济行为短期化、功利化,这加速了人口红利的衰减,制约了人力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公共交通、空气治理、防灾减灾能力等达不到现代化要求,导致房地产库存严重、城镇居民宜居感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产生了资源错配。尤其特大城市面临人口过剩、资源短缺和盲目“摊大饼”等尖锐问题,而中小城市在转型升级中却遭遇人口流失的困境。
  综合而言,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急切需要突破如下几个瓶颈:
  第一,在发展观念上,需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发展指导思想。相比于过去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的快速城镇化、盲目城镇化,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无疑是对的。但什么是城市发展规律?是城市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还是城市人口发展规律?都需要仔细探讨。
  第二,在城市发展方向上,更尊重人本和自然。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需更加地人性化。而与人性化相呼应的是尊重自然。2013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曾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文字,此次《意见》也提出了“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使市民见到绿地、亲近绿地”。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有个“再生态化”的过程。对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地区,尤其是大城市,这意味着一场“再生态化”革命即将开启。
  第三,塑造城市特色、守护城市记忆,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邂逅,贯穿于城市总体风貌之中,体现在市井生活之中。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则是留住城市特色的关键。因此,为预防与杜绝“千城一面”,就须厘清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思路,减少随意性、盲目性,以系统思维进行城市规划。
  第四,城市群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化的重点。《意见》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形成健康的城市群,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联通,更重要的是产业方面的协同发展和错位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站在区域的层面,梳理自身发展的资源禀赋,明确比较优势,才能免于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利于协同发展。
  第五,注重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近年来,我国各地在通过新城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盲目求快、资源浪费、过度扩张等问题,使得城市扩张规模严重超出了可吸纳的人口数量。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从12252.9平方公里扩至40533.8平方公里,将近每十年扩大一倍。与之相比,人口城镇化增速却相形见绌。
  第六,《意见》提出了未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两大方向,即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显然,这对今后新型城镇化、房地产市场的容量、发展空间,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体现供给侧改革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已明确,但目前城市工作依然千头万绪。比如,房地产去库存,涉及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等数十个产业能否“去粗取精”,找到既维护产业景气度和适当就业率,又顺应低碳发展、城市空气治理的基准产能;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涉及产业能否合理转移、城市发展空间能否拓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涉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否提高,消费潜力能否挖掘出来等问题。特别是在当下的转型关口,实现适度增长,提升发展质量与撬动个税、房产税等财税制度改革进程的平衡,殊非易事。
  尤为值得警惕的是,城市发展投融资的过度与失衡。当前,地方债已进入偿债高峰期,如何在清理存量债务、化解地方债风险和满足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面临很大的挑战。严重过剩的新区建设造成了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巨大的浪费,而这样的规划必然带来投资过度的需求。而相对于城市基础建设投资,企业发展需求往往被忽视。政府对企业发展相关投资不足,对企业融资缺乏有效帮助,这也凸显了城市发展投融资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在“新常态”经济下,面对当前“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资金缺口问题,逐步推进市政债券发行,建立地方政府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降低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等相关制度都亟待深入探讨。
  (作者系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
[责任编辑:您的位置: &
如何突破新型城镇化的瓶颈
优质期刊推荐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探索
——对中牟县的调研与思考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课题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发展,河南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并为全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努力以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动力再造、发展方式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近年来,中牟县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通过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全省其他地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发挥新型城镇化牵一发动全身作用加快中牟县发展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东部,东接开封,西临郑州,是目前郑州市所辖6县(市)中唯一的一个“县”,也是郑州市唯一的平原县和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大蒜和西瓜长久以来成了中牟县的代名词。相对于郑州其他县(市)而言,由于一度缺少发展机遇和资源少,中牟县农业比例高,工业经济薄弱,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素有“农业薄弱,工业矮小,城镇落后,吃饭财政”之称。多年来,在郑州市6县(市)中,中牟县除了农业GDP排第一位外,经济总量和增速、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及人均指标均排在末位,其中多项指标的差距还在数倍以上。由于工业化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直接导致全县财政收入少、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较强约束。长期以来,中牟县几乎成了郑州周边地区发展的一个洼地。
&&&&怎样加快中牟县发展?中牟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在坚持不懈地探索。近年来,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壮大,郑汴一体化的加速推进,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规划后,处于郑州都市区核心区的中牟县“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得以凸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成为郑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桥头堡、核心区、主战场”,呈现了喷薄而出的发展趋势和气势。
&&&&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区叠加建设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致力于建设郑州都市区核心增长板块,打造郑汴牵手的“中原明珠”。全县重点围绕汽车产业、时尚文化旅游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千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构建千万人次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国家级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中牟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城镇化是实现中牟县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所在,只有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才能突破各种瓶颈制约,实现中牟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中牟县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突出中牟县新城建设,突出产业集聚区发展,突出社区建设,突出民生优先,突出城乡一体,突出省市重点项目推动,确立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十大切入点工程”,发扬“不服输,拼命干,一年干几年活,一人干几人活”的拼搏精神,抢抓机遇,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吸引16家央企和上市公司来中牟县投资,7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就近转移就业,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住宅、金融、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区划调整后,在县内发展较好的1/3区域划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情况下,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9.3亿元,同比增长4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54.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同比增长12%。2013年,县重点项目共214个,省、市重点项目56个,全年完成总投资189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25%。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在郑州市名列前茅。
&&&&中牟县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践中,中牟县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独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其主要做法和特点是:
&&&&高起点科学规划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中牟县按照“人口向城镇及社区集中,产业往园区布局”的要求,先后聘请10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标准,高质量编制完成了25项总体规划、34项分区规划、28项控制性详细规划、58项专项规划,确立了“一带一轴四组团五中心”的基本构架(“一带”即郑汴融城发展带;“一轴”即省道223线发展轴;“四组团”即中心城区和汽车、绿博、官渡3大产业发展板块;“五中心”即雁鸣湖、万滩、姚家、黄店4个新市镇和大孟镇示范区),实现了从城市功能组团到社区规划全覆盖,以及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和社区从修规到施工图的全链接。形成科学完善的城镇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
&&&&中牟县处于郑汴一体化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郑州、开封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中牟县紧紧围绕这一优势,抓住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区叠加的机遇,跳出县域看县域,自觉置身于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之中,提出并实施了县域区划范围内的全域城镇化战略,把整个县域当作一个城市来打造,全域规划、全域启动、全域推进。在全域规划中,把郑州市“三大主体”工作和“六个切入点”细化为中牟县新型城镇化建设“10+2+1”工程(“10”是指“十大切入点工程”即城乡快速路网建设工程、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县城规划区绿化全覆盖工程、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工程、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改四合”工程、县城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提升工程、都市区现代水城建设工程、黄河滩区生态再造产业转型工程、土地集约节约有效利用工程;“2”是指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提升和违法建设治理两项重点工作;“1”是指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注重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
&&&&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发展
&&&&按照省委郭庚茂书记在中牟县调研时指出的中牟县要坚持“组团发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指示和“搞好都市型现代农业”及“打造生态水系”的要求,中牟县强化以产业的发展支撑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时尚文化旅游、都市型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千亿元产值的汽车产业、千万人次的时尚文化旅游产业、国家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千一国”的目标,“三驾马车”协力驰骋,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成为中牟华丽转身的“破壳”之举。
&&&&2012年中牟县确立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产值“三年倍增、五年超千亿”目标,着力打造“21+50”中原汽车名城(即21平方公里省级汽车产业发展集聚区,50平方公里的郑州汽车城汽车服务博览园),建成全国最大的汽车及汽车后市场集聚区。目前,汽车生产制造已拥有郑州日产、海马商务、河南红宇等整车生产企业,规模以上零部件、内饰件等多种类型零部件生产企业40多家。预计到“十二五”末,汽车年产量突破4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为龙头,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集聚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依靠中牟县农业生态优势,着力建设“两区一城一滩五大产业”(“两区”即县北部180平方公里的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县南部450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一城”即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一滩”即黄河滩区生态再造、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五大产业”,即蔬菜、花卉、渔业、林果、畜牧产业),致力于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
&&&&为了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中牟县采取措施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
&&&&一、政府投资,包括上级政府投资,特别是政府性投资工程、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如,整合各类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30亿元左右);采用政府控股,社会参与模式建成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委托贷款、信托产品、城投债等,可融100亿元左右;与河南省中行等金融单位进行实质性战略合作,筹集资金140多亿元;与中水、中建等央企以BT模式进行规模融资,用于城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100亿元以上)。
&&&&二、实现存量土地和节约土地的增值,搞好市场运作。
&&&&三、政策激励,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如,群众自建或联户自建,由政府负责设计并提供奖补资金;政府主导、开发商参与施工,政府负责设计并和群众共同监督;开发商建设,政府核清利润,不能超出群众承受的范围。
&&&&坚持交通路网建设先行
&&&&中牟县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以交通路网建设为先导,先后设计各类道路228条、1134公里(区划调整后750公里),覆盖全县所有产业集聚区、乡(镇、街道)和社区。县城通往新市镇道路按双向6车道、132米绿线控制,新市镇通往社区道路按双向4车道、60米绿线控制。着力构筑“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和新市镇——社区”相互沟通联系的网络化道路交通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骨干道路514公里,完成投资95亿元。现在的中牟县全域内,可以说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四通八达,路网密布,建设质量较高,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前面,发挥着先导的作用,吸引着众多投资者。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走环境友好的城镇化道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中牟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和农业优势,科学规划,造山、蓄水、扩绿、建园,高标准塑造生态景观、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田园风光、建设田园城市。
&&&&一、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有道路就建生态廊道,全县凡是道路在6车道以上的,道路两侧全部建设50米生态廊道,4车道的建设17.5米生态廊道,2车道的建设9米生态廊道。着力打造生态路网体系。
&&&&二、实施生态水系建设。按照郭庚茂书记在中牟县调研时指出的“中牟要打造生态水城”的要求,谋划了投资55亿元推进雁鸣湖滨湖生态水系、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生态水系、鹭鸣湖生态水系、贾鲁河生态水系等8大水系工程。同时对全县60万亩林地、5万亩水面、16万亩黄河湿地实施公园式保护,改善区域生态。
&&&&三、推动产业转型。中牟县用两年的时间,拆除了黄河滩区全部380座砖瓦窑厂,实施生态再造、产业转型工程,淘汰了县域内包括养殖在内的落后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动城镇化向绿色、智慧、生态、宜居方向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
&&&&中牟县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始终把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采取综合开发、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整合帮建等建设模式,调动群众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一、奖补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明确规定拆迁安置政策、奖补措施,农民不仅每人有免费的住房面积、成本价优惠面积,还有商业用房面积,不仅可以从不断翻新建房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也为以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百姓通过算账明白了政府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配套政策。按照“六通十有两集中”(六通即通公路、自来水、天然气、电、有线电视、宽带;十有即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商场、邮政网点、金融网点、治安管理室、文化活动室、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和小学、养老院;两集中即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对社区进行配套,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部社区通天然气。有人形象地说:“只要有米在,不愁没鸟来。”
&&&&三、就业政策。大力发展汽车、时尚文化旅游、都市型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园区,优先安置入住社区农民。同时,以生产半径不超过3公里为原则,建立农民创业园,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农民就近就业。预计未来3—5年,三大主导产业和农民创业园就业岗位年均增长将达20%以上。
&&&&四、保障政策。制定《中牟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城市组团和产业园以外的农民在不放弃土地的条件下,享受城市政策和城市公共服务。
&&&&中牟县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的启示
&&&&中牟县在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虽然得益于三区叠加的区位优势,有其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特殊条件,但是其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措施,对于我省其他地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这不仅是中牟县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的探索,更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
&&&&面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中牟县没有头脑发热,不搞大呼隆、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按照“四个体系”建设要求,将全县分为“四大区域”,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尊重和体现当地特色,尊重民意,造福群众,从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我省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各有不同,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要求,把握新型城镇化这一正确方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把市场主导的“无形之手”与政府引导的“有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推进这一实践要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不消极懈怠、错失机遇,也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更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注重解决人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分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在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都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中牟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高度重视人的问题。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为安置农民就地就业提供了岗位;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吸纳大量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既有土地收益,又有工资性收入;通过社区建设,为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在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为核心,围绕让城乡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个中心来进行,不仅要使人们有就业岗位,有稳定收入,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更要通过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和城市内部二元体制机制,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环境,真正实现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目的。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注重产业集聚发展
&&&&城镇化的本质在于产业、要素、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其中产业的集聚是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壮大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集聚产业、创造就业、吸纳转移人口、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实现产业集聚区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一、在产业选择方面应注重产业发展实效、注重就业为本。从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状况与我省的比较优势来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当前我省最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撑能力强,应成为当前我省县级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或主要产业。
&&&&二、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在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创造就业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产业集聚区应在准入门槛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入驻放宽条件,并通过建设多层厂房、成立创业孵化园、给予金融和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来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本地的小规模创业活动,鼓励它们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
&&&&三、强化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员的市民化。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应清除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制度障碍,统筹协调户籍、社会保障、教育、保障性住房等相关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为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转户进城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其愿意进城、能够进城。
&&&&四、完善考核体系,使产业集聚区作为新型城
&&&&镇化主载体的功能得到有效落实。产业集聚区的考核指标应把产业发展、就业岗位创造、就业人员市民化作为硬性指标来考核,从而引导各地按照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思路来发展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城镇化。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注重解决资金问题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解决资金问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在加大政府对城镇化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关于资金来源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并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创新资金多元筹措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行市政债券。就我省来看,解决资金问题,可以积极探索发行城镇化建设债券。应抓住当前国家鼓励探索发行城镇化建设债券的时机,积极争取发行市政债券,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投入渠道。如,可以考虑研究推出县级城镇化集合债券,鼓励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抱团发行。这类集合债券应以不低于3个县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类企业作为联合发行主体共同发行。这类债券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增强了本达不到单个发债标准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除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
&&&&同时,也可以考虑研究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这种基金有利于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应以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发起募集新区城市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城市建设领域。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应该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围绕美丽河南建设,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与城市生态化相结合,走环境友好的城镇化道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城市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空间格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方式,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⑥7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的文章

 

随机推荐